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顓頊治理地

顓頊治理地

發布時間: 2021-02-08 02:18:30

㈠ 遠古仙界和人界相通,為啥顓頊要絕地天通使得兩界分離

仙,是我們華夏神話體系中,一種懂得各種仙術,能夠長生不死的高級生命體。

為了得道成仙,凡間的修士除了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外,往往還需要莫大的機緣才有可能獲得一絲渡劫飛升的機遇。

每每想到成仙之後可以長生不死,古人們明知過程有多艱辛,可他們修仙的熱情卻從未減退,諸如秦始皇、漢武帝、李世民、唐玄宗、李白、嘉靖等人都是狂熱的修仙粉。

但熱情歸熱情,這些人在看著自己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卻一無所獲時,也難免會吐槽:在上古時代修仙那麼容易,怎麼輪到我就那麼難了?

1、楚昭王:天地為何不相通?

《國語.楚語下》記載,春秋時期楚昭王問他的大夫觀射父說:我看見《周書》上面說重、黎是使天和地不相通的人,這是什麼意思呢?這么說來,難道上古時代的民眾還可以自由來往於仙人兩界嗎?

【《周書》所謂重、黎寔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無然,民將能登天乎?】

觀射父回答說:其實以前天和地之間是相通的,只是後來上帝顓頊下令,讓重和黎將天地分離開來,由重負責管理天、黎負責管理地,使天地之間不能輕易往來,這叫做絕地天通。

【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

㈡ 神話故事中,天地分開之後,地是由( )負責治理的 A雷公 B共工 C高比 D顓頊

主要是 D顓頊負責治理 (五帝之一)
共工當時也是個部落首領,勉強也可以算是負責治理「地」的

㈢ 神話故事中,天地分開之後,地是由( )負責治理的 A雷公 B共工 C高比 D顓頊

神話故事中,天地分抄開之後,地是由顓頊負責治理的。

據《史記》記載,顓頊為黃帝之孫,昌意之子。據《水經注》記載,黃帝次子昌意,因才德低下,不足以繼承帝位,被降職到若水做諸侯(此德劣被降為諸侯乃酈道元一家之言,且黃帝嫡長子乃玄囂)。昌意被封到若水後,娶蜀山氏之女昌仆為妻,在若水之野生下了顓頊。


(3)顓頊治理地擴展閱讀:

傳說中,內黃西南一帶有個黃水怪,經常口吐黃水淹沒農田、沖毀房屋。顓頊聽說後就決心降服它。可黃水怪神通廣大,二人激戰九九八十一天不分勝敗。顓頊便上天求女媧幫忙。女媧借來天王寶劍交給顓頊並教他使用方法。

顓頊用天王寶劍打敗了黃水怪。為了給人間造福,他用天王劍把大沙崗變成了一座山,取名付禺山,又用劍在山旁劃一道河,取名硝河。從此這里有山有水,林茂糧豐,人們過上了好日子。顓頊在當地人民心中的位置很高的,被尊稱為「高王爺」。

