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洪治理方案
① 長江發洪水的原因及治理的措施急急急!!!!!!
上游興修水庫,中游退耕還湖
修築堤壩,防止洪水滿溢
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
開辟分洪區,開挖分洪道(中游)
裁彎取直(荊江段)
加強宣傳,提高人們的防災意識
禁止亂砍濫伐,提高植被覆蓋率
② 河流的治理措施:
1、灘地的保留和利用
灘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產物。一般河道灘地較開闊,洪水期水流漫灘,利於行洪滯洪,應保留其功能,並充分開發利用。流經城區的河道,在維持灘地行洪功能的同時,利用灘地設置綠化地、公園、交通輔道和運動場所,開發其休閑、親水功能,成為市民娛樂、健身、遊玩的好地方。
整治中,順應河勢,因河制宜,保留河灘和彎道,恢復河道的天然形態,減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減少洪峰壓力,同時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彎曲的水流更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為各種牛物創造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2、採用生物固堤,減少堤防硬化
對於鄉村田間河道,除個別沖刷嚴重河岸需築堤護坡外,應盡量維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狀態下的岸灘、江心洲、岸線等自然形態,維持河道兩岸的行洪灘地,保留原有的濕地生態環境,減少由於工程對自然面貌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在堤防建設中,可採用大塊鵝卵石堆砌、干砌塊石等護岸方式,使河岸趨於自然形態。個別受沖河岸堤防內側可採用種植水杉等根系為直根的樹種或草坪護坡等植物護堤措施。
3、生物群落多樣性恢復
恢復生物群落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其對象包括水生生物和陸生生物的恢復。按照河流生態系統整體恢復的理念確定生物群落恢復任務,難點在於如何選擇指示物種。具有操作性的方法是把重點恢復瀕危、珍稀和特有生物物種以及保護和恢復重要生物資源。此外,還應加強土著物種的保護,防止生物入侵。
4、河流污染治理
截污分流。截污是治理城市河流污染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過建設雨、污水管網,將原本直接排入城市河流的污水收集至城市污水處理廠或者人工濕地,經處理達標後再排放,從而削減了排入河流的污染物總量。截污分流法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河流水污染的問題,但實施難度較大,涉及到水利、市政、道路等多個部門,因此一般需要通過行政手段輔助。
(2)泄洪治理方案擴展閱讀:
河道治理的重要性:
為充分發揮水利工程設施在國民經濟持續發展中的基礎作用,減少洪災損失,促進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保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的實現,對農村河道進行整治已勢在必行。
通過河道整治使其城鎮、基礎設施等防洪標准有較大提高,區域內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防洪安全保障問題得到初步解決,為新農村建設、群眾安居樂業、社會繁榮穩定提供良好的基礎,促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共建人水和諧的社會環境。
為了實現江我國水系規劃總體目標,保障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盡快確定河網水系整治及防洪排澇規劃,全面提升片區河網水系面貌及防洪排澇能力,創建現代化的水利設施和管理體制,從而為加快推進我國的水系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
