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整治方案
㈠ 秦嶺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的有利條件
黑河森林公園美景
秦嶺生態保護區 記者 王健 攝
秦嶺的美,四季分明。
告別了鬱郁蔥蔥的春夏時節和層林盡染的深秋,在一場初冬大雪的裝扮下,巍巍秦嶺展現出了另外一種大氣磅礴的美,讓人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銀裝素裹、分外妖嬈的含義,也更增加了世人對於大秦嶺的依戀和熱愛。
2012年7月,西安市提出了要抓好事關西安長遠發展的五項重點工作,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識,其中就包括對秦嶺北麓生態環境的保護,並明確提出要以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持續推進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西安。
保護好大秦嶺,讓綠水青山永續,是西安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歷史責任。近5年來,全市上下持之以恆、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為保護秦嶺北麓的生態環境與維護其生態功能不懈努力,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長效機制
建立法治框架下的「治本」路徑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2013年10月1日,《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頒布實施,這是全國大中城市中,首次為一座山而專門設立的地方性法規,標志著西安對秦嶺生態環境的保護進入了「法治」時代。這部條例與《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考核暫行辦法》及各部門法規一起編織起了一道「法網」,構成了較為完備的秦嶺保護法規體系。
同時,我市在《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的基礎上,推進「多規合一」工作,相繼完成《大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大秦嶺西安段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翠華-五台、樓觀、太平、灃峪、湯峪五個片區控制性規劃》,形成較為完善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體系,從根本上解決空間規劃沖突、資源環境保護和利用等現實矛盾。
市秦嶺辦多次進行專題研究討論,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判,提出調整理順市、區(縣)秦嶺保護機構職責,夯實區(縣)政府主體責任和鎮(街道)直接責任,推動執法力量下沉等建議,有效推動了管理機制的完善。
秦嶺生態環境的保護,西安已經建立起法治框架下的「治本」路徑。
主動作為
全面實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程
如今,提起環山公路的綠道,許多騎行愛好者都非常熟悉,這一標志性路段,不僅成為沿山群眾工作休閑的便利通道,也是秦嶺北麓一條最重要的景觀長廊。
近年來,全市上下主動作為,多措並舉,精心施工,已累計投資30億元,全方位整治提升秦嶺北麓生態環境,踏踏實實地做了許多深受百姓好評的工作。2011至2014年,開展了秦嶺北麓直觀坡面綠化工程造林2.89萬畝;2015年起,高品質推進環山路兩側166公里的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共栽植各類喬、灌木310萬株,綠化面積104萬平方米。太乙宮至灃峪口轉盤21公里太陽能路燈建成點亮。2個生態節點廣場、4個農貿市場和21個停車場正式投入使用。戶縣21公里綠道示範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重要節點、重點峪口、子午大道及東西出入口等7個界碑標識建設完成;灃峪口片區綜合改造提升工程第一階段建設已完成;老沿山路連接改造工程和秦嶺北麓18條河道的綜合治理提升工程實施順利;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博物館建成開放。
數字的背後,是艱辛而扎實的工作。「保一山碧綠,護八水長流,建美麗西安」的目標已經取得實效,樹多了、燈亮了、路寬了、景美了,百姓的口碑也越來越好了。
一方面是加大生態建設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我市在遵循最大保護原則的基礎上,嚴格建設項目准入審批,嚴格執行禁止在秦嶺北麓生態保護區內新建污染水源和破壞環境的建設項目這一規劃保護要求。2013年以來,共審核准入生態保護、生態旅遊、基礎設施、國防建設等方面的項目88個,多個影響生態環境保護的項目被「拒之門外」,秦嶺北麓的生態也一天天地向好發展。
鐵腕治亂
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說「不」
保護秦嶺北麓的生態環境,要對那些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說「不」。近5年來,我市持續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常態化整治,嚴打「亂占亂建、亂采濫挖、亂排亂放、亂砍濫伐」行為,「四亂」得到有效遏制。
市國土局礦管處處長鄭世驊介紹說,近年來我市嚴格執行《西安市礦產資源規劃(2006年-2020年)》,持續開展對秦嶺非法采砂採石的嚴厲打擊,非法開采問題已得到全面遏制,沒有發生大面積、系統性非法開采現象,礦山監管形勢總體可控。2015年,違法勘查開採行為已全部取締到位;有序關閉各類礦產資源開發,由2004年的106個合法礦權減至45個。4年來,已關閉礦山40個。到2020年底前,采礦權控制在17個以內,全市礦山數量比2014年減少72%,達到國家綠色礦山建設標准。
在對環山路開展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市秦嶺辦按照「一根綠線穿到底」的思路,協調組織區縣秦嶺辦開展常態化的環山路兩側旅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及時拆除清理違規亂設門頭立柱、燈籠、門頭牌匾、佔道經營攤點;及時清理生活、建築垃圾;及時清查整改違規超高建築,如今那條縱橫東西的環山路景觀廊道,變得更加亮麗多姿。
