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主體三個分類整改
㈠ 地稅局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問題整改報告怎麼寫
一是思想認識不端正。一些部門主要負責人始終認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紀委(紀檢組)的事,黨委主要是提要求、聽匯報;有些黨組織負責人把「一崗雙責」的要求僅僅理解為自己作為班子負責人帶頭執行廉潔自律,對部下要求的不嚴,管理約束的不多;有的單位工作性質屬業務性單位,只片面注重業務工作,而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只是務務虛功,發幾份文件,開幾場會議,簽幾份責任書;這種認識使得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脫節;一些人認為紀檢監察組織查辦腐敗案件會影響單位發展,不重視、不理解、不支持紀檢監察工作;還有個別紀檢監察組織監督責任意識淡化,對所管轄的單位缺乏監督檢查和有效指導,工作開展限於打個電話,提個要求,上報個材料,缺乏責任擔當,查辦案件、責任追究等主業荒廢,不同程度地存在監督工作失之於軟、失之於寬,甚至不敢監督、不願監督等情況。
二是主體責任不清晰。黨委(黨支部)是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責任主體,有的單位的負責人認為黨委只是領導主體,不是工作主體,造成黨委「只掛帥、不出征」的局面。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黨委(黨支部)對上級紀檢監察組織的工作要求在理解上斷章取義,執行上有偏差,責任制的龍頭作用體現不夠,普遍存在以紀委的監督責任來代替黨委(黨支部)的主體責任,或者由紀檢監察組織來包辦黨委(黨支部)的主體責任,存在定位不準、責任不清等問題,沒有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一貫要求和政治責任擔當起來。工作方法老套、陳舊,缺乏創新。工作考核往往也交由同級紀檢監察組織包辦代替,落實責任制在一些部門處於「黨委掛帥、紀委出征」的狀態。
三是監督責任未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指出:「各級紀委協助同級黨委開展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執行情況的檢查考核,依職責開展責任追究工作」。然而在具體工作中,紀檢監察組織在開展責任追究方面面臨較大壓力和阻力,存在不想追究、不願追究、不敢追究、難以追究的現象;責任追究手段常僅限於通報批評、誡勉談話和組織處理,較少給予黨政紀處分;部分紀檢監察組織對本單位的「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監督檢查不力,督促、巡查、指導所聯系單位抓好反腐倡廉建設和效能建設不到位;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參與的事務多、檢查多,甚至有的紀檢監察幹部分管了機關管理、項目建設、聯村聯戶、黨建、工青婦、行政執法、綜治維穩等多項工作,把紀檢監察工作看成了「副業」。
四是落實責任不到位。有的部門和單位制定落實工作任務的具體操作辦法不多,工作停留在老套路上,多年來,貫徹落實責任制的主要模式為:年初開會部署,下發文件責任分解,年終檢查考核;有的雖然制定了實施辦法,在責任制內容上,一些基層單位存在不結合本單位工作和崗位工作實際來擬定責任制內容的情況,基本是依葫蘆畫瓢,照搬照抄,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最終導致責任制的落實只停留在表面上,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存在「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貫徹會議」的情況。
五是廉政教育不明顯。有的部門自覺參與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勤政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從政道德教育的自覺性、積極性不高,還沒有在全社會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濃厚廉政文化氛圍,力度不夠、內容不深、堅持不力、效果不實。部分領導幹部和黨員群眾在認識上產生了錯覺,片面地認為黨風廉政教育年年抓,經常搞,但收效不明顯,進而認為黨風廉政和反腐敗教育沒多大作用,有時花了很大力氣,然而投入產出比甚微。
六是制度落實不經常。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一項操作性較強的制度,對第一責任人、對分管領導及相關單位和部門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在部分單位根本沒有系統地組織學習過《關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談不上對責任制度的落實;有些部門雖然修訂出台了不少廉政建設方面的規章制度,但要麼高高在上掛在牆上、要麼壓在櫃底不見天日,更談不上對照落實。有的在執行制度上時冷時熱、時緊時松,缺乏制度執行的長期性和持續性。
