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應對
⑴ 環境治理的具體舉措有哪些
環境治理的具體舉措有
一、水源保護
1、建設生活用水設施,生活供水系統按照衛生標准進行凈化,為施工人員提供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的飲用水。
2、水池附近不準堆放垃圾等廢棄物,不準修建滲水坑、滲水廁所,不準鋪設污水管道,不準居住人員等。
二、施工廢水處理
1、施工場地修建截排水溝、沉沙池。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組織的排水,並採取治理措施,保證排水達標。
2、土方開挖施工過程中,保護開挖鄰近建築物和邊坡的穩定。施工機械、車輛定時集中清洗。清洗水經集水池沉澱處理後再向外排放。
3、經處理後排出的施工廢水不得超過《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或地方環保部門的有關規定。發現排放污水超標,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實質性影響,立即採取必要治理措施進行糾正處理。
4、《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466-2005部分代替GB
8978-1996、《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 20426-2006 部分代替GB 8978-1996、《皂素工業水污染排放標准》GB
20425-2006 部分代替GB 8978—1996。
三、生活污水處理
生活污水先經化糞池發酵殺菌後,按規定集中處理或由專用管道輸送到無危害水域。化糞池的有效容積滿足生活污水停留一天以上,並定期清理,以保證處理效果。
四、廢棄物處理
1、施工棄渣和固體廢棄物以國家《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為依據,按設計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棄渣場。
2、做好棄渣場的綜合治理,按照設計要求採取工程保護措施,避免邊坡失穩和棄渣流失。
3、保持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在施工區和生活營地設置足夠數量的臨時垃圾貯存設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將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場,按要求進行覆土填埋。
4、遇有含鉛、鉻、砷、汞、氰、硫、銅、病原體等有害成份的廢渣,經報請當地環保部門批准,在環保人員和監理工程師指導下進行處理。
5、保持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在施工區和生活區設置足夠數量的臨時衛生設施,定時清除垃圾,並將其運至指定地點堆放或掩埋、焚燒處理。
6、完善渣場地表截排水規劃措施,確保開挖和渣場邊坡穩定。
五、大氣污染防治
1、機械車輛使用過程中,加強維修和保養,防止汽油、柴油、機油的泄露,保證進氣、排氣系統暢通。
2、運輸車輛及施工機械,使用0柴油和無鉛汽油等優質燃料,減少有毒、有害氣體的排放量。
3、採取一切措施盡可能防止運輸車輛將石渣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區場地上,安排專人及時進行清掃。場內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暢通,並經常檢查、維護及保養。晴天灑水除塵,道路每天灑水不少於4次,施工現場不少於2次。
4、不在施工區內焚燒會產生有毒或惡臭氣體的物質。因工作需要時,報請當地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採取防治措施,在監理工程師監督下實施。
5、運輸可能產生粉塵物料的敞蓬車,車廂兩側和尾部配備擋板,控制物料的堆高不超過擋板,並用干凈的雨布覆蓋。
6、在現場安裝沖洗車輪設施並沖洗工地的車輛,確保工地的車輛不將泥土、碎屑及粉塵等類似物體帶到公共道路路面及施工場地上,在沖洗設施和公共道路之間設置一段過渡的硬地路面。
六、雜訊控制
1、加強交通雜訊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運輸時間,避免車輛雜訊污染對敏感區影響。
2、調整施工時段:晚間控制高雜訊機械的設備運行、作業,雜訊較大的施工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實行輪班制,控制工作時間;並為相應機械設備操作人員配發雜訊防護用品。
3、選用低雜訊設備,加強機械設備的維護和保養,降低施工雜訊。
4、進入生活營地和其它非施工作業區的車輛,不使用高音和怪音喇叭,盡量減少鳴笛次數,最好以燈光代替喇叭;廣播宣傳、音響設備合理安排時間,不影響公眾辦公、學習和休息。
七、人群健康保護
遵守並執行國家或當地醫療部門制定的有關規定、條例和要求,採取合理有效的預防措施預防傳染病,並定期進行滅蚊、滅鼠、滅蠅等工作。
八、綠色植被保護
1、搞好生活營地的綠化、美化工作,臨時住房、倉庫、廠房等臨時施工設施,在設計及建造時,考慮美觀和與周圍環境協調的要求。
2、在每個施工區和工程施工完成後,及時拆除各種臨時設施,施工臨時佔地及時恢復植被或本來用途。
3、按施工設計要求,認真及時地完成工地綠化工作。
九、資源保護
1、在施工過程中,對全體員工加強然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盡量減輕對現有生態環境的破壞,創造一個新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不在施工區捕撈任何水生動物。
2、在工程完工後,按要求拆除的監理工程師認為有必要保留的設施外的施工臨時設施,清除施工區和生活區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廢棄物,並按監理工程師批準的環境保護措施、計劃完成環境恢復。
十、水土保持措施
