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郟縣治理

郟縣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2-02 20:49:07

㈠ 郟縣餄餎面湯料配方

用料:香抄油 適量襲 生抽 1勺 香菜 半勺 蒜末 1勺 醋 2勺 糖 半勺 辣椒油 適量 蔥末 半勺 色拉油 適量

1、蒜末切好,結合以往經驗,蒜末比蒜泥香

(1)郟縣治理擴展閱讀:

辣椒油是自製的,是只放了鹽的辣椒油,放鹽可以讓辣椒油保持新鮮,不會發霉,在盛出來的時候注意污染,全程勺子用同一個量,生抽1醋2這個黃金比例。

㈡ 寶豐縣國土資源局

寶豐縣位於河南省中西部,屬平頂山市轄縣,地處北緯33°47′~34°02′,東經112°43′~113°18′。北依汝河,南臨沙河。東和東南與平頂山市郊區接壤,南和西南與魯山縣及平頂山市西區相連,西北與臨汝縣交界,北和東北與郟縣毗鄰。東西長54公里,南北寬27公里。總面積722平方公里,全縣轄8鎮4鄉、1個林業工作站、1個辦事處,320個行政村,總人口50萬人。

張新宇 局長、黨組書記(2010年3月任)

王曙吉 黨組書記(2010年3月調離)

宋國峰 土地開發中心主任(2010年3月調離)

王延濤 黨組成員、副局長

胡長煒 黨組成員、副局長

肖國欣 黨組成員、副局長

牛廣軍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張新宇,男,寶豐縣石橋鎮人,漢族,1962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現任寶豐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1982年7月參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7月~1989年7月,在石橋高中、寶豐二高工作;1989年8月~2001年12月,在縣財政局、大營鎮政府、石橋鎮政府工作;2001年12月~2009年6月,任國土資源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2009年6月~2010年3月任局長、黨組副書記;2010年3月至今任現職。

【機構設置】局機關內設辦公室、財務股、文印室、審計股、人事股、用地審批管理股、紀檢監察室、規劃股、宣傳股、工會、團支部、婦聯、計生、地籍管理股、勘測隊、開發股、儲量股、法制室、地質環境股、測繪股、利用股、鋁粘土市場開發辦、信訪股、政策研究中心、行政服務大廳國土資源窗口、耕保股、宏觀調控股、信息中心、國土資源派出所等29個職能股(室)。下轄土地監察隊、土地開發中心、地產市場管理處、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儲備中心、土地礦產交易中心、礦產資源稽查隊、徵收辦、鋁粘土市場開發辦、冶金辦、土地估價事務所等11個直屬機構。下設城關國土資源所、楊庄國土資源所、周庄國土資源所、鬧店國土資源所、李庄國土資源所、肖旗國土資源所、趙庄國土資源所、商酒務國土資源所、大營國土資源所、張八橋國土資源所、觀音堂國土資源所、前營國土資源所、石橋國土資源所、周庄礦產資源所、張八橋礦產資源所、大營礦產資源所、韓庄礦產資源所、大營鋁粘土管理所、張八橋鋁粘土管理所、觀音堂鋁粘土管理所等20個派出機構。全局現有工作人員592人。

【土地資源】截至2010年底,寶豐縣土地總面積72949.2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2470.95公頃,園地面積641.69公頃,林地面積3438.61公頃,草地面積8610.02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10441.73公頃,交通運輸用地面積2457.83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3900.49公頃,其他土地面積987.94公頃。

【耕地保護】嚴格規范建設用地佔用耕地審批,認真落實「三個不報批」,從嚴控制建設佔用耕地規模。全年共為建設項目補充耕地230.9251公頃。與原陽、溫縣等地簽訂補充耕地協議,完成易地補充耕地2000多畝。確保了全縣耕地面積穩定在4.1803萬公頃,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3.6416萬公頃。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體系;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已經完成,成果上報市局;完成了全縣12個鄉級規劃的修編工作,規劃成果已經省市政府批准,上報省市國土資源部門備案;對全縣集體土地建設用地進行了清查和規劃認定,為違法佔地的處理提供依據;編制2010年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區實施規劃,申報建設項目建新區面積90.61公頃,經省廳批復面積70公頃;做好新農村建設用地掛鉤規劃編制工作,新農村建設規劃涉及20個中心村55公頃土地的外業測量工作已經完成,內業資料的整理工作正在進行。

【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利用工作扎實推進。全年共計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7宗,面積154.1834公頃,其中鐵路、公路用地2宗,教育用地2宗,煤炭設施用地2宗,老年福利設施用地1宗;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9宗,出讓面積22.4262公頃,其中工業用地2宗,商住及其他用地7宗;辦理村組企業項目用地手續31宗,面積39.9938公頃,其中補辦洗煤廠用地手續16宗,其他村組企業用地手續15宗。土地一級市場全年共徵收土地出讓金11073.864萬元,其中徵收5952萬元,追繳3500萬元,調整容積率補繳1621.864萬元。

