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環境治理
① 銅川市水源區環境保護管理站怎麼樣
簡介:銅川市水源區環境保護管理站,事業性質,科級建制,隸屬市環境保護局領導,編制5名,其中領導2名,經費實行全額預算管理。
注冊資本:17.9萬人民幣
② 銅川市印台區三里洞紅矸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是哪個監理公司
偶爾看到的,我是三里洞礦的,以前的家離紅矸山很近,但具體是哪個監理還真不確定,估計應該是礦務局管的吧
③ 銅川有沒有專業測甲醛除甲醛的機構
建議親可以先從網路多找幾家比較專業的檢測公司,最好是全國有加盟商的。因為小縣區專的屬除甲醛公司不一定專業,很有可能是用不知名的葯水和一把噴槍治理的,容易拉低品牌口碑。
親可以用以下標准作為找除醛公司的參考:
1)一家正規的治理公司都需要資質與施工證。一般公司都會給出一堆資質證書,此時親就要鑒別一些是否有全國室內環境凈化治理行業甲級施工資質證書。
2)產品的來源,安全性與質量的保證。公司推出的產品是否自己生產,還是掛了個外國的空殼公司做代理。
3)專業的團隊,是否擁有國家高級治理遠技能證的專業工程師,企業是否有後台。
4)案例。是否有大型企業或政府單位有過合作。有幼兒園或學校的合作單位優先選擇。
④ 關於銅川水、空氣污染的問題
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宋洪武帶領的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對西安銅川兩市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情況,開展了為期5天的執法檢查。
在西安市檢查時,執法檢查組先後深入閻良區機動車尾氣監測中心、西安飛機工業有限公司、西飛賓館、粵珍軒酒店、飛機試驗研究院、東張加油站、環境質量監測總站、西郊西安熱電供熱公司、外事學院、長安熱力公司、麗登印象建築工地、高新區航天建設工地、618建設工地、滻灞杏園建設工地、首創國際建築工地、西安熱力公司、閻良建築垃圾消納場、高廟村建築垃圾消納場、小南門空氣質量監測站、南二環機動車安遠監測站、中石化西藍路加油站等21個地方;在銅川檢查時,執法檢查組先後深入秦嶺水泥公司、聲威水泥公司、銅川礦務局、華能電廠、李家溝加油站、銅川市交警支隊、新區管委會空氣自動監測站、210道印台段、新時代廣場商貿中心建築工地和陝西華騰建材公司、王益區梁家塬白灰窯、印台區陳爐鎮坩土窯拆除現場等18個地點;執法檢查組分別對西安、銅川兩市機動車檢測、工業脫硫設施在線運行、燃煤除塵、油氣回收、工地防塵、鍋爐拆遷、淘汰落後產能、餐飲業油煙治理、道路揚塵治理等與大氣污染防治息息相關的單位和部門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情況進行現場調研。
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同時,執法檢查組舉行座談會,分別聽取了西安、銅川兩市有關鍋爐脫硫改造、餐飲業油煙凈化、加油站油氣回收、建築工地揚塵治理等方面的情況匯報。
檢查組認為,西安市和銅川市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把治污減霾列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大氣污染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面對治污減霾的嚴峻任務,檢查組建議西安、銅川兩市要科學制定政策標准,逐步推廣新技術、新能源,協調區域治理聯防聯控;梳理好經濟發展指標控制與污染指標控制的關系,加大對違法案件責任人問責懲罰力度和監督管理,全面保衛陝西的藍天,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
執法檢查組還就省人大常委會正在修訂的《陝西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分別徵求了西安、銅川人大代表和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
