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中
① 河道如何整治
為改善木材流送條件對河道採取的工程治理措施。其內容包括:①河道治理。疏炸和清除流送路線上的障礙物,用固定型治理工程建築物封灘、堵岔、導流和護岸,或用漂浮型誘導設施誘導木材,對沉積形成的灘險採取疏浚措施等。②徑流調節。修築閘壩工程存貯徑流,再按一定時段重新分配,以增加流送水深,提高流送能力。③水位調節。即修築壅水壩淹沒障礙物。這項工作多在設置徑流調節閘壩工程時附帶進行。④修築人工水路。即修築繞過或穿過灘險的渠道、筏道以及舍棄原河道而在沿岸另築的人工渠道。上述幾種措施通常根據河道具體情況及不同的木材水運方式單獨實施或綜合採用。
單漂流送河道整治
①炸礁:施炸前應對阻礙流送的灘險做詳細調查,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和擬定爆破方案。因浮行原木在水流軸線附近較為密集,處於該位置的礁石需先炸除,邊側的後炸除;阻礙嚴重的先炸除,一般的後炸除。炸礁後要觀察效果,然後決定續後的施炸方案,以逐步改善流送條件。中國在流送河川上炸礁多採用枯水期鑽孔爆破作業法。凡爆破工程量大的石灘,需對炸礁和設置固定型治理工程建築物封攔兩種方案進行技術經濟分析,選取較優方案。②修築固定型治理工程建築物:河道經初期疏炸能夠進行流送後,治理重點即轉移到解決木材的大量擱淺插垛上。中國山區河川洪期水流表面流速多在4~5米/秒以上,漂浮型誘導設施難於工作,故治理工程建築物以固定型為主。固定型治理工程建築物可用於封堵、遮攔導致木材擱淺插垛的邊灘、岔流、漏壕(縱貫邊灘,大水過流、中小水乾枯的岔壕)、中灘(大水淹沒、中小水裸露的江心灘)、江心島以及處於邊灘尾端的回水區。中灘和江心島迎水面可修築分水魚嘴導引木材。為防止水流淘刷地質松軟的河岸及避免木材在岸邊擱淺,可修築丁壩或順壩護岸工程。(見河道整治工程建築物)③疏浚河道:當邊灘或中灘迫使主流流向過分彎曲,致使木材運行不暢、灘上大量積垛,或利用固定型治理工程建築物封灘堵岔會束縮水流過水斷面導致對岸嚴重沖刷時,可考慮採取疏浚措施取直河道。疏浚施工應先按預定路線開挖4~6米寬的導溝,然後拋石築壩截斷原河道,導溝即可被水流拓寬沖深成新河道。截流石壩縱軸線應與新開河道水流軸線基本一致,最大交角不得超過20°。④設置漂浮型誘導設施:對不能或不宜修築固定型治理工程而流速又較小的障礙河段(如停材嚴重的回水區、多支岔河段),可設置漂浮型誘導設施導引木材。中國因山區河川流速高、結構堅固的漂子在洪期也常不能安全工作,故多利用流送原木,臨時連成單根原木漂子,或綁紮成2~3根原木的束狀漂子,以解決中枯水位的木材誘導問題,洪水到來之前即行拆除。對一些重要且流速較低的區域,如誘導木材進綆、過壩、過橋孔等則應採用有抗洪能力的金屬漂子、鋼筋混凝土或鋼絲網結構薄壁箱形漂子和原木螺栓結構漂子等。
排運河道整治
①石質灘險治理:其主要天然障礙物是妨礙木排通行的基岩灘、崩岩灘、跌坎及急彎等導致打排的石質灘險,因此初期治理也以炸礁為主。中國中南、華東地區人工放運的木排寬度在2~3米之間,流送線路寬2.5~3.5米即可,相應的疏炸工程量較單漂流送河川少。疏炸後的灘險如果水流漫散、縱坡陡峻或槽道參差不齊會磨損木排索具,導致散排時,可砌築漿砌石筏道,以束水導流和形成人工水路。落差超過3米的跌坎也需修築筏道與下游銜接。有打排危險的急彎河段可通過疏炸緩和彎度,或在下游修築壅水壩,降低彎道流速。②徑流調節:山區河川因大水期水流急,難於放排,多利用平枯水作業。對一些不能滿足最小流送水深的小河需進行徑流調節,多採取日調節方式,修築小型閘壩工程。③河川的綜合利用:中國放運木排的山區河川多途經農業區,隨農田水利和小型水電事業的發展,修建了大量低水頭閘壩,給木排放運帶來很大困難。木材過壩和水利水電矛盾突出,應在互利原則下就工程布局、水量分配及過壩設施投資等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安排,以解決河川的綜合利用問題。
② 河道治理需要什麼資質
河道治理分為幾塊,河道整治需要水利方面的資質。
生態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陸域控制線內,在滿足防洪、排澇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礎上,通過人工修復措施促進河道水生態系統恢復,構建健康、完整、穩定的河道水生態系統的活動。
治理步驟:
1、定生態河道治理的目標。
2、定生態河道治理的利益相關者。
3、析人類活動對河道功能的影響。
4、別河道的主要天然資產和主要間題。
5、定生態河道治理的優先次序。
6、定保護資產和改善河道的策略和措施。
