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環境污染的措施
⑴ 治理、保護環境的措施有哪些
一、水源保護
1、建設生活用水設施,生活供水系統按照衛生標准進行凈化,為施工人員提供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的飲用水。
2、水池附近不準堆放垃圾等廢棄物,不準修建滲水坑、滲水廁所,不準鋪設污水管道,不準居住人員等。
二、施工廢水處理
1、施工場地修建截排水溝、沉沙池。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組織的排水,並採取治理措施,保證排水達標。
2、土方開挖施工過程中,保護開挖鄰近建築物和邊坡的穩定。施工機械、車輛定時集中清洗。清洗水經集水池沉澱處理後再向外排放。
3、經處理後排出的施工廢水不得超過《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或地方環保部門的有關規定。發現排放污水超標,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實質性影響,立即採取必要治理措施進行糾正處理。
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做好綜合的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讓人們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概念。
防止污染
防止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化學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防止破壞
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
自然保護
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
⑵ 政府做了哪些方面的措施,以整治環境污染問題
主要措施
1、將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和年度計劃,在經濟發展中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2、嚴格對建設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的生產主體工程與防治污染設施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投產使用)。現在,全國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和「三同時」執行率都達到95%以上。
3、健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使環境管理沿著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發展。
4、健全環境管理機構。從中央到省、市、縣四級政府建立了環境管理機構,這些機構依法行使環境管理權利。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大中型企業也建立了相應的環境管理機構,管理本行業和本企業的環境問題。
(2)整治環境污染的措施擴展閱讀: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人需要呼吸空氣以維持生命。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約2萬多次,吸入空氣達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氣對人體健康有直接的影響。
1、環境污染與癌症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環境污染是導致癌症發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依靠全社會的力量,採取綜合措施、有效地治理環境污染,是癌症綜合預防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2、對植物危害
大氣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對植物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當污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急性危害,使植物葉表面產生傷斑,或者直接使葉枯萎脫落;當污染物濃度不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慢性危害,使植物葉片褪綠,或者表面上看不見什麼危害症狀,但植物的生理機能已受到了影響,造成植物產量下降,品質變壞。
3、天氣氣候影響
大氣污染物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①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從工廠、發電站、汽車、家庭取暖設備向大氣中排放的大量煙塵微粒,使空氣變得非常渾濁,遮擋了陽光,使得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減少。
②增加大氣降水量:從大工業城市排出來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氣凝結核的作用。
③增高大氣溫度:在大工業城市上空,由於有大量廢熱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氣的溫度比四周郊區要高一些。這種現象在氣象學中稱做"熱島效應"。
④對全球氣候的影響:2010以來,人們逐漸注意到大氣污染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問題。經過研究,人們認為在有可能引起氣候變化的各種大氣污染物質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二氧化碳能吸收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使近地面層空氣溫度增高,這叫做"溫室效應"。有的專家認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若干年後會使得南北極的冰熔化,導致全球的氣候異常。
4、酸雨
指降水的pH值低於5.6時, 降水即為酸雨。煤炭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其次氣象條件和地形條件也是影響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 降水酸度pH<4.9時,將會對森林、農作物和材料產生明顯損害。
