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抗性治理

抗性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2-04 04:27:24

『壹』 害蟲抗葯性治理有什麼策略

(1)適度治理。限制葯劑的使用,降低總的選擇壓力,在不用葯階段,充分利用種群中抗性個體適合度低的有利條件,促使敏感個體的繁殖快於抗性個體,以降低整個種群的抗性基因頻率,阻止或延緩抗性的發展。採用方法是限制用葯次數、用葯時間及用葯量,採用局部用葯,選擇持效期短的葯劑等。

(2)飽和治理。當抗性基因為隱性時,通過選擇足以能殺死抗性雜合子的高劑量進行使用,並有敏感種群遷入起稀釋作用,使種群中抗性基因頻率保持在低的水平,以降低抗性的發展速率。

(3)多種攻擊治理。當採用不同化學類型的殺蟲劑交替使用或混用時,如果它們作用於一個以上作用部位,無交互抗性,而且其中任何一個葯劑的選擇壓力低於抗性發展所需的選擇壓力時,那就可以通過多種部位的攻擊來達到延緩抗性的目的。

上述三個基本策略中,應用最普遍的是適度治理和多種攻擊治理兩個策略,而採用飽和治理即高劑量(高殺死)策略要特別慎重。因為通常使用高劑量就是增加葯劑的選擇壓力,選擇壓力愈大,害蟲愈容易產生抗葯性。如果採用飽和治理策略,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抗性基因為隱性,二是確保有敏感種群遷入飽和治理區,與存活的抗性純合子個體雜交,其雜交後代又可用高劑量策略殺死,達到抗葯性治理的目的。

『貳』 抗葯性治理的短期策略有哪幾點

(1)建立重要防治對象對常用葯劑的敏感性基線,建立有關技術資料資料庫。專

(2)測量或檢測重要病害對常用屬葯劑抗葯性發生的現狀和發生趨勢。

(3)監測主要病菌對骨幹葯劑抗性發生動態,建立抗葯性病原群體流行測報系統。

(4)研究還未發現抗葯性的病原物—葯劑組合產生抗葯性的潛在危險,及早採取合理用葯措施。但應防止試驗中獲得的抗性突變體釋放到自然界中去。

(5)合理用葯,防止抗葯性發生或延緩抗性群體的形成。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存在的數量大、繁殖快,盡管發生抗葯性變異的頻率很低,但在葯劑選擇壓力下,通過侵染致病和繁殖會很快形成足以引起病害流行的抗性群體。合理的用葯措施包括①使用最低有效劑量;②在病害發生和流行的關鍵時期用葯,盡量減少用葯次數,以化學保護代替化學治療,避免以土壤或種子處理的方法防治葉面病害,降低選擇壓力;③避免在較大范圍內使用同種或同類葯劑(防止產生交互抗性);④不同作用機制的殺菌劑混用或交替使用,但應避免兩種高度危險性的葯劑混用或輪用,防止多重抗葯性發生;⑤在抗性發生嚴重的地區回收葯劑,停止用葯。

(6)加強對殺菌劑生產、混配、銷售的管理,防止盲目生產、亂混亂配、亂售亂用。

『叄』 害蟲抗葯性治理的基本原則有哪幾點

①盡可能將目標害蟲種群的抗性基因頻率控制在最低水平,以利於防止或延緩抗葯性的形成內和發展。②選擇最容佳的葯劑配套使用方案,包括各類(種)葯劑、混劑及增效劑之間的搭配使用,避免長期連續單一使用某一種葯劑。特別注意選擇無交互抗性的葯劑間進行交替輪換使用和混用。③選擇每種葯劑的最佳使用時間和方法,嚴格控制葯劑的使用次數,盡可能獲得對目標害蟲最好的防治效果和最低的選擇壓力。④實行綜合防治,即綜合應用農業的、物理的、生物的、遺傳的及化學的各項措施,盡可能降低種群中抗性純合子和雜合子個體的比率及其適合度(即繁殖率和生存率等)。⑤盡可能減少對非目標生物(包括天敵和次要害蟲)的影響,避免破壞生態平衡而造成害蟲(包括次要害蟲)的再猖獗。

