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師整改材料
A. 作為一名教師黨員怎樣堅持群眾路線
教師該如何將群眾路線實踐教育與現在的本職崗位進行結合才能能滿足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需要?
首先,應該全面准確地把握好新時代背景下群眾路線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作為一名教師黨員,應該做到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根據行業的發展狀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等方面進行創新。同時,要注重教書育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社會責任感、行業責任感。
其次,要做一名務實教師。對待任何一件小事都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將教學工作做的盡善盡美,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務實,腳踏實地,不圖虛名,扎扎實實地把黨和國家的各項決策和工作落到實處,把學院交予的任務落到實處。然後,應多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關注學生的訴求,增進同學生之間的感情。黨的群眾立場是真心為群眾著想,而教師的教授對象是學生,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教授知識外還應該多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比如學生的知識基礎是否能適應老師的教學進度。在課間和課後老師應該多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盡量抽出時間與學生打成一片,增進同學生之間的感情。
最後,應該有一定的奉獻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教師黨員有自己的合法的正當的權益,但是當個人利益與學校利益發生矛盾時,作為教師黨員應該以集體利益為重,必要時能犧牲個人利益。
學習並非一蹴而就,群眾路線也非空洞口號。這就需要我們用發展的眼光學習群眾路線,用創新的思路踐行群眾路線,用不懈的努力豐富群眾路線。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結合工作實際,結合學校的發展要求,結合群眾的需求,不斷的深化理論學習,用實際行動檢驗學習成果,努力優質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B. 教育支部教師"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徵求意見表怎麼寫寫什麼
一、
1、設計求真務實的載體。
2、堅持開門搞活動的原則。堅持開門搞活動、開內門抓教育、開門促容整改,活動開始前要廣泛開展調研,真正深入基層了解群眾所思所盼。
3、突出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重點,結合學校,從源頭整改廉潔從教等有關師德師風問題。
二、
1、希望老師和我們家長共同努力,引導孩子,提高孩子學習的自覺性。
2、新的學期,建議老師的教學方式能有所改變,要合理安排玩和學習的時間。
三、
1、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2、科學管理和人文管理
3、發展校園文化
C. 作為幼兒園教師,哪些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
對於諷0刺0挖0苦、諷0刺、侮0辱、體0罰學生的教師、 對於愛0挑0事,愛咬0人、愛欺0負0人、暴0力0傾0向明確0、嗓0門0囂0張的學生, 全部一律輸0入個人信息,進入恐0怖0分0子數0據0庫, 全國聯網, 終0生0監0視, 向就業領0導0通0報
D. 黨校教師如何踐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群眾路線是我黨最根本的工作路線,是黨不斷取得勝利的的重要法寶。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只有不脫離群眾,不丟掉群眾路線,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風建設引導前沿陣地、黨員領導幹部培訓主渠道、黨員幹部黨性錘煉熔爐的黨校,更應該在各項工作中率先行動,積極踐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將群眾路線教育作為幹部培訓和黨員教育的重要內容來抓,在教育教學及科研研究中要深刻領會和創造性運用,提高各級黨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才能完成黨校教學培訓和教育引導的重大使命。
一、牢固樹立以學員為本的正確群眾觀
(一)黨校教學內容天然包含群眾路線教育。作為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群眾觀教育一直是黨校培訓中的重要教學內容。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准確論述道:「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指出人民群眾不僅創造了世界上的社會物質財富和社會精神財富,還是社會變革的主要力量。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毛澤東思想也把群眾觀點作為指導人類實踐活動的真理之一,被譽為活的靈魂。黨校在開展教學培訓中通過政治及其他科學的基礎理論指導、黨風黨性教育和各種社會及生產實踐服務指導,幫助和引導黨員領導幹部加強群眾觀的學習和領會,樹立服務群眾的意識,掌握服務群眾的方式方法,並在實際工作中帶頭做好服務人民群眾的各項工作。
(二)把學員作為黨校各項組織教育活動開展的力量源泉。馬克思主義始終把「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的理論觀點作為指導我們社會實踐活動的正確行動指南,他的涵義是世界的創造和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民群眾,因此要堅持低下頭來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開展各項對認知世界和社會實踐的調研工作,通過加工和提煉成為指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導思想,最終又要回到人民群眾中通過群眾的檢驗是否正確。在黨校教學組織活動中走群眾路線,就是要深入到學員中去,虛心向學員學習和請教,把學員分散、不規則和無系統的各種認知和人生體驗等有益的意見和建議集中取來。通過研究和提煉,轉化為系統、科學、合理的教學知識內容,在正常的教學組織活動中再去講授和宣傳,並通過學員在以後本職崗位的社會實踐的行動檢驗是否正確。這樣就能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及中央及上級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轉化為能夠正確指導人民群眾認知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力量源泉。
