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壹』 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帶來哪些發展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通化市堅持「以人為本、城鄉一體、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原則,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的生態環境,構建具有關東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格局。去年,投入新農村建設和環境整治資金超過100億元,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928處,改造農村和國有林區、墾區危房近6萬戶,所有行政村達到「四清、四改、兩化」標准,農民居住條件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今年,為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該市多措並舉,重點實施農村環境清潔、基礎設施建設、人畜分離、垃圾污水處理、公共服務配套和生態環境改善「六大工程」,繼續推進10個魅力鄉村、30個環城度假村建設,改造農村危舊房5000戶,並通過兩年時間建設,把列入省級試點的31個人居環境改善村建成具有通化特色的新農村樣板村,完成115個省級示範村各項建設,整體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 提升人居環境,改善居住條件。去年,通化市實施新農村建設項目2142項,264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順利完成。今年,該市實施新農村建設項目2150項,繼續開展「百村示範、全面提升」和「清潔文明提升」工程,爭取115個示範村全部達到省級驗收標准。制定了《通化市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方案》,以「八清四修一禁止」為目標,以清理越冬垃圾、治理生活污水為重點,以整治「三線一環」為主線,整體改善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組織各縣(市、區)機關黨員幹部下基層、中小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配合清潔工作。目前,已投入資金1534萬元,出動車輛32610台次,人員93546人次,清理垃圾堆10805立方米、糞堆3002立方米、柴草垛1141處、路障395個,完成任務量的40%。 建設基礎設施,提高生活水平。近年來,通化市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大力實施,農村電網結構和供電能力大幅提升,特別是邊遠地區的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全市農村用電量呈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今年,為加快農村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對超負荷的變壓器進行更換和增容,進一步提高了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綜合電壓合格率,為農民創業增添了強勁動力。另一方面,全市計劃投資7.3億元,實施重點水利工程項目73項。新修建江河堤防60.7公里,除險加固小型病險水庫31座,建設灌區配套及節水改造工程7處,並建設備用水源,抓好桃源水庫擴容改建工作;緊抓水土流失治理試點工程,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和侵蝕溝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623公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06處,解決4.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保護生態環境,堅持和諧共生。今年,通化市規劃、設計、實施通梅高速公路兩側生態建設工程,打造干線公路生態景觀帶。繼續實施第二個十年綠美規劃,全市造林綠化10萬畝,建設森林小鎮6個,標准化綠化村屯48個。積極推進林地清收工作,還林20.4萬畝。加強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和大氣污染的綜合治理。開工垃圾焚燒發電工程,籌建餐廚垃圾處理廠。實施115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重點對農村垃圾和污水進行無害處理,力爭創建省級生態村30個。
『貳』 怎樣完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相關政策
(一)堅持從完善機制入手,著力把清潔工程擺上農村工作的突出位置
1、加強領導,規范各項制度。一是建立掛點幫扶制度。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清潔工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委農工部,定期對全縣農村清潔工作進行統籌協調、綜合調度和指導督查。實行副縣級以上領導和鄉鎮領導掛點,部門單位幫扶,其它幹部包村負責制,各鄉鎮、村實行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領導體制。並將農村清潔工程納入鄉鎮、部門年度工作目標考核評價體系和縣政協的主要評議內容。二是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制定了《2015年上栗縣農村清潔工程整治年實施方案》、《垃圾分類制度》、《門前三包責任制》、《保潔員工作職責》、《環境保潔村規民約》和文明衛生戶創評等一系列文件與制度,提出了中、長期規劃,明確了工作范圍、目標任務,各鄉鎮集鎮、衛生院和農村中小學都納入農村垃圾處理系統規劃范疇。三是創新推廣垃圾處理操作模式。在完善「3加5」工作模式上創新垃圾終端處理操作模式,採取「戶分類入桶、保潔員定期收集、村級中轉站集中存放、鄉鎮統一運送焚燒處理」形式,各級清潔辦指導農戶開展垃圾分類,達到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標准,養成「人人不亂丟垃圾,時時注意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通過機制的完善,健全了縣、鄉、村、組四級垃圾處理工作網路,實現了「縣有領導、督查組,鄉鎮有環衛所、焚燒爐,村有中轉站、保潔員,組有垃圾池,戶有分類桶」的綜合治理格局。
