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河城區段綜合整治
① 為群眾干實事的作文
隨著推動加快發展、建設幸福資陽的鏗鏘腳步,秉承著「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無小事」的理念,資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工作,始終堅持民生的根本取向,把群眾利益高高舉過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讓人民群眾共享幸福資陽建設成果,交出了一份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把大寫的「民生」鐫刻在了資陽大地上,留在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民生連著民心。資陽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生動實踐,深刻詮釋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認真踐行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有力提升了廣大群眾的幸福指數,溫暖了民心,凝聚了民氣,激發了民力。
如今,資陽人民正以「幸福資陽」感到驕傲和自豪。
篳路藍縷,成就喜人。
盤點近年來資陽改善民生的心路歷程,一幅壯美而溫馨的民生畫卷在人們眼前徐徐展開……
扶貧解困行動——為了30多萬農村貧困鄉親
初夏的陽光,照進禹興付紅磚黑瓦的新房,打在了老人滄桑而安詳的臉上;老伴蔣祖群照看著兩個打鬧嬉戲的孫子,心中充滿甜蜜……好一幅農家和睦融融圖。
年屆耄耋的禹興付是雁江區清水鄉鯉魚村特困戶,失明多年;老伴蔣祖群70歲,腿有殘疾;兒子患腦癌去世,智障兒媳丟下兩個不滿3歲的孩子獨自離開了家,兩位老人與兩個年幼的孫子相依為命,艱難度日。
2009年5月23日,履新剛剛一個多月的資陽市委書記李佳,在得知禹家境況後,立即前往看望慰問。在破爛的草房前,她緊緊拉住老人的手,滿含熱淚動情地說:「老人家,你們辛苦了,黨和政府一定會幫助你們的!」擲地有聲,情動田野,對禹家的幫扶迅速展開,立竿見影:6月20日,新房子落成;7月9日,禹家老小喬遷新居,相關部門還送來了卧具、衣櫃、兩頭豬仔和飼料等;隨後兩位老人辦上了低保,兩個小孫子作為特殊對象被納入了農村五保。
以解決禹興付家庭困難為契機,資陽市、區、鄉三級聯動,對整個鯉魚村實施整體扶貧解困,短短兩個月時間,鯉魚村面貌煥然一新,900多名村民喜上眉梢……
在資陽農村,感受到這種新變化的,不僅僅是禹興付一家,也不僅僅是鯉魚村。
面對97個貧困村、38.5萬農村貧困人口的嚴峻現實,順應他們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的殷殷期盼,資陽市委、市政府站在大力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從解決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緊迫的問題著手,把農村扶貧解困工作提上了重要日程,借鑒與完善鯉魚村的幫扶模式,以領導聯村、部門幫村、幹部駐村「三村扶貧行動」為載體,迅速啟動實施農村扶貧解困行動計劃,力爭用兩年時間,使全市97個扶貧新村的貧困人口實現生活水平、生產條件、居家出行、健康狀況、致富能力「五個明顯改觀」。
2009年8月21日,以全市2009—2010年農村扶貧解困行動計劃實施動員大會召開為標志,以97個貧困村為重點,資陽拉開了農村扶貧攻堅的序幕,正式向農村貧困宣戰。
37名市級領導身先士卒、率先垂範。每位市級領導幹部帶頭聯系兩個以上貧困村,全市97個扶貧村均有市級領導掛點幫扶。「三村扶貧行動」開展以來,李佳多次深入簡陽市石盤鎮衛星村和方家林村調研指導,與當地群眾一起共商脫貧致富辦法,指導扶貧項目規劃建設,幫助協調解決扶貧項目建設資金缺口問題;其他市級領導也紛紛深入所聯系的扶貧村,幫助搞好扶貧規劃,帶去技術信息,協調資金項目,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70餘個市級幫扶部門和97名駐村幹部迅速深入聯系村開展工作。對他們的要求明確而具體:不完成幫扶目標任務絕不脫鉤!
