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土駭河治理

土駭河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2-05 20:02:47

⑴ 徒駭河的考證

那麼,究竟是何時何流演變成了徒駭河呢?據考證,是漢代開挖的商河和以後出現的土河演變成了今徒駭河。據史書記載,漢鴻嘉四年(公元前17年)黃河決口後,「灌縣邑二十一,敗官亭民舍四萬所」(《漢書·溝洫志》),為宣洩黃河洪水,河堤都尉許商於當年開挖了一條商河,自今高唐起,經禹城、臨邑、商河、惠民、濱城,至沾化分為二支入海。此後,在黃河與商河之間又出現了一條土河。由於商河和土河防洪排澇作用巨大,一直延續到明代。明代中葉,商河在惠民南與土河合流,從而形成了現代的徒駭河。徒駭河形成之初,名稱比較混亂,明嘉靖《武定州志》說:「州城南五十里,今稱土河,舊志遂謂即徒駭河故道」,「惠民溝南望徒駭河」。直到清代,有的地方誌仍稱徒駭河為「土傷(商)河」。
清代,徒駭河至沾化花家村向東折轉,經孔家、下河、老鴰嘴入海,該段又名洚河。當時,徒駭河上泄洪水,下受潮汐沖刷,暢通無阻,江南和東北及朝鮮的貨運船隻可一帆而達今三河湖,有的還沿土馬沙河直抵惠民。後經光緒年間和民國時期的黃河三次決口,將洚河淤為平地,逼迫徒駭河自沾化富國西向北入套兒河注海至今。據統計,徒駭河自形成至建國,曾決口漫溢21次,先後治理了23次。隨著水利改革的不斷深化,歷史賦予了徒駭河新的使命,一處集度假休閑、旅遊於一體的景區在徒駭河上初具規模,其因位於徒駭河、土馬沙河和付家河交匯處。遂命名為三河湖,該湖處河寬263米,景區(劉珍橋至石家村)內水域面積2500餘畝,您若到煙波浩渺的三河湖盪舟戲水,觀賞那巍峨的大閘和兩岸的綠樹長廊,說是人間,又似仙境,那幽深、恬靜之情,使人心曠神怡。

⑵ 徒駭河兩岸打井為什麼難有水

水位太深。

⑶ 徒駭河的發源地是哪裡

徒駭河發源於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瓦屋頭鎮,由西南向東北流經山東的莘縣、南內樂(河南省)、陽谷、聊城容、茌平、高唐、禹城、齊河、臨邑、濟陽、商河、惠民、濱縣和沾化等14個縣市,於沾化區套兒河口注入渤海。

(3)土駭河治理擴展閱讀:

徒駭河是宋代漯川堙沒後逐漸演變而形成。隨著黃河的南徙,為適應地表徑流排泄的需要,在古漯川流域發育了一些新的河流,明代以前一般都稱土河,即為徒駭河的前身。

徒駭河由來已久,歷經滄桑,是由古代相繼形成的商河、土河(徒河)等河流疏通合並而成。一說,當時因大禹治理此河時用工極多,又因當時兩岸森林密布,野豬出沒,時有民夫被傷,眾徒一駭重勞,又駭野豬,故名為徒駭。

⑷ 徒駭河的源頭

徒駭河的源頭是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瓦屋頭鎮同智營。瓦屋頭鎮位於清豐縣東南部,處於河南省東北部兩省三縣(河南省清豐縣、濮陽縣,山東莘縣)交界處。

徒駭河屬於海河流域,位於黃河下游北岸,流經河南、河北、山東三省從西南向北呈窄長帶狀。幹流自聊城地區莘縣文明寨起,流經聊城、德州、濱州3個地區13個縣(市),在濱州市沾化縣與秦口河匯流後,竟東風港於暴風站入海。


(4)土駭河治理擴展閱讀:

徒駭河幹流情況

徒駭河,發源於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瓦屋頭鎮同智營,幹流經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的閻村、大清以下入山東境。河南省濮陽市境幹流長約15公里,流域面積為707平方公里,有17條支溝匯入此河。1969年按1964年雨型標准治理,排澇流量為138立方米/秒,按1961年雨型標准,防洪流量為238立方米/秒。

河道特徵

徒駭河由西南向東北流入山東省境,經山東的莘縣、南樂(河南省)、陽谷、聊城、茌平、高唐、禹城、齊河、臨邑、濟陽、商河、惠民、濱縣和沾化等14個縣市,於沾化區套兒河口注入渤海。河長436公里,流域面積13902平方公里,其中河南省流域面積602平方公里,河北省4平方公里,山東省1329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為0.11/1000。由於流域內地勢向東北傾斜,支流多由右岸注入。

