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國家治理的作用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國家治理的作用

發布時間: 2020-12-03 04:15:35

1.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有哪些顯著優勢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有:

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有無優勢,要看實踐效果。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在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表現出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能使中國政治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這一優勢就連很多外國人也已看清楚。在他們看來,中國重大決策來得快,執行力也強。

他們在吵的時候,中國人已經開始幹了。中國一個個五年發展規劃制定出來、付諸實施,已經到了第十三個。中國共產黨有能力規劃國家幾十年的發展。這在多黨制條件下,完全沒有可能。

人民當家作主,能使人民真正管理國家各項事務。在中國,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保證各級人大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保證各級國家機關都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

支持和保證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健全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監督制度。人大代表來自各地區、各民族和各階層,既有領導幹部、企業家、專業技術人員,也有普通工人和農民。

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權力比很多國家的議會多,人大代表中普通勞動者的比例比很多國家高。這就說明,中國的民主真正是人民當家作主,而不是像有些國家那樣的金錢民主。

除選舉民主,中國還有廣泛的協商民主,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很多事是通過協商形成共識而得以解決。中國不會像有的國家那樣,明知公眾意見分歧很大,簡單地進行表決甚至公投,哪怕有百分之四十多的人不同意,也強行付諸實施。

全國一盤棋,能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國是單一制國家,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調動各地區各方面的資源,辦成了很多其他國家難以辦成的大事。

中央可以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和對口幫扶的方式,幫助欠發達地區的發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央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從全國抽調四萬多醫務人員馳援湖北,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有助於實現共同富裕,也能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農村土地集體所有,能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使中國不會出現很多發展中國家那樣的貧民窟。做大做強國有企業,有利於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按勞分配為主體,能保障勞動者的利益。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夠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激發全社會發展的活力。

以人民為中心,能實現共同富裕。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國的民生建設,尤其是精準扶貧,在發展中國家中是做得最好的。

十幾億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馬上將告別絕對貧困,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都是奇跡。這在很多發展中國家,甚至發達國家,不可能做到。

選賢任能,能培養造就更多更優秀人才。我國是黨管幹部,選人用人歷來強調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賢。

培養選拔幹部注重台階、政績和多崗位鍛煉。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總結歷史經驗,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造,選人用人越來越嚴格,越來越科學,也越來越准確,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培養選拔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

除上述幾個方面外,我國的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還表現出全面依法治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的理想信念、改革創新、黨指揮槍、「一國兩制」、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等顯著優勢。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國家治理的作用擴展閱讀:

顯著優勢從何而來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之所以具有顯著優勢,取決於幾個方面的重要因素。

深厚的中華文化根基。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文明史,曾經在很長時間內領先世界。古人曾提出過豐富的治國理政思想,也實行過一系列有效的制度,有的治理思想至今還產生著很大的影響。中國共產黨人繼承發展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將其融入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

比如,將大同理想發展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將民本思想發展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大一統傳統發展為「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方針等等。

對歷史教訓的深刻總結。進入近代,中國落後了,遭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略。為了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無數志士仁人苦苦求索。鴉片戰爭戰敗後,意識到武器不如人。之後,省吃儉用,購買西方國家製造的艦船等。但甲午戰爭,又敗給了日本。進一步反思,認識到制度不如人。

此後,戊戌維新和辛亥革命,都想學習西方的制度。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學來了西方制度的形式,但結果很不成功。那時的中國,幾乎是近代以來最混亂的時期。因此,中國共產黨人為國家民族負責,不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

長時間的實踐探索。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從20世紀20年代後期局部執政時就已開始。黨的領導制度、政府制度、司法制度、民族區域自治等,進行了成功的實踐。

新中國成立之初,形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立了單一制國家結構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隨後,通過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通過經濟體制改革,形成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制度。

黨還領導人民建立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法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進一步顯現。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過程中,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並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

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每一步創新,都離不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引領。

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以及黨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合法權益,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本質屬性,是區別於很多國家尤其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根本所在。

從這一視角觀察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可以看清楚很多制度建立和發展的初衷。

比如,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堅持一切行政機關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

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精準扶貧和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等等,無不體現國家的性質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

2. 當代國家和社會治理主要依靠什麼手段來發揮作用

主要依靠法律手段來發揮作用。

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理念,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共同建設,共同享有,共同發展,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人民參與治理的實踐不是一時的、短暫的,也不是某一領域、某一方面的,而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持續不斷地進行。深入參與體現在人民參與治理的力度和效果上。人民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是實實在在的、全方位的。對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商量得越全面越深入越好。在調研、決策、執行、監督、評估等各個環節,都要讓人民群眾參與,保證決策順乎民意、合乎實際。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國家治理的作用擴展閱讀:

國家和社會治理的相關要求規定:

1、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並強調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