2、多元投入,積極籌措資金。我們採取對上爭取一點、財政補助一點、村收入抽出一點、動員社會捐助一點的方法,多渠道籌措資金,建立多元投入機制,確保更多資金用於農村清潔工程。去年全縣共投入資金500多萬元用於環衛設施的建設、保潔員工資報酬和清垃圾、清污染、清路障等開支。今年,我縣進一步加大農村清潔工程的投入力度,一是努力爭取中央和省、市對農村垃圾處理項目的資金支持,以及亞洲銀行、世界銀行的貸款。二是加大縣鄉財政投入,縣財政每年安排420多萬元專項資金,發放全縣保潔員工資,鄉(鎮)財政逐步加大對農村清潔工程的投入,年初列入專項預算,確保垃圾焚燒爐的運行費用。三是整合項目資金投入,縣委農工部的一事一議項目資金今年全部用於農村清潔工程,縣農業局、縣環保局的環境整治項目資金盡量向農村清潔工程傾斜。四是鼓勵部門單位投入,要求部門單位在資金、技術、物質、信息、項目等方面,為農村清潔工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服務。同時,還引導社會各界投入,引導當地知名人士、成功人士捐資捐物支持農村清潔工程,發動農民籌資投勞,適當向農戶收取保潔費,鼓勵鄉鎮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將農村垃圾清掃保潔與清運工作發包給公司或個人,村委會或村民理事會負責監督和管理,實現農村多樣化保潔,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二)堅持以營造宜居環境為目標,全面開展農村垃圾處理
1、強化宣傳,廣泛動員發動。我縣利用舉辦培訓班、印製操作手冊、張貼標語、發放致農民一封信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發動,大力宣傳垃圾的危害性和垃圾處理的重要性,轉變群眾觀念,提高群眾環保意識。去年至今年初,全縣共發放致農民朋友的一封信5萬余份,門前三包責任書4萬余份,出動宣傳車180餘車次,懸掛橫幅126條,製作農村清潔工程宣傳欄2000多個,書寫標語2500餘條,召開了多次農村清潔工程專題會。通過廣泛宣傳,轉變了群眾的思想觀念,提高了農戶的環保意識。
2、突出重點,抓好典型示範。結合富裕和諧秀美新農村建設,以創建文明生態村為重點,全縣打造了一批以明山、南源、高山、戰山、麻田、新店等為代表的村容整潔、生態秀美、和諧文明的農村清潔工程示範村。重點整治了319線、上萬線、福東公路等幾條主幹道,以點帶面,起到了示範效應。抓好了重點人群的教育,以家庭主婦、中小學生、老年協會、村理事會、保潔員為重點對象,召開家庭主婦會議,宣講五種垃圾分類常識及處理方法,發揮老年協會和村理事會作用,對農戶的衛生情況進行監督,定期組織衛生評比。在中小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衛生教育,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在抓好典型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發揮老協會員作用。如在福田鎮明山、大宇村,老協會員分組包片負責全村清潔衛生工作,形成了長效機制。二是抓好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搞好農村清潔工程,垃圾分類是關鍵。如在長平鄉黃泥塘村,農村生活垃圾做到不出村,每家每戶發放宣傳單、垃圾分類桶和分類袋,村幹部實行分片包干檢查,形成村莊整潔、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三是實行保潔員輪值制度。我們積極探索一些符合本地實際的做法,如在桐木鎮楊坊村,根據村民的意願,引導農戶自覺輪流值日保潔,戶戶都是保潔員,每戶除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外,各自還實行門前三包,公共衛生實行輪流保潔。四是抓好了重點集鎮的環境綜合整治。在桐木鎮、福田鎮、彭高鎮和南源街等集鎮,居民生活垃圾做到統一收集、清運、處理,凈化了集鎮環境。
(三)堅持以長效管理為保障,努力提高農村清潔工程建設水平
1、加強衛生保潔員的管理。保潔員優先從有勞動能力、熱心公益事業的低保戶中選擇,保潔員上崗前進行統一培訓,培訓內容為垃圾如何分類、廢品銷售、垃圾焚燒、建築垃圾堆處理和填埋場污水處理等,使每個保潔員都能按無害化標准處理垃圾。明確了衛生保潔員工作職責,要求保潔員對各自保潔片區做到「四無四凈」(即無積水、無雜物雜草、無瓜果皮殼、無人畜糞;路面凈、路沿凈、綠化帶凈、房前屋後凈),保潔員同時要督促各自片區村民做好保潔與綠化日常管護,共同呵護美麗環境。建立了保潔員工資「一卡通」,各村保潔員工資由縣統籌安排。並根據清潔辦、鄉鎮和行政村對保潔員平時工作成效檢查情況發放工資,確保工資按月及時發放到位,提高了保潔員工作的積極性。
2、加強理事會的管理。建立健全了清潔工程理事會,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規范村民日常行為,引導和監督村民美化環境,凈化家園。理事會推行「一天一監查、一周一評比、一月一公示」制度,監督管理保潔員的日常工作,對履責好的農戶,給予通報表揚和張貼「清潔戶」標牌,對不履行義務,違反保潔規定的農戶,給予公示批評。
3、整合部門間的工作合力。縣清潔辦負責工作牽頭和日常管理;縣環保局抓好垃圾焚燒爐及中轉站的選址,指導焚燒爐與村級中轉站封存垃圾的標准化操作;縣水務局做好縣域內各中小河道的清潔工作;縣教育局協調組織農村中小學校的清潔整治工作;縣交通運輸局負責整治交通幹道亂搭亂建現象;縣供銷聯社做好可利用垃圾的回收和指導封存垃圾處理;縣花炮安監局抓好花炮垃圾的有效處理,嚴禁將花炮垃圾傾倒在公路兩旁和河道裡面。這樣通過部門積極配合、相互協作,形成了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氛圍。
