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c整改
1.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增進大學生社會使命感
一、認清新形勢,把握新任務,切實增強搞好學習實踐活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也是指導和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的有力武器。我們要站在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加強黨的理論武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高度,深刻認識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必要性,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委的要求和部署上來,努力增強搞好學習實踐活動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
(一)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市各項建設事業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欠發達地區,實現科學發展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面臨的任務更為艱巨。特別是與全國、全省先進發達地區相比,我市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不高,社會建設相對滯後,維護穩定任務繁重,少數黨員幹部的思想作風、精神狀態、能力素質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相適應等問題。如果不採取有力措施解決好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長此以往,必將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今年是我市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國內外形勢變化的嚴峻挑戰,繼續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一年,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按照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下工夫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圓滿完成「全力以赴保增長,千方百計保民生,立足長遠保生態,齊心協力保和諧」的各項目標任務。
(二)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提升我市整體形象的重要機遇。改革開放以來,麗江沿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西南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富裕繁榮文明和諧的世界文化旅遊名城,城市的整體形象越來越好。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發展理念、發展環境、城市面貌、人口素質以及幹部的工作作風還跟不上時代的要求,與打造世界級旅遊勝地還有一定差距。我們只有真正樹立起科學發展理念,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注重改善發展環境,才能真正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我市的整體形象才能得到不斷改善和提升。因此,我們要緊緊抓住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這一難得機遇,認真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快建設國際旅遊勝地,創建最佳旅遊城市。
(三)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提高全市黨員幹部隊伍整體素質的重大舉措。黨的十七大以來,麗江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幹部群眾認真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有益經驗,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們深切感到,科學發展觀日益深入人心,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一些黨員幹部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和理解還不全面、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還不高;一些領導幹部的思想、作風、能力素質與推動科學發展的要求還不適應;極少數幹部宗旨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不強,思想不解放,作風不扎實,既影響了黨的形象,也貽誤了事業發展;一些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矛盾和問題還比較突出;保障科學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還不健全。特別是,麗江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與國內同類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這些矛盾和問題的解決,要求我們必須充分把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這一重大契機,更加主動、更加積極、更加有效地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努力使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不斷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進一步轉變觀念、提高素質,增強能力、改進作風,真正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為促進全市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體現實踐特色,著力解決突出問題,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效
按照省委安排部署,我市參加全省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的單位涉及78個黨組、59個黨委、150個黨總支、956個基層黨支部和16945名黨員,主體是市縣兩級領導機關,領導幹部多,黨員比例大,涉及范圍廣,是全市發展建設的中堅和骨幹力量。整個活動開展得如何,直接關繫到麗江市的當前和長遠發展。參加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的各級黨組織,要結合麗江實際,緊緊圍繞「弘揚民族文化、增進民族團結、打造旅遊勝地、著力關注民生、促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麗江」的目標來開展,尤其要緊緊抓住關乎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問題、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主要問題、黨員幹部在黨性黨風黨紀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事關民生改善的重大問題,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抓住主要矛盾,破解發展難題,努力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突破。要通過學習實踐活動,使群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活動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新進步,為促進麗江科學發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工作基礎和群眾基礎。
(一)進一步強化理論武裝,在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堅定性上有新突破。30年的探索和實踐充分證明,科學理論一旦被廣大黨員和幹部群眾所掌握,就會變成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力量。越是處於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們越是需要以科學理論來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當前,科學發展觀深入人心,已成為指導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指針。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仍有一些黨員幹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不高、主動性不強、學習不夠扎實、理解不夠深入、落實不夠全面,還存在一些模糊和片面的認識;在指導工作上,在抓經濟社會發展上,在抓貫徹落實上,在工作作風上還不同程度存在差距,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要進一步組織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根本要求,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定不移地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落實到各項工作中,落實到幹部的具體行動上。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深化對市情的認識和把握,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感,以更大的決心、更高的標准、更扎實的工作來推動發展,力爭每年上一個新台階、幾年發生一個大變化。
