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軌側磨病害整治效果
1. 怎樣測量鋼軌側面磨耗
鋼軌側抄面磨耗是指軌頭內側面的襲磨耗,一般用軌頭內側圓弧與軌頭內側面相切的切點處的磨耗值作為鋼軌側面磨耗值。一般曲線上股鉚軌的側面磨耗比下股鋼軌和直線鋼軌大得『多,是曲線鋼軌使用壽命的控制因素。因此,定期測量曲線上股鋼軌側面磨耗是十分必要的。 鋼軌側面磨耗和垂直磨耗一樣,是用鋼軌磨耗測量器測量的,現場使用最多的是61型鋼軌磨耗測量器。測量磨耗時,將鋼軌磨耗測量器支架的兩個腳支在鋼軌軌底上,用標准鋼軌斷面校正過的測針尖端緊靠鋼軌表面及側面,即可讀出磨耗值。在有的情況下,當鋼軌斷面與其垂直軸線不對稱的誤差較大時,61型鋼軌磨耗測量器測量側面磨耗會出現很大的誤差。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鐵道建築研究所設計的TJ型鋼軌磨耗測量器改變了支架支在鋼軌軌底的方式,把測量器套在軌頭上,使軌頭寬標尺緊靠軌頭外側,擰緊測量器頂部的固定螺絲,使測量器立於軌頭上,這樣,消除了鋼軌斷面與其垂直軸線不對稱誤差的影響,提高了測量精度。 現場有時用游標卡尺測量軌面下14~16mm處的側面磨耗,如游標卡尺放置位置正確,也可獲得較好的效果。 測量鋼軌側面磨耗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測量前應將鋼軌磨耗測量器支點處鋼軌表面的污垢清除干凈
2. 維修和整治
1曲線設置的要求 在線路上設計曲線時,應盡量採用單曲線,僅在困難條件下才設置復曲線。在曲線地段,應根據不同的地形條件,選擇一定的曲線半徑和角度,轉向角越小,列車運行條件就越好;反之,轉向角越大,列車運行條件就越差。所以鋪設時,應盡量採用大半徑,小轉向角曲線。但是,同時也受到地形條件的限制,半徑太大,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影響行車速度;半徑太小,難以保持正確的位置。因此《鐵路技術管理規程》規定,不同等級的線路,用不同半徑的曲線。如:一級鐵路的一般地段的曲線半徑不得小於1000m,困難條件下不得小於400m;二級鐵路一般地段不得小於800m,困難條件下不得小於400;三級鐵路一般不得小於600m,困難條件下不得小於350m。 2曲線病害產生的原因 列車的運行由軌道來導向,車體在運行時,由於慣性的作用是不會改變方向的。尤其是在鐵路線路上,而在曲線地段,軌道卻不斷的轉變方向,迫使車體也不斷的改變方向。因此,車體運行方向和曲線軌道的方向總是相互矛盾著的。曲線地段是鐵路線路上的薄弱環節之一,在一般的地形條件下,鐵路曲線約占正線延長線的30%,提高曲線的養護質量,對均衡提高線路的質量,延長軌道各部的使用壽命,保證行車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 3曲線病害的分類 鐵路線路曲線病害主要有:方向不良,軌距不符,水平超限,軌底坡不統一,曲線鋼軌側面磨耗,剝落掉塊和波浪形磨耗。由於在曲線地段車輪對鋼軌產生的反向力,使曲線地段的線路承受著多方向的作用力。因此線路的曲線地段,特別是小半徑的曲線地段是鐵路三大薄弱環節之一,特別值得重點保護。 4曲線病害的危害 在現今時代與社會進步中,鐵路也在不斷的飛速發展,隨著行車密度和軸重的提高。不少區段鋼軌的側面磨耗和剝落掉塊情況十分嚴重,輕微的用1—2年就磨耗到限,較嚴重的區段8個月就需要成段更換磨損鋼軌。在有的區段,鋼軌波浪形磨耗已成為制約鋼軌使用壽命的主要因素,鋼軌波浪形磨耗一旦形成,發展下去將是十分危險的。對於曲線的超高設置應根據定期的測速資料來依次設置。在有的區域,由於多年不測速,只是憑現場經驗來調整超高,致使超高與速度不相適應,存在較大的欠超高或者過超高。那樣將大大影響鋼軌的使用壽命,制約行車的速度。