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韓愈治理潮州

韓愈治理潮州

發布時間: 2021-02-01 23:19:31

㈠ 韓愈對潮汕文化的影響

愈謫潮對潮州民俗生活與群體心理的影響
作者:趙松元 單位:韓山師范學院中文系
--------------------------------------------------------------------------------

民俗形成的原因到底有哪些?陶立先生在《民俗學概論》中曾從經濟的原因、政治的原因、地域的原因、宗教的原因以及語言的原因等五個方面進行了頗令人信服的闡析。但筆者感到,在中國歷史上,一些地方的民俗建構還往往與遷謫這種中國古代特有的政治文化現象相關。很多著名的遷客逐臣都是文化名人,他們對貶所的民俗生活與群體心理發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如屈原之與岳陽、柳宗元之與柳州,等等。
中唐時韓愈貶放潮州,對潮州歷史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潮州是目前為數不多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而潮州之能成為歷史文化名城,就離不開韓愈。甚至可以說,沒有韓愈,就沒有潮州的現在。本文擬就韓愈謫潮對潮州民俗生活與群體心理的影響作一粗淺的論述,以求正於方家。
一、三大效應:韓愈對潮州民俗生活與群體心理發生影響的主要原因
一般而言,一個貶臣逐客如果能夠贏得貶地人們永久的崇敬與懷念,從而對貶地民俗生活與群體心理發生影響,往往離不開這樣三個因素:
A 棠陰效應:貶官在貶地積極有為,如召公施以惠政,造福一方,贏得當地士庶的永久懷念;
B 名人效應:貶官本身是一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文化名人(詩豪、文豪或名藝術家等);
C 宣傳效應:貶官身後得到他人的推崇宣傳。
唐代貶謫潮州的中央大員可謂多矣,如張元素、唐臨、常懷德、盧怡、李皋、常袞、楊嗣復、李德裕、李宗閔等都曾貶逐潮州。但他們基本上沒有在潮人心靈世界中占據一席之地,也沒有留下什麼可供後人觀瞻的文化遺跡。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他們不具備這三大效應:或在貶潮期間無大作為,影響微微。 如果為官一任,不能造福一方,無論如何也不會為當地人士所認同,所懷念;或雖為中央大員,卻文名、詩名不高。所以,他們在貶所只能是匆匆過客,很快就被「雨打風吹去」,消失在歷史的深處了。
韓愈則與之不同。韓愈之於潮州,完全具備了這三大效應。因而,他地位雖不如曾高居相位的李德裕輩,貶居潮州的時間也很短,僅七個多月,卻贏得了不朽的聲名,永遠活在世世代代潮人的生活世界之中。當然,不僅僅是潮人尊崇韓愈,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尊韓」幾乎是唐宋以來中國歷代文人士子的共同心理,這不是個別的、局部的甚至也不是地域性的問題,而是一個歷時性的全國性的突出文化現象。但相對而言,在全國范圍內,恐怕很少有一個地方的人象潮州人那樣崇敬韓愈、神化韓愈,以致民俗生活與群體心理都為之受到了深刻而又深遠的影響。
韓愈是大名鼎鼎的詩人、古文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在當世已享有盛名,因而他所到之處,自然容易引起他人的關注與尊敬。而實際上,在韓愈未到潮州之前,韓文就已流傳到了潮州,潮人進士趙德就曾在「蓬茨中手持目覽,飢食渴飲」,並為之「沛然滿飽」而自發把韓文編錄成集了①。韓愈的「名人效應」於此可見一斑。
韓愈之能為潮人永久崇敬,尤其與宋代仕潮官吏的尊韓和其他文化名人的推崇與宣傳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宋哲宗時,王滌知潮州,把刺史堂後的韓文公祠遷至城南七里處,並專門約請名滿天下的蘇東坡撰寫碑文,東坡因而寫成《韓文公廟碑》的千古名文,文章高屋建瓴,高度評價了韓愈,這對潮州以至全國性的尊韓發生了巨大影響。此外,歷代仕潮官吏尊韓學韓,也對潮人崇拜韓愈起著推波助瀾的巨大作用。對此,著名學者饒宗頤先生早在《宋代潮州的韓學》一文中有過細致而精闢的論述②,庄義青先生也在其近著《宋代的潮州》一書中進行過詳細的闡述。茲不贅述。
眾所周知,韓愈之治潮惠政,主要有驅鱷除害、關心農桑、贖放奴婢、延師興學等方面。當韓愈貶來潮州之時,潮州正處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潮州自古以來,遠離中原,僻處嶺外,交通不便,形成一個帶有封閉性的地理文化圈。唐杜佑《通典》雲:「五嶺之南,人雜夷獠,不知禮義……是以漢室常罷棄之。」到唐代,當中原文明已高度發達的時候,潮州大部分地區還仍然處在荒涼落後的狀態之中。因而潮州成為當時貶臣逐客的棄置之所。有唐一代,在韓愈之前,先後有不少中央官員如張元素、唐臨、常懷德、盧怡、李皋、常袞等謫放潮州。他們把中原文化禮俗某種程度地傳播到了潮州。當時潮州固然土廣人稀,落後荒僻,但社會已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文化教育亦已有了一定的根基。自韓愈貶潮之後,潮州的社會歷史則加快前進的步伐,到了宋代,潮州人口迅速增多,由唐元和年間的一萬零三百二十四戶,猛增到北宋元豐年間的七萬四千六百八十二戶與南宋淳祜年間的一十三萬五千九百九十八戶③。隨著人口激增,潮州的經濟文化也迅速發展,並逐步趕上了中原和江淮地區的發展水平。可見,韓愈恰好是在潮州歷史發展的一個關鍵點上貶到了潮州。潮州當時的歷史發展,正需要文明的火焰燒去蠻荒落後,代表中原文化的傑出人物韓愈,恰逢其時,貶來潮州,奮發有為,德化潮州。這大約是一種歷史的因緣吧;而潮人之尊韓,應該也離不開這個因緣。
二、韓愈對潮州民俗生活與潮人群體心理的深刻影響
現代民俗學認為,民俗作為文化現象,不是個人的行為,而是社會普遍傳承的風尚和喜好,民俗是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世界和文化生活④。就其整體而言,民俗又是一種歷時性的文化創造與文化積淀。而一個地域的民情風俗,則反映著該地域人們的獨特心理。現代民俗學的思想為我們研究韓愈貶潮與潮州民俗生活的建構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韓愈對潮州生活世界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潮州市區今有「昌黎路」,有「昌黎小學」。人們為一條路、為一個學校起名,決非隨意而為,它往往反映著命名者的特定的文化心態。以韓愈的號命名,其作為一個民俗文化事象,就反映著潮人對韓愈的懷念與崇敬。在昌黎路中段今潮州博物館前有巍峨的石牌坊,它建於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坊額題著「昌黎舊治」、「嶺海名邦」八字,既表達了潮人對韓愈的懷念與贊譽。又流露出潮人因有文化名流韓愈治潮而產生的自豪之情。潮州西湖公園內涵碧樓後面山坡上有一「景韓亭」,亭內正壁中有據說是韓愈所書而由清代潮州知府龍為霖主持摹刻的《白鸚鵡賦》石碑。潮州北郊韓江北堤旁還建有「祭鱷台」,等等。潮人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紀念韓愈,與此同時,潮人自己的生活世界也因此增添了幾處勝跡,增添了許多歷史文化的內涵。
尤值一提的是潮州有一永久性的紀念韓愈的勝地韓文公祠。潮州韓文公祠始建於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遷至韓山。後幾經變遷,幾經修葺,歷八百年而香火不斷。它是我國現存紀念韓愈的一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宇。該祠之修建與存在,作為一突出的民俗事象,對潮州生活世界的影響極大。它寄託著潮人的崇韓心理,又是旅遊觀光或進行歷史文化教育的極好場所。不管過去還是現時代的潮人,都喜歡到韓文公祠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這已成了一種下意識的習慣,一種風氣。在某種意義上,該祠可視為潮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凡是到潮州來的達官貴人與一般的海內外遊客,都要慕名參觀瞻仰。
由以上文字,足可見出韓愈對潮州生活世界的影響之大。但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韓愈對潮州民俗生活尤其是潮人群體心理建構的深層的隱性的影響。
美國現代社會科學著名學者薩姆納(1840 1910)有《民俗》一書,在其理論體系中,有一個最基本的概念:行為方式。他認為,人生活著,總是有各種各樣的需要希望得到滿足。為滿足需要,就得採取一定的行為方式。對行為方式進行優選,就很容易養成個人的習慣;而群體對同一行為方式的反復則形成風俗。他指出,「每一個人都受惠於其他人的經驗,因而大家都趨向於被證明為合宜的行為方式。終至大家都採取達到同一目的的同一方式,這樣,活動方式就轉化成了風俗,成了集體現象。
韓愈對潮人民俗生活與群體心理建構的隱性的深層的影響,直接與他治潮之惠政聯系在一起。
韓愈治潮惠政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驅鱷除害。這對潮人的民俗生活影響甚巨。驅鱷除害事,在新舊唐書中皆有記載。《新唐書·韓愈傳》雲:「初,愈至潮州,問民疾苦,皆曰惡溪有鱷魚,食民畜產且盡,民以是窮。數日,愈自往視之。令其屬秦濟以一羊一豚投溪水。」韓愈並寫了《鱷魚文》而「祝之」,「祝之夕,暴風震電起溪中,數日,水盡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無鱷魚患」。對韓愈祭鱷一事,後世向來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些文人士大夫持批評的態度。宋王安石在《送潮州呂使君》詩中告誡當時的潮州太守呂說:「不必移鱷魚,詭怪以疑民。」明確表示韓愈祭鱷為「詭怪」之事。近人郭朋在《隋唐佛教》中則認為,韓愈簡直就是中國古代的唐·吉訶德,演出了一出「無聊的鬧劇」。與之相反,千百年來,更多的一些文人學士、潮州歷任太守及佐僚都對韓愈驅鱷稱頌備至,蘇軾肯定韓愈「能馴鱷魚之暴」⑥,明宜德年間潮州知府王源《增修韓祠之記》中稱頌韓愈「存恤孤煢,逐遠惡物」;清代楚州人周玉衡則在《謁韓文公祠》詩中說:「驅鱷文章非異術,化民詩禮亦丹心」;……至於潮州的民眾與學人則更抱贊賞與感激的態度。潮州當代學者曾楚楠肯定說,雖然憑一紙文章不可能根治鱷害,但韓愈驅鱷卻富有積極意義,而韓愈「作為 一個被貶官員,置個人憂愁、不幸於度外,為了解除民瘼,剛上任即『詢吏民疾苦』,並訴諸行動,形諸文字的動機和行為,理所當然地會得到人們的肯定和贊揚」。因此,驅鱷行動成為宋代以後潮人尊韓的一項重要內容⑦。清乾隆間人李調元在《題韓祠詩》中寫道:「官吏尚鐫鸚鵡字,兒童能誦鱷魚文。」這二句詩,即道出韓愈祭鱷事在潮州生活世界中的傳播之廣、影響之深。在韓祠正堂東側石柱上,鐫刻著清道光年間潮州知府覺羅祿昌的一付聯語:
闢佛累千言,雪嶺藍關,從此儒風開海嶠
到官才八月,潮平鱷渚,於今香火遍瀛洲
「香火遍瀛洲」五字,即表明韓愈在潮人生活世界中的深遠影響。
韓愈治潮惠政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高度重視文化教育。貶來潮州不久,韓愈就寫了《潮州請置鄉校牒》,他認為,治理國家,「不如以德禮為先,而輔之以政刑也。夫欲用德禮,未有不由學校師弟子者。」於是,他一方面薦舉地方俊彥趙德主持州學,一方面花大力氣興辦鄉校。辦學缺資金,韓愈就「出已俸百千以為舉本,收其贏余,以給學生廚饌」⑧。百千之數,大致相當於韓愈八個多月的俸祿,也就是說,韓愈為興辦學校,把其治潮州八月的所有俸祿,都捐了出來。這正是重義輕利的古君子之風的體現。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韓愈的興學,決定性地影響了後來歷代治潮者對自己行為方式的優化選擇。蘇軾在《潮州昌黎伯韓文公廟碑》中說,「朝散郎王君滌來守是邦,凡所以養士治民者,一以公為師。」而實際上,不獨王滌治潮以韓愈為師,兩宋所有蒞潮官吏,都崇奉韓愈,歷任州刺史及州郡長官之佐僚,也都無不以韓愈為師⑨。薩姆納指出:「風俗是一致的行動歷時地造成的。」⑩尊韓奉韓,以興學為首務,確乎已成為自昌黎之後歷代蒞潮官吏的不約而同的一種習慣,一種集體現象。
韓愈興辦學校,同時薦舉當地俊彥主持州學,這也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了潮人的群體性格。潮人向以聰明靈活、善於經商著稱,在外地人眼裡,潮人無異於中國的「猶太人」。然而,如果對潮人的認識僅止於此,那就是片面的了。只要深入潮人生活世界,你就能深切感受到潮人群體性格的方方面面,尤其能感受到潮人好學崇文的風氣。這種好學崇文風氣的形成,追根溯源,則直接得益於韓愈當年的興學。早在北宋,蘇軾就已指出:「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由是潮之士篤於文行,至於今號稱易治。」(1l)。南宋乾道年間潮州太守曾造也說,潮州文物之富,始於唐而盛於宋,「爰自昌黎韓公以儒學興化,故其風聲氣習,傳之益久而益光大」(12)。這些話,明確揭示出好學愛文不僅是潮人個人性的習慣,而且已成為潮人群體行為方式的優化選擇,成為一種有地域色彩的風氣。
潮州有所謂八景,其中有一景曰「韓祠橡木」。橡木,亦稱韓木,傳說為韓愈手植,今已不存,但「潮人想慕者,久而彌殷」(13)。自宋以來,關於韓木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民俗傳說:韓祠橡木開花之繁稀,預示著潮州士子登科人數之多寡。宋代潮人王大寶《韓木贊》即記載了韓木花開「兆先機」的神異傳說:「(韓木)遇春則華,或紅或白,簇簇附枝,如桃狀而小。每值士議春官,邦人以卜登第之祥,其來舊矣。紹聖四年丁丑開盛,傾城賞之,未幾捷報三人,蓋比前數多也。繼是榜不乏人,繁稀如之。」這個民俗事象是韓愈以儒學興化直接結出的果實。王大寶分析道:「公刺是邦,命師訓業,綿綿厥後,三百餘年。士風日盛,效祥於木,理之宜然。」這幾句話,表明在韓愈影響下潮州養成了多麼濃厚的愛文好學的「士風」。南家王十朋《曾潮州到郡未幾,首修韓文公廟,次建貢闈,可謂知化本矣。某因讀韓公別趙子詩,用韻以寄》詩「至今潮陽人,比屋皆詩書」,即是這種風氣的生動寫照。曾有這樣一個記載:宋孝宗問王大寶曰:「潮風俗如何?」大寶則以「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習尚至今」對之。(l4)這種好學崇文之風習一直綿延到現代。筆者自湘入潮,已寓居潮州五年,頗為深切地感受到,潮州好學愛文、尊師重教之風確乎比其他地方濃郁。詩詞書畫這些傳統的文學藝術,在潮州民間有著深厚的基礎,往往一些貌不驚人的人能隨口吟誦韓愈的詩文;而一些個體戶老闆則往往能舞文弄墨,吟詩作賦。有一位企業家不僅加入了中華詩詞學會,而且還由中華詩詞學會為他出版了一部頗有份量的詩集。一定地域的民俗事象及其群體性格,一般都負載著千百年歷史的深厚文化資源。潮州的這種人文傳統,這種民情風俗,正因為遙接著綿延著韓愈當年以儒學興化的古風,總使人感到其中氤氳著一種深厚的歷史文化蘊涵。
三、由人到神:韓愈在潮州的神化
蘇軾在《潮州昌黎伯韓文公廟碑》中說:「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確實,早在宋代,韓愈就被潮人請上了神壇,連帶所致,韓愈的侄孫因護送韓愈有功,也成了八仙之一的韓湘子。韓愈不僅在士人農工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而且也成為商界奉祀的神靈。蘇州現存的、立於康熙初年的《潮州會館記》雲:「我潮州會館……敬祀靈祜關聖帝君、天後聖母、觀音大士。已復買東西旁屋,別祀昌黎韓夫子。」曾楚楠先生指出:「商務組織中尊關帝、祀天後、拜觀音,到處皆然而奉祀韓夫子,實為潮商所獨有。」(15)可見,在潮州民俗世界中,韓愈已不復是歷史人物,儼然已是一個神話人物。神話本是遠古人類集體心理的文化載體,但在某些特殊的歷史人文環境中,非神話時代同樣能夠產生新的神話。而在中國神話的家族中,把現實中的真人史實加以神秘化以及神聖化,則是神話產生的一個重要方面。許多歷史人物,如秦代的李冰、三國時代的關羽、宋代的岳飛、包丞等等,就都是被神秘化神聖化而從人的地位提升到神的地位,成為被祭祀崇拜的偶像,成了神話化的史實人物。象關羽,本是一歷史人物,由於他身上所集中體現的忠、義、勇、剛等傳統的特殊文化內涵,不僅符合廣大民眾生活世界中不能缺少的思想文化信仰之需要,而且也適應封建統治階級加強思想文化統治的需要,因此,在中國後期封建社會中,關公由一歷史人物而被提升為神 「武聖」、「關帝」。但韓愈之在潮州成為神話人物,與關公不同。關公之成為神話人物,雖然離不開下層民眾的崇拜,而更主要還是因為歷代統治者出於統治的需要而不斷加封與宣傳。韓文公之成為神話人物,則主要出自潮人的崇韓之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遠謫八千里來到潮州以後,韓愈就成了潮人心靈世界與民俗世界中的永遠的神祗。在潮州歷代的生活世界中,韓愈驅鱷及其許多與韓愈有關的民間故事一直被流播著、傳頌著,也一直不斷被豐富著,從而演變成了非神話時代的新神話。茲再舉二例:
1、「走馬牽堤」。相傳惡溪(今潮州韓江)兩岸原無堤壩,時有水患。韓愈抵潮以後,率領百姓築堤。他先騎馬沿溪岸勘測地界,下屬則跟在馬後,按他指定的路線插上竹竿作為標志。到了山跟前的終點,竹竿還未用完,便順手撒在山上。隔天,在插過竹竿的地段,突然出現一道高大堅實的大堤。從此,洶涌的水流就被堤壩和高山擋住,而終端的山坡則長出茂密的竹子,山名也改為「竹竿山」(16)。
2、八仙造湘子橋。湘子橋為我國四大古橋之一。始建於北宋乾道年間(1171年),向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梁舟合一的「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著名。關於此橋之修建,在潮州流傳著這樣一個優美的民間傳說:韓愈驅殺鱷魚之後,請來侄孫韓湘子與廣濟和尚,各從一邊江岸向江心比賽造橋,佛道施法,工程順利,不想工程快要煞尾時,因故停工待料,江心處未能壘石架橋。廣濟和尚只好請來十八羅漢,迅速把橋墩築好。韓湘子則叫來「八仙」中其他七位道友,施法相助。何仙姑先掰了幾片蓮花,撒在江上,頓時化作十八隻梭船;曹國舅拿出植板,放在梭船上,當作橋板;鐵拐李解下腰帶將十八隻梭船串起,並系於東西兩座石墩上,這樣就造成了一座獨特的橋。(17)
德國現代著名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指出:「神話本身並非是一大堆原始的迷信和粗陋的妄想,它絕不是亂七八糟的東西,因為它具有一個系統或概念的形式。」(18)如果完全以理性的眼光來看,神話也許荒唐無稽。但對於產生此神話的純朴民間大眾來說,這一點也不荒唐,而是嚴肅的事實。神話並非出於個人的創作,而是一個民族集團或一個地域群體的心理和觀念的呈現。民族集團或地域群體所信以為實的神話內容,也即是構成民族信仰或群體信仰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所說的群體信仰是指一個地域群體所共有的思想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整體反映,也是較之個人的宗教信仰更強有力的地域性共識或共同體規則。群體信仰的產生,並不是由理性的自覺而形成的,它是一個群體在長期的歷史經驗與文化傳統的累積中形成的共同觀念,並蘊藏著一種庄嚴肅穆的情感態度。把這種觀念與情感投射到生活世界中,就產生了民俗事象與民俗儀禮,也產生了神話。(19)蘇軾說:潮人對韓愈「獨信之深、思之至」,出於對韓愈的一種深厚的感激、崇敬的心理,潮人把韓愈由人神化為神,這正整體性地折射出潮人的觀念世界與心靈世界;而潮州的民俗生活也因此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潮人陳億先生曾以詩的形式概括了神化人物韓愈的幾個民俗故事,充分表達了潮人對韓愈的崇敬之情:「判石牽堤說有神,赤誠育得滿園春。韓渠千載留恩澤,社戲笙歌究有因。」(20)
趙朴初老《訪韓文公祠口占》說韓愈「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作為貶臣逐客的韓愈,能夠對潮州民俗生活與與潮人群體心理發生如此深遠巨大的影響,確實是一個富有意味的話題。

