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廢水治理
⑴ 石油化工廢水有什麼有效的處理方法
在煉油廠和石化廠污水中,工藝污水或含油排水是通常的處理對象。這些污水含有浮版游油及懸浮物權質要用凝聚沉澱、凝聚加壓上浮、砂濾及其組合方法進行預處理,以先除去油分和懸浮物質。在此基礎上,用石油化工活性炭吸附或其組合法處理這些污水更有效。在石化廠污水中,BOD值或BOD/COD比值往往較高,通常用石油化工活性炭與活性污泥法等生化處理法配合使用。
煉油廠廢水處理流程按處理深度可分為二級、三級處理(或稱為深度處理);按處理方法可分為生化法和非生化法(或稱物化法)流程。自80年代中期以來,在煉油廠和石化廠廢水三級處理中,往往包括活性炭吸附法,特別是臭氧/活性炭組合法,其應用日漸廣泛,而且發展很快。此外,石油化工活性炭及其組合工藝在含酚工業廢水(如塑料廠、煉油廠、焦化廠等廢水脫酚)、含硫工業廢水(如天然氣凈化廠、煉油廠和廠化廠含硫廢水)、有機化工廢水等處理過程中也得到廣泛應用。
⑵ 石油鑽井廢水怎麼處理
以華北油田某深井的高濃度鑽井廢水(COD高達14 460.0 mg/L)為研究對象,提出了酸化-混凝-催化氧化-吸附的組合處理工藝。重點研製了鑽井廢水催化氧化處理催化劑(鎳基催化劑),通過實驗確定了最佳工藝參數條件。著重考察了催化氧化處理的工藝條件,在pH值為4,次氯酸鈣投加量為4.4 g/L,催化劑投加量為1.6 g/L的條件下COD降至403.5 mg/L,進一步吸附處理後COD降至139.9 mg/L、色度為30倍、石油類含量為3.8 mg/L、pH為8.0和SS濃度為52 mg/L,最終出水水質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 8978-1996)二級標准,處理成本為84.8元/m3. 鑽井廢水是指在石油與天然氣鑽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工業廢水,其主要來源有'廢棄和散落泥漿、岩屑和鑽井設備的沖洗、鑽井過程的酸化和固井作業產生的廢水、鑽井事故、儲油罐與機械設備的油料散落。目前,對鑽井廢水的處理一般局限於混凝、過濾和吸附等常規處理方法,處理後的水質均較難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的標准要求,尤其COD較難達標。 部分鑽井廢水處理達到回注標准要求後回注到地層。採用生物法處理鑽井廢水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但不適宜用於高濃度鑽井廢水的處理。因此,以華北油田某油井鑽井廢水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其水質污染特性,提出了酸化-混凝-氧化-吸附的組合處理工藝,並通過實驗確定了處理工藝參數條件,對高濃度鑽井廢水的達標處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⑶ 含油廢水怎樣處理。。。
油類物質在廢水中通常以三種狀態存在。
(1)浮上油,油滴粒徑大於100μm,易於從廢水中分離出來。油品在廢水中分散的顆粒較大, 含油廢水處理設施粒徑大於100微米,易於從廢水中分離出來。在石油污水中,這種油占水中總含油量60~80%。
(2)分散油.油滴粒徑介於10一100μm之間,懸浮於水中。
(3)乳化油,油滴粒徑小於10μm,油品在廢水中分散的粒徑很小,呈乳化狀態,不易從廢水中分離出來。
主要處理方法
上浮法
主要用於隔油池出水的高級處理,去除細小油珠和乳化油。經過上浮處理後,出水含油量 含油廢水處理設施
