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環保精神
當然有關系而且關系還很大.污染治理是不得已而為之,治理的前提是防範,說到防範,公民的環保意識就是重中之重了。社會發展以人為本,人的意識決定了發展的方向.少製造或不製造污染,治理起來的難易程度大不一樣。舉個例子,我們現在天天在用的塑料袋,看似不起眼,可是如果形成污染,幾乎就沒有什麼好方法,一隻塑料袋在自然界中需要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降解掉,僅中國目前的網購外賣這一項,每天產生的塑料污染就足以覆蓋一個西湖.如果公民的環保意識提高了,少用或不用塑料袋,用過的塑料袋分類投放,後期處理起來將會容易太多。從塑料推廣開來,所有的垃圾都分類,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開,塑料和紙制,金屬分開,若要讓我們生存的環境逐步得到改善,向著生態宜居方向發展,當務之急是要提高全民環保意識;而提高全民環保意識最科學有效的方法就是抓好全民環保教育:其一,從幼兒園和小學教育抓起,開設環保教育課程,消除環保教育「短板」局面,讓環保意識植根民眾心靈,通過幾代人的努力,逐漸形成一種「愛護環境光榮、污染環境可恥」的良好社會風尚,把環保當作愛國的自覺動力。其二,加大環保法制教育,對生產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實行國家環保考核認證制度,只有通過相關環保法律法規考試考核合格,才能擔任生產企業管理人員,從而增強生產企業環保守法意識,消除污染環境大案的發生。其三,通過多種媒介介紹國外治理環保的成功經驗,讓國人睜眼看世界,從中得到教益和啟發,真正認識到環保對於國家經濟發展和提高民眾生活幸福指數的重要性,並進而對環保提出更高要求,推動中國生態環境的優化和可持續發展。
⑵ 治理、保護環境的措施有哪些
一、水源保護
1、建設生活用水設施,生活供水系統按照衛生標准進行凈化,為施工人員提供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的飲用水。
2、水池附近不準堆放垃圾等廢棄物,不準修建滲水坑、滲水廁所,不準鋪設污水管道,不準居住人員等。
二、施工廢水處理
1、施工場地修建截排水溝、沉沙池。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組織的排水,並採取治理措施,保證排水達標。
2、土方開挖施工過程中,保護開挖鄰近建築物和邊坡的穩定。施工機械、車輛定時集中清洗。清洗水經集水池沉澱處理後再向外排放。
3、經處理後排出的施工廢水不得超過《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或地方環保部門的有關規定。發現排放污水超標,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實質性影響,立即採取必要治理措施進行糾正處理。
(2)治理環保精神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做好綜合的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讓人們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概念。
防止污染
防止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化學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防止破壞
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
自然保護
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
⑶ 環保六治理是什麼
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六個治理,六個上水平"
一是堅持持續治理,攻堅破難、一抓到底,治理工作成效要上水平。
二是堅持全域治理,突出重點、拓展延伸,治理廣度深度要上水平。
三是堅持科學治理,規劃引領、建管並重,塑造特色亮點要上水平。
四是堅持常態治理,健全標准、完善機制,制度化規范化管理要上水平。
五是堅持聯動治理,整合資源、協調配合,合力推進要上水平。
六是堅持依法治理,明確責任、強化監督,保障力度要上水平。
⑷ 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環境保護法律的基本原則是指為我國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所確認的、體現環境保護工作基本方針、政策,並為國家環境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則。具體包括:
1、環境保護同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原則。環境保護法第四條規定,「國家制定的環境保護規劃必須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採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環境保護工作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這一原則和國際環境組織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一致的。
「協調發展」著重從橫向關繫上,即制約發展的基本因素的相互關繫上對發展提出要求,「可持續發展」則是從縱向歷史發展過程,即當前需要與未來需要的關繫上提出要求。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證社會的持續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構成危害。