曾幾何時,秦嶺北麓違法建設愈演愈烈,使青山綠水傷痕累累,傷疤不斷,使原本屬於西安市民的後花園變成了少數人私人領地。2014年3月,西安市委、市政府主動出擊,在法治的框架下,加大對違法建築的打擊力度,讓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行為「無處藏身」,使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出現了嶄新局面,這一作為得到了中、省領導的充分肯定。
2014年,我市全面完成202棟違法建築處置任務,依法拆除145棟、沒收57棟,並對拆除點及周邊環境實施了生態恢復145.06畝。2015年,新查處違法建築10棟(周至縣2棟、長安區8棟),依法拆除5棟,整改4棟,沒收1棟;重新核定拆除202棟違法建築中的3棟(戶縣)。西安以實際行動遏制了破壞秦嶺生態環境行為的蔓延、擴散,不僅極大震懾了秦嶺生態環境破壞行為,也從整治規模、執法程序、懲罰方式上,為全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依法整治違建提供了「西安方案」。
全民參與
為後代留下一片完美的青山綠水
在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的過程中,我市始終堅持保護與富民工程相結合。2013-2015年,西安3年扶貧攻堅工作中,全市涉貧鎮(街辦)共72個,秦嶺保護區內就有40個,占總數的56%。為盡快幫助秦嶺地區當地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旅遊業,取代傳統經濟模式,形成了以周至獼猴桃、戶縣葡萄、藍田核桃及長安區現代農業為代表的規模農業;形成了以自然資源和採摘旅遊為依託的農家樂經濟模式;進行藍田縣玉山古鎮、葛牌古鎮和周至縣厚畛子古鎮為代表的古鎮建設,推進戶縣化羊廟、阿姑泉等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灞橋區洪慶山風情小鎮;對6個水源地一級保護區8.4萬群眾進行移民搬遷,加強水源保護,為脫貧致富創造了條件。
與此同時,大力發展秦嶺生態旅遊經濟,與以人文景觀為主體的關中平原旅遊帶優勢互補,共同構成西安旅遊資源開發的基本框架。依託6個自然保護區、14個森林公園、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8個旅遊景區、2個地質公園及世界文化遺產、文化古跡、6個佛教宗祖庭、8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宗教寺廟,開發旅遊資源,突出「秦嶺山、水、森林自然美與古長安悠久歷史文化美」相結合的地域特色;建設以秦嶺野生動物園為核心,向東西兩翼擴展的沿山文化旅遊帶,輻射和帶動周邊經濟快速發展。
為了讓保護秦嶺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市秦嶺辦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向市民展示秦嶺的人文生態,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保護秦嶺、愛護秦嶺的行動中來。從2012年起,連續4年組織開展「感恩秦嶺——我為秦嶺植棵樹」志願者活動;2013年組織「第三屆秦嶺高峰論壇」和「呵護與守望——大美秦嶺」當代國畫名家邀請展、百年經典影像展、城市定向賽活動;2014年舉辦「重走紅軍路,感恩大秦嶺」教育活動;2015開展「守望大秦嶺——問道終南山」專題活動,就秦嶺保護問計於群眾、問計於社會、問計於名家;今年,還組織了2000餘名志願者參加「志願者護綠行動」公益活動。潤物無聲,這些活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位西安人,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今天,西安對秦嶺生態環境的保護已進入新階段,這種保護還將持續下去,也必將成為一項惠及西安長遠發展的戰略工程、生態工程、文化工程和民生工程。
㈡ 我省加強秦嶺生態保護說明了什麼
1.法—抄—為「山」立法 探索長效保護機制
2013年,全國大城市中首次為一座大山而專門設立的地方法規——《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施行。在此之前,2007年,《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頒布。
2.山——整治掠奪式開采 不再新立礦業權
2015年4月,西安市政府制定公布《西安市秦嶺北麓礦山專項整治方案》,揭開了秦嶺北麓礦山整治序幕。方案整治范圍從採石礦山擴大到包括金屬類礦山在內的所有礦山,要求到2020年將全市現有61個礦權壓縮到17個以下,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開采,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准。
3.水——做大「水」文章 秦嶺之水潤澤京津
陝西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源地,處於丹江口水庫上游的漢中、安康、商洛三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水源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可以說是「調秦嶺水,解京津渴」。
4.城——「山」、「城」相融 改變生活
守住綠水青山做大「根」產業,換回金山銀山。目前,佛坪縣實行山、水、林、草、田、園、路綜合治理,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3平方公里,治理區域呈現出「十里長溝茱萸香,小橋流水美山莊」的新農村景象。
㈢ 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整治措施
黃土高原面積約64萬km2,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之處,更是古代中華文明的發祥地。250萬年以來,在這塊土地上堆積了厚100—200m的黃土古土壤系列1,是全球最厚和最完整的黃土地層,也是塬地平廣、丘陵頂平坡緩、溝谷開闊,川、坪、澗、掌、地完整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整治措施?
