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環境整改
1. 哪些地區環境整改力度仍需加大
2月8日,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雲南、寧夏等8省(區)公開了中央環保督察的整改落實情況。盡管督察整改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三是一些環境問題出現反彈。個別地區在督察進駐期間對部分污染較重企業,特別是「散亂污」企業等採取簡單關停措施,督察進駐結束後又恢復生產,導致人民群眾反映較多。
目前8省(區)督察整改報告已經黨中央、國務院審核同意,但整改工作還未結束,8省(區)將進一步強化社會監督,回應社會關切,更好地做好後續各項整改工作。下一步,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將繼續對各地整改情況實施清單化調度,並不定期組織開展機動式、點穴式督察,始終保持督察壓力,壓實整改責任,不達目的決不鬆手。
2. 環境限期整改通知書要求整改期限是多長時間
環保法是效力涵蓋全國關於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難以就整改期限作出具體規定,只能提出限期整改。就某一具體事件的改正期限,則由具體負責該行政行為的行政部門在責令改正通知書中依據該事件難易程度確定。
3. 誰給我篇關於義烏環境保護問題調查報告, 謝謝
義烏市「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為確保完成省政府「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2008—2010)目標,有效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創造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浙政[2008]7號)要求,特製定義烏市「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創業富民、創新強市」戰略要求,以污染減排和環境整治為重點,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進環保工作體制創新、政策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和文化創新,加快形成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的經濟發展方式和消費模式,全面加強城鄉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環境支撐。
二、工作目標
總體目標:通過今後三年的努力,確保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和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根本上解決義烏江水環境污染問題,交接斷面水質達到省市考核要求,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
(一)主要污染物減排。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比2005年下降15.1%以上;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比2005年下降15%以上。
(二)環境質量。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62%以上,地表水交界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70%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85%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准天數大於310天/年。區域環境雜訊小於55分貝比例大於70%。廢舊放射源安全收貯率達到100%。
(三)工業污染防治。重點工業污染源實現穩定達標排放,「飛行監測」達標率達80%以上;基本完成經濟開發區、義烏工業園區的生態化改造,完成60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
(四)城鄉污水、垃圾及其他固體廢棄物處置。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6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率、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0%以上;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3%以上,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全面實現無害化處置。
(五)農業面源和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年存欄豬100頭以上畜禽養殖場(戶)排泄物治理,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排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26萬畝,農葯減量控害增效示範面積達到1.5萬畝,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葯推廣使用面達70%以上,肥料、農葯利用率分別提高5%;提升標准農田總體地力,確保土地退化指數小於15;積極開展農田土壤污染修復示範區創建,示範區內農田土壤重度污染區污染程度降低5—10%,中、輕污染區污染程度降低5%。
(六)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環境統計重點調查企業中佔90%以上污染負荷的企業全面安裝在線監測監控裝置,並與環保部門聯網,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的數據上傳率、准確率均達90%以上;環境監測機構、執法監察機構達到國家標准化建設要求;環境污染突發事故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高,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七)生態保護和修復。完成52萬畝生態公益林建設,提高森林生態防護、水源涵養等多種功能,森林覆蓋率達50%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全市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3平方公里;廢棄礦山生態治理率達80%以上,創建綠色礦山1座以上;完成4.01萬平方米國省道邊坡復綠,「青山白化」治理率達90%以上,「三沿五區」墳墓治理率達70%以上。
(八)生態市建設。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市,建立健全生態市建設長效工作機制。
4. 義烏市城市用地現狀
8.7.1.1商業、服務業用地現狀
