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如何加強基層社會的治理

如何加強基層社會的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2-11 08:43:59

1. 基層社會治理如何創新

一、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要科學研判工作形勢。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空前的社會變革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同時也帶來各種矛盾和挑戰。概括起來講,基層社會治理主要面臨六個「難」:一是人口管理難。人口流動性加強、特殊人群增多、城鄉二元戶籍體制早已不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傳統的人口管理模式亟待重構。二是矛盾化解難。社會利益結構快速分化,新的利益群體、利益階層不斷出現,新老矛盾交織,各種利益訴求難滿足。三是安全防控難。治安形勢嚴峻,刑事犯罪高位徘徊;安全生產問題突出,事故多發;網路社會發展迅速,安全漏洞多;恐怖問題越來越現實,社會壓力大。四是基層管控難。一些鄉鎮(街道)、村(社區)力量不足,素質不高,民主法制觀念淡薄,處理社會問題的能力缺乏。五是服務供給難。需要為人民群眾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多,供給的數量、質量、渠道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六是隊伍建設難。幹部隊伍建設的現狀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素質難提升,形象難維護。要化解這些矛盾、解決這些問題、應對這些挑戰,必須深入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要努力優化治理體系。面對社會發展的新態勢,傳統的以行政體系為主要力量的基層治理體系越來越難以承擔現代社會治理的重任,必須在原有體系的基礎上,不斷調整力量架構,建立更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治理體系。一是要建優黨的組織。以黨建為統領,把黨的基層組織建全、建強、建實,選准、配優基層骨幹力量,真正發揮黨組織的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二是要發展自治組織。著力讓村委會、居委會回歸自治,整合村、社區內部的治理資源,形成以居委會為中心,多種主體共同參與的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治體系。三是要培育服務組織。引入、培育市場力量和社會力量,發展專業化的社會服務組織,承接公共服務、公益服務和商業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服務,搭建起多層次、多元化服務結構,提高社會自我協調、自我供給能力。

三、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要著力化解矛盾糾紛。社會利益結構的分化引發大量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是社會治理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四、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要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過程中,政府要從控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在治理中提供服務,在服務中促進治理。

五、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要充分激活群眾動力
群眾是社會治理的對象,也是社會治理的主體。要踐行群眾路線,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形成社會治理的強大群眾動力。