曲線地段的病害如得不到及時、妥善的整治,輕則影響行車的質量,使旅客感到不舒適或者列車發生晃動;重則造成列車的顛覆。因此,曲線地段的病害應當高度重視,絕不可掉以輕心。在曲線地段,由於離心力的作用使列車車體向外傾斜,迫使鋼軌受到沖擊而變形。車輪和鋼軌就會產生嚴重的磨耗,必然導致旅客列車上的旅客感覺到不舒適等現象。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使列車能夠安全平穩的通過曲線,這就需要在曲線兩頭設置緩和曲線,合理設置外軌超高和加寬軌距,加強線路設備的維修和養護,保持曲線線形等。 5曲線地段的養護 曲線時線路上的病害多發地段,應加強養護,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修養並重」的原則。尤其是那些病害的多發、易發地段,特別應當加強防護的事小半徑曲線地段。從設備上加強曲線,使路基參數達到設計標准。路肩平整,排水良好,整治路基病害,防止路基基礎變化帶動上部建築的變形,並按規定更換失效的軌枕。根據設計的曲線要素正確測定曲線位置,及時安設曲線頭尾標志固定曲線位置。正確測定現場正矢,用計算機進行撥正計算,全面撥正線路。 6設置合理的曲線外軌超高 我國鐵路緩和曲線和曲線的線形大多數都採用三次拋物線,這類緩和曲線正矢和外軌超高的分布呈折線梯形,緩和曲線在其終點,不能滿足正矢和超高圓順過度的要求。因此,在緩和的始終點不可避免的要出現附加動力作用,致使緩和曲線部分正矢和超高的變化較大,超限處高於圓曲線部分。為了更進一步的提高緩和曲線的養護質量,在設置緩和曲線正矢和超高時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1)固定緩和曲線的頭尾位置,曲線頭尾應有正確的標記,每次起撥道前均應校對,對已經發生的異變,應採用偏角法,角圓法或者繩正法進行校核,以確定正確位置。 2)合理設置緩和曲線頭尾的正矢和超高,為了消除三次拋物線形和曲線頭尾離心力的突變,可在其始終點進行適當的改善,對與不同的曲線,其取值也不盡相同,在小半徑曲出現負誤差,在終點更不允許出現正誤差。 3)為了盡量減少緩和曲線始終點的附加動力壓值,該點至直線部分50m范圍內的軌距應為1435±2mm。在曲線部分設置合理的曲線加寬,曲線部分由於離心力的作用,要給車輪留一定的游動空間,否則會造成列車的傾覆。 7展望鐵路線路未來發展的趨勢 鐵路大發展,進一步突出其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地位與作用,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自跨越式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我國鐵路的發展突飛猛進,《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通過並實施,鐵路技術裝備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我國鐵路實施第六次大面積提速調圖,鐵路最大限度緩解了我國煤電油等運能的緊張狀況,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在過去的幾年的時間了,中國鐵路已經是實現了階段性的跨越。鐵路未來將向更快,運量更大發展,運輸量也將越來越繁忙,這就向鐵路的基礎線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一定會使得線路質量更高,病害被預防在未然,維修量將越來越少,以致達到少維修或者免維修,那樣鐵路的明天將更加輝煌
3. 如何利用改造的軌距桿整治尖軌拱腰