2010年3月全省「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幹部幫戶」活動啟動後,進一步拓展聯系范圍、聯系對象、聯系內容,全市780餘名市縣級領導幹部、350餘個市縣級部門、6400餘名科級以下黨員幹部積極投身活動,掀起了扶貧解困的新高潮。各級領導幹部帶著感情、帶著責任,主動深入農村,給項目、給資金、給技術;駐村幹部與村民朝夕相處、同甘共苦,為群眾解決各種現實問題,有力推動了扶貧村的發展……
2012年5月11日,資陽市委召開全市「農村扶貧解困」暨新一輪「三村扶貧行動」工作會議,新選派173名機關優秀幹部到重點扶貧村開展蹲駐幫扶工作。以此為起點,全市所有機關黨員幹部採取「一對一」、「多對一」等方式,直接聯系幫扶困難群眾,農村扶貧解困行動向縱深推進。
截至2011年底,資陽市共投入扶貧幫扶資金4.31億元,扶貧新村建設順利推進,落後面貌明顯改善,5萬多農村低收入人口告別了貧困,「五個明顯改觀」的目標初步實現。
重大民生工程——讓民生福祉「落地生根」
初夏的夜晚,涼風習習,華燈初上,雁城九曲河畔台陽路市民文化休閑長廊好不熱鬧。跳舞愛好者伴隨音樂聲翩翩起舞,健身愛好者踏著節拍跳著健身舞蹈,老人們在這里悠閑地漫步……自九曲河綜合整治工程示範段、九曲河廣場和台陽路文化休閑長廊投入使用以來,這里成了市民們休閑的好去處。
家住皇龍小區的張女士深有感觸:「我做夢都沒想到兩年前還破爛不堪的地方會建成今天這樣漂亮的長廊,現在,我出了家門就有地方跳舞了。」
一條河流的治理,帶來了一座城市的嬗變。這就是九曲河綜合整治工程。
九曲河是資陽人民的母親河。她曾經是美麗的,但由於種種原因,九曲河沿岸已變得「臟、亂、差、臭」,嚴重影響到市民的生產生活,影響到城市功能發揮和資陽對外形象,人民群眾對此反映強烈。
整治九曲河,還母親河一泓清水,還資陽一片藍天,成為數十萬資陽市民的最大期盼。
情系民生,聞訊而動。2009年5月27日,市委書記李佳,時任市長、現任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羅勤宏,市政協主席羅雪松,時任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郭雲放等領導專門深入資陽城區九曲河進行調研。李佳強調,要從老百姓最關注、最現實、最緊迫的事情做起,堅定推進九曲河整治,改善百姓人居環境。
6月15日,中共資陽市委二屆十次全會作出了《關於實施九曲河綜合整治工程的決定》,提出用兩年半左右時間,通過對九曲河城區段河道和沿河兩岸的綜合整治,使九曲河成為「水清、路暢、岸綠、景美」的景觀帶,全面提升資陽城市人居環境和城市形象。6月18日,九曲河綜合整治工程誓師動員大會及開工典禮隆重舉行,總投資約13.3億元的資陽建市以來最大的民生工程正式開始實施。
市民奔走相告,網友好評如潮,社會各界紛紛捐款、建言獻策、踴躍參與……
此時,距離李佳就任資陽市委書記只有兩個月時間。權威人士指出,如此迅速的行動,如此雷厲風行的作風,折射出的是資陽市委、市政府認真傾聽群眾呼聲,順應人民群眾迫切期待,著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民生情懷。
如今,九曲河綜合整治工程實現了「水清、路暢、岸綠、景美」的目標,資陽城區舊貌換新顏……
九曲河綜合整治工程,為資陽改善民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僅僅是九曲河。
另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於2012年5月12日正式開工建設,川中旱區數百萬群眾近半個世紀的夙願終於實現。
長期以來,川中老旱區433萬群眾(其中資陽旱區人口達366萬之眾)盼水、望水、等水、找水,飽嘗缺水之苦、用水之難。自1971年毗河供水工程正式列入四川省《岷江水利初步規劃》以來,整整四十年,旱區人民盼「毗河」、想「毗河」,望穿秋水;整整四十年,各級領導換了一茬又一茬,一直都在為之不懈努力。
2009年,資陽市委、市政府把毗河供水工程立項上馬作為當前解決民生問題的頭等大事之一、列為「一號工程」,成立了高規格的工程推進領導小組。李佳明確提出:「促成毗河供水工程上馬,解決旱區老百姓盼了幾十年的吃水問題,是我們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資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全力以赴、超常付出、積極推動。三年來,市委書記李佳親自帶隊進京匯報爭取的次數就達18次,至於到省城匯報,更是難計其數……