徒駭河在聊城四河頭以上為上游段,河長90.5公里,河流由源地東北流,在左岸相繼納入來自河南省境的8條排水溝,這些溝是鹼場溝、山柳溝、安堂溝、土塔河、董固溝、理直溝和永順溝。又東北流,在陽谷縣李秉東村西北,新金線河由右岸注入。

聊城四河頭至沾化壩上村為中游段,河長307公里。東北流至禹城縣南營村南,新趙牛河南來由右岸注入。該河段經歷代多次疏浚治理,河道較為順直。

壩上村以下為下游段或尾閭段,河長38.5公里,河槽寬淺。1904年前,徒駭河尾閭段由壩上村東行入洚河,再折向東北經老鴰嘴入海。1904年農歷六月,黃河在利津北岸薄庄決口改道,穿徒駭河由老鴰嘴入海,洚河逐漸堙沒,徒駭河轉經壩上村北行,又西北經套兒河入海。


⑸ 土駭河是否注入大海

應該是徒駭河
徒駭河發源於莘縣古雲鄉文明寨村東,由西南向東北流經莘版縣、南樂(河南省)、陽谷權、聊城、茌平、高唐、禹城、齊河、臨邑、濟陽、商河、惠民、濱縣和沾化等14個縣市,於沾化縣套兒河口注入渤海。

河長436公里,流域面積13902平方公里,其中河南省流域面積602平方公里,河北省4平方公里,山東省13296平方公里。
河道平均比降為0.11/1000。由於流域內地勢向東北傾斜,支流多由右岸注入。
(來自網路)