問這問題的相當專業了啦。你應該是學相關專業的吧?書上不找到這兒找答案來啦?十害之首:尖軌尖端不密貼。剩下的自己總結吧,在道岔上施工如何設防護?在站內道岔上施工,如何使用減速信號防護?在軌道電路區段維修道岔時應注意什麼?道岔轉轍部分的主要病害有哪些?轉轍部分病害產生的原因是什麼?道岔轉轍部分的病害如何整治?道岔直、曲基本軌產生方向不良的原因是什麼?怎樣校正基本軌方向及轉轍部位框架尺寸?什麼是道岔的「三道縫」病害?道岔基本軌產生橫向移動的原因是什麼?道岔基本軌磨耗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道岔尖軌與基本軌不密貼的原因是什麼?怎樣防治尖軌不密貼?普通道岔尖軌跳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怎樣整治道岔尖軌跳動?道岔尖軌產生拱腰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如何整治道岔尖軌拱腰?怎樣使用彎軌器矯直尖軌拱腰?道岔尖軌產生橫彎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整治尖軌橫彎?道岔尖軌尖端第7、第8號岔枕發生移位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防治?道岔尖軌軋傷和非正常磨耗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怎樣防治尖軌軋傷及非正常磨耗?改尖軌部位軌距應遵循哪些基本程序?哪些道岔尖軌禁止使用?更換道岔尖軌時應注意什麼?試述更換護軌的作業程序試述更換滑床板的作業程序試述更換尖軌跟端間隔鐵的作業程序怎樣正確測量單開道岔橫支距的起點?道岔導曲線為什麼會形成反超高?怎樣整治道岔導曲線反超高?導曲線鋼軌被擠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怎樣防治道岔導曲線病害?怎樣整治道岔導曲線處岔枕中部低窪?道岔護軌高起的原因是什麼?怎樣整治道岔護軌高起和嚴重磨耗?怎樣防治道岔轍叉和護軌部分的病害?哪些道岔護軌螺栓折損會危及行車安全?在站內鋪設或拆除道岔必須經哪一級機構批准?轍叉心軌磨耗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道岔傷損檢查的重點部位有哪些?道岔轍叉部分有哪些缺陷時應禁止使用?試述轍叉、尖軌、基本軌折斷時的應急通車方法怎樣加強轍叉和轉轍連桿部分的搗固?為什麼轍叉部軌距和間隔超限時不宜用移動叉心的方法改道?
4. 鐵路線路凍害的整治辦法
1曲線設置的要求
在線路上設計曲線時,應盡量採用單曲線,僅在困難條件下才設置復曲線。在曲線地段,應根據不同的地形條件,選擇一定的曲線半徑和角度,轉向角越小,列車運行條件就越好;反之,轉向角越大,列車運行條件就越差。所以鋪設時,應盡量採用大半徑,小轉向角曲線。但是,同時也受到地形條件的限制,半徑太大,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影響行車速度;半徑太小,難以保持正確的位置。因此《鐵路技術管理規程》規定,不同等級的線路,用不同半徑的曲線。如:一級鐵路的一般地段的曲線半徑不得小於1000m,困難條件下不得小於400m;二級鐵路一般地段不得小於800m,困難條件下不得小於400;三級鐵路一般不得小於600m,困難條件下不得小於350m。
2曲線病害產生的原因
列車的運行由軌道來導向,車體在運行時,由於慣性的作用是不會改變方向的。尤其是在鐵路線路上,而在曲線地段,軌道卻不斷的轉變方向,迫使車體也不斷的改變方向。因此,車體運行方向和曲線軌道的方向總是相互矛盾著的。曲線地段是鐵路線路上的薄弱環節之一,在一般的地形條件下,鐵路曲線約占正線延長線的30%,提高曲線的養護質量,對均衡提高線路的質量,延長軌道各部的使用壽命,保證行車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
3曲線病害的分類
