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治理現代化試點縣
❶ 農業農村部將以何處為試點重點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關於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構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扎實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重大行動、切實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以東北、華北地區為重點,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試點。
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優化畜禽養殖區域布局,推進畜牧大縣整縣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支持規模養殖場和第三方建設糞污處理利用設施,集成推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推動形成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可持續運行機制。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優化水產養殖空間布局,依法加強養殖水域灘塗統一規劃,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
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以東北、華北地區為重點,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積極開展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打造深翻還田、打捆直燃供暖、秸稈青黃貯和顆粒飼料喂養等典型示範樣板。
加強污染源頭治理,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涉重金屬企業排查,嚴格執行環境標准,控制重金屬污染物進入農田,同時加強灌溉水質管理,嚴禁工業和城市污水直接灌溉農田。
開展耕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施風險區加密調查、農產品協同監測,進一步摸清耕地土壤污染狀況,明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在耕地土壤污染詳查和監測基礎上,將耕地環境質量劃分為優先保護、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三個類別,實施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分類管理。
以南方酸性土水稻產區為重點,分區域、分作物品種建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試點,合理利用中輕度污染耕地土壤生產功能,大面積推廣低積累品種替代、水肥調控、土壤調理等安全利用措施,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嚴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劃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實施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還草。擴大污染耕地輪作休耕試點,繼續實施湖南長株潭地區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試點。
❷ 全國有多少個縣劃為農村集體產權制改革試點
據媒體9月21日報道,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專改革的意見》精神,由屬點及面開展集體經營性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經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推薦,農業部、中央農辦確定北京市海淀區等100個縣(市、區)為2017年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
農業部、中央農辦要求各試點縣(市、區)要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全面強化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重點在確認農村集體成員身份、有序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功能作用、多種形式發展集體經濟等五個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明確試點區域和改革路徑,細化推進步驟和時間節點,確保各項試點任務按期保質全面完成。