㈣ 秦嶺地區 陝西在秦嶺生態治理中具體採取了有哪些措施
1.法——為「山」立法 探索長效保護機制
2013年,全國大城市中首次為一座大版山而專門設立的地方權法規——《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施行。在此之前,2007年,《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頒布。
2.山——整治掠奪式開采 不再新立礦業權
2015年4月,西安市政府制定公布《西安市秦嶺北麓礦山專項整治方案》,揭開了秦嶺北麓礦山整治序幕。方案整治范圍從採石礦山擴大到包括金屬類礦山在內的所有礦山,要求到2020年將全市現有61個礦權壓縮到17個以下,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開采,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准。
3.水——做大「水」文章 秦嶺之水潤澤京津
陝西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源地,處於丹江口水庫上游的漢中、安康、商洛三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水源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可以說是「調秦嶺水,解京津渴」。
4.城——「山」、「城」相融 改變生活
守住綠水青山做大「根」產業,換回金山銀山。目前,佛坪縣實行山、水、林、草、田、園、路綜合治理,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3平方公里,治理區域呈現出「十里長溝茱萸香,小橋流水美山莊」的新農村景象。
㈤ 你認為還有哪些場所和區域需要加強整治
1.法——為「山」立法 探索長效保護機制
2013年,全國大城市中首次為一座大山而專門設立的地方法回規——答《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施行。在此之前,2007年,《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頒布。
2.山——整治掠奪式開采 不再新立礦業權
2015年4月,西安市政府制定公布《西安市秦嶺北麓礦山專項整治方案》,揭開了秦嶺北麓礦山整治序幕。方案整治范圍從採石礦山擴大到包括金屬類礦山在內的所有礦山,要求到2020年將全市現有61個礦權壓縮到17個以下,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開采,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准。
3.水——做大「水」文章 秦嶺之水潤澤京津
陝西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源地,處於丹江口水庫上游的漢中、安康、商洛三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水源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可以說是「調秦嶺水,解京津渴」。
4.城——「山」、「城」相融 改變生活
守住綠水青山做大「根」產業,換回金山銀山。目前,佛坪縣實行山、水、林、草、田、園、路綜合治理,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3平方公里,治理區域呈現出「十里長溝茱萸香,小橋流水美山莊」的新農村景象。
㈥ 有誰知道秦嶺的相關完全信息
秦嶺 (英文名Tsinling Mountains ,亦作Ch'in Ling或Qin Ling)。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西起甘肅南部,經陝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體位於陝西省南部與四川省北部交界處,呈東西走向,長約1500公里。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嶺。秦嶺—淮河是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秦嶺還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
秦嶺[1]橫亘於我國中部,東西綿延1500千米,南北寬達100至150千米,海拔多為1500至2500米。秦嶺為黃河水系與長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嶺,北側是肥沃的關中平原,南側是狹窄的漢水谷地。是褶皺(主要)斷塊山。[2] 秦嶺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為中國東部超過3000米的少數山峰之一。山頂氣候寒冷,經常白雪皚皚,天氣晴朗時在百里之外也可望見銀色山峰。山頂有古冰川遺跡。秦嶺北鄰渭河平原,其間有大斷裂,為北仰南傾的斷塊構造。主脊偏居北側,北坡陡而短,南坡緩而長。水系也不對稱。 山間多橫谷,為南北交通孔道。寶成鐵路沿嘉陵江河谷穿過山地。秦嶺山地對氣流運行有明顯阻滯作用。夏季使濕潤的海洋氣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氣候乾燥;冬季阻滯寒潮南侵,使漢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氣侵襲。因此秦嶺成為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秦嶺以南河流不凍,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土壤多酸性。秦嶺以北為著名黃土高原,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河流凍結,植物以落葉闊葉樹為主,土壤富鈣質。秦嶺山地、白龍江流域尚保存連片森林,並有珍貴動物和植物。佛坪為大熊貓產地之一。商洛地區的核桃、岷縣的當歸等均以高產優質著稱。 秦嶺最高峰:迭山(4811米)。