㈣ 上古帝王顓頊是怎樣治理國家的

顓頊即位後,為平息「九黎(lì)之亂」,進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宗教改革。
涿鹿之戰被黃帝征服的蚩尤「九黎(lì)」族,一部分人參加了黃炎部落聯盟,成為直接融於華夏族的「黎民」;一部分人退回到南方江漢流域,建立了新的「三苗」部落聯盟;另一部分被驅趕到西北邊陲。蚩尤雖死,可是即便在已經融入到華夏之中的「九黎」人中,信奉巫教而廢棄人事的習俗也沒有改變,家家學巫術,事事用占卜,人們甚至不再祭祀上天,也不安心於農業生產。
其實「九黎」信巫是有原因的。上古時候的天地雖然被盤古分開,但距離比較近,而且還有「天梯」相通。這「天梯」就是某些神山和「建木」大樹。比如西方的「登葆山」,是一群巫師們來往於天上與人間的地方;中原華山、青水河的東面有「肇(zhào)山」,神人「柏子高」就從這里直達天庭,上下無阻;東海之外的天台山上,也有神仙「羽人」的登仙之台和登天之梯;還有後來被水神「共工」撞壞的昆侖「不周山」,山上有建木,也是天地來往之地。
這些「天梯」原為神人、巫師而設,人間有了冤苦之事,可以通過巫師、神人直接到天上去向天帝申訴;當然,天神也可以通過「天梯」,隨隨便便的就到大荒凡界來遊山玩水,人與神的界限並不十分明確。既然如此,人們當然指望巫師能從天界帶回好運,這就是「九黎」敬「巫神」而不敬「天帝」的重要原因。
顓頊決定重新整頓天地秩序,命令自己兩個孫子,把天地之間的通路截斷。
顓頊的孫子一個叫「重(zhòng)」、一個叫「黎(lì)」。「黎」上古通「黧」,為黑色;「重」的本義是「人行千里」,轉義為「雙腿如同灌鉛一般的沉,有下沉感、下墜感」。
「重」和「黎」都是「大力神」,運足了力氣,「重」兩手托天,「黎」雙掌按地,吆喝一聲,同時發力,托天的盡力往上舉,按地的拚命向下壓,於是天漸漸的往上升,地漸漸的向下沉,天地之間變為相隔十萬里,遙不可及了,無論多高的山和大樹,再也起不到「天梯」的作用。從此,凡人和神人不再混雜、相互干擾,天地間各自都有了自己的次序,「九黎之亂」也得以平息。
之後,顓頊任命托天的「重」為「南正」官職,專門負責祭天,融洽上天神靈;任命按地的「黎」為「火正」官職,專門負責民政,撫慰大地萬民。顓頊親自潔凈身心,祭祀鬼神,凈心誠敬的祭祀天地祖宗,為萬民作榜樣。顓頊苦苦勸導百姓,遵循上天的自然規律來從事農業生產,鼓勵人們開墾田地,禁止民間私自占卜、溝通天庭,進行巫術活動。
顓頊以黃帝之法管理天下,充分利用地力種植莊稼,馴化繁殖牲畜。為了不誤農時,他還順應自然,推算出春夏秋冬四時節令。顓頊的歷法得到後代子孫的不斷完善,到戰國時期、顓頊後代「秦獻公」時,才算最後完成了「顓頊歷」。此歷法原為「秦」一國使用,中華統一之後,直至漢初,全國還在沿用秦以來的「顓頊歷」。
顓頊制定禮義,教化萬民,用各種制度來維護社會道德。他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規定兄妹不準通婚和男尊女卑。顓頊的時候,婦女在路上遇見男人必須先迴避,不然就要拉到十字大街上示眾。這不知是否為中國北方「大男子主義」比較嚴重的歷史原因?
顓頊乘龍游至四海,視察過許多地方。顓頊往北,到過「幽陵」;往南,到過「交阯」。「交阯」為今日越南,當時的大荒之地,遠比今日華夏土地的范圍要大得多。顓頊往西,到過昆侖神山下的「流沙」;往東,到過「蟠木」。「蟠木」在「湯谷」日出之地,是東海邊上「度索」山中的一棵巨大的蟠桃樹,彎曲環繞三千里。顓頊在視察過程中,看到了各種動物、植物,大神、小神,所到之處,受到部落民眾的熱情接待,凡是日月所照臨的地方,全都平定了,天下沒有不歸服的。
當然,也有不少是通過武力之後才歸服的。
大荒之西,有一個水池,名叫「孟翼攻顓頊池」。肯定有一個叫「孟翼」的人,在這里與顓頊發生過戰爭。
另外,水神「共工」與顓頊的戰爭,打得驚天動地。共工慘敗之後,讓大荒自然界付出了巨額代價。

㈤ 天地分開之後地是由誰負責治理的

神話故事中,天來地分開之後自,地是由顓頊負責治理的。

據《史記》記載內,顓頊為黃帝之孫,昌意之容子。據《水經注》記載,黃帝次子昌意,因才德低下,不足以繼承帝位。

據《史記》記載,顓頊為黃帝之孫,昌意之子,據《水經注》記載,黃帝次子昌意,因才德低下,不足以繼承帝位,被降職到若水做諸侯(此德劣被降為諸侯乃酈道元一家之言,且黃帝嫡長子乃玄囂)。