『肆』 如何利用抗性樹種防治病蟲害

植物抗病蟲性是指同種植物在某種害蟲為害較嚴重的情況下,某些品種或植株能避免受害、耐害,或雖受害而有補償能力的特性。在林間與其他種植物或品種植物相比,受害輕或損失小的植物或品種稱為抗性植物或抗性品種。針對某種害蟲選育和種植抗性品種,是農林業害蟲綜合防治中的一項重要措施。
(1)培育植物抗病蟲性的方案
A.尋找抗病蟲性的來源
有抗病蟲性的植物常存在於病蟲害比較嚴重的地區,所以可進行野外檢查,由此尋找抗病蟲性,如能發現在相同的條件下某些植株或品系受害較輕或不受病蟲為害,便可選定他們作為抗病蟲性的來源。另一個途徑是對一種植物的不同品系或所收集的種質進行系統檢查,由此尋找抗病蟲性。有抗病蟲性的植物品系雖常出現在有病蟲害的地區,但從不發生病蟲害或外地引進的品系也可發現抗病蟲性。此外還可以從植物原產地近緣植物來尋找抗病蟲性,並在育種工作中加以利用。
B.對抗病蟲性的測定
一般是通過將植株或植株的一部分暴露於病蟲為害的條件下進行。如抗蟲性測定,首先准備好一定數量的害蟲,使要測定的作物品系受到同等程度的為害。測定時可用植物受損害的程度或害蟲的生命表作為標准。前者包括莖葉被食害的程度、苗木減少百分率、減產百分率等。莖葉被食害的程度可進行目測,按照自行規定的標准分為五級,或精確地比較葉片的面積或莖葉的重量等。在野外進行測定實際是一個取樣問題,可應用調查種群數量時的同樣原理,包括害蟲對不同品系的反應,如聚集的程度、嗜食差異、生長發育的時間、死亡率、產卵數量和壽命等。對於生活史較短的種類如葉蟎、粉虱、蚜蟲等以其產卵量或產仔數作為標准。
C.抗蟲品系的培育
有了抗蟲性的來源和測定方法之後,便可進行植物抗蟲品系的培育。抗蟲性常發現於許多不合乎人們要求的作物品系中,例如某些對墨西哥豆瓢蟲有抗性的大豆品系的莖是藤狀的,而非一般品系那樣直立,因此要進行植物育種,把抗蟲性基因轉移到改良後品系的種質中去。其過程包括:把有抗蟲性的品系進行雜交以提高其抗蟲性,或把有抗蟲性的近緣植物與栽培的作物品系雜交,使抗蟲性基因轉移到栽培品系中去;研究抗蟲性的遺傳規律,查明基因作用的特點以及與其他性狀的連鎖作用;綜合遺傳抗蟲性與其他優良的農藝特性而成為可栽培推廣的新品系。
D.對培育成的抗蟲品系進行評估
培育出果樹、林木的抗蟲品系後便可在害蟲的綜合治理中加以利用,這時應研究它與其他治理措施配合時的特點,例如對害蟲的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敵昆蟲是否有影響,如需施用殺蟲劑,應查明可把殺蟲劑的施用減少到何種程度。
(2)利用生物技術培育抗性品種
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為培育抗病蟲害的植物提供了新的手段,從而開辟了植物抗病蟲害育種的新時代。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病蟲害植物品種可克服常規育種的不足:①它不僅利用存在於植物中的抗病蟲基因,還可以利用某些動物、微生物中的抗性基因,將其重組到植物染色體上,並使之在植物體內特定地遺傳及表達,從而產生抗病蟲害性狀,因此基因資源非常豐富。②該性狀具有連續性和整體性,即可控制任何時期內、在植物任何部位(如葉下表面、根等農葯難以到達起作用的部位)發生的病蟲害。③育種周期短、成本低。④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病蟲植物還具有不污染環境及抗病蟲物質不易被環境因素所破壞的優點。因此,植物抗病蟲害基因工程在國內外受到了普遍關注,也成為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和應用的熱點。
抗植物蟲害的基因有多種,目前經常使用的主要有3種。a.從微生物蘇雲金桿菌分離出的蘇雲金桿菌殺蟲結晶蛋白基因,簡稱Bt基因;b.從植物中分離出的昆蟲的蛋白酶抑制劑基因,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劑基因(CpTI);c.植物凝集素基因(lectin gene)。