就這樣,在資陽市的強力爭取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在國家有關部委和省級相關部門的配合幫助下,在成都、資陽、遂寧三地聯動下,停滯了多年的毗河供水工程立項建設工作再啟動,經過無數次的艱辛努力,經過專家對工程項目建議書的預評估、現場評估,對可行性研究報告評估、國家發改委批復等多個環節,終於2012年5月,國家發改委同意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開工建設,旱區人民飽受乾旱缺水之苦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
與此同時,老鷹水庫樞紐除險加固及防空洞工程也全面完成,有效解決了資陽城區數十萬市民的飲用水問題;旨在把河流帶回城市,徹底改變資陽城區的水環境,打造資陽城市「水在城中游,城在水中立」宜居宜業美景的資陽城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以「全國一流、西部首創、四川典範」為目標,集物資倉儲、救助救濟、應急避險、養老休閑於一體的民生家園——資陽市民政福利創新園等一大批重大民生工程,也在同步加緊實施……
在這里,以實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為突破口,扎扎實實推動民生福祉「落地生根」,讓人民群眾真正得實惠,成為資陽著力改善民生探索出的一條有效路徑。
九大民生行動——分好「蛋糕」惠民生
雁江區豐裕鎮二郎村五組年逾七旬的羅素芳老人,2011年11月體檢時被查出患有直腸癌。對於農村居民來說,罹患大病可是件天大的事,光醫療費用就可能把家庭壓垮。但羅素芳老人並不為此擔憂。她住院治療一個多月,康復出院,共花去醫療費3萬余元,報銷了一半多,自己負擔了一部分。她說:「我參加了新農合,每年只要繳30塊錢,看病住院都能夠報銷,多好啊!要是沒得這個政策,你醫得起呀,還不得等死呢。」
民生為重、民生為先。在這里,資陽始終堅持把維護全市發展的整體利益與實現廣大群眾的具體利益有機統一起來,在推動加快發展的同時大力改善民生,在全力「做大蛋糕」的同時精心「分好蛋糕」,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共享幸福資陽的陽光雨露。
於是,看病是否便宜、入學是否容易、出行是否方便、就業是否順利、住房是否有保障、是否安居樂業等等,維護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切身利益,成為資陽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著力重點。
於是,以就業促進、扶貧解困、教育助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百姓安居、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文化體育為主的「九大民生行動」,在全市范圍內深入實施,成果豐碩: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覆蓋面不斷擴大。近三年來,資陽市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新增就業6.62萬人;至2011年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覆蓋人數達到44.69萬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覆蓋人數達到128.815萬人;城鄉社會救助體系不斷發展和完善,城鄉醫療救助水平大幅提高,城鄉低保對象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群眾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生活質量大幅提升。近三年來,資陽市建設保障性住房8729套、棚戶區改造14063戶、新建沼氣池6萬口,58.4萬人喝上了干凈、清潔的飲用水,5萬多低收入群眾告別了貧困生活,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條件和城鄉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極大改善。
——交通基礎條件大為改觀,群眾出行更加方便。近三年來,資陽市在建高速公路336公里,通鄉油路(水泥路)新增301.1公里,通村公路新增3315.1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了13900公里;全市171個鄉鎮提前三年實現百分之百公路「硬化到鄉」,2815個行政村提前兩年實現百分之百公路「村村通」。交通條件的改善,有效解決了當地群眾出行難、運輸難的問題,為農民增收致富注入了強勁動力。