【附註】
(1)趙德《文錄序》,轉引自曾楚楠《韓愈在潮州》,文物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
(2)見《饒宗頤潮汕地方史論集),汕頭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1版。
(3)參見庄義青著《宋代的潮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4)參見高丙中著《民俗文化與民俗生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
(5)薩姆納著《民俗》第1節,轉引自《民俗文化與民俗生活》。(6)見《潮州昌黎伯韓文公廟碑》。
(7)參曾楚楠《韓愈在潮州》。
(8)《韓愈全集校注·潮州請置鄉校牒》,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9)饒宗頤《宋代潮州之韓學》,載《饒宗頤潮汕地方史論集》。
(l0)薩姆納《民俗》第8節,轉引自《民俗文化與民俗生活》。(1l)見《潮州昌黎伯韓文公廟碑》。
(12)陳余慶《重修州學記》,轉引自《韓愈在潮州》。
(l3)饒宗頤《潮州韓文公祠沿革考·附錄三·韓木考》,見黃挺編《饒宗頤潮汕地方史論集》,汕頭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1版。
(14)《永樂大典》卷 5343【風俗形勝】引《余崇龜文集》。
(15)見曾楚楠《韓愈在潮州》。
(16)參《韓愈在潮州》
(17)據陳億著《潮州煙雲錄》。東方文化館叢書1995年12月。
(18)恩斯特·卡西爾著《人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
(19)此處參考了王孝廉著《中國的神話世界》第1章,作家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
(20)見《潮江煙雲錄》。