(5)顓頊治理地擴展閱讀:

傳說中,內黃西南一帶有個黃水怪,經常口吐黃水淹沒農田、沖毀房屋。顓頊聽說後就決心降服它。

可黃水怪神通廣大,二人激戰九九八十一天不分勝敗。顓頊便上天求女媧幫忙。女媧借來天王寶劍交給顓頊並教他使用方法。

㈥ 顓頊故里到底在哪

史載,顓頊帝本姓姬,是軒轅黃帝的孫子,昌意之子,生於若水(今四川省渡口一帶),實居窮桑,其母女樞因感「瑤光」而生,十歲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位,初封高陽(今河北高陽縣東),都於帝丘(今濮陽縣西南)。在位78年,壽98歲,號為高陽氏,列為五帝之一,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在位期間創制九州,使中國首次有了版圖界線;建立統治機構,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針對巫術盛行之風,下令民間禁絕巫教;改革甲歷,定下四季和二十四節氣,後人推戴他為「歷宗」等。帝嚳是顓頊的族侄,15歲幫助顓頊治理天下,30歲登帝位,其在位期間嚴以律己,是一位萬民誠服的帝王。
顓頊故地在阜新顓頊大帝是中國遠古傳說中的五帝之一。他的後裔們在中國的上古相當顯赫,成為華夏文明的主要奠基者,對東北亞、美洲的古代文明都有重大影響。但史學典籍和學者一直把這支文明的起源定位於山西、四川、河南、安徽乃至浙江。艾蔭范教授從文化人類學角度,以考古、神話、民俗、語言、文字諸學科互相參證,從遠古中國北方民族生存狀態的整體出發對歷史舊籍作了反思性解讀,認定這一文明起源於遼西,它的考古學背景應是紅山文化及前紅山文化,並與阜新查海遺址淵源甚深。我國的文明史是從夏、商、周三代開始的。夏王朝之前,即所謂三皇五帝時代,屬於傳說中的遠古時代。一般地說,三皇指的是伏羲、神農、燧人。五帝依據《史記》分別是黃帝、顓頊、嚳、堯、舜,他們都屬於黃帝一族,如顓頊為黃帝之孫,嚳是顓頊的族子,堯為嚳子,而舜又是顓頊的六代孫。顓頊大帝本是 「東北方部落之宗神」,許多舊籍上都說他 「以水德王天下」,「死為北方水德之帝」。信奉顓頊的這支北方古族群對華夏文明極有貢獻:它在上古天文、歷法上有高度造詣,它對水利、農業也有大貢獻,它創造了玉文化和龍文化,它的一個分支族系在中原建立了中國的第一個王朝—— 夏,而且上古許多民族都是它的分支。艾蔭范教授認為,屈原《離騷》中「帝高陽之苗裔」正說明了南方的楚人信奉的上帝顓頊遠處北方,這說明楚人原居北方,也是顓頊古族的成員,後來才前往南方的。艾蔭范認為《晉書》中所記載的顓頊之墟的「墟」就是故地、遺址的意思。顓頊之墟的位置就是現在的朝陽、阜新一帶。《山海經》中的《大荒北經》記載:「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間,附禺之山,帝顓頊與九嬪葬焉。 」這個山是什麼山呢?艾蔭范根據上古音讀推斷認為就是現在的醫巫閭山,因為醫巫閭山在漢代又稱作無慮,漢代的無慮縣(在今北鎮市附近),就是由醫巫閭山得名的。這就證明了顓頊古族的故地就在今醫巫閭山所處遼西的結論。許多古代記載 (如《史記》、《山海經》)都說黃帝之子昌意降居若水,又娶了蜀山氏女生了帝顓頊。若水一直被認為是四川的雅礱江,蜀被認為是四川古國名,所以史家都認為顓頊乃至夏王朝都與四川有關。艾蔭范認為這是一個必須釐清的問題。他認為,若水的「若」,是古阿爾泰語系語詞,其對音可以寫為「弱」「弱落」「合黎」「雅礱」等等,義為青、黑,因此若水就是黑水、黑河。屬阿爾泰語系的蒙古語,即將黑讀作 「哈拉 」,也就是「弱」「弱落」等的當代讀音。而中國的幾條大的河流,都在不同時期程度不同地與「黑」有關。黑龍江古稱弱水或黑水;長江上游的金沙江古稱淹水、瀘水,也是黑水之意;瀾滄江是黑水,怒江更是黑水,可見很多地方的河流都曾是若水,並不是只有雅礱江才是若水。一個民族的文化,山水名稱、故事傳說、風俗習慣,都會隨著該民族的遷徙而遷徙,人類學家稱做 「地名遷徙律」,常常據此探究民族活動的軌跡。所以凡是有顓頊子系民族的地方就都有同名的山和水。龍又是顓頊的象徵,有龍的地方即意味著是該古族活動的地區。阜新市查海遺址已發現了長達19.7米的石堆龍,據測定距今7000至8000年。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教授在詳細考察查海出土文物後,為之題辭曰「玉龍故鄉,文明發祥」,顯見查海龍才是中華第一龍。艾蔭范根據阜新查海文化遺址中發現的代表顓頊象徵的龍,認為完全可以推斷這是屬於顓頊古族的文化遺存,在「顓頊之墟」界域之內。同時顓頊之父昌意娶蜀山氏女的「蜀」,艾蔭范經過研究發現也並不是蜀國的蜀。甲骨文蜀字是沒有底下的「蟲」字的,它是個象形字,與出土於內蒙古三星他拉的玉雕大目龍的形象一樣,《山海經》中描寫顓頊葬地,有多處提到了美玉,而玉文化本來就是紅山文化及前紅山文化的特徵之一。艾蔭范認為大量的已出土文物以鐵的事實證明,遠古的蜀山肯定在遼西、內蒙古東部或河北北部一帶,後來才漸漸遷移,向西向南。並據此得出結論顓頊古族生活在以紅山文化為背景的阜新,顓頊大帝來自阜新 最主要是這個若水有很多種說法:眾說紛紜啊,連專門研究這個的不能肯定啊 ……

