尚書中治理
Ⅰ 四書五經中關於治理國家的詩句有哪些
民為貴, 社稷次之, 君為輕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謹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之義
百善孝為先 萬惡淫為首
Ⅱ 材料一:《尚書洪範》認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這是我們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產活動中萌
(1)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材料二反映的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材料三反映的是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2)合理性在於:否認了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對於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確立奠定了基礎。但是,這種物質觀也存在明顯的局限性:①他們對世界本原的認識是一種可貴的猜測,由於當時科學發展的限制,不可能被科學證實。②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水、火、氣、土等,這就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具有自發性、直觀性、猜測性。 Ⅲ 《尚書》裡面有哪些經典中華句典 【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出自《尚書,商書·咸有一德》。意思是:任命官吏只能任命德才兼備的人;君主身邊的大臣及侍從也只能是這樣的人。 【德惟治,否德亂】出自《尚書·商書·太甲下》。意思是:只有推行德政,天下才會長治久安;不推行德政,天下就會大亂。 【惟治亂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出自《尚書·商書·說命中》。意思是:天下是長治久安,還是混亂,取決於官吏的作用。在選用官員時,不能提拔那些和自己關系親昵的人,要任人唯賢。 【旁求俊彥,啟迪後人】出自《尚書·商書·太甲上》。旁:廣泛地。俊彥:賢能之輩。意思是:廣泛地訪求賢能之人,並以此教育後人。 【無恥過作非】出自《尚書·商書·說命中》。恥過:以過為恥。意思是:不要以過為恥而文過飾非。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出自《尚書·周書·周官》。崇:高。惟:由於。意思是:功德高是由於有志向,事業廣大是由於勤勞。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出自《尚書·周書·旅獒》。矜:小心謹慎。意思是:在細節上不小心謹慎,最終會敗壞大的品德。 【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出自《尚書·周書·洪範》。意思是:天子應當像作臣民的父母一樣,來作天下臣民的君王。 【無偏無黨,王道盪盪】出自《尚書·周書·洪範》。黨:朋友。意思是:(君主)沒有偏袒、私念,王道就是通暢的。說明為人君者、從政者不能心存私念,要公平對待一切。 【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出自《尚書·周書·周官》。制治:制定各種法令進行治理。意思是:在國家沒有產生動亂之前,就訂立各種法令制度進行治理;在國家沒有產生危機的時候,便採取保衛措施。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出自《尚書·周書·康誥》。意思是:對於統治階級的怨恨不在大,也不在小。比喻當官的人只要盡職盡責,即使有民怨,也無關大小。 【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出自《尚書·周書·泰誓中》。受:指商紂王,其名受辛。予:指周武王。意思是:商紂王受辛有億萬臣民,卻離心離德;我(周武王)有治國能臣十人,大家同心同德。 【若保赤字】出自《尚書·周書·康誥》。赤字:初生的嬰孩。意思是:像愛護嬰兒一樣(愛護臣民)。 【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出自《尚書·周書·泰誓上》。意思是:百姓所要得到的東西,老天就一定會從了他們的願。比喻民心的重要性。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出自《尚書·周書·泰誓上》。天視:蒼天的看法。意思是:上天的見解就是來自百姓的見解,上天所聽聞的就是百姓所聽聞的。比喻重視百姓就是重視上天,就能順應天意。 【樹德務滋,除惡務本】出自《尚書·周書·泰誓上》。樹:立。意思是:培育良好的德行,務求滋長;鏟除邪惡,務求除根。 【為善不同,同歸於治;為惡不同,同歸於亂】出自《尚書·周書·蔡仲上》。為善:做善事。意思是:(君王)行善的方式雖然各有不同,但同樣都會達到安定;行惡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但同樣也會導致動亂。 【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出自《尚書·周書·武成》。偃武:停止戰爭准備和操練。意思是:停止戰爭准備和操練,施行文教,把戰馬都放還到華山之陽,把牛都放還到桃林之野。 