【地籍管理】地籍管理工作深入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部分外業調查、內業整理和資料庫建設工作圓滿完成;為建設用地審批報件、農用地轉用報件上圖210幅;辦理國有土地登記發證60宗、集體土地登記發證20宗,出具地類認定80餘份。

【建設用地管理】經省政府批准6個批次建設用地,分別為2009年城市第一、二、三、四批次用地共計127.4655公頃,2010年第一批城市調整區位項目用地1.8687公頃,2010年第三批鄉鎮建設項目用地2.8816公頃;12個批次建設用地通過市政府審查,報省廳待批,分別為2010年第一至五批城市建設用地項目,面積144.9146公頃,2010年第一、二、四、五批鄉鎮建設用地項目,面積115.6581公頃,2010年第一、二批掛鉤試點項目,面積92.1890公頃,2010年第二批城市調整區位項目,面積3.9820公頃。全年儲備土地面積1000餘畝。

【礦產資源】寶豐縣礦產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東南部地區,目前已發現22種礦產,產地58處,其中煤、鐵、鋁土礦、鎵、熔劑灰岩、白雲岩、磷、水泥灰岩、水泥粘土、水泥配料用砂岩和礦泉水12種礦產勘查程度較高,探明了較為豐富的儲量。優勢礦產包括煤、鋁土礦、水泥灰岩、水泥粘土4種,煤井田4處,查明資源儲量10076.90萬噸,預測的資源量200萬噸,保有資源儲量6913.60萬噸;鋁土礦產地4處,查明資源儲量1717.92萬噸,預測的資源量7414萬噸,保有資源儲量1200.53萬噸;水泥灰岩產地6處,其中工業礦床3處,礦點3處,查明資源儲量4743萬噸,預測的資源量11500萬噸,保有資源儲量4711萬噸;水泥粘土產地4處,其中工業礦床3處,礦點1處,查明資源儲量1062.08萬噸(未利用)。目前,煤已大規模開發利用,並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已成為寶豐縣的支柱產業。鋁土礦、水泥灰岩、水泥粘土也不同程度被開發利用,對促進寶豐縣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礦產資源管理】2010年,一是對全縣59座礦山實際年檢23座,年檢率為39%,實地檢查率為100%;二是對韓庄煤礦等兩座煤礦和宏昌採石場等八座非煤礦山企業采礦權進行了延續,全縣59座礦山企業采礦證均在有效期內;三是礦業權核查外業工作順利通過驗收;四是省定非煤重點礦區整合工作,已按照省、市非煤資源整合工作的部署要求,完成了整合礦山現狀摸底調查、確定整合主體企業、編制整合實施方案、劃定礦區范圍等前期工作;五是對全縣煤礦企業動態檢測報告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基本完成了全縣境內礦山企業2009年動態檢測的上報備案准備工作。

執法監察】執法力量不斷加強。2010年,為7個礦產資源所配備執法車輛10台,為國土資源所配備電動巡查車52輛。通過基層管理工作的加強,夯實了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基礎。

執法機制不斷完善。2010年,聯合縣檢察院下發《關於懲治和預防瀆職等職務犯罪工作中加強聯系協作聯席會議制度》,聯合縣法院下發《關於強化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執行工作的實施意見》,聯合縣法院、縣檢察院、縣公安局、縣監察局下發《關於建立查處國土資源違法犯罪案件協調機制的意見》,逐步構建了國土資源保護社會共同責任機制。

衛片執法檢查進展順利。經過集中整治和核實整改,全縣有衛片圖斑32個,涉及地塊41宗,面積930.4畝。其中,合法用地25宗,涉及佔地面積686.76畝;違法用地2宗,涉及佔地面積66.72畝;偽變化宗地14個,涉及佔地面積177.02畝。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面積比例為8.46%。

違法違規用地整治成效顯著。結合土地衛片執法,配合縣政府,聯合縣發展改革、環保、建設、水利、公安、監察等部門開展了違法違規用地污染環境洗煤企業專項整治工作,在整治行動中,出動人員2100餘人次,組織車輛410台次,拆除違法違規用地污染環境洗煤企業144家。

礦產資源執法深入開展。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活動。先後組織打擊行動50餘次,共取締非法礦(坑)100個(次),充填井筒30個,充填礦坑55個,炸毀、充填斜井15個,拆除電線1600米、轆轤16個,拆除房屋、臨時工棚50間,扣留違法開採挖掘機19台,載重大卡車12輛,沒收礦用絞車等設備百餘件,遣散非法採掘者260人(次),查扣非法礦產品280噸。

