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綜合整治
⑴ 濟南市建委有哪些下屬單位~!
辦公室
政策法規處(信訪處)
發展規劃處(外經處)
財務審計處
科技與建築節內能管理處
城市化村鎮建設處容
勘察設計管理處(抗震辦)
重點工程建設辦公室
建築業管理處(裝飾辦)
建築市場處(招投標辦)
質量安全管理處
建築隊伍管理處
房地產開發處
拆遷管理處
城市建設處
城市管理處(綜合整治辦)
組織人事處
離退休幹部處
紀 委(監察室)
機關黨委
工 會
團 委
⑵ 2020年11月1號青島可以去濟南嗎
截止到2020年11月,可以。濟南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垃圾中轉站全面貫徹落實上級疫情防控工作部署,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強化清掃保潔,強化生活垃圾收運,強化環衛設施消毒,強化自身防護,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及時組織一線環衛人員學習疫情防護方面的知識普及,結合 「消毒須知」,指導一線作業人員強化操作流程,按標准進行消殺工作。按要求全面對垃圾清運、轉運車輛、車庫、垃圾壓縮設施、中轉站內外等進行消毒,做到垃圾中轉站、垃圾運輸車輛消毒全覆蓋,確保每天消毒不少於2次。
督促一線人員切實做好個人防護,進入中轉站進行體溫測量,隨時掌握職工身體狀況,確保不出現問題。強化每日消毒台賬記錄工作,明確每日消毒作業時間、人員信息,抓好消毒工作動態管理。
(2)濟南綜合整治擴展閱讀:
濟南市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對該園區實施全封閉管控,涉及貨物進行封存,對所有接觸人員及相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和健康管理。
追蹤貨物流向並發出協查通知函,對蓋世物流園區冷庫進行全面消殺。目前貨物溯源流向情況已基本掌握,各項相關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有關信息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⑶ 濟南擬全面禁三輪車是在什麼時候
8月2日,濟南市公安局通過官方網站就下一步要實施的三四輪車強化管理系列措施徵集民意。根據規定,接下來濟南將禁止所有三輪車在高架路、經十路以及二環內設置公交車道的道路通行。
一年以後禁行范圍擴大至二環路以內及重點區域周邊的道路。兩年以後,城市建成區內全面禁行三輪車。
2日上午,濟南市公安局在官方網站發布告知,對《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三(四)輪車管理的通告(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以下簡稱《通告》)。
根據說明,濟南市公安局代市政府起草了上述《通告》,目的是為更好地維護交通秩序,優化城市環境,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在解釋政策背景時提到,非法機動三(四)輪車不符合機動車安全技術標准,不能依法注冊登記上路行駛,影響道路交通秩序,存在交通安全隱患。而且,此類車輛也存在非法從事客運經營,擾亂客運市場秩序,侵害群眾合法權益的問題。近年來,濟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持續加強此類車輛交通違法整治,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尚未徹底解決車輛生產、銷售、使用等環節存在的問題。同時,考慮城市建設、道路現狀及交通流量等情況,亟待對三(四)輪車進行綜合治理。
在上游環節,禁止生產、拼裝、改裝、銷售非法機動三(四)輪車。違反規定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沒收成品及配件,並處非法產品價值三至五倍罰款;有營業執照的,吊銷營業執照,沒有營業執照的,予以查封。這也是濟南首次明確,以處罰措施嚴格管控增量非法機動三(四)輪車。對生產特別是銷售環節,違規的不僅要沒收車輛,而且要落實高額罰款。
此外,新規規定禁止加裝動力裝置的人力三輪車、改裝的殘疾人機動輪椅車上路行駛。違反規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查處。駕駛人拒絕接受罰款處罰的,扣留車輛。
目前,該《通告》正在徵求市民意見階段,公眾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一)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二)通過信函方式將意見郵寄至:濟南市歷下區二環東路6897號3012房間,郵編:250014,並請在信封上註明「《關於加強三(四)輪車管理的通告(徵求意見稿)》反饋意見」字樣。也可以登錄濟南市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jinan.gov.cn)「調查徵集」欄目留言。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8年8月6日。