七是檢查考核不規范。檢查考核實質上由黨委變為紀檢監察組織,與責任制檢查考核的要求相背離,公眾參與途徑不夠,在考核結果的運用上也存在責任制考核結果與部門單位評先評優和領導幹部的獎懲、選拔任用脫鉤,存在干好乾壞一個樣的現象,考核結果起不了決定性作用。
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的對策建議。
㈡ 黨組主體責任落實不實,班子成員全面從嚴治黨意識不強的整改措施
一、市直部門黨委(組)落實主體責任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夠重視
一是傳統頑疾仍在。一些市直部門的觀念尚未適時轉變,仍然認為抓黨風廉政建設是紀委的事,抓發展才是黨委(黨組)的事,在履行這項重要職能和任務上當起了甩手掌櫃;或者沒有把黨委(黨組)履行主體責任放在應有的地位上,把黨風廉政建設和部門業務發展割裂開來,存在「兩張皮」現象。
二是工作開展不平衡。有的部門單位落實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僅限於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既不主動,也不被動,始終保持不痛不癢的中庸態度;還有少數部門單位工作完全處於被動應付、敷衍塞責的疲軟狀態,工作始終推不上去。
三是實用主義較盛行。有的單位黨組織抓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重懲處,輕預防;重形式,輕內容;重監督,輕引導,沒有想方設法把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作為轉變機關作風、修正幹部思想、規范行業行為、打造部門文化的重要抓手。
(二)考核機制不夠完善
一是現有的考核體系本身存在不完備性。現有的考核指標大而統之,缺乏具體的量化標准和指標體系,定性多、定量少,軟性條款多、硬性條款少,共性指標多、個性指標少,責任制考核指標體系亟需調整和完善。
二是參與考核的主體較為單一。社會公眾、新聞媒體、非政府組織等體制外實體參與考核的途徑不多,社會評價機制不夠健全,群眾參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貫徹落實的途徑有待進一步拓展。
三是考核結果運用不夠。考核結果出來後,就被束之高閣,沒有把考核結果作為評價部門單位業務好壞及領導幹部實績高低的重要參考因素,考核結果運用范圍不廣、運用程度不高。
(三)責任追究難度較大
一是配套追責條款尚未出台。現有的責任追究條款散見於眾多單一性或專門性的制度規定中,需要追責時到處找依據或無處找依據。
一方面,是否需要追責缺乏實體性的規定;另一方面由誰追、由誰查處、追究哪個層級領導的責任等,缺乏程序性的規定。現有的追責制度,一定程度上尚缺乏可操作性、實用性和指導性。
二是責任追究方式較為單一、力度不夠。在追究主體責任時,因考慮到追責過重影響部門單位的整體工作,因此追責大多局限於函詢、約談等,在使用較重的處分檔次時,顧慮較多。
三是推動責任追究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一些市直部門單位存在一定的地方保護主義,以及社會上對黨風廉政建設中責任落實不力的寬容度較高,致使紀檢組織開展責任追究面臨的壓力和阻力較大,存在「不敢追究」、「不願追究」的現象。
二、市直部門黨委(黨組)落實主體責任的對策建議
(一)強化擔當意識,築牢思想防腐防線
強化政治意識,樹牢責任觀念。牢固樹立「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是本職、抓不好黨風廉政建設是不稱職、不抓黨風廉政建設是嚴重失職」的責任意識。強化務實意識,推進責任落實。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和市委「六點要求」,建立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推動全市黨風政風明顯好轉。強化示範意識,當好責任表率。在制度落實方面,切實做到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充分發揮各級黨委(黨組)主要負責同志的表率作用。
(二)強化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的考核
1、考核內容要科學有效
各地區各部門應再結合實際工作特點,確定考核的重點領域和重要方面。如那些掌握各種權力和資源的人或部門,更要作為考核的重點。
2、要擴大考核參與面。在考核過程中,則應既全面審視,又突出重點指標,定期考核與臨時抽查相結合,自查自糾與群眾評議相結合,不斷完善考核方法。當然,還可利用個別訪談、工作調研、實地考察等機會,做到對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工作的日常督導。除了上級考核外,還要加大群眾評議的力度,加大群眾滿意度測評、網路調查、第三方評價結果在考核中的權重,增強主體責任落實情況評價的廣泛性。
3、考核形式要多措並舉
黨風廉政建設千頭萬緒,錯綜復雜,因而考核方式要靈活多樣,方法要寬嚴適度。檢查和考核可採取組織檢查、專項檢查、突擊抽查等多種形式,也可以結合群眾舉報、新聞媒體的監督等方式進行。