秦嶺的定義
廣義的秦嶺是橫亘於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與昆侖山脈分界。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余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山脈南部一小部分由陝西延伸至湖北鄖縣。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里,南北寬數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秦嶺太白山
相傳是春秋戰國時秦國的領地也是秦國最高的山脈遂命名為秦嶺。 狹義的秦嶺是秦嶺山脈中段,位於陝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漢代即有「秦嶺」之名,又因位於關中以南,故名「南山」。 海拔2000~3000米。北側斷層陷落。山體雄偉,勢如屏壁。《史記》中說:「秦嶺天下之大阻也。」因此,它有「九州之險」的稱號。 陝西境內的秦嶺呈蜂腰狀分布,東、西兩翼各分出數支山脈。西翼的三支為大散嶺(海拔2819米)、鳳嶺(海拔2000米)和紫柏山(海拔2538米)。東翼分支自北向南依次為華山(海拔2154.9米)、蟒嶺山、流嶺和新開嶺。山嶺與盆地相間排列,有許多深切山嶺的河流發育。秦嶺中段主體為太白山(海拔3767米)、鰲山(海拔3476米)、首陽山(海拔2720米)、冰晶頂(又名靜峪腦,海拔3015米)、終南山(海拔2604米)、草鏈嶺(海拔2646米)。山體橫亘,對東亞季風有明顯的屏障作用,是氣候上的分界線,又是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江的分水嶺。
秦嶺北麓台塬洪積扇自然區
該區位於渭河沖積平原區南側的秦嶺山前地帶,東西狹長,一般寬5~12公里,中部最寬處為25公里(白鹿原)。大致包括寶雞、眉縣、岐山、周至、戶縣、長安、藍田、臨潼、臨渭、華陰、華縣、潼關等縣市區的秦嶺山前台塬地帶。該區從地貌形態上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渭河南岸的黃土台塬,它受秦嶺北坡河流切割,呈斷續分布,而且多呈南北向長條狀,僅中部西安、渭南一帶的塬面保持平坦,面積較大,如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原、豐原等。另一部分是山前洪積扇裙。由於秦嶺北坡峪口眾多,且大多坡陡流急,沖積泥沙在峪口外堆積,形成洪積扇,其下緣逐步相連而形成洪積扇帶。該區黃土台塬是關中重要的麥棉產區,洪積扇帶地下水豐富,灌溉方便,土壤經長期耕種熟化,已成為糧棉產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洪積扇下緣(戶縣、長安等),還有大片的稻田,是我省優質稻米產地之一。洪積扇上緣土少石多,糧食產量較低,歷史上當地群眾就栽種柿、核桃、杏、桃等果樹,現已初步建成沿山果品林帶,以蘋果、柿、桃、核桃、石榴、葡萄、杏、獼猴桃等為主。 該區黃土塬歷史上受河流切割嚴重,塬邊坡陡峭,極易產生崩塌和滑塌,有不少黃土塬已成為黃土嶺,兩側滑塌嚴重,危及農田、房舍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應加強治理,開展塬邊坡植樹造林,保塬固坡。在山麓洪積扇上緣除栽植果樹,建立果林帶以外,還應注意綠化荒坡,建立沿山防護林。
秦嶺北坡山地自然區
該區位於關中平原盆地區南部,主要包括寶雞市太白縣東北部、眉縣南部和周至縣、戶縣、長安縣、藍田縣、臨渭區、華陰市、華縣、潼關縣的南部山區。以山地森林景觀為主,從山麓到山頂垂直變化明顯,動植物資源豐富,是關中木材和山貨土特產品的重要產地。且由於山高坡陡,河溪深切,水流湍急,在許多地方形成瀑布和急流深潭,風光奇特,因而形成許多風景名勝點,旅遊開發潛力較大。同時,該區山地礦產資源豐富,不僅金礦、鉬礦等蘊藏豐富,而且有大量的非金屬礦和建材石料,為發展冶金、建材工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其中潼關、太白的金礦,金堆城鉬礦,藍田玉石等最為著名。 該區廣闊的山場是開展葯材栽培、珍稀名貴動物養殖的重要基地,還可利用河谷、草坡發展畜牧、養殖業,開展多種經營。同時該區還有大面積荒山和宜林地需要綠化和改造,應大力開展植樹造林,逐步退耕陡坡地,防止和減少水土流失。
秦嶺環境的差異
秦嶺南北坡的自然景觀差異明顯。屬黃河流域的北坡為暖溫帶針闊混交林與落葉闊葉林地帶。因長期的農業開發,現多為次生林。秦嶺山區植物區系成分和動物種屬成分具有明顯的過渡性、混雜性和復雜多樣性。野生動物中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貴品種,鳥類有國家一類保護對象朱䴉和黑鸛。秦嶺現設有國家級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和佛坪自然保護區。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被並稱為「秦嶺四寶」。 秦嶺南北的人文景觀亦各具特色。北面的關中平原史稱"八百里秦川",自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人類農耕、定居,是中國有名的文物古跡薈萃之地。秦嶺之南是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四川盆地」,其間的邛崍山脈和成都平原又是蜀漢文明的發端之地,根據對廣漢三星堆,成都金沙遺址的考古發現,早在3000年以前的商周時代,蜀的先祖即掌握了非常先進的青銅冶煉、玉石加工工藝,是中國古代文明史上的一枝奇葩。間南北向的深切河谷自古就是南北交通孔道,其中著名的有今寶(雞)成(都)鐵路經過的陳倉道、西安至寧陝的子午道、傍褒水和斜水的褒斜道,以及儻駱道、周洋道。