⑷ 濟南2012年重點項目列表
這么有價值的東西,你覺得誰會告訴你呢?沒有內幕聯系人的話,自己看網站公布吧。
⑸ 濟南小清河什麼時候治理阿
雖說我不是濟南的
但是你可以給你們當地的電視台打電話,等小清河上了電視,讓記者給相關部門打電話,派人到現場,估計就能很快處理了。
⑹ 誰知道濟南北園路的棚戶改造
7月18日,從召開的天橋區迎接第十一屆全運會暨依法整治違法違章建設動員大會上獲悉,從今年到2009年,天橋區將開展「五大工程」,強化「六項整治」,轄區內的33條道路將得到改造,4條道路面臨拓寬,並將建成一座大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城市建設五大工程
1.鵲山龍湖工程按照總工期安排,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二期工程正在進行中。重點項目共6項:西部都市農業區土地整理開發;中國風情社區、旅遊服務中心建設用地的填築,開挖小沉沙地及周圍湖區;龍脊島建設和相關湖區的開挖;區域內各項基礎設施的市政設計及部分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鵲山水庫兩條輸水管線的遷移;工程所涉及1.4萬名居民、56萬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設;開工建設黃河樓、三河樓。建設時間:2005年―2009年2.建邦黃河大橋及濼口穿涵隧道工程。建設時間:2007年―2010年3.北園大街綜合改造工程。建設時間:2006年―2007年4.小清河綜合治理工程以「開發先行,以開發帶治理」的工作思路,結合小清河規劃,按照整體工作「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原則,做好重點片區及沿線的規劃編制、土地收儲等開發建設工作。建設時間:2007年―2009年5.棚戶區改造工程重點項目共16個片區,佔地總面積l375畝,涉及居民1.15萬戶,共2.95萬人。包括館驛街西片區、明湖西路濟安街片區、經一順河三角地片區、明湖北路角樓庄片區、寶華片區、萬盛片區、明湖北路北關片區、官扎營片區、北劉片區、仁豐片區、聚賢片區、明湖西路茂新街片、順河街片區、沃家車北新村改造、沃家車北老村改造、汽車廠東路南片區。
綜合整治六項任務1.違章建築整治。拆除嚴重違反城市規劃和影響城市景觀的建築物,維護城市規劃、建設秩序。
2.市政設施整治。
(1)道路環境整治道路改造共33項:堤口路、濟齊路、車站街、順河街、歷黃路、黃崗路、標山南路、環城路、鳳凰山路、東西丹鳳街、標山路、馬家莊南路、新黃路、東工商河西路、東工商河東路、西工商河西路、西工商河東路、濟安街、義合北街、北關北路、堤口南路、交校路、啟盛街、銅元局前街、製革街、礦院路、水屯北路、七一路、水屯路、聯四路、清河路、濼安路、徐李路。改造內容:道路、排水、路燈。
道路拓寬4項:師范路、無影山路、三孔橋街、北馬鞍山路。拓寬內容:道路拓寬、排水、路燈。
道路延伸1項:無影山西路北延。延伸內容:道路延伸、排水、路燈。
路燈設置1項:二環北路。設置內容:路燈。
(2)河道環境治理。重點項目共6項,包括工商河截污、清淤、砌壘、護欄;東洛河截污、清淤、護欄;西洛河護欄;柳行河清淤;興濟河清淤、砌壘;洛林溝清淤、砌壘。
(3)環衛設施改造。在公廁升級改造、垃圾樓台拆除改造、機械設備購置更新等方面實現突破。
(4)綠化改造提升。以市區道路綠化改造提升為重點,深入推進綠化工程,做好無影潭公園、大魏社區公園改造和北園路、外環路兩側綠化綜合整治工作。
3.窗口周邊環境整治。對濟南火車站、濟南火車東站、濟南長途汽車總站、濟南動物園、濼口服裝市場等重要窗口,實施綠化美化改造,打造嶄新的濟南窗口景觀形象。
4.城市出入口整治。綜合整治鐵路沿線及重點城市出入口道路周邊環境。
5.居民小區整治。實施開放式居民小區綜合整治,營造宜居環境。
6.景點環境整治。重點整治葯山、鵲山、標山、鳳凰山、張養浩公園和黃河濼口段等名勝景點。
另外,建設一處天橋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室內面積不少於5000平方米,室外面積不少於20000平方米,健身項目不少於10個。新建設一處社區健身苑,室內面積不少於1000平方米,室外面積不少於5000平方米,健身項目不少於6個
⑺ 濟南市的環境問題
