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思想政治理論大綱
1. 考研政治大綱2011
2011考研政治大綱
第一部分考試說明……………………………………………………………(1)
1、考試性質 …………………………………………………………………(l)
2、考試學科範圍 ……………………………………………………………(l)
3、評價目標 …………………………………………………………………(l)
4、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
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識范圍…………………………………………………(2)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2)
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上義理論體系概論………………………(3)
三、中國近現代史綱要………………………………………………………(4)
四、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5)
五、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6)
第一部分考試說明
1、考試性質
全國碩士研究生人學考試是為高等學校招收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其中,思想政治理論科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它的評價標準是高等學校優秀本科畢業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證被錄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論素質並有利於各高等學校在專業上擇優選拔。
2、考試的學科範圍
考試的字科範圍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3、評價目標
思想政治理論科考試在考查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考查考生綜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生應能:
(1)准確地再認或再現學科的有關知識。
(2)正確理解和掌握學科的有關范疇、規律和論斷
(3)運用有關原理,解釋和論證某種觀點,辨明理淪是非。
(4)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比較和分析有關社會現象或實際問題。
(5) 結合特定的歷史條件或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背景,認識和評價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6)准確、恰當地使用本學科的專業術語,層次清楚、有論有據、合乎邏輯地表述。
4、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 分,考試時間為180 分鍾
(二)答題方式
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約22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約30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約14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約18 %
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約16 %
(四)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 約16 %
多項選擇題 約34 %
分析題 約50 %
第二部分 考查的知識范圍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一)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1、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的含義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經濟社會根源、思想淵源和實踐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創立。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的發展。
2、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政治立場、理論品質以及社會理想。
(二)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1、物質世界和實踐
哲學基本問題及其內容。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可知論和不可知論,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及其理論意義。意識的起源和本質。物質和運動,運動和靜止,物質運動與時間、空向。社會的物質性。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實踐的本質含義、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實踐與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分化和統一。人和自然的關系。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
2、事物的普遍聯系與發展
聯系的內涵和特點。事物普遍聯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聯系與發展。發展的實質發展與過程。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爭性。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義及相互關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的意義。矛盾分析方法。
事物存在的質、量、度。事物發展的量變和質變及其辯證關系。事物發展過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辯證否定觀及其方法論意義。否定之否定規律原理的意義。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原因與結果、必然性與偶然性、可能性與現實性、現象與本質、形式與內容及其方法論意義。、
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勸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與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辯證思維的主要方法: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相統一。辯證思維方法與現代利學思維方法。
3、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
規律及其客觀性。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的聯系與區別。意識能動作用的表現。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關系。正確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社會歷史趨向與主體選擇的關系。
(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1、認識的本質及規律
實踐活動中的主體、客休與中介。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及相互作用的過程。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認識的本質。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辯證唯物主義能動反映論與舊唯物主義直觀反映論的原則區別。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相互關系。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認識過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2、真理與價值
真理及其客觀性。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關系。真理與謬誤的對立與統一。檢驗真理的實踐標准。實踐的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實踐活動的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價值及其特徵。價值評價及其特點。價值評價的功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一關系。
3、認識與實踐的統一
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的辯證統一。
(四)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社會基本矛盾及蕎運動規律
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對立。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統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的理論意義。
生產力的含義和結構。生產關系的含義和內容。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規律的原理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經濟基礎的內涵。上層建築的含義。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統一。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相互作用的矛盾運動規律。
社會形態的內涵。社會形態更替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與人們的歷史選擇性。社會形態更替的前進性與曲折性。2 、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社會基本矛盾的內容石社會基本矛盾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階級的產生和本質。階級斗爭的含義和作用。階級分析方法。社會革命的實質和根源,革命對杜會發展的作用。
改革的性質和作用。社會主義社會的改革。
科學技術的含義。科學技術革命的作用。科學技術社會作用的二重性。
3、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兩種歷史觀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對立。現實的人及其活動與社會歷史。,人的本質。唯物史觀考察歷史創造者間題的原則。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作用。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個人與社會歷史。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評價歷史人物的科學方法。
