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熱整治
㈠ 如何理性看待「公考培訓熱」
眾觀當下形勢,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很多考生也不得不博一把。他們認為:不參加培訓心裡沒底啊,別人都培訓了,不培訓就比別人差了,因為剛大學畢業沒有充分接觸社會,對面試的答題技巧不夠掌握,應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薄弱,到培訓機構學習,老師會對考生思考問題的思路和回答時的細節進行訓練,像眼神啊、體態啊、語速啊之類的,比別人多學了些東西,給自己一個心安的感覺,也許面試的時候就更自信。
針對考生要不要報培訓班,筆者認為,要客觀理性對待!一則報考公考培訓班應該「因人而異」,對於平時表達能力一般的考生,有老師在短時間內理思路會掌握的比較快,如果經濟允許的話,可以報個培訓班,畢竟培訓機構在某些方面有著自己的一些優勢。二則對於經濟條件不寬裕的考生,我覺得可以請一些考上公務員的朋友幫忙指導,了解面試流程、禮儀、細節方面內容,讓你感覺不陌生。也可以和一些正要參加面試的人一起組個互助小組,一起練習怎麼答題,相互指出不足,查缺補漏,讓你在緊張的環境中冷靜下來、保持頭腦清醒。
其實,在筆者看來,面試主要看平時的生活積累、辦事能力、隨機應變等各方面綜合能力。報班提高其實有限,而且會一定程度上禁錮你的思維,再說了一進考場沒有人不緊張的,其實就是考你心理素質。所以,對於即將參加面試的考生,要注重平時的積累,找出自己的不足,比如普通話不好,就加強普通話的練習,語言組織能力差,就多聽、多看、多寫、多背、多練,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不要迷信培訓班「內部教材」或「包過」這樣的說法,適當選擇參加培訓機構是可以的,但不要過於「迷信」培訓班。
㈡ 校外培訓機構整治有哪些規定
8月23日報道,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針對當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有安全隱患、證照不全、超前培訓、超標培訓等突出問題,從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關鍵環節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今年2月,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總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出《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部署全面開展拉網式摸底排查,堅決治理一些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有安全隱患、無證無照、『應試』傾向、超綱教學」等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在已經有四部門部署專項治理的情況下,現在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出台《意見》,其重要意義在於切實構建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發展的長效機制,落實專項治理的成果,避免專項治理變成「一陣風」。
這次國務院辦公廳出台《意見》,力圖解決專項治理發現的問題。比如,明確由省級教育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本地校外培訓機構設置的具體標准,省域內各地市差距大的,可授權地市級教育部門制定,並從場所條件、師資條件、管理條件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這對規范培訓市場的供給十分重要,因為如果標准設置過高,很多機構難以達到設置標准,培訓供給就有限,這就可能推高正規培訓機構的價格,而價格低的非正規培訓機構也會借機滋長,且游離在監管之外。
規范教育培訓機構,只是從供給端進行治理,這對緩解培訓熱會有一定作用,比如禁止培訓機構開展提前教學、超綱教學,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家長的焦慮。針對禁止提前教學、超綱教學,《意見》明確提出建立教育培訓機構備案制,有助於教育監管部門及時了解培訓內容,糾正提前教學、超前教學等問題。
應當看到,我國家庭的校外培訓需求,主要源於升學競爭之下家長對提高孩子競爭能力的渴求,而且這種需求普遍存在。成績好的學生在校內可能吃不飽,並想保持競爭優勢,因此要選擇校外培訓;成績差的學生在校內可能跟不上,也要選擇校外培訓。比如,每個假期都被學生作為「趕超」「逆襲」的機會,名義上是假期,但有的學生比上學時還累,很多學生的暑假生活都在培訓班度過。
㈢ 培訓機構監管整治的浪潮有什麼意義
「孩子上幾年級?准備報輔導班嗎?」鍾立提著一個綠色布袋,在校門口對著往來的家長熱情的寒暄著,不時將布袋中印有「名師1對1,高效提分」的宣傳單,試探性遞給對方。
鍾立是一家培訓機構的銷售人員,每天下午放學的時間,他都會出現在北京市通州區貢院小學門口。「英語、奧數、補差、培優的課程都有,看家長和孩子的實際需求。老師都是海淀本部派來的名師,提分效果明顯。」對於記者追問,最近教育部門對課外培訓機構的整治行動對其有無影響時,鍾立回答,「尚未受到過大影響。」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上海市的教育培訓機構整治行動便已正式啟動。在對全市七千餘家培訓機構進行摸底排查後發現,上海市證照齊全的民辦培訓機構只有2000多家,有營業執照但無教育培訓資質的有3200多家,無照經營的有1300多家。
在關停取締一批無證無照培訓機構後,上海市又出台了民辦培訓機構管理辦法,並嚴厲打擊由培訓機構主辦的各類杯賽。當時,許多人只是把上海市的這套整治組合拳視作地方政府的監管上限,然而幾個月後,監管整治的浪潮便有了席捲全國之勢。
㈣ 校外培訓機構將如何整治
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嚴令禁止校外培訓機構「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嚴令禁止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嚴令禁止中小學教師課上不講,課後到校外培訓機構講等行為。
5月下旬,教育部發布消息稱,全國已摸排校外培訓機構128418所,整改培訓機構12251所。其中,整改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機構2822所,整改無證無照機構5013所,整改有營業執照無辦學許可證機構2963所,整改學科類培訓「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機構1241所,整改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並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機構212所。
我覺得這樣的改革真的有必要,因為以往受到的教訓已經很多了。
以上內容來源:澎湃新聞網
㈤ 如何看待教育部這次對培訓行業的整頓
一、這是一次針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專項整頓,覆蓋廣泛,力度空前,或將徹底肅清校外培訓市場亂象。
