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遼河治理方案
㈠ 東遼河的介紹
東遼河,東遼河,漢代稱南蘇河;明代稱艾河;清代稱赫爾蘇河、黑爾蘇河、東遼專河。《中國古屬今地名大辭典》記載:「為遼河之東源,故日東遼河。1是遼河幹流上游地區東側的大支流(或源頭),發源於吉林省東遼縣的吉林哈達嶺山脈小寒蔥頂子峰東南薩哈陵五座廟福安屯附近,源區的海拔高程360米。自河源向西,河流穿過深谷,經楊木咀子轉向西北流,再經二龍山穿越中長鐵路河流逐漸流入平原。過城子尚河道流向逐漸轉西南,並在此形成一弓形彎曲,過三江口河道向南瀉而下,最終在鐵嶺市昌圖縣的長發鄉福德店與西遼河匯合。東遼河流經吉林省遼源市區、遼源市東遼縣(與遼寧省西豐縣界河)、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與四平市鐵東區界二龍山水庫)、公主嶺市(界梨樹縣)、四平市雙遼縣(界梨樹縣)、鐵嶺市昌圖縣(界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通遼市、沈陽市康平縣)。幹流全長360公里(一說400.4公里1),流域面積11306平方公里(一說11208平方公里1),東遼河流域匯合的支流較多,大小支流共有88條,其中較大支流有23條(一級支流16條,二級支流7條)以卡倫河和小遼河為最大。23名片圖:東遼河遼源市段
我也是老哈河邊上的。
老哈河都幹了,談不上污染呀?現在河套都是沙土。有點水,那也是造紙廠、制葯廠排放出來的紅褐色的污水。在紅山腳下有那麼一些。
㈢ 東遼河的開發利用
東遼河二龍山水庫以上,支流建有八一、三良、椅山、金滿等4座中型水庫。二龍山水庫庫區周圍,孤山河支流楊樹河上游建有歡欣嶺水庫。在二十家子河中游建有二十家子水庫。卡倫河,小遼河、溫得河、雙山灌區二排乾的中上游分別建有卡倫、楊大城子、川頭、雙山等4座中型水庫;興開河上游建有玻璃城子水庫。
二龍山水庫,也叫二龍湖,位於吉林省四平市東部,地處遼河流域,總庫容1762億立方米,水面面積103平方公里,屬丘陵型水庫,是吉林省管第一大人工水庫。二龍湖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便利,跨2省3市5縣,距長平高速公路僅25公里、四白公路15公里。這里漁業資源、旅遊資源、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水庫於1943年在天然形成的二龍湖修建水壩,建成後改名為二龍山水庫,是集防洪、灌溉、城市供水、發電、養魚、旅遊等綜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歡欣嶺水庫,位於大孤山鎮歡欣嶺村何家屯,東遼河三級支流楊樹河上游,始建於1956年,1968年擴建。設計總庫容2350萬立方米,防洪庫容933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397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60萬畝。2005年立項的除險加固工程,總投資2922.96萬元,2006年開始施工,當年全部完工。
雙山水庫,位於雙山鎮西南。1958年夏季建庫時,以民兵訓練和勞武結合的形式施工,故命名「八一」水庫。因省、市內重名者較多,故改名為雙山水庫。水庫建於雙山澇區二排干支幹—東排干(東總干)上游,集水面積77.4平方千米。水庫除攔蓄崗坡水外,並在雙山灌區引水乾渠長發節制閘接修引水渠長10千米,引東遼河水補源。雙山水庫是以防洪除澇、灌溉、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多年調節中型水庫。水庫總庫容為1650萬立方米,防洪庫容40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900萬立方米。水庫樞紐工程由1-8號均質土壩、2座泄水涵洞組成,形成5個連通的庫區。
川頭水庫,位於雙遼市東北部的秀水鄉川頭村東,故命名川頭水庫。水庫建在東遼支流溫德河(雙山澇區的一排干)上游,集水面積184平方千米,是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多年調節中型水庫。總庫容1455萬立方米,防洪庫容830萬立方米。工程樞紐由一、二、三號均質土壩及3孔2×2米混凝土大涵洞組成。
駱駝嶺水庫,位於卧虎鎮孤店村與玻璃山鄉巨寶村之間,距駱駝嶺車站較近,取名駱駝嶺水庫。水庫建在永卧澇區一排干下游,距平齊鐵路400米,屬新開河流域。水庫集水面積170平方千米,是以防洪治澇災主,結合灌溉、養魚等利用的多年調節中型水庫。水庫工程樞紐由土壩及泄洪組成。
聚龍潭水庫,座落在東遼河一級支流烏龍半截河上,該水系發源於海撥620米的烏龍山脈,庫流域面積68平方公里。
楊木水庫,位於遼河源頭,距市區14公里,距長春80公里,是全市最大水庫。全庫區水面10平方公里,周邊長25公里,兩岸群山環抱、風光秀麗,生態環境良好,建庫10年來吸引遊客達50萬人次,旅遊業已有一定基礎。
八一水庫,位於吉林省雙遼市雙山鎮南部,長鄭開發帶南端。壩長5248米,庫容為1650萬立方米,庫內可供遊客垂釣和快艇游覽。八一水庫幅員遼闊,東西長5公里,南北3公里,總面積95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565公頃。5庫相通,如同天然湖泊,構成五大連池獨特景觀,被雙遼市人們譽為「八一湖」。「八一湖」旅遊風景區內有風景涼亭、排樓等旅遊建築物,有機動船、豪華遊艇、鐵船、橡皮船等交通游覽設施。 雙山灌區,位於東遼河右岸。渠首在公主嶺市桑樹台鎮冷家屯南,從東遼河引二龍山水庫水自流灌溉。灌區包括雙遼縣的雙山、新立、柳條、雙遼農場、雙山鴨場及公主嶺市的桑樹台鎮。灌區東西長35千米,南北寬9千米,呈條帶狀,灌區控制面積為290平方千米。地勢東高西低,海拔高程在136.0-109.0米之間,地面平均坡降1/2000。區內土壤以粘、壤土及鹽鹼土為主。沙壤土分布在北部的崗坡腳下,面積為9平方千米。因受崗坡承壓水影響,地下水位高,常發生漬澇;粘壤土分布在南部東遼河沿岸,面積240平方千米,土質肥沃,受洪、內澇危害,表土支下為粗砂層,無雨易旱;鹽鹼土分布於粘壤土與沙坨之間,面積41平方千米土粘重,低窪易澇。雙山灌區始建於1938年,到1945年8月15日,僅建成渠首攔河壩、進水閘、引水總乾渠及5孔涵洞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始配套灌區的引排水渠道和涵、閘、橋等建築物工程。1985年灌區實灌水田2140公頃,占規劃面積的72%。2000年灌區實灌水田36500公頃,占規劃面積的100%。