基本狀況市區設8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子站。環境空氣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分別為0.118毫克/立方米、0.056毫克/立方米、0.02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超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0.2倍。可吸入顆粒物是影響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的首要污染物。與上年相比,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基本持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略有上升。環境空氣質量日報全年共發布環境空氣質量日報365期,環境空氣良好以上天數達到311天,佔全年總天數的85.2%,比上年增加1.1個百分點。環境空氣污染物濃度月變化二氧化硫濃度隨季節變化明顯,採暖期超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污染較為嚴重;非採暖期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污染較輕。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全年大部分月份超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採暖期及春季污染較為嚴重。二氧化氮濃度隨季節變化不明顯,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污染較輕。環境空氣污染物空間分布除市監測站、省種子倉庫和農科所監測點外,其餘各監測點二氧化硫年均濃度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與上年相比,各監測點二氧化硫濃度有所上升。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除市監測站和科干所監測點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外,其餘各監測點超標。與上年相比,濟南化工廠、開發區、農科所和長清黨校監測點污染有所加重。二氧化氮年均濃度空間分布較為均勻,各監測點無超標現象。降水全年市區平均降水量603.1毫米,三個國控監測點共採集降水樣品77個,pH值范圍4.63-7.62,年均值6.53,市監測站監測點檢出酸雨樣品11個,天橋監測站監測點檢出酸雨樣品1個,酸雨出現頻率15.8%。縣(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四縣(市)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章丘市三項污染物年均濃度分別為0.069毫克/立方米、0.044毫克/立方米、0.029毫克/立方米,平陰縣三項污染物年均濃度分別為0.068毫克/立方米、0.033毫克/立方米、0.025毫克/立方米,濟陽縣三項污染物年均濃度分別為0.082毫克/立方米、0.033毫克/立方米、0.030毫克/立方米,商河縣三項污染物年均濃度分別為0.076毫克/立方米、0.025毫克/立方米、0.019毫克/立方米。四縣(市)採集的降水樣品pH值范圍6.70-7.23,均未出現酸性降雨。廢氣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全市二氧化硫排放總量90215噸,比上年減少4646噸,減少4.90%。其中: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75084噸,佔全市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的83.2%;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15131噸,佔全市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的16.8%。按行業劃分,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前兩位的是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和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分別佔全市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的60.0%和17.0%。按區域劃分,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前兩位的是歷城區和章丘市,分別佔全市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的41.4%和24.5%。全市煙塵排放總量27881噸,比上年減少2226噸,減少7.39%。