2. 如何全面加強社會治理和社會建設

在當代中國基層治理體系的演進過程中,有三種類型的社區精英在不斷鞏固著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礎,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石。這三種類型的社區精英就是:革命型社區精英、經驗型社區精英和知識型社區精英。
對於現代國家來說,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國家中的村落、社區乃至一基層組織的治理,都不是像傳統社會那樣,是在封閉的「封建化城堡」中獨自運行的。無論是奉行自治原則的基層治理還是與國家政權體系相勾連的基層治理,都是作為現代國家建設的基石而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與作用。
基層治理與上層治理、國家政權的內部治理又是有區別的。基層治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作為國家與社會的交接點而存在的。這樣就決定了基層治理既要依靠基層政府、法律、選舉等正式的制度要素,又要依靠基於信任、熟悉程度以及社區認同而形成的非正式制度要素。使基層治理體系得以運轉的是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的融合。這樣,一個極為重要的要素就進入了我們的視野,這就是社區精英。基層治理要過得硬,僅僅依靠地方政府正式的公務人員是永遠無法奏效的。這是基層治理的特性和邏輯所決定的。因此,要想提高基層治理的質量與水平,就得依靠一支特殊的隊伍。這支隊伍就是在社區擁有強勁影響力的「社區精英」。
一般來說,社區精英的成熟度與基層治理的質量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完善的基層治理體系得益於基層政府管理人員與社區精英的支持與合作。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何培養社區精英,如何提高社區精英的影響力,如何配置與基層治理要求、基層治理特性相匹配的社區精英,都決定著基層治理的水平與質量。
在當代中國基層治理體系的演進過程中,有三種類型的社區精英在不斷鞏固著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礎,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石。這三種類型的社區精英就是:革命型社區精英、經驗型社區精英和知識型社區精英。以上三種類型的社區精英都是與特定時代的邏輯和特色聯系在一起的。
(一)革命型社區精英與基層治理的鞏固
革命型社區精英孕生於新中國建立初期,在此後一段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革命型社區精英在基層治理體系中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新中國城鄉社會的整合、國家政權末梢的鞏固都是與革命型社區精英的誕生與成長密不可分的。在新中國建立之後,城市和鄉村基層社會盡管都經歷了被正式體系不斷吸納的過程,但國家對社會的吸納並沒有導致基層管理人員百分之百的官僚化、脫社會化或脫社區化。以居委會為載體的城市社區精英和以村委會為載體的鄉村社區精英,都在國家與社會的連接點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溝通價值和整合作用。大量的口述史材料已經證明,盡管革命型社區精英所使用的管理工具與國家政權所使用的管理工具有著很大的相同性,但其管理成效的取得更要依靠個人魅力、人際信任、服務精神等生活化的管理要素。這恰恰說明了基層治理有著獨特的邏輯、路徑和成效標准。
(二)經驗型社區精英與基層治理的重構
經驗型社區精英是在改革開放時期,伴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單位體制的鬆懈以及國有企業的轉制等結構性、體制性和政策性變動而逐漸孕育出來的。就城市基層治理而言,大量國有企業的中層管理者因為企業的轉制而脫離原有組織。在隨後的歷程中,他們被吸納到社區之中,從國有企業脫胎而來的管理者們在其原有職業生涯中積累的管理經驗迅速轉化為支撐社區治理的寶貴資源。由此塑造了特有的經驗型社區精英隊伍。他們對改革開放時期國家治理體系的鞏固和中國共產黨執政基礎的夯實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就是在今天,很多城市的基層治理還不得不依賴於這一類型的社區精英以及他們在社區共同體中所締造的制度傳承與文化傳承。就農村基層治理而言,在改革開放中誕生的經濟能人等填補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行之後所產生的精英真空。農村新型社區精英的成長既內嵌於農村權力和經濟利益結構之中,又與正式的國家政權體系相嫁接,成為農村社會重塑基層治理體系的重要依託。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由於年齡等諸多原因,因特殊人生經歷和特殊轉型時期而誕生出來的經驗型社區精英,即將退出基層治理的舞台。中國基層社會社區精英的代際更替能否順利完成,將決定著國家治理的基石是否能夠依然堅不可摧、固若金湯。諸多跡象表明,新型社區精英的培育和成長已經成為當下中國重構基層治理體系所面臨的緊迫使命。
(三)知識型社區精英與基層治理的走向
伴隨著經驗型社區精英的隱退,一種新型的社區精英正在成長,這就是知識型社區精英。農村中的「村官」、城市社區中年輕的社區總支書記和居委會(社區)主任,已經成為當下社區治理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我們的調查中,農村社區基層治理中擔當大任者往往是有知識(很多是高中畢業)、有見識(很多都有外出打工的經歷)的年輕人。他們與早期革命型社區精英以及後來的部隊轉業型社區精英,在其成長路徑、個人特質、管理方法和視野上都有了顯著的不同。知識型社區精英的誕生,已經證明中國基層社會的社區治理在經歷著社區精英替代進程。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點,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節奏,同樣,每個時代也有每個時代的主角。在中國基層治理的演進過程中,基層管理隊伍特別是社區精英的成長都有其賴以存在的歷史方位。任何一種類型的社區精英的成長也都有其特定的邏輯和路徑。從革命型社區精英向經驗型社區精英的轉變,既是與基層社會的世俗化運動密切相關的,又是與國家政權對基層管理人員的結構性配置、新型社會空間對基層管理人員的吸納聯系在一起的。對於目前的中國來說,知識型社區精英的成長已經是大勢所趨,但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就是,基層治理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僅僅依靠知識是難以奏效的,基層治理的具體化、生活化、人際化、議題化以及應對的迅速性、及時性,都對知識型社區精英提出了新的要求。基於調查,我們的觀點是:(1)知識型社區精英的發展空間應該是開放的而不是閉合的。換言之,知識型社區精英可能不是永遠沉澱於社區之中的,他們中的佼佼者很有可能成為新型高層管理者的一員。如果說以前的高層管理者大都有管理經濟和主政一方的經歷,那麼未來部分高層管理者可能會經歷社區化的洗禮。(2)知識型社區精英的來源應該是多渠道的,學校、社會、機關都應該成為向基層社會輸送知識型社區精英的源頭。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的「三門幹部」只有經受社區的洗禮和鍛造,才能成為真正的頂天立地的新型管理者。(3)革命型社區精英、經驗型社區精英和知識型社區精英三者不是割裂的,其靈魂和使命是統一的、一體的、連續的。如果將以上三種類型的社區精英進行整體性的研究,總結中國基層治理的經驗,探索中國基層治理體系演進的規律,進一步鞏固社區精英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基石效應」和「基石地位」,則是中國國家治理之大幸。