舒家灌區灌區位於卧虎鎮東方紅村、山場村,地處機關報開河左岸,渠首在舒家屯。1934年敖吉附近的朝鮮農民在清河(新開河)上修柳壩引水種水穩。1938年種植水稻的已達百餘戶。1949年,命名為舒家民營灌區。1953年新開河洪水較大,柳條攔河壩多次被沖壞。為了保證灌溉用水,1956年將柳條攔河壩改建為粘土斜牆堆石壩,壩子游左端建進水閘一認,並擴建了2條引水乾渠,在郭家店建進水閘1座,將引水總乾渠開挖至任家子。水田面積由土山鄉(1956年轄東方紅農業生產合作社)發展到紅旗鄉。當年灌水1080公頃,實收450公頃,總產1125噸。
1958年大旱,水田草荒,水田面積下降。1960年大澇,科爾沁左翼中旗提出新開河攔壩影響旱田排水。1961年春,雙遼縣從維護民族團結出發,將攔河壩拆除。1962年改用水泵提水灌田。每公斤稻穀需抽水費1元,群眾反映成本高。
1964年在上舒家建3台機組的揚水站1座,安裝55千瓦電動機3台,35.56厘米流水泵3台,供水量仍滿足不了灌田需要,於1965年又在殲吉增建兩台機組,抽西遼河水補充水源,種水稻70公頃,供水量仍不足。從此灌區廢棄。1956年建攔河壩至1965年建電灌站,共投資32。41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0.97萬元,群眾自籌6.4萬元,貸款15.04萬元。
太平灌區,太平灌區位於東總干與西總干匯流處,利用雙山灌區長發渡槽下游尾水提水灌溉。提安裝5台機組,裝機總容量230千瓦,抽水能力為1.6立方米/秒,水泵為35.56厘米混流泵,設計灌溉水田面積200公頃,旱澆面積840公頃。灌區工程有引水渠、進水閘、渡槽、排水閘等工程。
排水站工程由太平公社負責施工,工程於1966年4月20日開工到7月20日,完成混凝土144立方米,石方474立方米。1966年秋、冬兩季修引水渠1條,長2千米,完成土方152500立方米,混凝土24立方米,共用工4.85萬個。
引水渠道是凍土施工,未夯實,堤高4至5米,底寬20米。經多次試畫供水,坍方、決口現象十分嚴重。1973年又在東、西總排干匯流處建1座7孔節制閘,過路涵等工程,改變送水方向計劃灌二排干右側東明、王家大隊的旱田。完成土方4500立方米,石方674立方米,漿砌石254立方米,混凝土375立方米,石方674立方米,漿砌石254立方米,混凝土375立方為,用工2.92萬個。投資30.52元。
彭家館灌區彭家館灌區位於雙山灌區一排干下游,包括柳條公社的青溝、萬斤、王合、豐寶、小凌等5個大隊,耕地面積1801公頃,水源為雙山灌區1-8排支尾水414萬立主米,溫德河徑流量59.36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為1313公頃。
1956年於一排干入東遼河口上游500米處,建一座柳條滾水低壩,並帶插板,種水田30公頃。因影響一排幹上游排水,1957年攔河壩拆除,灌區作廢。1958、1963年、1970的發生工程,完成混凝土780立方米,塊石1700立方米,土方4500立方米,用人工4.5萬個。
1973年修引水干支渠,5認橋及電話線路、護坡等工程,完成土方62800立方米,塊石510立方米,混凝土46立方米,用人工3.18萬個。1974年修支渠進水閘43座、節制閘13座、涵洞14座、橋3座,完成土方32000立方米,石方1130立主米,混凝土35立方米,漿砌石990立方米。國家補助材料費37.65萬元。
1982年大旱,旱澆面積402公頃,其中青溝大隊147公頃,萬斤大隊79公頃,王合大隊59公頃,豐寶大隊17公頃。旱澆的作物每公頃產7500公斤,未澆的農作物減產50%左右。1991年擴建了進水閘,並完善了橋、涵洞等小型配套工程擴大了灌溉面積。到2000年,水田面積已發展到350公頃。
張成憲灌區張成憲灌區位於東明鎮,靠提取東遼河水灌田。在東遼河主河道沒有浮船式提水泵站。選用4台14寸離心泵,泵型為35OS16A,4×55千瓦。浮船頂面尺寸為14×4.8米,高1.2米,底面尺寸為11.6×4.2米,設計吃水深度為0.6米。田間配套工程有5座進水閘和2座渡槽。工程總造價70.4萬元。於1990年1月初設計,主要設計人員有楊景會、王有王鳳傑、於海庫、鍾汝金、丁明亮。3月9日開工,主要施工人員有王鳳傑、鍾汝金、丁明亮。於5月1日一次試抽成功,5月7日正式抽水泡田,當年泡田200公頃。1995年—1999年,由於東遼河春季流量不斷減少,2000年出現段流,張成憲灌區僅有水田80公頃,插秧後都打井灌田。
小型電灌站全縣建小型電灌站36處,總裝機808千瓦,只灌些小麥,解決社員細糧,1985年拆毀。
㈣ 關於伊通河的歷史 包括現在的整治措施 、急
經流區域
源遠流長的伊通河,是長春平原上的千年古流,是松花江的二級支流,它發源於吉林省伊通縣境內哈達嶺山脈青頂山北麓,流經伊通縣、長春市、德惠市、農安縣,在農安縣靠山鎮匯入飲馬河,全長342.5公里,被兩岸老百姓親切地稱為母親河。
歷史
伊通河為長春歷史上的第一大河。古時的伊通河水面寬廣,平時可載三丈五尺的大船。清康熙年間,在反擊沙俄入侵的雅克薩大會戰中,她為中華民族保家衛國的壯舉譜寫了光輝篇章。康熙帝下令南北延長伊通河道,溝通松花江和遼河;為確保雅克薩大會戰的勝利,下令在古吉林城造船百艘,每艘體長7.3丈,寬6尺,船腰寬9.8尺,後身寬6.6尺,每艘裝糧200石,船上載有土炮,每艘船可運兵135人。在以後的1681年至1690年間,由大小運輸船組成的糧草輜重船隊,以威武的長龍陣式浩浩盪盪地穿過伊通河,經古伊通邊門再向黑龍江璦琿城進發,為前線提供糧食輜重,為確保反侵略戰爭的勝利,做出過重大貢獻。古伊通河也因此載入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據史料記載,早在明清時期,伊通河就是一條重要的運糧黃金水道。順治十二年(1658年),東遼河上游赫爾蘇驛東北秦家屯附近,是葉赫河、東遼河域糧食的集中地,一批批的蒙古馬隊將糧食運到烏蘇城(即今伊通縣城)河口和柳條邊伊通邊門。那時,每年春日,冰消雪化,開江開河之日,伊通河口人流車馬絡繹不絕。由於水陸交通的發展,伊通河流域的經濟空前繁榮。清光緒八年(1882年),清政府在伊通河渡口設立了州城。渡口附近的「箭亭子」不僅是聞名遐邇的商賈雲集之地,亦是滿族人習武、比箭的場所,繁盛一時,有「十個營城子,不如一個箭亭子」之說。