2、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這是針對環境問題的特點和國內外環境管理的主要經驗和教訓提出的。這一原則在各部環境法律中均有體現。
3、鼓勵綜合利用的原則。綜合利用是指把物質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中排放的各種廢棄物最大限度地利用起來,做到物盡其用,以便使整個社會生產和消費的排泄物,減少到最低限度,從而達到最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開發者養護、污染者治理的原則。開發者養護,是指對環境和自然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組織或者個人,有責任對其進行恢復、整治和養護。污染者治理,是指對環境造成污染的組織或者個人,有責任對其污染源和被污染的環境進行治理。
(4)治理環保精神擴展閱讀
中國環境保護事業自20世紀70年代起步,其歷程可以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3-1993年):點源治理、制度建設
這一階段,通過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和開展重點地區污染治理,我國環境保護事業逐漸走上法制化軌道。
第二階段(1994—2004年):流域整治、強化執法
這一階段是強化執法、全面治理污染和保護生態的重要時期。在1992年開始正式編制全國環境保護年度工作計劃的基礎上,從「九五」時期正式開始編制國家環境保護五年規劃,將環境保護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
環境保護由單純工業污染治理擴展到生活污染治理、生態保護、農村環境保護、核安全監管、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等各個重要領域,並逐步參與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綜合決策中。
第三階段(2005—至今):全防全控、優化增長
2005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確立了以人為本、環保為民的環保宗旨,成為指導我國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十一五」規劃綱要針對我國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的形勢,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任務和具體措施。
⑸ 我們怎樣治理環境
①必須加抄強資源襲和環境法規、資源和環境知識的學習、宣傳,提高保護資源和環境的意識。
②要全面規劃,科學布局,保持生態平衡,防治環境污染;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法。
③樹立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同人口、資源和環境的關系。
④應高度重視和警惕生態環境惡化所引起的問題,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
A、提高環保意識;
B.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守法,同破壞資源、環境的行為做斗爭;
C、落實環保行動,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環境,珍惜資源,守護好我們共有的家園。
⑹ 治理保護環境措施有哪些
一、水源保護
1、建設生活用水設施,生活供水系統按照衛生標准進行凈化,為施工人員提供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的飲用水。
2、水池附近不準堆放垃圾等廢棄物,不準修建滲水坑、滲水廁所,不準鋪設污水管道,不準居住人員等。
二、施工廢水處理
1、施工場地修建截排水溝、沉沙池。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組織的排水,並採取治理措施,保證排水達標。
2、土方開挖施工過程中,保護開挖鄰近建築物和邊坡的穩定。施工機械、車輛定時集中清洗。清洗水經集水池沉澱處理後再向外排放。
3、經處理後排出的施工廢水不得超過《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或地方環保部門的有關規定。發現排放污水超標,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實質性影響,立即採取必要治理措施進行糾正處理。
4、《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466-2005部分代替GB
8978-1996、《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 20426-2006 部分代替GB 8978-1996、《皂素工業水污染排放標准》GB
20425-2006 部分代替GB 8978—1996。
三、生活污水處理
生活污水先經化糞池發酵殺菌後,按規定集中處理或由專用管道輸送到無危害水域。化糞池的有效容積滿足生活污水停留一天以上,並定期清理,以保證處理效果。
四、廢棄物處理
1、施工棄渣和固體廢棄物以國家《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為依據,按設計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棄渣場。
2、做好棄渣場的綜合治理,按照設計要求採取工程保護措施,避免邊坡失穩和棄渣流失。
