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山西水土流失治理

山西水土流失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2-11 19:13:45

❶ 山西省水土流失嚴重,治理的措施主要是() A.大力推廣桑基魚塘生產模式 B.種植水稻,栽培柑橘 C.

山西省地處黃土高原,長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治理黃土高原的關鍵是植樹造林,保持水土.近幾十年來,通過對黃土高原進行大規模的整治,這里的生態環境逐漸發生了喜人的變化,不少地方已滿目青翠,林茂糧豐,擺脫了昔日的貧困局面.
故選:C.

❷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危害和治理措施

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Loess Plateau)

在中國北方,長城以南、日月山以東、太行山以西、秦嶺以北,主要包括山西、陝西、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區,面積40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厚50—180米,氣候較乾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礦產豐富,煤、石油、鋁土儲量大。

北風送土

關於黃土的來源,長期以來,中外學者有過不同的爭論。其中,以「風成說」比較令人信服。認為黃土來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肅、寧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亞等廣大乾旱沙漠區。這些地區的岩石,白天受熱膨脹,夜晚冷卻收縮,逐漸被風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塊、沙子和粘土。同時這些地區,每逢西北風盛行的冬春季節,狂風驟起、飛沙走石,塵土蔽日。粗大的石塊殘留在原地成為「戈壁」,較細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區,聚成片片沙漠,細小的粉沙和粘土,紛紛向東南飛揚,當風力減弱或迂秦嶺山地的阻攔便停積下來,經過幾十萬年的堆積就形成了浩瀚的黃土高原。根據黃土堆積環境的不同,可將我國黃士發育分為三個時期:早更新世,相當於第一次冰期,氣候比新第三紀干寒,發生午城黃土堆積;中更新世,發生第二次冰期,氣候進一步變干,堆積了離石黃土,范圍廣、土層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氣候更加干寒,堆積了馬蘭黃土,厚度雖小,但分布范圍更廣,南方稱下蜀黃土。進入全新世,氣候轉為暖濕,疏鬆的黃土層,經流水侵蝕,形成了溝壑縱橫、梁、峁廣布的破碎地表。

地貌類型

山、原、川三大地貌類型是黃土高原的主體。聳峙在高原上的山地,猶如海洋中的孤島。例如六盤山以西的隴中高原上的屈吳山、華家嶺、馬銜山,隴東陝北高原上的子午嶺、白於山、黃龍山等。原(或塬)是指平坦的黃土高原地面,著名的有甘肅東部的董志塬,陝西北部的洛川塬。塬面寬闊,適於機械化耕作,是重要的農業區。但是塬易受流水侵蝕,溝谷發育,分割出長條狀塬地,成為山樑,稱為「梁」地。如果梁地再被溝谷切割分散孤立,形狀有如饅頭狀的山丘,當地稱為「峁」。由「梁」和「峁」組成的黃土丘陵,高出附近溝底大都在100~200米左右,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泥沙來源區。川是深切在塬面下的河谷平原。在梁峁地區地下水出露,匯成小河、河水帶來的泥沙在這里沉積,在兩岸形成小片平原,稱它為「川」。川兩旁還有階地,即「掌」、「杖」地。掌是川地上源的盆地狀平原,與條狀分布的杖地不同。

水土流失

主要由暴流溝谷沖刷疏鬆黃土所致。黃土顆粒細小,質地疏鬆,具有直立性並含有碳酸鈣,迂水容易溶解、崩塌。地面坡度較大,植被稀疏,夏季又多暴雨,造成奇峰、陡壁、溶洞、陷穴、天生橋等微地貌,更助長了溝壑擴展,加速水土流失。同時也與近代地殼上升有關,使得溝床不斷下切和側蝕,溝谷溯源侵蝕加劇,相應地谷坡又不斷地擴展,於是溝間地日益破碎。除上述自然因素外,與人類活動,特別是濫墾濫伐,破壞天然植被等社會因素有密切關系。新中國成立後,對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採取了一系列綜合治理措施,植樹造林、種草,將坡耕地改為水平梯田,以及水利工程等措施,黃土高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地貌差異