整治措施
全面退耕還林,對源頭區實行局部封禁。源頭至省城100公里,立即停止盲目採集砂石,疏浚河道;兩岸各500米全部退耕還林,大面積栽種以柳樹為主的林木,依託當年皇家圍場的資源優勢,在林中建起各種動、植物試驗場地。伊通河流域文化歷史厚重,全流域治理伊通河是一項立體工程。在技術治理伊通河的同時,要兼治伊通河兩岸人文景觀。如著名的「七星落地」伊通火山群,要建立旅遊專線;要恢復橫跨伊通河的東北大御路大孤山驛站和建於康熙年間的伊巴丹大戲樓。同時,要重建柳條邊伊通邊門。二是提高認識,痛下決心,盡快立項,投入施工。第一,退耕還林還水,建議從上游各發源地開始,河兩岸各500米栽種以柳樹為主的林木,實行封閉管理,相信30年左右,伊通河將重現天藍野碧、水清魚翔的自然景象。第二,上游(新立城水庫以上)要四減:減少水田地,減少農業用地,減少工業項目,減少伊通縣人口,向長春移民。統籌上下游產業、人口布局,把伊通縣建成生態農牧區。第三,堅決控制向伊通河排污,建立雨水與污水兩個排放系統,建污水處理廠並保證正常運行。第四,制定修建長春市區繞城河規劃。其首尾與伊通河相接,形成循環流動水系。第五,是這項工程投資巨大,涉及長春、四平、遼源等市。要打破區域限制,由省里會同三家,聯合組成伊通河全流域治理管委會,或將伊通河流域統一劃歸長春市,不再出現「君住江之頭,我住江之尾」的現象,讓河源河尾統歸長春市管轄和治理。
㈤ 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的第五章 水質改善型單元治理方案
79 個現狀水質較差的優先控制單元,承擔重點流域總量減排和水質改善的主要任務,採取綜合性的治理措施,強化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大幅削減污染物排放量,保障河道生態基流,確保城市水體和重點支流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一)第二松花江長春市控制單元…………。
(二)輝發河通化吉林市控制單元…………。
(三)松花江哈爾濱市市轄區控制單元…………。
(四)安邦河雙鴨山市控制單元…………。
(五)牡丹江牡丹江市控制單元…………。 (一)清潩河許昌漯河控制單元…………。
(二)泉河漯河周口控制單元…………。
(三)賈魯河鄭州周口控制單元…………。
(四)惠濟河開封周口控制單元…………。
(五)渦河開封周口控制單元…………。
(六)灃河淠東乾渠六安控制單元…………。
(七)潁河谷河阜陽控制單元…………。
(八)淮河幹流淮南控制單元…………。
(九)渦河亳州控制單元…………。
(十)淮河幹流蚌埠滁州控制單元…………。
(十一)沱河淮北宿州控制單元…………。
(十二)懷洪新河宿州蚌埠控制單元…………。
(十三)上級湖湖西菏澤濟寧控制單元…………。
(十四)上級湖湖東濟寧泰安控制單元…………。
(十五)下級湖棗庄濟寧控制單元…………。
(十六)微山湖湖西徐州控制單元…………。
(十七)京杭運河徐州控制單元…………。
(十八)北澄子河揚州控制單元…………。
(十九)通榆河南段控制單元…………。 (一)北運河北京控制單元…………。
(二)北四河下游天津市控制單元…………。
(三)子牙河平原石家莊市控制單元…………。
(四)子牙河平原(滏陽河)邯鄲市控制單元…………。
(五)子牙河平原邢台市控制單元…………。
(六)子牙河平原衡水市控制單元…………。
(七)御河大同控制單元…………。
(八)濁漳河襄垣潞城控制單元…………。
(九)衛河安陽濮陽控制單元…………。
(十)衛河新鄉市控制單元…………。
(十一)共產主義渠新鄉市控制單元…………。
(十二)德惠新河山東控制單元…………。
(十三)小清河山東控制單元…………。
(十四)飲馬河烏蘭察布市控制單元…………。 (一)老哈河赤峰控制單元…………。
(二)東遼河遼源控制單元…………。
(三)東遼河四平控制單元…………。
(四)遼河鐵嶺控制單元…………。
(五)遼河盤錦控制單元…………。
(六)遼河保護區控制單元…………。
(七)渾河撫順控制單元…………。
(八)渾河沈陽控制單元…………。
(九)太子河本溪控制單元…………。
(十)太子河遼陽控制單元…………。
(十一)太子河鞍山控制單元…………。
(十二)大遼河營口控制單元…………。 (一)湟水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寧市控制單元…………。
(二)黃河巴彥淖爾市控制單元…………。
(三)大黑河烏蘭察布市呼和浩特市控制單元…………。
(四)渭河寶雞市控制單元…………。
(五)渭河咸陽市西安市控制單元…………。
(六)渭河西安市控制單元…………。
(七)渭河渭南市控制單元…………。
(八)汾河忻州市太原市控制單元…………。
(九)伊洛河三門峽市洛陽市控制單元…………。 (一)南淝河合肥市控制單元…………。
(二)十五里河合肥市控制單元…………。
(三)派河合肥市控制單元…………。
(四)塘西河入湖區合肥市控制單元…………。 (一)草海陸域控制單元…………。
(二)草海湖體控制單元…………。
(三)外海北岸控制單元…………。
(四)外海東岸控制單元…………。
(五)外海湖體控制單元…………。 (一)長江嘉陵江重慶市轄區控制單元…………。
(二)長江涪陵區萬州區控制單元…………。
(三)赤水河遵義市控制單元…………。
(四)沱江自貢市瀘州市控制單元…………。
(五)嘉陵江合川區控制單元…………。
(六)龍川江楚雄州控制單元…………。
(七)普渡河昆明市控制單元…………。
(八)三岔河畢節六盤水市控制單元…………。
(九)烏江畢節銅仁控制單元…………。
(十)沱江德陽市成都市控制單元…………。
(十一)岷江成都市控制單元…………。
㈥ 梨樹縣境內的東遼河整修佔地是怎樣補嘗的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標准,你可以去你們那個地方的政府的信息公開裡面版找,縣級政府權找不到就到市級政府的信息公開裡面找,有本地的徵收安置補償方案,一般在公示公開裡面尋找,因為徵收補償方案必須公開的,然後裡面你就會看到土地的補償標准了。記住這是最低的補償標准,只能比標准高不能比標准低。
㈦ 遼河的治理
加快遼河流域治理構建「和諧遼寧」
遼寧省環保局