1、做好棄渣場的治理措施,按照監理工程師批準的棄渣規劃有序地堆放和利用棄渣,防止任意倒放棄渣阻礙河、溝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2、進行土方明挖和臨時道路施工時,根據地形、地質採取工程或生物防護措施,防止邊坡失穩、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按設計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
3、不得因堆料、運輸或臨時建築而佔用合同規定以外的土地,如情況特殊,需向監理工程師提出申請,批准後方可使用。施工作業時表面土壤妥善保存,臨時施工完成後,恢復原來地表面貌或覆土。
4、施工活動中嚴格按合同要求採取設置截排水溝和完善排水系統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壞植被和其它環境資源,造成水土流失;採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運輸的物料進入場區道路,並安排專人及時清理。
⑵ 如何應對網路對社會治理的挑戰
1,建立健全監管機制, 加強網民監督力度
2,把好接入服務關口, 開通「綠色上網「服務
3,培養網路人才,開發「綠色」軟體
4,科學使用電腦,快樂健康上網,計算機使用的客戶端是網民,科學使用計算機和健康文明上網是每個網民應盡的責任。
總之,治理網路,必須依靠切實有效的政府監管機制和長期額度的政府投入,加強實施行業管理力度,號召和發動廣大網民參與治網,共同構築一道強有力的「防火牆」,這樣才能長而遠地將網路的糟粕拒之防火牆之外。
⑶ 數據治理的應對型數據治理的缺點及其改進方案
批量集成和應對型數據治理方法引入的時間延遲可能導致業務部門繼續操作重復、不完整且不精確的主數據。因此,這會降低多領域MDM方案實現在正確的時間向正確的人員提供正確數據這一預期業務目標的能力。在期望被設定為數據將變得干凈、精確且及時之後,批量集成引入的時間延遲讓人感到沮喪。應對型數據治理(下游數據管理員小組負責整理、去重復、糾正和完成關鍵主數據)可能導致讓人認為「數據治理官僚化」。應對型數據治理還會導致最終用戶將數據管理團隊看做「數據質量警察」,並產生相應的官僚化和延遲以及主數據仍然不幹凈的負面認識。這還將使得MDM方案更難實現它的所有預期優勢,並可能導致更高的數據管理總成本。此方法的風險是組織可能以「兩個領域中的最差」而告終,至少部分上如此–已在MDM方案中投資,但是只能實現一些潛在優勢,即在整個企業內獲得干凈、精確、及時以及一致的主數據。有三個方法可超越應對型數據治理。1.用戶將數據直接輸入到多領域MDM系統中:用戶使用界面友好的前端將數據直接輸入到多領域MDM系統中,但是他們的新記錄和現有記錄的更新留在暫存區域或保留區域,直到數據管理員審核和認證為止。這之後MDM系統才接受插入或更新,以便進行完整的整理、匹配、合並,並將「最佳記錄」發布到企業的所有其他應用程序。此方法好過將一個完全不同的應用程序(例如CRM或ERP系統)作為「錄入系統」,但是它仍然會出現延遲和效率低下。盡管存在這些缺點,使用暫存區域確實解決了大部分問題,例如不用強制執行重要屬性的錄入或在創建前不必進行徹底搜索。此外,由於我們並不受傳統應用程序或現代CRM或ERP應用程序如何處理數據錄入功能的影響,通過不對應對方法進行批量數據移動,我們還大大縮短了時間安排。2.用戶輸入直接傳送到多領域MDM系統中的數據:在外面輸入新記錄或更新,但是會立即傳送到MDM系統,以便自動整理、匹配和合並。異常或例外傳送到數據管理員的隊列,幾個管理員便可支持最終用戶。這是第一個主動方法的改進,因為我們利用MDM系統的業務規則、數據整理和匹配功能,只要求管理員查看作為整理、匹配和合並流程的例外而彈出的插入或更新。3.用戶使用特定於數據治理的前端輸入數據:第三個方法是允許最終用戶直接錄入到多領域MDM系統中,但是應使用專為主動數據治理方法而設計的前端。可專門為最終用戶數據錄入設定屏幕,您可利用功能齊全的MDM系統允許的自動化、數據整理、業務規則、搜索和匹配等所有功能。因此,不必首先將數據輸入到MDM系統的暫存區域中,並且您不需要系統外的單獨工作流應用程序。
⑷ 大國治理如何應對意識形態分歧
統治階級的不同,以及,階級的利益、政策等的不同。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⑸ 國家在社會治理和應對突發事件應該肩負的責任的看法
增強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在總體措施上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
面對如此復雜的局勢,防疫斗爭的首要任務,就是保持定力和靜氣,在思想上必須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貫徹全國一盤棋的戰略思想,增強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在總體措施上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在整體部署上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協調,在具體步驟上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調度。
全國各地均堅決服從中央的統一部署,聽從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統一指揮,把本地區本部門的防疫工作納入全國防疫斗爭的大局,在滿足本地區本部門需要的同時,必須充分考慮和照顧全國防疫斗爭的大局,決不能將局部凌駕於全局之上。
(5)治理應對擴展閱讀:
社會治理和應對突發事件的相關要求規定:
1、堅持在處置重大突發事件中,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水平。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黨和國家有關部門發出文件,依法從嚴懲治隱瞞疫情、擴散病毒、造謠傳謠、暴力傷醫、欺行霸市等直接危害疫情防控的犯罪行為,維護法律權威和社會秩序。