根據地貌的形成過程和特點,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①隴中高原。一稱隴西高原。位於六盤山以西,是一個新生代的拗陷盆地,屬盆地型高原,海拔1500~2000米。地形破碎,多梁、峁、溝谷、壟板地形。②隴東、陝北高原。包括六盤山以東,呂梁山以西,渭河北山以北,長城以南的地區。也是一個盆地型高原,海拔800~1200米。經強烈侵蝕,除少數殘留的黃土塬(董志塬、洛川塬)外,大部地區已成為破碎的梁峁丘陵。其間只有少數基岩低山突起在高原之上,狀似孤島。③山西高原。包括五台山、恆山以南,伏牛山以北,太行山以西,呂梁山以東的地區。它由一系列褶皺斷塊山與陷落盆地組成。山地有呂梁、恆山、五台、中條及太行等山,盆地有大同、忻縣、太原、臨汾、運城等。除河谷平原外,大部地區海拔在1000~1500米,石質山地構成高原的主體,黃土堆積僅限於盆地及山間谷地,分布范圍約佔全區面積的40%。④渭河平原,一稱關中平原。位於渭河北山與秦嶺之間,西起寶雞。

❸ 有山西省 朔州 水土流失 土壤侵蝕模數的資料

據在山西省右玉縣測定,凡是被沙棘覆蓋的坡地,可減少地表徑流80%,減少表土水蝕75%,減少風蝕85%。生長在河谷地帶茂密的沙棘林起到顯著的攔洪落淤和護岸作用。3年生沙棘林內落葉厚可達0.5厘米左右,落葉重每公頃達10500千克,每立方米土壤中含有根瘤100~140個。沙棘具有根瘤和大量的枯落物,能有效地改良土壤。此外,汁棘為鳥獸提供了食物和棲息地,沙棘也是集經濟和生態效益為一體的珍貴樹種。
山西省右玉生態修復造就塞上綠洲

山西省林業廳

曾連續成功舉辦了兩屆生態健身旅遊節的右玉縣,讓每一位遊客都著實享受到了蓊鬱的綠色帶給自己的愉悅。8月20日,記者來到了水保治理大戶王占鋒在封育區內購買的「四荒」地進行采訪。勤勞的老王已經打壩淤地260畝,發展果園200多畝,栽植用材林3000畝。他還修建了池塘,計劃大力發展自己的「田園旅遊」,讓遊客既能採摘,又能垂釣。他說,生態修復得這么好,咱不利用對不住老天爺。
右玉縣屬長城沿線水蝕、風蝕交錯區,風蝕尤為嚴重,曾經是個「平沙莽莽黃入天」的不毛之地。據當地水利部門的測算,年土壤侵蝕模數為每平方公里4400噸,年侵蝕量達631萬噸。
為有效改善全縣的生態,右玉從2000年就開始實施生態修復工程。生態修復首先要求封山禁牧,縣里在認真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的基礎上,堵疏結合,在對生態脆弱的地區禁牧的同時,結合退耕還林還草項目的實施,鼓勵群眾種植牧草,對牲畜進行舍飼圈養。近幾年,全縣共完成退耕面積15萬畝,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積達到17萬畝;扶持農民購買奶牛800餘頭;建設標准化舍飼養殖圈1700多套;改良本地綿羊40個村24000多隻。由於確保了群眾利益,使封禁工作真正做到「封得住、效果好、不反復」。同時為了控制人為因素的破壞,縣里從2002年開始從生態脆弱區共遷出移民2276戶8200人;投資200餘萬元,在封育區域設置圍欄5萬多米,設立封育標志碑300餘塊。還以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等項目為依託,對這些地區展開了全面綜合治理。
以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相結合的封育保護措施,使生態修復工作取得了多重效益。林草植被面積迅速增加,全縣林草覆蓋率達到47%,登高望去,林草豐茂,滿眼鬱郁蔥蔥;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全縣土壤侵蝕模數由原來的4400噸/平方公里,下降到3000噸/平方公里,年輸沙量由原來的631萬噸下降為314萬噸,治理度達到了49.6%,實現了「小治理、大保護」的目標。

❹ 求山西05-09年的風沙 水土流失 鹽鹼化 危害實例和經濟損失情況

水土流失危害

一、 沖毀土地,破壞良田

在黃土丘陵溝壑區和殘塬溝壑區,內耕地主要分布在溝沿線以上容的梁峁塬上,由於暴雨徑流沖刷,溝壑面積越來越大,坡面和耕地越來越小。臨汾地區西部吉縣、大寧、隰縣、永和、鄉寧、蒲縣、汾西7縣,本為比較完整的塬面,現已切割得支離破碎,僅剩下殘塬耕地9 300多公頃,一部分塬地變成了梁峁坡地。大寧縣太德塬,清宣統年間塬面面積860多公頃,現在只有600公頃,在不到100年的時間內,塬面減少30%。平陸縣與芮城縣之間的閑塬,在北宋時南北長7公里,東西寬4公里,現在已被幾條深溝分割成幾條窄長的梁地,塬的名稱雖在,但已名存實亡了。