序言泰晤士河是英國著名的「母親」河。全長402公里,橫貫英國首都倫敦與沿河的10多座城市,流域面積13000平方公里。產業革命後,人口集中,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內,加之沿岸又堆積了大量垃圾污物,使該河成為倫敦的一條排污明溝。夏季臭氣熏天,致使沿河的國外大廈、倫敦鍾樓等不得不緊閉門窗。骯臟的河水還造成沿岸地區疾病流行,從1849年到1954年,濱河地區約25000人死於霍亂。1858年,英國政府開始進行泰晤士河治理,整個治理恢復過程共用了120年的時間,採取了立法、治理工業廢水、修建城市污水管網以及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等多項措施,花費了上百億英鎊,現在泰晤士河下游被認為是世界上通過首都城市最清的河流。從泰晤士河治理的成功經驗我們可以看出,河流治理不能一蹴而就,我省還處於經濟高速增長期,遼河治理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任重而道遠。一、遼河流域水污染狀況及特點遼河流域是全國七大水系之一,由遼河和大遼河兩個水系組成。其中,遼河由發源於河北省,流經內蒙古、吉林的西遼河與發源於吉林省的東遼河在遼寧省昌圖縣匯合而成,至盤錦市注入渤海,全長1345公里;大遼河由發源於清原縣的渾河和發源於新賓縣的太子河在盤錦市相匯而成,至營口市注入渤海,全長511公里。遼河流域面積6.9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400多萬人。該區域是我國的農牧業生產基地,也是我國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之一。(一)流域水資源狀況1956年~2000年,遼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96.49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73.23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130.47億立方米,重復水量39.25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總量。遼寧省遼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96.49億立方米。遼寧省遼河流域遼河、太子河和大遼河水資源總量最大;撫順和鐵嶺水資源總量最大。
流域地表水資源量(億立方米)計算面積(平方公里)西拉木倫河及老哈河0.953494東遼河0.61415遼河35.9937927渾河24.0411481太子河及大遼河幹流34.9015846合計96.4969163地下水資源總量。遼寧省遼河流域地下水資源量為73.23億立方米。遼寧省遼河流域遼河、太子河和大遼河地下水資源總量最大;鐵嶺和沈陽地下水資源總量最多。流域地表水資源量(億立方米)西拉木倫河及老哈河0.45東遼河0.21遼河37.8渾河16.66太子河及大遼河幹流18.11合計73.23表3遼河流域各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表
行政區地表水資源總量(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億立方米)沈陽市11.0322.54鞍山市5.816.93撫順市26.166.56本溪市14.463.24錦州市3.044.86營口市0.741.04阜新市2.974.68遼陽市8.869.54鐵嶺市19.911.71朝陽市0.950.45盤錦市2.391.67丹東市0.200.05合計96.4973.23(二)流域水污染物排放狀況2004年遼河流域點源(含規模化養殖場)COD排放總量41.18萬噸,其中工業源排放量為12.55萬噸,佔30.5%,生活源排放量26.73萬噸,佔64.9%,規模化畜禽養殖源排放1.9萬噸,佔4.6%;氨氮排放總量36780.9噸,其中工業源排放量3944.9噸,佔10.7%,生活源排放量29021.4噸,佔78.9%,規模化畜禽養殖源排放3814.6噸,佔10.4%。經估算,遼河流域非〔11〕點源(城市徑流源、鄉村徑流源、礦山徑流源和農村生活源)COD排放入河量5.18萬噸,氨氮排放入河量2050噸。2004年,沈陽市的COD排放量顯著高於其他城市,排放總量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沈陽(20.8%)、營口(17%)、鞍山(13.0%)、撫順(12.6%)、本溪(10.7%)、鐵嶺(9.1%)、盤錦(6.9%)、遼陽(6%)、朝陽1.7%、阜新0.5%。2004年,沈陽市的氨氮排放量顯著高於其他城市,排放總量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沈陽(20.8%)、營口(17%)、鞍山(13.0%)、撫順(12.6%)、本溪(10.7%)、鐵嶺(9.1%)、盤錦(6.9%)、遼陽(6%)、朝陽1.7%、阜新0.5%。(三)流域水質狀況遼河流域水質污染較為嚴重,屬於有機污染,主要污染因子為化學需氧量(COD)。河流污染最重的水期為枯水期,最重的區段為城市段。2005年,遼河流域水質屬重度污染。流域21個主要監測斷面(化學需氧量COD)以劣Ⅴ類水質為主,佔52.4%;Ⅴ類水質佔14.3%;Ⅵ類水質佔19.0%;優良水質(Ⅰ-Ⅲ類)僅佔14.3%。按水期評價,枯水期水質污染最重,其次是平水期,豐水期水質較好。21個斷面中,COD最高值出現在枯水期條子河陳家斷面,超過Ⅴ類水質標准6.4倍;氨氮最高值也出現在枯水期條子河陳家斷面,超過Ⅴ類水質標准18.4倍。我省遼河流域有西遼河、東遼河、招蘇台河、條子河4條入省河流,4個省界斷面中除西遼河的三門郭家斷面為Ⅴ類水質外,其餘均為劣Ⅴ類水質。條子河污染最重,COD、氨氮年均值分別為167mg/L和17.7mg/L,超Ⅴ類水質標准3.2倍和7.9倍。(四)遼河流域水污染特點及成因缺少生態用水。遼河流域屬季節性、受控型河流,降水量、徑流量年際變化大。年平均降水量的80%出現在6-9月份,7、8月份的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60%。2000年、2001年東、西遼河及遼河幹流持續出現斷流。