可降至30毫克/升。其方法是:將適量的空氣通入含油廢水中,形成許多微小氣泡,在氣泡作用下構成水、氣、油珠三相非均一體系。在界面張力、氣泡上浮力和靜水壓力差的作用下形成氣-油珠結合體上浮而實現油水分離。上浮法按氣泡產生的方法,可分為布氣上浮法、溶氣上浮法和電解上浮法三種。
布氣上浮法
這種方法主要是藉助於機械剪力將混入水中的氣泡破碎,或將空氣先分散成細小氣泡後進入廢水,進行氣水混合上浮。常用方法有葉輪上浮法、射流上浮法以及多孔材料(如擴散板、微孔管、帆布管等)曝氣上浮法。布氣上浮法的優點是設備簡單,管理方便,電耗較低。缺點是氣泡破碎不細,一般不小於1000微米,上浮效果因而受到限制。此外,採用多孔材料曝氣上浮法,多孔材料容易堵塞,影響運行。
溶氣上浮法
是從含過飽和空氣的廢水中析出氣體,產生氣泡以實現上浮。常用的有加壓溶氣上浮法和真空上浮法,前者應用較普遍。加壓溶氣上浮法是用水泵將廢水送入溶氣罐加壓到3~5.5千克力/厘米2,同時注入空氣使其在壓力下溶解於廢水。一般溶氣時間為2~4分鍾。然後廢水通過減壓閥進入上浮池。 含油廢水處理設施
溶入廢水中的空氣由於突然減到常壓,便形成許多細小的氣泡逸出,從而實現上浮。上浮池內的上浮時間一般不小於 1小時。目前常採用將經過上浮處理的部分廢水(30~50%)加壓迴流進入未經加壓上浮處理的廢水中實現上浮的方法。其優點是加壓廢水量小,可減少電耗,同時可以防止未處理的廢水中油品在加壓溶氣時進一步乳化。真空上浮法是使廢水中的氣泡在減壓(真空)條件下逸出的。 溶氣上浮法的主要優點是產生的氣泡直徑可小到30~120微米。氣泡直徑小,在供氣量相同時,氣泡吸附時的比表面積就大,氣泡上浮速度減慢,與吸附質點的接觸時間增加,可以提高上浮效果。因此,溶氣上浮法獲得廣泛應用。
電解上浮法
利用電能在含油廢水中的電解氧化還原效應,以及由此在電極上產生的微小氣泡的上浮作用來凈化含油廢水。如採用可溶性陽極材料,還可以同時發生電解混凝作用以凈化廢水(見廢水電解處理法)。
混凝法
可用鋁鹽或鐵鹽作混凝劑,構築物可採用加速澄清池,處理效果與上浮法基本相同。含油廢水處理設施採用上浮法時,往往也投加混凝劑,以提高凈化效果。
⑷ 石油化工廢水的處理方法主要有哪
在煉油廠和石化廠污水中,工藝污水或含油排水是通常的處理對象。這些污專水含屬有浮游油及懸浮物質要用凝聚沉澱、凝聚加壓上浮、砂濾及其組合方法進行預處理,以先除去油分和懸浮物質。在此基礎上,用石油化工活性炭吸附或其組合法處理這些污水更有效。在石化廠污水中,BOD值或BOD/COD比值往往較高,通常用石油化工活性炭與活性污泥法等生化處理法配合使用。煉油廠廢水處理流程按處理深度可分為二級、三級處理(或稱為深度處理);按處理方法可分為生化法和非生化法(或稱物化法)流程。自80年代中期以來,在煉油廠和石化廠廢水三級處理中,往往包括活性炭吸附法,特別是臭氧/活性炭組合法,其應用日漸廣泛,而且發展很快。此外,石油化工活性炭及其組合工藝在含酚工業廢水(如塑料廠、煉油廠、焦化廠等廢水脫酚)、含硫工業廢水(如天然氣凈化廠、煉油廠和廠化廠含硫廢水)、有機化工廢水等處理過程中也得到廣泛應用。
⑸ 石油污染的防治治理
海洋石油污染絕大部分來自人類活動,其中以船舶運輸、海上油氣開采,以及沿岸工業排污為主,由於石油產地與消費地分布不均,因此,世界年產石油的一半以上是通過油船在海上運輸的,這就給佔地球表面71%的海洋帶來了油污染的威脅,特別是油輪相撞、海洋油田泄漏等突發性石油污染,更是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1991年的海灣戰爭造成的輸油管溢油,使200多萬只海鷗喪生,許多魚類和其它動植物也在劫難逃,一些珍貴的魚種已經滅絕,美麗豐饒的波斯灣變成了一片死海,海洋石油污染對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是難以挽回的。