③ 泄洪設施修建計劃
位於我國南方的某個偏遠貧困鄉,地處山區,一旦遇到暴雨,經常發生洪澇災害。以往下雨時,完全是依靠天然河流進行泄洪。2010年入夏以來,由於史無前例的連日大雨侵襲,加上這些天然河流泄洪不暢,造成大面積水災,不僅夏糧顆粒無收,而且嚴重危害到當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為此,鄉政府打算立即著手解決防汛水利設施建設問題。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在各村開挖一些排洪溝,以滿足近兩三年的短期防汛需要;二是從長遠考慮,可以通過修建新泄洪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出到主幹河流。經測算,修建新泄洪河道的費用為 (萬元),其中 表示泄洪河道的可泄洪量(萬立方米/小時), 表示泄洪河道的長度(公里)。
請你們通過數學建模方法,解決以下問題:
問題1:該鄉的某個村區域內原有四條天然河流,由於泥沙沉積,其泄洪能力逐年減弱。在表1中給出它們在近年來的可泄洪量(萬立方米/小時)粗略統計數字。水利專家經過勘察,在該村區域內規劃了8條可供開挖排洪溝的路線。由於它們的地質構造、長度不同,因而開挖的費用和預計的可泄洪量也不同,詳見表2,而且預計每條排洪溝的可泄洪量還會以平均每年10%左右的速率減少。同時開始修建一段20公里長的新泄洪河道。修建工程從開工到完成需要三年時間,且每年投資修建的費用為萬元的整數倍。要求完成之後,通過新泄洪河道能夠達到可泄洪量100萬立方米/小時的泄洪能力。
鄉政府從2010年開始,連續三年,每年最多可提供60萬元用於該村開挖排洪溝和修建新泄洪河道,為了保證該村從2010至2014年這五年間每年分別能至少達到可泄洪量150、160、170、180、190萬立方米/小時的泄洪能力,請作出一個從2010年起三年的開挖排洪溝和修建新泄洪河道計劃,以使整個方案的總開支盡量節省(不考慮利息的因素在內)。
表1 現有四條天然河道在近幾年的可泄洪量(萬立方米/小時)
年份
編號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號 32.2 31.3 29.7 28.6 27.5 26.1 25.3 23.7 22.7
2號 21.5 15.9 11.8 8.7 6.5 4.8 3.5 2.6 2.0
3號 27.9 25.8 23.8 21.6 19.5 17.4 15.5 13.3 11.2
4號 46.2 32.6 26.7 23.0 20.0 18.9 17.5 16.3
表2 開挖各條排洪溝費用(萬元)和預計當年可泄洪量(萬立方米/小時)
編號 1 2 3 4 5 6 7 8
開挖費用 5 7 5 4 6 5 5 3
當年泄洪量 25 36 32 15 31 28 22 12
問題2:該鄉共有10個村,分別標記為①—⑩,下圖給出了它們大致的相對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總體上呈自西向東逐漸降低的態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其中村⑧距離主幹河流最近,且海拔高度最低。鄉政府打算擬定一個修建在各村之間互通的新泄洪河道網路計劃,將洪水先通過新泄洪河道引入村⑧後,再經村⑧引出到主幹河流。要求完成之後,每個村通過新泄洪河道能夠達到可泄洪量100萬立方米/小時的泄洪能力。
表3 各村之間修建新泄洪河道的距離(單位:公里)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8 5 9 12 14 12 16 17 22
9 15 17 8 11 18 14 22
7 9 11 7 12 12 17
3 17 10 7 15 18
8 10 6 15 15
9 14 8 16
8 6 11
11 11
10
請你們根據表3中的數據,為該鄉提供一個各村之間修建新泄洪河道網路的合理方案,使得總費用盡量節省。(說明:從村A→村B的新泄洪河道,一般要求能夠承載村A及上游新泄洪河道的泄洪量。)
問題3:新泄洪河道網路鋪設完成後,打算安排一位維護人員,每天可以從一個村到與之直接有新泄洪河道連接的相鄰村進行設施維護工作,並在到達的村留宿,次日再隨機地選擇一個與該村直接有新泄洪河道連接的相鄰村進行維護工作。試分析長此以往,他在各村留宿的概率分布是否穩定?
問題4:你們是否能夠為該鄉提出一個更加合理的解決泄洪的辦法?