3、保持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在施工區和生活營地設置足夠數量的臨時垃圾貯存設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將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場,按要求進行覆土填埋。
4、遇有含鉛、鉻、砷、汞、氰、硫、銅、病原體等有害成份的廢渣,經報請當地環保部門批准,在環保人員和監理工程師指導下進行處理。
5、保持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在施工區和生活區設置足夠數量的臨時衛生設施,定時清除垃圾,並將其運至指定地點堆放或掩埋、焚燒處理。
6、完善渣場地表截排水規劃措施,確保開挖和渣場邊坡穩定。
五、大氣污染防治
1、機械車輛使用過程中,加強維修和保養,防止汽油、柴油、機油的泄露,保證進氣、排氣系統暢通。
2、運輸車輛及施工機械,使用0柴油和無鉛汽油等優質燃料,減少有毒、有害氣體的排放量。
3、採取一切措施盡可能防止運輸車輛將石渣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區場地上,安排專人及時進行清掃。場內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暢通,並經常檢查、維護及保養。晴天灑水除塵,道路每天灑水不少於4次,施工現場不少於2次。
4、不在施工區內焚燒會產生有毒或惡臭氣體的物質。因工作需要時,報請當地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採取防治措施,在監理工程師監督下實施。
5、運輸可能產生粉塵物料的敞蓬車,車廂兩側和尾部配備擋板,控制物料的堆高不超過擋板,並用干凈的雨布覆蓋。
6、在現場安裝沖洗車輪設施並沖洗工地的車輛,確保工地的車輛不將泥土、碎屑及粉塵等類似物體帶到公共道路路面及施工場地上,在沖洗設施和公共道路之間設置一段過渡的硬地路面。
六、雜訊控制
1、加強交通雜訊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運輸時間,避免車輛雜訊污染對敏感區影響。
2、調整施工時段:晚間控制高雜訊機械的設備運行、作業,雜訊較大的施工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實行輪班制,控制工作時間;並為相應機械設備操作人員配發雜訊防護用品。
3、選用低雜訊設備,加強機械設備的維護和保養,降低施工雜訊。
4、進入生活營地和其它非施工作業區的車輛,不使用高音和怪音喇叭,盡量減少鳴笛次數,最好以燈光代替喇叭;廣播宣傳、音響設備合理安排時間,不影響公眾辦公、學習和休息。
七、人群健康保護
遵守並執行國家或當地醫療部門制定的有關規定、條例和要求,採取合理有效的預防措施預防傳染病,並定期進行滅蚊、滅鼠、滅蠅等工作。
八、綠色植被保護
1、搞好生活營地的綠化、美化工作,臨時住房、倉庫、廠房等臨時施工設施,在設計及建造時,考慮美觀和與周圍環境協調的要求。
2、在每個施工區和工程施工完成後,及時拆除各種臨時設施,施工臨時佔地及時恢復植被或本來用途。
3、按施工設計要求,認真及時地完成工地綠化工作。
九、資源保護
1、在施工過程中,對全體員工加強然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盡量減輕對現有生態環境的破壞,創造一個新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不在施工區捕撈任何水生動物。
2、在工程完工後,按要求拆除的監理工程師認為有必要保留的設施外的施工臨時設施,清除施工區和生活區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廢棄物,並按監理工程師批準的環境保護措施、計劃完成環境恢復。
十、水土保持措施
1、做好棄渣場的治理措施,按照監理工程師批準的棄渣規劃有序地堆放和利用棄渣,防止任意倒放棄渣阻礙河、溝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2、進行土方明挖和臨時道路施工時,根據地形、地質採取工程或生物防護措施,防止邊坡失穩、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按設計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
3、不得因堆料、運輸或臨時建築而佔用合同規定以外的土地,如情況特殊,需向監理工程師提出申請,批准後方可使用。施工作業時表面土壤妥善保存,臨時施工完成後,恢復原來地表面貌或覆土。
4、施工活動中嚴格按合同要求採取設置截排水溝和完善排水系統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壞植被和其它環境資源,造成水土流失;採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運輸的物料進入場區道路,並安排專人及時清理。
⑺ 國家將要怎樣治理環保問題
其實,保護環境的意識並非現在才有,我國古代就有樸素的保護環境的思想。我們要繼承古代環境保護的思想,懂得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保護環境,而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其實,我覺得很簡單的講,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息息相關的。從這次氯氣泄露事件足以證明環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保護公眾的健康,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維護地球供養人類的能力,以及保留那些人類認為值得保留的有美學價值的或有歷史意義的地方!舉兩個例子:像美國環境管理的起源就是來源於環境惡化對人類的影響;我們產生的大量垃圾如果不收集,會影響到我們居住的環境!
