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諸葛亮治理巴蜀

諸葛亮治理巴蜀

發布時間: 2020-12-04 05:30:22

❶ 恆溫征蜀,尤見武侯時小吏,年百餘歲。溫問曰:「諸葛丞相今誰與比」答曰:「諸葛在時,亦不覺異,自公

恆溫征討蜀地,遇見了諸葛亮當政時期的小官吏,現在也已經一百多歲了專。恆溫問他:「屬(你覺得)現在有誰比得上諸葛丞相嗎?」(小官吏)回答道:「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也沒覺得他有多麼了不起;自從諸葛亮去世以後,再有沒有見過能比得上他的人了。」

❷ 如果諸葛亮不著急與魏開戰,而是深耕巴蜀,養精蓄銳,會怎麼樣

我始終認為諸葛亮北伐是一件非常明智的舉動。雖然蜀國元氣大傷,也只是剛剛恢復,可魏國也仍然處於修養之中,要是等魏國修養完成之後,可能就回到了赤壁之前更加強大的實力,東吳和蜀國是難以抵抗的。而最後魏國成為三國中最後的勝利者(晉也是魏國的繼承人而已),也不是沒有道理。

倘若蜀國沒有採取北伐的措施,而是選擇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的話。只能讓魏國一步又一步的壯大,蜀國滅亡的速度會越來越快。而且可能是首先亡於內亂。

劉備死後,蜀國內部矛盾重重。

首先,是人民對諸葛亮是不滿的。

「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這個時候劉禪已經是當上了皇帝,可是卻沒有什麼任何權力,所有的事情都是被諸葛亮掌握,想一想劉禪會開心嗎?在《出師表》這一文裡面全都是教導劉禪應該要怎樣去做的,可惜的是劉禪並不是一個能夠接受諸葛亮教誨的人,後來他重用宦官黃皓,完全違背了諸葛亮說的親賢臣遠小人的願望。

蜀國舊臣李密都曾經說過:「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

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很難整合內部的力量,倘若矛盾徹底爆發,必然會導致蜀國四分五裂。

❸ 讀完六十五回,劉備平定西川之後,諸葛亮治理蜀地,但是諸葛亮所定的治國條例非常嚴格,量刑也很重

說白了,四川當時也算蠻荒之地,久未教化,加之劉璋雖然被軟禁,但別個統治那麼多內年,肯定還是有餘威的,容且不乏其死黨。攘外必先安內,別你和東吳,北魏打戰時,卻發現老家都沒了豈不是很悲劇?同時諸葛亮應該是法家的,治國能力強,所以想構建法治社會吧。

❹ 歷史上哪位名人將蜀地治理的特別繁榮

三國時期抄的諸葛亮,將襲蜀地治理得路不拾遺,特別繁榮,沃野千里。

蜀國建立以後,諸葛亮下令予以打擊,大地主、大官僚、地主豪強.諸葛亮賞罰分明,寬嚴並用,政治才能清明。結果,不法官僚、豪強遭到嚴厲打擊,當地有才能的人被敬若上賓,蜀國的局勢很快穩定了下來。

諸葛亮利用了漢中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施,當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來更多的人口,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得到發展,逐步到達人多、糧多的良性循環,使百姓「安其居,樂其業」。

(4)諸葛亮治理巴蜀擴展閱讀: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前後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

❺ 三國演義中 諸葛亮說過巴蜀多俊傑嗎

沒有說過,諸葛亮作為荊州系的代表人物,一直不肯重用益州系的人才(如李嚴等),一力扶持自己派系人才(如馬謖,姜維),導致諸葛亮執政後期人才凋零,為蜀國最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❻ 秦國滅蜀後利用蜀地糧草滅了六國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總缺糧呢

諸葛亮一生最輝煌的事業,就是他的北伐事業。由於他矢志不渝,以匡扶漢室為己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贏得了大家一致的贊揚。他那“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鏗鏘話語,讓後世的人們傳頌至今。南宋的陸游就在他的詩中贊嘆到,“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結語:

在諸葛亮的五次北伐中,諸葛亮有兩次因為缺乏糧草而撤軍。這兩次撤軍,一次是第二次北伐中,因為出兵倉促,糧草准備不足。另一次是由於天氣的原因,不可抗拒力使得糧食運不上去。其他的幾次北伐,諸葛亮都沒有遭到缺糧的困擾。

這是因為諸葛亮合理的解決了後勤補給的難題。他大力發展生產,為每一次北伐都准備好足夠的糧草。然後精心挑選北伐路線,採取以戰養戰的辦法,或者就地補充,或者收割對方的糧食,或者戰地屯田,大大減輕了後勤的壓力。

而在糧草的運輸上,諸葛亮盡量採取水運的辦法,藉助自然的力量。在運輸工具上,諸葛亮還發明了木牛流馬,改進了運輸方式。這一切,都大大節省了人力,提高了運輸效率,保證了諸葛亮的糧草供給。這樣,使得諸葛亮最大可能的擺脫了糧草缺乏的困擾,有力的推動了諸葛亮的北伐事業。

❼ 歷史上哪個名人將蜀地治理得很好

戰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蜀郡太守李冰以及他的兒子,擔任蜀郡(今成都一帶)太守期間,李冰治水,創建了奇功,他征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後人的治理,都是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基礎之上的,也才有了後來的天府之國。

將蜀地治理的最好的名人莫過於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將蜀地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沃野千里。

