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環境綜合整治
1. 山溪性河道治理
(1)灘地的保留和利用
灘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產物。一般河道灘地較開闊,洪水期水流漫灘,利於行洪滯洪,應保留其功能,並充分開發利用。流經城區的河道,在維持灘地行洪功能的同時,利用灘地設置綠化地、公園、交通輔道和運動場所,開發其休閑、親水功能,成為市民娛樂、健身、遊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順應河勢,因河制宜,保留河灘和彎道,恢復河道的天然形態,減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減少洪峰壓力,同時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彎曲的水流更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為各種牛物創造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2)復式 斷面的設計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灘開闊,河道斷面設計可採用復式斷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歸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許洪水漫灘,過水斷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根據河灘的寬度和地形、地勢,結合當地實際充分開發河灘的功能:如灘地較寬闊,一般可開發高爾夫球場、足球場等大型或綜合運動場;河灘相對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動場所、河濱公園或輔助道路等。河灘的合理開發利用,既能充分發揮河灘的功能,又不因圍灘而抬高洪水位,加重兩岸的防洪壓力。
(3)防沖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壩設計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漲暴落的特點,高水位歷時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對沿河堤壩、農田沖刷嚴重:通過規劃,採用防沖不防淹的矮胖堤型設 計,保護區下游堤段開口.還河流以空間,給洪水以出路,允許低頻率洪水漫壩過水,確保堤壩沖而不垮,農田沖而不毀。以防洪為主要功能的農村河道,堤防基礎沖刷嚴重,可採用松木樁基礎,投資省、整體性好、抗沖能力強,以提高堤防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4)採用生物固堤,減少堤防硬化
對於鄉村田間河道,除個別沖刷嚴重河岸需築堤護坡外,應盡量維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狀態下的岸灘、江心洲、岸線等自然形態,維持河道兩岸的行洪灘地,保留原有的濕地生態環境,減少由於工程對自然面貌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堤防建設中,可採用大塊鵝卵石堆砌、干砌塊石等護岸方式,使河岸趨於自然形態。個別受沖河岸堤防內側可採用種植水杉等根系為直根的樹種或草坪護坡等植物護堤措施。
② 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有哪些
1. 山溪性河道治理
(1)灘地的保留和利用
灘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產物。一般河道灘地較開闊,洪水期水流漫灘,利於行洪滯洪,應保留其功能,並充分開發利用。流經城區的河道,在維持灘地行洪功能的同時,利用灘地設置綠化地、公園、交通輔道和運動場所,開發其休閑、親水功能,成為市民娛樂、健身、遊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順應河勢,因河制宜,保留河灘和彎道,恢復河道的天然形態,減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減少洪峰壓力,同時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彎曲的水流更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為各種牛物創造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2)復式[1] 斷面的設計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灘開闊,河道斷面設計可採用復式斷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歸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許洪水漫灘,過水斷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根據河灘的寬度和地形、地勢,結合當地實際充分開發河灘的功能:如灘地較寬闊,一般可開發高爾夫球場、足球場等大型或綜合運動場;河灘相對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動場所、河濱公園或輔助道路等。河灘的合理開發利用,既能充分發揮河灘的功能,又不因圍灘而抬高洪水位,加重兩岸的防洪壓力。[2]
(3)防沖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壩設計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漲暴落的特點,高水位歷時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對沿河堤壩、農田沖刷嚴重:通過規劃,採用防沖不防淹的矮胖堤型設[2] 計,保護區下游堤段開口.還河流以空間,給洪水以出路,允許低頻率洪水漫壩過水,確保堤壩沖而不垮,農田沖而不毀。以防洪為主要功能的農村河道,堤防基礎沖刷嚴重,可採用松木樁基礎,投資省、整體性好、抗沖能力強,以提高堤防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4)採用生物固堤,減少堤防硬化
對於鄉村田間河道,除個別沖刷嚴重河岸需築堤護坡外,應盡量維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狀態下的岸灘、江心洲、岸線等自然形態,維持河道兩岸的行洪灘地,保留原有的濕地生態環境,減少由於工程對自然面貌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堤防建設中,可採用大塊鵝卵石堆砌、干砌塊石等護岸方式,使河岸趨於自然形態。個別受沖河岸堤防內側可採用種植水杉等根系為直根的樹種或草坪護坡等植物護堤措施。
③ 如何理解水環境綜合治理的概念
PPP模式開啟水環境綜合治理新局面
繼國務院發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之後,財政部又會同環保部發布了《關於推進水污染防治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的實施意見》,治水,為何需要PPP?PPP治水有哪些新模式、新思路?
首先介紹了PPP的概念。她說,PPP是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是指政府為增強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提高供給效率,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與社會資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風險分擔及長期合作關系。具有政府授權、規制和監管,私營部門出資、運營提供服務,公私長期合作,共擔風險,提高效率和服務水平的特徵。
說,PPP模式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上確立的改革政策之一,也是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舉措。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縮寫,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礎設施一種項目融資模式。PPP模式反映的是更為廣義的政府和企業的合作關系,更強調政府與企業的長期合作、共擔風險和社會責任。參與其中的企業既可以是民企也可以是國企。PPP是一種融資、籌資機制創新,同時又是管理機制創新。PPP項目將包含設計、投融資、建設、運營的全生命期管理責任交給社會資本,形成全生命期管理的激勵約束機制。這就比之前社會資本只負責設計、施工,而政府承擔其他責任的碎片化管理方式更能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其次,項目的市場風險、建設風險、運營風險、金融風險等在政府、社會資本各方合理分擔。PPP項目產出強調服務(譬如水環境綜合治理的環境效果)而非工程建設投資,並且政府按產出績效付費,這也在最大程度上激勵了社會資本提高效率的同時保證項目質量。績效指標的設定應該是技術、工程、投融資、運營、財稅等多專業人員的聯合攻關成果,想當然地認為績效指標是工程技術人員就能設計的,是貽害無窮的事。
認為,水環境綜合治理存在以下難點:污染源控制難度大,政府與治理單位之間的治理責任劃分不清晰;治理的工藝路線種類雖多,但在國內大規模實踐的經驗少,技術風險大;產出績效指標難設定,績效考核難以進行;國內目前具備整合設計、建設、融投資和運營能力的環境治理運營商較少,政府可選擇面不大,在PPP采購社會資本時容易出現流標或非理性報價現象。應用PPP模式治理水環境,難點則在於如何實現按效付費。蓋芸建議,通過合理劃分項目包、選擇優質咨詢機構、編制可操作的「PPP實施方案」、合理確定項目建設經營年限以及選擇適用的采購程序等方式,就可以破解以上難點。
④ 河道綜合治理中都存在哪些問題
首先是各自為政的意思,其次就是利益糾結在你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