(五)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1、資本主義的形成及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矛盾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 資本的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
商品經濟產生的歷史條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商品價值量的決定。商品的價值量氣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價值形式的發展與貨幣的產生。貨幣的本質和職能。價值規律及其作用。私有制基礎上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2、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
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基本條件。勞動力商品的特點。貨幣轉化為資本。
所有制和所有權。資本主義所有制及其本質。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兩重性。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待點。剩餘價值的含義。資本的本質。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分及其意義剩餘價值率。
絕對剩餘價值生產。相對剩餘價值生產超額剩餘價值。生產自動化條件下剩餘價值的源泉。
資本積累的含義。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資本積累的本質。影響資本積累規模的因素。、資本有機構成。相對過剩人口。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
產業資本循環的三個階段和採取的三種職能形式。產業資本實現循環運動的基本條件。資本周轉。影響資本周轉快慢的關鍵因素。社會再生產的核心問題。社會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和形式。利潤和平均利潤。
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的意義。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及其深化。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根源和周期性。
3、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
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內和對外職能。資本主義國家職能的實質。資本主義民主制度與法制、政權組織形式、選舉制度、政黨制度。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進步作用和局限性。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本質。資本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的產生和確立、,資本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的本質。辯證地分析資本主義意識形態。
(六)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1、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_
資本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生產集中與資本集中。壟斷的形成及本質。壟斷條件下競爭的特點。金融資本與金融寡頭壟斷利潤和壟斷價格。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形式及作用。壟斷資本在世界范圍的擴展。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
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經濟全球化的動因和後果。
2、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化。勞資關系和分配關系的變化。社會階層、階級結構的變化。經濟調節機制和經濟危機形態的變化政治制度的變化。
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和實質。
3、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發展趨勢
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七)社會主義社會及其發展
1、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局限性。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無產階級革命的特點、形式和發生。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列寧領導下的蘇維埃俄國對社會主義的探索。蘇聯模式。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巨大貢獻。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民主。
2、社會主義在實踐中發展和完善
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社會主義首先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取得勝利的原因。社會主義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多樣性。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社會主義的改革。
3 、馬克思主義政黨在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馬克思主義政黨產生的條件和性質。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宗旨和組織原則。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革命斗爭和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領導作用。改善黨的領導。
(八)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1、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預見未來社會的科學立場和方法。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
2、共產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共產主義實現的歷史必然性。共產主義實現的長期性。「兩個必然」和「兩個絕不會」的關系。
3、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共產主義的發展階段。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
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及其歷史進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百馬克思主叉中國化的科學內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和主要內容。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3、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和主要內容。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體系和主要內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5 、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形成。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意義。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1、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和發展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和確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
2、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內容和意義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意義。
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發展『扣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不斷推進理論創新。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1、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
近代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時代特徵。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意義: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和動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前途。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經濟綱領和文化綱領。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
中國革命道路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及其相互關系。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及其主要經驗。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斗爭形式。黨的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經驗。
(四)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1、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和特點。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和基本內容。
2、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歷史經驗
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
3、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重大意義。
(五)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黨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曲折發展。
2、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新認識
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提出、科學內涵和重要意義。