目前環境保護就是這種,起點就是那種被動的、自私的動機!工業革命以來,以文明自居卻無限擴張為所欲為的人類,已經使數百種動物因過度捕殺或喪失家園而遭滅頂之災。當地球上最後一隻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勞地尋求配偶,當最後一隻未留下後代的雄鷹從污濁的天空墜向大地,當麋鹿的最後一哨乾涸的沼澤上空回盪--人類就看到了自己的結局。環境保護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一個新問題,我國政府也早就提出了明確的治理目標。
作為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普通人,雖然不可能都直接從事環保工作,但我們完全可以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當看到洗手間的水龍頭在滴水時,是不是能夠舉手關上呢?當電池用完後能否分類收藏處理而不是隨手扔掉呢?當購物時能否自覺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雖然都很不起眼,但卻體現我們究竟具備了多少環保意識。只能是開發新技術,利用白色污染的物質製造其他的產品。現在已經出現了利用廢舊塑料等物質製作下水井蓋的技術了,還有救是回收廢舊塑料,重新融化合成。這樣可以節約能源,減少污染。
⑻ 環境治理三大戰役的內涵
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要深入推進「藍天行動」,重點抓好工業廢氣排放、揚塵整治、餐飲油煙治理、秸稈禁燒和還田利用、輸入性污染控制等工作;要持續實施「碧水行動」,重點抓好黑臭水體整治、「兩湖」流域綜合治理、飲用水水源保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工作;要扎實開展「凈土行動」,弄清楚現狀、摸清楚風險,分類施策,分類施治,認真落實關於廢棄農膜收集處理體系建設、飼料清潔化行動、糞污治理專項行動要求;要強化執法,對環保違法違規項目和多次違法排污的企業,該關的關、該停的停、該罰的罰,始終保持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要劃定全市生態保護紅線,運用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等多種手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環境保護和產業發展相協同。
一要強化組織領導。按照中央和省上要求,在市縣兩級成立環境保護委員會,建立完善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領導小組,有序啟動和推進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加快在鄉鎮(街道)設立環保機構,健全完善市縣鄉村四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統籌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對開展「三大戰役」涉及的機構、編制、經費等問題,要認真研究解決,確保工作有序推進。要強化投入,推進重點區域(流域)、重點行業(領域)和重點項目治理。
二要強化環保考核。要進一步加大環保工作在目標考核中的權重,適當增加分值,依據不同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異化績效評價考核,對環境質量不升反降、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的地區,取消優秀等次。省上在我市試點推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我們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盡快在全市推行,對在任職期間造成資源環境生態嚴重破壞並負有責任的,即使已經調離崗位也要嚴肅追責。
三要加強環保問責。中央、省上對加強環保問責的要求非常明確,表明了抓好環保工作、嚴肅追責問責的堅定決心。我市紀檢監察部門、督察部門、環保部門要加強跟蹤督察督辦,對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的堅決問責,工作沒完成的實行「一票否決」,不作為、亂作為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的依法依紀堅決查處。
⑼ 環境保護的意義有那些
1、環境保護能夠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深入認識污染和破壞環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惡化,控制環境污染,促進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保護人類健康,造福子孫後代。
2、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是關繫到人類生存、社會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3、提升環保的政策力度,從而更好地採取治理和應對突發環境事故,是當前急不可待的任務。
4、能夠借鑒國際最佳實踐和企業成功經驗,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發展國民經濟建設時要把保護環境放在首要位置。
5、提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環保意識和能力。
(9)治理環保精神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通過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等多方面的措施,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不受污染和破壞。
還要依據人類的意願,保護和改善環境,使它更好地適合於人類勞動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壞環境並危及人類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
環境保護所要解決的問題大致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保護人類身心的健康,防止機體在環境的影響下變異和退化。
⑽ 環保項目治理因素是什麼
環境問題突出,通過實行環境項目治理,可以改善惡劣環境問題,提高各各行各業對環境的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