——衛生、計生事業蓬勃發展,「看病難,看病貴」有效緩解。近三年來,資陽市改擴建醫療機構270個,醫療機構總數達到4912個,總床位達到15067張;改擴建鄉鎮衛生院86所,完成了全市1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89個鄉鎮衛生院、4079個村衛生室的基礎醫療設備配置,衛生綜合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現全覆蓋,參合農民達到409.35萬人,建成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3個,覆蓋人口62.12萬人。人口與計生工作健康發展,低生育水平進一步鞏固。
——教育助學全面推進,教育事業加速發展。資陽市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得到全面落實,近三年來,全市共免除125萬余名學生學雜費6.28億元,向118.9萬名學生免費提供1.15億元的教科書,向14.6萬名寄宿貧困學生發放生活補助1.34億元,全市普通高中發放助學金額3826萬元,中等職業學校發放助學金額5517萬元;職業教育改革事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市中職在校生人數由2009年的4.6萬人增加到5.1萬人。
——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成效顯著,群眾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近三年來,資陽市新建村級農家書屋2000餘個,免費開放各類文化場館80萬人次以上,廣播電視村通率達到100%,社通率達到100%,在120個村安裝了體育健身工程,安裝全民健身路徑56個點;實現了全市行政村每月免費放映一場公益電影。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深化平安資陽建設。嚴厲打擊各類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刑事犯罪,在全省創新推出了「賠付制」保安、專職治安巡邏隊建設、農村「四方合作」工程等治安防控機制,城鄉一體化防控體系初步形成,人民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扎實開展省、市、縣三級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加強和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重點青少年群體、「兩新組織」、信息網路等服務管理,全市社會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健全和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村、難事不出鄉、大事不出縣、矛盾不上交」目標,資陽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積極構建大普法工作格局,深入開展依法治理活動,公民法律素質和全社會法治水平顯著提高,資陽被評為全國「五五」普法先進市。
在一項項民生行動實施的背後,離不開強大的財政投入作為支撐。在這方面,資陽毫不吝嗇,從來就是「大手筆」。近三年來,資陽市通過建立和完善以民生為導向的公共財政投入體系,共投入民生資金210億元(其中用於「九大民生行動」的投入就達114.42億元),2011年民生投入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達66.2%,2012年財政的民生投入將突破100億元,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67.2%。巨量的財政投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到了實處。
九大民生行動的推進,廣大群眾生產生活全方位改善,為「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作出了最好的注腳。
不變的民生情懷——為老百姓做事最幸福
一封署名「李佳阿姨」的信件交到了胡燕桃手上。信中鼓勵她「要堅強面對人生,勇敢戰勝病魔」。病榻上的女孩熱淚盈眶,激動不已,絕境中看到了生的希望……
寫信的「李佳阿姨」是資陽市委書記李佳,女孩則是資陽籍女大學生胡燕桃。一場突如其來的病魔,把市委書記與女大學生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2010年12月30日,就讀於四川農業大學的資陽籍女大學生胡燕桃,被確診患上急性淋巴白血病,幾十萬元高昂的醫療費使這個本不富裕的農村家庭陷入了絕境。李佳得知此事後,高度重視,迅速作出批示,並帶頭捐款。一場「拯救白血病女孩」的愛心接力隨即展開,短時間內社會各界捐款就達40餘萬元,胡燕桃得到了及時救治。她激動地說:「一定把李佳阿姨和社會各界的愛心轉化為動力,堅決與病魔抗爭,爭取早日康復,努力學習,回報社會!」