【信訪工作】信訪工作成效顯著。接待來訪50餘起、180人次,日常咨詢69起,引導信訪人通過法律渠道解決2起,立案47起,已結案47起,到期結案率100%。正在立案調查19起,未發生一起赴京、赴省、赴市集體上訪事項。

㈢ 唐朝的28大將

唐朝的二十八員大將應該是長孫無忌(齊國公),李孝恭(河間王),杜如晦(萊國公),魏徵(鄭國公),房玄齡(梁國公),高士廉(申國公),尉遲敬德(鄂國公),李靖(衛國公),蕭瑀(宋國公),段志玄(褒國公),劉弘基(夔國公),屈突通(蔣國公),殷開山(勛國公),柴紹(譙國公),長孫順德(薛國公),張亮(勛國公),侯君集(陳國公),張公瑾(郯國公),程咬金(魯國公),虞世南(永興公),劉政會(邢國公),唐儉(莒國公),李績(英國公),秦叔寶(胡國公),羅成(越國公),薛仁貴(平陽郡公),薛丁山(兩遼王),樊梨花(威寧侯)。

1.長孫無忌:長孫無忌(594年-659年),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子,母親為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文德皇後同母兄。

2.李孝恭: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將。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曾孫,北周朔州總管李蔚之孫,隋朝右領軍大將軍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

3.杜如晦:杜如晦(公元585年-公元630年),字克明,漢族,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長安)人。唐朝初年名相。

4.魏徵: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陽縣(現晉州市)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5.房玄齡: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以字行於世,齊州臨淄人(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唐初政治家、宰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涇陽令房彥謙之子。

6.高士廉:高儉(575年-647年),字士廉,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唐初宰相,北齊清河王高岳之孫,隋朝洮州刺史高勱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後舅父。

7.尉遲敬德:尉遲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後世誤載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陽(今山西省神池縣)人。唐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8.李靖: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葯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唐朝傑出的軍事家。

9.蕭瑀:蕭瑀(575年—648年),字時文,南朝梁明帝蕭巋第七子,梁靖帝蕭琮異母弟,蕭皇後之弟。唐朝宰相,從小以講孝道聞名天下,而且能夠善於學習和書寫,個性正直,為人剛正不阿,光明磊落。

10.段志玄:段志玄(598年-642年),名雄,字志玄,以字行,齊州鄒平(今山東濟南)人,唐朝名將。

11.劉弘基:劉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陽(今陝西涇陽)人,唐初名將,隋朝河州刺史劉升之子。

12.屈突通:屈突通(公元557~628年待考),復姓屈突,隋末唐初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屈突通的先世為庫莫奚種人,依附鮮卑慕容氏,徙居昌黎(今遼寧朝陽),後家長安。父親屈突長卿,北周時任邛州(治臨邛,今四川邛崍)刺史。

13.殷開山:殷嶠(?—622年),字開山,雍州鄠縣(今西安市鄠邑區)人,唐朝開國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14.柴紹:譙國襄公柴紹(588-638年),字嗣昌,晉州臨汾(今山西臨汾)人。唐初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15.長孫順德:邳國襄公長孫順德(生卒年不詳),唐朝初年外戚、將領,北魏太師、上黨文宣王長孫稚曾孫,北周秦州刺史長孫澄之孫,文德皇後長孫氏的族叔。高祖起兵晉陽,拜統軍,平霍邑、破臨汾,又在桃林生擒隋主將屈突通,平定陝縣,屢建戰功。李淵稱帝,拜為左驍衛大將軍,封薛國公。

16.張亮:張亮(?-646年),鄭州滎陽人(今河南鄭州),唐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17.侯君集: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土橋鎮侯家村)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將。官至兵部尚書。封陳國公。

18.張公瑾:張公謹(594年-632年),字弘慎,漢族,魏州繁水(今河南省南樂縣)人,唐朝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19.程咬金: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字義貞,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西南)人。唐朝開國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20.虞世南: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21.劉政會:劉政會(?-635年),滑州胙城(今河南滑縣牛屯鎮)人。隋末唐初大臣。

22.唐儉:唐儉(公元579-656年),字茂約,並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北齊尚書左僕射唐邕之孫,隋朝戎州刺史唐鑒之子。