㈦ 顓頊簡介

http://ke..com/view/13753.html?wtp=tt

顓頊:遠古傳說中的帝王,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號高陽氏。

【人物簡介】

據傳說,顓頊是黃帝的孫子,號高陽氏,居於帝丘(今河南省濮陽附近)。他聰明敏慧,有智謀,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統治的地盤也大了很多,北到現在的河北省一帶,南到南嶺以南,西到現在的甘肅一帶,東到東海中的一些島嶼,都是他統治的地城。古代歷史書上描寫說,顓頊視察所到之處,都受到部落民眾的熱情接待。

據《淮南子.時則訓》載:「北方之極,顓頊、元冥(元冥又叫玄冥,是管北方的水正官)之所司者萬二千里。」又據《史記.五帝本紀》載:「北至於幽靈,南至於交趾,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蹯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真是一位澤被宇內,功德蓋世的帝王。

《春秋緯》中一本叫《命歷序》的書說顓頊部落共傳20世,350年,《易緯》中的《稽覽圖》說是500年。

【生平簡介】

相傳是黃帝子昌意的後裔,居帝邱(今河南省濮陽東南),號高陽氏。顓頊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

顓頊又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黃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顓頊時,仍信奉巫教,雜拜鬼神。顓頊禁絕巫教,強令他們順從黃帝族的教化,促進了族與族之間的融合。

顓頊,姓姬,號高陽氏。傳說活到98歲,在位78年。葬於東郡濮陽頓丘城外廣陽里(今河南省濮陽縣西南) 。死後又化為半人半魚的「魚婦」。他幼年曾去叔父的「少昊之國」遊玩,10歲時就幫助治理國政。20歲時當了首領。當時,被黃帝征服的九黎族依然敬奉他們的巫教,崇拜鬼神。顓頊襲位後,下令禁絕巫教,要九黎族遵從黃帝族的教化。他又重視人事治理,努力發展農業。
顓頊是高陽氏。在高陽氏的部落裡面還有八個有名的氏族。這八個有名的氏族是:蒼舒、大臨、庭堅、仲容、叔達等,其中庭堅這個部落一直存在,並且直至春秋時代仍同皋陶並祀依照古代「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的傳統,顓頊也屬於夷人的一個分支系統。顓頊活動的地方在衛(今河南濮陽),後來因為受到蚩尤戰敗的影響南遷至鄭(今河南新鄭)。