海上溢油不僅破壞海洋環境,而且還存在發生火災的危險,因此,一旦出現溢油事故,一方面要盡可能縮小污染區域,另一方面要迅速消除和回收海面上的浮油,處理溢油的一般方法,是用圍油柵將浮油圍住後,一邊用浮油回收器進行回收,一邊噴灑消油劑,使源油盡快形成能消散於水中的小油粒。
多達幾十萬噸的溢油,一旦進入海洋將形成大片油膜,這層油膜將大氣與海水隔開,減弱了海面的風浪,妨礙空氣中的氧溶解到海水中,使水中的氧減少,同時有相當部分的原油,將被海洋微生物消化分解成無機物,或者由海水中的氧進行氧化分解,這樣,海水中的氧被大量消耗,使魚類和其它生物難以生存。 20世紀80年代以前.治理石油烴污染土壤還僅限於物理和化學方法,即熱處理和化學浸出法。熱處理法是通過焚燒或煅燒,可凈化土壤中大部分有機污染物。但同時亦破壞土壤結構和組分,且價格昂貴而很難實施。化學浸出和水洗也可以獲得較好的除油效果。但所用的化學試劑的二次污染問題限制了其應用。早在20世紀70年代。為了解決輸油管線和儲油罐發生故障漏油和溢油時土壤被石油污染的問題,美國埃索研究和工程公司就已經開始尋找清潔的生物解決方法,並且其實驗室研究找到一種有效的「細菌播種法,開了生物修復石油污染土壤先河。上世紀80年代以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生物修復技術也取得了很大進步,正在逐漸成熟。
而今,世界各國都開始採用生物的方法來修復石油污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有俄羅斯、丹麥、美國和德國的生物技術,北京大學環境學院作為國內先驅,已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其合作企業南洋東華生物公司已有成功的修復技術應用於世。生物修復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謝活動減少土壤環境中有毒有害物的濃度,使污染土壤恢復到健康狀態的過程。
國外微生物石油降解技術的應用,經過國內多家科研機構的研究證明,不如本土菌效果優越。而北京大學作為石油污染修復的先驅,其「BDB系列生物降解菌」已經開始在中國各大油田乃至世界他國油田發揮著功效。
據相關人士介紹:原位處理方法是將受污染土壤在原地處理。處理期間.土壤基本不被攪動,最常見的就地處理方式是土壤的水飽和區進行生物降解。土壤修復分基本為三個階段:BDB-n生物修復階段、BDB-a生物修復階段、植物修復階段。
(1)原位生物修復技術
石油污染水體修復直接採用BDB-a生物降解菌修復,在污染區建池、防滲處理,階段性定量投入BDB-a生物降解菌,污染水體被修復後COD、BOD等指標均得到控制,無論排海、回注最終達標准
污染土壤經過南洋東華公司BDB菌處理過程中,所有多環芳烴的降解都很明顯。但是,修復過程中,對於環境的溫度較敏感。所以我們建議您在氣溫大於10℃的月份進行,且建議維持時間超過60天。
(2)異位生物修復技術
異位生物修復主要包括現場處理法、預制床法、堆制處理法、生物反應器和厭氧生物處理法;但是目前治理技術不斷提高,由北京大學環境學院黃教授團隊研究的生物修復技術尚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我們建議採用北京大學設計的場地生物反應發生器結合本土降解菌BDB修復。
a.現場處理法
近年來國外石油烴污染生物處理的研究很多,其中土壤耕作處理是現場處理土壤污染常用的方法。被污染的廢物施在土壤上。通過施肥、灌溉和加石灰等管理措施,保持氧氣、水分和pH的最合適值,並進行耕作以改善土壤的通氣狀況,確保在污染廢物和下面土層中污染物的降解。降解過程所用的微生物多為土著微生物。但是要提高效果還需要引入馴化的微生物。
b.預制床法