7、定優先河段後,列出保護和改善這些河段重要資產的所有方法。
8、定生態河道治理詳細而可度量的目標
9、析目標的可行性。
10、定修復工程的詳細計劃。
11、計修復工程的評估方案。
12、組織修復工程的實施。
13、證修復工程的實施,需要制定時間進度表,進行明確的任務分派,落實資金來源,組織項目評估。
14、實施修復工程。
(2)河道治理中擴展閱讀:
①河道治理治理要上下游、左右岸統籌兼顧;
②治理依照河勢演變規律因勢利導,並要抓緊演變過程中的有利時機;
③河槽、灘地要綜合治理;
④治理過程根據需要與可能,分清主次,有計劃、有重點地布設工程;
⑤對於工程結構和建築材料,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節省投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
網路—河道整治
③ 河道綜合治理中都存在哪些問題
首先是各自為政的意思,其次就是利益糾結在你後面。
④ 河道治理都有哪些方式,植物都有哪些
一、河道治理的方式有有三種,分別是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生態--生物方法生態--生物法(包括河道曝氣復氧、生物膜法,生物修復法,土地處理法、水生植物凈化法)
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指疏挖底泥、機械除藻、引水沖淤和調水等。疏浚污染底意味著將污染物從(河道)系統中清除出去。可以較大程度地削減底泥對上覆水體的污染貢獻率,從而改善水質。調水的目的是通過水利設施(如閘門、泵站)的調控引入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的清潔水源以改善下游污染河道水質。此類方法往往治標不治本。
2、化學方法
化學方法如混凝沉澱、加入化學葯劑殺藻、加入鐵鹽促進磷的沉澱、加入石灰脫氮等方法。研究表明,這種方法對濁度、eoD、ss、TP去除效果較好,對TN、重金屬等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日葯劑用量少。但該河道污水治理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
3、生態--生物方法生態--生物法(主要包括河道曝氣復氧、生物膜法.生物修復法,土地處理法、水生植物凈化法等)
(1)生物修復技術
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將水體或土壤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質現場降解為c02和水,或轉化為無毒無害物質的工程技術系統。用於河道污水治理的生物修復技術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直接向污染河道水體投加經過培養篩選的一種或多種微生物菌種,試驗證明cOD去除率口丁達9096以上。另一類是向污染河道水體投加微生物促生劑(營養物質),促進「土著」微生物的生長。投放葯劑後,通過促生作用,促進污染物降解微生物的生長,河道中微生物由厭氧向好氧演替,生物由低等向高等演替,生物的多樣性不斷增加,使污染水體的BOD5,COD迅速下降,溶解氧明顯上升,黑臭消除。這種方法對於消除水體黑臭、增加水體溶解氧作用明顯。
(2)土地處理技術
土地處理技術是一種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河道污水治理技術。它是以土地為處理設施,利用七壤、植物系統的吸附、過濾及凈化作用和自我調控功能,達到某種程度對水的凈化的目的。
(3)水生植物凈化法
該方法是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凈化機能的污水凈化方法。例如採用浮萍、濕地中的蘆葦等在一定的水域范圍進行凈化處理。但是生活污水的排入會產生臭氣、害蟲和景觀影響等問題,因此選用時要綜合考慮上述問題,如選擇在春夏季下風口的位置種植蘆葦等。
(4)河道曝氣法
人工曝氣復氧是指向處於缺氧(或厭氧)狀態的河道進行人工充氧以增強河道的自凈能力,改善水質、改善或恢復河道的生態環境。河道曝氣復氧一般採用固定式充氧站和移動式充氧平台兩種形式。該工藝具有設備簡單、機動靈話、安爭可靠、投資省、見效快、操作便利、適應性廣、對水生生態不產生任何危害等優點,適合於城市景觀河道和微污染源水的治理。
(5)生物膜技術