⑹ 如何做好河道生態治理及環境修復工作

1 概述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河道的開發力度日益變大,對水資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關於河流管理的問題面臨著諸多的挑戰。人們在開發過程中,既要發揮河流發電、航運、水利、澆灌、旅遊等傳統功能,又要保證河流系統的生態平衡,保持自然環境和經濟效益相互平衡的目標要求,既要做到合理地利用河道資源,又要做到對河道資源的充分保護。以往的護坡工程由於要滿足人們的發展需求,更要兼顧工程的安全性能,所以常常採用硬質的不透水的結構材料作為設計主材料,這種方式對河道的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的重視力度遠遠不夠,所以河道的渠道化問題對河道治理及生態修復來說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由此可見,對河道治理和生態的修復是保證河道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基於以上觀點,文章以河道健康發展的觀念為基點,對河道的治理及生態修復問題進行了分析。
2 河道治理及生態修復
2.1 河道的現狀
最近幾年,我國在河道管理方面採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河道生態環境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嚴重的水體污染、水資源的緊缺、偶爾發生的洪澇災害等都嚴重影響著經濟的發展。雖然在水利工程建設方面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但在成就的背後也存在著改變原來河流生態系統的問題。河水逐漸乾涸、日益被破壞的水生態環境、持續降低的河流功能、不斷加重的水污染就是其表現所在。由以上現象可以看出,為了社會的正常發展以及國際社會對環境保護問題的日益重視,河道的治理和水資源生態環境的修復工作已刻不容緩。
河道的自然環境的好壞對生態系統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自然的結構形態對自然界的生物孕育和成長都是有著十分有利的影響。由於河道自身具備自我修復的能力,過多的人力干預,如進行人為的河道改造和修復,反而可能起到不利的作用。所以過多的人為改造勢必會造成水質、河水流量等方面的改變,從而引起河道的生態平衡被打破,導致對河流依附性很強的生物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而被迫遷徙、死亡甚至滅絕。
在對河道進行治理的過程中,勢必會改變河道原本的形態,如經常應用於河道治理方面的河流截斷、挖深、束窄、加寬、彎曲、拉直等手段都會在一定程度上使河道的整體面積和硬化范圍縮小,同時造成河床的不透水體積增加,導致城市的供水不足,這會嚴重影響城市的自來水供應,導致居民生產生活用水不足。自然河道多為蜿蜒盤旋類型,可以起到儲蓄調洪的作用,減小洪水的沖擊力度,但是現代河道由於人為的改造,對河道進行了鋼筋水洗修築,導致河道水流流動性的嚴重減弱,水體不能進行自由交換,嚴重地增加了洪澇災害的發生率,同時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對城市的防洪防澇系統造成重大影響。
自然河流的周邊多伴有大量的植被,在對河道進行治理的過程中,勢必會對河道周圍的植被環境造成破壞,河流沿岸的自然風光也會大打折扣,這對以河流文化為主題的城市旅遊業有著毀滅性的打擊,同時也對城市的經濟造成不利影響,如果這一問題在治理過程中得不到充分的重視,不能有效地控制河流周圍環境的保存率,將會造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城市的發展。
2.2 河道治理的原則
河道是水資源的重要載體。河道的治理要滿足生物多樣性的需求,為兩棲以及水生動植物提供有利的生存環境,這樣既保護了河道的水生態環境,又會對河流的自凈能力有利。從經濟、社會、生態、人文等多方面考慮河道的整體治理,不僅要滿足人類生存的條件,也要具備修復自然河道的功能。
2.2.1 平原河道治理原則。在平原河道的治理過程中,要做到既能達到河道體系的防護標准,又能保證河道的自然恢復能力不被破壞。因此,在治理過程中要根據正常行洪、岸坡穩定、材質自然、成本經濟、表面異質以及內外透水性等多原則進行治理,既能保證河流的自然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也能滿足人類的需求。這樣不僅對自然河道水流的流速、流量、環境外觀以及沖淤平衡的影響達到最小,也使得河流周圍動植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得到最大保護。
2.2.2 山區河道治理原則。治理山區河道,要對整個山區河道進行細致的勘察,做到對河流上下游以及整個流域之間相互關系的統籌把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的治理,一定要做到遵循自然規律,充分發揮天然河道的功能。因此,在實際治理過程中,要保護水土資源,對流域內的水土採取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措施,盡量減少泥沙進入河流。同時,在河道治理過程中,在河道的上游修築一定的大壩,以阻擋泥沙的流入,在下游疏導河道,保持河道的暢通無阻。對河道周圍的生態平衡問題要嚴格遵循自然規律,盡量不要使河道的自然特性發生改變,以起到保護天然河道的作用。
2.3 污染源處理及水質改善
河道的水質改善措施是整個河流生態系統修復的重要環節,在進行水質改善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守相關的制度,嚴格控制生產和生活污水進入河流,以此來保證河流水質改善的成功進行,保證取得良好的成效。
對水質污染嚴重的河道必須進行源頭治理,控制點、面源污染,通過清除河道淤泥,保持水面潔凈,對進入河流的污染物進行有效控制,採取雨污分流排水的方法,來達到減少河流污染的目的。要對各個河段進行實時的監測,嚴格控制必須排出的污水的流量。如有必要,要執行更為嚴格的排放標准,即對河流採取深度處理的措施。如可能排入有毒物質,且此物質易積累,則要採取果斷措施,防止有毒物質進入河道。在治理過程中,根據河道的自凈特點,制定合理的排污計劃,包括排污口位置和排污時間等內容,並按照現場的實際情況,對水體的環境容量進行合理利用,從而逐步改善河道水質。
2.4 河道生態修復的方法探究
為了保護河道的自然環境不被破壞,根據河道治理的原則,對河道生態環境的修復提出幾點可供參考的意見,以達到河道治理及生態修復的目的。對一些廢舊的攔河堰、攔河壩進行拆除處理,通過緩坡或者低坡的手段,使跌水得到改造,以此來控制河床的變化,達到使河道供水連續性得到恢復的目的;向河道內投入沙包或者大石,人為製造河流內部的溝壑和淺灘,使得河流的多向性流動得到恢復;對河水的流動空間進行改造,盡量增加其流動空間,從而使得河道的防洪防澇能力得到提升。
3 結語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是孕育人類文明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而河流作為水的重要載體,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人類為了得到高速的發展而忽視了河道這一重要資源,對河道的生態環境造成了許多破壞,從而導致河道問題反過來制約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意識到對河道的治理和對河道生態環境修復的重要性,然而對河道的治理和生態修復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不斷深入探索更為有效的新措施,努力開創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齊頭並進、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⑺ 徒駭河的現代治理

由於徒駭河流經山東、河南、河北三省,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因沿岸地區人口不斷增長和工礦企業的快速發展,河流受污時常發生,受害最嚴重的是下游幾個縣區。僅2000年以來,徒駭河嚴重受污4次,濱州150公里的河段泛著大量白沫,氣味熏人,河中魚類全部死亡漂浮在河面,河水不能用於灌溉,沿岸地下水不能飲用,沿途群眾叫苦不迭。受害地區組成調查組,多次追查污染源,由於條塊分割及地方保護作怪,使河流受污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
隨著構建和諧社會步伐的加快和各級治理水污染力度的加大,沿途各地對置若罔聞、我行我素的排污企業或關停、或重罰,毫不手軟,逐步實現了污水達標排放,徒駭河水質日趨好轉,沿途生態環境逐漸得到改善。
1990年,濱州市遭受了歷史上罕見的暴雨洪水襲擊,暴雨過後,徒駭河洪水暴漲,濱城河段二十里堡閘最大洪峰流量達740立方米每秒,流域內村莊被淹,損失慘重。
1991年,沿岸各級政府對徒駭河進行了大規模的疏浚、裁彎和堤防加固治理,徒駭河濱州段治理河道47.16公里,加固堤防21.6公里。
1993年,山東省把徒駭河治理列為重點水利工程項目,治理了沾化縣壩上閘以下海口段31.3公里,解決了徒駭河對其支流排水頂托問題。
1997年春再次治理,疏浚下遊河道15.86公里,完成清淤土方380萬立方米、各類建築物68座。後又經多次清淤疏浚,徒駭河終於恢復了灌溉、排澇功能。