【不合理的事情】

但是顓頊也辦過不合情理的事情。有這么一條律令就是他定的:規定婦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須避讓一旁;如果不這樣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頓。這條法律雖然是傳說,但是說明了在顓頊那個時期,由於生產方式的變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導力量,婦女的地位已經低於男子,父系氏族社會完全取代了母系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上的權威已經確立。

【顓頊和共工氏】

與顓頊同時,有個部落領袖,叫做共工氏。傳說他是人首蛇身,長著滿頭的赤發,他的坐騎是兩條龍。

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他的部落在現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對農耕很重視,尤其對水利工作更是抓緊,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那個時候,人類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水的利用是至關重要的。共工氏是神農氏以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貢獻的人。

共工有個兒子叫後土,對農業也很精通。他們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把水利的事辦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況,發現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澆水很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由於這些原因,非常不利於農業生產。因此共工氏制訂了一個計劃,把土地的高處的土運去墊高低地,認為窪地墊高可以擴大耕種面積,高地去平,利於水利灌溉,對發展農業生產大有好處。

顓頊部不贊成共工氏的做法。顓頊認為,在部族中至高無上的權威是自己,整個部族應當只聽從他一個人的號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張的。他用這樣做會讓上天發怒為理由,反對共工氏實行他的計劃。於是,顓頊與共工氏之間發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斗爭,表面上是對治土、治水的爭論,實際上是對部族領導權的爭奪。

要說這兩個人比起來,力氣上,共工氏要強;論機智,他卻不如顓頊。顓頊利用鬼神的說法,煽動部落民眾,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氏。當時的人對自然知識缺少了解,對鬼神之事都極為相信,不少人上了顓頊的當,認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會觸怒鬼神,引來災難,因此顓頊得到了多數民眾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堅信自己的計劃是正確的,堅決不肯妥協。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業。他來到不周山(今昆侖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頂撞下來,來表示自己的堅強決心。

共工氏駕起飛龍,來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霧時間,一聲震天巨響,只見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攔腰折斷,整個山體轟隆隆地崩塌下來。天地之間發生巨變,天空中,日月星辰都變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動,河川變流。原來這不周山是天地之間的支柱,天柱折斷了,使得系著大地的繩子也崩斷了,只見大地向東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因為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從東邊升起,向西邊降落;因為大地向東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騰向東,流入東邊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為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在他死後,人們奉他為水師 (司水利之神),他的兒子後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即土地神),後來人們發誓時說"蒼天後土在上",就談的是他,由此可見人們對他們的敬重。

關於共工氏和顓頊爭奪帝位,怒撞不周山的傳說,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前邊講的幾個神話,說明在那時我們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釋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規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樣的無力,因此把各種疑惑歸之於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創造了神話傳說,歌頌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話中盤古、女媧、黃帝等等傳奇人物來。

至於傳說中的共工氏,當然並不一定實有其事,然而他那種勇敢、堅強,願意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的大無畏精神,是值得我們欽佩的。盡管前邊所講的神話和傳說是後人的臆想和藝術加工,但在反映原始社會的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接近歷史的真實,象部落首領的被神化,就反映了原來是服務於部落的首領轉化成了高踞於社會之上的權力。原始社會也就開始有了階段的分化。

即位後,進行政治改革,顓頊又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黃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顓頊時,仍信奉巫教,雜拜鬼神。顓頊禁絕巫教,強令他們順從黃帝族的教化,促進了族與族之間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時90多歲,顓頊子孫很多,屈原就是自稱顓頊的後裔。後人對顓頊大帝的評價是:靜淵有謀,疏通知事,養材任地,載時象天,依鬼神以治義,治氣以教化,潔誠以祭祀。因他生前崇尚玄色,故後人推戴他為玄帝。

