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治理
① 如何防治羅非魚嗜水氣單胞菌病
【病原】由嗜水氣單胞菌感染引起。
【症狀】高峰期主要出現在5~8月,有腸炎型和體表潰爛版型兩種不同類權型的症狀。腸炎型主要表現為肛門紅腫,肛門附近的皮膚發紅,解剖觀察可見腸道無血卻發紅;體表潰爛型表現為病魚體表呈斑塊狀潰爛,並可遍及全身,體表充血,鱗片脫落,肌肉外露,呈紅色斑塊狀病灶,嚴重時可潰爛成洞穴狀,肝褐色,膽腫大、墨綠色,因此又稱潰瘍病、潰爛病(圖23)。
圖23 羅非魚嗜水氣單胞菌病
【預防方法】(1)實施綜合預防,特別應對養殖池進行徹底清淤消毒,有條件的應每年或隔年干塘和曝曬。
(2)定期(10~15天)每立方米水體用25~30克生石灰全池潑灑(或選用效果好的環境保護劑)。
(3)魚種放養前,用4%的鹽水洗浴5~10分鍾。
(4)經常換水,保持水質清新。
【治療方法】(1)用1克/米3漂白粉(有效氯含量30%)全池潑灑;隔天1次,連用3次。
(2)同時投喂大蒜素等內服葯,效果更佳。
(3)內服按每100千克魚每天用土黴素1~3克拌餌料投喂,連續3~5天為一個療程。
(4)病情特別嚴重的親魚,可在背部肌內注射硫酸鏈黴素,劑量為每千克體重20毫克。
② 如何防治羅非魚細菌性爛鰓病
【病原】由柱狀嗜纖維菌引起。
【症狀】病魚體色發黑,尤以頭部最嚴重,通常稱此病為「專烏頭瘟」。病魚鰓屬蓋骨的內表皮發炎充血,嚴重時中間部分的表皮常被腐蝕成一個圓形不規則的透明小窗,俗稱「開天窗」。鰓絲腐爛,鰓絲骨條尖端外露,特別是鰓絲末端黏液很多,並多半附有污泥,游動緩慢,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呼吸困難,輕壓鰓部有大量血水流出。此病在淤泥較厚的水體中,溫度在21℃以上發病最為多見,周年發生,春夏交替的不穩定暴雨季節容易暴發。
【預防方法】(1)從改善環境入手及時排污,清污及換水,靜水保種用光合細菌5~10克/米3的濃度全池潑灑,可有效地抑制有害病菌的繁衍與感染。
(2)全池潑灑生石灰15~20克/米3,一般每兩周1次。
(3)鰓上、體表如有寄生蟲,要及時殺滅。
【治療方法】(1)全池潑灑高錳酸鉀,使池水成3克/米3濃度。
(2)全池潑灑福爾馬林30克/米3濃度。
(3)全池潑灑含氯制劑,漂白粉1克/米3,連續7天。
③ 如何防治羅非魚水霉病
【病原】由水霉感染引起。
【症狀】水霉不感染健康無損傷的羅非魚。在病初,肉眼只能看見魚體傷口處組織紅腫,皮膚附著一層白色黏液。隨著菌絲的生長,大量新繁殖的菌絲為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狀。同時,菌絲體還能深入肌肉中,其分泌的毒素能破壞肌肉組織使之壞死。從而導致病魚游泳失常、食慾減退,甚至停止攝食、瘦弱而死。主要發生在早春和秋末、冬初20℃以下的低水溫季節,剛移入越冬池這段時間最易暴發水霉病,其病情的嚴重程度與損傷情況有關,通常都是散在性發病(圖24)。
圖24 羅非魚水霉病
【預防方法】(1)養殖管理,起捕、運輸和過塘時,操作要細致,避免魚體受傷。
(2)苗種放養時,用2%~4%的氯化鈉浸浴5~10分鍾。
(3)越冬池放魚前,用生石灰10~20千克/畝消毒。
(4)羅非魚進入越冬池後,用純二氧化氯0.3~0.5克/米3濃度全池潑灑。
(5)入冬前提高越冬池水體的鹽度,使池水鹽度提高到10左右。
【治療方法】(1)用400克/米3食鹽和400克/米3小蘇打(碳酸氫鈉)合劑全池潑灑。
(2)用五倍子末全池潑灑,用葯濃度為2~4克/米3。
(3)用五倍子末拌餌投喂,每千克魚用0.1克,每天3次,連用7天。
④ 如何防治羅非魚小瓜蟲病
【病原】抄由多子小瓜蟲引起襲。
【症狀】體表、鰭條、鰓有許多針頭大小的小白點,嚴重感染的個體,體表黏液增多,形成一層白濁狀薄膜;寄生處組織壞死,發炎,並有出血點。病魚食慾不振或停食,身體消瘦,游動無力,呼吸困難,終致死亡。流行高峰期為秋末冬初和春季,水溫25℃以下,主要危害羅非魚的苗種。
【預防方法】苗種進出境或放養苗種時應嚴格檢視,發現帶蟲者,應殺滅處理後再放養。【治療方法】(1)用200~250毫克/升冰醋酸葯浴15~20分鍾。
(2)3.5%食鹽和1.5%硫酸鎂,浸浴15分鍾。
(3)每立方米水體用生薑3克、辣椒粉0.5克,先將生薑搗爛,加入辣椒粉混合煮沸半小時,全池潑灑。
(4)用濃度0.5克/米3硫酸銅全池塘均勻潑灑,每天1次,連用3~5天,每天鏡檢魚體和鰓,沒發現小瓜蟲即停葯。注意:要使用3天以上才有效,但混養有其他魚類的隔天潑灑。
⑤ 如何防治羅非魚愛德華氏菌病
【病原】由遲鈍愛德華氏菌感染引起。
【症狀】病魚體色發黑,腹部膨大,肛門發紅,眼球突出或混濁發白。此外,有的病魚體表可見有膨脹發炎的患處,尾鰭、臀鰭的尖端和背鰭的後端壞死發白。解剖觀察,有腹水,生殖腺特別是卵巢有出血症狀,腸管內有水樣物貯積或腸壁充血。肝、脾、鰾等內臟,特別是肝臟有白色小結節樣的病灶,並發出腐臭味。症狀和病程因病例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有急性和慢性型之分,前者症狀典型,後者不明顯。本病是羅非魚養殖中危害較大和常見病之一,一般在水溫20℃以上流行較廣,華南地區和北方溫室養殖時有發生。
【預防方法】放養密度要合理,並定期消毒,經常換水,保持水質清新。
【治療方法】(1)用漂白粉(有效氯含量30%)1克/米3全池潑灑消毒。
(2)磺胺甲基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