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結合部整治總結
① 如何寫城區人居環境提升工作總結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優化城鄉環境、構建和諧日照為目標,按照「以人為本、與民同心、整體策劃、協同推進」的原則,統籌城鄉發展和區域發展,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大力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和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為爭創「聯合國人居環境獎」,打造具有日照特色的國際水準濱海名城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重點
2008年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工作重點是村鎮環境、舊城區整治改造和「門外三包、門內達標」責任制落實,突出抓好舊住宅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濱海地帶、窗口部位的環境整治,繼續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等。主要搞好以下十項工作:
(一)開展城中村、居住小區整治改造。按照「充實新市區、改造老城區、突破結合部」的思路,堅持新、老城區統籌發展,積極推進城中村、舊城區、居住小區及小街小巷、排水溝整治改造,加快城市建設由規模膨脹向內涵提高轉變,在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達到優化配置和集約利用存量土地、增強城市功能的目的。按照《日照市人民政府關於城中村改造的意見(試行)》,統籌考慮村(居)民安置、城市景觀和經濟發展等因素,充分調動區、街道、村居的積極性,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堅持試點先行、重點突破、逐步推進,在繼續推進東港區湖西頭村、萬平社區改造的基礎上,全面啟動東關南社區、文化路社區、高家嶺村等13個村居的改造;開發區選定東韓家村等4個村居進行改造。力爭用5年的時間,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區內重點區域的改造。以硬化、綠化、美化、生活配套為重點,對興海小區等舊居住區進行整治,對石臼鳳凰北街等10條小街小巷及南小庄西排水溝等10條污水溝進行維護改造。加強居住小區環境整治和物業管理,做到室外共用管線統一入地或入公共管網,排水、排污管道通暢,路面平整,路燈、樓道燈等公共照明設備完好,環衛設施完備,配備專職保潔人員;除建築設計有要求外不得安裝外廊、晾曬架、遮陽篷等,不得亂設攤點、亂貼亂畫、亂搭亂掛;小區內綠地布局合理,花草樹木與建築小品配置得當,合理設置休閑與健身設施,增加綠地的可親近性,積極爭創「花園式小區」、「物業管理優秀住宅小區」。
(二)扎實推進村鎮環境綜合整治。堅持資金向村鎮傾斜、公共服務設施向村鎮延伸,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切實抓好村鎮環境整治工作,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堅持先規劃後整治,年內完成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和中心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加快鄉鎮駐地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中心鎮駐地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達80%。在規劃指導下,切實搞好村鎮試點示範項目建設,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治行動計劃,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對村鎮建設的支持引導,各區縣政府、各鄉鎮安排好配套資金,推動村鎮加快道路、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載體服務功能; 加強村鎮環境衛生管理和人居環境建設,以「三清四改四通五化」為重點推進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積極推廣使用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和衛生潔具,從根本上解決「三大堆」和「臟亂差」問題,改善村容村貌;按照魯蘇省際邊界地區規劃,繼續搞好邊界地區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整治邊界出入口的節點城鎮和沿204國道、同三高速公路沿線的村鎮和邊界村莊,搞好整治區域以及沿線防護林區域綠化、可視范圍內河道整治、山體及護坡治理和違法違章建設拆除,盡快將邊界地區日照區域建設成管理秩序好、人居環境新和能夠反映日照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水平的文明精品帶。
② 整治地溝油和餐廚廢棄物管理工作總結
XX鎮衛生院關於「地溝油專項整治」的工作總結
