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周公治理天下

周公治理天下

發布時間: 2020-12-03 02:36:04

Ⅰ 周公的封地是魯還是周 叫他周公是因為他的等地是周嗎 周是在洛邑嗎那鎬又算什麼。。。。我暈了

周公的封地是周,在今陝西省岐山縣。周公死後其次子襲爵周公,繼承了這塊封地。周公的嫡長子伯禽封地是魯,地方五百里,是大國。周公其餘六個兒子則封小國。國號分別是「凡 蔣 邢 茅、胙、祭 」。

Ⅱ 周公為什麼沒有取周成王而代之

西周時期,周武王駕崩,太子成王年紀尚小,關於周公作為叔父如何處理當時朝中政治局面的這一問題,從春秋時期到現在,一直是眾說紛紜。《左傳·僖公二十六年》稱,周公曾股肱周室,夾輔成王傳;《左傳·定公四年》又記,成王在武王之後繼位時,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史記·周本紀》也載,由於天下剛剛穩定,成王還在少年時期,周公乃攝行政,當國。從這些可了解周公只是夾輔或相成王,攝(代為)行政,並沒有篡奪王位的意思。《孟子·萬章》說得更為詳細,周公爾有天下。 然而有些史料中記載,周公的所作所為並不是這樣的。 歷史真相《荀子·儒效》和《淮南子·記論訓》都說,周公想要奪取天下。清代王念孫《讀書雜志》解釋說,周公想要得到天子的皇位。《禮記·明堂位》和《韓詩外傳》卷三又稱:周公想要坐上天子的位置。《尚書·大傳》更明確指出,周公身居要位,管理著天下的國事。據今所考,《尚書·大誥》中的王把文王稱為寧王,也稱作寧考。考,是對已故父親的稱呼。文王的兒子是周公,文王的孫子是成王,所以只有周公才能稱文王為考。《尚書·唐誥》又載: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周公的同母弟是康叔,封即為康叔之名。《康誥》中的王對康叔稱弟,顯然這個王又是周公。據上述條件可知,身居王位的周公的確自稱為王。 為什麼周公會僭位稱自己為王呢?根據《尚書·金》的記載,周公曾對太公、召公說:我不管理國家,我沒有辦法告慰我的先王。眾所周知,武王死後,國家還未統一東方,這就有待於讓自己的子嗣完成統一大業。由於成王尚年少,不能擔負起這個重任。周公經過深思熟慮,覺得如果自己不稱王,則各諸侯就會造反,先王的統一大業將毀於一旦,自己死後無法向先王交待。《荀子·儒效》也說,周公履天子之籍的原因是惡天下之倍(背叛)周。的確,由於剛創下基業,政局不穩定,成王年幼無知,還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如果想鞏固新生政權,就需要經驗豐富的君主。其實,武王在臨死前也想把王位傳給周公。《逸周書·度邑解》記武王曾稱贊周公為大省知,認為只有周公可瘳於茲,能穩定周初的政局,因而主張乃今我兄弟相為後,應該由弟來繼承王位。當武王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周公時,周公泣涕共手,即感激又害怕,並說自己不能這么做。這足以證明,周公並不是想篡權奪位。故《韓非子·難二》說:周公旦假為天子七年。他也只是代替成王打理國事,等成王長大再主動交出權位。《漢書·王莽傳》載,群臣上奏說:周公掌握大權,那麼周朝就有道,且王室安穩,如若不然,周朝就有滅國的危險。正因如此,周公才以天子的身份,對眾多的大臣發號施令,常常稱為天命。很明顯,周公是為整個江山社稷作打算,才會假為天子。 但是,有些史料對此還有另一種說法,《荀子·儒效》記載說,周公屏除成王而繼接武王來治理天下,有人說偃然固有之,這怎麼不是想篡位呢?《史記·燕召公世家》又記當時召公疑之,《魯周公世家》也記載周公對太公、召公解釋過這個問題。召公、太公都是賢明之人,如果當時周公安分守己,怎麼都懷疑他呢?特別是管叔、蔡叔他們都害怕周公的所作所為對於成王會有很大的威脅,所以才會發生暴亂。看著管、蔡的表現,足以證明他們對周王朝的忠心。關於管叔、蔡叔受賜於王、開宗循王之事,在《逸周書》中的《大匡》、《文政》等篇中都有記載。所以顧頡剛曾說:他們二人確實是武王的好助手。周公運用計謀讓他的哥哥按照兄弟相為後應該繼位的管叔到京城以外的地方做官,又在管、蔡發動暴亂起兵東征殺死了他。