其中:工業煙塵排放量20546噸,佔全市煙塵排放總量的73.7%;生活煙塵排放量7335噸,佔全市煙塵排放總量的26.3%。按行業劃分,工業煙塵排放量居前兩位的是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和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分別佔全市工業煙塵排放量的42.2%和23.2%。按區域劃分,工業煙塵排放量居前兩位的是歷城區和章丘市,分別佔全市工業煙塵排放量的44.9%和24.8%。全市工業粉塵排放量30375噸,比上年增加2450噸,增加8.77%。按行業劃分,工業粉塵排放量居前兩位的是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分別佔全市工業粉塵排放量的52.3%和38.8%。按區域劃分,工業粉塵排放量居前兩位的是歷城區和章丘市,分別佔全市工業粉塵排放量的43.2%和19.8%。主要措施與行動通過實施「上大壓小」,關停了黃台電廠4台總裝機容量145兆瓦的小機組。淘汰水泥機立窯生產線7條、產能73萬噸;拆除小高爐5座、小轉爐2座、小電爐4座,淘汰落後煉鐵能力83萬噸、煉鋼能力120萬噸;淘汰鍛鑄造窯爐、磚瓦窯272台(座)。建成了濟鋼集團1-5號焦爐煤氣脫硫改造、華電章丘發電有限公司2台145兆瓦機組脫硫和北郊熱電廠3台130噸/時煤粉爐氣脫硫等重點二氧化硫治理工程。加強公交車尾氣污染專項整治,對客運班車、貨物配送車、超市免費購物班車進行重點監管,加大在用機動車年檢管理力度,共抽檢公交車2041輛,年檢機動車11萬余輛,督促5000餘輛機動車維修治理,依法對7輛機動車下達禁止上路通知書。全市道路保潔總面積1262萬平方米,主次道路機掃率達到55.1%,灑水沖刷率達到95.3%。水環境基本狀況水環境質量較上年有所好轉。地下水水質狀況良好,符合地下水三類水質標准,黃河幹流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三類標准,大明湖、徒駭河水質較上年有所改善。飲用水源地●地下水濟南市地下水水質保持良好狀態。大楊庄和東郊水廠分別監測23項指標,各指標年均監測值均符合國家地下水質量三類標准。●黃河(濟南段)黃河濼口設置一個監測點。每月監測30項指標,各指標年均監測值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三類標准。●水庫鵲山、玉清湖、錦綉川、卧虎山和狼貓山5個水庫每月分別監測32項指標,其中總氮年均濃度超過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三類標准,超標倍數分別為1.9倍、2.4倍、3.2倍、5.2倍和1.9倍,其餘項目達標,呈中營養化狀態。與上年相比,鵲山水庫高錳酸鹽指數和總磷分別下降14.3%和37.3%,總氮上升25.7%;玉清湖水庫高錳酸鹽指數和總磷分別下降12.0%和10.8%,總氮上升60.9%;錦綉川水庫高錳酸鹽指數、總氮和總磷分別下降 25.8%、 8.2%和33.7%;卧虎山水庫高錳酸鹽指數、總氮和總磷分別下降 20.8%、 1.4%和33.6%;狼貓山水庫總氮和總磷分別下降17.1%和27.8%。非飲用水源地●小清河(濟南段)共設七個監測斷面,每月監測20項指標。源頭斷面睦里庄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三類標准,其餘六個監測斷面均有多項指標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五類標准。出境斷面辛豐庄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年均濃度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五類標准,超標倍數分別為0.8倍和9.5倍,水體呈有機污染特徵。與上年相比,源頭斷面睦里庄各主要監測指標值均有所下降;出境斷面辛豐庄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年均濃度分別上升4.1%和3.9%,水質略有下降。●徒駭河(濟南段)共設三個監測斷面,每月監測19項指標。各斷面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年均濃度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四類標准。其中入境斷面夏口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年均濃度分別超標3.3倍和4.6倍;出境斷面展家橋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年均濃度分別超標1.5倍和0.4倍。受上游來水水質影響,徒駭河(濟南段)水體呈有機污染特徵。與上年相比,出境斷面展家橋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分別下降22.9%和83.9%,水質有所好轉。