【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出自《尚書·周書·洪範》。意思是:態度要謙恭,說話要合乎邏輯,觀察要清楚,聽取意見要聰慧,思考問題要睿智。 【繩愆糾謬,格其非心,俾克紹先烈】出自《尚書·周書·冏命》。繩:糾正。意思是:按照行為准則糾正錯誤,改正錯誤的根由,使其能繼承先祖的偉業。 【不做無益害有益】出自《尚書·周書·旅獒》。意思是:不去做無益於自己身心的事情,以免損害了有益於身心的事情。 【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出自《尚書·周書·旅獒》。意思是:明白道理是不困難的,而付之行動是很困難的。 【無稽之言勿聽,毋詢之謀勿庸】出自《尚書·周書·旅獒》。無稽:沒有根據。謀:計劃。庸:使用。意思是:毫無根據的話不要聽信,沒有咨詢過別人的計劃不要試用。 【德惟善政,政在養民】出自《尚書·虞書·大禹謨》。德:德政。意思是:德政才是好的政治,政治的最終目的在於養育人民。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出自《尚書·虞書·大禹謨》。貳:不專一。意思是:任用德才兼備的人要堅信不疑,驅除奸佞小人要果斷。 【天聰敏,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出自《尚書·虞書·皋陶謨》。聰明:指見聞。意思是:上天知曉人間的善惡,是在百姓中間聽取和觀察來的;上天的獎懲命令,是來自於百姓的意見的。 【流共工於幽州,放歡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出自《尚書·虞書·舜典》。意思是: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歡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逐到三危,把鯀流放到羽山。這四個凶惡的傢伙受到了應得的懲治,全天下的人就都心悅誠服了。 【克明俊德,以親九族】出自《尚書·虞書·堯典》。克:能夠。明:彰顯。意思是:彰顯(自己)崇高的品德,使族人能夠親和團結。 【人心惟危,道心惟危,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出自《尚書·虞書·大禹謨》。危:不安。允:誠實。意思是:(治國)最擔心的是人心不安,治國的根本思想精微難明,只有一心一意地為民操勞,始終執行無過無不及的中庸之道。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出自《尚書·虞書·舜典》。永:長久。聲:古代音樂的五聲。意思是:詩是抒發作者志向的樂章,是需要長久歌詠的,五聲是依附於所歌詠的詩的,使用十二律和五聲合於節奏。 【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出自《尚書·咸有一德》。師:榜樣。意思是:德行修養是沒有固定的老師的,以善為原則的人都是自己學習的榜樣。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出自《尚書·仲虺之誥》。裕:寬裕。意思是:謙虛好問的人氣度就寬宏,自以為是的人氣量就狹小。 【能自得師者王,謂人奠己若者亡】出自《尚書·仲虺之誥》。意思是:能夠自己拜得名師的人可以成就偉業,到處叫囂別人不如自己的會滅亡。 【火炎昆岡,玉石俱焚】出自《尚書·胤征》。炎:燒。意思是:大火燃燒昆侖山時,美玉和頑石都遭到毀滅。比喻好壞同歸於盡,成語「玉石俱焚」源於此。 【建官惟賢,位事惟能】出自《尚書·武成》。惟:按照。意思是:安排官員要按照才德,委任職務要根據能力。 【百姓不親,五品不遜】出自《尚書·舜典》。五品:即五倫,父、母、兄、弟、子。意思是:百姓之間視為仇人,互不親近,提倡尊老愛幼也不會順利。 【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出自《尚書·君陳》。意思是:能忍耐,就可辦成事情;寬宏大量,就有高尚的道德。 【德盛不狎侮】出自《尚書·旅獒》。意思是:高尚的人必然自重,也不侮辱別人。 【不役耳目,網路惟貞】出自《尚書·旅獒》。意思是:感官不被聲色支配的人,他的思維是純潔的。 【辭尚體要,弗惟好異】出自《尚書·畢命》。尚:崇尚,重。體要:精要,具體而概括。惟:為,是。意思是:文辭重在充實而概括,不是為了喜愛標新立異。 Ⅳ 六部尚書中哪位尚書實權
兵部相當於國防部; Ⅳ 《尚書》中<堯典>譯文
1.查考往事,帝堯名叫放勛,他恭敬節儉,明察四方,善理天下,道德純備,溫和寬容。他忠實不懈,又能讓賢,光輝普照四方,思慮至於天地。他能發揚大德,使家族親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後,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眾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協調萬邦諸侯,天下眾民因此也就相遞變化友好和睦起來。 Ⅵ 尚書中的九德
寬而栗、柔而立、願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版、彰厥有常 Ⅶ 《尚書》的治國之道是什麼 《尚書》中所講的為君之道,為政之道,即治國之道。「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以德治國是《尚書》一以貫之的治國理念。 Ⅷ 尚書名句
1.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Ⅸ 四書五經中關於治理國家的詩句有哪些我有急用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