3. 結合你的實際談談如何加強基層社會的管理以及其意義

如何加強創新基層社會管理
作者:江平

當前我國正處於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同時也是社會矛盾的凸顯期,如何實現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成為一項艱巨的歷史使命。由此,社會管理被擺上歷史的議程。黨中央在充分分析社會發展的形勢之後,從全局出發,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提出了「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的要求,並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必須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在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中再次強調要「加強社會管理能力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由於社會管理的重難點在基層,加強創新基層的社會管理對於我國的社會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
一、基層黨組織是核心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加強創新社會管理需要黨的統一領導,才能確保正確的社會發展方向,才能實現社會的穩定發展。基層黨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基層黨組織在基層社會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必須得到有效保障,基層社會管理的發展也必須緊緊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社會由不同的利益集團所構成,利益間的爭奪又導致眾多的社會矛盾,這就必須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關鍵作用,運用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實現各方利益的動態平衡,增添基層社會管理的活力,實現基層社會管理的有序發展。基層黨組織所肩負的基層社會管理使命是偉大而又艱巨的,基層黨組織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充分發揮學習型黨組織的帶頭作用,在思想與行動上和社會管理的發展趨勢保持高度一致,切實將基層社會管理推向一個新的歷史層次。
二、制度保障是關鍵
基層社會管理的有序、良性發展離不開制度上的保障。首先,基層的社會管理離不開社會組織的支持與合作,然而我國的社會組織發展很慢,假使缺乏社會組織這一重要平台,那麼公眾的基層社會管理參與度將直接下降,進而無法形成基層公眾與基層政府的良好互動,所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注重在制度上保障社會組織的培育與發展。其次,公眾在參與社會管理的過程中缺乏利益表達機制,這與社會組織的培育與發展不夠有一定的關系,如果公眾不能夠有效表達自己的利益取向,那麼公眾對社會管理的參與熱情必將降低甚至消失。所以在制度上完善公眾的利益表達機制是十分必要的。最後,在基層的社會管理中必須擁有一批優秀的社會管理人才,才能夠有效實現基層社會管理的發展,但由於基層的艱苦性,無法吸引和留住眾多優秀人才,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應的政策,實現制度上的保障,從而推動基層社會的發展。
三、公共服務是重點
基層社會管理必須加強基層公共服務。首先,基層政府要著重從管理意識邁向服務意識,要加強基層工作人員的服務觀念、大局觀念,切實以服務公眾為先,以大局為重。其次,基層政府在具有服務意識的基礎上必須建立健全基層公共服務體系,基層公共服務不僅僅包括一些硬體設施的提供,更需要在軟體上加強,為公眾提供教育、培訓等服務,切實提高基層公眾的社會工作的適應能力,實現社會人力資源的優化組合,實現高效的社會發展水平。基層公共服務的意義重大,原因是基層政府與社會公眾直接接觸,他們的聯系最為密切,如果基層公共服務不到位將使政府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受損,政府的能力和權威受到公眾質疑。所以基層公共服務必須貼合公眾的需求,關注公眾的難處,切實高效的提供一系列軟硬體設施,讓公眾感受到政府的關懷並享受我國的發展成果,從而在與基層公眾的直接接觸與互動中實現基層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四、民生保障是基礎
基層社會管理必須保障民生,必須保障基層公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基層公眾缺乏基本的社會保障將產生大量的社會問題。首先,基層社會管理必須摸清基層公眾的實際生活狀況,必須重視對弱勢群體的關心與支持,必須建立健全對弱勢群體的救助與補助體系,不僅體現了政府對人民的高度負責,而且可以避免基層社會極端事件的發生。其次,需要加強和完善基本的醫療體系制度,特別是在廣大鄉村地區,要防止因病返貧對基層公眾造成極大的心理落差進而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最後,政府在對基層公眾的民生建設中需要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並且在資金的分配和運作上必須讓公眾參與,真正使民生建設符合公眾的現實需求,真正實現保障民生,造福民眾。
五、結語
基層社會管理的發展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也需要制度保障、民生保障和一系列的公共服務。基層社會的發展將直接影響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進程,處理好基層社會管理問題將是我國當前乃至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的重大課題。基層社會管理需要調動各方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需要多方的共同參與和努力,我們必須結合時代的發展要求,密切聯系社會發展實際,關注社會發展重難點,不斷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管理,以期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加快推進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進程。◆

4. 如何加強基層建設 創新社會治理

「中共上海市委「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課題成果「1+6」文件」是指:「1」是《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意見》;「6」是涉及街道體制改革、居民區治理體系完善、村級治理體系完善、網格化管理、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工作者的6個配套文件。

5. 如何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動社會治理創新

不斷復提高新形勢下基層制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對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著力擴大覆蓋面,增強生機活力,使黨的基層組織充分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新形勢下,加強黨組織建設,對於加強黨的領導,促進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組織的建設應該傾聽群眾意見,贏得群眾的支持。

一、明確新階段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職責。把工作的重點放到凝聚群眾共同奮鬥上來,聯系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團結群眾共同創造幸福生活。

二、改進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方式。適應基層經濟社會管理體制、治理模式的變化,規范黨組織與經濟、行政、自治組織的工作程序,健全黨組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機制,保證黨組織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

三、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功能。健全群眾利益表達和利益協調機制,培育各類服務組織,拓寬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途徑和方法。

四、加強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加強班子建設,推進黨內民主,健全黨內生活,建立使黨員「長期受教育,永葆先進性」的長效機制。

6. 如何提高基層社會治理

這個一定要立法執法,守法,這樣子才可以的。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