為嚴厲打擊將「地溝油」作為食用油使用的不法行為,進一步規范轄區食用油市場秩序,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我院根據《XX縣2010年餐飲服務環節「地溝油」專項整治實施方案》(X衛綜[2010]96號)精神,結合我院實際,在黃塘、紫山兩鎮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打擊違法加工銷售和使用「地溝油」專項整治行動,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明確目標:接上級文件後,我院領導高度重視,組織公共衛生人員召開動員會,成立了以院領導為組長的「黃塘鎮衛生院地溝油專項整治」行動小組,要求通過專項整治,達到控制生產源頭,凈化市場環境,確保食品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環節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用油的工作目標,使違法加工提煉「地溝油」行為得到有效控制。
二、發動群眾、注重宣傳:為進一步做好「地溝油專項整治」工作,我院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發動,充分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公布發舉報電話:(電話號碼:87289026)並在監督檢查的過程中,強化餐飲服務單位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和食用油安全意識,督促餐飲服務單位 加強自身食品安全管理。
三、明確分工、落實責任:此次清理專項整治在黃塘、紫山范圍內全面鋪開,以城鄉結合部和邊遠地區為重點區域。重點對食用油加工小作坊、糧油經營部和批發店、農貿批發市場、餐飲大排檔和街邊流動臨時小食攤、企業和學校集體食堂等單位加工、銷售、使用食用油的情況進行檢查,取締非法收集、加工「地溝油」的行為。我院橫跨黃塘、紫山兩個鄉鎮,餐飲單位面廣、時間短、任務重的實際情況,將這次「地溝油專項整治」的工作目標、責任和任務分解落實到行動組的各人,使他們明確了責任,切實履行監管職責。
四、大力監督、嚴厲查處:我院出動共車輛25車次,對轄區內重點檢查對象進行拉網式的檢查,共檢查集貿市場4個次,檢查商場超市11戶次、糧油店及副食店14戶次,重點對經營戶的索證索票情況進行了檢查,對12戶未嚴格建立進貨查驗索證索票制度的經營戶責令整改。並將檢查情況逐家逐戶記錄於「惠安縣2010餐飲服務環節「地溝油」專項整治檢查記錄表中,查處過程中,督促餐飲單位按照《食品安全法》、《餐飲業食品索證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嚴查餐飲服務單位采購使用食用油脂的查驗記錄及索證索票工作,發現可疑食用油的進行快速檢測,檢測結果陽性的,及時將有關樣品送縣疾控中心進行實驗室檢查,根據檢查結果,上報有關部門,進行查處。
五、加強協作,及時通報:為認真做好「地溝油專項整治」工作,我院在整治
過程中,與衛監、工商、稅務等部門加強協作,做好信息溝通,監督過程中發現餐飲服務單位使用「地溝油」不合格及來歷不明油脂的,按照監管職責分工及時通報有關執業部門,協助執法部門開展追溯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強了打擊力度。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院將繼續加強對食用油的監管工作,嚴厲打擊將「地溝油」作為食用油使用的不法行為,進一步規范轄區內食用油市場秩序,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
XX鎮衛生院
2010年8月26日
③ 加強社會建設 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總結
創新社區社會管理工作總結會議發言
我市開展社區建設10年來,已建成社區240個,其中:三區110個,四縣130個,基本實現了市區、縣城、鄉鎮人口集中區域居民的社區化管理。社區已成為我市社會管理服務的重要載體,在開展居民自治,保障居民民主權益,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維護基層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各種新問題不斷出現,基層社會管理的難度空前增大,我們只有不斷創新社區社會管理服務觀念和制度,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不斷優化社區組織結構
1、實現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全覆蓋。要加快推進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工礦企業所在地、新建住宅區、流動人口聚居地的社區居民委員會組建工作,實現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的全覆蓋。
2、健全社區居民委員會下屬的委員會。調整充實社區居民委員會下屬的委員會設置,建立有效承接社區管理和服務的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計劃生育、群眾文化等各類下屬的委員會,切實增強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居民開展自治活動和協助鄉鎮(街道)加強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