左雲、右玉、平魯、神池等縣,屬緩坡風沙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之說,特別是冬春風力更大。強勁的風力能將表土和幼苗颳走,同時又在背風區落沙壓埋農田,沙土將黑壚土壓埋地下,形成沙蓋壚或流動沙丘,每年沙丘南移5~10米。在黃河沿岸和一些土石山區,表土已沖蝕殆盡,岩石裸露,人們喪失了生存條件,只好搬遷他鄉謀生。

❺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分區有哪些,治理措施是什麼

中國水土流失類型分區:北緯38以北地區——風力侵蝕位置區 分布地區:新、青、甘肅、蒙侵蝕方式:吹 蝕 形態表現:沙化和沙漠、戈壁北緯38-35——風蝕水蝕類型區分布地區:甘肅、內蒙、陝西、山西侵蝕方式:風蝕為吹蝕,水蝕為面蝕和溝蝕形態表現:局部沙化和鱗片狀沙堆,溝谷縱橫。地面破碎 l北緯35以南——水蝕類型區分布地區:淮河,長江、珠江流域一些省區和海南台灣侵蝕方式:面蝕為主,溝蝕次之一二級地形台階區的高山及東北寒溫帶地區——融凍侵蝕類型區侵蝕方式:泥流蠕動重力侵蝕類型區

❻ 晉西北水土流失現狀

山西地處沙漠化擴展前沿,而晉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屬於沙塵暴高發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東,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這些主要分布於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個縣(區)的風沙帶,土地沙漠化面積每年都在增加。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牆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牆;五寨縣許多村莊,由於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遷一次,風沙已經成為當地人們最大的敵人。由於氣候惡劣,植被稀少,從西伯利亞吹過來的強勁季風,經大同、朔州地區把當地粒碎質輕的栗鈣土卷向高空吹向河北平原、京津等地區。
全國第二次水土流失遙感調查成果表明,全國現有水土流失面積356萬km^2,其中輕度水蝕區絕大部分分布在東中部,中度水蝕區絕大部 分在中西部、強度及其以上的水蝕區主要在西部地區,風蝕區基本分布在西部地區。全國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格局是,東部地區以預防保護為主,中部地區要防治兼顧、綜合治理、綜合開發,西部地區治理難度大,應堅持綜合防治,當前面上治理的重點應放在55萬km^2中度水蝕區和25萬km^2中度風蝕區,國家重點治理區是27萬km^2強度以上水蝕區 。
雖然一些局部地區的沙化、水土流失問題已得到部分緩解,但山西省尤其是晉西北作為京津屏障,治理沙化仍然任重道遠。僅大同市應退耕還林的土地就有230萬畝,其中的80%已被不同程度地沙化,嚴重沙化的有30萬畝,作為屏障京津風沙水患的第一道防線,大同地區的生態環境十分惡劣。據有關專家介紹,由於歷史欠賬、自然因素的制約,要想根本上遏制風沙的肆虐,山西作為全國土地沙漠化較為嚴重的區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山西省已將風沙治理列為改善生態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突破口,堅持「糧下川、樹上山」,防風治沙、恢復生態,建設山川秀美的綠色家園。

❼ 山西環境問題是環境污染嗎還是水土流失

是環境污染

❽ 山西是我國最大的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生產基地,你認為如何避免因煤炭開采而引起的大規模水土流失

植樹種草
提高科學技術
提高環保意識
改進挖煤技術
返填泥土

❾ 山西和陝西哪個水土流失更為嚴重

理論上說,陝西更嚴重,原因是降水量會更低。

陝北挨內蒙地區都開始沙化了。黃土高原大部分分部在陝西。一小部分分布在山西。

❿ 山西省水土流失的特點是什麼如何治理

1.從地質上講,黃土土質疏鬆,遇水崩解,極易侵蝕 2.從降水上講,降水少而不均,屬於暴雨集中的地區 3.從綠化上講,植被覆蓋率低,大量的地面裸露 4.從人類影響上講,毀林(草)開荒、陡坡種地、過度放牧、破壞植被,使原有脆弱的生態系統遭到破壞而難以恢復以上4點導致山西水土流失嚴重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