23.李績: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唐朝初年名將,與衛國公李靖並稱。

24.秦叔寶:秦瓊(?—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將。初為隋將,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因勇武過人而遠近聞名。唐統一後,秦瓊久病纏身,於貞觀十二年(638)病逝。生前官至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死後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謚曰「壯」。貞觀十七年被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25.羅成:羅成,是隋唐系列小說中人物,排第七條好漢,羅藝之子,與秦瓊是表兄弟,精通槍法,因皮膚白皙面容俊俏但卻不苟言笑,有綽號「冷麵寒槍俏羅成」。與秦瓊、程咬金等於賈家樓結義,居末位。先後助瓦崗軍攻破長蛇陣、銅旗陣,反王大會時奪得狀元魁。

26.薛仁貴: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

27.薛丁山:薛丁山(公元649年—公元720年),小說演義人物,其歷史原型為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兒子薛訥。母親柳金花。娶樊梨花、竇仙童、陳金定為妻,曾率軍平定西涼(西突厥),後因其子薛剛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驚死高宗被武則天下令處死。

28.樊梨花:樊梨花,大唐貞觀年間人,中國古代四大巾幗女英雄之一,她因與薛丁山平定西北邊亂、沙場揮戈與共的故事而家喻戶曉,在後世影響深遠。樊梨花,在我國地方史記、掌故稗史中都有記載,她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

(3)郟縣治理擴展閱讀: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又稱《二十四功臣圖》 ,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時常前往懷舊。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勛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

參考資料: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網路

㈣ 誰知道郟縣八大景

□ 龍門山色
龍門,古稱伊闕,隋唐以後始稱「龍門」。這里兩山夾峙,形若門闕,伊水流經其中,宛如一條長龍穿門而過。白居易曾說「洛陽西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因而「龍門山色」很早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首。
□ 馬寺鍾聲
馬寺鍾聲是洛陽八大景的另一景。白馬寺到了北魏、唐、宋時代,因為佛教極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眾千餘名,僧人們每天早晚按時上殿誦經。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時,殿內擊磬撞鍾佛誦,鍾聲悠揚飄盪,遠聞數里,聽之使人心曠神怡。到了明代,寺內有口大鐵鍾,重約5000餘斤,鍾聲特別洪亮。據傳這口鍾與洛陽東大街鍾樓上的一口鍾音律一致,可以共鳴。人們往往在聽到白馬寺鍾聲的同時,緊接著洛陽城鍾樓上的鍾也響了,民間流傳著「東邊撞鍾西邊響,西邊撞鍾東邊鳴」的佳話。因此,馬寺鍾聲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 金谷春晴
金谷園,是西晉石崇的別墅,遺址在今洛陽老城東北七里處的金谷洞內。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與貴族大地主王愷爭富,修築了金谷別墅,即稱「金谷園」。園隨地勢高低築台鑿池。園內清溪縈回,水聲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勢,築園建館,挖湖開塘,周圍幾十里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石崇用絹綢子針,銅鐵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島換回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貴重物品,把園內的屋宇裝飾得金碧輝煌,宛如宮殿。金谷園的景色一直被人們傳誦。每當陽春三月,風和日暖的時候,桃花灼灼、柳絲裊裊,樓閣亭樹交輝掩映,蝴蝶翩躍飛舞於花間;小鳥啁啾,對語枝頭。所以人們把「金谷春晴」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 邙山晚眺
邙山又名平逢山,太平山,郟山。它像一條長龍蜿蜒橫卧洛陽之北,東西橫旦數百里,海拔約250米,如同洛陽的天然屏障。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氣勢雄偉,土質深厚的北邙當作死後長眠的好地方。孟津新莊村附近古冢林立,這就是東漢諸陵和王公大臣們的墓葬區。每當春天清明時節和秋高氣爽的重九(農歷九月九),成群結隊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遠望。特別是城北的翠雲峰,唐宋時代古木森列,蒼翠如雲,是人們登高遊玩的聖地。每當夕陽西下,暮色茫茫,萬盞華燈初上,萬戶炊煙裊裊,站在峰頂觀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偉的宮闕,寬廣的園囿,富麗堂皇的樓閣,十分壯觀。這就是洛陽八大景之一的「邙山晚眺」的寫照。
□ 天津曉月
天津橋初建於隋大業三年,原是一座浮橋,是洛陽南北交通的要沖。唐時改為石橋,又稱洛陽橋。北與皇城南門端門相應,南與定鼎門大街相接,橋上原有四角亭、欄桿、表柱,兩端有酒樓、市集,行人車馬熙熙攘攘,絡繹不絕。拂曉時分,漫步橋上,舉首可見一輪彎月垂掛天幕,俯首河面波光粼粼,偶爾又傳來洪亮悠揚的鍾聲。無怪乎唐代詩人列希夷寫道「馬聲回合青雲外,人影動搖綠波里」,真是寫景如畫。清雅幽靜的意境使「天津曉月」成為著名景觀。天津曉月歷來被稱為洛陽八大景之一,因此唐宋詩人有不少歌詠天津曉月的詩篇。可惜自宋以後,戰火連綿,建築物大多被毀,天津橋亦未倖免。民國年間在附近建了一座碑亭,佇立於洛河中央,在亭的西面又建了兩座大橋,吸引著無數遊客前往憑吊。
□ 洛浦秋風
洛河,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餘年,經過千百萬勞動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風景之勝。那時的洛河,桃李夾岸,楊柳成蔭,長橋卧波,一年四季風景如畫。特別是「金風消夏」「半月橫秋」的時節,更是充滿詩情畫意。千餘年來,洛賓景色便使許多詩人留連忘返。早在三國時,曹子建說他在河畔遇到一位神女,他就借題發揮寫了一篇《洛神賦》。號稱初唐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麟、駱賓王曾徘徊洛賓,不忍離去。唐高宗時,上官儀循著河堤,緩轡詠詩,洛賓景色之佳,可以想見。
□ 平泉朝游
在洛陽城南30里,龍門西邊的山腳下,有個梁家屯村。這里山巒環抱,林木掩映,泉水源口,清溪縈回,這就是唐武帝時宰相李德裕的別墅椘郊易
□ 銅駝暮雨
「銅駝暮雨」是洛陽八大景的最後一景。城東關外的中通巷,隋、唐、宋時叫「銅駝陌」,它位於隋唐城的城東北隅,當時國際貿易市場叫「豐都市」一帶。它西傍洛河,桃柳成行,高樓瓦屋,紅綠相間,每當陽春時節,桃花點點,蝴蝶翩翩,鶯銘煙柳,燕剪碧浪,其景色之美,別有洞天,不亞於石崇的金谷園。隋唐時代這里人煙稠密,每當暮色茫茫,家家炊煙裊裊上升,猶如蒙蒙煙雨,紛紛揚揚,這就是人們贊不絕口的「銅駝暮雨」的由來。