是指使微生物群體附著於某些載體的表面上呈膜狀,通過與污水接觸.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攝取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營養吸收並加以同化,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目前,常用於河道污水治理的生物膜技術主要有礫間接觸氧化法、持水溝(渠)的接觸氧化法、生物活性炭填充柱凈化法、薄層流法和伏流凈化法,用得比較多是接觸氧化法。
二、河道治理中常用的水生植物有:
1、香菇草:多年生挺水觀賞植物,株高5~15cm,葉互生,長柄、盾形,直徑2~4cm,緣波狀,草綠色,葉脈放射狀。常作水體岸邊叢植、片植,是庭院水景造景,尤其是景觀細部設計的好材料。
2、大聚草:多年生挺水或沉水草本,植株長度50~80cm,莖上部直立,下部具有沉水性,葉輪生,多為5葉輪生,是觀賞價值很高的水生花卉。將其成簇栽種,當植株形成後在環境重便又多了一片悅目的綠色。
3、紫芋:植株高可達1.2m,地下有莖球,葉柄及葉脈紫黑色,十分醒目。葉片巨大,主要作為水緣觀葉植物。
4、傘草:又名水竹,多年生濕生植物,高40-150cm,莖稈粗壯,直立生長,莖近圓形,叢生,花期7-9月。常配置於溪流岸邊假山石的縫隙作點綴,別具天然景趣。
5、再力花:多年生挺水植物,植株高2~3m株幅2m花期7月,生長強健,喜濕怕旱,適合用於水體浮台造景種植。株形美觀灑脫,葉色翠綠可愛,是水景綠化的上品花卉。
6、花葉美人蕉:株高50~80cm,葉黃綠相間,寬大,總狀花序自莖頂抽出,花期7~10月,全年綠色期240天。花紅灼灼、葉色鮮艷。除了點綴,還能起到凈化空氣和水質的作用。
7、美人蕉:株高可達到100~150cm,葉互生,寬大,闊橢圓形,花色豐富艷麗適合濕地淺水栽植。具有凈化空氣、保護環境作用。是綠化、美化、凈化環境的理想花卉
8、紫葉美人蕉:株高100~150cm,葉紫色,寬大,橢圓狀披針形,總狀花序自莖頂抽出,花期7~10月,全年綠色期240天。
9、花葉蘆竹:稈高1~3m,莖部粗壯近木質化,葉寬1~3.5cm,具白色條紋,地上莖挺直,有間節,似竹。主要用於水景園背景材料,也可點綴於橋、亭、榭四周,可盆栽用於庭院觀賞。
10、梭魚草:多年生挺水或濕生草本植物,葉大,高20~80cm,葉形多變,花藍色,花葶直立,通常高出葉面,花期7~10月。梭魚草葉色翠綠,花色迷人,花期較長,可用於家庭盆栽、池栽,也可廣泛用於園林美化。
11、西伯利亞鳶尾:株高40~59cm,花期5~6月,該品種最大的特色是終年常綠,是水生花卉中難得的司機常綠的品種,既可觀葉,亦可觀花,是觀賞價值很高的水生植物。
12、黃菖蒲:多年生宿根性直立草本,喜溫暖,較耐寒,怕乾旱,花期4~6月,觀葉觀花,是水生花卉中的驕子,花色黃艷,花姿秀美,如金蝶飛舞於花叢中,觀賞價值高
13、花菖蒲:多年生宿根挺水型水生花卉,長50~80cm,花大紫色,中部有黃斑,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花大而美麗,色彩也豐富,葉片青翠似劍,觀賞價值高。
14、睡蓮:多年生水生花卉,葉叢生,浮於水面,直徑6~11cm,花白色,直徑3~6cm,花期為5月中旬至9月。大面積種植,長勢旺盛時,可呈現壯美景觀。
⑤ 河道整治的治理措施
1. 山溪性河道治理
(1)灘地的保留和利用
灘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產物。一般河道灘地較開闊,洪水期水流漫灘,利於行洪滯洪,應保留其功能,並充分開發利用。流經城區的河道,在維持灘地行洪功能的同時,利用灘地設置綠化地、公園、交通輔道和運動場所,開發其休閑、親水功能,成為市民娛樂、健身、遊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順應河勢,因河制宜,保留河灘和彎道,恢復河道的天然形態,減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減少洪峰壓力,同時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彎曲的水流更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為各種牛物創造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2)復式 斷面的設計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灘開闊,河道斷面設計可採用復式斷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歸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許洪水漫灘,過水斷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根據河灘的寬度和地形、地勢,結合當地實際充分開發河灘的功能:如灘地較寬闊,一般可開發高爾夫球場、足球場等大型或綜合運動場;河灘相對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動場所、河濱公園或輔助道路等。