『伍』 怎樣評估抗性治理的實際效果

通過監測害蟲抗性水平的變化,對整個治理方案或不同階段抗性治理的效果提供評估,也為抗性治理方案的修訂提供補充依據。

澳大利亞棉鈴蟲抗性治理方案的改變就是根據抗性監測的結果做出的。如澳大利亞於1983-1984年生長季實施的抗性治理方案中,原先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僅限於在第二階段的42d內使用。但在1983-1984年生長季至1989-1990年生長季期間,抗性治理盡管減緩了抗性發展的速度,但抗性水平仍在繼續上升。因此自1990-1991年生長季起,將第二階段縮短為35d,約相當於棉鈴蟲發生一個世代的時間,也就是將擬除蟲菊酯使用的選擇壓力全年僅限制在棉鈴蟲的一個世代期間,以進一步減慢抗性上升的速度表8-2。又如自1993-1994年生長季開始重新修訂設計的抗性治理策略,是建立在棉鈴蟲的抗性已達到不能依靠單獨使用擬除蟲菊酯和硫丹防治棉鈴蟲優勢種群的基礎上。因此,採用實夜蛾屬害蟲種的鑒定新技術,當發現以斑實夜蛾為優勢種群時,可用擬除蟲菊酯和硫丹進行防治;當發現以棉鈴蟲為優勢種群時,避免單獨使用上述兩類葯劑。

1990-1991年生長季澳大利亞棉鈴蟲抗性治理方案

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第一次用葯——1月9日1月9日至2月13日(35d)2月13日至最後一次用葯硫丹硫丹滅多威拉維因拉維因拉維因滅多威滅多威對硫磷久效磷久效磷久效磷硫丙磷丙硫磷丙硫磷丙溴磷丙溴磷丙溴磷毒死蜱毒死蜱毒死蜱對硫磷氟啶脲擬除蟲菊酯牋擬除蟲菊酯加增效醚(Pb)與殺卵劑滅多威混用與殺卵劑滅多威混用與殺卵劑滅多威混用不用擬除蟲菊酯殺蟲劑擬除蟲菊酯不超過3次不用擬除蟲菊酯、不用硫丹第二次噴擬除蟲菊酯+增效醚(Pb)。

『陸』 雜草抗葯性的綜合治理有哪幾點

1.交替輪換使用

除草劑合理的交替輪換使用,是雜草抗葯性綜合治理的一種重要方法。基本原理是在一個地區使用某一種或某一類除草劑時,由於除草劑的選擇作用,該地雜草群體中抗葯性雜草生物型的比例會逐漸上升,當交替輪換使用另一種(類)除草劑時,利用抗葯性雜草生物型的適合度通常低於敏感雜草生物型的不利因素,可使群體中稍有上升的抗性雜草生物型恢復到用葯以前的水平。要避免長期單一使用某種除草劑,特別是當發現在推薦用量情況下,某種除草劑防效下降,並證實是因抗性雜草生物型頻率上升所引起時,通常不要採用增加用量的方法來提高其效果,而應採用另一類(種)除草劑進行交替輪換使用。選擇何種交替使用葯劑取決於雜草種群中已經上升的抗性雜草生物型能否恢復到用葯以前的水平,因此,交替輪換的除草劑間不應存在交互抗性。即使不同類別的除草劑間,如有交互抗性,也不能交替輪換使用。如在澳大利亞南部,抗苯氧羧酸類除草劑禾草靈的瑞士黑麥草對供試的22種除草劑中的15種具有交互抗性。這15種除草劑包括醚類除草劑吡氟禾草靈、氟吡甲草靈,取代脲類的綠麥隆,磺醯脲類的氯磺隆、二硝基苯胺類的氟樂靈等7類除草劑和5個不同作用位點,這是一種雜草對化學結構不相似、作用位點不同的除草劑所表現出的廣泛交互抗性,這些葯劑就不能交替輪換使用防治該種雜草。

2.混用

除草劑的科學合理混用,也是雜草抗葯性綜合治理的一種重要方法。因為使用按一定比例混配的除草劑混劑,可明顯降低抗葯性雜草生物型的發生頻率,以延緩或阻止抗性的發展,同時,可擴大雜草范圍、增強葯效、提高作物的安全性及降低對後茬作物的影響。

雜草抗性綜合治理中科學合理混用除草劑的關鍵:首先要避免使用具有交互抗性的除草劑進行混用,尤其是作用位點相同的除草劑間有交互性應避免混用。其次除草劑混用具有產生多抗性風險。一些雜草種群由於使用了不同作用方式,不同殘留活性的除草劑混劑,若干年後會對兩種除草劑產生多抗性。例如,小白酒草(Epilobiumciliatum)和早熟禾(Poaannua)對均三氮苯類除草劑和百草枯都產生抗葯性。在雜草抗葯性中,多抗性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現象,隨著廣泛使用除草劑及其混劑,雜草多抗性的問題會愈來愈突出。只有加強雜草抗性基本規律研究才有利延緩或阻止多抗性的產生。