5、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的氣體。主要來源於含碳燃料、卷煙的不完全燃燒,其次是煉焦、煉鋼、煉鐵等工業生產過程所產生的。人體吸入一氧化碳易與血紅蛋白相結合生成碳氧血紅蛋白,而降低血流載氧能力,導致意識力減弱,中樞神經功能減弱,心臟和肺呼吸功能減弱;受害人感到頭昏、頭痛、惡心、乏力,甚至昏迷死亡。我國空氣環境質量標准規定居住區一氧化碳日平均濃度低於4.00毫克/立方米。
⑶ 治理保護環境措施有哪些
一、水源保護
1、建設生活用水設施,生活供水系統按照衛生標准進行凈化,為施工人員提供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的飲用水。
2、水池附近不準堆放垃圾等廢棄物,不準修建滲水坑、滲水廁所,不準鋪設污水管道,不準居住人員等。
二、施工廢水處理
1、施工場地修建截排水溝、沉沙池。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組織的排水,並採取治理措施,保證排水達標。
2、土方開挖施工過程中,保護開挖鄰近建築物和邊坡的穩定。施工機械、車輛定時集中清洗。清洗水經集水池沉澱處理後再向外排放。
3、經處理後排出的施工廢水不得超過《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或地方環保部門的有關規定。發現排放污水超標,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實質性影響,立即採取必要治理措施進行糾正處理。
4、《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466-2005部分代替GB
8978-1996、《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 20426-2006 部分代替GB 8978-1996、《皂素工業水污染排放標准》GB
20425-2006 部分代替GB 8978—1996。
三、生活污水處理
生活污水先經化糞池發酵殺菌後,按規定集中處理或由專用管道輸送到無危害水域。化糞池的有效容積滿足生活污水停留一天以上,並定期清理,以保證處理效果。
四、廢棄物處理
1、施工棄渣和固體廢棄物以國家《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為依據,按設計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棄渣場。
2、做好棄渣場的綜合治理,按照設計要求採取工程保護措施,避免邊坡失穩和棄渣流失。
3、保持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在施工區和生活營地設置足夠數量的臨時垃圾貯存設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將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場,按要求進行覆土填埋。
4、遇有含鉛、鉻、砷、汞、氰、硫、銅、病原體等有害成份的廢渣,經報請當地環保部門批准,在環保人員和監理工程師指導下進行處理。
5、保持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在施工區和生活區設置足夠數量的臨時衛生設施,定時清除垃圾,並將其運至指定地點堆放或掩埋、焚燒處理。
6、完善渣場地表截排水規劃措施,確保開挖和渣場邊坡穩定。
五、大氣污染防治
1、機械車輛使用過程中,加強維修和保養,防止汽油、柴油、機油的泄露,保證進氣、排氣系統暢通。
2、運輸車輛及施工機械,使用0柴油和無鉛汽油等優質燃料,減少有毒、有害氣體的排放量。
3、採取一切措施盡可能防止運輸車輛將石渣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區場地上,安排專人及時進行清掃。場內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暢通,並經常檢查、維護及保養。晴天灑水除塵,道路每天灑水不少於4次,施工現場不少於2次。
4、不在施工區內焚燒會產生有毒或惡臭氣體的物質。因工作需要時,報請當地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採取防治措施,在監理工程師監督下實施。
5、運輸可能產生粉塵物料的敞蓬車,車廂兩側和尾部配備擋板,控制物料的堆高不超過擋板,並用干凈的雨布覆蓋。
6、在現場安裝沖洗車輪設施並沖洗工地的車輛,確保工地的車輛不將泥土、碎屑及粉塵等類似物體帶到公共道路路面及施工場地上,在沖洗設施和公共道路之間設置一段過渡的硬地路面。
六、雜訊控制
1、加強交通雜訊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運輸時間,避免車輛雜訊污染對敏感區影響。
2、調整施工時段:晚間控制高雜訊機械的設備運行、作業,雜訊較大的施工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實行輪班制,控制工作時間;並為相應機械設備操作人員配發雜訊防護用品。
3、選用低雜訊設備,加強機械設備的維護和保養,降低施工雜訊。
4、進入生活營地和其它非施工作業區的車輛,不使用高音和怪音喇叭,盡量減少鳴笛次數,最好以燈光代替喇叭;廣播宣傳、音響設備合理安排時間,不影響公眾辦公、學習和休息。
七、人群健康保護
遵守並執行國家或當地醫療部門制定的有關規定、條例和要求,採取合理有效的預防措施預防傳染病,並定期進行滅蚊、滅鼠、滅蠅等工作。
八、綠色植被保護
1、搞好生活營地的綠化、美化工作,臨時住房、倉庫、廠房等臨時施工設施,在設計及建造時,考慮美觀和與周圍環境協調的要求。
2、在每個施工區和工程施工完成後,及時拆除各種臨時設施,施工臨時佔地及時恢復植被或本來用途。
3、按施工設計要求,認真及時地完成工地綠化工作。
九、資源保護
1、在施工過程中,對全體員工加強然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盡量減輕對現有生態環境的破壞,創造一個新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不在施工區捕撈任何水生動物。
2、在工程完工後,按要求拆除的監理工程師認為有必要保留的設施外的施工臨時設施,清除施工區和生活區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廢棄物,並按監理工程師批準的環境保護措施、計劃完成環境恢復。
十、水土保持措施
1、做好棄渣場的治理措施,按照監理工程師批準的棄渣規劃有序地堆放和利用棄渣,防止任意倒放棄渣阻礙河、溝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2、進行土方明挖和臨時道路施工時,根據地形、地質採取工程或生物防護措施,防止邊坡失穩、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按設計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
3、不得因堆料、運輸或臨時建築而佔用合同規定以外的土地,如情況特殊,需向監理工程師提出申請,批准後方可使用。施工作業時表面土壤妥善保存,臨時施工完成後,恢復原來地表面貌或覆土。