(二)始終把發展作為麗江的第一要務,在應對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上求實效。要緊緊圍繞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一首要任務,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加大督促落實力度,把各項決策和部署落到實處。要進一步優化發展思路,加大協調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實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特別是要抓緊落實市政府承諾的「十件實事」,推進一批關系全局和長遠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啟動一批有利於加強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重大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工程。多辦打基礎、利長遠、強根本的事情,努力辦成一批群眾期盼和滿意的好事、實事,堅決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業農村發展,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為全市科學發展增添活力,打牢基礎。
(三)堅持以人為本,在加強社會事業建設、解決民生問題上求實效。改善民生是檢驗學習實踐活動能否取得實效的最直接體現。越是困難時刻,越要高度關注民生,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各級各部門要從群眾反映強烈、通過努力能夠解決的突出問題入手,扎扎實實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切實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學習實踐活動成為解決實際問題,服務人民群眾,保障人民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要把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作為首要任務抓緊抓好,針對當前轉移就業困難、返鄉農民工增加等問題,採取綜合措施,想方設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開辟更多的增收渠道。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重點抓好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征地農民和農民工社會保障等工作,不斷擴大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大投入,大力實施一批解民憂、得民心、順民意的民生工程。進一步鞏固提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水平,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切實加強移民工作,妥善安排移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繼續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廉租房建設,改善特困群眾的居住條件,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改善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條件。按照擴內需、保增長、促民生、保穩定的原則,實施「四方援手、八輪驅動」的「千名大學生就業行動計劃」(一是招錄大學生村官落實200名,兩年後完成每村都有一名大學生村官;二是清理機關事業單位計劃外用工落實50名;三是公務員招錄100名;四是醫療、教育等事業單位招聘落實400名;五是電站建設落實100名;六是旅遊行業見習落實100名;七是「西部志願者」和「三支一扶」等項目吸納落實100名;八是「YBC青年創業行動計劃」項目落實30名)。
(四)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求實效。要把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作為實現科學發展的主攻方向,既要求"快",始終保持較快增速,增強綜合實力,更要求「好」,尤其是要更加註重自主創新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更加註重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更加註重社會事業發展和改善民生,努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既要求「大」,加快發展,做大經濟總量,更要求「特」,充分挖掘、利用和發揮優勢,打特色牌,做特色文章,力爭在培強做大旅遊產業、打造旅遊勝地、弘揚民族文化、構建和諧麗江等方面取得明顯突破,不斷增強我市的競爭優勢和發展活力,走出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具有麗江特色的發展路子。在深入實施水能富市戰略上,要堅持「一業為主,多業並進」的方針,積極支持配合金沙江中游大型水電項目建設,加快形成以清潔能源產業和生物資源加工產業為重點,以礦產資源、建材、旅遊商品開發為主體,其它工業產業為補充的特色產業體系。在深入實施旅遊強市戰略上,要正確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給旅遊業持續發展帶來的壓力,以實現旅遊業「六個轉變」為主線,採取有效措施,化危機為機遇,促進麗江旅遊產業穩步發展,堅定不移地實施國際品牌化戰略,走觀光游覽型與休閑度假型並舉的旅遊發展道路,進一步鞏固麗江在雲南旅遊業發展中的排頭兵地位。在深入實施全面開放戰略上,越是遇到困難和挑戰,越要從改革開放中尋找出路。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擴大開放,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創新方式,提高實效,千方百計吸納更多外來資金投入到推動科學發展、增強發展後勁的重大項目建設中來。要充分發揮麗江的品牌效應,以利用外資、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對外貿易為重點,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種市場,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開展交流合作。
(五)立足麗江實際,在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上求實效。要立足麗江地處滇、川、藏大香格里拉地區,各民族風俗不同、文化多元的實際,深入實施「和諧興市」戰略,提高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建設和諧社會的本領,增強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促進麗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各民族團結繁榮、和諧相處。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堅持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三個離不開」思想,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大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狠抓經濟建設,努力縮小各民族之間的差距;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使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鞏固和發展,實現各族群眾的共同發展。
(六)深入實施文化立市戰略,在民族文化與基層黨建的結合上求實效。民族文化的保護、弘揚、傳承既是麗江文化產業發展的資源,也是我市黨建工作的載體和支撐。中央領導、省委領導對麗江依託民族文化、創新基層黨建的做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按照中央和省委領導的批示精神,結合實施「文化立市」戰略,充分發掘東巴文化、畢摩文化、摩梭文化、花僳僳文化、他留文化等民族文化中有利於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優秀成分,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和發展。要學習借鑒麗江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深入研究麗江各世居民族和諧相處的政治價值,發掘並弘揚民族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容、與人類健康文化需要相適應的積極因素,使民族優秀文化成為基層黨建全面發展的助推器。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找准基層黨組織建設與民族文化的結合點,不斷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容、強化活動效果,努力使我市結合民族文化創新黨建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富有成效。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黨員動態管理機制,積極探索「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模式,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認真落實機關黨建工作責任制,創新機關黨建工作模式,不斷增強機關黨組織的戰鬥力。
