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整治環境
根據《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九條建設單位應當將防治揚塵污染的費用列專入工程造價,並在施工承包合屬同中明確施工單位揚塵污染防治責任。施工單位應當制定具體的施工揚塵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從事房屋建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河道整治以及建築物拆除等施工單位,應當向負責監督管理揚塵污染防治的主管部門備案。施工單位應當在施工工地設置硬質圍擋,並採取覆蓋、分段作業、擇時施工、灑水抑塵、沖洗地面和車輛等有效防塵降塵措施。建築土方、工程渣土、建築垃圾應當及時清運;在場地內堆存的,應當採用密閉式防塵網遮蓋。工程渣土、建築垃圾應當進行資源化處理。施工單位應當在施工工地公示揚塵污染防治措施、負責人、揚塵監督管理主管部門等信息。暫時不能開工的建設用地,建設單位應當對裸露地面進行覆蓋;超過三個月的,應當進行綠化、鋪裝或者遮蓋。
綜上所述,修建鐵路揚塵撒露污染環境屬於大氣治理的范圍
❷ 如果中國發展高鐵帶來了一些環境問題
高速鐵路的造價成本和技術要求高、施建標准嚴格苛刻、管理維護復雜困難,因此高鐵的建設前提是豐富的客源、雄厚的經濟、強大的科技、適宜的地勢和先進的管理。盲目興建高鐵不僅勞民傷財,而且會破壞環境。
高速鐵路非常平順,以保證行車安全和舒適性,高速鐵路都是無縫鋼軌,而且時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速鐵路採用的是無砟軌道,就是沒有石子的整體式道床來保證平順性。高速鐵路的彎道少,彎道半徑大,道岔都是可動心高速道岔。大量採用高架橋梁和隧道。來保證平順性和縮短距離。
高速鐵路的接觸網,就是火車頂上的電線的懸掛方式也與普通鐵路不同,來保證高速動車組的接觸穩定和耐久性。高速鐵路的信號控制系統比普通鐵路高級,因為發車密度大,車速快,安全性一定要高。
(2)鐵路整治環境擴展閱讀
中國高速鐵路主要機關單位: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鐵路局。中國高速鐵路主要由國家或地方領導建設,資金以銀行貸款為主;2017年9月11日,中國首條民營資本控股高鐵(杭紹台鐵路)完成投資簽約。
截至2019年,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對中國高速鐵路進行多元化經營,主營項目有酒店、旅遊、工業製造、土地開發、特色餐飲服務、動車組無線網路建設、「高鐵+共享汽車」系統等。
❸ 鐵路運輸環境污染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鐵路運輸系統來設備包括自運輸基礎設備和運輸安全技術設備兩類
運輸基礎設備有線路(路基、橋隧建築物、軌道)、車站、信號設備、機車、車輛、通信設備等;
運輸安全技術設備包括安全監控設備、檢測設備、自然災害預報與防治設備、事故救援設備等。
❹ 在青藏鐵路建設過程中,採取了哪些措施當地保護生態環境
青藏鐵路全線將投入20億元用於環保工程建設,它主要用於途經地區的草甸、灌木叢地帶的植被移植養護、修建30處野生動物的通道,以及進行凍土區植被恢復試驗研究。投入如此巨資從事鐵路建設環保工作,這在中國鐵路建設史上還是首次,而僅僅為了高原生態面貌不遭破壞,國家環保總局等部門對青藏鐵路建設
的環保工作調查表明,青藏鐵路自2001 年6月底開工建設以來,青藏高原的水環境沒有發生明顯變化,生態植被和野生動物也得到了有效保護。為了保護青藏鐵路沿線的生態環境,建設者們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後都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中鐵二局承建的10、29標段沿線的羊八井至格達溫泉自然保護區、林周潮波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是「要特別注意保護」的,需要「盡量維持其面貌」的。中鐵二局為了保護沿線生態環境,可謂煞費苦心。
施工前:防患於未然
在施工設計中,中鐵二局就把對施工沿線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了詳細的安排,對環境保護的方針、監理、檢查、審批制度等作了詳細的規定,如對遺棄物在工地的環境保護、廢棄土石的防護、臨時工程設置與施工管理,水土保持、隧道出渣等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定。開工前,所有的臨時、正式工程都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環保措施,並經環保部、監理審批及優化後方能開工。
為強化職工的環保意識,中鐵二局專門邀請專家對各級管理人員作環保專題講座並派專人組織職工學習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由指揮部指揮長、總工程師等參加青藏鐵路拉薩指揮部和青藏鐵路環境保護監理站組織的唐拉段施工環境保護培訓班,向所有施工人員發放《施工人員環保手冊》、《管理人員環保手冊》。
