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公司治理結構
1. 公司治理結構有哪些模式(簡要的)
在西方發達國家,有英美的董事會中心主義模式,德國的二元制治理模式,日本的內部治理結構模式。英美企業中,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會。但美英公司的股權比價分散,董事會即為股東的代言人。一個貫穿英美董事會制度發展史的中心問題是—如何保證董事會以確保股東的利益為中心。基於這一前提,英美公司在董事會下設置了一系列專業委員會,包括財務委員會、長期戰略委員會、審計委員會、報酬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公司治理委員會等等。董事會通過集體決策確保公司經營方向的正確性,而各專業委員會則在董事會的領導下,發揮對董事會的監督職能。
德國公司的董事會屬典型的二層結構,即董事會的決策控制權分由監督董事會和管理董事會行使。監事會由股東代表和職工代表組成,其職責是行使監督權,任命和解聘董事,監督管理董事會是否按公司章程經營。德國的董事會和監事會完全分離,董事會的成員由監事會選任和罷免。德國公司治理機制有別於英美國家的重要特徵是員工參與決策。德國法律規定,職工為500人以上的公司,監事會成員中職工代表的數量不少於總人數的1/3;員工為2000人以上的公司,監事會成員中職工代表的數量不少於總人數的1/2。
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兼具德國模式和英美模式的特點。在日本公司中,監事會和董事會是兩個平行機構,股東會是公司中的最高權力機構。監事會和董事會的人員由股東會選舉產生。日本商法典規定,監事代表股東監督董事的工作,監事會的成員不能同時擔任董事會的成員,也不能是公司員工。因此,日本公司中的監事會是代表股東利益對公司經營活動進行監督
2. 現代企業公司治理結構包括哪些內容
一、法人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公司通過切實履行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權、職責,形成了各司其職、協調運轉和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通過建立、完善公司制度,約束和規范了員工的行為。1、以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執行機構(經理層)作為法人治理結構確立了所有者、公司法人和經營者之間的權力、責任和利益關系,並在不斷發展中建立完善了300多項管理制度,做到了每項經營活動、每個工作環節員工的行為規范有規可循,每個崗位的職責、義務、獎懲都有明確的規定,制度的執行情況嚴格與獎懲、升遷等掛鉤。2、經營中的重大問題由董事會充分討論民主決策;經理層由股東組成,確保了投資者的利益;監事會列席董事會,從不同角度審查、監督董事會的各項決策活動和對經理層的經營活動,形成了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並通過管理創新,使各項制度得到了不斷完善和提高。3、通過保證投資者(股東)的投資回報,重視企業內各利益集團的關系協調,包括對經理層與員工的激勵以及對高層管理者的制約,避免了因高管決策失誤給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二、管理創新、激勵作用是企業長盛不衰的法寶。現代的競爭,資源不是優勢,錢不是優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組織結構、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念,公司制勝必須發揮激勵的作用。1、沒有創新的工作是沒有成效的工作,缺乏創新精神的幹部不是優秀的幹部。公司從實際出發制定了管理創新獎勵實施辦法,把「超越自 、創新求優」確定為公司核心價值觀。2、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提高工作效率為目標,圍繞主價值鏈再造,進行了機構改革,人員精簡。把「做強做大,打造一流企業」確立為公司的共同願景。
3. 什麼叫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治理結構(抄corporategovernance,又譯法襲人治理結構、公司治理)是一種對公司進行管理和控制的體系。它不僅規定了公司的各個參與者,例如,董事會、經理層、股東和其他利害相關者的責任和權利分布,而且明確了決策公司事務時所應遵循的規則和程序。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在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條件下,由於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利益不一致而產生的委託—代理關系。公司治理的目標是降低代理成本,使所有者不幹預公司的日常經營,同時又保證經理層能以股東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潤最大化為目標。
4. 公司治理結構包括那些內容哪些主要組成其相互關系是什麼/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又譯法人治理結構、公司治理結構或公司督導機制,是現代企業制度中最重要的問題。•狹義的公司治理結構是指在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情況下,關於所有者和代理人之間的關系的制度安排,由股東大會、董事會、高層管理人員及監事會等組成。
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定義,廣義的公司治理結構是一種據以對工商業公司進行管理與控制的體系。它明確規定了公司的各個參與者的責任和權利分布,諸如,董事會、經理層、股東和其他利害相關者,並且清楚地說明了決策公司事務時應遵循的規則和程序。同時,它還提供了一種結構,使之用於設置公司目標,也提供了達到這些目標和監控運營的手段。
5. 公司治理結構是什麼
公司復治理結構:是一種聯系並規范股制東(財產所有者)、董事會、高級管理人員權利和義務分配,以及與此有關的聘選、監督等問題的制度框架。簡單的說,就是如何在公司內部劃分權力。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可解決公司各方利益分配問題,對公司能否高效運轉、是否具有競爭力,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我國公司治理結構是採用「三權分立」制度,即決策權、經營管理權、監督權分屬於股東會、董事會或執行董事、監事會。通過權力的制衡,使三大機關各司其職,又相互制約,保證公司順利運行。
公司治理結構(corporategovernance,又譯法人治理結構、公司治理)是一種對公司進行管理和控制的體系。它不僅規定了公司的各個參與者,例如,董事會、經理層、股東和其他利害相關者的責任和權利分布,而且明確了決策公司事務時所應遵循的規則和程序。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在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條件下,由於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利益不一致而產生的委託—代理關系。公司治理的目標是降低代理成本,使所有者不幹預公司的日常經營,同時又保證經理層能以股東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潤最大化為目標。
6. 公司的治理結構的基本框架是什麼
現代企業的突出特徵是三權分立;
決策權:股東大會,最高決策權,有對管理團隊任命及任免回的權力。
經營答管理權:董事會,企業的章程及協議中約定了董事會的構成及相關人數,體現股東意願。
監督權:監事會,行駛監督、監控的管理機構。
現代企業的三權分立外的其它重要特徵是兩權分離,即: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經營者與所有者之間是一種代理關系。
以上,便是現代企業治理結構的基本框架。
7. 什麼叫公司治理結構包括什麼
一、定義
公司治理結構,是指為實現資源配置的有效性,所有者(股東)對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績改進行監督、激勵、控制和協調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它反映了決定公司發展方向和業績的各參與方之間的關系。
典型的公司治理結構是由所有者、董事會和執行經理層等形成的一定的相互關系框架。根據國際慣例,規模較大的公司,其內部治理結構通常由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組成,它們依據法律賦予的權利、責任、利益相互分工,並相互制衡。
二、包括內容
包括對經理人的選擇、聘用、激勵、監督、解退、與整個管理層的充分融合。選擇經理人,是與內部晉升為主,還是外部空降為主。
公司治理結構的重點是內部和外部的問題。內部問題重點是解決人的問題:定戰略,搭班子,帶隊伍;而外部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公司的戰略路線,渠道的拓展,包括品牌資產的管理。其次是主導產品的價值管理、如何細分市場,供銷鏈。第三是在擴展上如何做好產融系統。
(7)光明公司治理結構擴展閱讀
公司治理結構類型
由於政治、經濟、法律、文化、和歷史等因素的不同,公司治理模式分為四類:
1、英美股東主導型:股東分散,管理者當權。
2、德日債務主導型:交叉持股,共同決策。
3、亞洲的家族式治理模式:家族控制,企業決策家長化,經營激勵約束化,員工管理家庭化。
4、中國公司治理模式:混合制約束機制: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CEO層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