㈡ 唐代韓愈到潮州上任後是怎麼治理了潮州水患

唐代韓愈來是大名鼎鼎的詩人自、古文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在當世已享有盛名,因而他所到之處,自然容易引起他人的關注與尊敬。

在韓愈未到潮州之前,他的文章就已流傳到了潮州,潮人進士趙德就曾在「蓬茨中手持目覽,飢食渴飲」,並為之「沛然滿飽」。

韓愈原在朝廷做大官,因寫了一篇奏章勸皇帝不要迎佛骨,以免勞民傷財,荒廢朝政,皇帝看後很生氣,就把他從京城貶到潮州來做刺史。

韓愈上任時,正逢潮州大雨成災,洪水泛濫,田園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視,只見北面山洪洶涌而來,心想這山洪如果不堵住,百姓難免受害慘重。於是他騎著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勢,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隨從張千和李萬緊隨他的馬後,凡馬走過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為堤線的標志。

韓愈插好了堤線,就通知百姓,按著竿標築堤。百姓聽了十分高興,紛紛趕來,傳說人們一到城北,就見那些插下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條山脈,堵住了北來的洪水。

從此,這里不再有患水災了。百姓紛紛傳說:「韓文公過馬牽山。」這座山,後來就叫做「竹竿山」。

㈢ 潮州和韓愈的故事

唐元和十四年,韓愈貶任潮州刺史。韓愈在潮州上任未滿八個月,然而卻專在潮州人民的心中屬待了一輩子。在潮州,韓愈積極投身於為民謀利的工作中。

驅除鱷魚,獎勸農桑,興辦教育,大修水利,延選人才,傳播中原先進文明,從而使當時的蠻荒之地潮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潮州人民感恩韓愈,潮州的山水、路堤、亭台,很多都為紀念韓愈而命名,後人因此贊道:「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

(3)韓愈治理潮州擴展閱讀:

韓愈被貶潮州: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憲宗派使者前往鳳翔迎佛骨,長安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極力勸諫,認為供奉佛骨實在荒唐,要求將佛骨燒毀,不能讓天下人被佛骨誤導。

憲宗覽奏後大怒,要用極刑處死韓愈,裴度、崔群等人極力勸諫,憲宗卻仍憤怒。一時人心震驚嘆惜,乃至皇親國戚們也認為對韓愈加罪太重,為其說情,憲宗便將他貶為潮州刺史。

後適逢大赦,憲宗便於同年十月量移韓愈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韓愈抵達袁州。此年九月,韓愈入朝任國子祭酒,於冬季回到長安

