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田整治
㈠ 國家是怎麼對待北部灣傳銷的
國家對待北部灣傳銷一向是全力打擊,以下為國家打擊傳銷新聞報道:
2018年10月9日,廣西南寧警方調集精幹警力180多名,對一起特大傳銷專案開展集中統一收網行動,共抓獲傳銷人員96名(其中,「老總」級人員38人),初步統計,該案涉案人數超過3000人,涉案資金超2億元人民幣。
辦案民警介紹,2018年7月初,南寧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在日常工作中排查出線索:有一夥山東籍人員在南寧市良慶區大沙田一帶,從事以「純資本運作」為名的聚集型傳銷活動。經初步調查,警方掌握了該傳銷體系的基本情況——該團伙主要以山東籍人員孔某、閆某和謝某等人為首,活動范圍在南寧市良慶區大沙田一帶。
2018年7月20日,南寧警方對該案正式立案偵查,取名代號「18.720」專案並成立專案組,經過三個多月細致縝密的偵查研判,最終摸清了該傳銷組織的運作模式,組織架構、團伙成員、資金流向、人員行蹤等情況,並查明了該傳銷體系頂層的重要組織領導者和骨幹人員。
在當天的收網行動中,警方多警種作戰,對事先摸排掌握的47個傳銷人員活動場點及傳銷人員落腳點,開展定點打擊行動。
與此同時,還專門在傳銷人員聚集重點區域周邊布置警力設卡,對行駛在路面上該案的「涉傳車輛」全部予以攔截扣押。此次行動共查獲涉案小汽車41輛;查扣電腦、銀行卡、傳銷賬本、傳銷網路圖等涉案物品一批。
南寧警方稱,今年以來,警方始終對傳銷違法犯罪持高壓嚴打態勢,共開展打擊傳銷清查整治行動440次,出動警力11266人次,清查出租房2410間,查獲涉嫌傳銷人員5538人,破獲大案要案155起,打擊團伙115個。
(1)大沙田整治擴展閱讀:
2017年8月21日,南寧警方通報偵破 「16.414」特大傳銷案,涉案金額高達15.19億元,涉及人員8000餘人。
2017年5月1日,南寧市公安局調集經偵、法制、交警等警種及相關城區公安分局2600名警力共同聯動、合成作戰,對前期深入經營的「16.414」特大傳銷專案實施統一收網,一舉摧毀了人員主要來自東北三省及山東、浙江等地的6個傳銷組織。
行動中,警方共抓獲涉嫌傳銷人員368人,其中,「老總」級傳銷人員82人、骨幹人員249人、傳銷下層人員37人。此外,凍結涉案資金3100餘萬元,查獲涉案車輛57輛,查扣電腦、銀行卡、傳銷賬本、傳銷網路圖等涉案物品一批。
據辦案民警熊偉介紹,案件涉案資金巨大,傳銷組織每天流水資金約五六千萬元,傳銷組織高層人員通過在銀行辦理「金卡」級別的理財卡進行資金流轉。
同時,為逃避有關部門的監管,高層人員採用面對面方式向下層人員發放現金獎勵,給警方偵查增加了難度。「高層特意將現金裝在銀行的信封里,並對下線宣稱獎勵發放是通過銀行核算。」雄偉道破傳銷組織的欺騙手法。
與以往南寧警方偵破的傳銷案不同,該案中傳銷組織發展下線的邀約方式,呈現出由電話邀約向網路邀約的轉變。傳銷組織高層多為黑龍江、遼寧、吉林及山東籍人員,通過網路邀約方式發展浙江等地人員加入,一改過去發展周邊熟人的常態。
「過去是打電話給熟人到廣西考察發展,但現在通過網路逐漸出現了以招聘、旅遊、交友為由的邀約方式。」熊偉說。
在通報會現場,記者發現警方查扣的傳銷資料中,有不少宣傳廣西經濟發展成就的正規出版物。熊偉解釋,傳銷組織會利用此類書籍,自我吹鼓,謊稱當地經濟發展得益於「行業」(資本運作)參與,對下線進行欺騙、洗腦。此外,傳銷組織還會使用所謂的「內部資料」,讓傳銷人員學習行業規定、培訓發展下線等。
「16.414」特大傳銷專案的成功偵破,彰顯了南寧警方打擊傳銷違法犯罪的堅定決心和蓬勃戰鬥力。
南寧警方持續深入推進公安部「三打擊一整治」專項行動及自治區公安廳部署的治安大整治行動和2017「神劍·打傳」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傳銷違法犯罪活動,堅決遏制傳銷違法犯罪的反彈勢頭,為黨的十九大召開和第14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成功舉辦營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㈡ 治理河湖的作文400字
1湖泊流域水質總體穩定,水環境依然脆弱
