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環境治理的問題

環境治理的問題

發布時間: 2020-12-04 09:30:15

Ⅰ 我國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招待會,國務院總理溫同專中外記者見屬面並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溫總理在回答記者關於環保的問題時作上述表示.
溫說,確實環境污染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發展中的一個重大問題.這個問題至今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如果說
我們大多數的指標都基本完成了,但是坦白地告訴大家,環境指標沒有完成.
溫表示,中國今後將至少在四個方面採取措施應對環境污染問題:普衛欣美國進口 《天 》貓
第一,我們在制定發展目標當中,不要只看經濟增長,而要看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因此,這次
,我們特別提出了兩項目標,就是在今後五年,單位GDP的增長,能源消耗要降低20%,污染物的排放要降低10%.
第二,要嚴格實行
,特別是基礎設施和企業的准入制度.那些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企業和基礎設施,一律不能搞.
第三,要加大對於環境污染的專項整治.特別是對重要的水體、空氣和土地的
,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治理.
第四,要嚴格執法,依法保護環境,這是最關鍵的,也是最難的.依法關閉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依法追究那些製造污染而給群眾、給社會帶來重大損失的企業和個人的責任.

Ⅱ 環境問題的表現形式分布及產生原因和整治措施

人類是環境的組成部分。
一方面人類的生產、生活要佔據一定環境空間,從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
另一方面人類新陳代謝和人類消費活動(包括生產消費和生活消費)的廢棄物排放到環境中去。
當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時,便會出現資源短缺、生態破壞等;
人類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如果超過了環境自凈能力就會導致環境質量下降,形成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的發生與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密切相關。
對環境污染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根據受污染的環境系統所屬類型或其中的主導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所處的社會領域,
可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的形態或性質,
可分為廢氣污染,廢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以及雜訊污 染、輻射污染等。
環境問題的本質就是發展問題,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必須在發展的過程中解決。

Ⅲ 南方地區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什麼,應該如何治理

南方地區生態、環境問題很多,也很嚴重。要說主要的是水土流失、水污染治理、自然資源的開發等,不同的地區側重點不同。
譬如洞庭湖區域主要是水域面積不斷減少、大量工業和生活廢水流入、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而且對長江上游的洪峰調節能力降低等等,造成各種漁業資源枯竭,人們生活水源受到污染,造成各種疾病等。而且在水流能補充地下水造成地下水受到污染。
對於湖南省而言,由於是金屬資源比較多,大量采礦和金屬加工行業(冶金、化工等)造成大量重金屬排放湘江,造成水資源重金屬嚴重超標,由於重金屬具有富集效果,會隨著食物鏈逐漸富集到人體,最終損害人類健康。(例如Pb的毒害,胎兒腦損傷、腎臟、循環系統、免疫系統疾病;Cd會使腎臟損傷、致癌等)
治理的話主要是從源頭治理,不能邊污染邊治理。1.總體規劃、合理布局,加強對重污染企業的准入和審查 2.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進行產業升級,減少排污 3.加強對環保治理的投入,有投入才會有產出 4.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形成合力。
至於具體措施的話比較專業而且不同的問題可以細化很多的措施,比如新建城市污水處理廠,植樹造林,對城市垃圾進行發酵、發電處理,對某些火力發電企業安裝除塵裝置,提高原油質量減少汽車尾氣有害氣體的排放等等。
但總的來說這是一個花錢不是賺錢的行業,需要國家政策的強制執行和監督,但卻是與普通人民健康息息相關的行業,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
希望能對你有用!

Ⅳ 怎樣治理中國當前的環境污染問題

我國面臨的十大環境問題

1.大氣污染問題;2.水環境污染問題;3.垃圾處理問題;4.土地荒漠化和沙災問題;5.水土流失問題
6.旱災和水災問題;7.生物多樣性破壞問題;8.加入世貿組織與環境問題;9.三峽庫區的環境問題;
10.持久性有機物污染問題
搞環境保護,而且要配套相關法律,以及各級地方政府能夠切實地執行相關法律,才能管理好,從源頭控制好污染問題。進行各種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固體廢棄物治理等,此所謂末端治理。天#貓美國進口普 衛欣提示: 霧 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Ⅳ 景區環境方面的問題和怎麼治理措施