2018年2月22日,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總局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將針對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學科類培訓及競賽活動的培訓機構,進行嚴格規范整頓。
此次治理,將由各中小學全面普查登記每一名學生參與報班校外培訓的情況,然後分類整頓。對於符合條件的校外培訓機構,建立白名單向社會公布;對於不符合條件的校外培訓機構,建立黑名單,堅決予以取締或整改。
二、此次整頓目標明確,對象具體,針對社會反響強烈的熱點問題提出了具體解決措施。整頓的重點如下:
1、未取得營業執照、辦學許可證、存在安全隱患的培訓機構;
2、學科類培訓中出現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
3、組織中小學生培訓等級考試及學科競賽等行為;
4、將機構培訓結果與招生入學掛鉤的中小學;
5、到校外培訓機構兼職授課的中小學教師;
6、誘導或逼迫學生到校外培訓機構上課的中小學教師。
三、此次整頓將改變校外培訓市場格局,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辦學方向,引導校外培訓機構成為學校教育秩序的「有益補充者」而非「干擾者」。
1、證照不全、無辦學實力的培訓機構將被清理出局,對於資質齊全的校外培訓機構來說,卻是一個發展壯大的機會。
2、校外培訓機構將被納入教育主管部門監管之下,辦學行為和教學內容必須符合國家的教育方針。
3、中小學與校外培訓機構之間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將被徹底斬斷,校外培訓機構與學校之間,只能是互為補充關系,而不能是利益共生體。
4、中小學教師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參與校外培訓機構辦學或授課,違者將會受到嚴厲處罰,直至取消教師資格。
另外,筆者還有一點思考:
校外培訓機構市場需求如此旺盛,說明我們的學校教育仍存在巨大不足。班級授課制的教學模式,僅能面向全體學生,很難做到針對每個學生因材施教,導致學困生只能尋求校外培訓機構的幫助。在人工智慧發展迅猛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專業研究機構能不能為學校教育探索出一種全新的、針對每個學生都能個性化教學的授課模式呢?
㈥ 整治校外培訓機構有何意義
據報道,近日,教育部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國家工商行政管專理總局辦公廳屬聯合印發了《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
為迅速遏制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根據《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規定和國家課程方案、課程標准,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決定聯合開展專項治理行動,依法維護學生權益,堅決治理違背教育教學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的行為,推動解決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問題,確保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希望該行動可以早日取得成效!
㈦ 亂象之下「培訓熱」靠什麼降溫
面對家長的競爭焦慮,一位教師道破玄機,「杯賽」的取消、在校課時的減少以及對於「超綱」課程的規范,都只能帶給學生眼下的「輕松」,無法改變他們最終要面對高考的現實,因為那是能力考試,需要提高試題難度以甄別學科優異、能力突出的「好苗子」。
向顯文認為,培訓機構同樣應該認真辦學、用心做教育,以提高學生素養為己任。而當前的培訓機構環境,大體仍是先有營銷再有教育,家長在選擇培訓機構時不要落入營銷圈套,而應擦亮眼睛。
楊斌認為,校外培訓機構出現的諸多問題,根子還是在學校教育。因此,在鼓勵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市場化、個性化、品質化教學探索的同時,更要努力推動學校教育提檔升級。
多名受訪專家呼籲,切實改善教師待遇、創辦有質量的學校教育、為各類孩子搭建成才通道,是當前切實提升公共教育質量,與機構培訓形成差異化競爭的關鍵招。來自教育培訓相關環節的一些受訪者表示:老師但凡能得到與其付出相適應的薪資待遇,他都不會偷偷摸摸去「走穴」,但現在這已經常態化了。
據悉,為遏制一些校外培訓機構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四川省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對校外培訓機構的集中整改治理。其中,治理無資質和有安全隱患的培訓機構、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出現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嚴禁中小學在職教師在校外培訓機構兼職授課等將作為此次專項治理的重點。
㈧ 話題討論:如何對待培訓班熱
如果孩子對某一技能感興趣,應該給孩子上輔導班,孩子在學習中得到回樂趣,也就不會感到答累,這是最佳狀態。但是報培訓班並不是多多益善,要按照個人情況來考慮,也要考慮經濟承受能力。要想走出這個「圈」,只有教育改革,徹底改變教育環境,改變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問題,從小學到大學都存在這個現象。大部分家長這樣熱衷於報培訓班,主要是想把孩子送進名校(即所謂的重點學校)。教育改革年年進行,改變應試教育的口號年年在喊,可是為應試開辦的輔導班是越辦越紅火,孩子學習壓力越來越大,作為家長期望能真正給孩子減負,希望孩子得到學習能力的培養。。。
㈨ 如何看待現在培訓行業混亂而且過熱的現象
其實在放在哪個行業都是差不多的,大家看著機會然後就就上,然後其實有很多管理混亂,當然只有管理好的才最多能出類拔萃。
㈩ 如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培訓熱
近年來,以「應試」為導向的校外培訓機構裹挾著家長不斷在教育培訓上加大投入,這個被媒體回比答喻為「劇場效應」的「暗戰」同時也導致孩子們的課業負擔不斷加重,如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培訓熱已經成為了社會的熱議話題。
類似的情況也是在校內「吃不飽」這一類學生群體的畫像。這一問題不論是對學生還是老師來說,其實都面臨著很大的考驗,未來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是減輕學生壓力的重要方式,因為覺得校內老師也很忙,所以沒有去向他們請教。
治理校外培訓機構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徹底解決,這部「連續劇」想要標本兼治,需要部門聯動、家校共治、社會參與,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唯有各方共治、共建才能還孩子一個真正的童年。
文章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