●大明湖共設3個監測點,每月監測26項指標,總氮年均濃度5.64毫克/升,超過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四類標准2.8倍,其它監測指標達標。大明湖水體呈輕度富營養化狀態。與上年相比,化學需氧量、總氮和總磷分別下降12.6%、14.4%和24.6%,水質有所好轉。廢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全市廢水排放總量2.42億噸,比上年增加582萬噸,增加2.46%。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5059萬噸,占廢水排放總量的20.9%;生活污水排放量19157萬噸,占廢水排放總量的79.1%。按流域劃分,黃河流域廢水排放總量2628萬噸,占廢水排放總量的10.8%;海河流域廢水排放總量1590萬噸,佔6.6%,小清河流域廢水排放總量19998萬噸,佔82.6%。全市廢水中COD排放總量55280噸,比上年減少2458噸,減少4.26%。其中工業廢水中COD排放量6454噸,佔COD排放總量的11.7%;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48826噸,占排放總量的88.3%。按流域劃分,黃河流域COD排放量9694噸,占排放總量的17.5%;海河流域COD排放量4795噸,佔8.7%;小清河流域COD排放量40791噸,佔73.8%。全市廢水中氨氮排放總量6782噸,比上年減少140噸,減少2.02%。其中工業廢水中氨氮排放量581噸,占氨氮排放總量的8.6%;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6201噸,占排放總量的91.4%。按流域劃分,黃河流域氨氮排放量802噸,占排放總量的11.8%;海河流域氨氮排放量568噸,佔8.4%;小清河流域氨氮排放量5411噸,佔79.8%。主要措施與行動通過河道截污和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一廠初步改造,污水日處理量比上年增加11.6萬噸;章丘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高新區水質凈化一廠以及工商河中水站投入運行;平陰、濟陽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取得新進展,分別增加管網3.96千米和2.49千米。實施了興濟河、北太平河、柳行河、全福河等市區河道截污工程,新增污水收集管網100千米。中石化濟南分公司3600噸/日廢水深度處理及回用、重汽集團設備動力廠污水處理設施改造、濟鋼集團1.5萬噸/日污水處理、章丘華飾紙業有限公司污水處理設施改造、聖泉集團糠醛生產工藝廢水處理設施改造等一批重點廢水治理項目相繼投用。加大結構減排力度,關停小澱粉加工點80家、小化工企業6家。聲環境基本狀況聲環境質量總體狀況良好。交通雜訊69.6分貝,晝間區域雜訊53.2分貝,夜間區域雜訊43分貝,均達到國家相應標准。道路交通雜訊在市區36條主要交通干線上,監測95個路段,累計監測總長度154.2千米,平均等效聲級69.6分貝;與上年相比上升1.0分貝。市區交通雜訊污染程度相對穩定。36條道路中,有28條道路平均等效聲級達標,達標率77.8%。全市平均車流量2590輛/小時,與上年基本持平。區域環境雜訊市區區域環境雜訊晝間平均等效聲級53.2分貝,夜間平均等效聲級43.0分貝。與上年相比,晝間下降0.7分貝,夜間下降1.4分貝。市區區域聲環境質量保持良好。與上年相比,晝間生活雜訊源所佔比例上升5.6個百分點,交通雜訊源下降2.4個百分點,建築施工雜訊源下降3.2個百分點,工業雜訊源持平;夜間工業及交通雜訊源比例分別下降0.9和3.7個百分點,生活雜訊源和建築施工雜訊源比例分別 上升了4.1和0.5個百分點。縣(市)聲環境質量狀況道路交通雜訊四縣(市)共監測77.92千米道路,其中2.7千米道路超過70分貝,占監測道路總長度的3.5%。平均等效聲級范圍66.3-67.9分貝,達到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中4類區域標准,為較好等級。區域環境雜訊四縣(市)平均等效聲級晝間53.0-55.2分貝,夜間42.7-45.2分貝,基本達到國家1類區域標准。主要措施與行動全年新建雜訊達標區224.37平方千米,創建市級安靜居住小區45個。固體廢物基本狀況全市產生工業固體廢物1000.11萬噸,其中處置2.80萬噸,利用947.96萬噸,處置利用率達到95.07%。集中處置醫療廢物2967.77噸,集中處置率95.3%。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全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990.67萬噸,比上年增加39.32萬噸,增加4.13%。