4、嚴格考核考評。建立了縣考鎮、鎮考村、村考組、組考戶的層層考核制度和實行新農村建設中農村清潔工程「一票否決」制度。要求兩月一檢查一通報,半年一考核一獎懲,一年一總結一表彰,鄉鎮排名第一名的,獎勵5萬元,最後一名的處罰5萬元,所罰資金由縣財政局在鄉鎮往來資金中代扣,並獎給第一名。檢查的排名結果以文件進行通報,並在媒體上公布,排名最後一名的鄉鎮,由鄉鎮主要負責人在每兩月點評大會上作表態性發言。連續兩次作表態性發言的,由領導小組組長對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單位主要負責人應書面向領導小組說明情況;連續三次作表態性發言的,對主要負責人啟動行政問責,縣委調整相關責任人崗位。考核結果還與單位評先評優掛鉤、與黨政負責人評先評優掛鉤,並作為幹部調整的重要依據。同時,對行政村實行清潔工程工作與一事一議、新農村建設、農業開發項目立項掛鉤,與農業、水務、教育等資金掛鉤。各項農業項目立項時與清潔工程一起考察,衛生差的鄉鎮、村不安排項目,衛生好的鄉鎮、村優先安排。
『叄』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整治包括哪些內容
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項重要手段。
農村環境保護事關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農村的和諧穩定。加強農村環境保護,不僅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任務,更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舉措。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環保意識。充分利用宣傳教育陣地,運用各類媒體大力宣傳治理農村環境污染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積極引導廣大農民摒棄陳規陋習,培養他們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強化他們的環保意識。
二是完善監管體系,強化落實目標責任。環保部門應不斷深入農村,檢查督促環保法規的落實情況以及環境監測、監察情況,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執法監督,建立環境報告制度,促進有關部門真正把環境管理和生產管理有機結合;在鄉、村、組三級建立鄉(鎮)長、村主任、組長負責的農村環保責任機制,細化任務,加強檢查,確保責任落實;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嚴格落實問責制,促使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走上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三是加大綜合治理,全面開展環境整治。重點抓好水污染治理、飲用水源保護、固體廢棄物治理、人畜糞便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對污染和破壞農村環境的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全面落實農村環保「以獎促治」政策措施,率先針對重點流域、區域和問題突出地區開展集中整治,著力解決危害農民群眾身體健康、影響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如:清理積存垃圾和其他有礙觀瞻的雜物以及污水,重點治理農村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倒亂流、亂種亂養、亂貼亂畫等「十亂」現象。
四是設立環治基金,建立環保長效機制。加大對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的資金投入,並建議設立專項基金,重點解決所轄地區污水和生活垃圾的處理。有條件的鄉鎮應該徵收垃圾處理費,設專(兼)職鄉村環衛人員,擔負一定范圍的保潔和環境衛生監督職責。同時,成立專門的農村基層環保管理機構,建立農村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從源頭上處理好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保護飲用水水源。要積極探索農村保潔有償收費制度,採取政府投、鄉鎮幫、村級為主的方式,確保農村環衛整治和保潔工作有經費保障。
『肆』 廣東省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方案嗎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農村居住環境、發展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以治理臟、亂、差為重點內容,結合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田排水體系工程建設,統籌規劃,綜合治理,標本兼治,注重長效,突出重點,瞄準弱點,破解難點,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著力改善農村面貌、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努力打造生產轉型、天藍水凈、綠蔭環繞的生態環境,加快建設「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生活便利,安居樂業、文明和諧」的美麗鄉村。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分級負責、部門聯動原則。各鄉鎮為本轄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第一責任主體,負責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宣傳發動、組織實施,村(社區)具體負責推進落實。各有關部門負責督導協調和技術指導。
