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治理環境
Ⅰ 以愛護生態環境為話題談談對保護環境的看法與做法(作文)急需要
地球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道的宇宙中唯一可以承載人類生命的星球。人類在了球上生活已有幾百萬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人類就是依靠地球上的資源(空氣、水分、陽光)生存、繁衍、發展的,所以,地球是人類的母親。
人類在漫長的發展道路上,無論是履行自然還是發展經濟,都創造了輝煌的業績。但是與此同時,因為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不注意環境保護工作,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現在全球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淪為沙漠,2000萬公頃森林在消失,平均一小時有一種物種在滅絕。由於臭氧層被破壞,溫室效應在加劇,使用權地球氣溫不斷升高,南極冰冠開始溶化,海洋平面將不斷升高,世界上許多沿海城市、島嶼和大量土地,將被海水吞沒。這一系列環境問題,不僅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甚至威脅著人類的生存,所以愛護環境,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
六月上旬,聯合國在巴西首都召開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175個國家和15000名代表,其中包括131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都參加了會議,可見,保護環境已成為全人類的共同呼聲!
同學們,保護環境十分重要。如果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注意環境保護,就要受到大自然的報復。不僅損害我們這一代,還要遺害子孫萬代!
我國正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環保工作,把保護環境列為一項基本國策。僅1989年頒布的《環境法》,對環保工作就有100多項法規,保護環境正成為我國人民的自覺行動。
我們是地球的小主人,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要有環境保護意識。保護環境是我們大家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愛護花草樹木,愛護鳥類和其他小動物等等。通過我們的努力,使祖國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Ⅱ 談談對環境保護的認識,200字左右
環境與來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自;好的環境可以讓我們精神愉悅,身心健康;差的環境,危害身心,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當下,環境問題雖然已得到重視,部分已得到解決;但仍然比較嚴重如城市霧靄.北方的沙塵暴,南方的酸雨等.
環境問題包括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不合理的經濟活動如圍造田;過度開墾.過度放牧,過度樵採,大水漫灌,植被破壞等造成嚴重的生態問題,如土地荒漠化;次生鹽漬化;水土流失嚴重等;環境污染的情況更是嚴重,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氣污染,雜訊污染等已危及到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我們既需要快速發展的經濟.更需要健康的生活;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環境從我們自身做起;購物時自帶購物籃,減少購物袋,減少白色污染;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飯盒;不用賀卡;出門步行或騎自行車,坐公交車,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保護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Ⅲ 什麼是外部性 談談如何治理環境污染
治理城市環境污染的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全面進步, 城市化進程加快。1978 年到2004 年, 城市數量由193 個增加到661 個, 建制鎮由2173 個增加到20312 個, 市鎮總人口由1.7 億人增加到5.4 億人, 佔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由17.9%提高到41.8%。如此迅速的城市化, 必將對我國脆弱的生態環境構成更大的沖擊。巨大的人口壓力、日益緊缺的資源和環境質量的惡化, 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制約因素。隨著城市化模式在全球范圍的迅速發展, 城市作為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 在顯示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巨大推動作用的同時,也不斷出現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一、存在的主要污染問題
一是城市水污染仍十分突出。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 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長,1998 年首次超過工業廢水排放量。2001年, 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為200.7 億噸, 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為227.7 億噸, 其中生活污水COD 排放量比上年增長8%, 而同期工業廢水COD 排放量則減少13.8%。目前, 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只有34.3%。城市河道成了納污溝。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城市水環境惡化, 七大流域城市河段都形成明顯污染帶,還有一些城市的飲用水源也受到污染。
二是以北方城市顆粒物和南方城市酸雨為特徵的城市大氣污染依然比較嚴重。全國城市居民燃氣普及率只有60.2%, 相當多的城市仍以煤炭為主要民用燃料, 大量燃煤造成煤煙型污染, 二氧化硫濃度年均值達不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城市佔21%。許多城市受到酸雨侵害, 城市裸露地面多、建築施工現場管理不規范、渣土垃圾粗放收運使得城市空氣中顆粒物常年居高不下。在全國重點監測的338 個城市中,63.5%的城市達不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