(三)嚴格責任追究
責任追究是貫徹落實「兩個責任」的最後防線,守不住這個防線,「兩個責任」的落實就會流於形式、陷入空談。
1、建立「一案雙查」的責任追究制度,有案必追。
一是要在反對選人用人不正之風上,發揮「一案雙查」的懲戒威力,凈化官場政治生態。二是要在查處「窩案」「串案」上,發揮「一案雙查」的懲戒威力。深挖一些腐敗官員的「後台」和「靠山」,堅決打掉其「保護傘」,讓腐敗分子無立足之地。三是要在整治「四風」等不正之風上,發揮「一案雙查」的懲戒威力。要堅決鏟除不正之風的生存土壤,使領導幹部對發生在身邊的腐敗不敢再默認和放縱,使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不敢再有恃無恐地發生。
2、合理運用追責結果,嚴格獎懲。
充分合理地運用追責結果,對於維護責任追究的嚴肅性和威懾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須建立嚴厲的黨風廉政建設黨委(黨組)主體責任獎懲制度,把黨委(黨組)履行主體責任情況的考核結果作為對黨委(黨組)班子總體評價和對班子成員業績評定、獎勵懲處、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3、責任追究要堅持原則敢於處理,執紀必嚴。
嚴格依照《關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有關規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政策規定,對責任人進行黨紀政紀處分。在違紀違法事件發生後,除了嚴格依照黨紀政紀規定處分當事人外,還要結合違紀違法案件情節的嚴重程度,追究相關領導疏於管理、失察失職、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不落實的責任,嚴肅處理,決不姑息,以儆效尤。紀檢監察部門要將發生的情況在全單位通報,各部門安排學習,舉一反三,吸取教訓,確保真正把「一崗雙責」,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到實處,確保隊伍建設和業務工作雙促進、雙豐收。
㈢ 如何更好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
解放思想,從客觀實際出發。
思想不解放,就不會有改革的重大突破、法治的健全完備、黨建工程的深入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也就無法實現。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就在於更好地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從實際出發,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遵循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保持「四個全面」的正確發展方向。
總體謀劃,抓住主要矛盾。
「我們提出要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社會的主要矛盾的存在和變化,制約和影響其他社會矛盾的發展和變化,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任務和工作方向。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的主要矛盾,才能牢牢抓住黨和國家工作的全局和總綱。這是對以往關於社會主要矛盾表述的調整和深化,使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主攻方向更加明確。
堅持問題導向,認識和適應新常態。
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我們黨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四個全面」就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都是針對一些深層次矛盾而提出的,目的就是不斷因勢利導,直面和化解矛盾。
著眼長遠,突出解決重點問題。
改革發展事業越向縱深發展,就越要增強辯證思維能力,善於處理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從而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是工作措施和工作部署的重大創新,更是思想觀念和工作理念的深刻變革,必須樹立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的思想,通過抓重點帶動整體。既要總體謀劃,又要牽住「牛鼻子」;既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又要處理好改革與法治的關系。
㈣ 廣安市教育和體育局在主題教育中確定的五個方面需整改的問題
廣安市教育和體育局在主題教育中確定的整改,
並不是五個方面。
而是四個方面:
思想、作風、紀律、業務等4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