4、施工活動中嚴格按合同要求採取設置截排水溝和完善排水系統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壞植被和其它環境資源,造成水土流失;採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運輸的物料進入場區道路,並安排專人及時清理。
⑷ 環境污染及治理措施
1、環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破壞,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而產生危專害的行為。屬
2、環境保護措施指的是工程開工前,一般由工程技術部負責編制詳細的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保護計劃,並根據具體的施工計劃制定防止施工環境污染的措施,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區附近地區的環境污染和破壞。
(4)整治環境污染的措施擴展閱讀:
環境污染的危害:
環境污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比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
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⑸ 治理環境污染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1、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首先是使用低雜質的無毒或低毒的原材料,改革生產工藝或更新設備,研究和開發無公害、少污染的生產技術,發展綠色產品,減少單位產出的廢棄物排出量。宏觀調控產業結構,對消耗高、效益低、污染重的工業企業採取關、停、並、轉、遷等調整措施。研製和使用能耗低或採用清潔能源的交通運輸工具,逐步淘汰和限制使用落後的交通運輸工具。
2、合理利用能源與資源
(1)加強工業生產管理,把環境保護納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軌道。節能降耗,減少物料流失,回收利用可燃氣體、余熱、余壓,工業三廢要回收再生、交叉利用,建立閉合生產流程,實現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密閉化,提高設備運行完好率,防止跑、冒、滴、漏和事故排放;
(2)改進燃煤技術,提高燃燒效率,低硫優質煤優先供給民用,積極開發採用無污染、少污染的能源,改革燃料構成逐步實現燃氣化和電氣化,擴大聯片或集中供熱。
3、廢棄物處理
對暫無綜合利用價值的工業三廢要進行凈化處理,如採用廢氣凈化和除塵技術來控制煙塵、廢氣,達到國家排放標准,就能排放。城市生活垃圾、人畜糞便、污水等應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醫院污水可能含多種病原微生物、放射性廢物,必須經專門的消毒處理方可排放。
(5)整治環境污染的措施擴展閱讀:
環境污染的危害
1、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人需要呼吸空氣以維持生命。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約2萬多次,吸入空氣達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氣對人體健康有直接的影響。
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表現為呼吸系統受損、生理機能障礙、消化系統紊亂、神經系統異常、智力下降、致癌、致殘。人們把這個災難的煙霧稱為"殺人的煙霧"。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很高時,會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狀惡化,甚至在幾天內奪去幾千人的生命。其實,即使大氣中污染物濃度不高,但人體成年累月呼吸這種污染了的空氣,也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及肺癌等疾病。
2、環境污染與癌症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環境污染是導致癌症發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依靠全社會的力量,採取綜合措施、有效地治理環境污染,是癌症綜合預防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3、對植物危害
大氣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對植物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當污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急性危害,使植物葉表面產生傷斑,或者直接使葉枯萎脫落;當污染物濃度不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慢性危害,使植物葉片褪綠,或者表面上看不見什麼危害症狀,但植物的生理機能已受到了影響,造成植物產量下降,品質變壞。
⑹ 環境污染如何治理
如今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是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了,雖然世界各國遭遇到的情況不同,程度不一,但環境污染給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和破壞是全球性的,沒有哪個國家能置身事外。在環境污染的治理上,一方面要針對自己國家或地區的特殊情況,採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因地、因時、因情況不同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另外,還要積極與其他國家或地區聯合起來,互通情況,交流經驗,共同採取防治措施;還要注重對新技術的採用,加強污染的治理力度,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治理效果。
⑺ 解決環境污染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1,提倡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污染零排放等。
2,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等。
3,還是就是邊控制污染邊治理,控制污染就是設排放標准,同時對排放物進行收集處理,包括污水處理,尾氣治理,固廢垃圾處置等。
⑻ 治理環境污染的措施,急求!!!!!!!!