在秦嶺北坡及關中平原南緣現存眾多的文物古跡及流傳著豐富的歷史故事。有秦始皇陵及許多帝王陵墓群、周代灃鎬遺址、秦阿房宮遺址、樓觀台、張良墓、蔡倫墓等古跡。位於西安市南40餘公里的終南山自古風景秀麗。《詩經·秦風》有「終南何有,有條有梅」的詩句。唐代官紳在此建有別墅,其中以王維的輞川別墅最負盛名。王維所作的優美山水詩大多是描寫此處景色。唐代詩人祖詠的《終南望余雪》有「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的詩句。附近還有翠華山、南五台、驪山等秀麗山峰,山中分布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太乙宮、老君庵等大小廟宇40餘處,是關中游覽避暑的良好場所。 在秦嶺山脈西段有麥積山石窟,山體懸崖壁立,狀若積麥。自後秦時期開始鑿刻,至今保留有雕刻194窟,佛像7000餘尊,壁畫1300餘平方米,是古代雕塑藝術的寶庫。 在秦嶺的高山密林里,還藏匿著鬣羚、斑羚、野豬、黑熊、林麝、小麂、刺蝟、竹鼠、鼯鼠、松鼠等數不清的哺乳動物,以及堪稱世上最為豐富的雉雞類族群。擁有如此眾多的食草類動物,相信任何食肉動物在這里都不會為食物犯愁。於是,在現已查明豹、雲豹、豺、黃喉貂、豹貓等多種食肉動物的基礎上,動物學家一直沒有放棄在秦嶺尋找華南虎的希望。動物尚且如此,植 秦嶺山道
物就更不用說了。古人雲:太白山上無閑草。秦嶺的植物不但花樣繁多,而且獨具特色。 秦嶺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生物資源,原因究竟在哪裡呢?這要從秦嶺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鮮明的特點說起。在中國版圖正中央,秦嶺是自此向東最高的一座山脈,也是惟一呈東西走向的山脈。在地理學家眼裡,秦嶺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是長江黃河的分水嶺;在動物學家眼裡,秦嶺將動物區系劃分為古北界和東洋界,兩類截然不同的動物在這里交會、融合;在氣候學家眼裡,秦嶺是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在文學家眼裡,秦嶺和黃河並稱為中華民族的父親山、母親河,秦嶺還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2009年,陝西省提出了陝西旅遊的主題是「山水秦嶺,人文陝西」。 秦嶺北部是渭河,黃河最大的一級支流;南部是漢江,長江最大的一級支流。中國大地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兩條河流上最大的一級支流,夾裹著這樣一座奇特的山脈。更確切地說,是這座博大精深的山脈養育出兩條具有非凡意義的河流。 因為有秦嶺的氣候屏障和水源滋養,才會有八百里秦川的風調雨順,才會有周、秦、漢、唐的絕代風華。中華民族最引以為驕傲的古代文明,確得益於這樣一座朴實無華的由巨大花崗岩體構成的山脈。才會有十三朝帝都長安的繁華。美麗的漢中、安康、商洛就坐落在秦嶺山中。
地理分界線
秦嶺——淮河南北比較表 地區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 緯度位置 32°N~34°N以北 32°N~34°N以南 主要地形 以平原為主 以丘陵為主 氣候 一月平均氣溫 0℃左右 溫度帶 暖溫帶 亞熱帶 年降水量 400mm~800mm之間, 800mm以上,夏季雨季長,降水多, 冬季雨季短,降水少,降水多集中於夏季。 降水季節變化較小。 干濕狀況 半濕潤濕潤地區 河流 流量 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 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數量多,河網密布 含沙量 含沙量多 含沙量少 汛期 汛期短 汛期長 結冰期 冬季無結冰期 農業 耕地類型 以旱地為主 以水田為主 糧食作物 以小麥為主 以水稻為主 油料作物 以花生為主 以油菜為主 糖料作物 以甜菜為主 以甘蔗為主 耕作制度 二年三熟至一年兩熟 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
秦嶺淮河一線
1.我國的南北方分界線 2.一月份我國0℃等溫線 3.濕潤與半濕潤地區分界線 4.800毫米等降水線 5.南方水田與北方旱地分界線 我們應該明確秦嶺淮河一線的走向,以及它作為我們南北分界線的重要條件是什麼。知道這條分界線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線。 首先呢,它之所以成為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肯定是由於這條線兩邊的景觀有差異的原因吧。景觀有差異的因素很多,比如氣溫和降水,還有地形地勢等因素。一般的來說,不同區域的差異往往是來自於氣候造成的因素更多一些,比如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東部臨海地區降水多,內陸西部地區降水少等。不多說了,我們可以通過以上介紹來推斷,這條線必定是氣候的分界線了。由此,我們可以再通過氣候的差別來了解秦嶺和淮河分界線兩邊的氣溫、降水、干濕狀況等方面的差異,以及此氣候差異下的河流水文特點、農業狀況、土壤植被等差異。 通過相關的地理圖冊可以知道,秦嶺淮河一線是東西走向的,並且是一月份0度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通過地,再加上冬天的時候,秦嶺能夠阻擋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擋潮濕的海風進入西北地區,導致這條線的南北地區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也就理所當然成為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分界線了。
秦嶺和淮河分界線的作用