中國的第一首「國歌」。
據史載,這首歌的名字為《承雲》,其基本創作方法是:命樂官飛龍氏融匯中國八個大區域的流行樂曲「條風」、「明庶風」、「清明風」、「景風」、「涼風」、「闔闔風」、「不周風」、「廣莫風」的風格特點,創作成「圭水之曲」,主題是「召氣而生物」,然後鑄成銅質樂鍾,作「五基六英之樂」,名為《承雲》,用來在「萬國諸侯」到國都開大會時「享上帝,朝諸侯」。

【顓頊遺都】

一.顓頊為黃帝之孫

史載,顓頊帝本姓姬,是軒轅黃帝的孫子,昌意之子,生於若水(今四川省渡口一帶),實居窮桑,七母女樞因感「瑤光」而生,十歲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位,初封高陽(今河北高陽縣東),都於帝丘(今濮陽縣西南)。在位78年,壽98歲,號為高陽氏,列為五帝之一,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在位期間創制九州,使中國首次有了版圖界線;建立統治機構,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針對巫術盛行之風,下令民間禁絕巫教;改革甲歷,定下四季和二十四節氣,後人推戴他為「歷宗」等。帝嚳是顓頊的族侄,15歲幫助顓頊治理天下,30歲登帝位,其在位期間嚴以律己,是一位萬民誠服的帝王。

二.顓頊是傳說中的神化人物

顓頊是傳說中的神化人物,他有非凡的經歷和超人的力量,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的轄區非常大。據《淮南子.時則訓》載:「北方之極,顓頊、元冥(元冥又叫玄冥,是管北方的水正官)之所司者萬二千里。」又據《史記.五帝本紀》載:「北至於幽靈,南至於交趾,西至於流沙,東至於於蹯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真實一位澤被宇內,功德蓋世的帝王。

傳說中,內黃西南一帶有個黃水怪,經常口吐黃水淹沒農田、沖毀房屋。顓頊聽說後就決心降服它。可黃水怪神通廣大,二人激戰九九八十一天不分勝敗。顓頊便上天求女媧神幫忙。女媧借來天王寶劍交給顓頊並教他使用方法。顓頊用天王寶劍打敗了黃水怪。為了給人間造福,他用天王劍把大沙崗變成了一座山;取名付禺山,又用劍在山旁劃一道河,取名硝河。從此這里有山有水,林茂糧豐,人們過上了好日子。

顓頊在當地人民心中的位置很高的,被尊稱為『高王爺』。傳說顓頊生前懲治黃水怪,死後仍可退水救民。相傳有一天,高王爺顯靈變成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坐在高王廟的台階上閉目養神。不久。天降大雨,洪水滾滾而來,田毀庄淹。洪水流到白發老人的面前不再向前流了,從水中鑽出了兩個非人非獸的怪物。白發老人一揮手,怪物乖乖地沈下水去,隨後,洪水慢慢地退走了。高王廟一帶避免了一場洪水災害。

【顓頊歷】

漢初的歷法基本上是沿用秦以來的顓頊歷。顓頊歷是一種古四分歷,以365 1/4日為回歸年長度,29 499/950日為朔望月長度,十九年七閏。漢武帝時,公孫卿、壺遂、司馬遷等受命議造漢歷;最後,在18種改歷方案中選定了鄧平所造的八十一分律歷,稱太初歷。太初歷以365 385/1539日為回歸年長度,29 43/81日為朔望月長度。西漢末年,劉歆修訂太初歷而更名為三統歷。