一、調查景區污染現狀。景區氣體、水體、固體污染來源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景區內的賓館、茶樓等旅遊住宿設施產生的生活廢氣、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或倒入景區空中、河道,有的景區雖然建有化糞池,但容量小、數量不足或存在跑冒滴漏等問題對水源造成一定污染;二是景區內部的衛生間產生的污水,未加處理便排入河道,導致水源污染;三是景區商戶直接在河道洗刷食物或衣物等造成的污染;四是遊客在景區遊玩時丟棄水裡的塑料袋等雜物,未能及時清理而引起的污染。
二、制定景區水污染整治目標。旅遊景區要加快水污染治理步伐,推廣使用對空氣、水源污染控制、治理的先進工藝,制定切實可行的環保措施,制止亂排現象,有效削減景區水、氣污染排放量。
三、提出合理的工作要求。
(一)要抓緊制定景區污水、廢氣、垃圾治理方案、明確治理任務、限定治理期限;
(二)污染嚴重的景區必須按要求向當地環保和旅遊部門提交治理方案、治理進度,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治理任務,提交完工報告和具有資質的環境監測部門編制的水污染排放情況的監測報告、竣工驗收申請;
(三)有關縣(市)、區要及時組織驗收,污染嚴重的景區務必在規定的時間前要取得實效。屆時,市將組織有關部門進行驗收,對於未按時完成治理任務的,問題嚴重的景區依法停業整頓。
四、工作責任有關縣(市)、區人民主要領導為直接責任人;縣(市)、區環境保護部門主管領導為直接監管責任人。市、縣有關部門要給予旅遊景區積極幫助指導。
五、工作措施
各級要充分認識景區水污染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把水污染治理工作納入重要工作日程。景區水污染嚴重的輝縣市要立即成立由環保、旅遊等部門參加的輝縣南太行景區水污染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將水污染治理任務落到實處、取得成效。污染易發景區,要防患於未然,及早制定措施,力避環境污染問題的發生。

Ⅵ 長江上中下游的環境問題及治理

問題:上游都是說冰雪消融快,水源減少,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中游的話水質受到工業及人類生產生活的污染及自然影響,由由中游地區水流較急大多為山區,而樹木砍伐過度,導致水土流失嚴重. 下游除了受工業污染外還由於下游水流平緩而造成河道堵塞,河床上升. 治理:
上;植樹造林,防止上游的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有利於減少下游的泥沙淤積
中;植樹造林,保持水土,合理利用水資源,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下;加強長江沿岸水污染的管理,關停並轉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企業,合理利用水資源,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加固下游的堤壩。

Ⅶ 政府在治理當前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存在哪些問題

問題很多,簡要的描述一下吧。
部分農村污染類型多樣、影響面大,極易造成土壤、水體二次污染。污染下鄉的垃圾,既有生活垃圾,也有工業垃圾、建築垃圾。這不僅極易造成河流、土壤、地下水污染,也極大地增加了癌症等疾病的發病風險。
近年來,我國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然而,多地基層幹部反映,與城市治污相比,農村環保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城鄉二元、監管力量單薄、環保規劃滯後、治污投入欠賬大等問題,稀釋綜合整治成效,使農村垃圾圍村易發。
首先,污染下鄉不分晝夜、明排暗倒防不勝防,而且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投訴成功概率小。環境違法行為很難取證。
其次,農村環保治理非常薄弱難成合力。一方面,環保治理的城鄉二元結構客觀存在。另一方面,農村環保「九龍治水」,難以形成監管合力。垃圾下鄉治理比較滯後,僅就農村生活垃圾而言,牽頭治理部門有的是住建局,有的是環保局,有的是農業局,有的是城管局,有的則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不清,力度不足。
最後,農村環保設備閑置現象突出,運轉困難。近些年來,由於經費緊缺,垃圾清運車停在鄉鎮政府大院里成了擺設,偶爾搞衛生大掃除時才會用。部分地區由於缺乏專業清潔力量,垃圾裝進垃圾箱容易掏出來難,部分農村群眾仍將垃圾傾倒在房前屋後的坑塘和河渠中。

Ⅷ 如何認識發展同環境治理的問題

首先,必須在思想觀念上明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一個有機聯系、密切相關的統一體。環境保護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是經濟發展的動力而不是阻力。落實科學發展觀,環境保護是應有之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既包含經濟發展的內容,又包含環境保護的內容。
其次,要在工作實踐中把服務發展、優化發展作為環境保護的重要取向,充分發揮環境保護的先導、擴容、增效和倒逼作用,推進本地經濟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第三,在服務發展的同時,也要敢於監管、善於監管,對「兩高一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的項目要嚴格把關,對污染嚴重的企業要嚴加整治,對環境違法行為要嚴厲打擊,對環境風險要嚴防死守,這也是為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保障。

Ⅸ 環境問題的治理原則

(1)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發展的關系,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既不能離開發展,片面地強調保護和改善環境,也不能不顧生態環境的隨能力而盲目地追求發展。尤其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講,只能在適度經濟增長的前提下,尋求適合本國國情的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2)明確國際環境問題主要責任。存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主要是發達國家在過去一兩個世紀中追求工業化造成的後果。他們對全球環境問題負有不容失掉的主要責任,也理應承擔更多的義務。
(3)維護各國資源主權,應遵循不幹涉他國內政的原則。1972年第一次環境做大會通過的[《斯德哥爾摩宣言》第21條也明確規定,各國對其自然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是各國的內部事務。
(4)發展中國家的廣泛參與是非常必要的。在國際環境事務中,存在著忽視發展中國傢具體困難的傾向,他們的呼聲得不到充分反映,因此,有必要採取措施,確保發展中國家能夠充分參與國際環境領域中的活動與合作。
(5)應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特殊情況和需要。發展中國家還面臨一些更為迫切的局部環境問題,既有因資金短缺、技術落後和人口增長所造成的諸如土地退化、沙漠化、森林銳減、水土流失等自然生態惡化問題,也有因工業發展引起的環境污染、酸沉降、水資源短缺等問題。