現場處理中土壤耕作處理最大的缺陷是污染物可能從處理區遷移。預制床的設計可以使污染物的遷移量減至最小,因為它具有濾液收集和控制排放系統。預制床的底面為滲透性低的物質,如高密度的聚乙烯或粘土。將污染土壤轉移到預制床上,通過施肥、灌溉,調節pH,有時還加入微生物和表面活性劑,使其最適合污染物的降解。與同一區域的原位處理技術相比,預制床處理對三環和三環以上的多環芳烴的降解率明顯提高。
c.堆制處理法
土壤的堆制處理就是將受污染的土壤從污染地區挖掘起來,防止污染物向地下水或更大的地域擴散.運輸到一個經過處理的地點(布置防止滲漏底,通風管道等)堆放,形成上升的斜坡,並進行生物處理。堆製法是生物修復技術中的一種新型替代技術。堆制處理過程對污染土壤中的多環芳烴降解,多環芳烴的降解隨著苯環數的增加而降低。當多環芳烴的初始濃度提高約50倍時,除熒、蒽外,其他多環芳烴的降解隨著污染濃度的提高而降低。
d.厭氧生物修復法
修復受石油烴污染土壤的研究已開發了生物堆層、堆肥及土壤泥漿反應器等好氧修復工藝,但分離獲得某些降解菌時。一些降解菌伴有產生高生態風險的產物。最近的研究表明以厭氧還原脫氯為特徵的厭氧微生物修復技術有很大的潛力。
e.生物反應器法
生物反應器法是將污染土壤置於一專門的反應器中處理。生物反應器一般建在現場或特定的處理區。通常為卧鼓形和升降機形,有間隙式和連續式兩種。因為反應器可使土壤與微生物及其他添加物如營養鹽,表面活性劑等徹底混合,能很好的控制降解條件,因而處理速度快,效果好。生物反應器處理的過程為:先挖出土壤與水混合為泥漿,然後轉入反應器。為了提高降解速率,常在反應器先前處理的土壤中分離出已被馴化的微生物,並將其加入到准備處理的土壤中.
(3)植物修復技術
目前,對土壤有機污染的生物修復研究較多,但是,多集中在微生物作用上。事實上,植物對污染物的去除起著直接和間接的重要作用。植物生物修復是利用植物體內對某些污染物的積累、植物代謝過程對某些污染物的轉化和礦化,植物根圈與根莖的共生關系增加微生物的活性的特點。加速土壤污染物降解速度的過程。
植物修復的方式包括植物提取、植物降解和植物穩定化三種。植物提取是指利用植物吸收積累污染物,待收獲後才進行處理。收獲可以進行熱處理,微生物處理和化學處理。植物降解是利用植物及相關微生物區系將污染物轉化為無毒物質。植物穩定化是指植物在同土壤的共同作用下.將污染物固定,以減少其對生物與環境的危害。植物根際使土壤環境發生變化,起到了改善和調節作用,從而有利於污染物的降解。因此通過選擇適當植物和調控土壤條件等手段.可以實現污染土壤的快速修復。
植物生物修復是一項利用太陽能動力的處理系統.具有處理費用低,減少場地破壞等優點而受到普遍重視。據美國實踐,種植管理的費用在每公頃200~1000美元之間.即每年每立方米的處理費為0.02~1.00美元.比物理化學處理的費用低幾個數量級。 水體石油污染和土壤治理不同,水具有流動性,不及時處理會使污染范圍以很快的速度不斷擴大。因此.水體石油污染首先是控制污染然後再對污染水進行處理。
而對收集上來的污水以及石油工廠排出來的石油污水採用生物處理法。生物處理法也稱生化處理法。生物處理法是處理廢水中應用最久、最廣和相當有效的一種方法。它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各種微生物,將廢水中有機物進行降解,達到廢水凈化的目的。
而各地江河、海洋、湖泊,為避免生物入侵帶來潛在危害,研究中建議採用本土微生物修復。同時,本土微生物的地域性優勢表現明顯。在中國,北京大學環境學院保存著百餘種中國各大油田的樣本菌株,可以為中國區域石油海上污染做出貢獻。
