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打通最後一公里
『壹』 政府職能轉變,打通"最後一公里"什麼意思
「最後一公里」原指完成長途跋涉的最後一段里程,被引申為完成一件事專情最後的而且是最關鍵屬的步驟。
政府職能轉變,打通"最後一公里"是指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打通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這是黨解決好服務群眾,維護群眾利益的最關鍵、最重要的步驟。
『貳』 智慧城市的「最後一公里」,堵在哪裡
與往常一樣,鄭州金水區社區的網格員准時前往所轄網格,用手機終端上的網格化管理軟體打卡簽到,開始了她一天的工作。
網格員走過幾幢樓宇,發現需要解決的問題,處理成效和時效等等,都會通過手機APP實時傳輸到金水區網格化聯動指揮中心信息平台,以便值班人員及時協調處理。在此基礎下,一張嚴密的社會管理網格「大網」,將金水區4282個網格完整覆蓋。利用新媒體手段,金水開創了平安綜治精細化管理的新局面,初步形成了「網格化+組織化+智慧化」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金水區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改革的深入推進,社會治理面臨著一些列新挑戰:
1、是基層「空心化」問題
伴隨著農村撤組並村、撤村建居和城市新型社區的不斷涌現,基層組織被不斷弱化,基層「空心化」現象嚴重,社會治理的政策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實,基層社會運行「無序化」現象凸顯。
2、「最後一公里」問題
一些黨員幹部在聯系服務群眾方面出現了距離,方針政策宣傳不到群眾心坎上,服務工作開展不到群眾家門口,惠民政策落實不到群眾需求上,黨群干群關系出現裂痕甚至鴻溝。
3、「效率低下」問題
在矛盾糾紛多發頻發的新形勢下,由於體制機制、幹部素質等方面的原因,發現問題不及時、解決問題不徹底等問題普遍存在,為社會矛盾發酵、升級、暴發留下了餘地,甚至導致了重大案事件的發生,嚴重影響了社會運行秩序。
針對上述問題和困難,金水區全面推行基層網格化服務管理,將黨支部建在網格上,建立社會治理工作信息系統,探索出了一條「黨建領航、智慧支撐、網格服務」的區縣社會治理新路徑。
2015年,依託智慧城市建設,金水建立網格化社會治理信息系統,後台設在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智能信息中心,縱向聯通到鎮街、村(社區),橫向聯通到區級綜治成員單位,為各級網格工作者和基層網格員安裝APP手機終端,為領導幹部和社會監督員開設監督終端,形成了上下、左右聯通的信息共享網路、工作聯動網路。
在金水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智能信息中心記者看到,幾名工作人員一邊忙碌地查詢各版塊的上傳信息,一邊熟練地接聽打進指揮中心的熱線電話。「每個版塊的信息都要及時的查看,對上傳事件的解決也要及時的跟進。」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網格化社會治理信息中心信息管理系統由十幾個板塊組成,主要包括組織機構系統、人口信息、房屋信息、單位場所、城市管理、網格地圖系統、事件處理、辦公系統、研判分析系統、考核評估、互動交流、系統管理、黨建工作等。
之前基層網格員發現問題,要逐級上報,程序很繁瑣,處理的效果也不夠理想,建立了金水區平安綜治網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後,網格員發現問題之後,通過手機,馬上上報,指揮中心得到信息後就立即派遣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前往處置,矛盾糾紛得到了有效、快捷的處理和化解,市民對網格員做平安穩控工作的滿意度也得到了提升。通過該系統,當地已累計採集「人、事、地、情、物、組織」的基礎數據750餘萬條,處理事件5萬余件。
如今,通過集中受理、統一指揮、協調聯動、即時響應、快速辦理、全面覆蓋的工作模式,金水建立了網格化定位、信息化支撐、精細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多元化參與、科學化運轉、全方位覆蓋和常態化保障的運營模式,創新建立了黨建網格管理法、特殊人群管理法、幹部服務管理法等工作方法。實現社會服務「零距離」、社會管理「全覆蓋」、居民訴求「全響應」。
金鵬信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叄』 在城市道路中,最後一公里指什麼
在城市道路中最後一公里,是指出口之前的一
『肆』 智慧小區「最後一公里」如何打通
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用高科技來打通最後一公里。
『伍』 我國將在何時打通農村公路「最後一公里」
今年政府工作報抄告中提出,新建襲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在3月6日的「部長通道」上,對於媒體提出的如何解決農民出行「最後一公里」、如何讓「斷頭路」消失等問題,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表示,交通運輸部下一步將採取如下措施:
到2020年,鄉以上的危路要全面改造,確保行車安全;探索建立健全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和運營機制,繼續和產業部門、旅遊部門合作,發展產業路、旅遊路,讓農村路能真正為農民致富,為農村、農業現代化服務好。
『陸』 如何打通落實從嚴治黨'最後一公里