Ⅹ 一. 當前中國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

一、我國資源開發利用和環境質量現狀

1、現階段我國礦產資源、能源和水資源 等主要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規模巨大

「十五」期間,中國能源消費總量持續快速增長,從2001年的13.5億噸標准煤增加到2005年的22.2億噸標准煤,增長了64.4%。我國水資源總量佔世界總量的6.5%,用水總量佔世界總量的15.4%,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已分別高達70%、60%和90%。

而國際上公認的河流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應低於40%,否則將危害河流健康和流域安全。過去幾年間,我國主要資源消費的增加量佔世界總增加量的比例,包括能源、煤炭、石油和鋼等均居世界第一位,資源開發利用的規模巨大。

2、我國資源開發利用的效率不高

目前我國的原材料利用效率低、浪費嚴重,單位產值的消耗強度大大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單位資源產出水平僅相當於美國的1/10、日本的1/20。

以水資源為例,我國農業灌溉用水消耗的水資源總量占水資源總消耗量的70%,但由於輸水方式、灌溉方式、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原因,農業用水的利用率不高,渠道灌溉區只有30%—40%,機井灌溉區也只有60%,低於發達國家水資源利用率80%的水平。

3、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嚴重

我國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單位GDP SO2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發達國家的8—9倍,能源消費量和CO2排放量均居世界第二位,日耗水量和日均污水排放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有機污水排放量相當於美國、日本和印度排放量的總和,單位GDP污染物排放量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十幾倍。

4、環保投入不足,歷史欠賬大

從總體和全局上來看,我國現階段環境污染的治理緩慢,治理的速度趕不上破壞和污染的速度,重點環境治理工程成效不明顯且容易出現反復。我國環保投入雖然總量上有所增加,但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仍然偏低。

我國資深環境問題和環境管理專家、新中國第一任環保局局長,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曲格平先生認為我國環境保護的階段性任務,從來就沒有實現過預期目標,他在2006年4月份參加同濟螄匯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未來領導人研修班開幕論壇上表示「25年間環保計劃中定下的指標從未完全完成過」。

環保投入不足造成歷史欠賬大,有限投入的使用效益又不高,加上環境污染的時間跨度長、地域范圍廣、污染物總量大、污染類型復雜,加劇了我國環境污染治理的難度。

二、我國資源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1、政績考核過分注重經濟指標

改革開放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被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長期以來,經濟指標已成為黨政領導政績考核的主要依據,使黨政領導過分地注重GDP的增長,甚至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換得短期經濟量的增長。

由於在政績考核中缺乏資源環境保護方面的明顯約束,地方政府在資源環境保護方面的積極性不高,往往預算內的環保配套資金都難以到位,加上社會資本投入有限,使得我國環保投入長期不足。

2、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和不合理的能源 結構造成嚴重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在當前的國際市場分工中,我國已成為世界加工廠,承接了國際市場上勞動密集性高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型經濟的產業轉移。多年來經濟增長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發展道路,經濟總量的增長在相當程度上是建立在資源大量消耗和環境嚴重污染的基礎上。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少數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的國家,目前我國煤炭生產量和消費量均佔到世界總量的30%以上。據估算,全國煙塵排放量的70%、SO2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的67%、CO2排放量的70%都來自於煤炭燃燒,燃煤是造成我國煤煙型大氣污染和酸雨污染的重要原因。

(10)環境治理的問題擴展閱讀:

造成中國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主因,是伴隨著急速發展而來的一次能源消耗大幅上升,而且當中基本上都是燃煤的。

就像其他東亞國家,中國是以出口帶動經濟發展的;而在注重提升工業生產力的情況下,減少污染物排放的生態保護和污染控制措拖基本上是沒有的。在生物資源方面,中國發展了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以保護受威脅的物種及棲息地。

對於中國每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存在不同的統計數字:國家環保總局指出2004年污染損失達到GDP的3% ; 另有估計認為環境損失達到GDP的5-10% 每年因空氣污染死亡的人數達35.8萬人。

據報道,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證實,政府不會再公布綠色GDP數據。華爾街日報稱,有關中國經濟增長環境成本估算數據,有礙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及形象,而備受爭議和過於敏感,一直受到地方政府官員的抵制。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