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居前兩位的是冶煉廢渣和粉煤灰,分別佔全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的 49.0%和16.7%。全年綜合利用一般工業固體廢物939.33萬噸,處置2.11萬噸,貯存59.3萬噸,處置利用率95.03%。工業危險廢物全市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9.44萬噸,比上年增加0.81萬噸,增加9.39%。工業危險廢物產生種類和產生單位較集中,廢酸、含鉻廢物產生量占產生總量的90%,濟南裕興化工總廠、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齊魯安替制葯有限公司和山東齊發葯業有限公司等5家工業企業危險廢物產生量佔全市產生總量的97.1%。全年利用工業危險廢物8.63萬噸,處置0.69萬噸,貯存0.13萬噸,處置利用率98.7%。醫療廢物全市醫療廢物產生量3114.13噸,集中處置2967.77噸,全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95.3%。城市生活垃圾全年市區共清運生活垃圾92.56萬噸,通過衛生填埋和焚燒無害化處理78.93萬噸,市區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3%。主要措施與行動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規范了106家危險廢物產生單位臨時貯存設施。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利用濟南裕興化工總廠鉻渣進行燒結煉鐵,累計安全處置鉻渣16.5萬噸;濟南裕興化工總廠自主研發了「鉻渣濕法還原項目」,日處置鉻渣約100噸。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工作。督導174家醫療衛生機構參加了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並建立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預案及管理制度,全年共收集運輸醫療廢物5667車次。全年新建改建垃圾中轉站(箱)22處,新增果皮箱1335個,清理各類垃圾死角450處。生態環境土地、耕地與森林全市土地總面積8177平方千米。現有耕地538.2萬畝,基本農田482.0萬畝,保護率89.56%。全年完成造林15.8萬畝。全市林業用地331.82萬畝,占國土面積的27.5%;現有林地240.5萬畝,其中經濟林69.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26.6%,居全省第10位。城市綠化全市共新增綠地426萬平方米,種植喬灌木484萬株,栽植垂直綠化苗木17.95萬株,拆牆透綠9285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6.8%,建成區綠地率31.5%,人均公共綠地9.5平方米。生物多樣性我市栽培和野生的植物1350種,分屬149科,其中木本植物350餘種(包括21個變種),草本植物1000餘種。陸生脊椎動物174種,其中鳥類14個目,39科,146種;獸類4目,7科,18種;兩棲爬行類3個目,4科,10種。水土流失治理全市水土流失面積1430平方千米,集中分布在歷城、長清、平陰、章丘、市中等山丘區,其中南部山區為全市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區域。全年實施治理小流域25條,水土流失治理85.72平方千米;建成各類蓄水保土工程256項,種植水保林3540公頃、經濟林2402公頃,實施封育生態修復700公頃。保護區建設全市有省級自然保護區1處,即長清區張夏-崮山寒武紀標准層型剖面地址遺跡自然保護區,面積2.62平方千米;市級自然保護區2處,為平陰大寨山自然保護區和歷城柳埠自然保護區,面積46.2平方千米。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8.82平方千米,占轄區面積0.6%。全市有2個地質公園、4個風景名勝區和34個森林公園,全市受保護地區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達到6.66%。氣候與自然災害全年氣溫偏高、降水正常、日照明顯偏少。全市平均氣溫為14.4℃,較常年偏高0.8℃;全市平均降水量666.1mm,較常年多52.1mm;全市平均日照時數2056.2小時,較常年少424.9小時。年內極端氣候事件多有發生,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乾旱、低溫冷害、冰雹、高溫、局地強對流、大風、雷電、大霧、暴雨、連陰雨、乾熱風等自然災害均有發生。自然災害導致部分農作物減產甚至絕產,房屋倒塌,毀壞道路、橋涵、塘壩,交通運輸受阻。全年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14.15億元,總受災人口近40萬人,死亡38人,受傷176人。