河灘的合理開發利用,既能充分發揮河灘的功能,又不因圍灘而抬高洪水位,加重兩岸的防洪壓力。
(3)防沖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壩設計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漲暴落的特點,高水位歷時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對沿河堤壩、農田沖刷嚴重:通過規劃,採用防沖不防淹的矮胖堤型設 計,保護區下游堤段開口.還河流以空間,給洪水以出路,允許低頻率洪水漫壩過水,確保堤壩沖而不垮,農田沖而不毀。以防洪為主要功能的農村河道,堤防基礎沖刷嚴重,可採用松木樁基礎,投資省、整體性好、抗沖能力強,以提高堤防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4)採用生物固堤,減少堤防硬化
對於鄉村田間河道,除個別沖刷嚴重河岸需築堤護坡外,應盡量維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狀態下的岸灘、江心洲、岸線等自然形態,維持河道兩岸的行洪灘地,保留原有的濕地生態環境,減少由於工程對自然面貌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堤防建設中,可採用大塊鵝卵石堆砌、干砌塊石等護岸方式,使河岸趨於自然形態。個別受沖河岸堤防內側可採用種植水杉等根系為直根的樹種或草坪護坡等植物護堤措施。
⑥ 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有哪些
1. 山溪性河道治理
(1)灘地的保留和利用
灘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產物。一般河道灘地較開闊,洪水期水流漫灘,利於行洪滯洪,應保留其功能,並充分開發利用。流經城區的河道,在維持灘地行洪功能的同時,利用灘地設置綠化地、公園、交通輔道和運動場所,開發其休閑、親水功能,成為市民娛樂、健身、遊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順應河勢,因河制宜,保留河灘和彎道,恢復河道的天然形態,減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減少洪峰壓力,同時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彎曲的水流更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為各種牛物創造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2)復式[1] 斷面的設計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灘開闊,河道斷面設計可採用復式斷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歸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許洪水漫灘,過水斷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根據河灘的寬度和地形、地勢,結合當地實際充分開發河灘的功能:如灘地較寬闊,一般可開發高爾夫球場、足球場等大型或綜合運動場;河灘相對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動場所、河濱公園或輔助道路等。河灘的合理開發利用,既能充分發揮河灘的功能,又不因圍灘而抬高洪水位,加重兩岸的防洪壓力。[2]
