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沙漠治理政策
① 沙漠治理是中國五年規劃嗎
新疆地下水源達1150億立方米,相當於兩個黃河的年水量,把這些水資源利用好,就可把成片的沙漠轉變為綠洲。2001年,天源新能源光伏揚水系統應用於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高速公路防沙林滴灌,。
解決方案:採用SolartechPS9200光伏揚水沙漠高速公路防沙林太陽能灌溉系統種植沙漠灌木、拐棗、檉柳、俊俊等進行滴灌,形成公路防沙林,固沙綠化,阻止沙漠化蔓延,改善周圍環境及生態環境。
經濟效益:該系統每年可發電27375千瓦時,在其25年的使用年限內可節省標准煤257.3噸、減排二氧化碳113.2噸、二氧化硫5.1噸、煙塵3.9噸、灰渣66.9噸。
:獨立微重力太陽能揚水灌溉系統可滿足防沙林建設、沙漠植物、葯材種植對水的需求,對防沙治沙、擴大可耕地的面積、建設綠色循環經濟,提供全自動太陽能灌溉用
② 針對中國荒漠化相關政策大神們幫幫忙
1.從國家安全的高度認識防治荒漠化的緊迫性,抓住重點構建綠色屏障 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荒漠化蔓延、沙塵暴肆虐,已直接影響到經濟和社會安全以及民族團結等國家安全問題。因此,要把防治荒漠化提高到維護國家安全的高度來認識。各級領導要牢固樹立起生態保護意識,從指導思想上克服先發展後治理的傾向,樹立起環境與發展並重的思想。當前在生態環境建設上要盡快建立審計制度,對林草植被破壞嚴重,導致生態環境繼續惡化,荒漠化不斷擴大地區的領導實行一票否決制。並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指標體系和監控制約機制。要採取嚴格的封育措施,對沙塵暴的主要發源地和對國家安全有重要影響的荒漠化地區進行封育,劃定保護區,實行封山育林、封山育草和飛播造林,嚴格控制人為活動,並在保護的基礎上有計劃地恢復林草植被,提高林草覆蓋率,逐步減少沙塵源。要明確防治荒漠化的戰略重點,要選擇以北京、天津周圍為重中之重,並逐步向西推進。首先抓好北京的北大門———河北省豐寧縣和張家口懷來縣的荒漠化治理,豐寧縣與北京山水相依,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區,是沙塵南下的主要通道,必須加快治理。同時集中力量治理河北壩上、內蒙古自治區的荒漠化,然後向西北地區推進,盡快構建綠色屏障體系,形成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的治理格局。要加強荒漠化地區農田防護林建設。要在85%的農田上建立防護林體系,按農區面積的10%的土地來發展防護林,以阻止荒漠化向平原地區推進,確保農田增產和農民增收。 2.堅決制止「五濫」,特別要禁止新的不合理開墾 植被破壞是導致荒漠化的重要原因,而造成植被破壞主要是「五濫」所致。一是濫墾。要對過去已確定的開荒項目進行重新審核,凡對森林、草場、濕地等有破壞作用的開墾活動應一律停止,迅速轉到生態環境建設上來。二是濫牧。我國草場有1/3退化,目前大部分草場放牧已超過承載能力,由於超載過度,不少地方連草根都被吃掉,導致土地沙化。為此,必須採取「限養」、「圈養」、「輪牧」等措施,使牲畜數量與承載能力相適應。三是濫伐。要制止對現有林木的破壞,特別是在荒漠中生長的灌木和草類要堅決保護起來。四是濫采。幾年來不少地區亂挖中葯材和野菜,有的地方已連挖幾遍,加快了荒漠化進程。要嚴禁亂采亂挖,加大執法力度。五是濫用水資源。水資源的濫用已嚴重影響荒漠化的治理速度,必須節約用水,建立節水農林業體系,當前要特別制止過度開采地下水,是保護現有林草植被的重要條件。在整治「五濫」的基礎上,大力恢復植被,因地制宜建設喬、灌、草結合的固沙防風體系,遏制荒漠化的蔓延。 3.加大對荒漠化治理的投入力度 我國生態環境建設之所以出現局部改善、整體惡化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的投入很低。據報道,我國幾年來每年治沙經費只有3000萬元,內蒙古自治區現有1.7億畝沙荒地是沙塵暴的主要發源地,但每畝的治理經費只20元,連種苗費都不夠。防治荒漠化是造福子孫的偉大事業,必須依靠群眾的積極性,而要調動積極性,必須堅持物質利益原則,以經濟杠桿引導治理荒漠化土地,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脫貧致富。可通過多種渠道、多元化和多樣化的方式來解決資金投入。但從荒漠化地區的實際出發,必須以國家投入為主,地方投入為輔,同時積極向社會融資,爭取國際組織的資助以及農民的廣泛參與等來增加投入。