⑻ 濟南市冬季清潔採暖具體實施方案
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濟南市冬季清潔採暖氣代煤電代煤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濟南市冬季清潔採暖氣代煤電代煤工作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9月13日
濟南市冬季清潔採暖氣代煤電代煤工作實施方案
為確保完成我市冬季清潔採暖氣代煤電代煤(含天然氣、電、地熱和空氣源熱泵等清潔能源替代,下同)工作任務,進一步提升清潔採暖水平,根據省關於加快推進冬季清潔採暖工作的意見精神和《中共濟南市委辦公廳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濟南市2017年環境保護突出問題綜合整治攻堅方案實施方案〉的通知》(濟廳字〔2017〕45號)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統籌規劃協調,健全工作機制,完善相關配套政策,運用市場手段激活市場資源,調動企業參與積極性。
2.統籌規劃,整體推進。注重規模效益,兼顧少數利益,綜合施策,統籌協調,分步實施,全面落實。
3.多措並舉,分類實施。因地制宜,科學謀劃,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多措並舉,有序推進。
4.以人為本,尊重民意。堅持居民可承受,公平、公正、公開地實施改造,打造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二)目標任務。多渠道拓展天然氣氣源,爭取更多天然氣供應量,積極推進天然氣供應向鎮村延伸覆蓋,完善500千伏變電站和輸電主網架以及220千伏為核心的實際輸配電網。2017年10月31日前,確保完成5萬戶、力爭完成9萬戶以上冬季清潔採暖氣代煤電代煤工程,保證採暖季正常取暖。2019年年底前,實現我市縣城及市區城鄉結合部集中供熱或清潔能源供熱全覆蓋,其中清潔採暖達到80%以上。
二、實施范圍和方式
冬季清潔採暖氣代煤電代煤工作覆蓋我市所有縣區(含濟南高新區、市南部山區,下同)。重點針對市區的老舊小區、棚戶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和縣城,以及農村新型社區和小城鎮等集中供熱未覆蓋區域。主城區內以社區為單位組織實施,優先選擇集中供熱替代方式,對集中供熱設施未覆蓋區域選擇氣代煤或電代煤等清潔能源替代方式,實現3年內全覆蓋;農村地區可選擇集中或分散供熱方式,選用氣代煤或電代煤等清潔能源。
三、支持政策
(一)實行廠、網分開,放開熱源市場。在政府引導下,逐步有序開放我市清潔採暖市場,並嚴格實施監督考核,按規定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授予特許經營權,倡導採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種模式,進一步推動全市清潔能源替代工作。
(二)落實相關政策,降低清潔取暖成本。
1.由供熱企業採用燃氣鍋爐集中供熱以及採用電代煤區域供熱(如電鍋爐、電地熱等)方式採暖的,企業管網建設配套費及城區居民管網建設配套費按有關規定執行,對手續不完備的建築,單獨收取供熱和燃氣管網配套費(辦理的臨時配套費手續及預繳納的管網建設費不作為建築物手續合法的依據)。農村地區免繳供熱管網建設配套費,減免資金由市、縣區兩級財政統籌解決。
2.因地制宜,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積極爭取低價氣源和優惠電價,由市城鄉建設委、市財政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對用戶端的氣代煤、電代煤補貼政策。
3.居民採用燃氣壁掛爐採暖的,不再執行階梯氣價;採用電鍋爐、電地熱等方式採暖的,年用電量超出4800度的部分,暫不執行居民階梯電價第三檔用電價格。
4.擴大居民峰谷分時電價政策試點范圍,鼓勵居民用戶根據採暖設施用電特性,自願選擇執行居民峰谷分時電價政策。
5.城鄉居民住宅小區使用熱泵,利用地熱能採暖的(非經營性),用電價格按照居民合表電價執行。
6.支持「電代煤」用戶通過售電公司代理或電網企業統一代理等方式參與電力市場交易,進一步降低電費負擔。
7.對採用地熱、工業余熱等清潔能源集中供熱方式的,參照氣代煤、電代煤相關補貼政策執行。
(三)推進農村既有建築節能改造與新能源替代。
