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整治題目
A. 用環境整治,愛我美麗家鄉為話題作文450字
「南部是我家,人人熱愛她」。這是一句朴實的話語,也正是南部人民共同的心聲,更是我們前進的不竭動力。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更是130萬兒女為之魂牽夢繞、身心永系的家園。在她溫暖的懷抱里,我無憂無慮、幸福愉快地度過了九個春秋,南部伴著我成長,我時刻感受著家鄉的輝煌。
南部縣歷史悠久、山川秀美、生態環境良好、物產資源豐富,城市建設起點高,發展快,基礎設施完備,投資環境優越,綠化、凈化、亮化、美化、全省聞名,是省級衛生縣城和市級文明衛生縣城。工業門類齊全、能源、食品、化工、機械、紡織、建築、建材已形成支柱產業;農業產業化發展迅速,畜禽、蠶桑、水果、優質枇杷、中葯材等已形成規模。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旅遊業更加興旺。升鍾省級風景名勝區、嘉陵山水、禹跡山攬勝、碑院大佛、古剎里封觀、「三陳」故里、紅軍戰斗遺址、紅岩子風景區、凌雲山公園、八爾灘水庫,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南部大地。每年吸引大量遊客,社會化事業全面發展,一個新興快速發展的中等城市,一個正向著生態園林形城市發展的新南部巍然屹立於嘉凌江畔。南部不論什麼時候它都給我美的享受,不論什麼時候它都用獨特的秉性陶冶著我的情操。南部的春天是溫柔的,南部的夏天是豪放的,南部的秋天是豐碩的,南部的冬天是純潔的。正可為「翠綠的春,火紅的夏,金黃的秋,潔白的冬。」
我們是幸運的,出生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我們這一代不曾經歷過戰爭年代的苦難,不曾看見過祖國母親昨日的滄桑,但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了解到了民族的興衰,親眼看到了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年來,西部開發了,我們南部又迎來了新的春天!南部的兒女們拆危房、建新樓、修公路、創品牌……外塑形象,內強素質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堅持不懈地不斷努力奮斗著。在黨和國家的帶領下,南部人民利用科學走上了致富之路,為把南部建成祖國西部的明珠而奮斗。
我家住在南部縣大坪鎮,這兒也在和祖國一同成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土坯房、茅草房到花園洋房;從燒柴火到用上天然氣;從井水時代到自來水時代;從搓衣板時代到全自動洗衣機時代;水泥馬路縱橫交錯,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與十幾年前那荒涼、窮困的窮山村相比,這樣的變化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一點兒也不誇張。祖國母親,我大坪鎮的變化,不正是南部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嗎?
在這個美麗的地方,在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有著質朴的兄弟姐妹,有著深沉厚重的關愛與支持,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學習!我深深地明白,如果沒有祖國母親的培養,如果沒有家鄉父老的關愛,也就沒有我們美好的明天。
我自豪,我是中華民族的兒女!讓我們用知識武裝頭腦,用感恩回報社會。讓我們懷著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挺立潮頭,勇擔重任:
弘揚拼搏爭先的南部精神,
建設繁榮昌盛的和諧社會。
創造美好輝煌的南部未來,
續寫蒸蒸日上的大坪篇章!
讓南部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使地球不受到污染。環保意識,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從一張小紙屑開始做起。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環保」這兩個字寫起來十分容易,但是做起來卻十分的困難。如果我們不做到「環保」,那麼也許在五年後,也許在十年後,也許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的世界又將會變成什麼樣子的呢?可能是天灰濛蒙的,到處都可以看到垃圾,每隔三兩天就會來一次沙塵暴,就會來許許多多人們無發想像的事情……
我真的不敢再想像下去、再寫下去了,這真的太可怕了。但是如今又有多少的人是真真正正地在環保呢?你們看,每個垃圾桶旁都有數不勝數的垃圾。盡管這些垃圾離垃圾桶只有一步之遙,但是四周圍來來往往的人沒有一個人會將這些垃圾投入垃圾桶內,大家對它都不約而同的做到視而不見;有多少棵樹在被砍伐,送往工廠,做成一次性筷子,給那些貪圖方便的人使用,做成火柴,做成紙巾……然後到市集上去賣。我想如果這些物品會說話,他們一定會說這么一句話:「醒醒吧!不要再破壞環境了,不要再破壞自己的家園了,你們以後一定會追悔莫及的。難道你們不想要家了嗎?不想要地球了嗎?如果你還想要這些東西的話,那就請你們開始保護我們,開始保護你們身邊的點點滴滴吧!」
現在大家也許有點後悔了吧!也許在想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挽救這個世界,來挽救我們的家園吧!其實很簡單,我們只需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看到有廢紙掉在地上就彎腰將它撿起;看到小樹苗倒了,就幾個小夥伴合力,一起將它扶正,一起幫助它成長;保護野生動物,不再貪圖它們那鮮美的肉,將它們殘忍地剝皮吃肉;開一次小小的演講會,呼籲人們保護環境,保護身邊的人和物。一點一滴,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為地球而努力。
C. 用上污染治理山清水秀煥然一新等詞語自擬題目展開豐富的想像寫一篇400字的作文
近,全世界的溫度都在變暖,主要是全球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亞氮的含量過多。專家估計今年溫度要長1。5——4℃。都是因為人類不斷的破壞環境造成的。 汽車在馬路上不停的奔跑,不停的排放那廢氣。一點也沒有環保的意識,要多騎點單車,減少廢氣排放量。如果,在紅綠燈處堵車,你放下窗,馬上一股股廢氣味迎面撲來,嗆你地你直咳嗽。工廠里的煙囪,也毫不放棄一分一秒的時間向瓦藍瓦藍的天空排放濃煙,把天空染得黑黑的。有一天晚上,我去廣州,看見馬路旁的一個煙囪向天空排放廢氣,那廢氣比漆黑的天空還要黑,看了就讓人心疼。 全世界的溫度變暖,農業受到了巨大的影響。生產1噸小麥要1000噸水,生產1噸玉米要1200噸水,而生產1噸稻米則要2000噸水。我國西北地區人均水的總佔有量僅是1781噸。與全國的平均人均佔有2200噸還差得很多。水資源的不足影響農業生產是很嚴重的,再加上自然災害,那就更了嚴重了。 全球氣溫的升高導致大陸冰川、山嶽冰川逐漸融化,海水總量增多。同時,海水溫度也在升高,海水因膨脹而導致海平面上升。氣溫上升1攝氏度,海平面要升高10厘米,而全球3/4的大城市和佔40%的人口都集中在離海岸不過60公里以內的地區。 讓我一起來保護地球,讓地球母親恢復自己原來的容貌。只要我們多騎自行車、多種樹、少用化學品……就可為地球母親做出巨大的貢獻。保護地球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D. 關於環保的標題
這個世界很缺水,水用圖替換一下