說明:1、以上問題必須建立一般的數學模型,不能僅按照題目中提供的數據計算一個結果。
2、建模過程中,可自行提出合理的模型假設。
④ 治理淮河流域洪澇 措施
治理洪澇措施:
修建大型水庫。
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干支流上除「淮河流域已建大型水庫指標表」所列32座水庫外,已建庫容在1億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庫還有獅河的花山、泗河的賀庄、青河口的小塔山、薔薇河的安峰山水庫。
此外,正在復建的有水毀工程石漫灘水庫。該水庫位於洪河支流滾河上,總庫容1.26億立方米。計劃興建的大型水庫有:淮河幹流上的出山店水庫,總庫容36億立方米(或選擇上游44km的紅石潭水庫,總庫容16億立方米);淠河支流漫水河上的白蓮崖水庫,總庫容5億立方米;沙河上的下湯水庫,總庫容11.7億立方米;澧河支流甘江上的燕山水庫,初期庫容15億立方米;沙河支流北汝河上的前坪水庫,總庫容6.9億立方米。
開辟入江入海水道。
解除淮河流域洪澇災害的重要工程之一是開辟入江入海水道,現已形成一個入江入海的工程體系。
淮河水系方面:洪水通過洪澤湖樞紐控制,大部分經入江水道分入長江,一部分經蘇北灌溉總乾渠入海,一部分經淮沭河分淮入沂。這3條水道的排洪能力分別為12000、800和3000立方米/秒。此外里運河還可分泄少量淮河洪水入扛,廢黃河可分泄部分淮河洪水入海。
洪澤湖地區及其下游地區的防洪標准不到百年一遇。為使防洪標准提高到300年一遇,規劃沿灌溉總乾渠北側開挖新的入海水道,水道全長163.5km,設計排泄流量8000立方米/秒。現已按行洪流量2270立方米/秒開工興建。
沂沭泗水系方面:經過多次整修,現已有新沭河和新沂河兩條水道和l條分沂入沭的水道。新沭河和新沂河的捧洪能力分別為4000和7000立方米/秒。分沂入沭的安全泄量為3000立方米/秒,現仍泄入老沭河。這個地區仍只能防禦十年一遇左右的洪水。為了提高到防禦50~100年一遇洪水,計劃實施「沂沐泗洪水東調南下工程」。
新建和加固堤防。
流域內新建和經過整修加固的重要堤防有:淮北大堤,全長238.4km 蚌埠市圍堤,全長10.4kmt入江水道大堤,左堤199.7km,右堤221.7km,總長421.4km;洪澤湖大堤,全長67.25km;里運河大堤,左堤157.5km,右堤156,9km,全長314.4km 小洪河兩岸堤防總長405km,汝河兩岸堤防總長369.9km;大洪河兩岸堤防166.5km,沙潁河干堤,河南段全長525.5km,安徽段全長363.93km;渦河西堤長113.37km,東堤長173km;蘇北總乾渠兩岸堤長313.2km;分淮入沂水道兩岸堤長41km;沂河幹流堤防全長316.25km;新沂河堤防全長279.3km,沭河和新沭河堤防長度分別為394.2km和132.8km,總長527km,泗河堤防全長138km,東魚河幹流堤防全長158.13km;誅趙新河幹流堤防長278.9km;韓庄運河兩岸堤長79km;中運河兩岸堤長296km,邳蒼分洪道兩岸堤長148.6km。
新辟排洪排澇河道和分洪道。
新開的河道和分洪道主要有以下幾條:茨淮新河全長134.2km,計劃分泄潁河洪水2000立方米/秒,使正陽關至懷運的淮河中游的排洪能力由10000立方米/提高到12000立方米/秒;懷洪新河全長127km,上口分洪流量2000立方米/秒,結合接納12000h㎡面積的排撈流量,下游設計排洪流量4700立方米/秒,新汴河全長127.1km,排澇流量900立方米/秒,排洪流量1460立方米/秒;洪河分洪道和蒙河分洪道全長80km,分洪流量750~950立方米/秒;邳蒼分洪道全長77km,它既可分泄沂河洪水、又可排泄兩岸澇水。進水閘(江風口閘)設7孔12m×6.5m弧形閘門控制,設計過閘流量2000立方米/秒,東魚河全長172km,沿途共入了萬福河、洙水河、大沙河等上游0.592萬k㎡的高地洪澇水。其南支、北支分別長52和96km,共承擔0.273萬k㎡地區的排水;洙趙新河全長140km,共攔截西北部高地0.42萬k㎡的洪澇水。
蓄(滯)洪區。
利用平原區的窪地,在四周築堤,在大洪水時,臨時分蓄一部分洪水。
行洪區。
行洪區是擴大淮干中游泄洪能力的一種工程措施,它是淮河洪水河槽的一部分.位於崗地或淮河大堤與中泓之間,利用沿河的湖泊窪地修建的,築有行洪堤,保護區內農業生產,一般情況下不行洪,在淮河洪水達到規定高程時,在行洪區卜口開口或漫堤行洪,經行洪區下口又流入淮河。最多時行洪區達到21處,現有17處。
控制樞紐。
臨淮崗樞紐位於淮河中游正陽關上游的臨淮崗,其目的是控制正陽關以上淮河洪水,減少正陽關以下淮北大堤防洪負擔,並取代1954年大水沖壞的潤河集樞紐。該樞紐控制流域面積4.35萬k㎡,占正陽關以上流域面積的1/2。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壩上設計水位28.4m~28.6m,相應庫容93億立方米,較天然滯洪狀況可增加洪量33億立方米;校核水位29.6m時,相應庫容120億立方米。
蚌埠樞紐:位於蚌埠市西的淮河上,由節制閘、分洪道、船閘、電站等組成。作用是抬高淮河枯季水位,以利灌溉、供水和通航。設有28扇寬10m、高7.5m的閘門,泄洪能力10140m³/s。運用水位為16.0~18.0m。分洪道設計流量2860m³/s。
韓庄樞紐:位於南四湖南端的山東省微山縣韓庄鎮,是南四湖主要出口韓庄運河的控制工程,由韓庄閘、伊家河閘、老運河土壩等組成。韓庄閘裝有17扇12m* 7.2m閘門和14扇12m*9m閘門,微山湖水位33.5m時,泄流能力為2050立方米/秒。伊家店閘設有3扇7m*5m閘門,泄量250立方米/秒。
洪澤湖控制樞紐:主要建築物包括洪澤湖大堤、三個出口處建築物(入江水道的三河閘、蘇北灌溉總渠的高良澗閘、淮沭河口的二河閘),兩個灌溉引水涵洞(洪金洞、周橋洞)。它兼有防洪、灌溉、航運、水產和發電等綜合效益。其中三河閘共有63孔寬10m、高6.2m的泄洪閘,設計泄量]2000立方米/秒;二河閘共有35孔寬10m、高8m的泄水閘,設計泄量3000立方米/秒,該閘還可反向引沂濟淮,設計流量300立方米/秒;高良澗閘設8孔寬9.2m、高4.0m的泄水閘,設計流量800立方米/秒; 兩個灌溉引水橘洞,總設計流量6S立方米/秒。