期待農業迅速發展。
❸ 昆明特色市域治理現代化哪些方面體現
應該都是自動啊、半自動啊,反正是跟科技有關的才是最准確的。請採納一下
❹ 縣域治理現代化什麼意思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加快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意見》共推出十項措施,主要有:同步建設城鎮學校,努力辦好鄉村教育,科學推進學校標准化建設,實施消除大班額計劃,統籌城鄉師資配置,改革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機制,改革教育治理體系,改革控輟保學機制,改革隨遷子女就學機制,加強留守兒童關愛保護。
《意見》指出,為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要合理規劃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建設,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統籌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向鄉村和城鄉結合部傾斜,大力提高鄉村教育質量,適度穩定鄉村生源,增加城鎮義務教育學位和鄉鎮學校寄宿床位,推進城鎮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著力解決「鄉村弱」和「城鎮擠」問題,鞏固和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加快縮小縣域內城鄉教育差距,為到2020年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意見》明確,加快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准統一、教師編制標准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基本裝備配置標准統一和「兩免一補」政策城鄉全覆蓋,到2020年,城鄉二元結構壁壘基本消除,義務教育與城鎮化發展基本協調;城鄉學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額基本消除,鄉村完全小學、初中或九年一貫制學校、寄宿制學校標准化建設取得顯著進展,鄉村小規模學校(含教學點)達到相應要求;城鄉師資配置基本均衡,鄉村教師待遇穩步提高、崗位吸引力大幅增強,鄉村教育質量明顯提升,教育脫貧任務全面完成。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進一步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
《意見》強調,要加強黨的領導,落實政府責任,明確部門職責,加強督導檢查,營造良好氛圍,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實到位,工作目標如期實現。
❺ 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創新方式手段有哪些
(1)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堅持系統治理,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堅持依法治理,加強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堅持綜合治理,強化道德約束,規范社會行為,調節利益關系,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問題。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台,及時反映和協調人民群眾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
(2)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正確處理政府和社會關系,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支持和發展志願服務組織。限期實現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真正脫鉤,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成立時直接依法申請登記。加強對社會組織和在華境外非政府組織的管理,引導它們依法開展活動。
(3)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心理干預、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使群眾問題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權益有保障。
改革行政復議體制,健全行政復議案件審理機制,糾正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建立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綜合機制。