1.1.1柘林湖水質整體處於III類,部分入湖支流相對較差由《2000-2011年柘林湖水質狀況報告》的監測數據可知,近10年來柘林湖湖體水質由2003年的I類水質下降到Ⅱ類;再從2004年開始下降到Ⅲ類水質,持續到目前一直保持在Ⅲ類水質。其中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和總氮4項指標的變化趨勢圖如圖1和圖2所示,總磷和總氮維持穩定在Ⅲ類,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穩定在Ⅱ類〔5〕。由於柘林湖湖泊水面積較大,水質空間分布差異較大,總體水質較好的情況下,沿岸帶及部分庫灣水質明顯差於湖心和壩上處水質,局部入湖水域還存在一定污染問題,水環境依然脆弱。
1.1.2柘林湖水體整體呈中營養狀態,但在部分季節局部湖灣水體中藍藻成為次優勢類群之一,局部湖灣生態安全問題需引起重視在2010-2011年的調查中發現在枯水期和平水期,湖區的浮游植物類群從硅藻門演替為當前局部湖區藍藻門占優勢。柘林湖部分湖灣的浮游植物群落中藍藻門藻類成為次優勢類群之一,表明柘林湖部分湖灣水體呈現一定的富營養化趨勢。湖區的浮游植物類群從河流特徵的硅藻門演替為當前局部湖區藍藻門占優勢,表明柘林湖湖區外源輸入的增加,水質的惡化,水體富營養化風險凸顯。因此,需要在流域尺度上降低入湖負荷,開展流域生態安全的保護與湖泊生態治理,阻止局部湖灣富營養化趨勢的蔓延,逐步維護湖泊生態系統穩定。
1.2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有待加強、飲水安全存在隱患柘林湖湖區范圍目前共有3個湖庫型飲用水源地,分別為源口水庫取水口和東渡取水口和柘林大壩三附壩取水口飲用水源地,主要供應武寧縣城區、共青城市和德安縣的居民供水,「十二五」期間也將作為南昌市和九江市的備用飲用水源地,因此柘林湖水源涵養功能的保護顯得尤為突出重要。但是目前柘林湖飲用水水源地處於開放狀態,隔離防護設施落後,水源地自動監測、應急預警和規范化建設能力相當薄弱,飲水安全存在很大隱患,因此,亟需在流域治理的基礎上以預防污染為主,確保飲水安全。
1.3漁業發展尚未規范,水生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
1.3.1過量發展網箱養殖已給生態環境帶來危害近年來,網箱水產養殖呈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據調查柘林湖庫區內副壩附近、武寧縣湖區境內共有22000餘箱網箱,345座養魚庫灣,柘林湖湖區網箱養殖面積共6593.13hm2,養殖面積佔全湖區水面面積的20%,且無證養殖的個體戶屢禁不絕,存在個體戶將化肥和養豬廢渣投入網箱進行水產養殖的現象。
1.3.2非法捕撈屢禁不絕,水生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據漁業聯合執法隊調查,湖區非法捕撈形式包括扳罾燈光誘捕、拖網捕撈、非法漁具捕撈等。非法捕撈造成漁業資源減少,水生動物多樣性破壞。2003年前,用傳統方式每天每船可捕撈柘林湖湖魚200kg之多;2008年每天每船的捕撈量已經降到50kg以內,且魚的種類比較單一。另據漁業部門在柘林湖的不同水域進行竹排銀魚燈光試捕,結果顯示:永修水域每網只捕到幾尾,武寧水域每網僅捕獲0.25kg銀魚,與往年試捕的每網5~10kg相差甚遠。
1.4旅遊發展加速,污染風險增大近年來柘林湖流域人類活動強化,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2010年旅遊接待人數共80.77萬人次,其中國內旅遊人數達到79.5萬人次。2011年9月西海高速全線通車後,柘林湖的旅遊人數成倍增加,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因此,加快柘林湖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對提高柘林湖生態系統抗干擾能力至關重要。柘林湖東岸的廬山西海是一個新開發和正在規劃建設中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各種投資項目紛至沓來,中信集團將投資150億元用於中信廬山西海開發建設項目,建設生態度假地,項目的建設將使原本自然的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且今後還將發展水上旅遊產業,污染風險突增。水環境保護和旅遊開發二者之間的矛盾亟須通過系統的保護規劃和實踐來進行解決。
