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治理塑料污染
㈠ 減少塑料袋帶來的環境污染,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國外防治塑料袋帶來的環境污染方法:
1.早在1985年,美國入均消費塑料包裝物就已達23.4公斤,日本為20.1公斤,歐洲為15公斤。進入九十年代,發達國家人均消費塑料包裝物的數量更多(我國1995年人均消費塑料包裝物和其它塑料製品為13.12公斤)。從消費量來看,似乎發達國家的「白色污染」應該很嚴重,實則不然。究其原因,一是發達國家很早就嚴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隨手亂扔廢舊塑料包裝物,基本消除了「視覺污染」。二是發達國家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較高。以美國為例,80年代以前,處置廢塑料主要方式是填埋,後來發現塑料長期不降解,九十年代以後,他們轉而走回收利用的路子。
2.現在已建立起了一套嚴密的分類回收系統,大部分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轉化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無害化處置,也基本消除了廢舊塑料包裝物的潛在危害。
3.美國制定了《資源保護與回收法》,對固體廢物管理、資源回收、資源保護等方面的技術研究、系統建設及運行、發展規劃等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加利福尼亞、緬因、紐約等10個州先後出台了包裝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資源法》、《節能與再生資源支援法》、《包裝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專門條款,以促進製造商簡化包裝,並明確製造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各自的回收利用義務。德國在《循環經濟法》中明確規定,誰製造、銷售、消費包裝物品,誰就有避免產生、回收利用和處置廢物的義務。德國的《包裝條例》將回收、利用、處置廢舊包裝材料的義務與生產、銷售、消費該商品的權利掛鉤,把回收、利用、處置的義務分解落實到商品及其包裝材料的整個生命周期的各個細微環節,因而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實效性。
4.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強管理。例如,社會上較為關注的鐵路兩側的」白色污染「問題,通過加強管逗已取得顯著改觀。鐵路部門從1994年下半年開始,在沿線分區劃段包干。部分旅客列車採用袋裝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拋棄廢物。乘務員也不象以前那樣,將車箱垃圾直接掃出窗外,而是將垃圾袋卸在車站,由車站集中處理。目前,採用袋裝垃圾的列車越來越多,隨意向車外扔垃圾的現象越來越少。已有2.9萬公里的線路兩側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實踐證明,加強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第二,禁止使用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杭州是我國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杭州市於1995年9月15日由市容環衛局、工商局、衛生局聯合發布了《關於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將此通告在《杭州日報》上連續刊登三天。管理部門在執行過程中發現,一些個體流動商販仍在出售泡沫塑料餐具。最近,杭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杭州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條例》第35條規定:禁止銷售、使用泡沫塑料製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違者可處500~5000元罰款。該《條例》將於1997年9月15日起實施。武漢、哈爾濱、福州、廣州、廈門、寧波、汕頭等城市也頒布了有關政策、法規,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過採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圍,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從實踐的結果來看,單靠禁止是很難徹底解決「白色污染」問題的,上述頒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紙製品或可降解塑料製品代替原來的難降解的泡沫塑料製品。但是替代品在價格和品質上均無法與普通塑料製品競爭。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僅靠行政命令,不考慮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操作起來是很困難的。
5.第三,強制回收利用。清潔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可以重復使用,或重新用於造粒、煉油、制漆、作建築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體廢物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通用原則。回收利用不僅可以避免「視覺污染」,而且可以解決「潛在危害」,緩解資源壓力,減輕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負荷,節約土地,並可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這是一個標本兼治的好辦法。但回收利用應該在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垃圾之前。從垃圾場里重新分揀廢舊塑料包裝物,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廢塑料的利用價值也很低。因分揀出來的廢塑料製品太臟,也難以按材質分類,質量無法保障。北京市環保局在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回收利用為主,替代為輔,區別對待,綜合防治」的技術路線。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環保局與市工商局聯合發出了《關於對廢棄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須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產、經銷一次性塑質餐具(包括托盤、碗、杯等)的單位或個人必須負責回收利用廢棄餐具,也可以委託其他單位回收利用。《通知》還規定1998年的回收率必須達到30%,1999年達到50%,2000年達到60%。《通告》發布後,生產、經銷單位和個人立即到當地環保部門申報登記,提出自己的回收利用計劃和具體保證措施。這是北京市解決「白色污染」的一個突破口。在取得實效後,將逐步增加強制回收利用的廢塑料製品的種類和比例,最終消除「白色污染」。天津市環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污染」工程可行性調研報告》,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確定通過回收再利用達到節約資源、消除污染的目的。目前正在制定「回收利用計劃書」、「試點工作運行圖」、「試點工作進度大綱」,並在籌備成立「天津市『白色污染』防治產業協會」。
6.在技術方面,一是採取以紙代塑。紙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纖維素,廢棄後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決前面所說的「潛在危害」,但也會帶來新的環境問題:首先造紙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國的森林資源並不富裕;其次造紙過程中會帶來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紙製品尚不能與塑料製品抗衡。目前,我國也有以甘蔗桿、稻草為原料生產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處於試驗階段。