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體會議上強調「: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對基層貪腐以及執法不公等問題,要認真糾正和嚴肅查處,維護群眾切身利益,讓群眾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果。」從「老虎蒼蠅一起打」總體布局到「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具體部署,昭示著反腐已向縱深發展。
基層是黨聯系群眾的「觸角」和「末梢神經」,既是矛盾的集中區,也往往是監管的盲點。當前,基層黨員幹部主流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依然不容忽視。有的幹部吃拿卡要、雁過拔毛,有的虛報冒領、貪污侵佔,有的到處伸手,連百姓「救命錢」都不放過。群眾常說:「大老虎太遠,小蒼蠅撲面。」
發生在身邊的蒼蠅式腐敗雖然是小腐敗,但是危害甚巨,它污染政治生態,啃噬黨群關系紐帶,侵蝕黨的執政根基,群眾對其感受最直接、最具體、最深切,也最為痛恨。因此,從嚴治黨必須關口下移,重心下沉,打通「最後一公里」,只有這樣,才能紓民急、合民心、順民意,讓職工群眾在抓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打通「最後一公里」,必須高懸反腐利劍。治理基層「蠅貪」「蚊腐」,必須下猛葯、出重拳,堅持挺紀在前、露頭就打、除惡務盡,做到無死角、全覆蓋、零容忍,形成遏制腐敗滋生蔓延的高壓勢頭。特別要加大對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懲處力度,從嚴查處基層黨員幹部故意刁難、吃拿卡要、虛報冒領、優親厚友、貪污侵佔等問題,徹底肅清「蒼蠅撲面」的現象,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從嚴治黨成果和反腐倡廉實際成效。
打通「最後一公里」,必須扎牢制 度「籠 子」。制 度 管 根 本、促 長遠。治理基層貪腐要鞏固效果、成為常態,須靠制度來保障。權力與腐敗如影隨形,權力不論大小,不受制約和監督,就有可能被濫用。因此,要根除基層「微腐敗」,就必須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在信息透明、流程監管、強化監督等方面加強制度建設,嚴密編織制度之網,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要強化制度的剛性約束,減少自由裁量空間,讓權力和責任暴露在陽光下,讓基層腐敗現象無處遁形、無法藏身。當前,要認真落實巡視工作條例,將巡視工作延伸到與人民群眾聯系密切的連隊、社區和服務行業、執法單位,實現巡視全覆蓋。
打通「最後一公里」,必須上下形成合力。治理基層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要牢牢抓住「牛鼻子」,一層壓一層,層層傳導壓力,一直壓到最基層,壓緊壓實黨委主體責任,充分發揮書記第一責任人作用,把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貫穿基層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形成書記帶頭抓、層層抓落實的濃厚氛圍。「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對於撲面而來的「蒼蠅」,是哪些人,有哪些問題,人民群眾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因此,治理基層貪腐還要善於從人民群眾身上借力發力,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讓人民群眾成為「打蒼蠅」的主角,只有這樣才能鏟除基層腐敗土壤,切實維護職工群眾利益。
打通「最後一公里」,必須加強教育管理。治理基層貪腐成效怎麼樣,最終要體現在黨員幹部的身體力行上。要從教育管理入手,經常性教育要緊抓不放、追蹤問效,苗頭性問題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不斷增強黨紀法規的約束力,使基層黨員幹部及時校準思想之標,調整行為之舵,綳緊作風之弦,不斷強化宗旨意識和公僕情懷。選拔使用基層黨員幹部要始終堅持「四強」「三力」的鮮明導向,既要防腐防貪,也要治庸治懶,讓不作為、不善為、不敢為的受到懲戒,給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的搭建舞台,讓基層黨員幹部更好地發揮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當好服務人民群眾的「孺子牛」。
『柒』 如何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後一公里」
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體會議上強調「: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對基層貪腐以及執法不公等問題,要認真糾正和嚴肅查處,維護群眾切身利益,讓群眾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果。」從「老虎蒼蠅一起打」總體布局到「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具體部署,昭示著反腐已向縱深發展。
基層是黨聯系群眾的「觸角」和「末梢神經」,既是矛盾的集中區,也往往是監管的盲點。當前,基層黨員幹部主流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依然不容忽視。有的幹部吃拿卡要、雁過拔毛,有的虛報冒領、貪污侵佔,有的到處伸手,連百姓「救命錢」都不放過。群眾常說:「大老虎太遠,小蒼蠅撲面。」