Ⅲ 周公去世後,他的侄子周成王為何不尊其遺願,而將他改葬呢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周武王之弟,因其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者周公旦。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學先驅,被後代從政者當做楷模。

周公也是被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最為尊崇的古代聖人之一,被尊為「元聖」。儒家將周公的風格人品當成至高無上的人格楷模,並認為周初實行的仁政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政治目標。而孔子畢生所極力提倡的,就是周禮。

周公曾經兩次輔佐周武王向東伐商,後來成功滅商後,周公輔佐武王治理天下,武王僅僅執政兩年後就去世了,由於武王長子周成王年幼,周公又以攝政王的身份輔佐周成王治理周朝,為了更好地控制各個諸侯國,周公還制禮作樂,使周朝國內政治清明。

後來紂王兒子武庚與管叔蔡叔聯合叛亂,周公又率軍東征,進而真正的實現了周朝天下大一統。

周公主政期間,在招攬人才方面,也是被歷代從政者當成學習的榜樣。有一典故說周公「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後代的曹操在其代表作《短歌行》中有一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就是生動的運用了這個典故。

在中華歷史上,為了爭奪皇位,屢次上演子弒父、父殺子、兄弟相殘的血腥悲劇,而周公卻以他寬廣的胸襟,高深睿智的輔佐侄子周成王。周公主政七年後,周成王成年,所以周公將政權歸還給成王,自己則重回大臣的位置,恭順地謹守臣下的禮節。

周公在成王面前,周公從不擺譜,也不以叔叔、功臣自居,而是和其它大臣一樣「北面就臣位,躬躬如畏然」,這便是老子所稱道的「聖人後其身而身先」。所以周公的賢德歷百世而不衰。

周公在還政三年後,便在豐京頤養天年,過了一段時間,患了重病,他臨終時說:「我去世後,請將我葬於成周,向上天表白我不敢遠離成王的心跡。」這是周公臨終的遺願,他一生為周朝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到臨終時,仍然心系周朝。

周公這樣赤膽忠心,畢生致力於周朝的建設,他臨終的遺願按說應該滿足吧,可是,周成王卻不同意按照周公的遺願去做。

因為周成王深知周公勞苦功高,即是開國元勛,又是自己的叔叔,豈能讓周公給自己陪葬?因此,成王下令,將周公厚葬於畢,讓周公給周文王陪葬。由於周公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周成王將周公葬於文王墓側,也就是想說明,成王從未將周公看做是大臣。這算是君王對待丞相的至高禮節了。

周公不但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而且還是中華文化傑出的代表人物。在中華的歷史長河中,周公的人品、睿智與涵養可謂是舉世無雙,曠古未有。我們可以說:周公的不朽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精髓。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