(二)堅持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原則。集中開展整治行動,迅速解決重點區域的環境問題,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培育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推進。
(三)堅持健全機制、長效管理原則。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治標與治本同步推進,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體系,促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開展。
三、目標任務
(一)近期目標。全面開展農村「四清四化」和「五改」(「四清」:清垃圾、清雜物、清殘垣斷壁和危房、清庭院。「四化」:綠化、美化、亮化、凈化。「五改」:改路、改水、改廁、改圈、改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突出抓好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特色民居改造提升村及環縣城、鄉鎮所在地、環景點周邊、國省州縣主幹道、沿高速路兩側等重點區域村莊的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清運處理機制,繼續推行「戶清、村集、鄉鎮運、縣處理」的垃圾分級處理模式,擴大農村污水處理試點范圍,不斷提升農村居住和生態環境質量。
(二)長期目標。在鞏固近期目標的基礎上,健全完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長效管理機制,確保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長抓不懈。通過整治,達到村容村貌整潔、環境舒適優美、鄉村特色鮮明、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到2017年底,建成「美麗鄉村計劃」省級示範點11個,到2020年底,建成「美麗鄉村計劃」省級示範點20個,力爭全面實現農村垃圾規范化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清運處理率達到100%。
『伍』 怎樣進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環保意識。充分利用宣傳教育陣地,運用各類媒體大力宣傳治理農村環境污染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積極引導廣大農民摒棄陳規陋習,培養他們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強化他們的環保意識。
二是完善監管體系,強化落實目標責任。環保部門應不斷深入農村,檢查督促環保法規的落實情況以及環境監測、監察情況,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執法監督,建立環境報告制度,促進有關部門真正把環境管理和生產管理有機結合;在鄉、村、組三級建立鄉(鎮)長、村主任、組長負責的農村環保責任機制,細化任務,加強檢查,確保責任落實;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嚴格落實問責制,促使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走上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三是加大綜合治理,全面開展環境整治。重點抓好水污染治理、飲用水源保護、固體廢棄物治理、人畜糞便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對污染和破壞農村環境的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全面落實農村環保「以獎促治」政策措施,率先針對重點流域、區域和問題突出地區開展集中整治,著力解決危害農民群眾身體健康、影響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如:清理積存垃圾和其他有礙觀瞻的雜物以及污水,重點治理農村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倒亂流、亂種亂養、亂貼亂畫等「十亂」現象。
四是設立環治基金,建立環保長效機制。加大對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的資金投入,並建議設立專項基金,重點解決所轄地區污水和生活垃圾的處理。有條件的鄉鎮應該徵收垃圾處理費,設專(兼)職鄉村環衛人員,擔負一定范圍的保潔和環境衛生監督職責。同時,成立專門的農村基層環保管理機構,建立農村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從源頭上處理好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保護飲用水水源。要積極探索農村保潔有償收費制度,採取政府投、鄉鎮幫、村級為主的方式,確保農村環衛整治和保潔工作有經費保障
『陸』 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區別在哪
從環境管理角度看,二者關系如下:
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基本是在幾個行政專村或者一屬個鎮開展,具體開展范圍要由有關部門提供的資金支持為基礎,按照有關整治規劃要求確定,如果資金量小,1個行政村也可以算作連片整治。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主要是典型示範作用;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進一步深化,是更大面積的典型示範,要探索出適合當地實際的農村環境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