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後渚港整治

後渚港整治

發布時間: 2020-12-04 01:53:10

『壹』 泉州後渚港詳細點的資料

宋元時期泉州已成為東方大港,後渚港在泉州灣的西邊,洛陽江的西南,晉江的東邊,為宋元時期泉州港的中心。這里背山面海,水道較深,是個很好的避風港,便於海船的停泊和啟航。該港在宋代為臨江里,元代稱後渚鋪。《元史》說:至元廿九年(1292年)征爪哇,用海船大小五百艘,軍士二萬人……十二月後渚軍發泉州。《新元史》說:發海船千艘,齋糧一年……自後渚啟行。兩本史書都說自後渚港啟行。一個地方名,能在史書中出現,說明當時後渚港在泉州海運中的重要地位。

已故廈門大學教授庄為璣在考察後渚港時發現古渡頭一個,據傳為通東京大道。從古渡頭的建築技術上推知是宋元時期建造的碼頭,還發現當時出航船主祭海神的五個風水塔,塔石上刻著「至元癸未仲夏廿年(1283年)。後山楊應祥刻」。

當時由泉州城到後渚的距離有十多公里,中間的地勢北高南低,北段是山地,中段是水田、灘塗,南段是水道。這樣從城區到後渚港先後形成三條通道:一條從仁風門(東門)經鹿園—雙路口—烏臉宮—洋店、洋墓到後渚;一條從泉州清凈寺—通淮門—雲鹿到後渚,這兩條都是陸路,俗稱「東京大路」。另一條從德濟門(南門)、聚寶街—法石到後渚,這一條是水路。

宋末泉州市舶司蒲壽庚的大本營,就在附近的法石。蒲壽庚原為阿拉伯人,既當市舶官員,又有龐大的商船隊,直接參與海上貿易。波斯灣一帶的商人向來有在海岸建高樓以望海舶出入的習慣,蒲壽庚也曾在後渚海岸建「望雲樓」,後來傾廢了。

1973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後渚港的灘塗下發掘出一艘距今700多年的木造遠洋貨船。通過科學分析得出的結果推定:這艘古船航行於東南亞海域,大約於當年6-9月返航泉州灣後渚港時沉沒的。宋船出土的文物十分豐富,絕大多數是香料,可以說這是一艘中古時代的香料船。通過古船資料,說明我國宋代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情況和中外友好關系,也說明後渚港的地位和作用。

『貳』 刺桐港是不是後渚港

自1974年後渚港發掘宋代沉船後,「後渚港即刺桐港」即成定論。目前,凡是介紹泉州的書籍、影視作品甚至地方誌、中小學的鄉土教科書都說「刺桐港就是後渚港」。以致現在隨便問一個泉州人「刺桐港在哪裡」,他都會毫不猶疑地回答是「後渚港」。戴泉明認為,幾十年來這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一直使人們以為後渚港就是刺桐港,甚至影響到泉州申報「世界遺產」考察景點的確認。然而,他卻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戴泉明在研討會發表題為《刺桐港考證及其申報「世遺」文化意義》的學術論文中指出,從中世紀到過泉州的馬可·波羅、伊本·白圖泰以及《光明之城》的雅各等人對「刺桐港」地理環境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們所看到的是具體的、刺桐城「沿岸的一個港口」,即不是「三灣十二港」,也不是從港口看不到城市的後渚港。他在研討會上用幻燈演示了從隋、唐、宋、元以來泉州古城址的變遷擴建過程,以此證明港口一直牽制著這座商業城市的建設發展方向,並最終與它連成一體,顯然這個港口不是後渚港。 戴泉明認為,「沉船在後渚發現,後渚就是刺桐港」的邏輯經不起推敲。他從泉州灣宋代古船的返航時間、沉沒原因、沉沒地點、沉船上出土的香料貨物及其歷史背景的分析得出推論,這艘宋船是在南宋末(1276年)秋冬時蒲壽庚尚未舉城投元前出海,1277年夏該船返航時泉州已變成元朝天下,此時正遇張士傑率宋軍攻打泉州城,該船進不了泉州港,船員們只得棄船而逃,貨物遭搶船被破壞沉沒。這說明後渚港並非該船的目的地,充其量當時後渚只是候潮停泊的外港而已。 以前學者一直以元史關於元軍曾集結後渚出海遠征的記載作為「後渚港就是刺桐港」的證據。戴泉明則分析認為,元軍出兵征服爪哇時,刺桐港已是世界大港,風檣林立的南關港和人煙稠密的城南一帶不可能容納下元軍千艘戰船、兩萬兵馬和一年糧草、輜重,因此元軍只能選擇後渚作為臨時軍港和營地。因此,元史的記載並不能證明「後渚港就是刺桐港」。戴在文中分析歷代泉州市舶司遺址與刺桐港的關系時得出結論,原來「南關港」才是歐洲游歷家所看到的刺桐港。他引用了16世紀西班牙公使團奧斯定會士的記述來說明刺桐港的真實位置:「這是個普通城市,環繞著一條長長的河流,可能有7萬戶人家,交通貿易繁盛,供應各種各樣的東西。由於海只離這城市兩里格,船舶順流可入大海,有一個橋架在河上面……靠近橋有一千多條船停在河裡,那麼多的船隻和三檣帆船充滿整條河流」。戴泉明認為,奧斯定會士描述明代泉州城「這一個港口」為確認刺桐港的位置提供了很有說服力的詮釋:「環繞著一條長長的河流」是晉江;「架在河上面」的橋就是順濟橋;「靠近橋有一千多條船停在河裡」———這就是南關港即刺桐港的位置。 戴文的後半部分通過「刺桐港與世界文化遺產的關系」、「光明之城」是「商業主義之城」、「泉州的宗教遺存是多元文化互動的歷史印證」來闡述刺桐港申報「世遺」的文化意義在於它表現了中世紀歐亞大陸「新的商業聯結、技術聯結、宗教聯結和知識聯結」的新文明形成的一個相對完整的歷史過程。因此,用歷史時間標准衡量,泉州申報「世遺」的史跡應限定在南宋末至元代即12-14世紀中葉,而不涵蓋其他歷史時期。他認為,當千年歷史長河淹沒了刺桐港眾多史跡後,泉州申報「世遺」就不一定要強求歷史場景的完整性而應當突出歷史功能的獨特性。 戴泉明的論文最後說,弄清楚刺桐港的地理位置很有必要,因為它是造就這座商業城市的歷史動因。這座城市留存至今的史跡都或多或少地銘刻有中世紀多個民族、多種宗教、多元文化相互接觸、同生共榮的歷史印記,顯現出人間交流價值的東西。可以這樣認為,中世紀聞名於世的「ZAITUN」(刺桐)是「歐亞大陸文化高度發達的核心區」之一,其形成則是「海上絲綢之路」帶來的多元文化互動的結果。這是因為,泉州不論是在中華帝國版圖的沿海諸多港口,還是其所處的東西方海上貿易航線的地理位置上,抑或是在這一新文明形成的世界歷史進程中,都處於一個特殊的位置。這座中世紀城市的「商業主義」使人們不難理解聯結歐亞大陸的「海上絲綢之路」與人類社會進步的因果關系,這也許就是帶來城市無比繁榮的刺桐港所放射出的「突出的具有普遍價值的」歷史光芒。