對1999年航空照片的解譯結果表明(見表8.8及圖8.39),義烏市商業、服務業用地主要集中於城區北部,總用地面積為1.2567km2,其中金融保險與餐飲旅館等用地規模較小,主要為商業用地,面積為1.1418km2,並且每一塊商業用地面積都在5×104m2以上,規模效應十分明顯。這與杭州市和寧波市的商業用地有顯著不同。在國內其他城市也鮮見這樣的商業用地規模,只有北京中關村電子科技城具有這種特徵。商業用地的高度集中形成了一種綜合效應,既可以增大商品的流通量,又促使商品經銷商之間有一種充分公平的競爭壓力,商品批發者有充分挑選的餘地,從而促進了義烏市商品經濟的極大發展。從商業用地在義烏市的地理位置分析,義烏市商業用地緊鄰義烏火車站和義烏長途汽車站,交通運輸極為方便。這種商業用地結構明顯地能夠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
8.7.1.2工礦倉儲用地現狀
今天,義烏已成為重要的小商品市場的交易中心,這需要有數量眾多的小商品生產加工企業和倉儲設施作為支撐。航空遙感圖像解譯與實地調查發現,義烏市工業倉儲用地與商業、服務業用地類似,呈片狀分布,絕大多數工業倉儲用地個體規模都在2×104m2以上。1999年工業用地總面積達4.6076km2(見表8.8及圖8.39),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16.6%,具有規模效應。從地理位置看,工業用地基本分布於義烏市西部與北部,並且有向西北方向擴展之勢。各工業用地之間還有較大空間的農用地與水體存在,為義烏市工商業的今後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8.7.1.3公用設施用地現狀
1999年公用設施用地面積總計為1.3749km2(見表8.8及圖8.39),其中除了保證城市正常運轉的公用基礎設施用地以外,瞻仰景觀及休閑用地規模大,在市中心及沿江兩岸都是綠化非常好的瞻仰景觀休閑用地,如市民廣場、綉湖公園、義烏樂園及會展和體育中心等,它們極大地改善了義烏市的城市環境與面貌。
8.7.1.4公共建築用地現狀
公共建築用地包括的三級地類較多,有機關團體、教育、科研設計、文體、醫療衛生及慈善等用地,1999年總計為2.2489km2(表8.8,圖8.39),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8.1%。在公共建築用地構成中,教育用地面積1.3594km2,比機關團體、科研設計、文體、醫療衛生及慈善用地類型的總和還要多,說明義烏市發展了之後,又投入了更多的財力物力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但比較之下,義烏市目前的科研設計用地較少,僅為0.0022km2,不足公共建築用地面積的0.1%。從義烏市長遠發展角度看,加強這方面的投入與建設一定會給義烏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8.7.1.5住宅用地現狀
隨著義烏市場經濟的崛起,城市住宅建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市區范圍內70%以上都是新建的寬敞整齊的住宅,尤其是沿義烏江兩岸,高檔住宅所佔比例大,輔助設施建設用地多,依山傍水,居住條件明顯好於其他地區(圖8.39)。義烏市住宅建設的另一特點就是住宅小區化,住宅改造規模地進行。統計結果表明,1999年義烏市住宅用地面積總計為11.2099km2,其中城鎮單一住宅用地面積6.0810km2,佔54.25%,城鎮混合住宅面積0.6968km2,佔6.22%,農村宅基地面積4.4322km2,佔39.54%(表8.8)。
表8.8義烏市土地利用現狀統計結果(1999年;單位,km2)
圖8.39義烏市1999年城市川地現狀航空遙感解譯圖圖中地類按表8.1中的2級分類表示
8.7.1.6交通運輸用地現狀
義烏市地處金衢盆地東緣,鐵路運輸與南方其他地區一樣相對不甚發達,但公路運輸及航空交通運輸發展快,城區外圍環城公路已基本建成,由市中心向東南呈環狀放射的交通系統密集地覆蓋整個市區,僅市區段義烏江上就有9座跨江大橋。在航空遙感解譯區范圍內,1999年交通運輸用地面積達6.9735km2(表8.8),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25.13%。在義烏市基本沒有交通堵塞現象,這不但給義烏市民帶來極大方便,而且為義烏的更大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
8.7.1.7特殊用地等現狀
特殊用地在義烏市面積很小,僅為0.0818km2(表8.8)。
5. 義烏環保局投訴電話
義烏市宗澤路631號後門6樓有染色加工廠,希望解決
6. 義烏的自然環境
義烏位於浙江省地理中心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回四季分明,光熱答資源豐富,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在17℃左右,平均氣溫以七月份最高,為29.3℃,一月份最低,為4.2℃。年平均無霜期為243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1100-1600毫米之間,年平均日照2129.7小時。
7. 環境整改書面報告怎麼寫
區愛衛辦:
整潔迎五一」攻堅月活動實施方案》和區愛衛辦《關於集中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依照區治理辦《關於在全區集中開展「深入治五亂。現將我委攻堅月活動情況匯報如下:
一、活動時間
為期一個月。年4月15日—5月15日。
二、活動內容
(一)深入治理「五亂」打造整潔優美的新區環境。
1開展環境衛生清潔行動。集中治理新區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安排小區和施工工地周圍道路的環境衛生。約8600㎡。出動120名環衛工人,81小時機械切實做好黃河廣場、三國文化長廊、政府機關周圍、休閑場所等節日及「5.12紀念活動期間人流量大和人群聚集區域的清掃保潔工作。
2開展清除「牛皮癬」規范廣告設置。對新區內新出現的牛皮癬」進行集中清除。
3對新區內破損的市政設施進行維修。美化新區形象,提升新區宜居質量,使新區市政設施完好率達到98%以上。
4因地制宜地推進新區環境美化亮化行動。改善新區景觀。促綠化「破牆」美化新區環境,打造靚麗家園,營造歡樂、喜慶氣氛。
5協助交通、交警、市執法局三大隊、區建設局、鄉對新區攤位亂擺、車輛亂停、工地亂象進行治理。
(二)深入發動全體幹部職工。
做到地面整潔無垃圾、無污垢;牆面天棚無灰塵、蜘蛛網;窗明幾凈,發動全體幹部職工在單位內進行了清潔衛生大掃除。物見本色,辦公設施、設備無灰塵、無污垢;資料、書報、物品擺放整齊。檔案櫃上無雜物。廁所地面無泥土、無煙頭、無紙屑;大小便池無尿垢、污垢、無臭氣;洗手池見本色、潔白無污垢;綠化帶無雜物、紙屑、塑料袋、煙頭、果皮等;花盆外無泥土、無污垢、盆內無雜物、無煙頭。
(三)抓好宣傳引導。
進一步提高新區居民維護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繼續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公益廣告宣傳。深化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四)及時報送情況。
對存在問題及時向治理辦匯報並請示解決方法。及時將活動情況向治理辦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