2、針對當前防疫斗爭的形勢需要,黨中央積極採取有力措施,加強公共衛生環境建設,特別是針對長期以來獵捕食用野生動物,導致環境破壞、病毒泛濫的教訓,嚴格關閉野生動物市場,打擊捕獵、販運、買賣、食用野生動物的行徑,從源頭上防範重大衛生風險,切斷病毒傳播途徑。
⑹ 治理環境污染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1、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首先是使用低雜質的無毒或低毒的原材料,改革生產工藝或更新設備,研究和開發無公害、少污染的生產技術,發展綠色產品,減少單位產出的廢棄物排出量。宏觀調控產業結構,對消耗高、效益低、污染重的工業企業採取關、停、並、轉、遷等調整措施。研製和使用能耗低或採用清潔能源的交通運輸工具,逐步淘汰和限制使用落後的交通運輸工具。
2、合理利用能源與資源
(1)加強工業生產管理,把環境保護納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軌道。節能降耗,減少物料流失,回收利用可燃氣體、余熱、余壓,工業三廢要回收再生、交叉利用,建立閉合生產流程,實現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密閉化,提高設備運行完好率,防止跑、冒、滴、漏和事故排放;
(2)改進燃煤技術,提高燃燒效率,低硫優質煤優先供給民用,積極開發採用無污染、少污染的能源,改革燃料構成逐步實現燃氣化和電氣化,擴大聯片或集中供熱。
3、廢棄物處理
對暫無綜合利用價值的工業三廢要進行凈化處理,如採用廢氣凈化和除塵技術來控制煙塵、廢氣,達到國家排放標准,就能排放。城市生活垃圾、人畜糞便、污水等應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醫院污水可能含多種病原微生物、放射性廢物,必須經專門的消毒處理方可排放。
(6)治理應對擴展閱讀:
環境污染的危害
1、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人需要呼吸空氣以維持生命。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約2萬多次,吸入空氣達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氣對人體健康有直接的影響。
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表現為呼吸系統受損、生理機能障礙、消化系統紊亂、神經系統異常、智力下降、致癌、致殘。人們把這個災難的煙霧稱為"殺人的煙霧"。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很高時,會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狀惡化,甚至在幾天內奪去幾千人的生命。其實,即使大氣中污染物濃度不高,但人體成年累月呼吸這種污染了的空氣,也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及肺癌等疾病。
2、環境污染與癌症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環境污染是導致癌症發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依靠全社會的力量,採取綜合措施、有效地治理環境污染,是癌症綜合預防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3、對植物危害
大氣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對植物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當污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急性危害,使植物葉表面產生傷斑,或者直接使葉枯萎脫落;當污染物濃度不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慢性危害,使植物葉片褪綠,或者表面上看不見什麼危害症狀,但植物的生理機能已受到了影響,造成植物產量下降,品質變壞。
⑺ 應對一級輿情應採取的治理手段是什麼
應對疫情輿情應採取的治理手段是應對輿情的手段,一定要保持冷靜,客觀面對現實,要秉持公平公正的這種情況。
⑻ 運用經濟理論分析目前我國物價上漲的原因,並提出治理應對的方案
一,需求上拉引發通脹。
1,貨幣因素(貨幣貶值)
貨幣數量×貨幣流通速度=經濟中交易商品×物價水平 (MV=PQ)
在08年經濟危機後,為刺激經濟發展,第一,採取了極度寬松的貨幣制度;第二,加大了政府支出,公共建設大舉進行,三峽、百萬公里的高鐵、高速公路,軍費的大幅增長,以及正在進行的3000W套保障房建設,還有全民進軍的房地產。近年來派生出巨款使M2增幅到了新的歷史高點。
2,兩極分化帶來的實物上升
前面講的巨量貨幣湧入社會,首先流入的是少數行業中,如資源、建築、銀行等,當手上的貨幣超過他們的保留貨幣時,他們傾向消費,如高消費拉動平均價格的上升。
二,成本推動通脹
1,土地做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之一,因為它的供給剛性與高稅率,近年來土地的上十倍,上百倍的增漲,廠房、住房成本大幅推高,終端商品價格上調成為消化成本的主要手段。
2,最低工資、強制保險等法令使勞動價格上升。佔中國經濟很大比重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成本上升,(農業、製造業)
三,結構性變化引發通脹
新的行業興起,一些舊的行業沒落。需求增加的部門,產品價格和工資的增長。例:在工業化程度較低時,落後的農業與速個經濟發展的矛盾並不突出,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加速發展,一個行業向另一個行業的轉移。(本來種地的變成了建築工,他們的繼承人變成了房產中介)使汽油、金屬、電力等需求增加。
四,其它因素
因娜尼拉極端天氣、地緣政治沖突使供給減少。
治理應對的建設性方案也有了構思,但在我國現有的政治體制下無法實現,所以今天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