在投入的比例上,建議國家投入佔60%,地方投入佔40%,每畝投入200元,1年治理5000萬畝,需100億元,連續治理10年,到2010年,投入1000億,其中國家投入600億,每年60億,這比目前因沙塵暴每年損失540億相比只有1/10多一些,用這些投資就可使5.0億畝荒漠化土地有優良植被的覆蓋,改造為良田、草地和森林,為西北地區山川秀美打下初步的基礎。反之,如不及早加大投入,荒漠化防治難以取得成效。 4.提高荒漠化防治的科教支撐能力 為提高荒漠化治理的質量,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據統計,西部的林業專門人才11萬人,佔全國的22%。目前西部只有林科高等學校3所,年招生1900人,中等林業專業學校12所,年招生4500人,可見人才之匱乏。又據統計,地區以上的林業科研單位西部佔全國27.5%,從事科技活動人員西部佔全國26.7%,與東、中部比較都有較大差距。要提高科教的支撐能力,首先必須加大教育的投入,以培養更多的高、中級專門人才,同時開展多層次的培訓,提高現有人員的整體素質;其次是採取優惠政策積極吸引人才,鼓勵東中部地區的林業技術人才到西部工作或開展合作和兼職,開展科技交流活動;三是大力推廣、開發一批實用技術,特別是名特優新良種壯苗的培育技術,耐旱、耐鹽鹼樹種選育技術,集水保墒技術,飛播造林技術,高附加值經濟樹種的栽培與加工利用技術,防治病、蟲、火、鼠技術等方面的重大技術。到2010年使示範區域內科技成果推廣率從30%提高到60%,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9%提高到50%;四是穩定基層技術力量,建議鄉(鎮)林業工作站在改革中不能撤消或合並,確保專人從事科技推廣工作。 5.進一步實行優惠政策 首先要減輕林業稅費,目前林產品銷售稅一般占林木銷售收入的50%左右,有的更高,更有的發生虧損,並且還有加劇之勢,因此建議國家對林產品稅費作重大調整,大幅度降低稅費。二是在土地政策上,應進一步放寬。要實行土地責任制,所有權屬集體,使用權歸個人,50—70年不變,實行誰開發,誰使用,誰投資,誰受益的方針,給農牧民劃自留山(草地、荒漠化土地)或責任山(草地、荒漠化土地),限期治理,治理成果允許繼承和轉讓。對治理荒漠化新開發的土地或產品的征稅,從有收益後開始,前五年減半甚至更為優惠。三是在信貸政策上,要進行必要的扶持。重點支持產業開發,提高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根據荒漠化土地治理開發回收周期長的特點,應延長償還期,建議從事農牧業的貸款償還期在3—5年,從事果業的為5—8年,從事林業的10年以上,並實行必要的低息或貼息。 6.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根據沙塵暴越演越烈的形勢,應加快立法進度。盡快制定《防沙治沙法》、修改《草原法》,加上現有的《森林法》、《水土保持法》,形成較為配套的防治荒漠化法規體系。嚴格執法,加大執法力度。嚴格制止掠奪式開發經營,按國家有關規定,對生態公益林和天然林,嚴禁採伐。在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以及綠洲邊緣建立禁墾區。此外,要建立健全防治荒漠化執法監督體系。在防治荒漠化過程中,要防止單打一,樹立全局觀念,加強對農林牧水氣等部門的總體協調,形成有機結合的體制,並探索高效的運行機制和運作方式,確保荒漠化治理的順利進行,這也要從法律上固定下來。
③ 關於荒漠化我國政府出台的政策有哪些
可以,政府是鼓勵社會各階層投入到防沙治沙當中,只要納入到國家總的治理計劃當中,都可以享受同等的補貼政策。
優惠政策:
政府會對沙化土地的治理實行一些土地優惠政策。如對國有的荒漠化土地進行治理可以使用70年,同時減免一定稅收。
政府對已經防沙治沙的林子還會實行收購政策和更加優惠的土地使用政策。
如果營造的是生態公益林,政府可以給予相應補助。一個是按照每畝計算的補貼,每年5元錢的生態效益補償金;二是推出目前政府正在試點的收購方式,不想自己經營的可以對政府試點的生態公益林進行收購。
各地也會結合中央這些政策,制定相應地方政策鼓勵社會資金注入防沙治沙工程。
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大、分布廣、受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仍有27%的國土面積屬於荒漠化地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200億元,全國有近億人口常年受荒漠化影響,談起沙塵暴人人色變。在沙漠化治理過程中,讓人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治理荒漠化僅靠政府、民眾的呼籲不是唯一的辦法;要有一個激勵的政策和機制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去從事這項利民、利己的事業。
④ 中國沙漠化治理現狀