㈤ 郟縣餄餎面哪家好吃

郟縣餄餎面是一道用料考究、獨具特色,已有千年歷史的風味小吃,簡稱郟縣餄餎。郟縣餄餎是一種圓形條狀面制食品,初以蕎麥面為面料,其加入用純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鍋湯及新鮮味美的羊肉,輔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蔥花、枸杞等十餘種佐料,吃起來不僅味道鮮美,香而不膩,而且有暖胃去寒,滋陰壯陽,保健防病的功能。清末,始以小麥面替代蕎麥面,口感營養更勝一籌。《中華風味飲食總》一書稱郟縣餄餎「舒脾艱胃,養生至寶」。 編輯本段歷史由來餄餎面,古稱河漏,又稱活絡.為北方及西北地區風行的麵食,歷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先人就用牛角鑽6-7個小孔,孔如粗麻線大小,麵糊放入牛角內,落入沸水鍋中煮成面條. 傳說,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指專人對全國風味小吃進行統計上報,而河漏也被作為其中一種上報朝廷.一天,康熙尋吃名吃時,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隨命人做好食之。吃後對其獨特的風味贊不絕口。 但因名字「河漏」之諧間與治理河道不協調,心中不快,揮筆把「河漏」改為「餄餎」。民國初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有一陝西人逃荒至河南郟縣,並在當地做起了「餄餎」生意,因其做工講究,味美價實,備受民眾喜愛,食之者眾多。 編輯本段發展二十世紀末,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郟縣餄餎的製作也由過去千年的笨重製作方法改為機械製作,佐料更加豐富,在原來用料的基礎上增加了肉桂、枸杞等十餘種養氣滋補的中葯佐料,加上祖傳的配料秘方,更具暖胃祛寒,滋陰壯陽的保健防病功效。如今,從事餄餎生意的郟縣商戶被媒體譽為「郟縣餄餎人」,「郟縣餄餎人」的身影已遍及全球。

㈥ 蘇軾《樂毅論》的譯文

譯文:

自己知道可以成就王業並且真正稱王的,是古代三王(夏禹、商湯、周武)。自己知道不可以成就王業而成就了霸業的,是春秋五霸。有人曾經這樣論說:「圖謀成就王業卻沒有成功的,那最壞的結果也還能成就霸業。」

唉!假使讓齊桓公、晉文公去做商湯和周武王那樣的事情(王道),那他們將要自尋滅亡都來不及了,即使想要稱霸,能夠成功嗎?所謂的王道,不可以用在小的地方。用在大的地方可以成就王業,用在小的地方,就會被消滅。

當年徐偃王、宋襄公曾經推行他們的仁義,但是最終自取滅亡,失去國家,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所推行的,不足以來滿足他們所追求的。所以如果有獲取天下的方法,但是卻沒有獲取天下的想法,這才可以同他說王道。

