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規劃工作整改方案
㈠ 目前我縣的縣,鄉,村三級免疫規劃工作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
1.家長忙農活忘記了,是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人員通知了也不來接種,2.有及個別的不相信科學接種了疫苗也耍患病.
㈡ 國家免疫規劃的《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實施方案》
《方案》規定,在現行全國范圍內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白破疫苗等6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基礎上,將甲肝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麻腮風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對適齡兒童進行常規接種。在重點地區對重點人群進行出血熱疫苗接種;發生炭疽、鉤端螺旋體病疫情或發生洪澇災害可能導致鉤端螺旋體病爆發流行時,對重點人群進行炭疽疫苗和鉤體疫苗應急接種。通過這些疫苗的接種,可以預防乙型肝炎、結核病、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熱、炭疽和鉤端螺旋體病等15種傳染病。
《方案》規定的總目標為:全面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繼續保持無脊灰狀態,消除麻疹、控制乙肝,進一步降低疫苗可以預防傳染病的發病率。《方案》提出了四項工作的指標:一是到2010年,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適齡兒童接種率以鄉為單位達到90%以上。二是到2010年,流腦疫苗、乙腦疫苗、甲肝疫苗力爭在全國范圍內對適齡兒童普及接種。三是出血熱疫苗目標人群的接種率要達到70%以上。四是炭疽疫苗、鉤端螺旋體疫苗應急接種目標人群的接種率達到70%以上。
《方案》規定,現行的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所有達到應接種月(年)齡的適齡兒童,均為接種對象。新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其接種對象為規定實施時間起達到免疫程序規定各劑次月(年)齡的兒童。強化免疫的接種對象按照強化免疫實施方案確定,根據需要國家會制定一些其他病例的強化規定方案。出血熱疫苗為重點地區16—60歲的目標人群。炭疽疫苗接種對象為炭疽病例或病畜的間接接觸者及疫點周邊高危人群。鉤體疫苗接種對象為流行地區可能接觸疫水的7—60歲的高危人群。
衛生部要求,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把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作為當前一項重點工作,切實加強領導。要制定本地區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的具體實施計劃,並在當地人民政府領導下,會同財政、發展改革、教育、食品葯品監管等有關部門,組織落實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工作。因為免疫規劃工作涉及面比較廣,需要的經費投入、疫苗供應,以及實施疫苗的一些必須冷鏈設備保障。同時,要廣泛宣傳,提高公眾對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的認識。要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執行國家免疫規劃的能力,要完善免疫服務形式,規范預防接種行為,提高免疫服務質量,要加強冷鏈建設。這個冷鏈指保存疫苗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需要的低溫保存的條件設施,保障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冷鏈運轉。
㈢ 免疫規劃查漏補種月活動督導計劃怎麼寫
督導記錄如何寫,就先看檢查什麼內容。督導體現督查、指導為原則。
談談個人一些看法:
一、工作計劃
查漏補種效果如何,首先看它的工作計劃,計劃里主要是看落實的人員是否到位,全部村醫是否發動或培訓?根據查漏的量來判斷,接種單位是否抽其它科室的醫師參與?各個接種點的工作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我們不能否定以前成功的經驗,當然有些方法是創新的要記錄下來。
二、查漏摸底
按7歲以下各年齡組的兒童上卡人數計算,是否覆蓋所有的兒童,漏種的兒童數,針劑數,當然有接種系統最好處理數據,看看接種點是如何提取漏種兒童及針劑,這些漏種花名冊是否發到做工作人員的手上?配套給家長的接種通知單是如何製作的?是如何考核村醫或醫師的工作質量的?
三、補種
補種是否做到安全接種?接種針劑次完成情況?
四、疫苗管理 特別注意疫苗的使用量與接種針劑次是否吻合。
五、工作的真實性
抽取幾名兒童家長的電話,詢問接種與否?當然能入戶調查是最好的方法。
六、資料
完整性,真實性。
七、督導記錄書寫:
1、督導人員
2、督導內容 按上述
3、督導結果:按上述填寫,客觀公正,以事實為准繩,數據為依據,如實記錄,避免一些空話, 陳述要有數據說明。不要在結果里寫些較果好的空話詞語。
總體算出接種率(按人數計),再算單疫接種率,這是評價的核心,不能漏的。再以方案的接種率比較,評估工作完成效果。
4、建議(整改):做不足的提出意見。按書寫結果順序提出整改的內容、措施、整改時限等。
督導記錄不是表揚書,即使做得好是應該的,不能評價好,只能評價建議差的。
根據情節輕重,讓接種單位簽字。情節嚴重的一定要其單位一把手簽字,一般的,副手簽,做事過得去的由門診負責人簽。在簽字之前先口頭說明檢查情況、意見後才簽字的,以示重視。各保留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