Ⅳ 周公跟周文王是什麼關系

周文王中國商末西方諸侯之長。生卒年不詳。姬姓 ,名昌。古公亶父之孫,季歷之子。商紂時為西伯,亦稱西伯昌。
季歷死後,其子姬昌繼位,他就是日後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績是為滅商做好了充分准備。他是很有作為的創業主,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為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個「方伯」的面目出現,表面上臣服於商朝,暗地裡卻積極進行滅商的准備。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爭取與國,成功地調解了虞、芮兩國爭田糾紛,使河東小國紛紛前來歸附,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紂的「受命之君」。在虞、芮歸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為滅商建立了鞏固的後方。接著向東發展,過黃河進攻耆、邗等國。沿渭水東進,攻佔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據點崇,掃除了周在東進道路上的一個障礙,並且據有關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灃水西岸營建豐邑,把政治中心遷於豐(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對商都的鉗形包圍,周人對商朝已經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勢。課本上的周武王、周公旦的畫像,都來自漢代-山東武氏祠畫像石。
周公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輔佐周王治理天下。周公通常只有一個,但東周末年出現了有東西二周公的混亂局面。
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亦稱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發的母弟。他在周滅商之戰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滅商2年後,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們散布流言蜚語,說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謀害成王,篡奪王位。周公聞言,便對太公望和召公爽說:「我所以不顧個人得失而承擔攝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穩。如果江山變亂,生民塗炭,我怎麼能對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對我的重託呢?」周公旦又對將要襲其爵,而到魯國封地居住的兒子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論身份地位,在國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時刻注意勤奮儉朴,謙誠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賢人。你到魯國去,千萬不要驕狂無忌。」
不久,管叔、蔡叔勾結紂王的兒子武庚,並聯合東夷部族反叛周朝。周公奉成王命,率師東征。經3年的艱苦作戰,終於討平了叛亂,征服了東方諸國,收降了大批商朝貴族,同時斬殺了管叔、武庚,放逐了蔡叔。鞏固了周朝的統治(參見周公東征)。
周公旦平叛以後,為了加強對東方的控制,正式建議成王把國都遷到洛邑(今洛陽)。同時把在戰爭中俘獲的大批商朝貴族即「殷頑民」遷居洛邑,派召公爽在洛邑駐兵8師,對他們加強監督。另外,周公旦封小弟康叔為衛君,令其駐守故商墟,以管理那裡的商朝遺民。他告誡年幼的康叔:商朝之所以滅亡,是由於紂王酗於酒,淫於婦,以至於朝綱混亂,諸侯舉義。他囑咐說:「你到殷墟後,首先要求訪那裡的賢人長者,向他們討教商朝前興後亡的原因;其次務必要愛民。」周公旦又把上述囑言,寫成《康誥》、《酒誥》、《梓材》三篇,作為法則送給康叔。康叔到殷墟後,牢記周公旦的叮囑,生活儉朴,愛護百姓,使當地吏民安居樂業。
建都洛邑後,周公旦開始實行封邦建國的方針。他先後建置71個封國,把武王15個兄弟和16個功臣,封到封國去做諸侯,以作為捍衛王室的屏藩。另外在封國內普遍推行井田制,將土地統一規劃,鞏固和加強了周王朝的經濟基礎。
為了進一步鞏固周朝政權,周公旦還「制禮作樂」,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維護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級的典章制度。主要有「畿服」制、「爵謚」制、「法」制、「嫡長子繼承」制和「樂」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嫡長子繼承製和貴賤等級制。在殷商時,君位的繼承多半是兄終弟及,傳位不定。周公確立的嫡長子繼承製,即以血緣為紐帶,規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長子繼承。同時把其他庶子分封為諸侯卿大夫。他們與天子的關系是地方與中央、小宗與大宗的關系。周公旦還制定子一系列嚴格的君臣、父子、兄弟、親疏、尊卑、貴賤的禮儀制度,以調整中央和地方、王侯與臣民的關系,加強中央政權的統治。
周公旦攝政6年,當成王已經長大,他決定還政於成王。在還政前,周公作《無逸》,以殷商的滅亡為前車之鑒,告誡成王要先知「稼穡之艱難」,不要縱情於聲色、安逸、遊玩和田獵。然後「還政成乏,北面就臣位」。
周公旦退位後,把主要精力用於制禮作樂,繼續完善各種典章法規。年老病終前,他叮囑說:「一定要把我葬在洛邑,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離開成王」。不久辭世。

Ⅳ 周公是誰和周易有關系嗎

周公網路名片古代周來公,說的是源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輔佐周王治理天下。歷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約公元前1100年),亦稱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聖人之一。歷史上有很多周公之說。比較出名的是易經中提到的周公解夢。亦有把周恩來總理比作周公之說。
周易網路名片《周易》書冊封面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然而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學方法之前所依託的一種手段,並不是真正的科學。雖然有些理解與科學相符,那是因為這個理解正好有科學合理性,但就不能因為說它是科學的。只能當它是一種文化。

