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民主
Ⅰ 在現代社會的有效治理中,民主是必須的嗎
當是是必需的。不民主,個人的參與意識受壓,積極性就不高,難以做到現代社會的有效治理。
民主是指在一定的階級范圍內,按照平等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
Ⅱ 打江山要一,治理要一,但是民主還是一嗎壟斷和專治,那來的民主
你的問題太多了,小心有關部門請你喝茶
Ⅲ 當前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中抄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和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把農村民主政治建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指出,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強農村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完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鄉村治理機制。農村民主政治建設,是一項全方位的立體型系統工程,有著十分豐富的內容,主要是:第一,堅持把黨支部的領導、農民群眾當家作主和依法治村相結合。第二,堅持村務公開,完善村民自治。
Ⅳ 韓國的民主治理
【韓國的民主之路】
現在很熱門的話題是「先民主還是先富強」,看看韓國的民主之路,也許對大家有個啟發。韓國的經濟富強基本是在專制時期完成的,誰有興趣,也可以在這兒把韓國經濟發展年鑒轉貼出來,以供參考。
朝鮮戰爭在1953年結束以後,成為美國在東亞的重要的同盟國的韓國,雖然採取了全面親美的方針,但並沒有很快走上由西方文明貢獻給世界的民主國家體制的道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失敗之後,由美國人強行推行了西方的民主體制(保留了天皇制),而韓國卻只能靠自己摸索著走向民主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分別接管了作為戰敗國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半島南北。兩個託管國的不同的意識形態在這個半島三八線的南北的朝鮮人中產生不同的影響,由此,剛剛擺脫日本殖民奴役的朝鮮出現了民族分裂。在半島的南北部分別成立了不同意識形態的政府,北部成立了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南部成立了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大韓民國。在一九五0年到一九五三年,這造成民族分裂的兩個國家發生了著名的朝鮮戰爭。這場持續三年的戰爭是不同意識形態造成的兩個對立世界陣營的最大的一次戰爭,因而,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被捲入進來。中國派出了志願軍支援北部朝鮮,而美國操縱聯合國派出了聯合國軍支持南部韓國。聯合國軍主要是美國軍隊,另外還有十五個國家參加,這些國家派出的人員不多。朝鮮戰爭可以說是一次局部區域發生的世界大戰。一九五三年,現在成為世界著名旅遊景點的板門店,交戰的兩個陣營達成了停戰協議。1948年成立的韓國開始進入了相對和平的建設時期。
從朝鮮戰爭以後到比較完善的民主憲政體制的確立,韓國在走向民主的道路上摸索、奮鬥了近三十年的時間,其間經歷了六位總統和六個共和國時期,發生了許多政治事件。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但人民與其政府總有著這樣那樣的矛盾。韓國的民主道路是在人民與政府的矛盾的兩股力量的沖撞中前進的。韓國的民主憲政體制的最終確立首先歸功於韓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為理想而奮斗的熱情,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的獻身精神。而一些開明的政治領袖的順應潮流的舉措使這個國家在三十年的摸索著走向民主的道路上沒有發生重大的社會動亂,使社會的轉型和過渡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1948年,美國軍政府把行政管理權移交給新成立的韓國政府。當時的韓國政府頒布了一部憲法,但這部憲法還不完善,政府也不能保證忠誠地執行它。朝鮮戰爭結束以後,在美國大力支持下的韓國開始了和平建設時期。作為韓國第一代最高領導人的李承晚總統,曾經為著韓國的民族解放奮鬥了一輩子,為大韓民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開國領袖,在晚年,身居高位,貪婪權力,操縱選舉,成為阻礙民主進程的專制者。而經過異族殖民統治和三年內戰的韓國當時的各方面的社會問題都很嚴重。韓國人民對新政府的專制和無能日益不滿,人民和政府的矛盾日益激化。
1960年,韓國大選,人民對這次政府變動機會寄以厚望。但李承晚明知專制政權不得民心,不甘於退出執政地位的命運,又不思改正,反而使用了一些不合法律的手段操縱選舉,企圖權柄不易人手。富有斗爭精神的韓國人民終於對自己的政府憤怒了,這次選舉成為一個導火星,燃起了韓國人民為民主而斗爭的火焰。1960年2月28日,大邱的學生抗議對學校進行政治干涉而走上街頭,示威遊行。政府的警察竟然向人群開槍。4月初,在馬山的海岸發現一具學生的屍體,經查驗,確定是被警察開槍打死的。於是,發生了波及全國的社會騷亂。
作為韓國首都的漢城,遊行示威最嚴重,學生幾乎全部走上了街頭。在總統府附近的政府警察與遊行群眾的對抗中,專制政府不但對群眾開槍,發生了流血事件,而且實行了軍事管制。但人民的憤怒終於迫使了功過任人評說的李承晚下台。愛國學生領導的人民抗爭結束了李承晚的第一共和國,進行了韓國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民主運動,這場運動的成果很快在第二共和國的憲法修正中體現出來。
Ⅳ 法治與民主究竟是一種什麼關系法治是和什麼樣的治理方式相對立的能不能籠統
法制與民主都是我國政治生活的重要方面。民主需要有法制保障,而法治需要民主的支撐。與法制相對立的是人治。社會越文明,法治越嚴明。
Ⅵ 基層社會治理的民主化是什麼意思
基層社會治理的民主化,你首先應該知道基層社會治理,包括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民主化,就是讓群眾自己管理自己。
Ⅶ 如何推進政治民主的發展
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權益;堅持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一)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支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履行職能,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職權,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聯系,建議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加強人大常委會制度建設,優化組成人員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支持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建設;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完善民主監督機制,提高參政議政實效;加強政協自身建設,發揮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重要作用.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公共政策原則上要公開聽取意見.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二)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對幹部實行民主監督,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必須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重點推進.要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擴大基層群眾自治范圍,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廠務公開,支持職工參與管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完善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制度,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發揮社會組織在擴大群眾參與、反映群眾訴求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強社會自治功能.
(三)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推進依法行政.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
(四)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對於增進團結、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更好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幹部擔任領導職務.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鼓勵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認真貫徹黨的僑務政策,支持海外僑胞、歸僑僑眷關心和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與和平統一大業.
(五)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環節.要抓緊制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行電子政務,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規范行政行為,加強行政執法部門建設,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的干預.規范垂直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關系.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精簡和規范各類議事協調機構及其辦事機構,減少行政層次,降低行政成本,著力解決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政出多門問題.統籌黨委、政府和人大、政協機構設置,減少領導職數,嚴格控制編制.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六)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健全組織法制和程序規則,保證國家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重點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落實黨內監督條例,加強民主監督,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
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和中國人民一定能夠不斷發展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社會主義民主政
Ⅷ 什麼是治理的最高目標 答案 和諧 繁榮 民主 善治
善治是法治之目標
善治的關鍵是實現全體公民共同參與國家和社會的治理,而在現實社會中,民主是此種參與的最佳方式。所謂「天下大治」,指的就是善治,其最終目的是實現人民生活幸福、社會和諧有序以及國家長治久安。建設一個政治開明、經濟發達、人民幸福、國泰民安的法治國家,就是善治所追求的。
PS: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
Ⅸ 什麼是我國基層民主治理的一種創新嘗試
村民說事制度是我國基層民主治理的一種創新嘗試。
有事好商量,專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屬諦。我國實行人民民主,既要發展選舉民主,保障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又要發展協商民主,推動人民內部各方面在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取得一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