『叄』 泉州有個晉江港嗎

沒有,泉州兩個比較大的港是「後渚港」和「石湖港」,後渚港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泉州豐澤區(市區)新市政府旁邊,石湖港在服裝城市「石獅」。 還有就是泉港區的「肖厝港」

『肆』 泉州港在哪呀,是後渚么!

現在的泉州港是指後渚港。

『伍』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字說明: 1974年泉州市後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遠洋商船該船長為34米,寬11米,

(1)市舶司、泉州(4分)
(2)中國海船船體大,裝載多,結構堅固回,抗風力強,能答戰勝驚濤駭浪;(2分)船上裝有指南針,能准確地辨別航向。(2分)
(3)海外貿易獲利豐厚(2分)政府重視和鼓勵海外貿易(2分)推動了造船業的發展

『陸』 泉州港後渚港在什麼位置

請網路地圖,或谷歌地圖一下!

『柒』 泉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後渚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泉州港抄務集團有限公司後渚分公司成立於1998年07月3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許可經營項目:在泉州港後渚港區後渚港務碼頭2#、3#、4#、5#、6#泊位為船舶提供碼頭等。
法定代表人:肖國忠
成立時間:1998-07-30
工商注冊號:35050010002834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國有控股)
公司地址:泉州市後渚港區

『捌』 泉州最大的港口是哪個 泉州都有哪些港口大一點的 後渚港跟他們比怎麼樣

泉州市沿海大陸海岸線長541公里,可利用開發建港的自然岸線長112.2公里,其中,深水岸線回57.2公里。答泉州擁有後渚、秀塗、斗尾、石湖、圍頭等港口,已開通大連、上海、香港、日本等多條航線,與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水運貨物往來。
後褚排第一位