施工中:保護優先
在中鐵二局管段內,豎著6塊寫著「保護環境,愛我西藏;愛護環境,珍愛地球」等字樣的大型公益標牌。在施工中,保護環境的舉措也是多不勝舉。
正式開工以後,中鐵二局首先成立了以指揮長為第一責任人的「中鐵二局青藏鐵路工程指揮部環境保護委員會」,這個環境委員會將負責貫徹執行有關環境保護、水土保持、野生動物保護法法規和標准,落實設計和施工組織設計中的環境保護措施,開展高原高寒植被工程技術研究等工作。
為了保護青藏鐵路沿線的一草一木及野生動物,各施工場地周圍均設置了鐵絲網和綠色塑料網進行隔攔,界定了作業區和活動范圍,防止施工人員和施工機械、車輛隨意進入施工場地以外的區域;營地和施工便道盡量選取在無植被或植被較差的地方;在溫地路基施工過程中,首先界定施工范圍並對范圍內的草甸進行移植、養護;在路基基底處理過程中,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施工,確保地下水流向路基基礎外和路基兩側的草地。
生活垃圾集中回收、分類處理,生活污水經氧化處理後排放,生產污水經沉澱處理後排放,含油廢水經涌油池處理後回收……所有的措施都是為了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都是為了把青藏鐵路建設成一條世界鐵路建設史上具有時代意義的生態綠色通道。
施工後:山河依舊
施工後,人們看到的不是車轍留下的裸露土地,也不是坑坑窪窪的土地。每一個施工點完工後,建設者們平整並用合適的土料覆蓋地表,清理便道兩側施工棄物,盡量恢復地面的天然狀態。羊八井一號隧道進口便道施工後,為防止草皮被河水沖壞,在堆龍曲與草甸之間設置了300餘米長的石籠保護草甸。對羊八井二號隨道出口段路基邊坡進行了草皮移植,撒播草籽種草等多種方式進行綠化恢復。在柳吾隧道原開工場地,種植了大量柳樹……經過建設者們的努力,鐵路沿線和自然保持著和諧,到時候,人們乘火車將看不出青藏鐵路沿線景觀有什麼變化。
在中鐵二局的施工現場都用綠色防護網、彩旗、鐵絲網規定了施工者的活動范圍,任何人走出規定范圍將處1萬元以上的罰款。不就是走出規定范圍嗎牽踩一下草就死了嗎牽就算踩死幾根草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牽中鐵二局的環保負責人可不這樣認為,「西藏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壞很難恢復,我們不能破壞范圍之外一草一木!」 來源:西藏日報
❺ 川藏鐵路建設可能對沿線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
青藏鐵路建設已經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所以不要對川藏鐵路建設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產生憂慮。
❻ 青藏鐵路建成對環境的影響
修建青藏鐵路有利環保。由於線路所經多為高原草甸地區,受嚴酷的氣候條件控制,植被生長非常緩慢,將多採用分段施工、逐段移植的方法,將每段路基劃分為若干個施工段,將本段取土坑及路基基底草皮鏟下後,及時移植到已先期施工完畢的路基邊坡和取土完成後的取土場地表,使對地表植被的破壞減少到最小程度。
對昆侖山以南,自然條件稍好的地段,精選適合高原生長的草種,輔以噴播、覆膜等技術,恢復地表植被,將鐵路沿線建成綠色長廊。
在凍土環境的保護方面,將合理選擇取、棄土位置,取土點選擇離開線路的低矮丘包,取上深度不大於凍土上限。嚴禁隨意開辟施工便道,任意就近取棄土,鏟草皮,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凍土和保護路基穩定。
在線路所經的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護區,將嚴格控制廢棄物排放。高原各中心站的取暖,或使用燃油鍋爐,或採用太陽能等環保型能源。
客車將採用封閉式車體,車上垃圾在指點車站定點排放,集中處理;各中心站的生活污水要經處理達標排放。同時,在施工及運營中對職工進行法制教育,嚴禁捕殺野生動物和破壞野生植物,在野生動物可能出沒的地區增設野生動物通道。
(6)鐵路整治環境擴展閱讀
青藏鐵路主要價值:青藏鐵路有利於促進西藏在工業、旅遊業等產業的發展,優化西藏的產業結構,實現中國地區經濟的平衡、協調發展;有利於西藏礦產資源的開發,發揮資源優勢;有利於降低進出西藏貨物的運輸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有利於西藏的對外開放,加強與其他地區及國外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有利於西藏市場機制的發育和人們市場意識的增強,促進經濟的發展;有利於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利於促進中國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進一步鞏固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
❼ 鐵路環境保護規定的第二章 環境監督管理
第八條 企業的環境保護目標應納入企業經營責任者的任期責任制中,並實行逐級負責制。