3.限制使用

限制使用主要是對用葯量採取限制,即在閾值水平上最佳使用除草劑。這不僅經濟有效,而且還能降低除草劑用量,有意識地保留一些田間雜草和田邊雜草,可以使敏感雜草和抗性雜草產生競爭,通過生態適應、種子繁殖、傳粉等方式形成基因流動,以降低抗葯性雜草種群的比例。但這方法需要嚴格的試驗,經驗證後實施。

4.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及其他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主要包括作物輪作、耕翻、放牧、焚燒及休閑等。作物輪作能避免栽培系統中使用單一除草劑,從而延緩其抗性產生。合理的輪作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有許多惡性雜草與特定的作物有著密切聯系,這是由於種子萌發的要求和生長模式等因素決定的。作物輪作會減弱這些雜草對環境的適應性,同時,選用其他除草劑可以明顯地提高控制效果。如果選擇競爭性強的作物品種進行輪作,也不利抗性生物型雜草的生長發育。輪作的年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土壤種子庫中抗葯性和敏感性雜草種子的量、壽命、相互間流量及與栽培方式之間的關系。

耕翻可以增加埋入土層雜草種子數量,有利減少化學除草劑的使用量,減少除草劑的選擇壓力,有利降低雜草種群中抗性生物型的比例。

控制抗葯性雜草種子的傳播,如加強灌溉水源中雜草種子的清除,加強牲畜糞便的管理等,這樣可以減少抗葯性雜草種子的擴散。

(2)生物防治。雜草的生物防治就是利用雜草的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病毒和線蟲等來防除雜草。如1926年澳大利亞利用一種螟蛾(Cactoblostiseactorum)控制危害牧場的仙人掌,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山東省農科院植保所開發的魯保1號制劑(Glocosporiumspp.)防治大豆田菟絲子效果顯著。

『柒』 設計抗葯性治理策略時應考慮哪些要點

1.基本原則

①使用易發生抗葯性的農葯時,應考慮採用綜合防治措施,盡可能降低葯劑對病原物的選擇壓力;②考慮所有與抗葯性發生的相關因子;③在田間出現實際抗葯性導致防效下降以前,及早採用抗葯性治理策略。

2.技術要點

①了解農葯的作用機制和病原物產生抗葯性機制;②葯劑推廣應用之前,早期評估目標生物產生抗葯性的潛在危險;③建立每一防治對象的敏感性基線和監測方法;④建立葯劑、寄主和寄生物間相互作用的參數;⑤實施葯劑應用期間的抗葯性監測。

3.管理要點

①完善農葯推薦使用方法,包括使用劑量、使用次數、適期、噴施面積比例、與其他葯劑混用或輪用原則;②符合綜合防治策略;③達到生產上可行,包括葯劑品種資源,生產和需求平衡;④為生產、銷售部門和用戶所接受;⑤相同殺菌劑生產廠家和推銷部門之間相互協調;⑥治理策略在實踐中進行自身完善和補充。

技術要點的各個因子可通過有關試驗進行研究。首先建立敏感性基線的技術要點最為重要。因為這是抗葯性鑒別和監測的基礎。其次是農葯抗性的早期風險評估。在新農葯推廣之前,在室內可通過物理、化學方法誘導病原物產生抗葯性突變。根據抗性突變頻率、抗性突變體對不同葯劑的交互抗性類型和適合度,初步評估某種病原物—葯劑組合發生抗葯性的風險,如果抗性突變頻率較低和突變體適合度下降,則可以說明抗葯性發生的風險較低。當然,若很容易在室內發生抗葯性的葯劑,也未必沒有開發應用價值。因為抗性發生的情況比較復雜,抗性群體在自然界的形成受氣候條件和農業栽培措施,以及病原物自身的擴散流行特點的影響。例如,在室內易導致目標病菌產生抗性的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劑,在生產上表現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因此,殺菌劑抗性風險評估,不但必不可少,而且需要在室內和田間試驗相結合的基礎上進行。

『捌』 抗葯性治理的長期策略有哪些

(1)在確保傳統的保護性殺菌劑有一定量的生產和應用的同時,根據植物與病原物之間的生理生化差異開發和生產不同類型的安全、高效、專化性殺菌劑,儲備較多的有效葯劑品種。已知幾丁質是許多真菌細胞的主要結構成分,而不存在植物組織中,真菌與植物體內組裝紡錘體的微管蛋白結構、蛋白質合成機制及RNA合成酶系等也不同。此外,真菌與植物體生物膜結構組分的差異,也已成為人們開發研究新殺菌劑的熱點。如真菌細胞膜中以麥角甾醇為主,而動物和植物細胞膜中則分別以膽固醇和豆甾醇為主。隨著殺菌劑葯理學等方面科學研究的深入,還可能發現病原物與其他生物之間的更多的生化差異可用來開發新農葯,尤其是對植物有化學免疫功能的新型農葯。

