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治理專家
『壹』 如何治理蝗災
1、環境保護
蝗災的發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
現在有些地方的生態意識不強,有的單純認為治理污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於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並不重視。
2、葯劑防治
建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葯,如5%銳勁特懸浮劑,每畝用20—3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蟲若蟲)出土10日內,用敵百蟲粉撒於小竹、雜草上,或用敵敵畏煙劑熏殺。施葯後還要加強監測,在一周內迅速檢查防治效果,對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時補施葯一次。
還可使用誘殺法:將稻草切成四五寸長,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濕性敵百蟲0.05-0.l公斤配製的葯液中,浸沒8小時,於晴天早晨分散堆放於蝗蟲多處。
目前,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是用飛機噴灑農葯,該法殺蟲率高、滅殺范圍廣,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學防治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長治久安。
3、天敵防治
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於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1)蝗災治理專家擴展閱讀:
災害物種:
蝗災的致災物種主要為蝗蟲。蝗蟲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蝗科,身體一般綠色或黃褐色,咀嚼式口器,後足大,適於跳躍,不完全變態。
其幼蟲稱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為食,種類很多,世界上共約有1萬余種,在我國就有300餘種,如飛蝗、稻蝗、竹蝗、義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農林業的主要害蟲。
蝗蟲在後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觸碰時,蝗蟲就會改變原來獨來獨往的習慣,變得喜歡群居。蝗蟲通常膽小、喜歡獨居,危害有限。但它們有時候會改變習性,喜歡群聚生活,最終大量聚集、集體遷飛,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災,對農業造成極大損害。
『貳』 建國後,困擾百姓數千年的蝗災是如何根治的
在古代,咱們中國長期屬於農業大國,糧食生產在國家經濟中至關重要。糧食豐產,基本上就能夠保證國泰民安。一旦鬧災荒,影響了糧食的種植和生產,老百姓沒有飯吃,流離失所,必然會引發天下動亂。
而在所有的這些災荒中,蝗災對糧食生產的影響又是非常大的。而且,蝗災一般都是伴隨乾旱發生的,可以說是災上加災,給老百姓帶來極為嚴重的危害。
(用農葯除蝗)
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在治理蝗災方面,制定了一個“打早、打小、打了”的方針。
所謂“打旱”,就是知道蝗災往往發生在旱災之後。也就是說,每當遇到旱災,乃至於乾旱天氣太多的時候,就要開始預防蝗災。避免此後蝗災發生後,手忙腳亂。
所謂“打小”,就是在蝗蟲很小的時候,乃至還是蟲卵的時候,就要予以撲殺,絕對不能讓它們長成氣候了再動手。
所謂“打了”,就是要斬盡殺絕。蝗蟲一年會繁殖好幾代。而且蝗蟲的繁殖力驚人,一隻母蝗會產卵200粒以上。因此,如果不對蝗蟲進行斬盡殺絕,那麼夏蝗過了又是秋蝗。這些蝗蟲,會攆著季節走,吃了莊稼的葉後吃莊稼的桿,吃了莊稼的桿後,又吃莊稼的果。所以,要根據蝗蟲的生長情況,在各個季節,實行斬草除根,不能讓蝗災死灰復燃。
當然了,除了有好的原則外,還有好的辦法。就是通過人工除蝗、機械除蝗和葯物除蝗三位一體來完成。尤其是葯物除蝗,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當然了,過多地使用農葯,也對生態環境產生了破壞。這也是要一分為二看待的。
總之,因為有了好的原則和好的方法,建國後,嚴重的蝗災問題,得到了極好的解決。
『叄』 中國治理蝗蟲第一人叫什麼
中國歷史治蝗蟲第一人應該是唐代的姚崇!