鐵路線路曲線病害主要有:方向不良,軌距不符,水平超限,軌底坡不統一,曲線鋼軌側面磨耗,剝落掉塊和波浪形磨耗。由於在曲線地段車輪對鋼軌產生的反向力,使曲線地段的線路承受著多方向的作用力。因此線路的曲線地段,特別是小半徑的曲線地段是鐵路三大薄弱環節之一,特別值得重點保護。
4曲線病害的危害
在現今時代與社會進步中,鐵路也在不斷的飛速發展,隨著行車密度和軸重的提高。不少區段鋼軌的側面磨耗和剝落掉塊情況十分嚴重,輕微的用1—2年就磨耗到限,較嚴重的區段8個月就需要成段更換磨損鋼軌。在有的區段,鋼軌波浪形磨耗已成為制約鋼軌使用壽命的主要因素,鋼軌波浪形磨耗一旦形成,發展下去將是十分危險的。對於曲線的超高設置應根據定期的測速資料來依次設置。在有的區域,由於多年不測速,只是憑現場經驗來調整超高,致使超高與速度不相適應,存在較大的欠超高或者過超高。那樣將大大影響鋼軌的使用壽命,制約行車的速度。曲線地段的病害如得不到及時、妥善的整治,輕則影響行車的質量,使旅客感到不舒適或者列車發生晃動;重則造成列車的顛覆。因此,曲線地段的病害應當高度重視,絕不可掉以輕心。在曲線地段,由於離心力的作用使列車車體向外傾斜,迫使鋼軌受到沖擊而變形。車輪和鋼軌就會產生嚴重的磨耗,必然導致旅客列車上的旅客感覺到不舒適等現象。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使列車能夠安全平穩的通過曲線,這就需要在曲線兩頭設置緩和曲線,合理設置外軌超高和加寬軌距,加強線路設備的維修和養護,保持曲線線形等。
5曲線地段的養護
曲線時線路上的病害多發地段,應加強養護,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修養並重」的原則。尤其是那些病害的多發、易發地段,特別應當加強防護的事小半徑曲線地段。從設備上加強曲線,使路基參數達到設計標准。路肩平整,排水良好,整治路基病害,防止路基基礎變化帶動上部建築的變形,並按規定更換失效的軌枕。根據設計的曲線要素正確測定曲線位置,及時安設曲線頭尾標志固定曲線位置。正確測定現場正矢,用計算機進行撥正計算,全面撥正線路。
6設置合理的曲線外軌超高
我國鐵路緩和曲線和曲線的線形大多數都採用三次拋物線,這類緩和曲線正矢和外軌超高的分布呈折線梯形,緩和曲線在其終點,不能滿足正矢和超高圓順過度的要求。因此,在緩和的始終點不可避免的要出現附加動力作用,致使緩和曲線部分正矢和超高的變化較大,超限處高於圓曲線部分。為了更進一步的提高緩和曲線的養護質量,在設置緩和曲線正矢和超高時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1)固定緩和曲線的頭尾位置,曲線頭尾應有正確的標記,每次起撥道前均應校對,對已經發生的異變,應採用偏角法,角圓法或者繩正法進行校核,以確定正確位置。
2)合理設置緩和曲線頭尾的正矢和超高,為了消除三次拋物線形和曲線頭尾離心力的突變,可在其始終點進行適當的改善,對與不同的曲線,其取值也不盡相同,在小半徑曲出現負誤差,在終點更不允許出現正誤差。
3)為了盡量減少緩和曲線始終點的附加動力壓值,該點至直線部分50m范圍內的軌距應為1435±2mm。在曲線部分設置合理的曲線加寬,曲線部分由於離心力的作用,要給車輪留一定的游動空間,否則會造成列車的傾覆。
7展望鐵路線路未來發展的趨勢
鐵路大發展,進一步突出其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地位與作用,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自跨越式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我國鐵路的發展突飛猛進,《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通過並實施,鐵路技術裝備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我國鐵路實施第六次大面積提速調圖,鐵路最大限度緩解了我國煤電油等運能的緊張狀況,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在過去的幾年的時間了,中國鐵路已經是實現了階段性的跨越。