(3)防沖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壩設計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漲暴落的特點,高水位歷時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對沿河堤壩、農田沖刷嚴重:通過規劃,採用防沖不防淹的矮胖堤型設[2] 計,保護區下游堤段開口.還河流以空間,給洪水以出路,允許低頻率洪水漫壩過水,確保堤壩沖而不垮,農田沖而不毀。以防洪為主要功能的農村河道,堤防基礎沖刷嚴重,可採用松木樁基礎,投資省、整體性好、抗沖能力強,以提高堤防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4)採用生物固堤,減少堤防硬化
對於鄉村田間河道,除個別沖刷嚴重河岸需築堤護坡外,應盡量維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狀態下的岸灘、江心洲、岸線等自然形態,維持河道兩岸的行洪灘地,保留原有的濕地生態環境,減少由於工程對自然面貌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堤防建設中,可採用大塊鵝卵石堆砌、干砌塊石等護岸方式,使河岸趨於自然形態。個別受沖河岸堤防內側可採用種植水杉等根系為直根的樹種或草坪護坡等植物護堤措施。
⑦ 河道治理工程中採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工程措施主來要修建順岸主壩梯形自丁壩適用於河道游水流流速縱坡陡河岸崩塌嚴重河段
(2)純物性措施主要種植河谷林適用於河道游且該河段水流流速岸坎較穩定且土質適宜種植河谷林河段
(3)工程與物措施相結合主要修建順岸主壩梯形丁壩並種植護堤林適用於河道游水流流速適岸坎穩定性較差河流游盪堤土質種植護堤林河段
總結運行經驗工程與物措施相結合形式治理范圍較廣適應性強發揮工程措施應急效且治理河道同完態建設物治理效逐漸呈現近工程措施與物措施相結合治理河道形式博州河道治理應用較
⑧ 河道整治工程劃分中型或小型項目是怎麼劃分的
河道整治工程劃分中型或小型項目通常是根據河流的面積大小來劃分,標准如下內:容
中型項目的河道整治工程所整治的河道河流面積為一萬至三十萬畝(不包括一萬畝),即河流面積范圍約在6.67~200平方千米內(不包括6.67平方千米);
小型項目的河道整治工程所整治的河道河流面積為一萬畝至一萬畝以下,即河流面積范圍約在6.67平方千米及以下。
此外,大型項目的河道整治工程標準是所整治的河道河流面積在三十萬畝以上,即河流面積超過200平方千米的河道工程屬於大型項目。
⑨ 整治河道有幾種方法
河道湖泊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承載著各自然要素間的能量流、物質流和信息流,發揮著重要的生態功能。河道的生態功能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①通道功能,與交通干線等人工廊道相類似,河道起到不同板塊間運輸和連接通道的作用。②生境功能,即棲息地作用,為各類水生、陸生和兩棲類動、植物以及微生物提供棲息、繁衍和避難的場所。③「源」的功能,能夠提供水源,生命的根本。④「匯」的功能,吸收、聚集和積累了大量的物質。
一旦外界對於河道湖泊水體的干擾超過了河流自身的環境恢復功能之後,河流就會出現水質變差、顏色變暗、溶解氧下降等問題,使河道湖泊生態系統發生破壞,從而使食物鏈上與之密切聯系的其他水陸兩棲及陸地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脅,進而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
水體的生態平衡是其他生態平衡的重要保障。所以要恢復生態系統整體的平衡,就要認真考慮平衡的基礎條件——河道湖泊水體的生態平衡。城市內河特別是中心區域城區河道是人類活動與自然過程共同作用最為強烈的地帶之一。「渠化」和「硬化」等工程手段及污水直排到水體,造成了自然生態破壞、環境質量惡化、服務功能下降等不良後果。具體表現在:①減少了河道植物成分,降低了水體的環境承載力和自凈能力;②河道形狀「直線化」、「平面化」嚴重,減少了生境的空間異質性,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③河道的三面硬質襯砌阻斷了水陸間物質、能量交換,破壞了生境條件和生態系統完整性,嚴重時導致河道所在的局部生態系統癱瘓;④景觀協調性差,不能滿足現代人類期望親近自然的要求。因此,城市河道湖泊生態修復已經成為我國中長期城市環境治理中的重點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