1.5人為侵佔湖濱帶嚴重、緩沖能力下降湖泊自然帶普遍受到人為干預,沿湖濱帶人為侵佔現象嚴重,開發與保護矛盾日益突出。沿河湖鎮區段建設了很多居民房,特別是武寧縣縣城污水處理廠和工業園區就在湖邊,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直排入湖;沿湖一百多公里建設了很多農田,農葯和化肥直接排入湖中,沒有相應緩沖帶的攔截,對水土影響較大。此外風景名勝區周邊建設了柘林湖賓館、北戴河賓館和清水山莊等賓館,廢水只經過簡單的微動力和化糞池後也直排入湖,因此湖濱緩沖帶緩沖能力下降,亟需對湖濱帶進行生態修復建設。
1.6水土流失較嚴重、礦山徑流污染大城鎮開發建設和礦山開采產生的水土流失等已成為水土流失的新問題。盡管近幾年來修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但由於積重過深,林分質量下降,森林保土蓄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仍然比較嚴重。流域存在礦產資源的開采,不但排放大量采礦廢水(井坑涌水、廢水堆淋溶水、選礦廢水、尾礦庫溢流水),而且破壞地表植被以及產生大量固體廢棄物。柘林湖湖區內強度流失區主要分布在武寧縣城、武寧縣工業園、魯溪鎮316國道兩側;中、輕度流失主要分布在石渡、新寧鎮、官蓮、巾口、澧溪等鄉鎮。
1.7流域環境基礎設施尚未到位,歷史欠賬多
1.7.1生活和工業污水收集與處理系統缺乏柘林湖湖區總人口為38.9萬人,每天產生生活污水量近3萬t。湖區范圍僅武寧縣建設了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目前一期1萬t/d處理規模已建成投運,由於污水管道建設尚未完善,只接納了城區周邊部分生活污水,沿湖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大部分未能全部進入污水處理系統,污水直排入湖,未經處理及脫磷脫氮的廢水給柘林湖帶來極大的壓力。此外武寧縣工業園區和太陽升項目園區的工業污水處理廠還未建設,工業廢水集中處理率較低。
1.7.2生活垃圾收運及處理系統存在缺陷目前柘林湖從垃圾收集到處理還沒有完善的運行機制。柘林湖流域范圍內的垃圾清運范圍局限於老鎮區和旅遊接待區,由於距離分散和資金缺乏等原因其它沿湖和沿河村落生活垃圾尚未得到有效收集,鄉鎮垃圾轉運系統亟待完善。部分鄉鎮由於缺乏轉運系統,收集的垃圾就地選擇一處位置進行簡易填埋,未進行無害化處置,未經過處理的垃圾滲濾液直接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環境。部分鄉鎮由於沒有合適的垃圾填埋場,就地對垃圾進行簡易焚燒,焚燒的煙氣對周邊及湖區環境污染很大。
1.8管理機制體制尚未理順,流域綜合管理迫在眉睫
1.8.1環境監測執法,生態觀測及科研能力建設嚴重滯後柘林湖流域內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十分滯後,無自動監測能力和應急監測能力,且監測裝備條件較差,缺乏常規的監測儀器和現場快速監測儀器,無法對柘林湖生態環境實施有效的監控。同時區內修河流域和柘林湖的生態觀測與科研工作較為薄弱,尚未科學全面地掌握柘林湖區域目前陸生、水生生態系統結構狀況及其變化趨勢。因此亟需對湖區投入強有力的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對生態服務功能的現狀及其恢復情況進行長期跟蹤觀測,以及對柘林湖湖泊生態系統健康與安全進行深入地調查評估。
1.8.2環境管理存在「斷裂帶」柘林湖流域管理缺乏統一的管理機構,由於流域范圍涉及修水、武寧、永修及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區域,在環境保護過程中存在交叉管理,重復管理,職權不明確等各種體制問題,導致許多生態保護工作不能很好的深入開展。
2柘林湖面臨的主要形勢