(1)海洋、江河、湖泊水體治理 對海洋、江河、湖泊石油污染治理,目前僅限於化學破乳、氧化處理方法進行分解處理和機械物理的方法進行凈化吸附。清除海洋、江河、湖泊石油污染是非常困難的。防止油水合二為一的唯一選擇是噴灑清除劑,因為只有化學葯劑才能使原油加速分解,形成能消散於水中的微小球狀物。清除水面石油污染還有一些物理方法,如用抽吸機吸油,用水柵和撤沫器刮油,用油纜阻擋石油擴散。英國有一位農場主發明了一種用機編禾草排治理石油污染的方法,不僅能防止石油在海中擴散,而且能吸收比自身質量多15倍的石油,可防止油輪流出的石油污染水岸,禾草中又以大麥秸稈治污最為有效。1992年,一艘油輪在舍德蘭群島附近失事後,在海上放置了22千米長的禾草排,從而保護了海濱浴場和漁場不致遭受污染。而俄羅斯莫斯科精細化工科學院的教授奧列格.喬姆金研製出了用農作物廢料清除石油污染的全新方法。演示實驗中,喬姆金在一盆水中擠了幾滴重油,水盆中頓時漂起了一層薄薄的油花。緊接著喬姆金向水盆中撒人了一小撮稻米殼,幾分鍾後水盆中的油跡開始減少,二小時後水盆中的油跡完全消失了。
(2)地下水體治理
對地下水石油污染治理,採用水動力學方法,通過抽水井或注水井控制流場,可以防止石油和石油化工產品污染的進一步擴大,同時對抽取出來的受污染的地下水進行處理。
近年來。臭氧氧化技術對石油污染的地下水處理取得了很大進展。經臭氧氧化反應後,水體中有機物種類增加,經過一定時間接觸氧化反應後,苯系物和稠環芳烴類在水中的相對含量有較大幅度下降,但酯、醛、酮類和烷烴類在水中的相對含量卻大幅上升。一般認為,水中芳香烴物質危害性較大,多具有較大的毒性和致癌性,而烷烴、酯類和其他低分子物質的危害性小得多。由上我們可以看出.臭氧氧化法是把危害性大的污染物轉化為危害小的污染物.污染水體沒有得到根本治理,因此臭氧氧化法與吹脫、活性炭吸附、生物氧化等處理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得到良好的處理效果。 然而,對當今的空氣狀態,大家有目共矚,石油工業對空氣的污染,危害已經相當明顯。到目前為止,對於石油產品對空氣污染還沒有一種很好的治理方法,局限於採用控制油氣排放等措施,如制定汽車尾氣排放標准等.而具體的污染治理方法還有待於人類進行探討和研究。
石油對空氣的污染僅限於其所含的具有揮發性的物質以及輕質石油產品了,而不像對於土壤和水體,石油中的粘稠膠體可以在這兩者中成片成塊的形成時間很長的污染。雖然如此,石油產品對空氣的污染是非常嚴重的,對空氣相對於水體更具有流動和擴散性,治理更加困難。
⑹ 石油廢水(油田采氣廢水)如何處理
物質生活逐漸豐富起來,但是人們也逐漸開始關注到周圍的環境,環境污染己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含油廢水處理也是一大難題,這類廢水對整個生態系統都會產生很多不良的影響。因此,含油污水處理問題己成為當今油氣田的環境保護必修課。
通的陸地油田污水主要是在石油的開發過程中,通過鑽井、採油等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污水。一般包括有採油污水、鑽井污水、洗井污水等。含油污水中有大量的懸浮物、油類、重金屬等物質。如果任意排放或回注但是不加以污水處理,對土壤和水環境還有動植物的危害極大。
目前含油污水處理工藝有:氣浮處理法、沉降法和微生物處理法。氣浮處理技術是一種高效快速固液分離或液液分離的污水處理技術。氣浮工藝較復雜,必須控制好每個影響因素才可以更好的利用。
氣浮技術
氣浮技術是在待處理的水中通入大量的、高度分散的微氣泡,讓其作為載體與雜質粘附,然後密度小於水就會上浮。最終完成水中固體與固體、固體與液體、液體與液體分離的方法。
2.1氣浮法的分類
溶氣氣浮工藝:水在不同的壓力條件下溶解度不同,向水加壓或者負壓,使氣體在水中產生微氣泡的污水處理工藝。根據氣泡析出於水時的壓力情況不同,又分壓力溶氣氣浮法和溶氣真空氣浮法兩種。
誘導氣浮法:也叫布氣氣浮法,利用機械剪切刀,將混合在水裡的空氣粉碎,通常採用微孔、擴散板或微孔竹向氣浮池通壓縮空氣或採用水泵吸水管吸氣、水力噴射器、心速葉輪等向水中充氣等。