鐵路未來將向更快,運量更大發展,運輸量也將越來越繁忙,這就向鐵路的基礎線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一定會使得線路質量更高,病害被預防在未然,維修量將越來越少,以致達到少維修或者免維修,那樣鐵路的明天將更加輝煌
5. 求畢業論文一份,題目是「既有線道岔常見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
淺談既有線道岔病害整治
摘要:通過對既有線道岔的分析,介紹了提速道岔的尖軌側磨、大墊板折斷、基礎病害等病害的成因及整治措施。
關鍵詞:道岔 尖軌 側磨 墊板 基礎 螺釘 道床
一、概述:
作為一名鐵路職工,我們最重要的職責是確保旅客的安全和鐵路運輸的暢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為了確保旅途的舒適性和快捷性,所以鐵路的線路質量必須得到有力的保證。結合我段的實際情況,所有的線路都是山區鐵路,也是全局車流量最大的段之一.隨著第六次大提速和十一五中長期高速鐵路規劃網的建立.列車的高速運行已經成為了必然的趨勢。道岔是進出站的咽喉部分,也是車站和區間線路的連接部分和過度段。道岔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車輛的運行速度和穩定性。然而道岔是線路中最為核心的部分,也是病害比較多的地方,改善好道岔的質量將對鐵路的運輸非常的有利,經過我的實踐和學習,我對道岔的病害與整治有一些簡單的看法。
二、具體問題以及整治措施
1、螺釘的問題及治理方案:
(1)由於螺釘所受的橫向沖擊力大、道岔區導曲線半徑小、轍叉護軌地段橫向沖擊較大等原因,列車通過道岔時尤其是通過轍叉區段時,作用於鋼軌的橫向力偏大,進而傳遞給鐵墊板以較大的橫向沖擊,螺栓承受橫向力,螺栓同時承受彎曲、拉伸及剪切作用,因此螺栓易折斷。
(2)組裝缺陷,或製造偏差。
(3)螺釘長期缺乏養護,松動後拔起造成水汽進入螺孔使螺釘銹蝕。
(4)軌枕空吊或者道床彈性不均,在列車動力作用下螺釘受到巨大的向上的抗拔力,這種情況下在列車反復的動力作用下螺釘不斷拔起。
(5)螺栓扭矩過大時內螺紋易破損。
上述原因導致了螺釘容易失效,岔枕與道岔大墊板的連接被破壞,使大墊板不能牢固的固定在岔枕上,在列車動力作用下岔枕以上結構失去牢固連接,使道岔幾何型位難以保證,造成道岔晃車等問題,嚴重時可能造成鋼軌外翻使列車脫軌。
綜上所述是螺釘存在的問題,我認為有以下整治方案。
(1)保持道岔的良好幾何型位,盡量減少道岔內部以及前後100米內的小方向,保持道岔的框架尺寸及道岔支距以減少列車經過道岔是產生的橫向力。
(2)安裝大螺栓不能用錘打,難擰時要分析原因,修正後再耐心擰入。
(3)螺釘要經常檢查,發現有松動現象要及時復緊。
(4)要定期塗油,且每年不少於兩遍,及時更換失效彈簧墊圈,塗油時套管底孔不能封閉堵死。
(5)道岔應採用機械搗固,及時消滅空吊板,綜合整治有病害的接頭,焊接接頭要打磨平整減少輪軌間動力作用。
(6)改進螺紋的結構,增加強度等等。
2、墊板出現的問題及整治措施
對於道岔大墊板折斷現場分析,鐵墊板和軌枕間的不密貼是造成其折斷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心軌部分長大墊板折斷較多。此部分墊板位於長岔枕中部,在列車荷載作用下長岔枕產生一定的撓度,長大墊板隨岔枕共同變形,但由於墊板與岔枕間不密貼使墊板同時受彎剪作用而損壞。
