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建設
1. 如何全面加強社會治理和社會建設
在當代中國基層治理體系的演進過程中,有三種類型的社區精英在不斷鞏固著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礎,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石。這三種類型的社區精英就是:革命型社區精英、經驗型社區精英和知識型社區精英。
對於現代國家來說,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國家中的村落、社區乃至一基層組織的治理,都不是像傳統社會那樣,是在封閉的「封建化城堡」中獨自運行的。無論是奉行自治原則的基層治理還是與國家政權體系相勾連的基層治理,都是作為現代國家建設的基石而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與作用。
基層治理與上層治理、國家政權的內部治理又是有區別的。基層治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作為國家與社會的交接點而存在的。這樣就決定了基層治理既要依靠基層政府、法律、選舉等正式的制度要素,又要依靠基於信任、熟悉程度以及社區認同而形成的非正式制度要素。使基層治理體系得以運轉的是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的融合。這樣,一個極為重要的要素就進入了我們的視野,這就是社區精英。基層治理要過得硬,僅僅依靠地方政府正式的公務人員是永遠無法奏效的。這是基層治理的特性和邏輯所決定的。因此,要想提高基層治理的質量與水平,就得依靠一支特殊的隊伍。這支隊伍就是在社區擁有強勁影響力的「社區精英」。
一般來說,社區精英的成熟度與基層治理的質量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完善的基層治理體系得益於基層政府管理人員與社區精英的支持與合作。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何培養社區精英,如何提高社區精英的影響力,如何配置與基層治理要求、基層治理特性相匹配的社區精英,都決定著基層治理的水平與質量。
在當代中國基層治理體系的演進過程中,有三種類型的社區精英在不斷鞏固著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礎,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石。這三種類型的社區精英就是:革命型社區精英、經驗型社區精英和知識型社區精英。以上三種類型的社區精英都是與特定時代的邏輯和特色聯系在一起的。
(一)革命型社區精英與基層治理的鞏固
革命型社區精英孕生於新中國建立初期,在此後一段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革命型社區精英在基層治理體系中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新中國城鄉社會的整合、國家政權末梢的鞏固都是與革命型社區精英的誕生與成長密不可分的。在新中國建立之後,城市和鄉村基層社會盡管都經歷了被正式體系不斷吸納的過程,但國家對社會的吸納並沒有導致基層管理人員百分之百的官僚化、脫社會化或脫社區化。以居委會為載體的城市社區精英和以村委會為載體的鄉村社區精英,都在國家與社會的連接點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溝通價值和整合作用。大量的口述史材料已經證明,盡管革命型社區精英所使用的管理工具與國家政權所使用的管理工具有著很大的相同性,但其管理成效的取得更要依靠個人魅力、人際信任、服務精神等生活化的管理要素。這恰恰說明了基層治理有著獨特的邏輯、路徑和成效標准。
(二)經驗型社區精英與基層治理的重構
經驗型社區精英是在改革開放時期,伴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單位體制的鬆懈以及國有企業的轉制等結構性、體制性和政策性變動而逐漸孕育出來的。就城市基層治理而言,大量國有企業的中層管理者因為企業的轉制而脫離原有組織。在隨後的歷程中,他們被吸納到社區之中,從國有企業脫胎而來的管理者們在其原有職業生涯中積累的管理經驗迅速轉化為支撐社區治理的寶貴資源。由此塑造了特有的經驗型社區精英隊伍。他們對改革開放時期國家治理體系的鞏固和中國共產黨執政基礎的夯實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就是在今天,很多城市的基層治理還不得不依賴於這一類型的社區精英以及他們在社區共同體中所締造的制度傳承與文化傳承。就農村基層治理而言,在改革開放中誕生的經濟能人等填補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行之後所產生的精英真空。農村新型社區精英的成長既內嵌於農村權力和經濟利益結構之中,又與正式的國家政權體系相嫁接,成為農村社會重塑基層治理體系的重要依託。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由於年齡等諸多原因,因特殊人生經歷和特殊轉型時期而誕生出來的經驗型社區精英,即將退出基層治理的舞台。中國基層社會社區精英的代際更替能否順利完成,將決定著國家治理的基石是否能夠依然堅不可摧、固若金湯。諸多跡象表明,新型社區精英的培育和成長已經成為當下中國重構基層治理體系所面臨的緊迫使命。
(三)知識型社區精英與基層治理的走向
伴隨著經驗型社區精英的隱退,一種新型的社區精英正在成長,這就是知識型社區精英。農村中的「村官」、城市社區中年輕的社區總支書記和居委會(社區)主任,已經成為當下社區治理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我們的調查中,農村社區基層治理中擔當大任者往往是有知識(很多是高中畢業)、有見識(很多都有外出打工的經歷)的年輕人。他們與早期革命型社區精英以及後來的部隊轉業型社區精英,在其成長路徑、個人特質、管理方法和視野上都有了顯著的不同。知識型社區精英的誕生,已經證明中國基層社會的社區治理在經歷著社區精英替代進程。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點,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節奏,同樣,每個時代也有每個時代的主角。在中國基層治理的演進過程中,基層管理隊伍特別是社區精英的成長都有其賴以存在的歷史方位。任何一種類型的社區精英的成長也都有其特定的邏輯和路徑。從革命型社區精英向經驗型社區精英的轉變,既是與基層社會的世俗化運動密切相關的,又是與國家政權對基層管理人員的結構性配置、新型社會空間對基層管理人員的吸納聯系在一起的。對於目前的中國來說,知識型社區精英的成長已經是大勢所趨,但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就是,基層治理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僅僅依靠知識是難以奏效的,基層治理的具體化、生活化、人際化、議題化以及應對的迅速性、及時性,都對知識型社區精英提出了新的要求。