環境污染及其後果
如前所講,環境污染是指由於對生態系統有害的物質進入環境後對生態<br>
系統造成的干擾和損害的現象,簡稱污染。具體來說就是,有害物質或有害<br>
因子進入環境並在環境中發生擴散、遷移、轉化,並跟生態體統的諸要素發<br>
生作用,使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發生變化,對人類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br>
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因化石燃料的燃燒,使大氣中的顆粒物和SO2<br>
濃度的增高,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身體健康,同時還會腐蝕材料,給人類社<br>
會造成損失;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體質量惡化,危及水生生物<br>
的生存,使水體失去原有的生態功能和使用價值。<br>
環境污染除了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外,污染物的積累和遷<br>
移轉化還會引起多種衍生的環境效應,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br>
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br>
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br>
應。這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br>
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br>
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br>
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br>
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br>
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br>
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br>
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br>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br>
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br>
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br>
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br>
② 環境污染的原因<br>
總的來說,環境污染可以是人類活動的結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動的結<br>
果,或是這兩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如火山噴發,往大氣中排放大量的粉<br>
塵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同樣也造成大氣環境的污染。但通常情況下,環<br>
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類活動,特別是社會經濟活動引起的。我們平常所指的<br>
就是這類源於人類活動的環境污染。人類活動之所以會造成環境污染,是因<br>
為人類跟其他生物有一個根本差別:人類除了進行自身的生產外,還進行更<br>
大規模的物質生產,而後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沒有的。由於這一點,人類活<br>
動的強度遠遠大於其他生物。例如,對生態系統中水的利用,其他生物僅取<br>
用滿足其生存要求的量,而人類對水的利用則不知道要比其他生物多多少<br>
倍,多到有的局部生態系統所有的水都不夠用。污染物的排放源稱為污染<br>
源。各種污染源的情況將在第四節講述。<br>
對環境污染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根據受污染的環境系統所屬類型<br>
或其中的主導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br>
所處的社會領域,可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br>
的形態或性質,可分為廢氣污染,廢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以及雜訊污<br>
染、輻射污染等。<br>
<br>
③ 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br>
污染物進入環境後,會發生遷移和轉化,並通過這種遷移和轉化與其他<br>
環境要素和物質發生化學的和物理的,或物理化學的作用。遷移是指污染物<br>
在環境中發生空間位置和范圍的變化,這種變化往往伴隨著污染物在環境中<br>
濃度的變化。污染物遷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物理遷移、化學遷和生物<br>
遷移。化學遷移一般都包含著物理遷移,而生物遷移又都包含著化學遷移和<br>
物理遷移。物理遷移就是污染物在環境中的機械運動,如隨水流、氣流的運<br>
動和擴散,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等。化學遷移是指污染物經過化學過程發生<br>
的遷移,包括溶解、離解、氧化還原、水解、絡合、螯合、化學沉澱、生物<br>
降解等等。生物遷移是指污染物通過有機體的吸收、新陳代謝、生育、死亡<br>
等生理過程實現的遷移。有的污染物(如一些重金屬元素、有機氯等穩定的<br>
有機化合物)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難排出生物體外,這些物質就會在生物<br>
體內積累,並通過食物鏈進一步富集,使得生物體中該污染物的含量達到物<br>
理環境的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百萬倍,這種現象叫做富集。<br>
污染物的轉化是指污染物在環境中經過物理、化學或生物的作用改變其<br>
存在形態或轉變為另外的不同物質的過程。污染物的轉化必然伴隨著它的遷<br>
移。污染物的轉化可分為物理轉化、化學轉化和生物化學轉化。物理轉化包<br>
括污染物的相變、滲透、吸附、放射性衰變等。化學轉化則以光化學反應、<br>
氧化還原反應及水解反應和絡合反應最為常見。生物化學轉化就是代謝反
應
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受其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它所處的環境條件的影
響,其遷移的速率、范圍和轉化的快慢、產物以及遷移轉化的主導形式等都會變化
回答者: 虛幻天堂聖域 - 一級 2007-5-15 20:59
⑼ 治理環境污染有些什麼辦法
現代廢水處理技術按作用原理分為(4類):物理法、化學法、物理化學法和生物法。
大氣污染的常規控制技術分為(3種):潔凈燃燒技術(在燃燒過程減少污染物排放與提高燃料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燒、轉化和污染排放控制等所有技術的總稱)、高煙囪煙氣排放技術(通過高煙囪把含有污染物的煙氣直接排入大氣,使污染物向更大的范圍和更遠的區域擴散、稀釋。)、煙(粉)塵和氣態污染物凈化技術(又稱除塵技術,將顆粒污染物從廢氣中分離出來並加以回收的操作過程,實現該過程的設備稱為除塵器)。
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基本方法:科學統籌進行城鄉建設規劃,明確土地使用功能分區,合理安排城市功能區和建設布局,預防環境雜訊污染;從聲源上降低雜訊;從傳播途徑上降低雜訊(最常見的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手段);針對保護對象採取降噪措施。
固體廢物處置常用方法(7種):預處理方法(壓實、破碎、分選);堆肥處理方法;衛生填埋方法;一般物化處理方法(綜合利用或預處理過程);安全填埋方法;焚燒處理方法;熱解法(氧分壓較低的條件下,利用熱能將大分子量的有機物裂解為分子量相對較小的易於處理的化合物或燃料氣體、油、炭黑等有機物質)。
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基本要求(7項):體現法規的嚴肅性;體現可持續發展思想與戰略;體現產業政策方向與要求;滿足多方面的目的要求;遵循生態環境保護科學原理;全過程評價與管理;突出針對性與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