《顓頊歷》完成於秦獻公十九年(前366年)。該歷以夏正十月為歲首,閏置於九月之後,以該年正月初一日剛好立春為節氣的計算起點。《顓頊歷》有兩大特點: 一是其時秦政權尚僻處於雍州,不與諸侯各國交往。諸侯自大,也以夷翟之邦視秦國,所以它實行的歷法,直到秦統一天下後才推行全國。但又漢行秦歷,才使《顓頊歷》一躍而奉為歷法「正統」。二其時古四分歷理論已非常成熟,所謂《顓頊歷》,只不過是月建有差,歷策卻仍是一個師傅下山的「疇人」 用古四分歷方法擬訂的。由於前367年夏歷十一月初一日干支為乙卯(年干支也是乙卯!),是用古四分歷推步而出,而《顓頊歷》歷家又稱之為「乙卯元」可知,《顓頊歷》不過是「古四分歷」或逕是《殷歷》的一支而已。關於此兩歷關系中的「正統」問題,實在是要與歷史的看法來個「否定之否定」。
【神話中的顓頊】
神話中的顓頊是個不討人喜歡的角色,他認為人神有別,所以讓人把天地分開,於是神仙們再也不管凡間疾苦。他喜歡聽豬籠婆敲肚皮,變命豬龍婆天天敲給他聽。他還有幾個兒子女兒,但都不是什麼好人。
他也是從側面上反映出暴君的下場,最後逃到河裡,變成了魚婦,半魚半人
顓頊墓
顓頊墓位於聊城東昌府區城西北7.5公里處。顓頊乃上古帝王,系黃帝之孫,"初國於高陽,故號高陽氏,都於商丘(今河南濮陽),在位七十八年"。其墓葬於何處,歷來說法不一。《一統志》載:"帝顓頊高陽氏陵有二:一在開州,一在東郡城西北二十里。……在東郡者有廟,民間稱'聊古廟是也'。" 顓頊墓是真是假,目前尚不敢斷言,但據文物考古調查,此處系一古化遺址則確鑿無疑。 該遺址為方形高台地,暴露面積500平方米,為黑灰土堆積。遺址表面散布著不少陶片,可識器形有龍山文化時期的罐、杯、南瓦、豆、盆、殷代的鬲,周代的繩紋筒瓦等。屬龍山文化至商周時期的遺址。
顓頊墓南,原有一座用以祭祀顓頊的廟宇,名"聊古廟",又名"聊王廟"、"顓頊廟"。該廟規模宏大,遠近聞名。廟內有鍾樓、彭樓、大殿、廊房、後樓等建築。大殿內供一高約7尺的顓頊帝執圭坐像。大殿後二層閣樓內,塑有顓頊帝及後妃神像。1945年廟毀,現僅存遺址。

㈧ 上古黃帝之子顓頊是個怎樣地人

1人物簡介

顓頊(前2514~前2437)中國歷史中的一位傳說人物,為五帝之一。《史記》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顓頊帝也」。 顓頊,上古帝王,系黃帝之孫,二十歲即帝位,初國於高陽,建都於高陽古城(今 河北省高陽縣),故又稱其為高陽氏,今舊城村,周圍九里。古志載「高陽,古頊帝墟,歷代沿革」。自顓皇建號,四千多年來,高陽為郡國,為軍鎮,為關隘,其名不易,是繼黃帝建都涿鹿之後的遠古第二故都。相傳顓頊是黃帝的孫子,是九黎族的首領。父親是昌意,昌意相傳是黃帝與嫘祖的次子,封於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為妻,生顓頊。顓頊性格深沉而有謀略。十五歲時就輔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區,封於高陽(今河北省高陽縣),故又稱其為高陽氏。黃帝死後,因顓頊有聖德,立為帝,時年二十歲。帝顓頊所居玄宮為北方之宮,北方色黑,五行屬水,因此古人說他是以水德為帝,又稱玄帝。
顓頊傳說(3)帝顓頊以帝丘(今河南濮陽)為都城,以句芒為木正、蓐收為金正、祝融為火正、玄冥為水正、句龍為土正,合稱五官。他即位後,嚴格遵循黃帝的政策行事,使社會安定太平。傳說在黃帝晚年,九黎信奉 巫教,崇尚鬼神而廢棄人事,一切都靠占卜來決定,百姓家家都有人當巫史搞占卜,人們不再誠敬地祭祀上天,也不安心於農業生產。顓頊為解決這問題,決定改革宗教,親自凈心誠敬地祭祀天地祖宗,為萬民作出榜樣。又任命南正重負責祭天,以和洽神靈。任命北正黎負責民政,以撫慰萬民,勸導百姓遵循自然的規律從事農業生產,鼓勵人們開墾田地。禁斷民間以占卜通人神的活動,使社會恢復正常秩序。顓頊生子窮蟬,是舜的高祖。據說顓頊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歲逝世,葬於濮陽。而春秋戰國時的楚王為其後裔,屈原在《離騷》中自稱為帝顓頊之後,屈原與楚王為同族引。他聰明敏慧,有智謀,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統治的地盤也大了很多,北到現在的河北省一帶,南到 南嶺以南,西到現在的甘肅一帶,東到東海中的一些島嶼,都是他統治的地城。古代歷史書上描寫說,顓頊視察所到之處,都受到部落民眾的熱情接待。 據《淮南子·時則訓》載:「北方之極,顓頊、元冥(元冥又叫玄冥,是管北方的水正官)之所司者萬二千里。」又據《史記·五帝本紀》載:「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趾,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蹯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真是一位澤被宇內,功德蓋世的帝王。《春秋緯》中一本叫《命歷序》的書說顓頊部落共傳20世,350年,《易緯》中的《稽覽圖》說是500年。顓頊、帝嚳是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國學大師範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簡編》中寫道:「漢以前人相信黃帝、顓頊、帝嚳三人為華族祖先,當是事實。」