3、選好社區各級管理服務負責人。選齊配強社區居民小組長、樓院門棟長,推動形成社區居民委員會及其下屬的委員會、居民小組、樓院門棟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體系新格局。
4、健全社區工作專業服務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可建立社區服務站(或稱社區工作站、社會工作站)等專業服務機構,開展社區的行政性事務和專業化幫助居民的工作。
二、不斷完善居民自治體系
1、不斷健全居務公開民主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如居民自治章程、居規民約、居務公開民主管理規定、財務管理制度等。創新公開形式,暢通干群之間的溝通渠道。
2、嚴格依法搞好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通過選舉,凝聚民心,形成社區歸屬感和參與感,選出居民滿意的幹部;強化對新任社區幹部的培訓提升,增強其依法開展居民自治、帶領群眾致富的意識和能力。
3、加強社區幹部隊伍建設。全面推行鄉鎮(街道)幹部聯系社區制度,增強聯系幹部對社區工作的指導,防止社區幹部違反法規民意獨斷專行;推進廉政文化進社區工作,規范社區幹部行為和工作作風,培育廉潔為民的社區「兩委」班子;落實並適當提高社區幹部報酬及辦公經費,確保社區建設各項工作有錢開展;充實社區工作力量,增大從優秀社區幹部中考錄公務員的比例。
4、充分發揮居民監督委員會的功能。通過去年底的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我市已全面建立了村(居)民監督委員會,並逐步建立健全了相應的規章制度。接下來,重點是落實好制度,發揮好監委會的監督作用,保證社區黨組織、居委會、監委會「三權制衡」,良性互動;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一監督」為主要內容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5、堅決遏止和扭轉社區行政化傾向。根據社區的性質定位,梳理社區服務內容,分離出不屬於社區業務范圍的工作項目,讓社區回歸到以開展居民自治為主要工作的軌道上來。只有這樣,社區自治組織才有更多的精力放到加強社區管理,更好服務居民上來。
三、大力整合社區管理服務資源
1、推進共駐共建。廣泛開展社區同駐社區企業、單位、協會等的共駐共建活動,尋求駐區企業、單位、協會等參與社區公益事業,發揮其工作優勢和資源優勢,提供資金、智力和人力幫助,促進社區建設發展。
2、健全志願者隊伍。整合社區志願者隊伍,建立符合社區居民需要、專兼職相結合的社區志願者隊伍,人數力爭達到居民總數的10%,並通過開展系列活動增進居民之間的交流,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環境。
3、充分發揮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居民是社區建設的主體,既要保證社區居民享有社區服務,更要推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服務。可通過各種群眾組織、興趣小組、壩壩會、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寓教於樂,形成居民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工作的良好局面。
4、引進社區社會工作專業機構。針對社區特殊群體(如流動人口、殘疾人、老年人)等開展社會工作服務活動,引進人員、資金、項目等,用專業方法改善社區服務,努力使公共產品和服務惠及每個社區居民。
四、努力拓展社區服務領域
1、推進社區信息化服務平台建設。通過信息化服務平台建設,把政務服務、公益服務和便民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居民家庭和社區組織的網格化對接,保證社區組織更加方便快捷地服務居民,尤其要強化醫療衛生、社會救助等的服務網路建設。目前,社區信息化服務平台建設已經納入了我市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
2、鼓勵社區居民和社會力量發展社區服務業。以民生工作為重點,加快推進和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事業發展,尤其是社區服務業的發展。一方面,鼓勵社區居民開辦小型社區服務業。如乾洗店、美容美發店、面館、茶館、廢物回收利用點等,就近方便居民生活,帶動就業,以不斷滿足居民多樣化的公共服務需求;另一方面,鼓勵社會力量在社區范圍內開設專業服務機構。如幼兒園、社區醫院(門診)、葯房、家庭式養老院、社區文體設施等,鄉鎮(街道)和社區可以為其讓渡部分利益,在雙贏原則下推動社區服務業的發展。
3、支持社區組織開辦經濟實體。在服務和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的基礎上,創辦經濟實體,增加社區組織的經濟收入,可以有效緩解社區資金缺乏的問題,推動自治組織實現持續發展。
總之,充分挖掘和發揮社區的社會管理功能,是創新社會管理服務體系的必然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我們將立足於民政部門工作職責范疇,積極指導社區開展好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