滑床板開焊既有設計、製造上的原因,又有養護維修方面的原因。製造上的原因主要是焊接件質量不過關,強度不夠。設計製造方面的原因主要體現在曲基本軌一側開焊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直向行車時行車速度高、密度大,直尖軌受力帶動滑床板下沉,而曲基本軌則被動施加滑床板以向上的力。高頻率反復振動造成曲股滑床板開焊較多。從養護原因上看,鋼枕前後滑床板開焊多,主要是鋼枕部不易搗固,容易形成暗坑、吊板造成滑床板開焊。道岔墊板損壞使得鋼軌件失去與軌下基礎的牢固連接造成道岔的幾何尺寸難以保證進而影響行車。滑床台的脫焊造成尖軌扳動所需要的力矩增大,可能造成尖軌卡死無法扳動造成嚴重行車事故。所以我們要採取下列整治措施:
(1)對岔區加強搗固,尤其是岔心長岔枕中部,以減少岔枕在列車荷載作用下的變形。
(2)加強監視,對墊板上的大螺釘進行及時復緊,保持墊板與岔枕接觸良好。
(3)及時更換墊板及滑床板下大膠墊,保持彈性減小列車的沖擊力。
(4)保持轉折部分的幾何尺寸,盡量減少尖軌與滑床台間離縫。
(5)滑床台要及時塗油,減少尖軌扳動時的磨阻力。
(6)加強滑床台焊接質量等等。
3、道岔下的道床和基礎所帶來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由於地處山區,雨季較多,道岔下的基礎施工難度大,天窗時間點不夠用和上下結構連接不密實,過往列車造成的振動較大。這些病害情況及產生危害道床和基礎的不穩定的原因都會對行車造成影響。尤其是基礎翻漿冒泥,形成空吊,將造成晃車,影響旅客列車的舒適性,嚴重時造成行車安全事故。解決方法有:
(1)加強監控、保持道床的穩定性。
(2)勤測量、觀察在列車動荷載作用下的變形和隨時間所殘生的變形,抓好修補工作
(3)抓好排水工作、採用良好的道砟,保持良好的排水性能,避免造成大范圍的翻漿冒泥。
(4)更換道砟,對廢舊的道砟進行即使更換,保持道床的穩定性。
(5)硬化基礎,保持基礎的穩定,降低維修成本和工作量等等。
4、列車對道岔的磨耗所帶來的影響及整改措施
道岔尖軌磨損分為直尖軌磨損和曲尖軌的側磨,都會帶來行車不平順,尤其直尖軌側磨直接影響直向通過的高速旅客列車,造成行車舒適性下降。
由於曲尖軌側磨:曲尖軌側磨多集中在出發列車通過的側向道岔,列車起動後逐步加速,輪軌作用下,機車輪在大功率的扭動下,形成滾動加滑動的趨勢,列車進入側向道岔時輪緣緊貼鋼軌內側的踏面圓弧,形成刨切趨勢,並逐漸積累,產生鋼軌側磨。
直尖軌側磨:直尖軌側磨跟道岔結構及養護狀態密切相關。尖軌是一個變截面鋼軌件,其可動部分支承在滑床台上,與滑床台無扣件聯結,尖軌上部密靠基本軌,在尖軌中部設置頂鐵與基本軌貼靠。這種結構造成道岔轉轍部分的線性剛度較低,結構相對鬆散。我認為尖軌與基本軌不密貼是造成直尖軌側磨的重要原因。在列車動態作用下,不密靠的尖軌會形成一定的矢度,頂鐵過長則尖軌向線路內部側彎,頂鐵過短則向線路外部側彎。在列車經過時由於受到離心力的作用在尖軌不密靠的地點及前後擠壓摩擦尖軌,造成直尖軌側磨。同時岔前後軌向不良使列車蛇行運動,也是造成直尖軌側磨的原因之一。整改措施有:
(1)對曲尖軌加強監控,側磨初期要及時進行打磨,在日常道岔養護維修中盡量消除道岔方向病害,減少尖軌附加應力,減緩曲尖軌側磨發展,延長使用壽命,必要時可以對曲尖軌進行塗油潤滑。
(2)注重頂鐵的狀態控制,做到不頂死不離縫。頂鐵頂死會造成二動難以密貼以及尖軌向內的側彎,惡化了尖軌平順度;頂鐵離縫較大會造成尖軌自由長度加長,尖軌由點位移轉變為線位移,尖軌、基本軌受橫向沖擊力增加,轉轍部位框架難以保持,二動部位不密貼加大,進而鋼軌側磨加大。
(3)應及時對道岔滑床板開展塗油,消除因滑床板塗油不良而造成的道岔轉換力阻力過大,導致道岔不密貼的現象。
(4)減小道岔前後鋼軌側磨的發生,及時消滅軌道原始不平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