2、對於參與的事務要注重區分層次、專業、領域,既使各利益相關方都能充分表達意見訴求,又使參與過程有制可依、有規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保證廣大人民群眾規范有序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

3. 如何更好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

  1. 解放思想,從客觀實際出發。

    思想不解放,就不會有改革的重大突破、法治的健全完備、黨建工程的深入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也就無法實現。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就在於更好地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從實際出發,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遵循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保持「四個全面」的正確發展方向。

  2. 總體謀劃,抓住主要矛盾。

    「我們提出要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社會的主要矛盾的存在和變化,制約和影響其他社會矛盾的發展和變化,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任務和工作方向。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的主要矛盾,才能牢牢抓住黨和國家工作的全局和總綱。這是對以往關於社會主要矛盾表述的調整和深化,使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主攻方向更加明確。

  3. 堅持問題導向,認識和適應新常態。

    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我們黨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四個全面」就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都是針對一些深層次矛盾而提出的,目的就是不斷因勢利導,直面和化解矛盾。

  4. 著眼長遠,突出解決重點問題。

    改革發展事業越向縱深發展,就越要增強辯證思維能力,善於處理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從而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是工作措施和工作部署的重大創新,更是思想觀念和工作理念的深刻變革,必須樹立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的思想,通過抓重點帶動整體。既要總體謀劃,又要牽住「牛鼻子」;既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又要處理好改革與法治的關系。

4.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取得的成就

具體如下:

1、經濟方面:

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於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2、思想方面:

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面貌帶來的歷史性變化,還不僅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觀念的巨大轉變。3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最大變化就是打破了過去那種單調、統一的帶有個人崇拜和違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趨多樣化,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

3、經濟增長方面:

我國經濟不僅實現了長期、持續、快速增長,而且實現了平穩增長。這里所說的經濟平穩增長,主要就是指經濟周期實現了由建國以來多次發生的超強波周期(波谷年與波峰年經濟增速落差在20個百分點以上)、強波周期(落差在10個百分點以上)、中波周期(落差在5個百分點以上)到輕波周期(落差在5個百分點以下)的轉變。

4、政治方面:

實施依法治國方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日益完善,一國兩制制度解決了香港、澳門的回歸和平穩過渡。

5、教育方面:

目前,中國高等教育規模世界第一、博士生數量世界第一、大中小學生數量世界第一;政府先後在農村和城市推廣了免費義務教育,中國在實現教育公平上邁出了第一步。中國教育不斷的進行改革,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方面穩步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是當下的大勢所趨。

6、科技方面:

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18年,中國探月工程將實現新突破。嫦娥四號任務將於今年實施兩次發射任務,實現國際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巡視勘察,譜寫月球探測歷史新篇章。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國家治理的作用擴展閱讀

關於改革開放的三個重大轉折:

1、第一個偉大轉折就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2、第二個偉大轉折是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向全面開放的社會轉變。

3、第三個偉大轉折是人民的生活從溫飽轉向基本小康的社會轉變。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實現三個偉大轉變。

(參考資料:網路:改革開放)

5. 從制度因素考慮,中國戰勝疫情的原因

中國的承諾、能力以及樂於改變和改善自己的意願。毫無疑問,中國由共產黨領導,中國的政治體制和強大的政府可以更加有力、高效、迅速地應對疫情。

正如很多學者和觀察家所指出的,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中國戰勝疫情的最重要原因。在又一次大風浪面前,中國執政黨又一次展現出捍衛人民利益的歷史擔當。這驗證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最顯著優勢之一。

早在1月7日,即新冠肺炎疫情傳播最初階段,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就在最高決策層會議上,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隨著疫情風險不斷加劇,他多次主持召開高層會議,親自指揮、親自部署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在1月28日會見來訪的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時,習近平強調,「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始終是第一位的。」

隨著最高決策層確定疫情防控目標任務、國務院成立聯防聯控機制、中央指導組奔赴疫情中心「督戰」,中國社會迅速進入「迎戰」狀態,依法科學有序防疫,全力以赴與病毒「賽跑」。




(5)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國家治理的作用擴展閱讀:

我國抗疫的做法

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中國能在短時間內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勝利,得益於國家非凡的動員能力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幾乎所有國家都面臨醫療人員不足、醫院床位緊缺、醫療物資匱乏等挑戰。憑借強大的社會動員和組織能力,中國得以在短時間克服了上述難題,有力阻遏了病毒傳播。

人們看到,為支援湖北和武漢抗疫,中國各地迅速調派330多支醫療隊、4.2萬余名醫護人員緊急馳援;為確保病患者「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武漢迅速建成了一批集中收治醫院和方艙醫院;

有關企業克服困難、全力復工復產,確保口罩、防護服等物資源源不斷地支援抗疫一線;生命至上成為中國疫情防控最重要原則,民眾的醫療費用由醫療保險與國家財政負擔。



6. 憲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為黨的領導原則、人民主權原則、人權保障原版則、社會主義法治原則和權民主集中制原則。