秦嶺和淮河分界線所起到的重要分界作用有: 1、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作用。 原因:我國一月份0度等溫線穿過秦嶺淮河一帶,一月0度等溫線以北的一月平均氣溫在0度以下,為暖溫帶。一月0度等溫線以南一月的平均氣溫在0度以上,為亞熱帶。 2、 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根據降水量的不同區分。 3、 河流情況有明顯差異的分界線 根據兩邊河流是否有結冰期、汛期、流量大小、含沙量以及航運等差異得出。 4、 不同土壤和植被的分界線 根據兩邊植物的不同,如北方以針葉林、落葉闊葉林等為主,南方以常綠闊葉林為主。以及北方黑土、黑鈣土為主,南方紅壤為主等特點得出。 5、 農業生產有差異的分界線 北方農業以旱地為主,一般是一年一熟或兩熟,小麥玉米為主;南方水田為主,一年兩熟或三熟,以水稻小麥為主等等差異。 秦嶺國家植物園位於西安市周至縣,距市中心76公里。總規劃面積458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區262平方公里,規模為世界第一。秦嶺國家植物園總投資概算為13.8億元,一期工程投資5.3億元。主要功能是科學研究、科學教育普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旅遊。
自然資源
植被動物 太白山秦嶺南北坡的自然景觀差異明顯。屬黃河流域的北坡為暖溫帶針闊混交林與落葉闊葉林地帶。因長期的農業開發,現多為次生林。 秦嶺山區植物區系成分和動物種屬成分具有明顯的過渡性、混雜性和復雜多樣性。野生動物中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羊等珍貴品種,鳥類有國家一類保護對象朱䴉和黑鸛。在秦嶺的高山密林里,還藏匿著鬣羚、斑羚、野豬、黑熊、林麝、小麂、刺蝟、竹鼠、鼯鼠、松鼠等數不清的哺乳動物,以及堪稱世上最為豐富的雉雞類族群。 河流 秦嶺北部是渭河,黃河最大的一級支流;南部是漢江,長江最大的一級支流。中國大地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兩條河流上最大的一級支流,夾裹著這樣一座奇特的山脈。更確切地說,是這座博大精深的山脈養育出兩條具有非凡意義的河流。 因為有秦嶺的氣候屏障和水源滋養,才會有八百里秦川的風調雨順,才會有周、秦、漢、唐的絕代風華。中華民族最引以為驕傲的古代文明,確得益於這樣一座朴實無華的由巨大花崗岩體構成的山脈。 山峰 秦嶺的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國大陸東半壁的第一高峰(號稱群峰之冠)。陝西境內秦嶺的第二高峰目前所知 是「鰲山」 簡稱」西太白「,高度3740米。
秦嶺七十二峪
自古就有秦嶺七十二峪的說法這源自毛鳳枝所著<南山谷口考>一書,秦嶺七十二峪指秦嶺北坡東起潼關,西至寶雞較大的峪囗,大多河水源於分水嶺,有比較長的川道,自古有小路通行,最有名者有藍關道,子午道,駱儻道,陳倉道等.至於較小的峪囗.溝囗多達數百,不計於此.七十二峪自東向西分布如下: 潼關7個峪口 分別是:善車峪 西峪 太公峪 桐峪 麻峪 蒿岔峪 潼峪 華陰10個峪口 分別是: 蒲峪 杜峪 黃甫峪 華山峪 仙峪 瓮峪 竹峪 大敷峪 方山峪 蔥峪 柳峪 華縣6個峪口 分別是:東澗峪 西澗峪 小夫峪 橋峪 溝峪 石堤峪渭南2個峪口 分別是:奓(zhā)峪 箭峪 藍田7個峪口 分別是:扯袍峪 東湯峪 小洋峪 岱峪 輞峪 道溝峪 清峪長安區16個峪口 分別是:土門峪 石砭峪 太峪 蛟峪 天子峪 抱龍峪 高冠峪 子午峪 祥峪 灃峪 皇峪 白石峪 大峪 白道峪 小峪 庫峪戶縣11個峪口 分別是:甘峪 烏桑峪 黃柏峪 化羊峪 燒柴峪 澇峪 紫閣峪 潭峪 粟裕 鴿勃峪 太平峪 周至7個峪口 分別是:耿峪 竹峪 西駱峪 黑峪 就峪 田峪 赤峪 眉縣6個峪口 分別是:斜峪 大黑峪 小黑峪 滑峪 西湯峪 泥峪
相關詩文
孟浩然 【送新安張少府歸秦中(一題作越中送人歸秦中)】 試登秦嶺望秦川,遙憶青門春可憐。仲月送君從此去,瓜時須及邵平田。 白居易 【初貶官過望秦嶺(自此後詩江州路上作)】 草草辭家憂後事,遲遲去國問前途。望秦嶺上回頭立,無限秋風吹白須。 白居易 【藍橋驛見元九詩(詩中雲:江陵歸時逢春雪)】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 薛濤 【別李郎中】 花落梧桐鳳別凰,想登秦嶺更凄涼。安仁縱有詩將賦,一半音詞雜悼亡。 岑參 【登總持閣】 高閣逼諸天,登臨近日邊。晴開萬井樹,愁看五陵煙。檻外低秦嶺,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凈理,常願奉金仙。 李嘉佑 【登秦嶺】 南登秦嶺頭,回望始堪愁。漢闕青門遠,高山藍水流。三湘遷客去,九陌故人游。從此辭鄉淚,雙垂不復收。 杜甫 【閬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 聞道王喬舄,名因太史傳。如何碧雞使,把詔紫微天。秦嶺愁回馬,涪江醉泛船。青城漫污雜,吾舅意凄然。 司空曙 【登秦嶺】 南登秦嶺頭,回首始堪憂。漢闕青門遠,商山藍水流。三湘遷客去,九陌故人游。從此思鄉淚,雙垂不復收。 白居易 【送武士曹歸蜀(士曹即武中丞兄)】 花落鳥嚶嚶,南歸稱野情。月宜秦嶺宿,春好蜀江行。鄉路通雲棧,郊扉近錦城。烏台陟岡送,人羨別時榮。 許渾 【送鄭寂上人南行】 儒家有釋子,年少學支公。心出是非外,跡辭榮辱中。錫寒秦嶺月,杯急楚江風。離怨故園里,小秋梨葉紅。 尚顏 【冬暮送人】 長安冬欲盡,又送一遺賢。醉後情渾可,言休理不然。射衣秦嶺雪,搖月漢江船。亦過春兼夏,回期信有蟬。 張繼 【華清宮】 天寶承平奈樂何,華清宮殿郁嵯峨。朝元閣峻臨秦嶺,羯鼓樓高俯渭河。玉樹長飄雲外曲,霓裳閑舞月中歌。只今惟有溫泉水,嗚咽聲中感慨多。 韓愈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湘,愈侄十二郎之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李逢吉 【奉送李相公重鎮襄陽】 海內埏埴遍,漢陰旌旆還。