㈣ 韓愈貶潮州的原因是什麼

  • 韓愈貶潮州的原因是: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憲宗派使者前往鳳翔迎佛版骨,韓愈不權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極力勸諫,認為供奉佛骨實在荒唐,要求將佛骨燒毀,不能讓天下人被佛骨誤導。憲宗覽奏後大怒,憲宗便將他貶為潮州刺史。

㈤ 韓愈為何深受潮州人民的尊崇

韓愈,生於唐代,字退之,謚號文公,世稱韓文公,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柳宗元合稱"韓柳"。韓愈自謂郡望昌黎,故世稱韓昌黎。晚年擔任朝廷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上造詣很高,是文學家、散文家、哲學家、思想家,也是政治家。自古至今,韓愈的詩文廣為流傳,我們讀書時就都讀過韓愈散文《師說》,韓愈提出的"文以載道"和"文道結合"的主張,堅持"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理念,成為我們至今尊師重教的先祖。韓愈在晚年,元和十四年因為唐憲宗迎佛骨入大內,他奮不顧身,上表力諫,也因為這件事被貶為潮州刺史,來到我的家鄉潮州,使荒涼落後的潮州成為歷史文化名城,潮州的山水也因為韓愈而改姓。因為韓愈在潮州當官,潮州也就有了韓江,有了韓山,韓山腳下有了韓山師范學院,有了昌黎路,有了昌黎小學,韓山上也有了韓文公祠。潮州人民世世代代感恩韓愈,韓愈也成為潮州歷代官員學習的楷模。那麼,韓愈到底為何受到潮州人民的尊崇,韓愈在潮州做了哪些歷史功績,有了哪些主要的歷史貢獻? 其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韓愈的德化潮州對群體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 歷史上,唐代中央大員被貶到潮州的為數不少,如張元素、唐臨、常懷德、盧怡,等等,但他們基本上沒有在潮州人心靈世界中占據一席之地,也沒有留下什麼可供後人觀瞻的文化遺跡。是因為他們雖為中央大員,但沒有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們的名聲不響,他們在潮州沒有大作為,因此,他們也只是匆匆過客。而韓愈則不同,韓愈在潮州僅僅八個月,就贏得了不朽的聲名,永遠活在世世代代的潮州人生活世界之中,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尊韓"幾乎是唐宋以來中國歷代文人士子的共同心理。因為韓愈是大名鼎鼎的詩人、古文學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韓愈在文學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作為修武人,思想淵源於儒家,他以儒家正統自居,反對佛教的清凈寂滅,神權迷信,他盛贊孟子辟排楊朱、墨子,卻又主張孔墨相用,他反對藩鎮割據,宦官專權。韓愈主張作家的思想修養、人格修養、道德修養和文學修養對搞好創作的重要性。由此看來,韓愈是進步的,正是因為韓愈的進步思想才讓潮州從荒涼之地有了文化復興。眾所周知,韓愈對潮州的貢獻在於治潮惠政,主要有驅鱷除害、關心農桑、贖放奴婢、延師興學等方面。當韓愈來到潮州之時,潮州正處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潮州自古以來,遠離中原,僻處嶺外,交通不便,形成一個帶有封閉性的地理文化圈。到唐代,當中原文明已高度發達的時候,潮州大部分地區仍處在荒涼落後的狀態之中。韓愈來到潮州之後,潮州的社會歷史則加快前進的步伐,文化教育亦已有了一定的規模。潮州人口迅速增多,經濟文化迅速發展,並逐漸趕上了中原和江淮地區的發展水平。可見,韓愈來到潮州時是潮州正需要文明的火焰燒去蠻荒落後的關鍵時期,韓愈能奮發有為,德化潮州,也是韓愈成為潮州人民世世代代尊崇的歷史因緣。 其二:韓愈治潮惠政,驅鱷除害,對潮州人民民俗生活與群體心理產生隱形的深層影響。 潮州的韓江,從前有很多鱷魚,會吃過江的人,害的百姓叫苦,韓江以前也叫"惡溪",韓愈知道後很著急,心想鱷害不除後患無窮,便決心為民除害,命令宰豬殺羊,決定在城北江邊設壇祭鱷。韓愈驅鱷除害,對潮州人民的民俗生活影響很深遠,在新舊唐書中都有記載,"初,愈至潮州,問民疾苦,皆曰惡溪有鱷魚,食民畜產且盡,民以是窮,數日,愈自往視之。令其屬秦濟以一羊一豬投溪水。"韓愈也寫了《鱷魚文》而"祝之","祝之夕,暴風震電起溪中,數日,水盡涸,西行六十里,自是潮無鱷魚患。"盡管後人對韓愈祭鱷一事爭議很多,一些文人士大夫甚至認為是一出"無聊的鬧劇",但是,千百年來,更多的是一些文人學士,潮州歷任官員對韓愈驅鱷稱頌備至,蘇軾肯定韓愈"能馴鱷魚之暴",潮州的民眾與學人則更抱贊賞與感激的態度,因為韓愈作為一個被貶官員,能置個人憂愁、不幸於度外,為了解除民憂,剛上任就"詢吏民疾苦",並訴諸行動,形諸文字的動機和行為,理所當然會得到人們的肯定和贊揚,因此,韓愈驅鱷,為民除害,也就成為宋代以後潮州人尊韓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潮州人民生活世界中廣為傳播,影響是很深層次的。 其三:韓愈重視文化教育,使潮州有了深厚的文化資源,是潮州人民民俗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的歷史淵源。韓愈被貶到潮州之後,就認為必須發展文化教育,他認為,治理國家,"不如以德禮為先,而輔之以政刑也。夫欲用德禮,未有不由學校師弟子者。"於是,韓愈一方面薦舉地方俊彥趙德主持州學,一方面花大力氣興辦鄉校。辦學缺資金,韓愈就把自己八個多月的俸祿都捐了出來。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韓愈的興學,決定性地影響了後來歷代治潮者對自己行為方式的優化選擇。潮州也有了林大欽等狀元榜眼和一大批傑出的政治人才。事實證明,尊韓奉韓,以興學為首務,確實已成為自昌黎之後歷代蒞潮官吏不約而同的一種習慣,一種集體現象。韓愈興辦學校,確實真的滋潤了潮州人的群體性格。潮州之所以有廣濟橋、有牌坊街,有許駙馬府,等等很多的歷史文化遺產,顯現出潮州人好學崇文的風氣,追根溯源,都直接得益於韓愈當年的興學。正因為韓愈的興學,才使潮州人形成一種深厚的文化蘊含,詩詞書畫這些傳統的文學藝術,在潮州民間有著深厚的基礎,往往一些貌不驚人的人能隨口吟誦韓愈的詩文,而一些個體戶老闆則往往能舞文弄墨,吟詩作賦。這都可以證明,一定地域的民俗事象及群體性格,一般都負載著千百年歷史的深厚文化資源,潮州的這種人文傳統,這種民情風俗,正因為遙接著韓愈當年以儒學興學的古風。 現代民俗學認為,民俗作為文化現象,不是個人的行為,而是社會普遍傳承的風尚和喜好,對於一個地域的民情風俗,則反映著該地域人們的獨特心理。在潮州市區有昌黎路,有昌黎小學,人們為一條路,為一個學校起名,絕非隨意而為,它往往反映著命名者的特定文化心態,以韓愈的號命名,則反映著潮州人對韓愈的懷念與崇敬。在昌黎路中段今潮州博物館前有巍峨的石牌坊,坊額題著"昌黎舊治","嶺南名邦"八字,表達了潮州人對韓愈的懷念與贊譽,又流露出潮州人因有文化名家韓愈而產生的自豪之情。潮州西湖公園內涵碧樓後面山坡上有"景韓亭",潮州北郊韓江北堤旁還建有"祭鱷台",所有這些,都體現著潮州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紀念韓愈。當然,人們最常去的地方就是韓文公祠,韓文公祠歷經八百年而香火不斷,"百代文宗"依然綻放出迷人的光芒。韓文公祠的修建與存在,是潮州歷史文化名臣的標志,也是潮州人尊崇韓愈的習慣和風氣。 是啊,作為歷史上偉大的文學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在潮州雖然只有八個月,但能關心人民疾苦,驅鱷除害,能興學育才,為潮州留下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在潮州民眾群體民俗生活中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潮州人民是世世代代尊崇韓愈的,韓愈在現代生活中已成為人們心中的神,韓愈的神話傳說"走馬牽堤","八仙造湘子橋",更是一種長期累積的歷史文化在人們心中的反映,也充分表現出人們對韓愈的尊崇之心。