省人大代表、西安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寶根,省人大常委會環資工委主任李建偉,省環保廳廳長王成文和西安、銅川兩市人大常委會負責人參加了執法檢查。
⑤ 銅川礦區地質環境保護規劃
煤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能源和原料,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改革開放以來,煤炭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煤炭產量持續增長,生產技術水平逐步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條件有所改善,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又出現了一系列的地質環境問題,如大氣污染、土地壓占、水資源破壞、地面塌陷等,影響到煤炭資源的開發和當地人民的生活。我們需要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煤炭生產及環境治理經驗,來減少或避免再出現上述的地質環境問題,同時對已經造成的地質環境問題進行治理,做到煤炭資源開發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國內外煤礦區環境保護
1.從開採到利用綜合考慮,統籌規劃
從煤炭開採到利用的整個過程中,每一個環節對環境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就要求從各個環節考慮,統籌規劃,宏觀調控,政府應根據各類情況在政策與稅收等方面加以支持,使煤炭企業得以健康發展。從生產方面來講,推行煤礦綠色開采,就是從廣義的資源角度上認識和對待煤、瓦斯、煤矸石、水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基本出發點就是防止或盡可能減輕開採煤炭對環境和其他資源的不良影響,目標是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綠色開采技術和潔凈煤技術
針對煤炭開采過程中出現的水土地資源破壞、瓦斯、地面塌陷、地裂縫、煤矸石等問題,實施綠色開采技術和潔凈煤技術。綠色開采技術,主要包括保水採煤技術、煤與瓦斯共采技術、煤層巷道支擴技術與減少矸石排放技術、煤炭地下液化技術等,利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最大限度地減輕或消除煤炭開采對環境造成的損害。潔凈煤技術(CCT)是指煤炭開發和利用過程中旨在減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生產、煤炭加工、燃燒、轉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術的總稱。潔凈煤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量,並可將煤炭高效地轉化為液體、氣體燃料,保障能源安全。
煤炭地下液化技術:煤炭液化技術是將固體的煤炭轉化為液體燃料、化工原料和產品的先進潔凈煤技術。採用煤炭液化技術在地下將煤炭直接液化,減少煤炭在運輸和利用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煤層配采:我國煤礦大部分是多煤層開采,各煤層煤質不同,在確定煤層的開采方法與開采順序時,改變單一煤層開采,盡可能對各煤層進行合理協調配采。減少礦井煤炭灰分和有害氣體的含量,使硫化物含量低於國家要求的標准。煤層配采可減少地表沉陷強度。
煤矸石充填與改革巷道布置:在井下設立矸石分選系統,利用矸石充填技術,矸石不出井,利用煤矸石進行巷旁充填與采空區充填,既少開了巷道,又提高了巷道支護強度,減少矸石運至地面後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轉變思想觀念,加強巷道布置改革力度,盡量多開煤層巷道,少開掘矸石巷道。利用矸石充填技術,還可以減少和預防地面沉降及地表塌陷的產生。