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1.16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回172.12萬平方公里。與 2009年相答比,5年間荒漠化土地面積凈減少12120平方公里,年均減少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凈減少9902平方公里,年均減少1980平方公里。
監測結果表明,自2004年以來,我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連續3個監測期「雙縮減」,呈現整體遏制、持續縮減、功能增強、成效明顯的良好態勢,但防治形勢依然嚴峻。本公報是根據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編寫的,簡要介紹了截至2014年我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的最新信息,旨在使社會各界對我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及面臨的形勢有一個客觀了解,堅定防治信心,加大防治力度,建設沙區美好生態
⑤ 我國治理沙漠的國家政策及地方政策是怎樣的
退耕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三北防護林體系,長江流域防護林,環京津風沙治理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主要解決天然林的休養生息和恢復發展問題。工程實施范圍包括: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地區和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的17個省區市的734個縣和167個森工局。從2000年至2010年主要實現三大目標:一是切實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二是加快森林資源培育步伐;三是妥善分流安置富餘林業職工。
——退耕還林工程。這是涉及面最廣、政策性最強、群眾參與度最高的再造秀美山川的關鍵工程,主要解決重點地區的水土流失問題。工程覆蓋了中西部所有省區市及部分東部省區。規劃在2001年至2010年間,退耕還林2.2億畝,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6億畝。工程建成後,工程區將增加林草覆蓋率5個百分點,水土流失控制面積13億畝,防風固沙控制面積15.4億畝。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主要解決首都周圍地區的風沙危害問題。工程建設范圍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5省區市的75個縣,總面積為46萬平方公里。工程建成後,京津地區的生態將大為改觀。
——「三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等重點防護林建設工程。具體包括「三北」防護林第四期工程,長江、沿海、珠江防護林二期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綠化二期工程。主要解決「三北」地區防沙治沙問題和其他地區各不相同的生態問題
⑥ 已經到2020年了,中國的沙漠治理有百分之五十嗎
具體百分數不太好說由於沙漠。每一年還是很快的速度在吞綠洲所以這個百分比不好計算而且政治速度沒有吞噬快由於過度的放牧
⑦ 中國沙漠治理還有希望嗎
當然有希望,而且已經取得了成效。根據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寧夏、甘肅、內蒙古都保持了可喜的「雙縮減」態勢。與2009年第四次監測結果相比,截至2014年,三省(區)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71.8萬公頃,沙化土地面積減少45.5萬公頃。
中國在使人造沙漠恢復健康狀況上的經驗和技能是世界領先的。基於中國經驗的分享,非洲的「綠色長城」計劃已經在撒哈拉地區以及荒漠草原區展開。「南部非洲再綠化」也會受益於中國幫助。
⑧ 中國現在採用哪幾種治理沙漠方法可行度如何
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
2.1防風固沙