『肆』 應該怎樣治理蝗蟲
多種措施防蝗治蝗,蝗災的再次發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李照會說,戰勝蝗災其實並不難,最現實的做法是,吸取過去在防蝗治蝗工作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李照會說,現在有些地方領導的生態意識不強,有的單純認為治理污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於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並不重視。他建議,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於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山東省有關部門曾在東營搞過培育蝗蟲天敵---中華雛蜂虻的實驗,取得了一定效果。新疆等地採取牧鴨、牧雞等方式消滅蝗蟲,效果也比較明顯。從短期看,葯劑防治還是最為主要的手段。因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有效控制,近幾年人們對蝗蟲防治越來越不重視,研究它的人越來越少。據了解,目前在全國范圍內有組織的治蝗葯劑系統研發活動已基本停頓,造成關鍵控制技術和特效葯劑匱乏。李照會曾參加過省里組織的治蝗葯劑的政府采購,在比較過程中,他發現除了有機磷類葯劑外,基本沒有什麼新型葯劑。倒是有一種國外廠家的產品,不但葯效好,而且污染小,但由於價錢太貴,最後中標的量很少。他說,研製治蝗葯劑並不應單純是農葯企業的市場行為,政府部門應加大在研發、引進方面的引導和投入,新農葯的開發任重而道遠。
『伍』 巴鐵的蝗災治理的怎麼樣了
巴鐵的蝗蟲治理的怎麼樣了?
巴鐵的蝗蟲一治理的差不多,在中國的幫助下,用無人飛機噴灑葯,殺死蝗蟲,也有人工噴灑葯。已見成效。
『陸』 中國古代多次發生蝗災,古人都有哪些治理蝗災的辦法呢
我國古代對於蝗蟲的防治經歷了多個朝代的發展,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最古老的方法就是人工防治法,利用蝗蟲的趨光性,用火將蝗蟲殺死。
其次還有用器具捕殺的方法。到了後期開始在農業上進行發展,培育特殊的種子來避免蝗蟲災害的發生。
還有一些地區採用生物防治法,利用其他生物來減少蝗蟲災害等。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政府的主要賦稅來源也來自農業,人民的生產生活也依靠農業。因此水災、旱災和蝗蟲並稱為我國歷史上三大自然災害。隨著華夏五千年的發展,蝗蟲曾多次威脅過華夏大地。為了戰勝這一災害,古人主要採取了政策+技術兩種措施來處理蝗災。
總結:
在我國古代,治理蝗蟲的方式有很多,這些都是古代人民勤勞創造的結果,蝗蟲災害也給了我們深深的啟示,我們不能夠過度開發破壞大自然,應該與自然和諧共處。
『柒』 印度滅蝗謊言被揭穿,專家解釋蝗災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根據媒體消息報道,2020年2月24日,中國治理蝗蟲專家已經抵達巴基斯坦,將幫助該國對抗蝗災,一張國內專家和巴基斯坦重要領導人的合照被沖上微博熱搜榜。由於國內新型冠狀病毒爆發期間,巴基斯坦提供了援助,如今它有難,我國當然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網友們紛紛評論稱:巴鐵們別慌,阿中國來幫你了。
有專家發表意見稱,最好盡快想方設法控制今次的蝗災,不然等到6月份的到來,氣溫上升,更有利於蝗蟲的孵化,蝗蟲的數量可能會增加6倍,被禍亂的范圍將會更大。至於國內的情況,則完全不用擔心,因為不僅僅有完美的天然屏障——喜馬拉雅山脈阻擋著,而且我國治蝗經驗非常豐富,完全有能力、有把握應對此次蝗災。
『捌』 蝗災出現後,如何治理包括自然治理和葯物治理誰詳細說說
