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貨整改報告
⑴ 葯店過GSP需要准備哪些資料
一、GSP認證相關條例文件
包括了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GSP認證的有關法律法規。
二、國家1-5批非處方葯目錄
按照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1-5批非處方葯目錄給葯品分類管理。
三、GSP認證文件
1、認證資料總索引目錄
2、GSP認證申報資料(詳細見申報資料目錄)
3、考試題庫(包括:GSP實戰測試題、保管員、養護員、采購員、驗收員、營業員、專職質量管理員、綜合試題等,以這些題作為平時的培訓學習資料,收集到個人的個人培訓檔案里)。
4、企業檔案(詳細見企業檔案目錄)
5、生化葯品申請資料(如變更經營范圍,增加生化葯品時用)
6、相關報告 包括:A、自查報告
B、工作匯報(現場檢查時企業負責人的匯報資料)
C、不合格項目報告(現場檢查通過後由專職質量管理員協同企業負責人寫的整改報告)。
7、相關標簽 包括:A、文件夾的封面標簽(列印成小條貼在文件夾、袋上)
B、服務公約(列印裝鏡框掛在牆壁上)
C、近效期葯品警示牌(掛在葯店醒目的位置)
D、工作人員一覽表(列印裝鏡框掛在牆壁上)
E、標簽:生石灰、易串味葯品專櫃、處方葯、非處方葯、非葯品專櫃、兒科用葯、神經系統用葯、骨傷科用葯、五官科用葯、消化系統用葯、內科用葯、皮膚科用葯、維生素與礦物質用葯、呼吸系統用葯、婦科用葯、外科用葯、外用葯專櫃(1)皮膚科外用葯(2)五官科外用葯(3)婦科外用葯(4)外科外用葯(刻字或列印貼到相應的櫃台上)
8、庫房的標簽包括:
A、三色四區(待驗區黃色、合格區綠色、退貨區黃色、不合格區紅色,用地標線劃分。)
B、生石灰、易串味葯品專櫃、非葯品專櫃、兒科用葯、神經系統用葯、骨傷科用葯、五官科用葯、消化系統用葯、內科用葯、皮膚科用葯、維生素與礦物質用葯、呼吸系統用葯、婦科用葯、外科用葯、外用葯專櫃(1)皮膚科外用葯(2)五官科外用葯(3)婦科外用葯(4)外科外用葯(列印或做小牌子貼到相應的位置)
9、庫房硬體:配置澄明度燈檢箱、待驗台、干濕溫度計、冰箱、空調、貨櫃、鼠夾、生石灰桶、滅火器、換氣扇。
庫房軟體資料:驗收記錄、退貨記錄、出入庫記錄、保管養護記錄、干濕溫度記錄、近效期葯品警示牌、澄明度驗收標准、西葯驗收標准、夏、秋防計劃。
10、門店硬體:干濕溫度計、冰箱、空調、貨櫃(全封閉推拉玻璃)、鼠夾、生石灰桶、咨詢台、飲水機、滅火器、換氣扇、條椅。
門店軟體資料:近效期葯品警示牌、服務公約、工作人員一覽表、相關記錄、
夏、秋防計劃。
四、相關表格(包括GSP認證的60多套表格)
五、相關醫葯信息(自己從報紙等媒體收集的醫葯信息)
六、GSP認證的制度程序(包括帶中葯、西葯、中西葯的制度程序)
⑵ 質檢單,質量整改單,退貨單的英文怎麼說
質檢單,質量整改單,退貨單
Quality check list, the quality be whole to change list, back invoice
⑶ IATF16949外審,查公司的應對風險和機遇評估分析表缺少內容,如對使用現場退貨.如何回復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
原因分析:
質量手冊中6.1.2.1風險分析要求:公司在風險分析中包含從產品召回、內產品審核容、使用現場的退貨和投訴、修理、返工及報廢中吸取的經驗教訓。公司保留了形成文件的信息,作為風險分析結果的證據。
在程序文件《風險管理程序》中未識別出使用現場的退貨。
改善方案:
修改程序文件及風險和預防措施清單(過程風險分析),增加使用現場退貨的風險評估。培訓相關人員了解程序文件的應用。
⑷ 微拍堂商家整改退貨怎麼辦
這個因為可以聯系軟體客服吧 看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聯系商家 好一點的可能會退 不好說話的可能不得退吧
⑸ 要怎麼寫糾正預防措施
寫糾正預防措施應該包括內容:
目的
對不合格和潛在不合格原因採取必要的措施,對不合格的糾正和預防措施進行控制,實現公司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范圍
適用於產品形成全過程出現不合格或潛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實施糾正和預防措施,並進行驗證。職責
3.1辦公室是糾正預防措施的歸口管理。
3.2各部門負責檢查本部門不合格原因及採取糾正和預防措施,保證其有效性。
3.3管理者代表負責監督、協調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工作程序
4.1糾正措施
對於存在的不合格應採取糾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發生。
4.1.1識別不合格
對質量管理體系各過程輸出的信息進行識別:
a.過程、產品質量出現重大問題時;
b.管理評審發現不合格時;
c.顧客對產品質量投訴時;
d.內審發現不合格時;
e.出現重大環境污染或環境事故;
f.供方產品或服務出現嚴重不合格;
g.其他不符合質量方針、質量目標或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要求的情況。
4.1.2發現不合格原因
責任部門對不合格原因進行分析,確定產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1.3措施的制定、實施與驗證
a.對某個部門的質量問題,由辦公室填寫「糾正和預防措施處理單」,經管理者代表批准,交責任部門負責改進。
b.對涉及多個部門的質量問題,由辦公室請示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組織公司有關部門召開質量問題專題分析會,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落實責任部門,由辦公室根據專題會議的決定,填寫「糾正和預防措施處理單」,經管理者代表批准後,發至責任部門處理、改進。
4.2預防措施
公司應識別潛在的不合格,消除潛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發生,預防措施應與潛在問題的影響程度相適應。
4.2.1識別潛在不合格
辦公室要及時分析如下記錄:
a.供方供貨、服務質量情況;公司對顧客滿意程度調查情況;
b.以往的內審報告、管理評審報告;
c.糾正措施執行情況記錄等;
d.過程和產品的特性及趨勢。
通過以上記錄分析,及時了解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過程、服務質量趨勢及顧客的要求和期望,負責組織研究確定消除不合格原因應採取的預防措施,特別是應有效處理顧客報怨和產品不合格。
4.2.2發現有潛在的不合格事實時,由辦公室、生產技術部會同相關部門討論原因,制定預防措施和確定責任部門,明確責任人和實施進度,予以實施並作好記錄。
4.3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控制
4.3.1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過程中,管理者代表負責監督措施實施的過程。
4.3.2辦公室負責對糾正預防措施實施效果進行跟蹤檢查、實施控制,保證有效,並作好記錄,由管理者代表負責驗證。
4.6對有效果的糾正/預防措施若涉及到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更改,應經審批後納入
質量體系文件。
4.7對在規定時間內未能完成的糾正和預防措施,辦公室應對此進行調查,查明未能完成的原因,向管理者代表報告,責任部門無正當理由,應追究部門負責人的責任。
4.8對重要糾正、預防措施的相關記錄及有關信息應提交下次管理評審輸入資料之一。相關文件
5.1《不合格品的控製程序》
5.2《內部審核程序》記錄
6.1《不合格原因分析報告》
6.2《糾正和預防措施整改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