我國憲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基本憲法精神,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立了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確認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憲法地位,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成果,確定了國家的根本任務、領導核心、指導思想、發展道路、奮斗目標,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憲法表達。

(6)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國家治理的作用擴展閱讀:

我國憲法作為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和國家根本法,兼具政治性和法律性。

作為人民國家的總章程,憲法是立國安邦、強國發展、長治久安的總綱領。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引領性和宣示性。

同時,作為國法體系的根本法,憲法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基礎和依據,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明顯的法律性特徵。此次憲法修改完善了憲法實施和依法治國的重大舉措,強化了我國憲法的法律屬性。總章程與根本法相結合,政治性與法律性相融合,宣示性與規范性相統一,是我國憲法的一個顯著特點。

7. 三沙市的設立有哪些重大的意義

三沙市的抄成立,對於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加強南海資源開發保護,對於海南的現代漁業、旅遊業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

三沙市的設立,邁開了以行政治理宣示國家主權的新路徑,備受世人關注。其政權組建及行政體制的運行是否合法有序,不僅影響著行政治理的實際效果,更影響著國家主權的建設形象,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國際影響。

(7)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國家治理的作用擴展閱讀

三沙市是中國最南端的地級行政區,同時也是全國總面積最大、陸地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城市。有「全國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三沙市入圍2016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氣候

三沙市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一年間受太陽2次直射,年太陽輻射總量總輻射值140千卡/平方厘米。全年為夏季天氣,熱量和氣溫均為全國之冠,但由於海洋的調節,少有酷暑。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京華時報:依法組建三沙市政權的深遠意義

8. 屬於我國合憲性審查功能的選項有哪些

保障憲法的實施、維護憲法權威、保障公民權利與自由。

憲法監督內機關對規范性文容件的合憲性進行審查之後,要作出是否違憲的結論。這種結論一般都具有強制性,被宣布為違憲的規范性文件將全部或部分失去法律效力。在中國,因違憲而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銷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法規以及未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都沒有法律效力。



(8)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國家治理的作用擴展閱讀

合憲性審查體制通常分為四類:

1、權力機關審查體制,即立法機關審查機制,代表國家,英國、社會主義國家。

2、普通法院審查機制,即司法機關審查機制,是指由普通法院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附帶的對適用該案件的法律合憲性進行審查。代表國家有:美國、日本。

3、憲法法院審查制。是指設立專門的憲法法院行使違憲審查權的制度。世界上第一個憲法法院是1920年的奧地利憲法法院。代表國家:德國、俄羅斯。

4、憲法委員會審查制。是指設立專門憲法委員會行使違憲審查權的制度。代表國家:法國。

9. 我國的基層政權組織

基層政權,是國家政權的一部分,它是相對於中央政權、中層政權而言的,是指這一級政權在國家政權結構中處於基層地位,也就是說處於最低一層的位置。

基層政權,顧名思義就是指設在最低一級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政權。我國的基層政權包括農村基層政權 和城市基層政權兩部分。按照憲法和地方組織法的規定,在農村,是指鄉、民族鄉、鎮一級;在城市,是指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一級。為了便於行政管理,我國城市基層政權一般設有自己的派出機關--街道辦事處。從組織機構上說,我國的基層政權是指鄉、鎮、民族鄉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以及市(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首先,基層政權這個概念在我國《憲法》中首次見於1978年《憲法》,1982年《憲法》在第11l條(即"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基層政權的相互關系由法律規定")中又沿用了這一概念。基層政權是由"基層"和"政權"組成的復合詞,明確基層政權的概念,應在先弄清"政權"和"基層"的含義的基礎上進行。"政權"一般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權力,且主要是指國家權力;一是指國家機關,主要是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綜合起來看,可以將政權理解為國家機關與國家權力的統一體。基層政權中的"基層"有特定的政治含義。基層政權是相對於其他層次或級別的政權而言的,因而這里的"基層"應同國家行政區劃聯系起來理解。它指的是國家最低的一級行政區劃,在城市包括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的行政區劃,在農村則指鄉級行政區劃。據此可以說,基層政權是指國家為實現其政治、經濟和文化職能,依法在基層行政區域內設立的國家機關及其所行使的權力的統一體。在農村,它指的是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和鄉鎮人民政府及其職權的統一體;在城市,它指的是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和人民政府及其權力的統一體。通過對基層政權這個概念的界定,我們可以判斷縣人民政府不是屬於基層政權。

其次,我們可以結合《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相關條文作進一步的判斷。《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第2條第2款規定:"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機關對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居民委員會協助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開展工作。"《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5條規定:"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對村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但是不得干預依法屬於村民自治范圍內的事項。村民委員會協助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開展工作。"這兩個條文明確了憲法第111條關於"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基層政權的相互關系"的具體內涵,從而也明確指出了"基層政權"的外延,即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