煤層氣開采:銅川礦區的焦坪礦區煤層含有大量的瓦斯,積極進行煤層氣開采技術研究,提高瓦斯抽放效果,為社會提供潔凈能源,既保證了煤礦的安全生產,又提高了礦區的經濟效益。
推廣房柱式與條帶式開采:在礦山淺部煤層採用房柱式與條帶式採煤法,同時對其他煤層進行間歇式開采和煤種配采,可有效地防止地表沉陷。
修改煤炭技術政策和規范,轉變思想,限制對環境會造成嚴重污染煤層的開采強度,淺地表煤層限量開采,待以後技術成熟後再進行開采。
利用先進的煤炭深加工技術:目前水煤漿技術已通過工業性試驗,國家應重視並加大推廣水煤漿技術的力度,減小大型企業因直接利用原煤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積極開展煤變油的試驗研究,既緩解石油緊缺的局面,又加強了環境保護工作。
粉煤灰處理技術:火電廠燃燒後的粉煤灰加入一定量的方解石等化學物質,使燃燒後的粉煤灰直接作為水泥骨料,或應用到其他行業中,使粉煤灰得到綜合利用。
充分利用礦井水資源:有些煤礦排出的礦井水經過簡單的沉澱處理後,即可澆灌農田,可緩解我國北方乾旱的局面。對礦井水進行深層次的處理後,完全可以達到生產和生活用水標准。
二、銅川礦區的地質環境保護規劃
(一)地質環境保護規劃的原則
總體採取防治結合的原則。「防」主要是針對在未來煤炭開采中盡可能地減少環境問題的產生,實施綠色礦山戰略;「治」是針對已經產生的環境問題和隨著煤炭的開采而出現的問題進行規劃和治理。對未來可能產生的地質環境問題以「防」為主,以「治」為輔;對已經產生的地質環境問題以「治」為主,以「防」為輔,防止環境的進一步惡化。當務之急,對以前因煤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而產生的各種地質環境問題進行調查、規劃和治理,以改善礦區的地質環境。
1.結合銅川的環境保護規劃,實施銅川礦區的地質環境保護規劃
針對銅川環境問題眾多和煤炭資源面臨枯竭的形勢,銅川已經進行了產業結構、環境保護的規劃。銅川礦區的地質環境保護規劃要符合銅川市的統一規劃。一個城市的發展和產業轉型都需要統一的規劃,不能各自為政。企業與城市之間要互相配合,協調發展。
2.實施綠色礦山戰略
正如朱訓在「關於礦業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思考與建議」報告中提出的那樣:「樹立環境也是生產力的新觀念,保護好礦業城市的生態環境。」針對煤炭資源的開發,要綜合考慮,統籌規劃。從煤炭的開採到利用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考慮,統籌兼顧。在煤炭資源開發的同時,要盡量減少對水資源、土地、大氣等環境和其他資源造成的損害,同時盡可能地實現瓦斯、煤矸石、水資源等的綜合利用,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地質環境保護具體規劃
1.水資源的保護規劃
(1)礦井水資源化
銅川區和焦坪區各礦井,均要充分發揮污水處理廠的作用,進行不同程度的污水處理,使之滿足不同的需要,實現污水資源化,同時也可以緩解各個礦區供水緊張的局面。
銅川區礦井屬於缺水礦井,除了金華山礦礦井涌水量較大,部分外排至龐河外,其餘4個礦井的礦井水大部分又復用於井下,基本未外排。但是銅川區的東坡礦、鴨口礦和徐家溝礦未設立污水處理廠,礦井水只排到地表經簡單沉澱後大部分又復用於地下。因此,銅川區的3個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的生產礦井都需要建立污水處理廠,根據處理後的水的用途,進行不同的處理方式,外排水必須處理到達標排放。
焦坪區的3個礦井屬於富水礦井,陳家山礦和玉華礦建有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後,部分井下復用,部分外排。下石節礦的礦井水排到地表,經沉澱處理後大部分又用於井下灑水降塵、灌漿、滅火等,冬季時水還不夠礦井使用。因此,下石節礦也要建立污水處理廠,即使外排水量很小,也要進行處理,達標後排放。焦坪區一方面面臨水源地受到破壞,供水緊張的局面,同時又外排大量的礦坑水,沒有真正實現礦井水資源化。因此,焦坪區應加強污水處理力度,重新規劃礦井水的利用方式,真正實現礦井水的循環利用和礦井水資源化。