7.二是採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裝製品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如澱粉、改性澱粉或其它纖維素、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使塑料包裝物的穩定性下降,較容易在自然環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區已有19家研製或生產可降解塑料的單位。試驗表明,大多數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環境中暴露3個月後開始變薄、失重、強度下降,逐漸裂成碎片。如果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則降解效果不明顯。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個不足:一是多消耗糧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視覺污染」;三是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不能徹底解決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於含有特殊的添加劑而難以回收利用。
㈡ 面對地球上日益增多的塑料污染,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地球,為人類的進化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而人類的活動又會反過來對地球造成影響。隨著人類發展速度的加快,對於資源利用的增加,人類對於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顯著了。現在,環境已經成為了人類發展過程中所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不可遏制的全球變暖問題、難以降解的塑料垃圾,這些都是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幾乎於無解的環境難題。然而,這兩個問題的其中一個,很可能將要被攻克。
這個將要被攻克的難題就是塑料污染。
在我們生活之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塑料,塑料袋、塑料瓶等等數之不盡。
這是一次了不起的發現,蠟蟲成為了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已知的能夠分解塑料的生物。有人可能會擔心了,接下來會不會為了消滅塑料垃圾而大量繁殖投放蠟蟲呢?如果是這樣,豈不是會很恐怖,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小蟲蟲。放心啦,
科學家會對蠟蟲體內這種特殊的酶進行研究,之後會通過生物技術來進行復制生產,然後將這種制劑用在塑料垃圾的處理降解之上。
可以預見,在應用了這種技術之後,塑料垃圾的增長將會的得到明顯抑制。不過,人類製造塑料垃圾的速度太快,所以即使 擁有著這種塑料降解酶,仍然要限塑降解相結合,才能真正消除塑料污染。
㈢ 現在怎麼消除塑料污染
只有生產出可以降解的替代品,而且價格要比朔料便宜或高不了多少,老百姓能接受,才能治本。這個課題難,至少現在化學家們窮盡生命,我們沒有看到東西。但是,塑料袋終究還是會退出歷史舞台。
㈣ 中國應如何治理塑料污染
只有相關更加嚴厲法律出台,問題才會得到有效改善。
幾年前超市裡塑料袋還不收錢呢,現在基本都收了,這也是相關的治理措施
㈤ 塑料製品造成白色污染,請提出一項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
一、將「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目前,國家對此末專門立法,廣大群眾希望有關法規盡快出台。
二、制定中長期治理規劃。非降解塑料製品從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趨勢。這就要求人們應當有個緊迫觀念,為其做兩種准備,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時間表。有關部門要在根治污染、減經污染、預防污染三個層次上規定任務、明確責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驟、有目標、有期限地穩妥展開。
三、重視「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綠色」替代產品的研製、生產、銷售和使用。
四、增強全民環境衛生意識,把「白色污染」防治作為「兩個文明」建設和綜合整治城市環境的重點內容來抓。
五、狠抓污染源頭治理,實行減量化、無害:化和省資源化、再資源化原則。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強調「白色垃圾」
㈥ 怎樣合理有效的治理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分類有如下:
按環境要素分
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噪(音)聲污染、農葯污染、輻射污染、熱污染。
按屬性分
顯性污染,隱性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
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
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污染、電磁波污染等)固體廢物污染、液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很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等人類的第一號敵人。
海洋污染:主要是從油船與油井漏出來的原油,農田用的殺蟲劑和化肥,工廠排出的污水,礦場流出的酸性溶液;它們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結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鳥類和人類也可能因吃了這些生物而中毒。
空氣污染::是指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或超過了有害程度,導致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的正常生存和發展,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這是最為直接與嚴重的了,主要來自工廠、汽車、發電廠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觸了這些污濁空氣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視覺器官的疾病。
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
噪音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生活的現象。
放射線污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面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
治理方法如下:
1. 對於工廠的污水、廢氣、廢煙、廢渣等有毒氣體進行過濾後排放
2.外出盡量不用私家車,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
3.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節約紙張
4.多種植花草樹木、不亂砍濫伐
㈦ 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有什麼新規定
近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我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獻策》的消息,邀請社會各界圍繞不同領域塑料製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見建議。
對此,清華大學固體廢物控制與資源化研究所所長王洪濤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個塑料袋兩毛錢」的「限塑」措施已經不能有效遏制白色垃圾的「野蠻生長」。此外,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也為白色垃圾的處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新的限塑措施勢在必行。
㈧ 要調查治理塑料污染,我們可以採取哪些方式
採取塑料回收,這樣是個最好的辦法,因為塑料袋太多了,塑料回收有保護我們的環境,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