大中型水庫的庫容占水資源總量的34.4%,其中遼河達到64.1%,河道缺少徑流,許多城市河段已成為排污溝。結構性污染嚴重。流域內重化工業比重較大,污染物排放總量高,遠遠超過環境容量。冶金、石化、電力、造紙及煤炭業用水量占工業用水總量的70%,2002年,萬元GDPCOD排放量為10.44千克,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兩倍。兩大水系主要污染來源迥異。遼河水系主要污染來源為面源污染,其中西遼河上游老哈河平均含砂量每立方米47.1千克,每年向遼河輸沙量達8000多萬噸,水土流失將大量有機質帶入河道形成面源污染。渾太水系由於流經遼寧省中部城市群,主要污染來源於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非工業污染日益突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生活污染比重不斷上升。化肥、農葯施用量不斷增加,但有效利用率僅為30%-40%。畜禽養殖規模和布局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糞便還田和綜合利用比例很低,養殖污染已成為工業和生活之後的又一大污染源。部分跨界支流污染嚴重。多年的水質監測結果表明,吉林省進入遼寧省的條子河和招蘇台河水質污染十分嚴重,河流水質全部超過五類標准,最高時超標十餘倍。二、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進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1996年,國務院把遼河流域列為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1999年和2003年國務院先後批復了《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計劃及2010年規劃》和《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視遼河水污染防治工作,把它作為重點任務來抓,認真組織實施污染防治計劃,通過實施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等舉措,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截止2005年底,國務院批復的《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中86個重點項目,完成57個,佔66%,在建13個,佔15%.為推進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項主要措施:(一)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產業結構不合理、污染排放強度高、結構性污染嚴重是遼河流域水污染的一個突出特點。針對這一特點,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促進工業污染防治、提高經濟質量的一條治本之策,在源頭上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促進了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遼寧省「十五」期間關停經濟效益差、污染嚴重的企業600餘家,取締「十五小」和「新五小」企業1700多家,關閉制漿規模在2萬噸以下的造紙廠12家,年減排污水200多萬噸,減排COD3.11萬噸。(二)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工業污染源是流域第二大污染源,2004年COD排放總量達到12.55萬噸。2000年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以來,政府大力推行清潔生產,不斷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工作。「十五」期間,遼寧省對480多家重點企業開展了清潔生產審核,共實施清潔生產方案9420多個,年節水1.67億噸,減少廢水排放2.43億噸,其中COD3.359萬噸、石油類4554噸,實現經濟效益19.42億元。在冶金、電力、煤炭和選礦等高耗水行業創建了50多家廢水「零排放」企業。與2000年相比,工業企業新鮮水取用量減少了24.5%。(三)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2004年,遼河流域COD排放總量為41.18萬噸,其中有26.73萬噸來源於生活污染,生活污染已經成為流域的第一大污染源。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是治理生活污染的根本之策,污水處理廠建設快慢、運行好壞直接關繫到遼河水污染防治的成效。「十五」期間,通過徵收污水處理費,推進污水處理產業化等手段,籌措大量資金用於污水處理廠建設。截止2005年底,遼河流域已建成17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形成日處理能力約258.5萬噸,在建10座污水處理廠。通過幾年來不懈的努力,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是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視程度不夠。部分地區沒有真正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沒有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仍以犧牲環境和群眾健康來追求單純的GDP增長;部分地區還存在治理是自己受損,下游收益的思想,消極對待水污染防治工作。二是治理資金投入不足。資金不足是造成項目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部分在建項目不能按時完工,尚有20%的項目未動工。