E. 以"環保"為主題的小報題目
環保相關資料:
環保是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基礎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傳,提高人們的覺悟與認識,加強環保意識.
其次,要進行廢物回收利用,減少對森林樹木的砍伐.還要加強對白色污染的處理,少使用塑料製品.
最後,要對清潔方面作改進.使市容更整潔.
為了地球的明天,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要好好地保護環境.於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實行垃圾分類袋裝化.這樣不僅能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還能更好地起到廢物利用,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買菜時,少用塑料袋,盡量用竹籃子.
用筆盡量用可換芯的,減少圓珠筆外殼的浪費與垃圾量.
外出吃飯盡量不用一次性飯盒.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學
從喝純水想起
時下,飲用水正成為一種潮流.盡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紹過飲用水的種種弊端,但"飲用水"族仍然日益擴大.
飲用水不單單指純水,還包括礦泉水,蒸餾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們喝著長大的自來水則成了相對的"非飲用水". 我們並不排除目前飲用水風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當前水體污染的嚴重已經到了難以下口的程度.
有報道說:"據報道979年對全國798座城鎮的調查, 全國日污水排放量為國為民258萬噸, 其中工業廢水佔用819,生活污水占據199. 1989年對全國代表大會854個城鎮進行調查,每天的排放量達365.3億噸.其中工業廢水達成協議5.5億噸. 這些廢水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每個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親河黃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條水質清澈,魚蝦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質開始受到污染, 1963年開始出現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場29天,佔全年約2/3, 水質不合格江段佔64.5km,佔全長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體污染,水質惡化對人體健康和人類生活,生產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潔凈的人能給人們帶來蔥蘢花木,鳥語花香,恬靜舒適,美麗如畫的優美環境,給人們帶來寧靜,愉悅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給人們帶來的是痛苦,恐怖和災難.為了使生活更美好,讓秀麗的山水永駐人間,讓清水長流不斷,人們已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從喝純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學
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颳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於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並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佔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於缺水狀態。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裡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並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於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佔到GDP的3%以上。而在過去20年裡,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於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雲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雲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幹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准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裡,國內製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能朝兩個方面挖潛:一是工資,二是環保。最簡單的事,例如水泥生產,要達到起碼的環保要求,每噸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紡織業每年排放的廢水超過10億立方米,如要處理,則每噸需花費1.2~1.8元。提高生產成本5%。而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因此只能在環保問題上打游擊:或是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或是建立以後就當擺設,白天把污水放到處理池裡,晚上沒人時就排放到河裡,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在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中,這5%的成本。往往就決定了企業的盈與虧、生與死。
而中國在環保執法上的兩高一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的情況是,環保部門為取證一件違法偷排事件,需耗費50萬元,而最終落到違法企業頭上的罰款,則只有區區5萬元,包括正在勁刮的所謂「環保風暴」。
一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境評價擅自開工建設,最後的罰款也不過20萬元。區區20萬元罰款,對於一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談何震懾力?因此《環保法》歷來被人稱為「豆腐法」。
一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指數迅速地突破兩位數。因此,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實際上都無法承受。