玉華礦的洗煤廠採用洗水閉路循環技術,洗煤用水來自礦坑排水,而且煤泥在廠內回收,洗水全部復用。
(2)保水採煤
保水採煤是目前煤炭開采方面提倡的先進的綠色開采技術,通過改進開采方法、頂板管理辦法等措施,使裂隙導水帶的發育高度涉及不到上覆主要含水層,避免含水層中的水沿采動裂隙帶滲漏進巷道,既破壞水資源,又增加排水量。研究地面塌陷與開采方式、采高、頂板管理辦法等之間的關系,盡可能地減少地面塌陷的產生和裂隙帶的發育高度,以避免大氣降水、地表水和含水層中的水沿地面塌陷直接進入巷道。銅川礦務局已經委託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進行了焦坪礦區放采岩層與地表移動規律研究,並於2004年12月提交了研究報告。該報告揭示了水平煤層分段開采岩層移動的初始垮落、垮落擴展、移動穩定的發展過程以及岩層移動和岩層垮落帶擴展的傳播方式。報告研究結論認為:工作面間煤柱大於60m時,煤柱對采動覆岩有很好的支撐作用,地表沉降可得到有效控制,煤柱寬度小於20m時,支撐范圍太小,多工作面將形成較充分的開采狀態,地表下沉率顯著增大;工作面開采寬度超過165m時,地表下沉率將有明顯增加。這些研究結果為改進開采方式,減少地面塌陷等提供了科學依據。
焦坪區的礦井水的來源為大氣降水沿風化裂隙和構造裂隙補給、第四系覆蓋層滲漏補給、地表水沿導水斷裂帶補給、地表水和大氣降水沿塌陷直接進入井下、含水層中的水沿裂隙導水帶(裂隙帶貫通上部含水層)補給、老窯積水補給及井下工業用水的匯聚。銅川區礦井水主要來源於大氣降水的補給、老窯積水補給和井下工業用水的匯聚。
從採煤設計入手,采礦專家應與水文地質專家相互結合,優化出最佳的頂板管理辦法,其目標是經濟合理,技術可行,找到保護水資源環境與保證煤炭回採率的最佳結合點。銅川北區的採煤和頂板管理方法目前全部為放頂煤全陷,以前有的工作面採用的是長壁分層全陷。銅川區的採煤方法全部為長壁全陷(包括以前和現在)。這種採煤方法和頂板管理方法,非常不利於地下水資源的保護。礦井應與科研院所聯合研究,設計新的採掘方案,探尋水資源保護與煤炭開採的優化方案(圖5-20)。
圖5-20 銅川礦區水環境保護規劃圖
2.煤矸石的治理和應用規劃
銅川市區(三里洞礦、桃園礦、王家河礦、史家河礦)煤矸石作為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的原料、水泥的混合材料、混凝土摻合料、混凝土集料和混凝土砌塊加以應用。因為這些矸石山位於市區或緊臨市區,影響較大,而且礦井已經關閉(僅桃園礦存在部分殘采)。銅川東區(王石凹礦、史家河礦、李家塔礦、金華山礦、徐家溝礦、鴨口礦、東坡礦)的煤矸石作為水泥的混合材料、建築材料、混凝土砌塊加以應用。焦坪區的煤矸石可以用作生產免燒磚和煤矸石發電,由於焦坪區礦井的服務年限較長,且每年煤矸石的產生量較多,因此規劃一煤矸石電廠。交通不便地區的煤矸石可進行覆土復墾,或進行無土復墾。銅川礦區2006年煤炭產量為967萬t,產生煤矸石108.9萬t,綜合利用量是15萬t,處置量是16.6萬t,堆存量為60.5萬t,年煤矸石的利用率僅為15.5%。銅川礦區現有煤矸石山16座,累計矸石堆存量約為2410萬t,而整個銅川的煤矸石堆存量約為4200萬t。煤矸石作為水泥原料、混凝土砌塊、摻合料、混凝土集料、混凝土砌塊、水泥的混合材料等的應用,每個生產單位的年利用量在幾萬噸至幾十萬噸之間,而煤矸石的堆存量和新產生量又較大,因此,在銅川市區和銅川東區應鼓勵多種方法的應用。具體的各個礦井的煤矸石應用規劃見圖5-21。
圖5-21 銅川礦區煤矸石資源化規劃圖
對現存煤矸石的治理措施:對於目前正在自燃的煤矸石進行滅火,可以採用黃土等惰性物質覆蓋燃燒區的覆蓋法、向燃燒區噴灑石灰乳或其他滅火漿液灌澆法以及將滅火材料製成漿液用機械注入矸石堆內部,通過「降溫」和「隔氧」來滅火,從而消滅自燃和減少污染。對於堆放於各個溝谷中的煤矸石要進行覆土或是綠化,防止揚塵的產生。要在溝谷的底端修築防禦設施、排水設施,防止煤矸石的滑坍。對於煤矸石淋濾液要進行收集處理,防止造成土壤、地表水體和地下水的污染。