遼寧省「十五」期間應投入重點污染防治項目建設資金93.43億元,僅佔GDP的千分之四左右,實際2005年底完成投資約55億元,不到總投資的60%。三是已建成污水處理廠難以保持長期穩定運行。我省的污水處理費收繳率普遍偏低,大部分城市的污水處理費收繳率不足50%,特別是自備水源的用戶污水處理費收繳率更低。主要原因是城市污水處理費徵收部門力度不大、計量不準和漏失率較高等,難以保證污水處理廠長期穩定運行的需要。四是污水處理廠產業化步伐緩慢。我省已建成污水廠中,大部分污水處理廠實質上還都屬於政府成立機構,政府投資建設,政府出資運營,政府負責還貸的事業單位,由政府承擔著無限責任。同時污水處理廠人員是國內同類先進企業的2~5倍,造成人員多,費用高,不易管理。三、下一步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標及對策加強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對維護流域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對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後一個時期,在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為主線,切實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為人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一)總體目標國家正在組織編制的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總體目標是: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比2005年下降10%。遼河流域幹流在豐、平水期消滅超Ⅴ類水質;枯水期在「十五」基礎上繼續改善,超過五類水質標準的水體污染物濃度下降不低於20%。城鎮污水處理率不低於70%,中水回用率不低於20%。(二)主要工作99年以來,遼河治理經歷了由以治理為主,到治理、保護相結合,再到治理、保護、利用相結合的歷程;治理措施從治理工業企業、建設污水處理廠為主,到以開展清潔生產、建設污水處理廠、促進中水回用、開展農業污染防治綜合措施為主的歷程。為進一步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今後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應按照污染治理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污染治理與節約用水相結合、點源治理與面源治理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的治理原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十一五」期間,各地應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以及產業升級的需要,加大流域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首先,應對現有的企業實行更嚴格的淘汰制度,取締關閉水耗高、污染嚴重、經濟效益差的技術、工藝、設備和生產能力,特別是對規模不經濟、污染嚴重的造紙、釀造、制葯、印染、化工等污染嚴重行業的企業或者落後工藝和設備實現強制淘汰。近期應盡快淘汰流域內年制漿能力3.4萬噸以下化學制漿生產線、年生產能力2萬噸以下黃板紙企業、1萬噸以下廢紙造紙企業、1萬噸以下酒精生產線、1萬噸以下澱粉生產線。其次,要嚴格環境准入,新建項目應優先發展節水、減污的高新技術產業,必須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從源頭和過程減少新上項目帶來的水污染問題;擴建項目應通過以新帶老,做到增產不增污或增產減污。二是工業污染防治方面。首先,要認真貫徹清潔生產促進法,流域內所有的重點污染企業都應實施清潔生產,從生產全過程式控制制水資源消耗,減排廢水,逐步使單位產品的水耗、污染物排放強度達到或接近國內先進水平。其次,加快發展循環經濟,鼓勵一水多用和再生水的開發利用,最大限度地使處理後的中水返回生產過程,流域內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應提高到80%以上。對冶金、電力、石化、煤炭等耗水量大的行業,應通過開展廢水處理後回用,逐步實現廢水的「零排放」。再次,強化排污許可證管理。將總量控制目標以排污許可證的形式落實到每個企業,沒有總量指標的,新建項目一律不予審批,不達標的一律關停。三是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首先,要抓好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應科學確定規模和選址,按照大、中、小、微規模,以及利於污水收集、處理後回用等原則,加快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進度,到「十一五」末期,流域內污水處理率要達到70%以上,遼寧省境內要新增日污水處理能力175萬噸。其次,加強對建成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監管。為保證污水處理廠滿負荷運行,所有建成污水處理廠必須全部安裝在線監測裝置,並與環保部門聯網,實現水質、水量實時在線監控。再次,應加大城市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力度,補充工業用水。已建成污水處理廠應積極落實中水用戶,建設中水回用工程,新開工建設的污水處理廠應同時配套建設中水回用工程,流域內中水回用率應達到20%以上。第四,新建的污水處理廠應實行企業化運行,實行政企分開;通過招投標方式,對已經建成和在建的污水處理廠實行投資和經營的整體轉讓,實現投資和運行主體的多元化,「十一五」期末,流域80%污水處理廠實現市場化運行。四是飲用水源保護方面。