3、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最大的實際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含義和主要特徵。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提出及其主要內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戰略
「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七)社會主義改革和對外開放
1、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改革開放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2、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改革
改革的全面性。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3 、毫不動搖地堅持對外開放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提高開放型經濟的水平。
(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選擇過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徵。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製度
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深化分配製度改革。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4、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籌區域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2、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3、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民主政治
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社會的民主、自由和人權
(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
2、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鑒本內容。
3、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教育和科學。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亞。
(十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科學含義和重要意義。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思路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十二)祖國完全統一的構想
1、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之一。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
2、從武力解放台灣到和平解放台灣
台灣問題的由來和實質。和平解放台灣的方針。解決台灣問題的重要原則。
3、「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形成和確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內容和重要意義。「一國兩制」構想在香港、澳門的成功實踐。
4、新形勢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的必要。發展「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的豐富和發展。新世紀新階段的對台方針政策。
(十三)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
1、國際形勢的發展及特點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2、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發展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十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依靠力量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事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力量。新的社會階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鞏固和加強各族人民的團結合作。
2 、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
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的內容和基本任務。加強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要法寶。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3 、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人民解放軍的性質和作用。建立鞏固的國防。新世紀新階段人民軍隊的歷史使命。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十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1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
2 、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則口
3 、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建設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
三、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一)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
1、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浸略及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和世界。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近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
2、抵禦外國武裝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粉碎瓜分中國的圖謀。反侵略斗爭的失敗及其原因。民族意識的覺醒、
2. 考研101思想政治理論參考書,求推薦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和時事政治。
高校使用的教材沒什麼用,因為考綱不是純粹按照教材編寫的,增建了很多的知識點。
先買高教社出的考研政治大綱解析,然後再買一套輔導書,包括習題,建議可以買任汝芬系列,比較完整,輔導書習題模擬都有,這樣的話書就全了。最好還能上個輔導班,效果會更好。
先把知識點看一遍,做選擇題,推薦陳先奎2000題或者任系列之二,或者類似的書。然後再復習主觀題。
3. 考研政治大綱是什麼
政治考研大綱是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編寫,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規定當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詳見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思想政治理論的考試范圍、考試要求、考試形式、試卷結構等權威政策指導性考研用書。它既是當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命題的唯一依據,也是考生復習備考必不可少的工具書。
4. 101思想政治理論--考研推薦用書(注意是教材)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回《思想道德修養答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和時事政治。
高校使用的教材沒什麼用,因為考綱不是純粹按照教材編寫的,增建了很多的知識點。
先買高教社出的考研政治大綱解析,然後再買一套輔導書,包括習題,建議可以買任汝芬系列,比較完整,輔導書習題模擬都有,這樣的話書就全了。最好還能上個輔導班,效果會更好。
先把知識點看一遍,做選擇題,推薦陳先奎2000題或者任系列之二,或者類似的書。然後再復習主觀題。
5. 考研里的公共課101思想政治理論有沒什麼指定教材
沒有指來定的。權威的是高教源社出的考研政治大綱解析,那是考試出題的依據。但是裡面太泛了,考點不突出。
可以選擇買一套輔導書,包括習題,建議可以買任汝芬系列,比較完整,輔導書習題模擬都有,這樣的話書就全了。
最好還能上個輔導班,效果會更好。
6. 考研科目的思想政治理論到底考什麼,有教材嗎
1、考研科目的思抄想政治理論包襲括:
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③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④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⑤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2、沒有指定教材,但大學的同名教材都可以使用,因為基本原理都差不多。每年9月份會有大綱和各種備考資料可以選購。
7. 考研101思想政治理論考什麼
考研政治考試的考查范圍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內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容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7)考研思想政治理論大綱擴展閱讀:
考研政治,全名為思想政治理論考試。是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招生考試科目,屬於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公共課科目。
考研政治考試的考查范圍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考試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鍾。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8. 考研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解析用之前的可以嘛
我考了4次了,雖然每年都買新的大綱解析,每年都會有一些考點的更換和刪減,專但是大體上其實還是屬都差不多的。就是一些當年的重要會議比如今年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啦一些新的論斷這些的會有新的考點了這些,但是這些往往都會在後面各種肖四,任四,啟航的20天20題等等裡面都會有,到時候把握個脈絡強化一下,不過一本大綱解析也沒多少錢嘛,所以我還是年年都買,重新畫一遍重點也當作是一種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