南四湖二級壩樞紐:位於山東微山縣昭陽湖腰最窄處,包括攔湖大壩、溢洪堰、1號、2號、3號、4號節制閘和船閘,全長7360m。攔湖大壩壩頂高程39m,長4113m,壩高一般為6.5m;溢流滾水壩,堰頂高程35.1m,長300m;l號閘設39扇6m×4m平板門,設計泄量4500立方米/秒;2號閘設55扇5.25m×3m鋼絲水泥平面升直門,設計泄量3300立方米/秒;3號閘設84孔6.4m×4.3m鋼絲水泥殼面直升門,設計泄量4620立方米/秒;4號閘設134孔6.3m×4.5m鋼絲水泥殼面直升門,設計泄量4490立方米/秒(待湖腰擴大工程完成後才能運用)。
河道整治。
河道整治主要包括河床疏浚,結合堤防建設對河道截彎取直、局部調整和拓寬堤距,還包括河道清礙,以擴大河道本身泄洪和排澇能力。先後進行整治的主要支流有洪汝河、沙潁河、王引河、黑茨河、西淝河、濉河、沱河、渫潼河等。
淮河位於中國東部,介於長江與黃河之間,是中國七大河之一。古稱淮水,與長江、黃河和濟水並稱「四瀆」,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河谷,幹流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淮河幹流可以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長1000公里,總落差200米。洪河口以上為上游,長360公里,地面落差178米,流域面積3.06萬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澤湖出口中渡為中游,長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營為下游入江水道,長150公里,三江營以上流域面積為16.46萬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和山東五省,流域面積約為27萬平方公里,以廢黃河為界,整個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兩大水系,流域面積分別為19萬平方公里和8萬平方公里。
⑤ 淮河流域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主要原因:淮河流域洪澇多發主要有歷史、地形和氣候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版。由於歷權史上黃河長期奪淮,致使淮河入海無路、入江不暢,加上特定的氣候和下墊面條件,淮河流域歷史上「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舉世聞名。新中國成立後,經過近60年的治理,災情有了明顯緩解,但災害的根源仍未根除。特別是淮河中、下游地區經常出現因洪致澇、洪澇並發現象,危害最大的是大洪水和洪澇組合所造成的災害。
治理措施:A.在上、中游修建蓄洪水庫 B.在下游疏浚並增加泄洪通道
⑥ 長江發生洪災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一、原因
1、氣候因素:受亞熱帶季風和台風等因素的影響,降水多且集中,夏季版多暴雨權。
2、地形因素:暴雨匯流面積大,支流眾多,地勢平坦,河道彎曲,排水不暢,又夾於南北丘陵山地之間。
3、人為因素:
1)上游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下游泥沙堆積,河床抬高,影響泄洪。
2)圍湖造田,湖泊面積減少,湖泊的蓄洪能力減弱。
二、治理措施:
1、加強堤防建設、河道整治以及水庫工程建設是避免洪澇災害的直接措施。
2、長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從根本上減少發生洪澇的機會。
3、切實做好洪水、天氣的科學預報與滯洪區的合理規劃,可以減輕洪澇災害的損失。
4、建立防汛搶險的應急體系,是減輕災害損失的最後措施。
⑦ 有沒有泄洪法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以下簡稱《防洪法》),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有關部門、單位,有計劃地治理江河,建設防洪工程設施和洪水預警預報系統及洪澇災害監測系統,建立並完善防洪體系;加強防洪工程設施管理;做好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後的重建工作。
第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防洪設施和依法參加防汛抗洪的義務,有權檢舉破壞防洪設施的行為。
第四條 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應當有防洪治澇的專業規劃。涉及防洪的重大項目建設,應當進行防洪治澇的專項論證。
第五條 防洪規劃應當服從流域、區域的綜合規劃,並按照以下規定編制和報批:
(一)西江流域、國(邊)界河道、跨省(自治區)的重要河段及省界河道的防洪規劃,應當按照防洪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編制和報批;