三是生活垃圾未得到妥善處置, 嚴重影響地表水、地下水的環境質量。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清運量約1.18 億噸, 僅有60%得到不同程度的處理處置, 每年有7900 萬噸生活垃圾簡易填埋或露天堆放在城市郊區、江河沿岸, 破壞城市( 特別是城鄉結合部) 的自然景觀。另外, 各城市第三產業、居民生活產生的各類廢物都是混合收集的,醫療垃圾等特殊廢物多沒有專門的集中處理設施, 普通生活垃圾的處理或堆放, 成為傳播疾病和污染環境的隱患。
四是大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越來越突出。我國已成為世界汽車第四大生產國和第三大消費國, 2004 年汽車保有量達到2742 萬輛。近幾年, 雖然採取了淘汰含鉛汽油、限制汽油中其他有害物質含量、新車採用電噴加三元催化、出台新的排放標准等措施, 單車污染物排放量有所減少。但由於機動車數量上漲很快, 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在增加。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鄭州、沈陽等城市氮氧化物污染較重, 交通干線兩側一氧化碳嚴重超標, 部分城市的大氣污染類型已經由煤煙型轉變為復合型。此外,道路增長與車輛增長不匹配, 現代化交通管理手段不足, 機動車行駛常處怠速狀況,也是造成機動車污染加劇的重要原因。
五是雜訊污染已成為影響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環境問題。交通、社會生活、建築施工是主要的雜訊污染源, 目前, 交通對城市雜訊污染佔70- 80%。在開展交通雜訊監測的214 個城市中, 31.3%的城市處於中度或較重污染水平。在開展區域環境雜訊監測的176 個城市中, 55.6%的城市處於中度或較重污染水平。一些城市在建設高架路橋改善交通狀況時, 卻往往未能很好解決高架路兩側的降噪隔聲問題, 交通干線兩側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除此之外, 城市綠化、城市人口等方面因素也是城市環境面臨的重大問題, 城市生態失衡問題不斷嚴重, 「城市熱島」、「城市荒漠」等問題突出。同時, 城市自然生態系統的退化, 加劇了資源環境供給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這些城市環境問題不解決, 將嚴重製約城市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二、解決城市污染的主要建議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要從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整體功能出發, 運用綜合的對策、措施來整治、保護和塑造城市環境, 以達到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和科學技術的多方面措施, 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 防止環境污染和破壞,以求保持生態平衡, 擴大有用自然資源的再生產, 保障人類社會的發展, 以協調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之間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合理規劃, 完善城市功能。遵循生態規律, 從城市環境容量和資源保證能力出發, 制定和實施城市總體規劃, 合理確定城市規模和發展方向, 調整城市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 逐步解決城市功能區混雜問題,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2、治理城市水污染。所有城市都要制定改善水質的計劃, 重點保護城市飲用水源。20 萬人口以上城市要建立水源地水質旬報制度, 環保重點城市要實施生活飲用水源水環境質量報告制度。採用截污、治污、清淤、保證城市河湖用水、加快水體交換、維護城市濕地等措施, 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達標。綜合運用價格、行政、科技和工程措施, 推行城市節水、污水處理及其資源化, 創建節水型城市。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量, 嚴禁超采地下水。
3、治理城市大氣污染。提高城市清潔能源比例, 改善能源結構, 大中城市要建設高污染燃料禁燃區, 在人口稠密的市區逐步取消直接燃用原煤。促進西氣東輸沿線城市積極利用天然氣。加快城市供熱、供氣能力建設。禁止在城市的近郊區內新建燃煤電廠和其它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企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鼓勵開發和使用清潔燃料車輛, 逐步提高並嚴格執行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准。大中城市以及城市群地區要綜合控制城市大氣污染物的相互影響。按照生態要求進行綠化、美化、硬化, 加強建築施工及道路運輸環境管理, 有效控制城市揚塵。建立城市空氣質量日報和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預報制度。
4、治理城市垃圾污染。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綜合利用、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等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儲運和處理系統, 在優先進行垃圾、固體廢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基礎上, 推行垃圾無害化與危險廢棄物集中安全處置。建立廢舊電池回收處理體系。20 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醫療廢物必須全部實現安全處置,鼓勵醫療廢物集中處置。
5、治理城市雜訊污染。加強對建築施工、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雜訊的監督管理。限制機動車、火車市區鳴笛, 對造成敏感建築物聲環境超標的交通重負荷路段, 採取降噪措施, 控制交通雜訊污染。
6、做好重點城市環境保護工作。綜合考慮城市規模、性質、區域分布和環境狀況等因素, 把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城市擴大到113 個, 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繼續開展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活動, 提升模範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綜合能力。完善公眾、社區和媒體參與城市環境管理的機制, 建立城市環境污染應急響應系統。