電解氣浮法:在水中設置正負電極,當加上一定電流後,廢水被電解出H2,O2等微小氣泡,將吸附在水中微小的懸浮物上浮去除。
生物氣浮法:利用微生物來產生氣體,與水中的懸浮物充分接觸後,隨氣泡浮到水面,形成浮渣颳去浮渣,達到廢水處理凈化水質。
化學氣浮:利用某些化含物在廢水中會產生氣體的特點除雜,反應生成的氣體在釋放過程中形成微小氣泡,吸附在固體顆粒表面,使固體順粒向浪面浮大,從而使固液分離。
其他浮選法的產氣原理還有很多,其中非常典型的是渦凹氣浮,它使用的是渦凹曝氣機,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氣輸送管底部散氣葉輪的高速運轉動作形成一個真空區,液面上的空氣通過曝氣機輸入水中,填補真空,微氣泡隨之產生並螺旋型地上升到水面,空氣中的氧氣也隨之溶入水中。
⑺ 石油化工的廢水是怎麼處理的
在煉油廠和石化廠污水中,工藝污水或含油排水是通常的處理對象。這版些污水含有浮游油及懸權浮物質要用凝聚沉澱、凝聚加壓上浮、砂濾及其組合方法進行預處理,以先除去油分和懸浮物質。在此基礎上,用石油化工活性炭吸附或其組合法處理這些污水更有效。在石化廠污水中,BOD值或BOD/COD比值往往較高,通常用石油化工活性炭與活性污泥法等生化處理法配合使用。煉油廠廢水處理流程按處理深度可分為二級、三級處理(或稱為深度處理);按處理方法可分為生化法和非生化法(或稱物化法)流程。自80年代中期以來,在煉油廠和石化廠廢水三級處理中,往往包括活性炭吸附法,特別是臭氧/活性炭組合法,其應用日漸廣泛,而且發展很快。此外,石油化工活性炭及其組合工藝在含酚工業廢水(如塑料廠、煉油廠、焦化廠等廢水脫酚)、含硫工業廢水(如天然氣凈化廠、煉油廠和廠化廠含硫廢水)、有機化工廢水等處理過程中也得到廣泛應用。
⑻ 石油化工廢水是如何處理的
(1)石化廢水成來分復雜源、污染物濃度較高、含有毒有害物質、可生化性差,且水量波動大,需在生化處理前設置調節池並進行物化預處理,在重力隔油後採用溶氣氣浮能高效去除廢水中的石油類物質,部分SS 和CODCr也可以被去除。
(2)氣浮-水解-MBR-芬頓氧化組合工藝抗沖擊負荷能力較好,在水質、水量存在一定波動的情況下,出水水質仍較穩定,工藝技術先進且成熟,處理出水水質指標和經濟性指標優良。
北成環境擁有成熟的石油化工廢水處理工藝
⑼ 治理石油污染有什麼方法
處理石油污染廢水的生物技術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氧化溝法、生物膜法等。
活性污泥法1.活性污泥法是藉助曝氣或者機械攪拌,使活性污泥均勻分布於曝氣池內,微生物壁外的黏液將污水中的污染物吸附,並在酶的作用下對有機物進行新陳代謝轉化。自20世紀80年代,石油廢水普遍採用的二級生物治理方法是傳統活性污泥法。採用SBR法處理油田采出水,結果表明,COD去除率為80%~90%;出水滿足行業的排放標准。通過研究SBR以及投菌SBR法處理煉油廢水中污染物的效果,實驗結果表明,廢水中各種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別為:COD93.5%、石油類98.6%、總氮89.8%。SBR工藝是一種新型的高效廢水處理技術,是對傳統活性污泥法的改進。該方法具有固液分離效果好、工藝簡單、佔地少、建設費用低、耐沖擊負荷強、溫度影響小、活性污泥狀態良好、處理能力強等優點,是處理石油廢水的一種具有前景的處理方法。