發生在身邊的蒼蠅式腐敗雖然是小腐敗,但是危害甚巨,它污染政治生態,啃噬黨群關系紐帶,侵蝕黨的執政根基,群眾對其感受最直接、最具體、最深切,也最為痛恨。因此,從嚴治黨必須關口下移,重心下沉,打通「最後一公里」,只有這樣,才能紓民急、合民心、順民意,讓職工群眾在抓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打通「最後一公里」,必須高懸反腐利劍。治理基層「蠅貪」「蚊腐」,必須下猛葯、出重拳,堅持挺紀在前、露頭就打、除惡務盡,做到無死角、全覆蓋、零容忍,形成遏制腐敗滋生蔓延的高壓勢頭。特別要加大對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懲處力度,從嚴查處基層黨員幹部故意刁難、吃拿卡要、虛報冒領、優親厚友、貪污侵佔等問題,徹底肅清「蒼蠅撲面」的現象,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從嚴治黨成果和反腐倡廉實際成效。
打通「最後一公里」,必須扎牢制 度「籠 子」。制 度 管 根 本、促 長遠。治理基層貪腐要鞏固效果、成為常態,須靠制度來保障。權力與腐敗如影隨形,權力不論大小,不受制約和監督,就有可能被濫用。因此,要根除基層「微腐敗」,就必須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在信息透明、流程監管、強化監督等方面加強制度建設,嚴密編織制度之網,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要強化制度的剛性約束,減少自由裁量空間,讓權力和責任暴露在陽光下,讓基層腐敗現象無處遁形、無法藏身。當前,要認真落實巡視工作條例,將巡視工作延伸到與人民群眾聯系密切的連隊、社區和服務行業、執法單位,實現巡視全覆蓋。
打通「最後一公里」,必須上下形成合力。治理基層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要牢牢抓住「牛鼻子」,一層壓一層,層層傳導壓力,一直壓到最基層,壓緊壓實黨委主體責任,充分發揮書記第一責任人作用,把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貫穿基層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形成書記帶頭抓、層層抓落實的濃厚氛圍。「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對於撲面而來的「蒼蠅」,是哪些人,有哪些問題,人民群眾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因此,治理基層貪腐還要善於從人民群眾身上借力發力,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讓人民群眾成為「打蒼蠅」的主角,只有這樣才能鏟除基層腐敗土壤,切實維護職工群眾利益。
打通「最後一公里」,必須加強教育管理。治理基層貪腐成效怎麼樣,最終要體現在黨員幹部的身體力行上。要從教育管理入手,經常性教育要緊抓不放、追蹤問效,苗頭性問題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不斷增強黨紀法規的約束力,使基層黨員幹部及時校準思想之標,調整行為之舵,綳緊作風之弦,不斷強化宗旨意識和公僕情懷。選拔使用基層黨員幹部要始終堅持「四強」「三力」的鮮明導向,既要防腐防貪,也要治庸治懶,讓不作為、不善為、不敢為的受到懲戒,給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的搭建舞台,讓基層黨員幹部更好地發揮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當好服務人民群眾的「孺子牛」。
『捌』 如何解決城市交通「最後一公里」
一、公交線來路的延伸
二、開源通微循環公交,將背街小巷和主幹道串聯起來
三、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輕軌、地鐵、有軌電車)
四、修建綜合性交通樞紐站(包括公交車、計程車、長途汽車、高鐵、城市軌道交通於一體的樞紐站)
五、發展公共自行車。
『玖』 打通改革最後一公里是什麼意思
意思: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跟進解決,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扎實推進,一個方案一個方案有序推出。不僅要有動作還需要有結果。
就像開了朵美麗的花,卻結不出果實,或者結出來的是歪瓜裂棗,人們不僅會埋怨果實沒結好,還會責怪花是華而不實的「謊花」。種莊稼的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改革。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2018年2月27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會議強調,要科學統籌各項改革任務,協調抓好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改革舉措,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點,對准焦距,找准穴位,擊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
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關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9)城市治理打通最後一公里擴展閱讀:
打通改革「最後一公里」要著力打好組合拳。
1、堅持以「法治」打頭
改革發展必須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進行,才能確保方向正確、目標明確,也才能全面釋放改革紅利。
特別是在改革進入關鍵期、深水區,尤其需要以「法治」打頭,才能打通改革「最後一公里」,突破「中梗阻」,防止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