㈥ 韓愈對潮州做了什麼貢獻

主要做四件事:

一、是殺鱷魚;

潮州的韓江,從前有很多鱷魚,會吃過江的人,害的百姓叫苦,韓江以前也叫"惡溪",韓愈知道後很著急,心想鱷害不除後患無窮,便決心為民除害,命令宰豬殺羊,決定在城北江邊設壇祭鱷。韓愈驅鱷除害,對潮州人民的民俗生活影響很深遠。

二、是興修水利,推廣北方先進的耕作技術。

《海陽縣志·堤防》引陳珏《修堤策》曰,北堤「築自唐韓文公」。

三、是贖放奴婢。下令奴婢可用工錢抵債,錢債相抵就給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錢贖,以後不得蓄奴。

四、是興辦教育,請先生,建學校。

韓愈在潮州建立了一批學堂,大興文化教育。資料介紹,韓愈找來了潮州有名的秀才和他一起辦學,並將自己在潮州的所有俸祿幾乎全部投入辦學。

韓愈認為,國家治理須「以德禮為先,而輔之以政刑」,用德禮即推行儒家的「仁義」之道,「未有不由學校師弟子者」。為了辦好潮州鄉校,「刺史出己俸百千,以為舉本,收其贏余,以供學生廚饌」。

(6)韓愈治理潮州擴展閱讀:

韓愈的主要成就:

1、文學:韓詩、韓文、

參見:古文運動、唐宋八大家

2、教育:韓愈三進國子監任博士一職,又任國子監祭酒,招收弟子,親授學業,留下了論說師道激勵後世和提攜人才的文章。韓愈力改恥為人師之風,廣招後學。

3、思想:古文運動。

4、政治:反對藩鎮割據。

5、史學:《順宗實錄》五卷。

韓愈被貶潮州後的那些事--鳳凰網

㈦ 韓愈在潮州

元和十四年(819),韓愈因諫迎佛骨,觸怒了唐憲宗,幾乎被殺,幸虧裴度救援才被專貶為潮州刺史。屬據《新唐書。韓愈傳》說,韓愈剛到潮州,就聽說境內的惡溪中有鱷魚為害,把附近百姓的牲口都吃光了。於是寫下了一篇《祭鱷魚文》,勸戒鱷魚搬遷。不久,惡溪之水西遷六十里,潮州境內永遠消除了鱷魚之患。在潮八月,韓愈自出俸祿重建久廢的州學,選拔當地進士趙德主持教育事業,注重農業生產,關心民眾生活,舉行驅鱷活動。自此潮州社會進一步發展,文風蔚起,英才輩出,贏得了「海濱鄒魯」的美譽。北宋咸平二年(999),潮州通判陳堯佐於金山麓夫子廟正室東廂闢建「韓吏部祠」。元佑五年(1090),知州王滌遷至城南七里,幾經遷徙,至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太守丁允元遷至橋東今址。只要對人民帶來了好處,人民永遠把他銘記。「潮州山水喜姓韓」,江稱之為「韓江」,山稱之為「韓山」,市區有條街路叫「昌黎路」,還有個學校叫「昌黎路小學」。韓愈將與潮州的山水世世代代永存在人民的心中。

