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鐵治理
『壹』 中國鐵路建設怎麼現在全要停了呀
膠濟鐵路受環保緊箍咒2011年05月16日 07:51
來源:國際金融報 作者:黃晶華
字型大小:T|T0人參與0條評論列印轉發
膠濟鐵路貴為山東經濟發展的「黃金大道」近幾年並不「平坦」。先有2008年「4·28」膠濟鐵路特別重大交通事故發生,如今,改建鐵路膠濟線增建四線工程又因違反「三同時」制度,被環境保護部下最後通牒,要求在5月31日前停止使用改建鐵路膠濟線增建四線工程。但對於關系民生的停運問題,鐵路部門目前仍未作出回應。業內專業認為,膠濟鐵路環保違法事件不僅是環保問題,還涉及到高鐵發展的速度問題。
環保部無私戒懲
從環境保護部的文件中可以看到,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6年3月7日批復同意按照《改建鐵路膠濟線增建四線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要求:項目建設必須嚴格執行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項目竣工後,建設單位必須按規定程序申請環境保護驗收。驗收合格後,項目方可正式投入運營或生產。
但在環境保護部華東環境保護督查中心2009年8月和2010年10月現場調查時卻發現:該工程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並未申請環境保護部驗收。2010年11月17日環境保護部給膠濟鐵路客運專線有限責任公司下達了《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
在收到第一份決定書之後,膠濟鐵路客運專線有限責任公司也即做出了申辯陳述,表示該工程執行了「三同時」制度,並針對不同區域採取了不同的雜訊治理措施。
對於這樣的解釋,環境保護部復核後提出,將「責令停止使用」緩期至2011年3月31日執行。在此期間,要求膠濟鐵路客運專線有限責任公司應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防止環境污染。如果超過2011年3月31日,環境保護部將依法立即執行「責令停止使用」。
在等待了數月卻無任何進展之後,環境保護部2011年4月25日給該公司下發的《督促履行通知書》指出:經綜合考慮法律的嚴肅性和該工程對鐵路運輸的重要性,督促該公司於2011年5月31日前履行環境保護部《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停止使用改建鐵路膠濟線增建四線工程。如逾期不履行,環境保護部將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並作為典型違法案件向社會公開。
高鐵「安全閥」如何加
前述提到膠濟鐵路客運專線有限責任公司做出的申辯,也算是對環境保護部的積極回應,但最終並未執行環境保護部的要求,是在向法律挑戰,還是確有難處?
《國際金融報》記者昨日致電膠濟鐵路客運專線有限責任公司等相關部門,但無人接聽電話。但膠濟鐵路客運專線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這么大一條鐵路,停運怎麼可能!」
據記者了解,此次事發的膠濟鐵路增建四線工程是以膠濟電氣化工程為基礎,通過新建客線、貨線和既有線路的合理組合,形成四線規模。膠濟四線中的客線——濟青客運專線,是中國鐵路「四縱四橫」快速客運網中青島經石家莊至太原客運專線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4月1日在執行列車新運行圖之後,濟南-青島間城際動車組列車每天自7點到20點每隔1小時左右開行。值得注意的是,鐵道部目前對此事尚無回應和任何解釋。
上述事件在業內人士看來,卻並不感到驚訝。
昨日,《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到鐵路建設系統的一位專業人士,據其介紹,在近幾年鐵路發展的「大躍進」時期,這種現象其實很普遍。「現在很多項目下馬,就是因為這個。」該專業人士稱,鐵路的建設應該回歸到應有的理性的軌道,進行科學決策,各部門的協調也尤為重要。
據記者了解,去年也曾有傳,川藏線將開工建設,雖然最終鐵道部予以否認,但也說明,環保問題不解決就進行項目建設,是不切實際的。「今年鐵路建設投資的放緩,已經說明大家不怎麼沖動了,而是更加理性。現在也正是一個冷靜思考的時期。」上述專業人士認為,鐵道部應該會尊重環境保護部的意見。
今年2月,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在上任之初便公開表示:在鐵路工程招投標、物資設備采購等方面,要強化源頭治理,嚴格依法建設,嚴格落實建設程序,嚴格規范和完善各項制度措施,堅決堵塞管理漏洞,全面加強工程建設領域懲防體系建設,健全廉政風險防範機制。發現問題苗頭,早預防、早治理,防患於未然,確保工程優質。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chenbl] 標簽:膠濟鐵路 客運專線 雜訊治理
『貳』 什麼是國鐵企業首要政治任務
國有企業的首要政治任務就是要政治正確。
其次要緊跟國家的政策方針,充分滿足國家的要求。
『叄』 國家發改委關於小煉鐵廠治理的文件
http://www.law-lib.com/law/上這復個制網站自己找找吧
『肆』 中國鐵路總公司為什麼不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
現在是為了減少改革的阻力,給他正部級待遇,當然不能讓國資委管,以後就不好說了
『伍』 國鐵是什麼意思
國家鐵路機關
『陸』 國鐵是什麼
瑞士國鐵表:來1951年由自Erwin
Berheim先生創立的Mondaine鍾表公司,多年來以其精準、穩定、值得信賴的品質與工藝,在瑞士鍾錶行業中打響了名號。瑞士國家鐵路掛鍾,是密度與精準度均為世界第一的瑞士國家鐵路系統,唯一指定使用的計時工具。70年來,在瑞士3000多個鐵路車站均能見到國鐵掛鍾分秒不差的運轉著,服務將近每年120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
紅色秒針設計是源於過去瑞士國鐵月台人員拿的紅色蕈形木板。在沒有大型時鍾可供旅客參考火車進站時間的時代,月台人員會揮舞著紅色圓形木板以通知旅客上車。工程師Hans巧妙地將傳統的紅色圓形木板和現代化時鍾做了完美的結合。
『柒』 什麼是國鐵一級
Ⅰ級鐵路:在路網中起骨幹作用的鐵路,遠期年客貨運量≥20百萬噸;
Ⅱ級鐵路:1.在路網回中起骨幹作用的鐵路,答遠期年客貨運量<20百萬噸。 2.在路網中起聯絡、輔助作用的鐵路,遠期年客貨運量≥10百萬噸;
Ⅲ級鐵路:為某一區域服務,具有地區運輸性質的鐵路,遠期年客貨運量<10百萬噸。
IV級鐵路:為某一區域服務,具有地區運輸性質的鐵路,遠期年客貨運量<5百萬噸。
『捌』 為什麼要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一、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將更好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