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要注重科學施政、推進依法行政、堅持高效履政、加強廉潔從政,一切依法辦事。
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各級各地黨委政府、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要強化領導落實責任,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打造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
2、堅持以「嚴明」立身
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是推進改革不斷深入深化的核心和主體,其素質如何、作風怎樣,將直接影響和決定改革的進程與成效。
打通改革「最後一公里」,尤其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少數關鍵」。
要全面從嚴治黨,特別要從嚴治官、從嚴治吏,鞏固和深化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扎實開展專項整治和整改落實「回頭看」,加強對領導幹部的「三嚴三實」主題教育。
嚴明組織紀律和政治紀律,不斷提升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堅決執行中央決策的意識和能力,使講規矩、守紀律、重落實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固化於制。
要嚴肅責任追究,加大對為官不為、為官不勤等的治理力度,對於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搞「中梗阻」、不作為、亂作為的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堅決破除影響改革的障礙。
3、堅持以「全局」謀事。
改革是全面的、系統的、相互聯系的,必須始終樹立「一盤棋」思想,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增強大局意識、全局觀念,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全面把握機遇,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以點帶面,逐個擊破,全面推進各項改革。
尤其是當改革進入「最後一公里」的關鍵時期、深水區域,更加需要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咬定發展不放鬆,狠抓改革不動搖,絕不能有部門利益觀念和小團體、小九九思想。
要堅決向不合理的利益藩籬叫板,堅決拿不合理的體制開刀,始終維護國家的利益、全局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從而整體推進改革、助推發展,使改革的巨輪全面提速、聯合前行。
4、堅持以「民本」為先。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黨始終堅持的執政思想和理念。
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打通改革「最後一公里」,尤其需要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先,要樹立「讓人民得實惠」的思想,始終將人民的利益高高舉過頭頂,只要有利於人民群眾得實惠的改革就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凡是群眾不滿意、不支持、不答應、得不到實惠的做法。
就要立即叫停、全面轉型,突出重點,對准焦距,找准穴位,擊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全面突破和打通「中梗阻」,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要在改革的同時,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訴求和期待,加大民生投入,辦好民生實事,優化公共服務,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5、堅持以「善終」收勢。
行百里者,半九十。
改革越是到了關鍵期、深水區,越不能有松勁思想、畏難情緒,要妥善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關系,堅決做到一以貫之,敬終如始,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對於老百姓而言,獲得更多改革釋放出的「紅利」,是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肯定和認同。
作為改革者來說,既要以「善始」開局,更要以「善終」收勢,不僅要在改革方案謀劃中動腦筋、出點子,更要在完成各項改革任務的過程中,以肩負歷史責任的高度。
以壯士斷腕的態度堅決推進改革,並且要樹立改革永遠在路上的思想,堅持做到收勢不收場,始終將改革進行到底,使改革方案不致於淪為「一紙空文」而落空。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靠單兵突進就能立竿見影的,也不是畢其功於一役就能見效的,必須根據改革舉措的輕重緩急、難易程度、推進條件,部署改革推進的步驟和次序,抓好各項改革任務的統籌協調、整體推進,要善於打組合拳,既要會打攻堅戰,又要能打持久戰,從而持續釋放改革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