❻ 四川的五十百千示範工程有哪五個市,五個市裡分別是哪十個縣城謝謝了,盡快告訴
德陽市
城市概況:
區位優勢明顯。德陽市位於四川成都平原東北,城市建成區面積55平方公里,市區人口45萬。德陽是「成德綿」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第一個實現GBM網化工程達標的地級示範市,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60餘公里,寶(雞)成(都)鐵路、成(都)綿(陽)高速公路、108國道和境內四通八達的快速通道構成了德陽發達的鐵路、公路交通體系。
文化底蘊厚重。德陽歷史悠久,是古蜀文化發祥地之一,人文景觀量多質優。市區內有保存完好、建築精美、全國第三大孔廟——德陽孔廟;有中國西南最大的現代石刻群雕——德陽石刻;七平方公里水面的旌湖貫穿南北等現代文化娛樂景區。
城市建設優美。城市規劃標准高,城市功能完善。秀美的旌湖、典雅的文廟廣場裝點城市更加靚麗,一環路建設工程速度加快,德什、德綿快速通道工程和德中公路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德陽城市形象。「一中心三片區」組合城市圈規劃將把德陽打造成為一座美麗的現代化工業山水園林城市。德陽是國家優秀旅遊城市,省級園林城市,旌湖兩岸生態環境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綜合實力強勁。德陽是中國重大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四川省重要的工業城市。擁有中國二重、東方電機、東方汽輪機等一大批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裝製造企業。機械、食品、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葯等產業集群優勢明顯,預計200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4%左右,財政總收入120億元,增長23%。德陽工業總量、財政總收入連續多年位居四川省第二位。2009年8月13日,聯合國正式命名德陽為「清潔技術與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國際示範城市」。
災後重建積極推進。目前,全市災後重建項目開工4936個,開工率89.9%,完工3301個,累計完成投資934.9億元,30多萬受災農戶將在春節前基本搬進新居,城鎮住房重建開工及建成比例達到97.1%,一大批基礎設施相繼建成,一批各具特色、設施齊備的學校、醫院拔地而起,重災鄉鎮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推薦理由一:
硬體設施建設加速推進。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治理過程中,德陽市加強了交通管理、環衛、治污、商貿、園林綠化五個方面設施建設,重點對德陽市主城區的「四大門」、「六條路」進行了風貌改造。新增垃圾中轉站30個,改建垃圾處理廠1個,新建垃圾壓縮轉運站1個、污水處理廠2個,新增環衛保潔車輛120台(含電瓶車),新增其它垃圾處理設施5600餘個、保潔員400餘人,新建改建農貿市場16個,全市新增臨時停車場51個、泊位2400餘個,新增紅綠燈36處,新增交通標志288套。德陽市主城區以旌湖兩岸為支撐,在已有八大文化、藝術、體育、歷史長廊的基礎上,新增、改造基礎項目43個,大力開展見縫插綠、拆牆透綠工作和城市道路改造工程,不斷提升德陽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
推薦理由二:
專項資金保障充裕。採取「向上爭、銀行貸、市場引、社會籌」等方式,破解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資金「瓶頸」,全面推進五大基礎設施建設、鄉村容貌改造和城市形象的提升。2009年,共計劃投入資金7.8億元,已到位資金2.2億元用於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
推薦理由三:
廣泛動員,強勢宣傳。制定了9個專項治理宣傳報道方案,做到了「月月有主題、周周有亮點」。市級新聞媒體開設了專題專欄16個,刊(播)發消息3530餘條,製作公益廣告20餘條。廣泛開展社會宣傳,製作懸掛大型公益廣告牌260餘塊、橫幅標語1500餘幅,編印、發放張貼畫10萬張、宣傳手冊160萬冊,出動宣傳車5600台(次),開展「做文明學生、創優美環境」宣誓儀式等各類活動380餘項,覆蓋社會各個領域。依託「文化德陽」品牌,大力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廣場文化活動,共演出文藝活動60餘場(次),形成濃厚的輿論氛圍。社情民意調查表明,群眾對城鄉環境治理的支持率、滿意率、參與率分別達到100%、84.2%、84.1%。
推薦理由四:
環境指標達標情況良好。德陽主城區污水處理廠基本能夠滿足城市區居民生活污水處理需要,設計處理能力為10萬噸/日,實際城市生活污水量為12萬噸左右/日,污水處理率達到83.33%。綿遠河污水處理廠招標前准備工作已基本完成,預計2011年完成建設;石亭江和天元污水處理廠現已設計完成,正在申請資金。德陽主城區新建垃圾收集房30座,旌西地坑1座。截至日前,全市已建成並運行的垃圾處理廠有3個、垃圾填埋場1個,其中市生活垃圾處理廠設計日處理能力300噸,生活垃圾無公害化處理率達到89.75%。經資質單位對工廠地表水、地下水、垃圾污水、土壤、周邊空氣質量、噪音進行監測,其結果全部符合國家GB標准。德陽市主城區已建成有東湖山公園、文化娛樂城公園、電信廣場公園、文廟公園、石牛公園、黃河廣場公園、城北公園等七大公園,並對泰山南路四處、華山南路、凱江路成綿高速立交、龍泉山路部分、漢江路至沱江段、綿遠街與青山巷交界處街頭綠化、部分窩栽樹池處理、奧運長廊珠江橋頭茶樓旁綠化、凱江路高速公路立交周邊綠化、西小區(白河巷、湘江街)街頭綠化等處進行綠化改造。市區主要幹道、河堤兩側均有行道樹和綠化帶,綠地面積達370餘萬平方米,已實現建成區綠地覆蓋率≥39.31%,綠地率>35.3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4平方米,達到了省級園林城市的要求。
羅江縣
基本情況:
羅江縣位於成都平原北部邊緣,1996年8月經批准復縣。羅江地處成(都)德(陽)綿(陽)高新產業帶主軸,南距德陽市區23公里,北距綿陽市區28公里。幅員面積448平方公里,轄10個鎮,109個行政村,總人口24.2萬。羅江縣是中國金花梨之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率先在全省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和「城鄉公交一體化」工程。2009年,羅江經濟發展增速逐步加快,排位穩步上升。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億元,同比增長14 %;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3.88億元,增長14.7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338元,增加65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225元,增加1595元;預計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0億元,增長2.9倍。建成省級新農村電氣化縣。
推薦理由:
投入到位。堅持「五個一點」(財政投一點,項目調一點,土地收益擠一點,群眾出一點,社會捐一點),籌集7000餘萬元,專項用於環境治理。投入近4000萬元用於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添置了清掃車、灑水車、垃圾清運車,電瓶密封清運車,垃圾桶、果皮箱;修建了一批清潔房、垃圾池等基礎設施。建立「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公益基金」,撬動數百萬元社會資金參與治理。
改善基礎設施。農村統一規劃修建垃圾池3萬多口,城鎮和小區修建垃圾清潔房120座 ,新增垃圾桶315個,果皮箱422套,掃地車、灑水車、垃圾清運車9輛和電瓶三輪清運車82輛;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20.02%,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22%。
建設環境秩序。採取「堵疏結合」的辦法,規范市場,完成水果市場、夜啤酒廣場兩大專業市場建設,並大力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完善城市車輛的停放場地及附屬設施的建設,已在縣城主要幹道、行道建有停車位、停車柵欄,場鎮設置有停車位、停車柵欄,城市環境秩序附屬設施建設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整治市容市貌。基本完成對縣城萬安大道、紋江幹道、東西街兩旁的店招(牌)規范管理;對城區、鄉鎮店招(牌)的日常監管體系和制度進一步完善。已規范、拆除店招(牌)300處,清除「牛皮癬」8450張,使城市容貌得到有明顯改觀。
在已形成川陝路27公里三國文化長廊的基礎上,實施成綿高速、羅安路、羅桂路沿線民居改造,實施「三清五改」,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依託調元文化,打造調元古鎮;以徽派建築為主體,打造鄢家餐飲一條街。目前全縣完成3個鎮,共計改造1466戶。使場鎮交通變暢,環境變靚,人氣變旺。
廣泛宣傳,動員村民清理農村垃圾、雜物、污泥、污水;結合災後重建工作,引導農村居民推進「一建三改」(建沼氣池,改廚、改廁、改圈)工程,新建戶用沼氣8000口;組織千餘人次對景區和農家樂的環境衛生進行了集中整治;制定印發「進家庭」宣傳畫、倡議書;全域印發《治理城鄉環境 建設幸福家園》畫冊10萬冊。
以 「三集中整治」為中心。在交通干線沿線村組,率先推行「村(社區)分類、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置模式,確保交通沿線環境衛生清潔。
旌陽區孝泉鎮
基本情況:
孝泉鎮地處成都平原的西北部邊緣,位於旌陽區西北部,是新九寨旅遊環線(德茂路)的必經之路,總面積52.5平方公里,城鎮面積3.5平方公里,轄12個村和3個居委會,總人口41336人。孝泉鎮有著以「孝文化」、「伊斯蘭文化」、「泉文化」為核心的歷史文化底蘊,1996年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004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小城鎮,2006年「安安送米」的故事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被評為「四川省優美環境鄉鎮」,2009年被評為四川省「十佳魅力名鎮」。
推薦理由:
孝泉鎮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群眾知曉率達100%,參與率達95%,在全鎮形成了由「讓我治理」變為「我要治理」的良好氛圍。堅持每天早晚檢查和各小組治理情況通報制度,抓好衛生監督,完成「五亂」和「三個集中」治理,特別對重點地段、重點場所(如農貿市場)設專人負責。自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開展以來共清理垃圾9400餘噸,並轉運至40公里外的德陽市垃圾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置,清除非法小廣告1530條。新增保潔人員54名,垃圾車19輛,垃圾桶289個,停車場3個,規劃攤點175個。「拆牆透綠」200米,「屋頂增綠」共5處、800平方米,「見縫插綠」 1350平方米,清理綠地12000平方米。同時,將風貌整治與孝泉古鎮建設緊密結合,集中對半邊街、鄰姑街、孝綿路和孝安大道進行風貌整治,目前已完成投資1600餘萬元,完成臨街牆體立面風貌整治約20000餘平方米。
什邡市洛水鎮
基本情況:
洛水鎮位於川西平原西北,是什邡市「5·12」特大地震極重災鎮之一,集鎮建成區面積約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2萬人,全鎮有三所衛生院、一個綜合性福利院、一所中學、三所小學、二所中心幼兒園,並有兩個火車站,國地稅、郵政、電信等市級駐鎮單位10餘家。
推薦理由:
設施建設加快,恢復重建有力、有序、有效開展。到目前為止,藍天小學已交付使用,洛水中學、洛水小學和洛水幼兒園正在建設之中,900套廉租房已全部開工建設(其中一期300套即將交付使用),洛水衛生院、靈傑衛生院、福利院、天然氣配氣站正在建設,國地稅、公安派出所、農行洛水分理處、郵政、電信等駐鎮單位的重建都已開工。政府投資的項目(七站八所)正在逐步完善手續,菜蔬社區統遷房將於春節前動工,集貿市場也將開建,供水廠、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站等公共服務項目及林業公安分局、洛水糧站、畜牧站、商業中心開發項目都將在完善手續後陸續動工建設。
環境面貌改觀。自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開展以來,洛水鎮把綜合治理工作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相結合,切實抓好對「垃圾亂扔、廣告亂貼、攤位亂擺、車輛亂停、工地亂象」的治理。在治理工作中,堅持「村收集、鎮轉運,市統一清運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及時成立鄉鎮城管執法中隊對集鎮秩序進行管理,使該鎮2009年度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上了一個新台階。
中江縣黃鹿鎮
基本情況:
黃鹿鎮位於中江縣最北端,是中江北面窗口重鎮,與德陽市羅江縣、綿陽市涪城區、三台縣接壤,是四縣六鎮交匯之地。全鎮幅員面積57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2.7萬餘人,是德陽市12個區域重點鎮之一。黃鹿場鎮緊鄰佔地4000餘畝的中型水庫——黃鹿水庫,依山傍水,自然環境十分優美。
推薦理由:
黃鹿鎮堅持「特色農業立鎮、休閑旅遊興鎮」的總體取向,將完善基礎設施、凈化美化環境作為「休閑黃鹿」建設的重要抓手。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該鎮加大投入、完善機制,形成人人參與環境治理的良好氛圍。
完善基礎設施。投入300餘萬元對場鎮主要街道進行全面治理,實現場鎮街道硬化、過境公路黑化、人行道美化。投入100餘萬元建成垃圾池23個、垃圾填埋場1座、垃圾收集轉運站1座,購買灑水車1輛,發放垃圾桶600餘個。在農村,整合災後重建項目,以「一池三改」為重點,積極建設村容整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立長效機制。成立環衛所,配備環衛工人10名,完善獎懲制度,保持場鎮環境整潔。以鎮機關幹部為主體,成立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七進」服務隊,每天清晨對場鎮主要街道進行清掃,激發了全鎮群眾的參與熱情。由農村黨員、幹部組建「七進」服務小分隊,以自身實際行動為美化、優化城鄉環境作貢獻。
旌陽區新中鎮
基本情況:
新中鎮位於旌陽區東大門,與中江縣接壤, 幅員面積42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人口13408人,總耕地面積為15812畝。作為旌陽區三個丘陵鄉鎮之一,鎮黨委政府在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經濟的同時,結合災後重建努力將新中打造成德陽綠色優居鎮。