2.1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流域正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既要解決做大產業規模與調整產業結構之間的矛盾,又要解決日益加大的資源環境壓力與保護生態環境的矛盾。目前柘林湖流域范圍的修水縣和武寧縣經濟發展正處於結構調整階段,農業逐步走向規模化,工業新老企業更新,流域內各縣近幾年經濟發展較為迅速,尤其以工業發展最為迅速。隨著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入,內外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基礎設施投入的增加,產業結構繼續調整和優化,集體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快速發展,第三產業的興起,將步入穩定增長階段,社會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突出,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加重。
2.2生態環境保護形勢柘林湖流域內主要河流的水質目前基本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中的Ⅱ~Ⅲ類標准,但流域內的生態環境保護亟需轉變觀念,需從水質保護向水生生態保護轉變,從污染治理向防治並舉轉變,從點源控制向非點源控制轉變。三方面轉變難度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不容樂觀,因此,在這些方面相關部門還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2.3環境風險防範形勢目前柘林湖景區開發活動加快,網箱養殖及化肥投料威脅到飲用水源安全,線源(流動源)尤其是船舶增加了水污染事故發生的風險。
3柘林湖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對策
對於柘林湖的水污染防治與保護工作,應以控源與強化管理為首要措施,湖泊水體以保育為主,輔加治理。同時,流域產業結構調整十分重要,這正是與其它類型湖泊治理思路的核心不同之處。因此,對柘林湖水污染防治採取「分區保水、上游活水、湖邊治水、湖面管水」為主要內涵的柘林湖保護與綜合防治的新理念。
3.1以湖泊生態安全為核心,保證湖區水質柘林湖目前處於水質良好和中營養狀態階段,經過對柘林湖進行水環境容量分析,除總磷現狀負荷接近III類環境容量值外,其它指標現狀污染物遠小於III類環境容量值,因此影響流域經濟發展和柘林湖水體水質的主要制約因子為總磷,其主要污染來源於居民生活、水產養殖、畜禽養殖和化肥流失。因此,今後需要開展湖面網箱水產養殖取締工程,取締網箱養殖改為清水放養各種濾食性魚類;實施清水入湖工程,加快建設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和沿湖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提高污水接管率和處理率;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清六改四普及」,即清垃圾、污泥、路障;改水、改廁、改房、改欄、改路、改環境;普及電話、沼氣、有線電視和太陽能),重點對沿柘林湖兩岸鄉鎮和沿修河兩岸鄉鎮進行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對湖區周邊畜禽養殖採取污染治理措施,並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示範區;加大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周邊的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對賓館飯店污水實行回用與零排放工程,降低旅遊業對水域的環境脅迫。採用以上措施能有效減少氮磷及其他污染物入湖負荷,避免湖體局部富營養化,使柘林湖水體水質達到功能要求。
3.2以柘林湖入湖河流生態保育為重點,削減入湖污染負荷柘林湖主要入湖河流有13條,在對柘林湖湖區治理的同時,需加強對入湖河流的生態保育和污染負荷削減,對污染較重的主要入湖河流,如沙田河、修河上游、橫路河、盤溪河等河流實施生態保育工程,對入湖河段緩沖帶進行生態護岸及內河清淤、疏浚整治工程,並配套相關景觀樹木和景觀石,岸線旁邊種植水生植物,配置宣傳標識牌樹木的種類可以根據當地氣候和景觀需要配備,主要以常年青的灌木喬木為主,在岸線水域周邊種植荷葉、紫根水葫蘆、菖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工程的實施能有效加快河流流速,提高河濱區的水體自凈功能,種植的水生植物也能攔截一定的污染入湖負荷,對水質起良好凈化作用。