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和西漢留侯張良,雖然不是輔佐商湯、周武王的賢臣,但也可稱得上是剛毅果敢的人物,才能卓越,遇事不糊塗,能夠有他一定要做的事。看看吳王夫差被困在姑蘇城上,而向越王勾踐哀求保全性命,勾踐曾經想赦免他,當時只有那范蠡認為不可以,然後擊鼓進兵攻打姑蘇城,並最終殺死吳王。

(楚漢相爭的時候)項籍突破重圍向東敗逃時,高祖也曾想罷兵西歸,可是張良上諫說:「這是上天要讓項羽滅亡,趕快追擊,莫失良機。」這兩個歷史人物,都認為小小的仁義,不足以改變我們的軍國大計。唉!樂毅本是戰國時期的英雄,不知道真正的王道,只是私下曾經聽聞過王道,這就足以使他滅亡了。

議論的人認為,是因為燕惠王不夠賢明,才會被敵人用了反間計,用騎劫頂替樂毅為將,才最終使樂毅逃離燕國。他們認為樂毅之所以不能取得伐齊的成功,完全是命運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揮的過錯。然而,假設當時燕昭王還在位,即使齊國的反間計不能得逞,樂毅也終究會失敗。

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燕國想吞並齊國,但是這卻並不符合秦國、楚國和三晉之國(趙、魏、韓)的利益。樂毅如今用百萬的軍隊去攻打(莒、墨)兩城的殘兵敗將,而用了幾年的時間都不能取勝,軍隊長年在外,這樣就一定會有敵人利用他的國力空虛。諸侯在內部作亂,齊國在外面攻擊。到了這時候,即使是姜太公、田穰苴在世也不能不失敗。

然而,樂毅用百倍於敵人的兵力,連續幾年都攻不下兩座城池,並不是他的智謀和力量不夠,而是因為他打算用仁義來使齊國的百姓順服,所以不能夠狠心猛攻城池而導致這樣的結果。

因為齊國人苦於湣王的暴政,樂毅如果這時候撤退而停止戰爭,治理政務,放寬賦稅、勞役,使農民能夠到回到家鄉,使老人小孩生活安定,使得齊國人不再有鬥志,那麼田單之輩又利用誰跟他去作戰呢!為何樂毅用百萬軍隊和兩個小城對峙好幾年卻不決戰?這是讓齊國能夠慢慢謀劃這件事的原因。

在戰國時,兵力強盛的國家吞並國力弱小的國家,難道僅僅是我燕國么?拿燕國和齊國的軍隊圍攻兩座城池,並且加緊攻擊,要有消滅敵人後再吃飯的決心,難道誰會說不行嗎?哎呀!想稱王就稱王,不想稱王就要明白所處的位置,不能使兩頭都失去而讓天下人譏笑。

(6)郟縣治理擴展閱讀:

《樂毅論》 小楷,梁模本有題款「永和四年(348)十二月甘四日書付官奴」。據說原石曾與唐太宗同葬昭陵,或說《樂毅論》之書在武則天當政時散人太平公主家,後被人竊去,因懼來人追捕,遂於灶內焚之。

王羲之《筆勢論》中對王獻之說:「今書《樂毅論》一本及《筆勢論》一篇,貽爾臧之,勿播於外,緘之秘之,不可示諸友。」他用自己精心創作的《樂毅論》作為範本,又以《筆勢論》作為理論,從虛與實兩方面啟發王獻之的悟性,導引其進入書學的正軌。

從現存的本子中還可看到筆畫是靈動的,橫有仰抑,豎每多變,撇捺緩急;結構上或大或小,或正或側,或收或縮;分布則重縱行,不拘橫行。從整體上言,在靜穆中見氣韻,顯生機。

㈦ 郟縣餄餎的名字的來源

餄餎面,古稱"河漏",又稱"活絡".為北方及西北地區風行的麵食,歷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版前,先人就用牛角鑽權6-7個小孔,孔如粗麻線大小,麵糊放入牛角內,落入沸水鍋中煮成面條. 傳說,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指專人對全國風味小吃進行統計上報,而"河漏"也被作為其中一種上報朝廷.一天,康熙尋吃名吃時,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隨命人做好食之。吃後對其獨特的風味贊不絕口。 但因名字「河漏」之諧間與治理河道不協調,心中不快,揮筆把「河漏」改為「餄餎」。民國初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有一陝西人逃荒至河南郟縣,並在當地做起了「餄餎」生意,因其做工講究,味美價實,備受民眾喜愛,食之者眾多。