Ⅵ 曹操在其作品《短歌行》中寫道「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詩中提到的「周公」是誰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稱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儒學先驅。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武王死後又平定「三監」叛亂,大行封建,營建東都,制禮作樂,還政成王,在鞏固和發展周王朝的統治上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周公在當時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個多才多藝的詩人、學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結商紂子武庚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師,三年後平叛,並將勢力擴展至海。後建成周洛邑,作為東都。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論見於《尚書》諸篇,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聖人,《論語》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文武周公」是孔子最為推崇的人物,而文王奠基、武王定鼎、周公主政。正是由於文王武王作為君主,而周公為周朝制定了禮樂等級典章制度,使得儒家學派奉周公、孔子為宗,之後歷代文廟也以周公為主祀,孔子等先賢為陪祀。但是在唐開元時期,掌控欲極度強烈的唐玄宗李隆基作為皇帝不能容忍周公在武王逝世、成王年幼時期主政以及西周末期周厲王出奔後的「周召共和」,於是下令取消周公文廟供奉的資格,改以孔子為主。 周公廟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發(?~公元前1043年)的母弟。他在周滅商之戰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滅商2年後,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們散布流言蜚語,說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謀害成王,篡奪王位。周公聞言,便對太公望和召公說:「我所以不顧個人得失而承擔攝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穩。如果江山變亂,生民塗炭,我怎麼能對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對我的重託呢?」周公旦又對將要襲其爵,而到魯國封地居住的兒子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論身份地位,在國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時刻注意勤奮儉朴,謙誠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賢人。你到魯國去,千萬不要驕狂無忌」。 相傳他推行井田,制禮作樂,建章立制,主張「明德慎罰」。其言論見《尚書》等篇。

Ⅶ 周公 所處的朝代背景 以及他的典故是什麼

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輔佐周王治理天下。歷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專約公元前1100年),亦稱叔旦屬,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聖人之一。1、周公先聖 儒學先驅 2、輔助武王 翦滅殷商 3、東征叛國 平定三監 4、大行封建 以屏周室 5、營建洛邑 制禮作樂 6、讓位成王 有始有終 7、現代周公 千年恩來 8、周公之夢 9、周易 周公解夢

Ⅷ 姜太公和周公兩位天下奇才,他們誰的治世方略最為高明

姜子牙是西周建國的總軍師,因為功高封於齊國,專伐諸侯;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輔佐周成王平定叛亂,坐穩天下;

他們的治世方略都比較高明,但是再怎麼高明的人也管不到三代以後的事情!

然而,齊國由於選拔出來的人才能力太強,又懂得收買人心,慢慢地將國君架空,當姜子牙的後代傳到第二十四代的時候,權臣田氏家族興起,國君懦弱無能,田氏家族乾脆殺了國君,篡國自立;而魯國雖然國力貧弱,但由於當政者都是周公的嫡系子孫,彼此之間都是血緣姻親,所以雖然內亂不斷,但權力一直掌握在周公後人的手中,一直傳了三十二代,直至被齊國吞並。