㈧ 通過韓愈被貶潮州可以看出韓愈是一個怎樣的人

被蘇軾稱為「文起八代之衰」、「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韓愈,生活在安史之亂後由盛轉衰的中唐。韓愈未出生,李白已去世,韓愈生兩年,杜甫離開人世。孟郊稍大於韓愈,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劉禹錫都是韓愈同時代的詩人。 韓愈出身於一個官宦世家,其高祖、曾祖、祖父、父親都做過官。韓愈一共兄弟三人,大哥韓會,二哥韓介,韓愈第三。韓介早逝,韓愈三歲時父親也去世了,就跟隨大哥韓會生活。後來,韓會也死了,韓愈就由他的寡嫂撫養成人。韓愈少年時代生活狀況頗為艱苦,但刻苦好學,自言「生七歲而讀書,十三而能文」、「前古之興亡,未嘗不經於心也;當世之得失,未嘗不留於意也。」19歲到30歲他到京師應舉求官的十餘年間也是「飢不得食,寒不得衣」、「無僦屋賃仆之資」。他到京師應舉,先後三次落第,25歲時第四次應舉才中進士。但進士只是身份而不是官,想做官還要再過吏部的博學鴻詞科,韓愈又連續三年應博學鴻詞科,都沒有中。他又三次上書宰相求官,也沒有得到。在長達十餘年的求官歷程後,韓愈終於在30歲時去了汴州的宣武節度使董晉手下做了個觀察推官,才算真正開始了仕途,這就難怪他悲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了。 貞元18(802)年,韓愈任國子監四門博士,時年34歲。這是韓愈步入京師政府機構任職的開端。此間,他積極推薦文學青年,敢為人師,廣授門徒,人稱「韓門弟子」,其《師說》就寫於這段時間。第二年,韓愈與柳宗元、劉禹錫等同為監察御史。監察御史「秩不高而許可權廣」,是專門向皇帝提意見和建議的。他目睹人民忍飢挨餓,向皇帝寫了《御史台上論天旱人飢狀》,請求緩征京畿百姓賦稅,遭權臣陷害,被貶為陽山令。十年謀官,兩月被貶,但他沒有怨天尤人,在陽山任職三年,深入民間,參加山民耕作和漁獵活動,也收了一大批門徒,《新唐書·韓愈傳》說他「有愛於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這是韓愈第一次遭貶。有人說韓愈改變了陽山,使一個荒僻小縣成為文化名城。 永貞元(805)年,順宗即位,大赦天下,韓愈改任江陵法曹參軍。不久,憲宗即位,韓愈官運享通,累升至國子博士。元和十二(817)年,韓愈跟隨裴度征討淮西吳元濟叛軍有功,次年升為刑部侍郎。 憲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導下國內佛事大盛。佛教的過度盛行引起了一些社會問題,當時有相當人口不事生產而為僧,造成了社會生產力和財富的不足,同時有相當數量的信奉者使用自殘的方式苦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安定。元和十四(819)年,憲宗皇帝又搞了一次大規模的佛事活動,派遣中使去陝西鳳翔法門寺迎一塊佛骨,沿途修路蓋廟,官、商、民等皆舍物捐款,京城一時掀起信佛狂潮。《舊唐書》說:「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後。百姓有廢業破產,燒頂灼臂而求供養者。」韓愈看不慣這種勞民傷財的愚蠢行為,也為無人熱衷儒學深感痛心,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韓愈引筆疾書,洋洋灑灑,寫下了著名的《諫佛骨表》。他說堯、舜、禹時代無人信佛,皇帝皆長壽,佛事傳入中國,皇帝反倒短命,不短命者也被人所殺。那佛骨不過是一塊臟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天故取朽穢之物,親臨觀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要求把那枯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豈不盛哉!豈不快哉!」韓愈是大文章家,奏摺寫得暢快淋漓,憲宗皇帝卻不以為然,看後龍顏大怒,即刻要將韓愈斬首。經裴度等人力諫,韓愈才免一死,被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小城潮州當刺史。韓愈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趕出長安,年僅12歲的小女兒也染惡疾慘死在驛道旁。當他策馬行出藍關,他的侄孫韓湘(即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韓湘子)趕來為他送別時,胸中塊壘化作筆底波濤,韓愈寫下了《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年已半百的韓愈心灰意冷由此詩可見一斑。 他到了潮州後,發現潮州不僅地處偏僻,文化落後,而且農耕方式原始,學校不興,陳規陋習甚多。一般說來,被貶謫的官員如同罪人,不會積極參政,韓愈卻不然,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刀闊斧連續為百姓做了四件好事。一是驅除鱷魚。潮州有一條江名為鱷溪,因為江里有很多鱷魚,經常吃過江百姓,人們也稱之「惡溪」。韓愈為驅除鱷魚還寫了一篇《祭鱷魚文》。二是興修水利,推廣北方先進的耕作技術。三是贖放奴婢。下令奴婢可用工錢抵債,錢債相抵就給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錢贖,以後不得蓄奴。四是興辦教育,請先生,建學校。韓愈之前,潮州只有進士3名,韓愈之後,到南宋時,登第進士就達172名,當屬韓愈大興教育之功。八個月後,韓愈徙袁州。但潮州百姓卻把韓愈奉若神靈,祭鱷之地叫做「韓埔」,渡口叫做「韓渡」,鱷溪叫「韓江」,對面的山叫「韓山」。八個月的潮州刺史,韓愈便使潮地的山山水水皆姓了韓,而且人多以韓為姓,街道、店鋪、學校、樹木也多以韓為名,後人又建一祠千年 相祭。今人有仿者詩曰: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州路八千。 八月為民興四利, 一片江山盡姓韓。 元和十五(820)年,宦官謀殺了唐憲宗,穆宗李恆即位,但朝政為李德裕、牛僧孺把持。韓愈回京任國子監祭酒。長慶元(821)年,轉任兵部侍郎。第二年,韓愈單身匹馬,冒著生命危險赴鎮州宣慰亂軍,史稱「勇奪三軍帥」,不費一兵一卒,化干戈為玉帛,平息鎮州之亂。不久轉為吏部侍郎。長慶三(823)年元月,韓愈晉升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韓愈治理下,京城社會安定,盜賊不起,米價不上揚。後來的詩人賈島因念「推敲」撞了韓愈的馬頭,二人引為知交,就是這時候的事情。這一年,韓愈又先後轉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長慶四(824)年韓愈與唐穆宗同年卒於長安,終年五十七歲。 縱覽韓愈一生,我不推崇他險怪的詩風,亦不倡揚「文以載道」的文風,倒是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終以民為念,「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豪情讓我折服。先哲已逝,一千二百年來他的精神光耀千古,彪炳千秋,更在我的心靈上熠熠生輝。