防治蝗蟲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農業防治(生態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等,這些防治要達到的目標都是消滅蝗蟲,避免蝗蟲對莊稼的為害。
在防治蝗蟲時我們強調要預防為主,因地因時制宜,採取簡便、經濟有效的方法。所謂的預防為主,就是要盡量在蝗蟲大發生之前,或在蝗蟲發生程度較低,蝗蟲還沒有給莊稼造成損失時,及時採取行動,將蝗蟲殺死。否則,在蝗蟲發生程度嚴重時採取行動,不但要使用更多的人力和金錢,而且也會給莊稼造成嚴重的損失。
治理蝗災方法 :
第一: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主要方法可以歸結為三種:
1、減少蝗蟲的食物源。很多種蝗蟲都吃玉米、小麥、高粱、水稻、穀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樹等。因此在蝗蟲發生地盡量多種植大豆、苜蓿、果樹和其它林木,則可以防治蝗蟲;
2、減少蝗蟲的生存地。有些蝗蟲發生地地勢較低,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地塊改造成池塘,養魚、養蝦,這樣可以使蝗蟲的生存地大大減少,也會較好地防治蝗蟲;
3、減少蝗蟲的產卵地。有些種類的蝗蟲,如東亞飛蝗,它喜歡在乾燥裸露的地塊產卵,我們要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增加植物的數量,使植物覆蓋度達到70%以上,這樣的地塊就不適於蝗蟲產卵了,也就可以減輕蝗蟲的危害。
第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目前採用的主要有三種:(1)保護和利用當地蝗蟲的天敵控制蝗蟲;(2)採用生物農葯防治蝗蟲;(3)牧雞和牧鴨防治蝗蟲。
保護和利用當地蝗蟲的天敵。 蝗蟲的天敵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鳥、真菌、病毒、線蟲、捕食性的甲蟲、寄生性的蜂類、寄生蠅類等。很多種青蛙或蛤蟆都可以吃蝗蟲,如澤蛙、金線蛙、林蛙、黑斑蛙還有黑眶蛤蟆、中華大蛤蟆等;黑斑蛙每天可以捕食蝗蝻135隻以上。澤蛙每天可以捕食122多頭蝗蝻。蛤蟆每天可以捕食167頭蝗蝻。在自然界鳥吃蟲是普遍的常識。中國古代很早就有鳥吃蝗蟲記載,如在唐代就記載有數千萬白鳥取食蝗蟲,一晚上就將蝗蟲吃盡,莊稼免於受害。我國記載吃蝗蟲的鳥有18種,包括海鷗、伯勞、灰喜鵲、喜鵲、草鷺、椋鳥等。我曾經在天津大港水庫東亞飛蝗發生基地,觀察到有大批海鷗飛到發生程度高的地塊捕食蝗蟲的情形。螞蟻、步甲、芫青、雛蜂虻、食蟲虻等都是蝗蟲的重要捕食性天敵昆蟲,在蝗蟲的發生地可以常見到它們捕食蝗蟲的情況。而蝗蟲的寄生蜂等又是蝗蟲的寄生性天敵昆蟲。
在自然界中他們可以消滅很大一部分蝗蟲,一般可以有效的控制蝗災的爆發,除非由於某些原因,蝗蟲的天敵沒有能力控制下蝗蟲則大爆發。因此保護和利用好當地的蝗蟲天敵,對於控制蝗蟲有重要作用。
種植可以招引天敵的植物,如中華雛蜂虻和芫青的幼蟲捕食蝗蟲的卵,成蟲取食花蜜或花,因此可以在蝗蟲發生地種植開花植物,為天敵成蟲提供補充食物,提高天敵的數量,控制蝗蟲;
第三:農葯防治:
目前用於防治蝗蟲的生物農葯有蝗蟲微孢子蟲、綠僵菌和印楝素。
蝗蟲微孢子蟲是蝗蟲專性的、只有單個細胞的原生動物。蝗蟲取食了有微孢子蟲的食物後,就可以引起蝗蟲得微孢子蟲病。經過一段時間後,蝗蟲因得病而行動遲緩、不能飛行,產卵量下降,直至死亡。蝗蟲一旦得了微孢子蟲病,它就成為了傳染源,到處傳播微孢子蟲,而且得了病的蝗蟲它產下的卵也帶有微孢子蟲。這種病可以通過食物污染、蝗蟲相互咬食,在蝗蟲群中傳播,形成長期的流行病,就像是流感一樣。因此一次防治後,該病可以在蝗群中流行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