歷史的發展驚人地印證了數百年前姜子牙和周公的預言。

Ⅸ 周公是誰、

古代周公,說的是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輔佐周王治理天下。歷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約公元前1100年),亦稱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聖人之一。歷史上有很多周公之說。比較出名的是易經中提到的周公解夢。亦有把周恩來總理比作周公之說。 目錄 1先聖 儒學先驅 2輔助武王 翦滅殷… 3東征叛國 平定三… 4大行封建 以屏周… 5營建洛邑 制禮作… 6讓位成王 有始有… 展開 目錄 1先聖 儒學先驅 2輔助武王 翦滅殷… 3東征叛國 平定三… 4大行封建 以屏周… 5營建洛邑 制禮作… 6讓位成王 有始有… 7現代周公 千年恩… 8之夢 9周易 周公解夢 … 收起 編輯本段 先聖 儒學先驅 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輔佐周王治理天下。歷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約公元前1100年),亦稱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聖人之一。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稱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儒學先驅。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武王死後又平定「三監」叛亂,大行封建,營建東都,制禮作樂,還政成王,在鞏固和發展周王朝的統治上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周公在當時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個多才多藝的詩人、學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結商紂子武庚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師,三年後平叛,並將勢力擴展至海。後建成周洛邑,作為東都。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論見於《尚書》諸篇,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聖人,《論語》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周公廟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發(?~公元前1043年)的母弟。他在周滅商之戰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滅商2年後,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們散布流言蜚語,說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謀害成王,篡奪王位。周公聞言,便對太公望和召公召公奭說:「我所以不顧個人得失而承擔攝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穩。如果江山變亂,生民塗炭,我怎麼能對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對我的重託呢?」周公旦又對將要襲其爵,而到魯國封地居住的兒子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論身份地位,在國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時刻注意勤奮儉朴,謙誠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賢人。你到魯國去,千萬不要驕狂無忌。」。 相傳他推行井田,制禮作樂,建章立制,主張「明德慎罰」。其言論見《尚書》等篇。 編輯本段 輔助武王 翦滅殷商 周人本是活動於今陝甘一帶以農業見長的部族。太王、王季時開始興盛。文王斷虞、芮之訟,征伐犬戎、密須,鞏固了後方,又越過大河,攻克黎國(今山西長治西南),進攻商王經常打獵的邗(今河南沁陽西北)。滅掉商的同姓國崇之後,在豐水西岸建立了豐邑(今陝西長安西北),以便東進。武王和周公幫助他們的父親——文王成了西方的共主,奠定了滅掉商朝的基礎。 殷紂王並沒有深刻認識到西方姬姓勢力發展的嚴重性,他對外征東夷,對內拒諫飾非,醇酒婦人,酒池肉林,把國內政治搞得一片混亂。文王死後,武王即位,以周公為最主要的得力助手,在召公、畢公等幫助下,在盟(孟)津觀兵,大會天下諸侯。這是一種進攻前的總演習,也是一種試探。觀兵後的第二年十二月,武王在周公等人的幫助下,統率戰車三百輛,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渡過盟津。二月甲子(約前1027年)凌晨,武王在商郊牧野集眾誓師,誓詞就是《尚書》中的《牧誓》。 《牧誓》是周公所作。全文分作兩段。第一段痛斥商紂王只聽婦人(妲己)的話,不祭祀祖先天地之神;連自己同祖兄弟都不進用,反而重用四方逃亡的罪人,讓他們暴虐百姓,導致天怒人怨,招致殷紂王滅亡;第二段申明自己是躬行天罰,宣布作戰紀律,鼓勵戰士勇猛殺敵。 紂王發兵抵擋,結果紂軍掉轉矛頭,往回沖殺,紂軍潰敗。紂王登上鹿台,自殺而死。第二天,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在武王左右,向上天和殷民宣布紂王罪狀,正式宣布殷朝滅亡,周朝取而代之,武王為天子。其他人不過負責儀仗、保衛、布置祭天地的用具。兩相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周公的地位僅次於武王,周公把的大鉞是一種權力的象徵。 紂王是死掉了,可是對如何處置殷商遺民和上層貴族的問題,武王一時拿不定主意。他首先問太公望——姜尚。太公說:「我聽說過,愛屋及烏。如果相反,人不值一愛,那麼村落里的籬笆、圍牆也不必保留。」意思是不光殺掉殷紂,連敵對的殷人也不能保留,而要統統殺掉。周武王不同意。又找來召公商量。召公說:「有罪的殺,沒罪的留下。」武王說:「不行。」於是又找來周公。周公說:「讓殷人在他們原來的住處安居,耕種原來的土地。爭取殷人當中有影響有仁德的人。」周公這種給以生路,就地安置,分化瓦解的政策,深得武王的贊許。武王命令召公釋放被囚禁的箕子和被關押的貴族;修整商容故居,並且設立了標志;讓閎夭培高王子比乾的墳墓;命令南宮括散發了鹿台的錢財,打開鉅橋的糧倉,賑濟飢餓的殷民。這一切措施都表明要反殷紂之道而行之,給受殷紂殘害的人平反昭雪,大力爭取殷人。 追問: 有才、 鼓掌 鼓舞…不會是在網頁上搜的吧、~? 回答: 恩,為了快速得到採納,像這種專業的問題只能到網上去抄。 追問: 那 為什麼說睡覺是去找 周公 呢?? 回答: 因為 周公 是擅長解猛的。 追問: 好吧 我服你了。。。。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