推薦理由:
完善設施,狠制「五亂」。在20戶以上的大院落和聚居點新建垃圾池216口,投入10萬余元購置20個果屑箱,10個垃圾桶,7輛垃圾車;整治場鎮破損圍牆600米,改造下水道1000米,平整街道80米;6個行政村投入資金30萬元,重點對德中公路沿線進行道路、排污、排水溝渠改造。在「五亂」治理中,除完善垃圾清掃清運長效機制外,重點治理「攤位亂擺和車輛亂停」,共規范攤點60個,整治佔道經營28處,建1個臨時市場,新建4個停車場,重新規劃停車線260米,落實自行車停放點18個。
注重實效,突出風貌。德中路沿線和龍居村是新中鎮對外的一個形象窗口,為更好地展現新中鎮新農村建設成果,鎮黨委、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制定了德中公路沿線及新柳路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方案。目前對沿線10公里樹木進行了修形和補種,對龍居村2、7組聚居點進行了風貌整治,新增綠化面積2000多平方米。新中場鎮、德中公路沿線的桂花村、尖山村、茶店村的風貌整治已完成一期工程,簡約明快的「現代民居」風格有效提升了新中鎮的鎮村面貌。
綿竹孝德鎮
基本情況:
孝德鎮位於四川腹心地帶成都平原西部,地處沱江上游,是三國時期一代忠烈的見證地,是東漢時期「二十四孝」的發生地,是「綿竹年畫」的發源地。轄區內有江蘇工業園、高新農業技術開發區、年畫產業基地,是綿竹市工業重鎮。
推薦理由:
孝德鎮黨委、政府對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視,確立「四個整合」思路,完善「四項制度」保障,制定「四大舉措」配套,推進快、效果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在綿竹市名列前茅。
該鎮利用宣傳櫥窗、宣傳欄、文化活動、宣傳資料等形式宣傳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與各村、社區、企事業單位簽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書和「講文明、除陋習」 綠化、凈化、美化家庭承諾書。城鄉居民對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知曉率、參與率高。
孝德鎮目前生活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處理率均達60%以上,農戶衛生廁所改造率達到100%,化糞池45處,沼氣池6900 余口,村內道路硬化率達到100%,平原中心村的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建有垃圾中轉房8個,垃圾收集池60個,生產和生活污水凈化處理設施1個。
羅江縣調元鎮
基本情況:
調元鎮(原文星鎮)位於羅江縣西北部,距縣城10公里,幅員面積36.38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15257人。調元鎮是金花梨生產基地,是享有川菜、川劇之父的清代文豪李調元故里。
推薦理由:
調元鎮新建垃圾池46口,新建垃圾房3間,新設垃圾桶80個,新增保潔員16名,垃圾清運車3輛,對場鎮和觀音岩景區進行全天候保潔和垃圾清運,使垃圾不隔夜。統一規劃設立便民「公眾信息張貼欄」10個。分類設置機動車停放點,做到車輛停放有序。新建農產品和百貨兩個市場,使行商歸市,座商歸店。
找准切入點,有效推動風貌改造。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鎮黨委政府以發展文化旅遊為切入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文化立縣、旅遊興縣、工業強縣、農業穩縣」的發展思路,結合該鎮發展調元文化旅遊的實際情況,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新農村建設、文化旅遊發展相結合,採取住戶自籌一點、政府補助一點、上級部門爭取一點的方式引導場鎮及公路沿線住戶積極進行房屋立面改造。房屋立面改造的風格均為晚清徽派建築風格,現在共進行立面改造600多戶。在場鎮、羅文公路沿線進行綠化改造,種植風景竹、培植草坪共計2000餘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平方米。
廣漢市連山鎮
基本情況:
連山鎮位於廣漢市東北9公里、旌陽區以南7.5公里處,為廣漢、中江、旌陽三縣(區)交界處。全鎮現有人口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7萬人。連山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連山的理念,積極探索集鎮環境治理市場化運作新模式,健全隊伍,加大投入,強化管理,有效推進集鎮環境治理工作,集鎮容貌得到較大改善。
推薦理由:
連山鎮將集鎮1.2平方公里街、巷分成9個片區,由9名黨政領導掛帥指揮,將目標任務細化分解,由鎮機關幹部和村社幹部分片承包重點路段區域,責任明確到個人,確保處處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不留死角、全面覆蓋。同時,在場鎮落實責任路段區域30個,責任人30個,保潔員60名,並進行了公示,接受群眾和社會的廣泛監督。針對死角地帶,連山鎮先後組織單位職工、學生4000餘人展開全民治理行動,共清理垃圾4500噸,清理道路30公里,清理溝渠、河道25公里,清除「牛皮癬」等小廣告1000多處。