㈧ 郟縣餄餎的歷史

餄餎面,古稱來河漏,又稱活絡源.為北方及西北地區風行的麵食,歷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先人就用牛角鑽6-7個小孔,孔如粗麻線大小,麵糊放入牛角內,落入沸水鍋中煮成面條.
傳說,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指專人對全國風味小吃進行統計上報,而河漏也被作為其中一種上報朝廷.一天,康熙尋吃名吃時,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隨命人做好食之。吃後對其獨特的風味贊不絕口。
但因名字「河漏」之諧間與治理河道不協調,心中不快,揮筆把「河漏」改為「餄餎」。民國初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有一陝西人逃荒至河南郟縣,並在當地做起了「餄餎」生意,因其做工講究,味美價實,備受民眾喜愛,食之者眾多。

㈨ 郟縣哈鉻面一般都用哪些枓

一般的都用的是哪些料?實在是不好意思,這方面涉及的不太多,不太懂得了。

㈩ 郟縣國土資源局

胡京偉 黨委書記、局長

李軍鋒 黨委委員、副局長

陳方娃 黨委委員、副局長(2010年9月,任主任科員)

林慶躍 黨委委員、副局長(2010年9月,任主任科員)

史武興 黨委委員、主任科員(2010年9月,任主任科員)

王運旗 黨委委員、副局長

呂延民 黨委委員、副局長

劉慶遼 黨委委員、副局長

黃建勛黨委委員、紀檢書記(2010年9月,任副局長)

薛堯 黨委委員、副局長(2010年9月任)

蔡長利 黨委委員、紀檢書記(2010年9月任)

李廷選 黨委委員、副主任科員(2010年9月任)

胡京偉簡介:郟縣安良人,1972年1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本科文化程度,1992年8月參加工作,1997年5月在郟縣政府辦公室工作,任法制科科長;2002年8月,任郟縣政府法制辦主任;2003年5月~2007年7月,任郟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法制辦主任;2007年5月~2009年8月,任李口鄉副書記、鄉長;2009年8月至今,任郟縣國土資源局黨委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根據《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郟縣國土資源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郟政辦〔2010〕39號)精神,局機關內設辦公室、財務股、規劃股、用地審批股、地籍股、礦產開發股、地質環境勘查股、耕地保護股、信訪法制股、紀檢監察室等9個股室。下設土地收購儲備中心、測繪局、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執法隊、土地估價所、地質環境監測辦公室、礦產資源補償費稽徵辦公室、冢頭國土資源中心所、堂街國土資源中心所、薛店國土資源中心所、城關國土資源中心所、黃道國土資源中心所、安良國土資源中心所等13個事業單位,其中土地收購儲備中心、測繪局為副科級單位。

【土地資源】全縣土地總面積72579.7公頃,農用地面積54545.79公頃,其中,耕地44363.17公頃,園地668.24公頃,林地1970.69公頃,牧草地7543.69公頃;建設用地16818.8公頃,其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0563.68公頃,交通運輸用地2055.63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4199.49公頃;其他土地1215.11公頃。

【規劃管理】加強和規范規劃管理,切實強化規劃的嚴肅性,維護規劃的法律地位,要求非農業建設項目選址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否則報件不予受理,並按違法佔地予以查處。圓滿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已經省政府批准實施,14個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通過省、市聯審,並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耕地保護】認真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將全縣40356公頃基本農田逐級落實到鄉、村、組、戶與地塊,層層明確責任人、保護范圍、保護措施和保護責任,並按要求設立界樁。從嚴執行基本農田「五不準」,除法律規定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之外,非農業建設一律不準佔用基本農田,確需佔用的,嚴格落實基本農田補劃制度。同時嚴格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落實耕地佔補平衡措施,全年補充耕地77.49公頃。截至2010年底,全縣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40135.01公頃以上,耕地保有量穩定在44363.17公頃以上。

【土地利用】積極開展城鎮存量建設用地挖潛工作,全年共盤活存量土地20.01公頃,為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供地4.45公頃,完成征而未供土地指標33.97公頃,全年供地35宗,其中劃撥土地7宗,出讓土地28宗,包括協議出讓6宗、掛牌出讓22宗,上繳財政土地出讓金2.2485億元。

【地籍管理】基本完成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調查成果經縣政府審查確認,符合相關規程要求,已提請上級進行核查和驗收。南水北調工程、河南億萬噸糧食計劃、城市建設規劃等工作已利用該成果。按時完成了全縣城鎮地籍更新調查預檢、驗收工作,完成了全縣基本農田上圖工作。認真做好農村宅基地管理工作。按照縣委、縣政府「嚴格農村宅基地管理,規范宅基地批劃行為,放開中心村,管住一般村」要求,結合全縣實際,提請縣政府出台了《郟縣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試行)》,下發並在全縣范圍內張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通告》,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規范農村宅基地審批和登記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完善了宅基地批准程序,有效地遏制了農村宅基地管理混亂的局面。