四個因素阻礙環境治理對環保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總結出了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對科學發展觀認識不到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煉、小鐵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項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現蔓延的趨勢。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片面強調簡化審批,限期辦理相關手續。而不管項目是否會存在污染情況,只要來投資就批准,個別地方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中存在「首長意志」、「先上車,後買票」等違法現象。
再次,環評質量亟待提高。有些環評單位不堅持科學評價,不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數據說話,評價結論含糊,模稜兩可,將項目的環境可行性與否的結論推給審批部門,甚至極個別的環評單位弄虛作假,編造、偽造數據,或者隱瞞事實,嚴重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落實,使環境影響評價流於形式,喪失了第三方咨詢機構起碼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最後,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工作開展不足。我國目前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政府主導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監管數量龐大的建設項目,顯然力不從心。
其實,環評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後的經濟利益在驅使。
掀起真正的「環保風暴」
中國是一個在環境上迴旋餘地極小的大國,又是一個在全球資源、市場基本被瓜分完畢後崛起的一個後起國家。中國沒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國家那樣,等到環境惡劣到極點後再來治理。
但中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別人走過的先發展經濟、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國不可避免的也會走一遭。
世界各國的歷史已經表明,在經濟增長與環境變化之間有一個共同的規律:一個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會有一個環境污染隨國內生產總值同步高速增長的時期,尤其是重化工業時代:但當GDP增長到一定程度,隨著產業結構高級化,以及居民環境支付意願的增強。污染水平在到達轉折點後就會隨著GDP的增長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環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當年日本的發展過程就是這一規律。
毫無疑問,中國沒有可能跨越這樣一個重化工業時代。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國家太大,無法像芬蘭那樣,在本國製造業尚不發達的情況下,藉助於全球化分工,直接進入高科技時代。
上世紀90年代末,筆者曾回過蘇南老家,小時候那種清清河水,坐著船就可到達四鄉八鎮的情景已一去不復返了。而令筆者吃驚的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國,即使不發展工業,由人口增長帶來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環境惡化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這樣的污染,也需要大筆投資,需要有經濟基礎。
中國在治理污染問題上,任重道遠,需要依法辦事,制止惡性環保事件的發生,延緩環境惡化的速度。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管理和處理,對環境造成的「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兩種負面效應。
「視覺污染」是指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市容、景觀的破壞,如散落在自然環境、鐵道兩旁、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潛在危害」是指塑料廢棄物進入自然環境後難以降解而帶來的長期的深層次環境問題。
F. 用「污染,治理,山清水秀,煥然一新」等詞語,自擬題目,展開豐富的想像,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小鎮改造記
在一個不知名的地方,有一個無名小鎮。那裡的人們非常不愛護環境,附近一座山上的鬱郁蔥蔥的森林,被他們砍伐的所剩無幾,小動物們也都被嚇跑了,小溪被污染得成了「黑河」水面上漂浮著魚兒們的屍體,那裡的人們喝了小溪的水,呼吸了森林上方的空氣,漸漸地變得體弱多病,很多人因此一病不起。但是,這里的人卻始終不知道他們生病的原因,因此,很多人都逃離了這個小鎮,遠走他鄉。這個局面,直到一個人的出現,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知過了多少年,小鎮的人被疾病逼迫的所剩無幾,這時,從遠方過來一個小孩,他自稱是從城市裡走失,來到這里的。他看了這個小鎮,呼吸空氣,突然猛烈咳嗽兩聲,感嘆道:「這里的環境是如此差啊!」人們非常不解,小孩又說:「這里的環境已經被你們污染了,所以人們生病了,這都是環境惡劣導致的。如果你們要想不生病,就要把環境治理好。先從植樹造林開始吧。」於是,人們聽從了小孩的建議,全鎮子的人都開始植樹。一座高似三十層樓的滿是沙土的大山,日久天長,經過人們持之以恆的植樹,漸漸地,變得生機勃勃起來從遠處眺望這座山,綠得就像一塊碧綠透亮的翡翠。它從原來的一座荒土山,變成了一座鬱郁蔥蔥的森林。靠近這座山的地方,都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極了,人們呼吸了這里的空氣,都頓時感覺神清氣爽,病都不治而愈了。但是當人們走進那條臭水河的時候,又紛紛捂起了鼻子,有的還甚至嘔吐了起來。於是那個小孩又說:「你們把這些水換掉,把山上的清泉引到這里。」人們照做了,換水之後,有人大膽的捧起水品嘗,不料泉水甘甜得就像放了蔗糖一樣,人們品嘗之後贊不絕口。
這時,有人剛剛從他鄉回來,看到這山清水秀、煥然一新的小鎮,大吃一驚,立刻下定決心在此定居。環境改造好後,小鎮上的人們都想找到這個小孩,以表達自己的謝意,可是他已經走的無影無蹤了。就在人們為找不到他而嘆息的時候,有人發現了一張字條,是小孩留下來的的:「大家不用感謝我,我只是做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這美好的環境其實是我們共同創造的。但是,你們必須要記住的是,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清新的空氣和甘甜的清泉,不要再破壞環境了,想想你們以前的生活,你們還想過嗎?」
G. 求一個水環境整治小論文的題目
珍惜我們身邊的每一滴水
H. 關於環境污染的調查報告應該起什麼題目
給職能部門提供整治、執法等的依據,給企業投資做出相應的環境影響評價做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