基於調查,我們的觀點是:(1)知識型社區精英的發展空間應該是開放的而不是閉合的。換言之,知識型社區精英可能不是永遠沉澱於社區之中的,他們中的佼佼者很有可能成為新型高層管理者的一員。如果說以前的高層管理者大都有管理經濟和主政一方的經歷,那麼未來部分高層管理者可能會經歷社區化的洗禮。(2)知識型社區精英的來源應該是多渠道的,學校、社會、機關都應該成為向基層社會輸送知識型社區精英的源頭。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的「三門幹部」只有經受社區的洗禮和鍛造,才能成為真正的頂天立地的新型管理者。(3)革命型社區精英、經驗型社區精英和知識型社區精英三者不是割裂的,其靈魂和使命是統一的、一體的、連續的。如果將以上三種類型的社區精英進行整體性的研究,總結中國基層治理的經驗,探索中國基層治理體系演進的規律,進一步鞏固社區精英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基石效應」和「基石地位」,則是中國國家治理之大幸。
2. 黨風廉政建設六項專項整治指什麼
黨風廉政建設「六項紀律」
1.嚴守政治紀律,不得散布違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論,不得發表違背中央決定的言論,不得製造、散播政治謠言、小道消息及醜化黨和國家形象的言論;
2.嚴守組織紀律,不得違反組織程序,擅作主張、我行我素,重大事項不請示不匯報,目無組織、瞞報個人有關事項,不得搞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不得搞家長制、一言堂、獨斷專行;
3.嚴守財經紀律,不得利用職權職務便利和影響干預、插手財務活動、工程項目、招生考試、幹部人事等工作,不得公款私存、挪用公款、私設「小金庫」,不得為配偶、子女謀取非法利益;
4.嚴守工作紀律,不得上班時間未履行請假手續擅自離崗,不得工作時間參與打牌、炒股、玩游戲、上網聊天、網上購物等與工作無關的活動,不得參與賭博、工作日飲酒,不得利用手中權力吃拿卡要、以權謀私,不得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
5.嚴守生活紀律,不得出入私人會所,不得組織或參與用公款支付的消費娛樂或健身活動,不得用公款支付應由個人承擔的費用;
6.嚴守廉潔紀律,不得違規配備公車、超標准接待、公款旅遊和超標准使用辦公用房,不得用公款相互吃請、送禮、娛樂,不得利用婚喪喜慶事宜大操大辦借機斂財,不得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2)整治建設擴展閱讀:
黨風廉政建設是一項厚植黨的執政根基的工程,關乎黨心民心,其重要性從這組「八項規定」主題表情包推出後所受到的高關注度中可見一斑。5年前,黨的十八大剛剛閉幕,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全面從嚴治黨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破題。
黨風廉政建設的嚴肅性毋庸置疑,需要通過加大典型案例通報等方式,彰顯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和信念,同樣也需要在這個公眾輿論多元化的時代,用有效方式向公眾傳達理念,將其融入日常的交流和傳播過程之中。
傳播話語要創新,黨風廉政建設也要與時俱進。一是要關注新熱點新問題。
前不久有報道指出,梳理今年前10個月中央紀委和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通報的635起案例,「盡管基本剎住了面上奢靡享樂歪風,扭轉了不正之風的慣性,但不收斂不收手的現象仍然存在,頂風違紀的行為還有增量」。
表現就是出現了以虛假支出公款購買高檔酒水、以培訓交流扶貧等名義行公款旅遊之實、收受微信轉賬禮金、化整為零操辦婚喪嫁娶等變了形的「四風」新問題。
比起公然的公款吃喝、明目張膽的收受禮金,變了形的「四風」問題更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一方面,它暴露了一些黨員幹部的僥幸心理和所謂「小聰明」,另一方面,在眼睛雪亮的群眾面前,對其能否有效治理則考驗著全面從嚴治黨的力度和深度。
二是治理手段機制的創新。「八項規定」精神與新媒體新技術恰當結合,在傳播上生成的化學反應,還應該帶給黨風廉政建設更多治理新啟示。
近年來,針對潛入地下、穿上隱身衣的「四風」問題發現難、取證難等問題,各級紀委越來越重視群眾性監督舉報方式的運用,通過手機隨手拍、微信一鍵通等新形式,讓一些日漸隱蔽的「四風」問題難以遁形。
用新技術推動黨風廉政建設,不僅要擴充監督舉報的渠道,還要在諸如信息公開、定位識別等方面有更多作為,從而築起更加牢固的「不能腐」的堤壩,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常態化。如今,作風建設再出發的沖鋒號已經吹響,用好「八項規定」主題表情包這樣的創新,大有可為。
3. 切實加強耕地治理建設的內容
(一)加強土地整治機構建設。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土地整治機構的領導和建設,軟體和硬體建設要兩手抓,要重視人力、財力、物力的配備和支持,配足專業技術人員並加大業務培訓力度,採取有效措施穩定人才隊伍;同時要重視優化辦公環境,配備必要的交通工具,滿足工作需要。
(二)實行項目標准化管理。要加快研究和探索土地整治管理新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大土地整治項目標准化管理研究力度。各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積極配合並參與組織實施,使我區土地整治項目管理早日實現標准化、信息化、規范化。
(三)推進土地整治文化建設。各級土地整理機構要按全區國土文化建設的要求,認真開展土地整治文化建設,加大對土地整治文化理念的宣傳,培育核心價值觀,切實把土地整治文化作為國土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認真抓好落實。
(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土地整治項目建設是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兩整治一改革」治理和預防腐敗的一項重要內容。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原則,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度,著力推進懲防體系建設,確保我區土地整治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4. 推進政治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政治建設方面的問題,政治思想,我們一定不實時抓住在黨員學習會上,抓住政治學習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