⑻ 徒駭河的幹流概況

徒駭河發源於莘縣古雲鄉文明寨村東,由西南向東北流經莘縣、南樂(河南省)、陽谷、聊城、茌平、高唐、禹城、齊河、臨邑、濟陽、商河、惠民、濱縣和沾化等14個縣市,於沾化縣套兒河口注入渤海。河長436公里,流域面積13902平方公里,其中河南省流域面積602平方公里,河北省4平方公里,山東省1329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為0.11/1000。由於流域內地勢向東北傾斜,支流多由右岸注入。
徒駭河是宋代漯川堙沒後逐漸演變而形成。隨著黃河的南徙,為適應地表徑流排泄的需要,在古漯川流域發育了一些新的河流,明代以前一般都稱土河,即為徒駭河的前身。這些河流逐漸貫通演變,明代便更名為徒駭河。1591年(明萬曆十九年)所修的《臨邑縣志》載,「徒駭河由齊河縣經下口至城東南二十五里,俗名土河」。這是把當時土河冠以《禹貢》「九河」之一的徒駭河的最早記載。「九河」之一的徒駭河,據《漢書》記載,流經西漢成平(今河北省泊頭境內)縣境,與現代徒駭河了不相涉。

徒駭河在明、清兩代為運河所橫斷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出版的《山東水利專刊》載,運河以西徒駭河稱金線河,運河以東仍稱徒駭河。清末運河漕運停止後,運河河道逐年淤高,運河以西坡水排泄受阻,內澇頻繁。民國期間,組織民眾治理疏浚,把徒駭河大規模治理成為現在的徒駭河。
徒駭河在聊城四河頭以上為上游段,河長90.5公里,河流由源地東北流,在左岸相繼納入來自河南省境的8條排水溝,這些溝是鹼場溝、山柳溝、劉海溝、安堂溝、土塔河、董固溝、理直溝和永順溝。又東北流,在陽谷縣李秉東村西北,新金線河由右岸注入。新金線河發源於莘縣櫻桃園,河長55.4公里,流域面積518平方公里。至聊城四河頭,趙王河南來注入。趙王河源於陽谷縣趙升白村,河長51.0公里,流域面積693平方公里。該河段河槽較深,河道較窄,莘縣楊寨以下兩岸始有堤防,直至入海口。聊城四河頭至沾化壩上村為中游段,河長307公里。東北流至禹城縣南營村南,新趙牛河南來由右岸注入。新趙牛河源於東阿縣黃河崖村西窪,東北流經茌平、齊河,於禹城縣南營閘上入徒駭河。河長84.4公里,流域面積1203平方公里。到濱縣二十里堡南,沙河西來由左岸注入。沙河源於商河縣商東河,經惠民、濱縣,河長65.5公里,流域面積837平方公里。該河段經歷代多次疏浚治理,河道較為順直。壩上村以下為下游段或尾閭段,河長38.5公里,河槽寬淺。1904年前,徒駭河尾閭段由壩上村東行入洚河,再折向東北經老鴰嘴入海。1904年農歷六月,黃河在利津北岸薄庄決口改道,穿徒駭河由老鴰嘴入海,洚河逐漸堙沒,徒駭河轉經壩上村北行,又西北經套兒河入海。徒駭河徑流主要來自降水補給,1970年後引黃河水復灌以來,有部分引黃尾水補給。據1956~1979年同步系列統計,山東境內徒駭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605.9毫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為62.3毫米,摺合年徑流量為8.28億立方米。徑流的年際變化甚大,根據濱縣堡集閘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10250平方公里)實測資料,最大年徑流量出現在1961年,為25.5億立方米,最小在1958年,為0.339億立方米,最大和最小的比值達75.2。徑流的年內分配集中在夏季, 徒駭河。發源於山東莘縣西南隅同智營,幹流經南樂的閻村、大清、畢屯以下入山東境。濮陽市境幹流長約15公里,流域面積為707平方公里,有17條支溝匯入此河。1969年按1964年雨型標准治理,排澇流量為138立方米/秒,按1961年雨型標准,防洪流量為238立方米/秒。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