(7)諸葛亮治理巴蜀擴展閱讀

相關事件

疊溪洪水

1933年8月25日,岷江上游茂縣境疊溪發生7.5級地震,山岩崩塌,橫斷岷江及其支流。10月9日,岷江被堵塞斷流45天後,幹流小海子潰決,積水一涌而下。10月10日1時許,洪水進入都江堰市境,洪峰流量約每秒1.02萬立方米,沖毀都江堰金剛堤、平水槽、飛沙堰、人字堤等水利工程及安瀾索橋。

內、外江水匯成一片,汪洋無際。16個鄉鎮受災,毀農田1000公頃,死亡5000餘人。紫坪、白沙岷江沿岸1萬余立方米木材、1000多噸煤炭及葯材漂沒無遺,都江堰以下各河流沿岸房舍、橋梁、碾磨沖毀無數,流離失所的災民在萬人以上。

汶川大地震

都江堰水利工程歷經2000多年,經受住2008年5月12日8級的汶川地震。汶川地震不僅危及震區人們的生命和生活,也嚴重威脅著包括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內的世界遺產地及1000多處文物的安全。重災地區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好,二王廟、青城山道觀受損。

2000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青城山與都江堰地處此次地震發生地中心地帶,四川省文物局有關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當地餘震不斷,但處於岷江中的水利工程尚未有受損的跡象,截止2010年,僅有報告稱景區大門受到輕微損壞。

已知的消息是,處於岷江中的這幾處設施,基本無恙,雖然餘震不斷,但因為其設計具有相當的防震性,相信魚嘴、寶瓶口、飛沙堰這幾處重要設施應無大礙。這也是都江堰歷經2000多年,仍能在今天發揮著防洪灌溉作用的原因。

❽ 諸葛亮如果深耕巴蜀、養精蓄銳,結局會怎麼樣

對於北伐六齣祁山,頻繁與曹魏開戰,諸葛亮在給劉禪的《出師表》中,做出的解釋是: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而當初諸葛亮給劉備規劃的戰略藍圖《隆中對》里,對益州的看法又是: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甚至拿出了當年劉邦由漢中奪天下的成功戰例,來激勵劉備割據四川盆地的天府之國。前頭“沃野千里”,後頭又“益州疲弊”,同是出自諸葛亮的口,前後不矛盾嗎?

到了諸葛亮執政階段,他的手法則是給三大集團樹立一個共同的價值觀,那就是在“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口號下的北伐曹魏。

諸葛亮時代,南平孟獲、六齣祁山,戰爭一直是蜀漢政權的主流。盡管連年的戰爭幾乎耗盡了蜀漢的國力,但政權內部除李嚴被廢事件外,幾乎沒有其它內斗的情形。這正是得益於諸葛亮的精神文明建設。

❾ 三國時期諸葛亮為什麼不重用蜀地官員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反問一句,諸葛亮重用過任何人嗎?

你們能舉得出的例子,無非就姜維一個。但是姜維是諸葛亮留著接班的。在諸葛亮死之前,姜維也沒有多少發揮的空間。所以我的觀點是,諸葛亮太過於攬權,什麼事情都要親自去管去做,不能放手別人去干,這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從他的出發點來看,他是想把蜀國治理好,但是他這樣做的結果是斷絕了人才培養的途徑,最後導致蜀國人才匱乏。而且蜀國人才匱乏的弊端在諸葛亮生前還不容易暴露出來,因為方方面面都有諸葛亮撐著,等到諸葛亮撒手歸去,蜀國突然發現到處缺人手,人才荒爆發。

所以蜀國的問題,不是諸葛亮有沒有重用蜀地官員的問題,而是諸葛亮有沒有放手放權的問題。諸葛亮壓根就不放手,不放權,無論漢族官員還是蜀地官員,都無法得到重用,根本就沒有重用的空間嘛。曹操發布過三道求賢令,而諸葛亮只寫過前後出師表,這是否可以構建出這樣的畫面:曹操說,你們快來幫我吧。諸葛亮說,閃開閃開,讓我來。

李嚴是蜀地士族的代表人物,但是李嚴是劉備為了平衡蜀國朝廷和蜀地士族的勢力平衡而特意提拔的。李嚴的職位很高,但是其實也沒什麼實權,只是一塊安慰蜀地士族的擋箭牌罷了。就是這個李嚴,最後也因為和諸葛亮不和,最後被貶為庶民。當然李嚴被貶,主要原因在於他自己犯了錯誤。

蜀國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諸葛亮以自己的標准要求別人,可是世上哪有那麼多諸葛亮啊。所謂人無完人,一個國家那麼大,總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一起為國效力。所以曹操在發布求賢令的時候就說「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曹操在這方面就很開明,懂得不拘一格,唯才是舉。很難想想盜嫂受金的人,怎麼能夠入得諸葛亮的法眼?

❿ 秦國滅蜀後利用蜀地糧草滅了六國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總缺糧呢

這個問題恐怕誤解了很多人。

第一,秦滅蜀當年。減蜀王為蜀侯。 基於此,秦並沒有事事如意,而是花了大量的時間治理蜀國。這樣他們才能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 正好諸葛亮只從巴蜀帶糧食到關中西部,也就是漢中附近一帶,他已經喊黃了。諸葛亮失敗的原因是糧食供應不有效。我們不得不思考,巴蜀離漢中前線有多遠?而巴蜀離秦統一六國的習俗還有多遠?通過比較兩者,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事實上,秦國統一六國戰爭所需的糧食在巴蜀地區是太少了。不是巴蜀不產糧不產料,而是運輸太困難。

綜上所述,稱古巴蜀為“天府之國”可能並不準確。生產出來的糧食可能夠自己吃了,秦不給他們吃的,給他們穿的,就高興了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