Ⅳ 談談你對環境治理的看法
環境保護和治理需要長效機制。我國從參加1972年斯德哥爾摩人類會議至回今已近40年時間,環保答理念幾乎與國外同步,建立了環保法規、標准、政策及必要的執法隊伍;建立了「三同時」、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證、總量控制、限期治理和強制淘汰等十大環保制度。對此我們不應妄自菲薄!當然,在環保制度建設和完善上我國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如不論規模要求所有企業「三同時」,既不現實也不經濟,應修改為「污染者付費」制度。好的制度必須執行,如果「束之高閣」得不到執行,比沒有制度更差。現行環境質量公告制度不僅使公眾有了知情權,也起到了很好的輿論監督作用,應堅持下去,並增加環境事件的信息披露制度。針對環境訴訟沒人受理、時有發生群眾跪求調查組的事實,應建立環境民事和行政公訴制度,使污染受害者得到應有補償,污染者受到懲罰。對於因決策失誤、監管不力等原因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當追究責任。
Ⅳ 談談對環境保護的認識
環境保護就是運用現代環境科學理論和方法、技術,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的等多方面措施,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防止和治理環境污染和破壞,綜合整治環境,保護人體健康,促進社會經濟與環境協調持續發展。
這一概念明確了環境保護的指導理論、目的、內容和應採取的措施,尤其是將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納入環境保護。這就要求人們在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深入認識並掌握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根源與危害,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防止環境質量惡化,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保護人體健康,保持生態平衡,保障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
我國的環境保護法是在70年代未以後迅速發展起來的,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包括環境保護的憲法規范。環境保護基本法,環境保護單行法和環境保護法規、規章組成的體系,成為我國整個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法律部門。
環保是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基礎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傳,提高人們的覺悟與認識,加強環保意識。
其次,要進行廢物回收利用,減少對森林樹木的砍伐.還要加強對白色污染的處理,少使用塑料製品。
最後,要對清潔方面作改進,使市容更整潔.。為了地球的明天,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要好好地保護環境.實行垃圾分類袋裝化。這樣不僅能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還能更好地起到廢物利用、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Ⅵ 淺談環境污染與治理
要做好環境污染治抄理首先要襲找到引起環境污染的污染源與污染物,這樣才好對症下葯;其次,要打破以往認為環境污染治理只是末端治理的就舊觀念,要在每一個生產環節去找根源,應該與清潔生產合起來一起搞,否則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根源只要一天未清除,仍然會發病。
Ⅶ 運用政治政治生活知識 談談我們應該如何治理環境污染
從政府職能的角度來看
1.政府應完善經濟職能,加強市場監管,確保綠色生產內落到實處;
2.加強和完善文化職能,容做好宣傳、教育和引導工作,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
3.完善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優化生態環境,防治污染。
4.加強政治職能,打擊破壞環境的犯罪行為
Ⅷ 談談對環境保護的認識
可以說一下保護環境對於人們生活的重要性,環境的好壞直接涉及到人們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作為公民來說,我們對於居住生活環境的保護,就是間接或直接地保護了自然環境;我們破壞了居住生活環境,就會間接或直接地破壞了自然環境。
正文:
我們大家都知道,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就如同魚和水的關系那樣密不可分,但是,千百萬年來,我們人類對於養育了我們的地球母親除了索取,還是索取,直至今天,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我們索取的步伐變得更快,手段變得更加殘忍,對地球家園的破壞程度更加慘烈!
就拿我的家鄉來說吧,前些年,咱們那個偏僻的小山村第一次迎來一批挖掘錳礦的「開發商」,他們帶來了挖掘機、推土機,原本鬱郁蔥蔥的麻子嶺,沒幾天工夫,全給剃了個光頭——所有的樹木全部被砍光,大樹被汽車運到外地去了。
那些樹枝還有灌木叢被砍下後,堆在一起,有的被當地百姓拖回去當柴火,有些就地焚燒了。在熊熊的火光中,往日綠樹如茵的麻子嶺瞬間化為一個禿頭和尚。
接下來,那些開發商便指揮挖掘機、推土機一齊開工。他們首先將山坡上的浮土削去大約一米多厚,露出褐色的像石頭一樣的一層來,聽大人們說,那就是他們要挖掘的錳礦!也是他們到這來開發的最終目的!面對著那被削去浮土的山坡,我真的感覺好像是在剝去了麻子嶺的頭皮,然後再取走它的腦髓那樣殘忍。
但是我感覺周圍的大人們的反應並沒有什麼異樣,有些在拿到「補償款」後,該幹嘛幹嘛去了,並沒有再去關心麻子嶺的命運。有些村民被開發商僱到工地上做這做那的,他們那麼專注和虔誠,並享受著領到微薄工資的喜悅,我的父親也在那個工地上做工。
一段時間以後,能夠挖走的都挖走了,開發商也走了,留下千瘡百孔的麻子嶺裸露於日光之下,一場大雨過後,麻子嶺山腳下那並不多的水田全變成了一灘黃泥,再也看不到去年那不規則的田壠了。大多數村民,也包括我的父親,便只得背著簡單的行囊到沿海的建築工地上謀生去了。
對於環境保護我沒有太多的認識,但我知道,在我那本就貧窮的小山村,就是因為那些開發商的到來,讓往日鬱郁蔥蔥的山頭變得千瘡百孔,慘不忍睹。讓往日的良田變成了黃泥灘,讓我們的父輩不得不背井離鄉,到外地建築工地去謀生。這,到底是誰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