2.氧化溝法對各種含高COD、BOD、油類等有機廢水的深度處理十分有效。它的曝氣池呈封閉、環狀跑道式,污水和活性污泥以及各種微生物混合在溝渠中作循環流動。氧化溝處理廠氧化溝法在處理含油廢水方面應用實例比較多,但是其處理效果沒有達到處理要求。有很多企業都採用了氧化溝工藝,其處理出水水質與進水水質有關,只有確保一定的進水水質時,出水才會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專家們根據工藝原理分析了氧化溝不能取得理想處理效果的原因,提出了很多的改善對策。在氧化溝現有處理能力和工藝特色的基礎上,有人探索出了一套投菌氧化溝曝氣的處理方案,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的水力停留時間等條件下,可以將去除率提高10%左右,如果要得到相同的去除率可以大大縮短水力停留時間,且出水COD值可以更低。與活性污泥法相比,氧化溝具有很多優點:工藝簡單;不僅可以去除BOD和SS,還可以達到脫氮除磷的效果;設備少,操作管理簡便;低溫,有更大適應性等。氧化溝是活性污泥法的發展,但是只有滿足工藝要求時,才能發揮去污效果。
3.目前應用較廣泛的生物膜法主要包括生物轉盤、生物流化床、接觸氧化法和膜生物反應器等。(1)生物轉盤是利用較大的比表面積,在低能耗的條件下轉動產生高效曝氣,使得氧氣、水和膜之間有較好的接觸。碟片表面附著的膜狀微生物在其新陳代謝的過程中對有機污染物進行無害化降解。曹明偉利用環境微生物技術,開發出高溫優勢菌生物膜法處理採油廢水,實驗結果表明:硫化物的平均去除率達98%;揮發酚的平均去除率為91%;COD平均去除率為68%;氨氮平均去除率為82%。生物膜(2)生物流化床處理技術是藉助流體使表面生長著微生物的固體顆粒呈流態化,同時進行去除和降解有機物的生物膜法處理技術。影響其處理效果的因素有載體的選擇、菌種的篩選等。崔俊華等在「三套」工藝的基礎上添加了三相生物流化床部分,且採取了高效油降解菌以及漂浮和懸浮填料並用的措施,使出水油濃度降為3.5~4.9毫克/升,為一種被廣泛採用並逐漸成熟的生物深化處理技術。龔爭輝應用接觸氧化工藝對採油廢水進行了現場的實驗研究,廢水中的COD和油的去除率分別為42.2%和89.3%,最後出水能達到排放標准。(3)接觸氧化法除了可以降低COD,還可以用於去除氨氮,尤其適合應用於煉油廢水的凈化。龐金釗的實驗結果表明,用接觸氧化法工藝處理COD≤500毫克/升的石油廢水時,硝化細菌是優勢菌,能同時有效去除氨氮和COD等。接觸氧化法可以克服活性污泥法容易污泥膨脹和超標排放的缺點,具有有機負荷高、抗沖擊能力強、對廢水中的毒物忍耐力較大等優點,而且對氨氮也有較好的祛除效果。接觸氧化法多用於深度處理含油廢水,其技術關鍵在於對進水可生化性的控制。
⑽ 石油化工的污水怎麼處理
方法有很多來,我這邊用的源是「CLEAR NITE 污水處理葯劑」,網路搜下就能找到。
2.1 吸附
吸附是指通過利用固體物質的多孔性來吸附廢水中的污染物的物理方法, 吸附一般選用活性炭, 因為活性炭具有較強的吸附性能, 處理廢水效果好, 但是吸附方法在應用上具有成本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陷, 所以吸附方法需要和上文提到的絮凝和臭氧氧化方法結合運用。
2.2 膜分離
膜分離污水處理方法在類型上也表現為多樣化, 如微濾、超濾及反滲透等, 在實踐應用中膜分離技術方法在去除石油化工廢水的臭味、色度上都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 還能夠有效去除有機污染物和微生物, 該技術方法具有穩定可靠的應用價值。
2.3 氣浮法
氣浮法是通過投放分散度高的小氣泡哎粘附石油化工中的懸浮物, 小氣泡在廢水中浮升到水面也會把附著物帶出並使油類物質分離。在石油化工廢水的處理程序中, 氣浮法是在經過絮凝工序後應用的技術方法, 經過實踐表明, 氣浮法在處理石油化工廢水中具有穩定可靠的效果, 值得繼續推廣, 誇大其使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