『玖』 傳說中的刺桐港在哪

泉州港古稱刺桐港。清道光《晉江縣志》載:「(泉州)子城環植刺桐,故曰刺桐城。」明黃仲昭《八閩通志·卷1·地理8》:「五代時,留從效重加版築,繞植刺桐。」 刺桐,落葉喬木,樹皮灰色、有皮刺。原產熱帶亞洲。隨著泉州海外交通貿易的興盛,刺桐由商人傳入泉州,種之街巷,蔚然成風,泉州故稱刺桐城。蕃商因稱泉州港為刺桐港,泉州出產的的絲綢、陶瓷為刺桐綢、刺桐緞、刺桐陶瓷。元代,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於1292年初從泉州啟航離開中國。歸後在其《馬可·波羅行記》中,亦以刺桐稱泉州。
但「刺桐港」具體指古泉州灣的四大支港的哪一個港口,史學界有不同的說法。
一、後渚港說
自1974年後渚港發掘宋代沉船後,「後渚港即刺桐港」即成定論。
《新元史·世祖本記》:「至元十七年(1280),大軍從刺桐港出發,東征日本,翌年無功而還。十九年(1282),擊緬甸。二十一年(1264),使脫歡擊占城安南。」「至元廿九年(1292),大軍會泉州,自後渚起行。」以上軍事行動均從刺桐港(後渚港)出發。
二、南關港說
有人否定「後渚港說」,認為「刺桐港」是「南關港」。
從中世紀到過泉州的馬可·波羅、伊本·白圖泰以及《光明之城》的雅各等人對「刺桐港」地理環境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們所看到的是具體的、刺桐城「沿岸的一個港口」,即不是「三灣十二港」,也不是從港口看不到城市的後渚港。
從泉州灣宋代古船的返航時間、沉沒原因、沉沒地點、沉船上出土的香料貨物及其歷史背景的分析可以得出推論,這艘宋船是在南宋末(1276)秋冬時蒲壽庚尚未舉城投元前出海,1277年夏該船返航時泉州已變成元朝天下,此時正遇張士傑率宋軍攻打泉州城,該船進不了泉州港,船員們棄船而逃,貨物遭搶,船被破壞沉沒。後渚港並非該船的目的地,充其量當時後渚只是候潮停泊的外港而已。
以前學者一直以元史關於元軍曾集結後渚出海遠征的記載作為「後渚港就是刺桐港」的證據。分析認為,元軍出兵征服爪哇時,刺桐港已是世界大港,風檣林立的南關港和人煙稠密的城南一帶不可能容納下元軍千艘戰船、兩萬兵馬和一年糧草、輜重,因此元軍只能選擇後渚作為臨時軍港和營地。因此,元史的記載並不能證明「後渚港就是刺桐港」。
分析歷代泉州市舶司遺址與刺桐港的關系時得出結論,「南關港」才是歐洲游歷家所看到的刺桐港。16世紀西班牙公使團奧斯定會士的記述:「這是個普通城市,環繞著一條長長的河流,可能有7萬戶人家,交通貿易繁盛,供應各種各樣的東西。由於海只離這城市兩里格,船舶順流可入大海,有一個橋架在河上面……靠近橋有一千多條船停在河裡,那麼多的船隻和三檣帆船充滿整條河流」。認為,奧斯定會士描述明代泉州城「這一個港口」,為確認刺桐港的位置提供了有說服力的詮釋:「環繞著一條長長的河流」是晉江;「架在河上面」的橋就是順濟橋;「靠近橋有一千多條船停在河裡」——這就是南關港即刺桐港的位置。
三、南關港向後渚港轉移說
由於海上貿易的繁榮,港口的空間結構始自南宋後期即重新調整,港道稍嫌狹窄的南關港、石井港元代被泉州灣上開闊的後渚港所取代。
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元廷實施海上兵力大集結,同年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奉命護送蒙古公主遠嫁,成宗大德三年(1297)遣使忽魯謨廝,順帝至正二年(1342)羅馬教廷來使,至正六年(1346)摩洛哥人伊本·白圖泰來華,都經由後渚港出入。他們贊美:「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馬可波羅游記》,陳開俊等譯,福建科技出版社1981年版,第192頁)。「甚至是最大的港口。我看到港內停有大艟克約百艘,小船多得無數」(《伊本·白圖泰游記》,馬金鵬譯,寧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551頁)。據伊本·白圖泰目擊:所謂艟克掛3至10扇帆,載海員600人,戰士400人,尾隨柴水船3艘,刺桐港則是它的產地之一。

『拾』 從福建泉州後渚港,捉了幾只寄居蟹,到底咋養啊

捉的寄居蟹一般來說來養不活,因為是海源生寄居蟹。要養的話只能養寵物店買的陸生寄居蟹。當然,如果你家魚缸是海缸的話可以嘗試養海生寄居蟹,不過我以前捉的寄居蟹就從來沒活過。寵物店買的倒是可以養一段時間。首先你要知道,養寄居蟹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不僅僅是需要准備殼,而且缸里的水要天天換(缸底如樓上所說鋪粗砂。鋪細沙清理會更麻煩)。缸里的水千萬不要沒過沙子,否則會把寄居蟹淹死的。因為水少,所以水很容易臭。臭起來你就會有把它扔出去的沖動。值得安慰的是食物不很復雜,我喂的話一般是剩菜葉子西瓜皮之類的廚房垃圾。不要放多,放多會變質。
寄居蟹也有分高低檔次的。寵物店買的話便宜的幾塊錢就能買到,貴的話幾百塊錢一隻也說不定。建議剛開始多買幾只便宜的先練練手。死了的寄居蟹要立刻清理(死了的寄居蟹一般會從殼里掉出來),否則污染水。

從精神上無條件支持你,加油好好乾!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