為加強管理,連山鎮一是設立了鎮綜合服務公司,成立城管中隊,配備7名人員,全鎮按不同行業(以產生垃圾的數量大小分行業)每間門面每月收取10元至15元的衛生費。二是街道衛生實行市場化管理,承包給德陽一家保潔公司,組織20多人的保潔隊伍,每天兩次對16條街道進行打掃,隨時保潔,年投入費用16萬余元。三是建立垃圾中轉站統一堆放,場鎮生活垃圾,交由廣漢市環衛處轉運至廣漢垃圾填埋場,年投入轉運費3萬元。
中江縣輯慶鎮
基本情況:
中江縣輯慶鎮距縣城17公里,幅員面積68平方公里,轄23個村,2個居委會,4.8萬人。省道101線和已開工建設的成(都)德(陽)南(部)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是德陽市12個區域重點鎮之一,也是災後重建樂山市對口援建鄉鎮,區位優勢突出,經濟基礎良好。
推薦理由:
該鎮已建成4橫3縱7條街道,其中勝利街已建成為獨具特色的仿清復古風貌街,場鎮排污管道齊全,並按照「三個遠離」要求建起了場鎮垃圾填埋場2處、垃圾中轉站1個,環衛工人20人,固定垃圾桶50餘個,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
輯慶鎮已建成通村水泥路19條,農村垃圾固定投放點100餘個,農村生活污水通過沼氣池、化糞池沉澱處理。結合災後重建,以「一池三改」(建沼氣池,改廚、改圈、改廁)建設為重點,引導農民建院村道路,建設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改善。
德陽市八角井鎮
基本情況:
八角井鎮位於成都平原腹地,地處德陽市區南大門,土地肥沃,資源充足,氣候宜人,是傳統的水稻制種基地和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即以鄉鎮企業迅猛發展著稱,被省環保局命名的「齊家堰自然生態園區」風景秀麗,宜業宜居。全鎮幅員面積47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人口31000多人。2009年全鎮實現本級財政收入550萬余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00餘元。「三個文明」建設成果豐碩,曾獲得國家民政部「中國鄉鎮之星」、四川省「紅旗鄉鎮黨委」和四川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平安鄉鎮」等榮譽稱號。
推薦理由:
加強基礎設施投入,保證環境整潔優美。聘請環衛工人26人,分路段定時清掃街道、清理垃圾。同時,購買垃圾桶80個,人力三輪垃圾清運車18輛,為環衛工人配備勞保用品並購買意外保險,共計花費49000元。各社區、村組建立垃圾中轉站80餘個。
該鎮結合自身實際,以治理臟、亂、差為重點,集中開展環境衛生、市場秩序、交通秩序、居民小區等專項整治。全鎮共發動組織5000餘人,清理生活和建築垃圾500餘車,拆除不規范廣告20餘幅,清理「牛皮癬」300餘處,清淘溝渠7000餘米。投入10餘萬元對街道主要交通地段劃置停車線及警示標志,使車輛歸位。投入10餘萬元,在金沙江路西側規劃新的農貿市場經營點,讓佔道經營的攤點以及周邊一些零散小販都入市經營。
❼ 在推進市域治理新格局建設,視聯動力做了哪些努力
視聯抄動力作為我國擁有自主研發通信協議、具有領先市場地位的高清視頻通信企業,我從新聞中了解到,前段時間,視聯動力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其採用自主知識產權的視頻產品並集成信息安全防護技術,圍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重點業務,將視頻會議、視頻監控、視頻通訊、視頻培訓、視頻點播、視頻調解、視頻信訪、視頻調研、信息發布等功能整合在同一平台上,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指揮調度、分析研判、應急處置、服務管理等業務應用可視化、智能化、扁平化。
❽ 擴權試點縣不屬於市人民政府管轄嗎
有的是地市代管,有的是省直管縣。
擴權縣是在行政區劃不變的情況下,對部分內縣(市容)擴大管理許可權,減少管理層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推動擴權縣(市)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盡快形成一批經濟活力強、發展速度快、綜合素質高、帶動作用大的縣(市),促進城鄉經濟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條件。
擴權縣(市)被賦予與設區市相同的部分經濟和社會管理許可權。主要包括計劃直接上報、財政直接結算、經費直接安排、稅權部分調整、項目直接申報、用地直接報批、證照直接發放、部分價權下放、統計直接發布、政策直接享有、信息直接獲得等11個方面62項管理許可權。
❾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快推進什麼社會治理現代化
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