對於新排出的煤矸石,改變以往從山頂直接向下傾倒的方法。應實行分層堆放,層層壓實,上覆黃土,邊緣注漿等措施,防止煤矸石發生自燃和滑坡。當煤矸石的堆放厚度達到8~10m時,用機械把煤矸石推平壓實,然後在其上方覆蓋0.6~0.8m厚的黃土,再推平壓實,然後方可在其上覆蓋另一層的煤矸石。依此類推,實行層層壓實,並上覆黃土,上一層比下一層向後退8m,整體呈梯田型。當矸石山飽和後,在最上層覆蓋1.0~1.2m厚的黃土,並進行綠化。在層與層之間形成的梯形邊坡上要採用打鑽注漿的方式進行封閉隔氧。同時還要修建疏排水工程,防止煤矸石山發生滑坡。
3.地面塌陷的地裂縫的規劃治理
銅川礦區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現象普遍,對人民的生活和生產影響極大。銅川礦區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的規劃治理按穩定區、正在發育區和未來可能發生區3類進行。
(1)穩定區的規劃治理
對於地面塌陷已經穩定的地區,實行土地復墾,結合銅川市的總體規劃,綜合利用。其中銅川市區的穩定塌陷區按照銅川市區的發展規劃,進行城市建設、土地復墾和生態重建;其他地方的塌陷穩定區應以生態修復為主(居民區除外),因地制宜地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恢復治理,保持健康的生態環境即可。
(2)正在發育區的規劃治理
對於地面塌陷和地裂縫正在發育的地區,要加強觀測,密切注意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的發育、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把危害降低到最小。同時應加強這方面的科學研究,掌握采空區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的發育規律,為防止災害的發生和治理災害提供科學依據(圖5-22)。
圖5-22 銅川礦區地面塌陷治理規劃圖
(3)未來可能發生區的規劃治理
在目前的情況下,銅川礦區的采空區全部存在地面塌陷和地裂縫問題。如何防止在未來的采空區再次出現同樣的問題,是我們必須要考慮並逐步解決的問題。目前銅川礦區的開采方法為長壁全陷和放頂煤全陷,根據銅川礦區的地層結構,這種採煤方法必然會導致采空區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的產生。這就需要研究采空區的沉陷規律,結合礦區的地層結構,改進開采方法和頂板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的產生。
4.焦坪礦區瓦斯利用規劃
在焦坪區規劃一個瓦斯發電廠和一座瓦斯儲備站。焦坪區礦井全部為高瓦斯礦井,據初步測算:北區煤層瓦斯的湧出量每分鍾在150~180m3之間,按每立方米發3度電計算,每年可發電2.8億度,相當於14萬t優質煤炭發的電,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2200萬元。這樣既節約了資源,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又避免了瓦斯排入大氣中造成大氣污染,可謂一舉兩得。瓦斯還是一種清潔能源,在焦坪區建立一個瓦斯儲備站,可與銅川市的天然氣並網,可以供居民生活燃氣,還可以減少使用煤炭造成的環境污染。已在下石節礦建了一座瓦斯發電站,少量的瓦斯得到利用。
瓦斯發電投資小、回收快,一般3年左右即可收回全部投資。瓦斯發電成本低(與燃煤發電相比),因為瓦斯一般是作為廢氣排放的,瓦斯發電既節約了能源,又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瓦斯發電技術成熟,設備完備,與礦井實際情況相結合即可實現。瓦斯發電站結構簡單,易於安裝。瓦斯發電耗氣量大,耗氣穩定,有利於開展CDM項目,獲得減排資金的支持。瓦斯發電設備可在熱電聯產、備用電力和調峰等方面應用,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