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國家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和顯著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之所以能創造經濟高速成長、社會充滿活力、政治安定團結的「中國奇跡」,之所以能戰勝一個又一個突如其來的重特大自然災害和傳染病疫情,從容應對一系列關系我國主權和安全的重大突發事件,經受住一次又一次國際政治、經濟風浪的重大考驗,就是因為我們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黨和國家實行的民主集中制,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有黨和政府強有力的社會動員組織能力,有全國一盤棋的互助協作機制等,這些都是我們的制度優勢。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核心。鄧小平同志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中指出:「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渙散黨的紀律,而正是為了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紀律。在中國這樣的大國,要把幾億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統一起來建設社會主義,沒有一個由具有高度覺悟性、紀律性和自我犧牲精神的黨員組成的能夠真正代表和團結人民群眾的黨,沒有這樣一個黨的統一領導,是不可能設想的,那就只會四分五裂,一事無成。
這是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奮斗實踐中深刻認識到的真理。我們人民的團結,社會的安定,民主的發展,國家的統一,都要靠黨的領導。」這就告訴我們,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決不能否定和丟棄我們制度的優勢,恰恰相反,是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把各方面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
二、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味著我國將進一步擺脫傳統人治社會的影響,大踏步走向現代法治社會。
舊中國留給我們的,人治的傳統比較多,法治的傳統比較少,而法治是現代國家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大力推進國家法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有效實施,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但是傳統人治社會的影響依然廣泛而深刻地存在。與那些率先實現現代化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差就差在法治,差就差在國家治理的法制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
到過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們會有一個印象:我們許多領域的「硬體」現代化水平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它們,差距主要在「軟體」。西方社會經過了幾百年的現代化進程,各方面制度已相對成熟定型,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法條「管」著,違法必究的鐵律深入人心,完備的法律體系能夠覆蓋各種社會關系、規范各種社會行為。
西方社會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是法治「管」出來的。應該承認,西方發達國家在現代國家治理方面,確實積累了大量有益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這種學習借鑒帶給我們的只會是進步。當然,學習借鑒不是照抄照搬。我國的基本國情、社會制度、發展階段、法治理念等,都與西方國家不同,對國外的東西必須經過科學的揚棄後使之為我所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使我國真正實現從傳統人治社會向現代法治社會轉變,這將是意義更為深遠的歷史性轉變。
三、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味著我們將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人類社會制度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國家制度,也沒有一成不變、可以終結歷史的制度模式。任何制度都需要改革創新,僵化和停滯只會窒息制度的生機。現代西方國家的制度體系是經過幾百年發展才達到今天這樣的水平,但已經是弊端叢生,這些弊端近些年正集中地暴露出來,使之面臨嚴峻的變革壓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在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與時俱進的制度創新,既是我國發展進步的一個根本原因,也是一個根本成就。伴隨著中國的成功,中國發展模式的影響也日益擴大,西方一些人雖然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經濟成就,卻不願意認可中國的制度,他們把中國制度的影響力視為最大威脅。
制度文明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一樣,是人類文明的基本形態之一。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懈奮斗,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創造和建設更先進、更優越的社會制度,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發展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既積極借鑒人類制度文明有益成果,又決不照搬別國制度模式,努力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有著偉大的創造力,我們一定能夠探索建立起適合自己國情和發展要求的制度體系,同時為人類制度文明作出自己的貢獻。我們就是要有這樣的自信!
總起來說,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中國歷史是一部治亂交替的歷史,幾千年來亂世多、治世少,太平盛世更是罕見。長期動盪、戰亂頻仍,使人民深受其害。能否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成為人民衡量制度好壞、政權優劣的最重要標准。說到底,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還是要靠制度,靠制度執行力,靠國家治理現代化。
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進步將伴隨實現「兩個100年」目標的全過程。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將大大推進這一進程。我們堅信,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我國將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水平顯著提升、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之時,我們迎來的將是一個長治久安的新中國!
『玖』 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簡稱國鐵集團)內設哪些機構與鐵道機車相關的部門是什
國家鐵路集團公司內有機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