傾聽民間疾苦聲,一枝一葉總關情。
李佳常講:「對困難的群眾,要看見一個幫助一個;對群眾的困難,要知道一件解決一件。我們幫老百姓做一件事,可能就會幫他們翻過一道人生的坎。」
其言殷殷,其意切切,民生情懷感人至深。
只有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准確把握民生脈動,才能更好貼近民心,改善民生。於是,黨委、政府與群眾零距離互動的網路交流平台建立起來,「我有話對市(縣)委書記、市(縣)長說」、「書記、市長信箱」、「民聲迴音壁」等,在資陽各大網站開設,並建立起群眾意見辦理和回復機制,受到熱捧。廣大網民踴躍發帖、積極跟帖,說意見、提建議、吐心聲、談訴求、寄希望;各級領導關注網帖,從中體察民情、了解民意、傾聽民聲、掌握訴求;相關職能部門回應迅速,態度誠懇,內容具體而實在。據不完全統計,僅2011年,就辦理網民來信和留言3827件,回復率達98%。
如今,網路平台成為了資陽加快發展的「助推器」、促進社會和諧的「減壓閥」、干群互動的「連心橋」。
「共性靠政策、個性講感情。」面對多種多樣的民生訴求,資陽市始終堅持用不同質的辦法解決不同質的問題,妥善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簡陽三岔湖養魚網箱的成功取締,就是一個典型的範例。
三岔湖波光粼粼、風景秀麗,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資陽市委、市政府著意將其打造成為世界級山地湖泊型文化生態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但網箱養魚成了一隻「攔路虎」。多年來,寬闊的湖面上密布著10985個養魚網箱,888戶漁民、4000餘人長期以此為生,但卻嚴重污染了水體,影響到旅遊開發,取締網箱養魚勢在必行。
群眾的生計大於天。按照「既要搞開發,又要維護群眾利益」的思路,在多方聽取意見、深入了解漁民訴求、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經過「先做做民意調查、看老百姓答應不答應,開展風險評估、看事情干不幹得,方案具體公開聽證、看事情怎麼干」科學嚴謹、細致入微、絲絲入扣的「三道關」,三岔湖10985個養魚網箱終於和諧取締,4000餘人的生活得到妥善解決,實現了群眾生計與旅遊開發有機統一,為推動三岔湖高水平開發打下了堅實基礎。
……
事例多多,不勝枚舉。
這一樁樁、一件件,如春風化雨,滋潤著群眾的心田——
「作為資陽人,我們感到幸福和溫暖!」這是廣大群眾的共同感受。
同樣感到幸福的還有資陽市委書記李佳和她帶領的一班人。
她在《為老百姓做事最幸福》的署名文章中,深情地寫道:「……當看到雁江區清水鄉鯉魚村特困群眾禹興付搬進新家,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時,我們感到這是一種心懷群眾、真情為民的幸福;當看到身患白血病的樂至縣大學生胡燕桃在絕望中又見希望,年輕的生命得到有效救治時,我們感到這是一種奉獻愛心、傳遞真情的幸福;當看到九曲河畔面貌日新月異、『三村扶貧行動』催生農村新變化,廣大老百姓受益稱好時,我們感到這是一種情系民生、造福百姓的幸福……」
「為政之道,以厚民為本。」兩種幸福的感受在這里融合,淋漓盡致展現了資陽改善民生的不懈努力,把「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無小事」的理念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為幸福資陽建設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樓主採納,謝謝。
② 京杭大運河徐州段長度
京杭大運河徐州段來長度181.16公里自。
被譽為「黃金水道」的京杭大運河橫穿徐州,在境內長181.16公里,北接微山湖南連駱馬湖。為充分發揮京杭運河水運主通道作用,徐州先後實施了京杭運河徐州段「三改二」、湖西航道八一大橋改建、城區段綜合整治等重點工程,實現京杭運河徐州段二級航道的全線貫通。2014年,國務院長江經濟帶規劃中將徐州港列入國家重點建設港口。
③ 府南河環境報告
府南(古稱郫江)、南河(古稱檢江、錦江)是環繞成都而過的兩條人工開鑿的河流。南河是李冰修都江堰時從岷江幹流上分流出來的一條支流,繞成都西、南,向東流去。漢以後,因水量巨大,曾被誤認為是岷江正流。《馬可·波羅游記》中描繪它水面寬闊,「竟似一海」。府河則是在都江堰市崇義鎮從檢江分流出來的一條支流,原名郫江,繞成都北門,然後東下與南河匯合後成為府南河。
府河與南河交合處,有一合江亭。合江亭是依歷史記載新辟的旅遊景點。唐貞元年間西川節度使韋皋在郫江(今府河)與流江(今南河)交匯處興建,是文人騷客吟詩作賦、迎來送往、宴請賓朋之處,成為「一郡之勝地也」。南宋末年毀於兵火。1989年重建。新建合江亭高12米,建築面積100平方米。新築一樓一底的聽濤舫與亭相呼應,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可供遊人品茗弈棋。