(七)加強幹部隊伍和基層組織建設,在促進幹事創業上求實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必須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貫穿於黨的建設全過程、落實到黨的建設各方面,努力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堅強堡壘,把幹部隊伍建設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骨幹力量,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努力在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上見成效。要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加快建立和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幹部考核評價體系,切實把善於領導科學發展、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幹部選拔到重要領導崗位上來,引導各級幹部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要著力營造支持創業、崇尚創新、鼓勵創優的良好環境,鼓勵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和農業科技人員投身重點產業建設,掀起全民創業的熱潮。要鼓勵事業單位引進一批科技人才,支持企業引進一批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廣泛吸納各方人才為我市經濟建設服務。要全面加強農村、企業、城市社區和機關、學校、新社會組織等領域的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
(八)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為重點,著力在幹部作風建設上見成效。要把加強班子建設貫穿於學習實踐活動,下決心把軟弱渙散的基層黨組織整頓好,把不健全的領導班子調整充實好,使廣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真正成為團結黨員、凝聚群眾、解決問題、促進發展的骨幹力量和堅強堡壘。各級黨組織要認真研究制定加強領導幹部作風建設的相關制度,重點解決領導幹部在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嚴格履行職責、落實廉潔從政規定、遵守組織人事紀律以及生活作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各級領導幹部要切實加強黨性修養,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利益觀,增強紀律觀念,努力成為政治堅定、作風優良、紀律嚴明、勤政為民、恪盡職守、清正廉潔的楷模。要發揚艱苦奮斗和求真務實的精神,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勤儉辦一切事業,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做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不斷提高為基層、為群眾服務的水平。
三、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學習實踐活動順利推進
開展好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當前我市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重大政治任務,一定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切實做到認識、組織、措施和工作「四到位」,確保學習實踐活動扎實推進,取得成效。
(一)要落實領導責任。抓好學習實踐活動,關鍵在領導,責任在班子。各部門、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要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帶領班子成員認真研究解決活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全面抓好學習實踐活動各項任務的落實。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要自覺把自己擺進去,帶頭學習,努力做到多學一些、學深一些;帶頭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調查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帶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准確把握工作中面臨的新機遇、新形勢、新情況、新要求,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帶頭分析檢查,開展嚴肅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認真查找班子和個人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刻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著眼於形成共識、總結經驗、明確方向,努力做到既溝通思想又增進團結、既幫助同志又教育自己、既總結過去又謀劃未來;帶頭整改落實,堅持邊學邊改、邊查邊改、集中整改,對查找出來的問題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照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確定整改落實的目標、方式、時限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實。市級黨員領導幹部要選擇一個鄉鎮作為聯系點,幫助找出、找准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建議和促進發展的思路措施,努力把聯系點辦成學習實踐活動的示範點。
(二)要強化督促指導。實踐證明,堅強有力的指導檢查,是開展好學習實踐活動的有效保證。為確保學習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市委成立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對全市學習實踐活動的具體指導。各部門、各單位也要迅速建立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全面負責地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創造性地抓好本部門、本單位的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要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層面、不同行業,分別提出學習實踐活動的具體要求,分層分類進行指導,增強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市委還要抽調黨性強、作風硬、素質高的幹部組成10個指導檢查組,負責政策指導、發現問題、督促檢查等工作,確保整個學習實踐活動不出偏差、不走過場、取得實效。各單位黨委(黨組)要積極支持、密切配合指導檢查組的工作,為指導檢查組履行職責、開展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
(三)要加強宣傳引導。針對參加學習實踐活動的單位和黨員特點,充分運用各種宣傳手段,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宣傳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宣傳中央、省委關於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指示精神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宣傳報道黨員幹部和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宣傳學習實踐活動的好做法、好經驗和實際成效,為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更好地發揮引導作用。
(四)要正確處理工學矛盾。我市參加學習實踐活動的單位大多處於生產、管理的第一線,工作任務十分繁重。要堅決防止和克服脫離中心工作搞學習實踐活動,以及以工作繁忙為由忽視學習實踐活動的錯誤傾向,正確處理工學矛盾,切實圍繞中心工作、服務大局,把搞好學習實踐活動與做好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精心謀劃、統籌兼顧,通過學習實踐活動,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把學習實踐的成果轉化為履行職責、做好本職工作的實際行動,把學習實踐活動中煥發出來的熱情轉化為發展事業的強大動力,切實做到開展學習實踐活動與做好各項工作「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
(五)要突出特色。提高認識、解決問題、推動發展,是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積極探索創新,在堅持中央、省委提出的原則要求不走樣,完成各項「規定動作」的基礎上,在全市認真組織開展「探民族文化淵源,走科學發展之路」主題實踐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引導全市各級黨員幹部在經濟發展、社會建設、基層黨建等方面不斷增強結合民族文化創新發展的本領,努力開創民族文化與科學發展相互支撐、相得益彰的新局面。同時,各部門、各單位也要結合實際,積極開展各種體現部門特色、工作特點的主題實踐活動,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容,切實做好各項「自選動作」,力求多出特色、多出亮點、多出經驗、多出成效。
同志們,認真組織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高標准、嚴要求、創造性地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確保黨員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為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