第九條 鐵路各級企事業單位應根據本單位的環境污染狀況、工作任務明確相應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或專(兼)職人員,加強管理,組織有關業務部門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形成嚴密有力的工作系統。鐵路基層單位的環保管理人員由各企業單位根據環保工作的需要自行確定。
第十條 各級環境保護機構業務上受上級和地方環境保護部門的指導。
第十一條 環境保護專(兼)職幹部要由熟悉專業知識,懂得生產業務,有相當技術水平,有一定組織能力,熱愛環境保護工作,能堅持原則的技術人員擔當。環境保護幹部要相對穩定。
第十二條 各級環境保護管理部門的工作職責:
1.貫徹國家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法規,組織制定本系統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標准、目標和措施。
2.編制環境保護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
3.組織開展鐵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監督檢查基建、 技改項目防治污染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執行情況。
4.監督管理鐵路運輸、工業生產的污染防治。
5.組織開展對鐵路環保法規、計劃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和環保監察工作,指導所屬單位的環境保護工作。
6.組織開展環境監測、統計、科研、宣傳教育工作。
7.協調處理鐵路與地方的環境保護問題,協助有關部門及時處理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來信來訪,調查處理鐵路系統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
8.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
第十三條 環境保護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要與各單位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統一編制下達。環境保護項目所需資金應予保證,不留缺口。
第十四條 污染、破壞環境的建設項目,必須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作出評價,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應依照規定的程序報審。
第十五條 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工藝,加強環境管理,減少污染物排放量,要通過指標考核,提高污染治理水平;全路所有的工業污染源要按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期限使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標准。
第十六條 國家鐵路環保主管部門管理全路環境監測工作,制定鐵路環境監測制度和技術規定,組織鐵路環境監測網工作。 鐵路各級環境監測站承擔轄區內的環境監測工作,業務上受同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領導。
第十七條 執行環境統計制度,開展統計數據分析,提高統計質量,健全環境保護檔案。
第十八條 環境保護設施應納入企業固定資產,定期維修保養,確保正常運行,不得擅自拆除或無故停止使用。
第十九條 實行環境保護監察制度。國家鐵路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組織領導全路環境保護監察工作,對鐵路運輸、生產和建設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監督檢查。
第二十條 引進技術和設備,要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防止污染轉嫁,國內無成熟的污染治理技術時須同時引進污染治理技術。
第二十一條 運輸、工業、施工、設計和科研部門,要結合實際積極開展環境保護科研工作。凡產生污染而沒有防治措施的或污染物排放達不到有關標准要求的科研項目,不予鑒定。
第二十二條 加強國內外環境保護技術信息交流與合作,有關生產、建設、科研方面的出國考察應包括所涉及的環境保護內容。 充分發揮學會、協會作用,積極開展環境保護學術交流、咨詢活動。
第二十三條 利用各種形式,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提高幹部職工的環境意識,增強環保法制觀念。對環境保護管理、評價、設計、監測和統計人員應進行系統培訓;有關院校和培訓班的教學中應設環境保護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