2.1.1設置沙障。主要有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籬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鋪沙障等。草方格沙障使用麥草、稻草、蘆葦等材料,在流動沙丘上紮成擋風牆,以削弱風力的侵蝕,同時有截留降雨的作用,能提高沙層的含水量,有利於沙生植物的生長。黏土沙障是將黏土在沙丘上堆成高20-30m的土埂,間距1-2m,走向與風向垂直。黏土固沙施工簡單,固沙效果較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但需要大量的黏土。
2.1.2在沙面上覆蓋緻密物。以色列嘗試了一種塑料薄膜固沙法,即將塑料薄膜覆蓋在沙漠上,並用石頭等重物壓住。這種方法可有效防止水散失,但塑料薄膜易被風颳起,使其喪失固沙和保水功能,同時造成二次污染。
2.1.3利用廢塑料治理沙漠。該方法可有效固沙和保水。利用簡單工藝將廢塑料改性成為固沙膠結材料,然後在所種植物周圍的沙表面噴灑1層固沙膠結材料,15-20min後固沙膠結材料就將表層沙膠結在一起,形成黏性固沙層。固沙層為柔性,很難開裂,且固沙層由固沙膠結材料與表層沙緊密黏結,重量較大,大風也很難將其颳起。
2.2植物治理沙漠植物治理指在沙漠地區播種沙生植物,以阻止沙漠擴張及改善沙漠土地。沙生植物具有水分蒸騰少,機械組織、輸導組織發達等特點,可抵抗狂風襲擊,並盡快將水分和養料輸送到亟需的器官,其細胞內經常保持較高的滲透壓,具有很強的持續吸水能力,使植物不易失水,能夠適應乾旱少雨的環境。其治理的方法:
①在沙漠地區有計劃地栽培沙生植物,造固沙林。一般是在沙丘迎風坡上種植低矮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固住鬆散的沙粒,在背風坡的低窪地上種植高大的樹木,阻止沙丘移動;
②在沙漠邊緣地帶造防風林,以削弱沙漠地區的風力,阻止沙漠擴張。防風林的效果與林帶的高度有關,樹木越高大防風效果越好。此外,還與樹木的疏密結構和透風性能有關。其類型有3種:緊密結構林帶、疏透結構林帶及通風結構林帶。植物治理的效果重點在於選擇適當的樹種和科學的林帶結構。
2.3水資源利用水資源利用在沙漠治理過程中最為重要。沙漠中的水源主要有地下水、河道水和降水。但沙漠區域的降水量不穩定,一般隨氣候的變化而變化,濕潤年份降水量多,而乾暖年份降水量少。沙漠地下水較穩定,其沙層厚,具有一定的「隔熱」性,使水得以在地下保存。但這種穩定是相對的,受到降水的制約。解決水資源主要從汲水、輸水和節水灌溉等方面考慮。
2.3.1汲水。其方式主要有2種:
①地下井汲水工程。在含有水體的古河道、古湖泊或地下水發育的沙漠區域可以建立地下井。井深度及口徑的確定要綜合考慮需水量、水層厚度與井底持力層等因素。
②坎兒井。坎兒井是井渠相連的汲水工程,由地表開挖許多豎井,挖到含水層,然後再在各豎井的底部相互挖通,以洞相聯,形成地下渠道,在新疆地區被大量應用。渠聚的地下水順渠道流至坎兒井的終端,引水出地面流入渠溝再進行灌溉。由於其沿山前傾斜的沖積層挖掘,渠頭水位高,終端水位低,無需動力設備即可把水引到地面,且在地下渠道流動,蒸發損耗量小。
2.3.2輸水。水資源的輸送方式主要有渠道引水和管道輸水。
①渠道引水。這是我國農業進行灌溉的主要方式,目前全國渠系水的利用系數為30%-40%,即輸水損失率高達60%-70%。
②管道輸水。該方式可減少水資源在輸送過程中的蒸發和流失,其輸水損失率僅為20%-30%,且輸送量大。
2.3.3節水灌溉。節水灌溉技術主要包括噴灌和微灌技術。噴、微灌技術與地面灌溉相比,節水30%-70%,被廣泛應用。
⑨ 如何參與中國沙漠治理,我想負責一塊沙漠,通過我的努力想讓它也成為一片綠洲。
我認為國家來林業主管單位自應該制定一個發動全民植樹的機制,專門劃定天津防護林建設全民植樹認養多個區域,在各種植地常年安排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鼓勵全市居民以各種主題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比如,各戶家庭夫妻結婚紀念日、孩子降生紀念日、孩子生日紀念日、家庭成員去世紀念日、各大法定節日都可以由天津市環境保護局、天津市綠化造林主管部門組織全民性質義務植樹活動,改善天津的生態環境造福百姓,踐行可持續發展觀。目前,我個人有出資義務植樹的想法,但無法從網路等媒體獲知找誰可以完成這個願望。我相信每一個熱愛家鄉的天津市居民也同樣有這樣的心願。
沙漠治沙恢復植被,水源緊缺以及沙漠土質保水能力差使得植樹治沙稱為一個很頭疼的大問題。前不久我在給兒子換尿布時突發奇想,可不可以在沙漠土中參加尿布中的那種保水材料,改良植被生存環境盡快促成旺盛生長,為樹木提高抗旱保墒能力呢?希望中國治沙站的工程技術人員理論實踐檢驗一番。
⑩ 中國的沙漠治理情況
8個字!
一塌糊塗。。。。。。。。。。。
毫無建樹。。。。。。。。。。。
當然是不斷的擴大咯。。。例子當然樓上那個就可以了。。
看看越來越平凡的沙塵暴。。
日韓都抗議中國的沙漠治理呢。。。砂子都吹到他們那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