3.3嚴格區域排放標准,協調經濟社會發展與湖泊保護的關系「十一五」期間,我國水環境管理實施從目標總量控制向容量總量控制轉變,從單純化學污染控制向水生態系統保護的方向轉變,迫切要求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現有水質標准體系。近年來,我國已經開始著手於水質基準、標准和流域污染物總量控制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初步成果〔6,7〕。然而,目前我國保護和管理湖泊水體的唯一標準是《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與富營養化相關的水質指標僅總氮和總磷2項,利用這些指標難以解決湖泊水華和生態退化問題。尤其缺少度量生態響應和初級生產力的指標,如表徵初級生產力的葉綠素和生物量等指標。因此,建立科學的營養物基準,制定適合的環境質量標准與排放標准等,基於水環境承載力提出適於柘林湖流域的環境優化和經濟增長模式,是有效解決柘林湖湖泊生態環境問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關鍵舉措。
3.4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流域土地資源調控方面,湖區范圍內嚴格劃定「三線」。根據柘林湖湖區不同區域生態環境敏感程度、土地開發利用程度、經濟社會發展特點以及湖區產業布局等因素,將柘林湖區劃分為紅線保護區、黃線控制區和藍線優化控制區3類功能區,嚴格執行「三線」環境保護措施。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分不同產業實施資源利用調控。在農業方面,需要重點關注規模化畜禽養殖和種植等農業面源對湖泊的污染威脅,充分發揮區域內良好生態環境和特色農業資源優勢,促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在工業方面,需嚴格環境准入,優化布局,以工業園區為平台,以骨幹企業為依託,推廣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進節能減排降耗,針對柘林湖流域的鎢礦、銻礦和煤礦等主要礦產發展綠色礦業經濟。在第三產業方面,需要以生態旅遊和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依託柘林湖豐富的旅遊資源,突出柘林湖的生態特色,展示當地民俗文化,通過景點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景區知名度的不斷提高,遊客的快速聚集,形成以觀光、覽勝、度假為主的游賞項目框架,把風景區建成「江西最熱、中部叫響、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旅遊目的地。
3.5強化自動監控,創新管理方式湖泊的保護離不開流域有效的監管,因此按照「控源+強化管理」的思路,在外源控制的同時,開展柘林湖全流域環境監管與綜合管理。由於湖泊面積大,監管難度大,因此必須優化監測網路、加強湖區水質和水生生態自動監控能力建設,並在管理方式上有所創新,促進柘林湖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㈢ 沙田交警到轄區「兩客一危」重點客貨運企業開展交通安全宣傳
沙田交警強化源頭管控為危化品運輸行業
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立沙島是我市面向華南地區打造的重要化工倉儲基地,每天進出島內的危化品運輸車輛上千輛,危化品道路運輸管理一直是沙田交警大隊的重點工作。當前超長假期結束,正值企業開工高潮,加上天氣逐漸炎熱,危化品運輸車輛泄漏、自燃等風險增大。為進一步規范危化品運輸安全管理,有效預防「涉危」交通事故,近日,沙田交警大隊聯合當地交通、應急管理等部門深入立沙島,對危化企業開展安全專項大檢查,並組織路面執法行動。檢查中,按照「一企一檔、一車一檔、一人一檔」原則,重點檢查企業取得經營許可和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危化品運輸車輛安全技術,參加特種車輛定期檢驗,噴塗、設置、安裝「危」「爆」「毒」警示標識、告示、燈具及後部防護裝置;駕駛人、押運員從業資格等情況。