【建設用地管理】在建設用地指標和補充耕地指標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積極協調市局、省廳甚至國土資源部,上報7批城市建設用地、1批鄉鎮建設用地、1批區位調整城市建設用地、1個單獨選址項目(郟縣220千伏輸變電站建設用地),總面積221.5公頃。先後為平煤機、聖光二期、中澳磨料磨具、鋒達鋁箔等招商引資、城市建設等項目報批和辦理用地手續。

【土地估價】根據行業、企業類型和改革的需要,採取不同的土地資產處置方式和管理政策,加強土地資產管理,發揮土地資產效益。全年共辦理抵押手續12宗,評估土地42宗,資產量3.69億元。

【測繪管理】不斷加強測繪市場日常監督管理,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測繪資質管理、測繪成果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礦產資源】郟縣地處華北地區南部邊緣區,受燕山運動的影響,形成南北兩側高、中間低的地貌特徵。截至目前,郟縣境內已發現的礦產種類達16種,已開發利用10種,優勢礦產主要有煤、水泥灰岩、白雲岩、紫砂陶土、建築石料等。正在開發的礦產地有4處,勘查區有8處。煤炭資源量18.19億噸。其中,已探明煤炭資源量11.45億噸,預查資源量6.74億噸。白雲岩詳查資源儲量197.9萬噸,普查資源量4.19億噸。鋁土礦詳查資源量35.44萬噸。耐火粘土礦估算資源量218.5萬噸。普通水泥灰岩資源量達4億多噸,白水泥原料資源量達1.3億噸。建築石料估算資源量2.6億立方米,遠景資源量達3億立方米。建築用紅砂石石料或料石,估算資源量達1.6億余立方米。高嶺土詳查資源儲量20.56萬噸,預計遠景資源量100萬噸。石英岩詳查資源儲量197.5萬噸,遠景資源量1000萬噸。紫砂陶土估算資源量在650萬噸以上,遠景資源量800萬噸。

【礦業權管理】認真做好礦產資源儲量動態檢測、核查工作,編制的年度儲量動態檢測報告順利通過專家評審,礦業權核查工作通過省部級驗收。積極做好資源整合工作。按時提供相關資料,積極配合縣政府開展煤礦整合工作,完成13家煤礦的礦業權核查換證審查工作。認真開展非煤資源整合工作,提請縣政府印發了《關於印發郟縣非煤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實施方案的通知》(郟政〔2010〕40號),初步完成非煤礦產資源整合工作,全縣石料廠、採石場由52家整合為4家。

【地質勘查】安良煤炭勘查區詳查項目、王集煤炭勘查區詳查項目、白廟煤炭普查區詳查項目、堂街煤炭普查區詳查項目、姚庄普查區詳查項目5個煤炭勘查區地勘項目進展順利。已探明煤炭資源量18.19億噸,為下一步大規模開采、走工業興縣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完成非煤資源勘查初步規劃,並向縣政府請示撥付勘查資金。投資20萬元在縣東城區進行地熱資源物探,已提交報告。

【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積極推進礦產資源有償開採制度,加大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力度,面臨煤礦停產整頓等多種不利因素,採取措施,多方努力,入庫礦產資源補償費180.73萬元,做到了足額徵收、全額入庫。

【地質災害防治】制訂了《郟縣201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郟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切實加強汛期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防治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爭取到由中央財政投資1900萬元的郟縣黃道鎮西黃道村地面塌陷區治理項目1個,新村首批63戶已經開工建房。

【執法監察】嚴格執法,建立國土資源管理新秩序。加大動態巡查力度,嚴厲打擊違法佔地和非法開採行為,全年共查處違法佔地70宗、無證開采7起。

【第十次土地衛片執法檢查】第十次衛片執法檢查共監測到本縣28個違法佔地圖斑(24宗違法佔地),佔地總面積534.7畝,違法比例高達94%。通過依法拆除和補辦手續,使全縣違法佔地比例由最初的94%降到1.52%,避免了被上級問責。藉助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深入開展違法違規用地專項整治活動,組織聯合執法隊伍對48宗路邊店、沙場、預制廠等違法違規用地的地上建築進行強制拆除。在此期間,認真接受國家土地督察濟南局例行督查,對督查組發現的問題積極進行整改,順利通過檢查驗收。集中開展煤炭洗選行業專項整治工作。根據省、市相關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對全縣13家煤炭洗選企業進行集中整頓,共爭取保留5家、關停7家、新建1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來信來訪】全年共受理來信來訪案件32起,處理息訪30起,有效地維護了全縣社會穩定。

(牛洪橋)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