㈨ 顓頊是一個怎樣地人

顓頊(前2514~前2437)中國歷史中的一位傳說人物,為五帝之一。相傳顓頊是黃帝的版孫子,是九黎族的首領。父親是權昌意,昌意相傳是黃帝與嫘祖的次子,封於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為妻,顓頊題跋像
生顓頊。顓頊性格深沉而有謀略。十五歲時就輔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區,封於高陽(今河南杞縣東),故又稱其為高陽氏。黃帝死後,因顓頊有聖德,立為帝,時年二十歲。帝顓頊所居玄宮為北方之宮,北方色黑,五行屬水,因此古人說他是以水德為帝,又稱玄帝。帝顓頊以帝丘(今河南濮陽)為都城,以句芒為木正、蓐收為金正、祝融為火正、玄冥為水正、句龍為土正,合稱五官。他即位後,嚴格遵循黃帝的政策行事,使社會安定太平。
傳說在黃帝晚年,九黎信奉巫教,崇尚鬼神而廢棄人事,一切都靠占卜來決定,百姓家家都有人當巫史搞占卜,人們不再誠敬地祭祀上天,也不安心於農業生產。顓頊為解決這問題,決定改革宗教,親自凈心誠敬地祭祀天地祖宗,為萬民作出榜樣。又任命南正重負責祭天,以和洽神靈。任命北正黎負責民政,以撫慰萬民,勸導百姓遵循自然的規律從事農業生產,鼓勵人們開墾田地。禁斷民間以占卜通人神的活動,使社會恢復正常秩序。

㈩ 顓頊絕地天通的故事

顓頊是傳說中的神化人物,他有非凡的經歷和超人的力量,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的轄區非常大。據《淮南子.時則訓》載:「北方之極,顓頊、元冥(元冥又叫玄冥,是管北方的水正官)之所司者萬二千里。」又據《史記.五帝本紀》載:「北至於幽靈,南至於交趾,西至於流沙,東至於於蹯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真實一位澤被宇內,功德蓋世的帝王。

傳說中,內黃西南一帶有個黃水怪,經常口吐黃水淹沒農田、沖毀房屋。顓頊聽說後就決心降服它。可黃水怪神通廣大,二人激戰九九八十一天不分勝敗。顓頊便上天求女媧神幫忙。女媧借來天王寶劍交給顓頊並教他使用方法。顓頊用天王寶劍打敗了黃水怪。為了給人間造福,他用天王劍把大沙崗變成了一座山;取名付禺山,又用劍在山旁劃一道河,取名硝河。從此這里有山有水,林茂糧豐,人們過上了好日子。

顓頊在當地人民心中的位置很高的,被尊稱為『高王爺』。傳說顓頊生前懲治黃水怪,死後仍可退水救民。相傳有一天,高王爺顯靈變成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坐在高王廟的台階上閉目養神。不久。天降大雨,洪水滾滾而來,田毀庄淹。洪水流到白發老人的面前不再向前流了,從水中鑽出了兩個非人非獸的怪物。白發老人一揮手,怪物乖乖地沈下水去,隨後,洪水慢慢地退走了。高王廟一帶避免了一場洪水災害。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