㈨ 韓愈被貶潮州的前前後後經歷了什麼

被蘇軾稱為「文起八代之衰」、「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韓愈,生活在安史之亂後由盛轉衰的中唐。韓愈未出生,李白已去世,韓愈生兩年,杜甫離開人世。孟郊稍大於韓愈,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劉禹錫都是韓愈同時代的詩人。
韓愈出身於一個官宦世家,其高祖、曾祖、祖父、父親都做過官。韓愈一共兄弟三人,大哥韓會,二哥韓介,韓愈第三。韓介早逝,韓愈三歲時父親也去世了,就跟隨大哥韓會生活。後來,韓會也死了,韓愈就由他的寡嫂撫養成人。韓愈少年時代生活狀況頗為艱苦,但刻苦好學,自言「生七歲而讀書,十三而能文」、「前古之興亡,未嘗不經於心也;當世之得失,未嘗不留於意也。」19歲到30歲他到京師應舉求官的十餘年間也是「飢不得食,寒不得衣」、「無僦屋賃仆之資」。他到京師應舉,先後三次落第,25歲時第四次應舉才中進士。但進士只是身份而不是官,想做官還要再過吏部的博學鴻詞科,韓愈又連續三年應博學鴻詞科,都沒有中。他又三次上書宰相求官,也沒有得到。在長達十餘年的求官歷程後,韓愈終於在30歲時去了汴州的宣武節度使董晉手下做了個觀察推官,才算真正開始了仕途,這就難怪他悲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了。
貞元18(802)年,韓愈任國子監四門博士,時年34歲。這是韓愈步入京師政府機構任職的開端。此間,他積極推薦文學青年,敢為人師,廣授門徒,人稱「韓門弟子」,其《師說》就寫於這段時間。第二年,韓愈與柳宗元、劉禹錫等同為監察御史。監察御史「秩不高而許可權廣」,是專門向皇帝提意見和建議的。他目睹人民忍飢挨餓,向皇帝寫了《御史台上論天旱人飢狀》,請求緩征京畿百姓賦稅,遭權臣陷害,被貶為陽山令。十年謀官,兩月被貶,但他沒有怨天尤人,在陽山任職三年,深入民間,參加山民耕作和漁獵活動,也收了一大批門徒,《新唐書·韓愈傳》說他「有愛於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這是韓愈第一次遭貶。有人說韓愈改變了陽山,使一個荒僻小縣成為文化名城。
永貞元(805)年,順宗即位,大赦天下,韓愈改任江陵法曹參軍。不久,憲宗即位,韓愈官運享通,累升至國子博士。元和十二(817)年,韓愈跟隨裴度征討淮西吳元濟叛軍有功,次年升為刑部侍郎。
憲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導下國內佛事大盛。佛教的過度盛行引起了一些社會問題,當時有相當人口不事生產而為僧,造成了社會生產力和財富的不足,同時有相當數量的信奉者使用自殘的方式苦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安定。元和十四(819)年,憲宗皇帝又搞了一次大規模的佛事活動,派遣中使去陝西鳳翔法門寺迎一塊佛骨,沿途修路蓋廟,官、商、民等皆舍物捐款,京城一時掀起信佛狂潮。《舊唐書》說:「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後。百姓有廢業破產,燒頂灼臂而求供養者。」韓愈看不慣這種勞民傷財的愚蠢行為,也為無人熱衷儒學深感痛心,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韓愈引筆疾書,洋洋灑灑,寫下了著名的《諫佛骨表》。他說堯、舜、禹時代無人信佛,皇帝皆長壽,佛事傳入中國,皇帝反倒短命,不短命者也被人所殺。那佛骨不過是一塊臟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天故取朽穢之物,親臨觀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要求把那枯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豈不盛哉!豈不快哉!」韓愈是大文章家,奏摺寫得暢快淋漓,憲宗皇帝卻不以為然,看後龍顏大怒,即刻要將韓愈斬首。經裴度等人力諫,韓愈才免一死,被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小城潮州當刺史。韓愈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趕出長安,年僅12歲的小女兒也染惡疾慘死在驛道旁。當他策馬行出藍關,他的侄孫韓湘(即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韓湘子)趕來為他送別時,胸中塊壘化作筆底波濤,韓愈寫下了《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年已半百的韓愈心灰意冷由此詩可見一斑。
他到了潮州後,發現潮州不僅地處偏僻,文化落後,而且農耕方式原始,學校不興,陳規陋習甚多。一般說來,被貶謫的官員如同罪人,不會積極參政,韓愈卻不然,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刀闊斧連續為百姓做了四件好事。一是驅除鱷魚。潮州有一條江名為鱷溪,因為江里有很多鱷魚,經常吃過江百姓,人們也稱之「惡溪」。韓愈為驅除鱷魚還寫了一篇《祭鱷魚文》。二是興修水利,推廣北方先進的耕作技術。三是贖放奴婢。下令奴婢可用工錢抵債,錢債相抵就給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錢贖,以後不得蓄奴。四是興辦教育,請先生,建學校。韓愈之前,潮州只有進士3名,韓愈之後,到南宋時,登第進士就達172名,當屬韓愈大興教育之功。八個月後,韓愈徙袁州。但潮州百姓卻把韓愈奉若神靈,祭鱷之地叫做「韓埔」,渡口叫做「韓渡」,鱷溪叫「韓江」,對面的山叫「韓山」。八個月的潮州刺史,韓愈便使潮地的山山水水皆姓了韓,而且人多以韓為姓,街道、店鋪、學校、樹木也多以韓為名,後人又建一祠千年
相祭。今人有仿者詩曰: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州路八千。
八月為民興四利,
一片江山盡姓韓。
元和十五(820)年,宦官謀殺了唐憲宗,穆宗李恆即位,但朝政為李德裕、牛僧孺把持。韓愈回京任國子監祭酒。長慶元(821)年,轉任兵部侍郎。第二年,韓愈單身匹馬,冒著生命危險赴鎮州宣慰亂軍,史稱「勇奪三軍帥」,不費一兵一卒,化干戈為玉帛,平息鎮州之亂。不久轉為吏部侍郎。長慶三(823)年元月,韓愈晉升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韓愈治理下,京城社會安定,盜賊不起,米價不上揚。後來的詩人賈島因念「推敲」撞了韓愈的馬頭,二人引為知交,就是這時候的事情。這一年,韓愈又先後轉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長慶四(824)年韓愈與唐穆宗同年卒於長安,終年五十七歲。
縱覽韓愈一生,我不推崇他險怪的詩風,亦不倡揚「文以載道」的文風,倒是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終以民為念,「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豪情讓我折服。先哲已逝,一千二百年來他的精神光耀千古,彪炳千秋,更在我的心靈上熠熠生輝。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