府河河心島,旅遊景點。在雙流縣中和鎮旁。佔地2萬多平方米。形如蓮花瓣。島上綠竹成蔭,四周清流環繞,風光迷人,已建成茶園和俱樂部。與中和鎮1公里左右的十八步島、姐兒堰河心島首尾相連。十八步河心島佔地7萬余平方米,整個島是天然竹園,楠竹、慈竹、百夾竹,鬱郁蒼蒼,青氣氤氳,翠影搖曳,置身竹林,如入綠色迷宮。姐兒堰河心島,翠竹、楓楊、蘆葦錯雜其間,芒花與水霧相映,別有一番野趣。
中國成都市府南河綜合整治工程作為淡水管理工程的傑作,在德國德紹市舉行的21世紀城市世界大會上獲得2000年度「地方首創獎」,全球有200多個城市參加2000年度「地方首創獎」的評選,成都市是亞洲唯一一個獲獎的城市。 「地方首創獎」是1995年設立的,旨在獎勵地方政府為保護和改善環境所作的努力。
1993年成都市投巨資治理流經市區的府南河(錦江)。經過5年的努力,16公里破敗殘缺的土質河道得到加固修整,居住在河兩岸的10萬居民搬進了新居,600餘條向河裡排污的管道全部截流,河水水質明顯改善。同時,成都市政府還在河兩岸種植草坪32萬公頃,建起了活水公園、音樂廣場等公共景點。昔日污水橫流的「腐爛河」重現綠色與清流,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成都市府南河綜合整治工程曾在1998年獲得過聯合國人居獎、國際優秀水岸獎和國際環境地域設計獎等國際大獎。
"府南河"之迷
府河(古稱郫江)、南河(古稱檢江、錦江)是環繞成都而過的兩條人工開鑿的河流。南河是李冰修都江堰時從岷江幹流上分流出來的一條支流,繞成都西、南,向東流去。漢以後,因水量巨大曾被誤認為是岷江正流。《馬可波羅游記》中描繪它水面寬闊,「竟似一海」。府河則是在都江堰市崇義鎮從檢江分流出來的一條支流,原名郫江,繞成都北門,然後東下與南河匯合。唐時,改郫江從府城下經過,成為護城河,故稱府河。
昔日府南河
府南河不僅給成都平原帶來了經濟繁榮,而且孕育了成都兩千多年的文明史。可惜的是,60年代以後,隨著現代工業的興起和城市人口的猛增,府南河逐漸失去了它昔日的風采。
今日府南河
1993年成都市政府決定用5年時間,投入27億元人民幣徹底整治府南河。1997年,府南河城區段的整治工作基本結束。綜合整治後的府南河具有防洪、環保、旅遊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防洪能力從1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環保設施方面,在府南河兩岸埋設了共25千米長的排污管道,將城市污水統一引至污水廠處理後排入河流下游,凈化城區850公頃水面;新增加25公里河堤,新建和改造18座跨河橋。兩岸環境治理方面,拆遷了河邊棚戶區三萬戶居民10萬人,搬入24個居民新區,新建成了佔地687畝的商貿區和佔地860畝的住宅區;道路方面,建成了寬25米,長14.79千米的沿河內環線和寬20至40米,長8.6千米的外側道,以及寬16米,長10.76千米的護河路。
綠化景觀,河岸新建了共400餘畝的綠化帶和小公園、小游樂團,以及具有成都二千多年歷史文化特色的建築、雕塑等。其中,二江匯合處的合江亭及其對岸的音樂廣場等各具特色的小景圓13個,加上沿岸原有的名勝古跡,使整治後的府南河形成了一條新的旅遊風光帶。水面上有豪華遊船和快艇。
參考資料:http://www.scol.com.cn/sichuan/XiaoYao/renwen/200109300950.htm
④ 贊美濰坊人居環境
首先看交通:俗話說的好,看公路,來山東,來山東,看濰坊,濰坊的路,絕對是版在全國數一數二的權了,不單從公路的寬度,平整度,包括交通燈的設置都是非常人性化的。特別是綠化,都是經過專家設計,專業養路工人保養,一年四季景色各異但又獨具特色。
再看濰坊的廣場綠地,濰坊,有江北小蘇州之稱,市中心,白浪河從中穿過,人民公園、白浪河綠地、植物園、風箏廣場,無不點綴這濰坊,給咱們濰坊人提供著新鮮的空氣和活動空間。
再看看濰坊的購物休閑,勝利大街東風大街,兩條主要商務大街,聚集了中百佳樂家,大潤發,V1購物廣場、佳世客等等,您絕對不愁有錢沒處花,有想要的買不到。
⑤ 府南河的資料
⑥ 贊美濰坊人居環境
首先看交通:俗話說的好,看公路,來山東,來山東,看濰坊,內濰坊的路,絕對是在全國數容一數二的了,不單從公路的寬度,平整度,包括交通燈的設置都是非常人性化的。特別是綠化,都是經過專家設計,專業養路工人保養,一年四季景色各異但又獨具特色。
再看濰坊的廣場綠地,濰坊,有江北小蘇州之稱,市中心,白浪河從中穿過,人民公園、白浪河綠地、植物園、風箏廣場,無不點綴這濰坊,給咱們濰坊人提供著新鮮的空氣和活動空間。
再看看濰坊的購物休閑,勝利大街東風大街,兩條主要商務大街,聚集了中百佳樂家,大潤發,V1購物廣場、佳世客等等,您絕對不愁有錢沒處花,有想要的買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