(二)紅水河、黔江、潯江、桂江、鬱江、柳江、南流江及其他跨設區的市的河段、設區的市界河的防洪規劃,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編制,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後,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三)跨縣的江河以及縣界河的防洪規劃,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縣級人民政府編制,經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四)其他江河的防洪規劃,由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六條 南寧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貴港市的城市防洪規劃,由上述各市人民政府組織水行政主管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編制,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珠江流域管理機構審查,並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後,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其他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其他有關部門編制的城市防洪規劃,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區防洪規劃,由縣級人民政府組織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編制,經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後,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七條 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防禦風暴潮預案,加強河口整治和海堤、擋潮閘、沿海防護林等防禦風暴潮工程體系建設。
入海河口整治、海岸灘塗開發治理應當符合防洪(潮)規劃。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山洪可能誘發的山體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隱患進行全面調查,確定災害重點防治區和危險區,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予以公告並設立警示標志。重點防治區和危險區應當建設觀測、預警預報設施,落實監測人員,制定和落實避險和逃險方案。
城市、村鎮和其他居民點以及工廠、礦山、鐵路和公路的建設,應當避開山洪誘發的地質災害易發區、危險區,其布局和設防高程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和防洪規劃的要求。已經建成但不符合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和防洪規劃的要求的,當地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應當有計劃地組織搬遷或者採取防禦措施。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依法劃定的防洪規劃保留區,應當予以公告,明確界限,並設立標志;對防洪規劃保留區內原有的影響防洪規劃實施的建築物、構築物,應當根據防洪工程設施建設需要制定拆遷計劃,並組織實施。
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林業、水利等有關部門有計劃地開展流域和區域林草植被建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退耕還林還草,加強對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嚴重地區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本級財政應當安排相應的專項資金。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其他有關部門,根據防洪規劃制定河道整治、澇區治理、病險水庫和水利樞紐除險加固、河流控制性工程和城市防洪治澇工程設施的建設計劃,按程序批准後組織實施。
第十二條 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國(邊)界河道和省界河道以及跨省(自治區)的河段的規劃治導線,應當按照防洪法第十九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擬定和報批。紅水河、黔江、潯江、桂江、鬱江、柳江、南流江以及跨設區的市的江河、河段和設區的市界河的規劃治導線,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有關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擬定,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
跨縣的江河、河段和縣界河的規劃治導線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有關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擬定,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其他江河、河段的規劃治導線,由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擬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三條 在洪泛區、蓄滯洪區內建設非防洪工程項目的,在上報工程項目立項時,應當編制洪水影響評價報告,提出防禦措施。洪水影響評價報告由有關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准。
第十四條 建設與防洪有關的水工程,應當按照經批準的設計,建設相應的防洪治澇設施,保證工程設施的安全運行。