望留丹闕下,恩在紫霄間。冰雪背秦嶺,風煙經武關。樹皆人尚愛,轅即吏曾攀。自惜兩心合,相看雙鬢斑。終期謝戎務,同隱鑿龍山。 殷寅 【玄元皇帝應見賀聖祚無疆】 應歷生周日,修祠表漢年。復茲秦嶺上,更似霍山前。昔贊神功啟,今符聖祚延。已題金簡字,仍訪玉堂仙。睿祖光元始,曾孫體又玄。言因六夢接,慶葉九齡傳。北闕心超矣,南山壽固然。無由同拜慶,竊抃賀陶甄。 趙氏 【雜言寄杜羔】 君從淮海游,再過蘭杜秋。歸來未須臾,又欲向梁州。梁州秦嶺西,棧道與雲齊。羌蠻萬餘落,矛戟自高低。已念寡儔侶,復慮勞攀躋。丈夫重志氣,兒女空悲啼。臨邛滯游地,肯顧濁水泥。人生賦命有厚薄,君但遨遊我寂寞。 岑參 【終南雲際精舍尋法澄上人不遇歸高冠東潭石淙…貽友人】 昨夜雲際宿,旦從西峰迴。不見林中僧,微雨潭上來。諸峰皆青翠,秦嶺獨不開。石鼓有時鳴,秦王安在哉。東南雲開處,突兀獼猴台。崖口懸瀑流,半空白皚皚。噴壁四時雨,傍村終日雷。北瞻長安道,日夕生塵埃。若訪張仲蔚,衡門滿蒿萊
秦嶺大熊貓
陝西秦嶺大熊貓的發現,始於本世紀50年代末。早在1932年,動物學界就推測秦嶺南坡有大熊貓存在。1958至1960年,西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始在佛坪縣獲得大熊貓皮張;1959年冬,我國生物科學工作者首次在佛坪縣岳壩鄉發現秦嶺大熊貓;1964年首次在報刊公布秦嶺大熊貓,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編輯本段相關歷史名人錄
唐。賜福鎮宅聖君——鍾馗(唐朝時陝西西安市戶縣石井鎮阿姑泉鍾馗故里歡樂穀人 )名人圖冊(10張) 天子之師——王九思 [3] 道教天神教祖——太上老君(老子李耳) 全真聖祖——王重陽 文 財 神——劉海 月 財 神——趙公明 文史真人——尹喜 葯 王——孫思邈 仙 家——漢鍾離、呂洞賓、劉海蟾 華嚴宗師——杜順 四 皓 公——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角里 漢初三傑之一——張良 西周元勛——姜子牙 真正隱士——陶淵明 詩 佛——王維 麻 衣 子——李和 西域高僧——鳩摩羅什、曇摩流支、那崛多 中華高僧——僧肇、道生、道融、僧睿、慧觀、曇(僧)影、慧嚴、道恆、僧豐刀石、慧睿、僧弼、曇鑒、慧安,曇無成、僧導、僧因、僧苞、僧業、僧周、僧亮等。南朝梁代以後的僧人有:曇相、法藏(北周隋唐間之法藏,葬雲際寺),僧照,靜藏、道刪、法應,靜靄、普濟、普安、青彡(靜)淵、法誠、慧超、善慧、法琳、智藏、法喜、智正、凈業(悟真寺主)、慧遠、靈潤、會通、覺朗、智洗、弘智、法順、智儼、善導、道判、慧贒、法藏(唐賢首國師)、道宣、澄觀、宗密、凈業(香積寺主)、懷輝、玄奘、飛錫、惟政等等。 其它隱士——新羅人金可記,盧藏(唐)、王嘉(晉)、江本實(明)、岐暉、張志堅,高鶴年 。
相關記錄片
片名: 《大秦嶺》 分集介紹: 1宏基偉業 在秦嶺的蔭庇下,秦王朝不但完成了中華統一的春秋霸業,更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以農為本」的基礎,開創了中華農業文明的第一個高峰。 2山佑漢脈 在巍峨的秦嶺之中,漢王朝奠定了中國遼闊的版圖,此外,沿著一條條秦嶺古道,造紙術等中華文明的文化遺存,更是穿越千年時空留後傳世。 3盛世佛音 莽莽秦嶺之中,佛教在唐朝完成了它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融合,談起中國文明,後世人每每神往的是大唐王朝,而佛教文化便是盛唐文明尤為絢麗的一朵奇葩。 4高山仰止 老子的《道德經》在秦嶺著成,從這里流傳,而以《道德經》為核心的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亦成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兩座並持高峰。 5感恩秦嶺 從秦嶺流淌而出的河流澆灌了中國十三個封建王朝,又承載著今天「南水北調」的使命,牽系著中國的未來。 6萬類霜天 秦嶺深處的洋縣是地球上唯一的朱䴉營巢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在這里得到了最好的彰顯。 7生息與共 秦嶺密林深處,熊貓等珍稀動物在此自由的生活著,這里不但被稱為野生動物的樂園。也被國際最大的自然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稱為全球第83份「獻給地球的禮物」。 8秦風雅頌 從李白的《蜀道難》到白居易的《長恨歌》,從王維的《輞川圖》到山水田園詩派,面對秦嶺,歷代才子或揮筆豪放,書寫秦嶺的雄渾、奔放,或淡雅、內斂,揮灑自己對秦嶺山水的感悟。
編輯本段秦嶺-交通隧道
中國鐵路有過三次穿越秦嶺的經歷:第一次是50年代寶成鐵路盤山越過秦嶺;第二次是修建西康鐵路秦嶺隧道;第三次是西安南京鐵路東秦嶺
第一次
寶成鐵路,溝通中國西北、西南的第一條鐵路干線。北起寶雞,與隴海鐵路相連;南至成都,與成渝、成昆鐵路相連,中接陽安鐵路於陽平關,全長668.2千米。1913年以後, 中國曾就修建同(大同) 成(成都)鐵路進行過多次踏勘;1936—1948年,又經過多次勘測比較,曾選定天水至成都方案;但均未動工興建。1950—1953年對天水至略陽和寶雞至略陽兩段又進一步勘測,選定寶雞至成都的方案 。1952年7月和1954年1月分別自成都、寶雞兩端起對向修建 ,於1956年7月通車,1958年元旦全線採用蒸汽機車牽引,正式運營。1961年寶雞至鳳州段實現電氣化,1975年鳳州至成都段實現電氣化,至此寶成鐵路成為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
第二次