首先,要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對飲用水源進行依法管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其次,制定全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明確提出各水域保護的目標和級別。再次,嚴格控制畜禽養殖污染,在遼河流域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規模化養殖企業全部實現達標排放;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和水污染嚴重超標地區,應嚴格禁止建設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第四,強化對飲用水源的水質監測。開展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資源質量監測和月報發布工作,形成全省水環境監測網。第五,保障農村飲水安全。開展防氟改水、農村基本飲水井工程建設等工作。(三)主要措施為完成重點工作,實現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標,應採取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加強領導,實現流域治理上下游聯動。遼河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僅靠一個地區的努力是不夠的,必須建立分工負責、協調合作的工作機制。應進一步完善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職能,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就保護遼河流域水環境問題,統一部署,統一行動。二是完善法規,加大執法力度。要在國家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逐步完善流域內配套性法規和制定更為嚴格的標准,以使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嚴肅查處企業違法排污行為,新建項目應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應賦予環保部門對環境違法單位的限期治理和限產、停產整治的決定權,以有效解決「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問題。應建立嚴格的執法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度,杜絕不作為和瀆職現象。三是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污水處理市場化步伐。從江蘇等省份的先進經驗來看,只有建立政府主導、多渠道籌措資金、市場化運營的機制,才能較好地解決污染防治項目建設進展緩慢的問題。政府應主要發揮統一監督、制定規劃、嚴格執法、制定收費標准、出台優惠政策等主導作用,為污染防治營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要多渠道籌措資金,積極爭取國債資金,充分利用世行等國際金融組織和國外政府貸款,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應按照「污染者負擔、治理者受益」的原則,積極推進流域內污染治理的企業化、市場化、產業化步伐。四是完善跨界斷面考核制度,推動水環境質量改善。應完善跨市界斷面的水環境質量考核制度,各市對轄區內水環境質量負責,確定不同階段出境水環境質量目標,並作為考核地區工作成績和幹部政績的重要內容,出境主要污染物超過目標值的,要採取一定的措施追究責任,建議實行污染賠付補償制度。五是加強宣傳,擴大公眾參與。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功在千秋、利在當代的大事,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推進。應完善公眾參與的程序和規則,擴大公眾參與。加強環保培訓,提高各級決策者、廣大居民、中小學生的環境意識。通過電視、廣播、報刊和網路等形式,加強環境宣傳,公開曝光環境違法案件,大力宣傳保護環境的好經驗;強化對環境問題的深度報道,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鼓勵公眾監督和輿論監督。
課題組成員:文毅遼寧省環保局副局長
胡成(執筆)遼寧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㈧ 東北地區地下水系統研究側重點
東北地區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工農業基地。東北地區地下水的形成與賦存條件復雜,在氣候、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地理和地層、地質構造等因素的控制下,表現出不同的水文地質特徵,丘陵山區和平原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差異性較大。平原區主要為松嫩平原、西遼河平原、下遼河平原、東遼河平原、三江平原等,是中生代以來持續下降的地區,為地下水的匯集中心;平原區域含水層非常復雜,由中生代、新生代多層含水地層構成;丘陵山區為侏羅紀岩漿岩、碎屑岩及碳酸鹽岩等,節 理裂隙比較發育,也具有較大的供水意義。
總體來說東北地區水資源短缺,地下水供水幾年來連年占總供水量的45%以上。地下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過度的開發已產生區域地下水降落漏斗、水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
東北平原區地下水研究成果絕大部分是關於淺層地下水系統(100~300m)的,中深層(200~300m以下)具有良好的含水層,賦存著豐富的古近-新近系和白堊系承壓水,目前對中深層的含水層系統和地下水流系統的研究都比較薄弱。