對發現存在的隱患,列出清單,建立檔案,督促整改,結合路面執法,重點整治未經許可或無資質人員、安全技術條件不符合國家標准要求的車輛擅自從事道路危險貨物運輸、非法改裝車輛和罐體、車輛未按規定安裝防護裝置、配備消防、事故排險專用器材工具、違法超限超載;不按指定的路線、時間及規定限速通行等違法行為。檢查整治過程中,要求企業樹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切實履行交通安全主體責任,嚴格落實管理制度,做到職責清晰、任務到人,主動排查整改問題,確保事故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做到復工復產和交通安全兩手抓、兩不誤。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㈣ 請問惠州惠陽區大亞灣11個大溫唄農貿市場改造
惠陽區計劃年內對全區42個集貿市場進行改造升級,並對市場管理和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整治,以改變集貿市場消防設施存在安全隱患、臟亂差現象突出、禽畜經營場所不符合規范等現狀。這是記者日前從惠陽區集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的。
據統計,全區納入改造升級的集貿市場共42個,其中區市場物業總站市場共9個,民辦(鎮辦、村辦)市場33個。這些集貿市場普遍存在硬體設施陳舊落後、衛生設施不配套、規行劃市不夠科學合理、市場消防設施不全存在安全隱患、活禽經營場所不符合規定要求、臟亂差現象較為突出的現狀。
集貿市場改造升級將按超市化標准設計,建設規范,設施配套齊全,與惠州全國文明城市總體水平相匹配;市場通風採光良好,供水、排水、排污設施完善,給排水道通暢,消防設施齊全,路面平整、安全、清潔。其中,活禽經營場所符合「三分離」規定要求,設有公廁、公秤、車輛臨時停放點等配套服務設施。
橋頭市場、瓦窯坑市場等屬於全國衛生城市復審區內的20個集貿市場列入首批改造升級名單,將在6月30日完成;復審區外的秋長長發市場、秋長高布市場等22個集貿市場列入第二批改造升級名單,將在今年12月底完成。
第一批升級改造市場:橋頭市場、橋頭新市場、瓦窯坑市場、秋長市場、松嶺市場、土湖市場、步步高市場、泰昌市場、南湖市場、蓮塘市場、一區市場、永泰市場、裕興市場、百盛市場、萬庄市場、古屋市場、德升市場、秋長建安市場、秋長百順市場、三和西區市場
第二批升級改造市場:秋長長發市場、秋長維布老鴉山農貿市場、秋長高布市場、秋長新塘長富農貿市場、秋長恆春市場、秋長塘井市場、秋長白石市場、秋長鴻裕市場、秋長嶺湖市場、三和新屋農貿市場、沙田綜合市場、新圩消費品綜合市場、良井綜合市場、永湖綜合市場、平潭綜合市場、沙田東明農貿市場、鎮隆景湖農貿市場、新圩富陽消費品綜合市場、新圩農貿綜合市場、新圩塘嚇美天消費品綜合市場、新圩塘嚇消費品綜合市場、新圩約場消費品綜合市場
㈤ 流溪河的治理開發
流溪河良口以上上遊河道,原先兩岸石壁陡峭,河道深窄。1958年,廣東省水利電力廳在良口小車村的峽谷中,興建一座總庫容為3.86億立方米的流溪河水庫,控制其上游集雨面積達539平方公里。此後,這一帶變成「高峽出平湖」的景觀。
流溪河的中下游因有眾多支流匯入,水量漸大,河面寬度達200-300米,1958年前可通航,從良口至太平場的航程約66公里。1958年後,流溪河水庫、溫泉人工湖發電站及神崗大坳引水灌溉攔河壩等水利電力工程相繼建成,流溪河在轄區內的航運亦隨之中止。
流溪河流域內,由於森林曾數度遭亂砍濫伐,加上不合理的開荒,造成大面積水土流失,也使流溪河河床遭受淤積。1968-1975年8年間,街口大橋附近河段的河床淤高1.1米。從80年代開始,流溪河大量河砂被採掘用於建設,河床淤高大大降低,部分河段河床有下切現象。
建國以來,流溪河干、支流均已進行開發利用,上游從化、花都境內,建有中、小型水庫多個,攔河壩多座,用以調節流量。白雲區建成人和攔河壩,引水流量2立方米每秒,設計灌溉面積2萬畝。並在各支流上建成新陂、白汾、南塘、沙田、銅鑼灣、和龍、梅窿、大源、紅路、磨刀坑等水庫,庫容共4303萬立方米,控制集雨面積59.8平方公里。90年代,對流溪河上遊河段進行了綜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