(2)開發具有負交互抗葯性的殺菌劑是治理抗葯性的一種有效途徑。對苯並咪唑類殺菌劑有負交互抗性的苯-N-氨基甲酸酯類的乙霉威已在我國生產、應用。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多菌靈抗性病菌都對乙霉威敏感。目前,無論在法國、日本,還是在我國苯並咪唑類殺菌劑與乙霉威的混合使用,還僅局限於灰霉病的防治,對其他苯並咪唑類殺菌劑抗葯性病害還缺乏可以防治的有效試驗。同時,應該注意到,對多菌靈表現抗性的灰霉病菌也容易對乙霉威產生抗葯性,在乙霉威和多菌靈的選擇壓力下,可以形成既抗多菌靈又抗乙霉威的病原群體,如在法國葡萄園,使用混劑3年後,灰黴菌便形成了既抗多菌靈又抗乙霉威的抗性群體。

(3)在了解殺菌劑的生物活性、毒理和抗葯性發生狀況及其機理的基礎上,研製混配葯劑,選用科學的混劑配方。例如三唑醇和十三嗎啉都是抑制麥角甾醇生物合成,防治白粉病的特效葯劑。但前者作用是14α-C的去甲基化,後者是阻止Δ8→Δ7異構反應,兩葯混用既可防止抗葯性發生,又可增加防效;柑橘青黴對氯苯嘧啶醇的抗葯性是因菌體利用能量通過跨膜蛋白排泄葯劑,使葯劑不能在菌體內積累,因此,該葯與呼吸作用抑制劑及蛋白生物合成抑制劑混用,能克服抗葯性,提高防效。

(4)據抗性病原物的生物學、遺傳學和流行學理論,採用綜合防治措施防治病害。

綜合防治中的抗葯性治理策略要素

作物管理目的*選育抗病品種降低病害水平*輪作降低選擇壓力*合理施肥降低病害水平*環境衛生減少侵染源殺菌劑使用*允許損失閾值下的發病水平降低選擇壓力。

綜合防治中的抗葯性治理策略要素(續)-1

作物管理目的*保護性防治殺滅較小的病原群體*混用或輪換使用降低選擇壓力生物防治*選用能對付抗性病原物的微生物生防和化防同時進行。

(5)在抗葯性治理策略實施過程中,及時總結評估,對策略不斷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建立有實用價值的病原物抗葯性治理策略模型。

『玖』 設計抗性治理方案的依據是什麼

通過監測可及時、正確測出抗性水平及其分布,尤其是早期抗性監測,對及時專實施抗性治理可爭屬得時間上主動。一般來說,抗性恢復所需時間比抗性產生所需的時間要長得多。抗性水平愈高,治理的難度也愈大。

通過監測,還可以明確重點應治理保護的葯劑類別及品種。抗性治理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保護性治理,即對具有產生抗性風險的葯劑,在害蟲產生抗性以前就實施抗性治理,如辛巴威於1978-1979年當菊酯類殺蟲劑注冊使用時起就實施抗性治理;另一類為治療性治理,即在監測到害蟲已產生抗葯性或大田防治效果下降,為了保護這類葯劑不被淘汰所採用的抗性治理。如澳大利亞棉鈴蟲抗性治理的重點保護對象是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及硫丹。我國棉鈴蟲抗性治理的重點保護葯劑是擬除蟲菊酯。

『拾』 抗葯性治理策略的實施有哪些要點

植物病原物抗葯性是植物病害化學防治科學技術進步中出現的新問題。隨著科技進步版,一些無毒、無公害的專化權性強、防治效果好的新農葯將不斷涌現,由此而帶來的抗葯性問題也將長期存在下去。殺菌劑抗性的發生和對生產造成的危害不像殺蟲劑那樣顯而易見,容易被人們忽視。因此,加強對殺菌劑抗性的危險性和危害性宣傳教育,提高各級農業行政管理、農業生產、科研和推廣人員及用戶等對殺菌劑抗性的認識,是實施抗葯性治理的首要任務。加強部門之間的合作,明確各自任務和職責表8-8是實施抗葯性治理的關鍵。

各部門在病原物抗葯性治理中的任務和職責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