東北地區地下水系統研究的側重點是:進一步查明含水層結構,加強中深層地下水循環規律研究,開展人類活動影響下地下水系統演變預測。
一、進一步查明含水層結構
含水層系統研究是地下水系統研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松遼平原、三江平原的第四系含水層厚度大、補給條件好,目前的主要開采層位是第四系含水層。第四系含水層之下仍賦存著豐富的古近-新近系和白堊系承壓水,目前對這些含水層研究程度不夠。
因此,需要進一步勘查松嫩平原、西遼河平原、東遼河平原、下遼河平原中深層含水層,研究中深層含水層形成機制、空間結構、層次結構以及介質演變特徵。建立盆地(平原)含水層的三維模型。
二、加強中深層地下水循環演化規律研究
需要深入研究中深層地下水的補給來源、徑流條件、排泄條件,中深層地下水的更新性,弱透水層越流補給強度和臨界越流壓力、弱透水層的溶質運移規律等。
目前許多地區出現超采第四系地下水,產生了區域性降落漏斗。加強中深層地下水循環演化規律研究,合理開發利用中深層地下水,對於東北平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地質環境保護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地下水、地表水優化配置與合理開發利用研究
東北地區地表水資源豐富,地表水資源量占水資源總量的60%以上,地下水資源量僅占水資源總量的30%左右。地下水資源的分布,嚴格受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及含水岩組的控制,主要集中分布在嫩江流域、松花江幹流流域、西遼河流域和遼河幹流流域的平原區,分布極不均勻,與人口、經濟發展以及農業的匹配上尤為不協調。隨著經濟的發展,地下水資源量遠不能滿足長遠發展的用水需要。東北地區水資源要實行地表、地下聯合調蓄與優化配置的方針,堅持地表水與地下水,上、中、下游用水統籌兼顧的原則。通過地表水、地下水的合理配置與科學管理,充分發揮地表水庫和地下水庫各自的優勢,優勢互補,兼顧生態環境用水,使水與自然資源得以良性循環,永續利用。
四、人類活動對地下水系統演變預測
東北平原區第四系地下水開采程度高,已產生區域地下水降落漏斗、水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如松嫩平原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大慶、哈爾濱、齊齊哈爾、松原等超采區形成了從幾百到幾千平方千米不等的地下水下降漏斗。西遼河平原區以科爾沁為中心,形成降落漏斗,引起地下水流場的強烈改變。由於水資源不合理開發利用,東北濕地目前面積由20世紀50年代的11.4×104km2減少到6.57×104km2。此外,工業廢水、農業化肥和農葯、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人類開采活動已經對地下水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這種情況下,建立大區域的地下水數值模擬系統和地下水污染預警系統,預測在不同程度的人類活動影響下地下水系統和地質環境的變化趨勢,進而制定合理的水資源配置與開發利用方案,保護地下水系統和地質環境,這是東北地區地下水系統研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五、地下水系統保護
(一)開源節 流,保護地下水系統
節 水是實現東北地區水資源可持續供給的一項戰略性措施。
發展節 水型農業,推廣噴灌、滴灌等先進技術,可大大提高農業用水的效率。東北地區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只有40%左右,與發達國家70%左右相比,還有很大的潛力。因此,要積極推廣節 水新技術,調整用水結構,提高用水效率,將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在生活用水方面,強化全民節 水意識,推廣節 水器具,也是節 水的一個重要手段。
因此,開源節 流,合理減少地下水的開采,對於東北地區地下水系統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二)完善地下水動態監測網路,提高地下水系統預警能力
目前東北平原區地下水監測網路較完善,而丘陵地區地下水監測點少。近幾十年來丘陵地區的水文地質和環境地質條件均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地質問題的同時,也對下游平原區的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條件產生影響。因此,完善地下水動態監測網路,及時查清現有的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條件變化及開發利用現狀,對於解決丘陵地區城市供水問題、城市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以及防止地質災害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三)地下水系統污染防治
東北地區淺層地下水污染比較嚴重,並有向深層承壓水擴展漫延的趨勢。應開展地下水系統脆弱性研究與地下水污染專項研究,開展地下水污染修復試點工作。研究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技術,強調「治污為本」,堅決治理水污染,加強地下水系統保護。
㈨ 東遼河河清段治理工程征地款下發了嗎
問的是東遼河和青段治理工程征地款有沒有下發?這一塊的話是比較困難的,一般網友都很難知道,但是如果你是相應的權利人或者是權力相關人,那麼你是有辦法得到這個信息的。
具體來講你可以向相關的政府部門申請政府信息公開,要求其公開拆遷安置的補償標准,安置補償費等等相關政府信息,按照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這些都是應當重點公開的,你申請之後當然也會給你公開。
認真回答,希望能夠幫到你,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