秦嶺隧道是中國最長的鐵路隧道,位於在建的西(安)(安)康鐵路青岔車站和營盤車站之間,由兩座基本平行的單線隧道組成,兩線間距為30米,其中Ⅰ線隧道全長18460米;Ⅱ線隧道全長18456米。隧道通過地區岩性主要為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崗岩、含綠色礦物混合花崗岩;洞身穿過13條斷層,其中大的斷層有F、F、F等區域斷層。隧道北洞口高程約870米,南洞口高程約1025米,隧道兩端高差約155米。衛星拍攝的秦嶺隧道位置圖I、Ⅱ線隧道縱坡基本相同,由西安端進洞後約14.7公里范圍為11‰上坡,然後以3.2公里、3‰的下坡出洞。隧道最大埋深約1600米,埋深超過1000米地段長約3.8公里。秦嶺隧道穿越地段地質條件十分復雜,經多種手段測試,施工時有高地應力、岩爆、地墊、斷裂帶涌水、圍岩失穩等不良地質災害發生,工程建設任務十分艱巨。 秦嶺隧道Ⅰ、Ⅱ線均為單線電氣化鐵路隧道,全部採用支承塊式整體道床,超長無縫線路。Ⅰ線(左線)隧道使用2台8.8米敞開式掘進機(TBM)由隧道兩端相向施工。Ⅱ線隧道(右線),採用新奧法施工,初期支護為錨噴,二次支護為馬蹄型帶仰拱的模築混凝土復合襯砌。Ⅱ線平行導坑於1995年元月18日開工,平導單口平均月進度為200~250米,平導比Ⅰ線隧道提前10個月貫通。 秦嶺隧道地質復雜、工程巨大,在設計、施工、運營安全和維修管理方面都有許多技術難關,且Ⅰ線隧道採用掘進機施工,在我國鐵路隧道施工尚屬首次,為此有六類24項部重點科研項目立項研究,均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秦嶺特長隧道的修建,使中國隧道工程建設從整體上提高到一個新的技術水平。隧道1995年1月18日正式開工,1999年9月6日全部貫通,2000年8月18日西康鐵路開通運營。
第三次
東秦嶺隧道全長12668米,是國家重點工程西安南京鐵路的頭號重點工程。其中中鐵十八局四處擔負平導6134米開挖和2640米的正洞施工任務,總投資2.2億元,總工期48個月,於2007年1月正式開通。
㈦ 西北地區的生態問題及治理措施
1、甘肅祁連山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開發礦產資源、運行水電設施、偷排污染物,嚴重破壞了祁連山生態環境,加劇了水源地東西兩大河上游雪線上移、冰川退縮、草原退化、林木減少和徑流量銳減等問題,為各省區生態建設敲響了警鍾。
2、水資源不足、水土流失嚴重,草場退化沙化、水土環境污染、濕地生態功能退化、耕地質量下降、森林生態功能弱、地質災害頻發等生態問題依然存在。
措施:
1、強化三江源、祁連山、黃土高原、防沙帶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及生態敏感脆弱區的保護和生態修復;推進伊犁河、額爾齊斯河、環青海湖、湟水河、黃河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加強水污染防治;倡導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新模式的低碳生活。
2、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甘肅進一步規范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環境監管,對違規建設項目進行清理;青海是各大水系的源頭,要強化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等專項工程,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3、五省區應強化供給側改革和空間用途管制,加強多渠道協同控制,推進水質改善和水體環境保護工作;分級分類加強土壤環境保護,加快農村環境整治;提升環境監管能力,推進治理現代化。
(7)秦嶺整治方案擴展閱讀:
西北地區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是本區主要的氣候特徵。西北地區由於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除秦嶺以南地區外大部分地區降水稀少,全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在500毫米以下,屬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和高寒氣候,其中黃土高原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間,柴達木盆地在200毫米以下。
河西走廊少於100毫米,敦煌只有29.5毫米,吐魯番不足20毫米,若羌10.9毫米,幾乎終年無雨。由於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沙漠廣布等原因,西北地區的地表水量約為2200億立方米/年,僅佔全國總徑流量的8%左右。
乾旱缺水是困擾西北地區農業轉型發展和鄉村振興的主要障礙之一。作為我國第一個農業「高新區」,陝西楊凌被賦予了建設成為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核心區的「國家使命」。2017年,楊凌的旱作農業技術在全國示範推廣面積達7186.98萬畝,示範推廣效益212.22億元。
㈧ 評價秦嶺在中國歷史上遭遇的生態問題陝西省出品《大秦嶺》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要始終堅持保護優先理念、優化國土開發空間、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加專大對自然系統和屬環境保護力度,努力做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保護生態環境,在保護生態環境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美麗陝西建設全過程。
2015年陝西環保砥礪前行,在攻堅克難中迸發出眾多亮點:黨政同責彰顯鐵腕治霾的決心;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鞏固提高三年行動方案順利啟動;農村環境整治助力農民奔小康;主要污染物減排成效顯著;應急監測全力打贏污染水體阻擊戰;「天價罰單」嚴厲震懾環境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