第十五條 採用租賃等方式經營管理的與防洪有關的水工程,經營管理者和所有者應當在合同中明確防洪責任和工程管理維護責任。經營管理者不得擅自改變防洪、排水等原設計功能,確保防洪工程設施的完好與安全。
第十六條 礦山企業的尾礦壩應當按照國家技術標准和防洪要求進行建設,並有相應的防洪設施和措施。
第十七條 防禦洪水方案按照以下規定製定和報批:
(一)西江流域、國(邊)界河道、跨省(自治區)的重要河段及省界河道的方案,應當按照防洪法第四十條第二款的規定製定和報批;
(二)紅水河、黔江、潯江、桂江、鬱江、柳江、南流江及其他跨設區的市河段、設區的市界河的方案,由自治區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會同有關設區的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制定,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後,報國家防汛總指揮部備案;
(三)跨縣的江河、河段以及縣界河的方案,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會同有關縣級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制定,經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報自治區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備案;
(四)其他江河的方案,由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制定,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備案;
(五)水庫防禦洪水方案由水庫管理機構制定,經所屬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後,報上一級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備案。
第十八條 設區的市的城市防禦洪水方案,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制定,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報自治區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備案。
重點防洪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區防禦洪水方案,由縣級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制定,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和自治區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備案;其他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區防禦洪水方案,由縣級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制定,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備案。
有防洪任務的建制鎮的防禦洪水方案,由縣級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制定,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備案。
第十九條 除防洪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之外,當台風、風暴潮、災害性強降水來臨時,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可以宣布進入緊急防汛期,發布汛情公告,並同時報告上一級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
第二十條 執行搶險救災任務車輛的免費通行證核發的具體辦法,由自治區人民政府依照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製定。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負責向社會發布汛情公告,其他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發布。
第二十二條 對在江河和水庫泄洪通道及其他泄洪設施、搶險道路設置障礙物和違章建築物的,按照誰設障、誰清除的原則,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責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強行清除,所需費用由設障者承擔。設障者拒不承擔清除費用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可以依法申請強制執行。
第二十三條 在汛期,水庫、閘壩和其他水工程設施的運用,必須執行經批準的洪水調度方案,不得擅自在汛期限制水位以上蓄水和任意減少或者加大泄洪流量,汛期限制水位以上防洪庫容的運用和泄洪流量,必須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的調度指揮和監督。..........
⑧ 如何治理由地上河引起的洪水泛濫和決堤
如何治理由地上合引起的洪水泛濫和決堤?這個要想治理,必須要加固壩體,清理河道的淤泥,這樣就會使洪水不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