1.積極探索農村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的路徑和標准。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要求,2017年先行開展相關試點工作。委託省內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在章丘區文祖街道和平陰孔村鎮,選取部分農房農舍進行外圍護節能保溫改造科研試點。2017年採暖季完成1萬余平方米約70餘戶節能改造,並在此基礎上研究制定推廣改造方案。2018年上半年在我市全面展開農村農舍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工作,確保2020年年底前完成110萬平方米改造任務。
2.認真研究農村新建建築的節能標准與施工規范,為農村新建建築提供技術指導,引導農村農房建設採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逐步提高農村新建房屋的節能標准,改善居住條件。
3.依據區域特點,因地制宜開展新能源替代工作。一是針對資源優勢地區,採用集中供熱方式,充分利用企業余熱、地熱資源等,集中解決平陰縣孔村鎮、章丘區刁鎮和商河縣的新能源替代問題。二是針對無法採用集中供熱的地區,採取氣代煤、電代煤等方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研發多種形式的分布式清潔取暖產品,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燃煤替代範本。
4.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農村減排監督服務機制,發揮政府職能,加強宣傳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入,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改變農村傳統的取暖和炊事習慣,提高農民節能減排意識。
四、實施步驟
(一)組織啟動。以各縣區政府(含濟南高新區管委會、市南部山區管委會,下同)為責任主體,組織鎮(街道)、村(居)和各相關企業對需實施氣代煤電代煤的用戶進行調查摸底,確定改造名單和改造方式,建立本轄區改造用戶台賬,並在規定時間內予以公示。同時,制定本轄區冬季清潔採暖氣代煤電代煤工程具體實施方案,明確推進計劃,落實工作責任,並將具體實施方案按規定時限報送市城鄉建設委。
(二)全面實施。2017年10月底前,各縣區按照本方案要求,督導相關部門、單位盡快辦理項目前期手續,督促相關供熱、燃氣企業和供電公司按要求組織施工隊伍、施工材料和器具進場施工,完成氣代煤或電代煤工程的氣源(電源)和管網(電網)建設、改造、調試以及電力擴容改造、取暖設備安裝調試,並全面完成居民住宅節能改造。
(三)總結考核。2017年11月底前,各縣區認真統計核對目標任務完成情況,搞好總結分析工作,並將總結報告報送市城鄉建設委。市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各縣區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考核。
五、責任分工
(一)各縣區政府。負責組織實施本轄區清潔能源替代工程。一是全面進行調查摸底,確定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實施范圍,並制定具體實施方案。二是全面抓好清潔能源替代工程的組織實施工作,確保按期完成任務。三是協調解決工程施工中涉及的手續辦理、遷占補償等問題。四是做好工程施工過程中安全管理和工程竣工驗收相關工作。
(二)市城鄉建設委。負責清潔能源替代工程牽頭抓總工作,提出並匯總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實施方案,牽頭有關部門督導調度、協調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工作任務落實和氣源協調保障,指導既有建築節能改造。
(三)市發改委。負責清潔採暖項目立項手續辦理,制定清潔能源替代工程氣價,落實電價政策,組織協調供電公司完成輸配電網及變電站建設。
(四)市財政局。負責做好清潔能源替代工程補貼資金安排,會同有關部門制定資金使用管理辦法。
(五)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協調落實清潔能源替代工程相關設施建設用地指標。
(六)市規劃局。負責清潔能源替代工程規劃手續辦理。
(七)市環保局。負責相關環保措施落實的監管工作,爭取國家、省環保資金支持。
(八)市城鄉交通運輸委。負責供熱、燃氣等配套設施佔道挖掘手續的審批工作。
(九)市政務服務中心管理辦公室。負責建立相關審批手續辦理綠色通道和容缺機制,簡化程序,提高效率。
(十)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組織相關供熱、燃氣企業完成各責任區內清潔能源替代工作。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9-29,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