(三)黨校的所有工作都要樹立正確的群眾觀。黨校開展教育培訓的目的是使學員擴充理論知識和戰略視野,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和崗位業務能力,以及加強學員本身的黨性修養和鍛煉。因此在黨校教學組織環節中,學員就成為黨校所有教職員工多面對的群眾。因此,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就是要把全心全意為學員服務作為黨校教學組織活動的根本指導思想,把參加黨校學習的各位學員的各項需要和要求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把為促進學員的學習進步和各種素質能力的提升作為黨校的服務目標。
二、始終堅持密切聯系學員的群眾路線
總結群眾路線在黨校正常的教學組織工作中的體現,那就是要時刻牢固樹立「以學員為本」的觀念,將全體學員對黨校教學組織工作的支持作為工作的原動力,把「為了學員、服務學員」的思想意識作為教學培訓的行動指南,走進學員、傾聽學員、服務學員。
(一)積極走進學員。學員到黨校接受培訓的目的就是擴充知識和視野、提高素質和能力,以及加強自身黨性鍛煉,因此黨校教學必須走進學員、貼近學員、了解學員,才能開展正常的教育培訓。首先,黨校教師要與學員密切接觸,放下身段,善於與學生交流溝通,做到與學員「打成一片」,才能得到學員的信任和認可,最終有利於培訓;其次,教育內容要貼近學員,善於把握學員的需求和興趣點,也讓學員積極主動加入到教學培訓中,用教學真心換取學員的學習真情,提高黨校培訓的效率;此外,黨校培訓還要深入了解學員,根據學員現有知識理論水平和工作崗位開展針對性和時效性都比較強的教學培訓。
(二)主動傾聽學員。黨校教育培訓要走群眾路線,更好地服務學員,就必須在與學員交流溝通中改變作風和方法,主動傾聽學員心聲,掌握真實「民情」。學員在一線工作有長期的實際經驗和豐富的一手調研資料,單純的課堂說教未必會讓學員接受和信服,因此教師要積極傾聽學生對於問題的看法和理解,對於教學方式的意見和建議,用交流發現問題,並積極吸取有益的建議,用交流推動工作,積極創新和改進教學培訓方式,最終達到學員培訓目標。
(三)真心服務學員。黨校的教育培訓是為滿足學員的學習需求,要做到「以學員為本」的群眾路線,就必須要求黨校及教師在工作和教學中積極奉獻,課前認真備好教案、課上詳細講解以及課下解疑答惑,並在教學方法上堅持努力創新,通過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設計,創新培訓方式,才能達到滿足學員學習需求的目的,做到真心服務學員。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根本宗旨。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是檢驗我黨執政活動的唯一標准。只有與在黨校教學組織活動中堅持密切聯系學員的群眾路線,才能真正達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和辦正事的目標,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三、大力宣講黨的群眾路線研究中的最新成果
(一)突出黨的群眾路線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黨的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鮮明特色,是黨校理論教學的重要部分。為此,黨校應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作為幹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在原有「馬列經典、黨性鍛煉、能力提升、世界眼光」幾大模塊基礎上,積極開設黨的群眾路線理論教學新專題,進一步推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努力使各級黨員幹部自覺踐行為民、務實、清廉的時代新要求。
(二)深化人民群眾對黨的群眾路線的認識。馬克思指出,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思想一旦脫離利益,就會使自己出醜」。理論服務群眾,最根本的就是要用理論為保障人民群眾利益提供理論論證和支持。這就要求我們黨校不僅要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帶進課堂,還要旗幟鮮明地用黨的群眾路線理論說服群眾,啟發群眾。要及時建立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師資庫,抽調骨幹師資,深入機關、企業、農村、社區搞好宣講。通過理論宣講,讓人民群眾明白:黨和人民在目標追求上具有一致性,在思想理論上具有一體性,在利益歸屬上具有唯一性,在實現中國夢上具有統一性,為黨和群眾真正建立起魚水關系夯實思想基礎。
(三)提高黨員幹部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素質。黨的群眾工作,不僅要解決群眾的具體問題,而且要針對新形勢下的新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戰略思考。因此,在黨校幹部培訓中,要通過專題講座、學習交流、黨性鍛煉等多種方式,不斷增強黨員幹部的宗旨意識和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教育引導黨員幹部以執政為民的實際效果取信於民,自覺按照中央的要求,注重解決思想問題、作風問題和機制問題。經常性地深入實際,深入群眾,主動融入人民群眾;提高本領,努力工作,真情報答人民群眾;建立制度、完善機制,真心服務人民群眾。
E. 教師學習《黨的群眾路線基本觀點》心得體會
人世間,最無私、最寬厚的是愛,愛心是人的一種積極的高尚的情感,是人的行為的動力,愛可以產生融化冰雪的力量,愛心所至,金石為開。
一、濃厚的愛心,滋潤學生的心田。
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的全部奧秘就在於熱愛每個學生。"教師的愛是建立在對教育工作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上面的,有這樣一個分式是:親近感+理解感+期望感。在老師愛心的雨露照射滋潤下,學生感到集體的溫暖和舒適,從而激發起奮進的慾望。
有人說:"沒當班主任的教師,不是完美的教師。"而我自參加工作以來,始終是從事低到高年級的班主任工作。不斷學習,使用好手中的指揮棒,讓學生在愛的旋律中,譜寫人生樂章。我班有位馬強的同學,他是先天的高度遠視,不僅這樣,大腦不能協調的指揮手、腳的動作。剛入一年級時,看見馬行走不便,說話不清楚,口水不時的流出嘴角老長。寫每一個字,用右手的食指用力的夾著,左胳膊伸著,身子傾斜,渾身用力。即使這樣他書寫出的字你根本無法辨認。看到這樣,我真為這個孩子感到心酸。別的孩子書寫時,我就後把手的教他寫0……橫、堅……等等。做練習是的學生早已找好了題號,可是他連書的面數還沒翻到。每次我都幫他畫好題號。就連同桌,也常常告他的狀:"老師,馬強把我的本壓出皺了"。"師,馬強的哈啦子把我的書弄濕了"。在做練習時他的筆、橡皮也是經常滾落在地,不是找不到這個,就是找不到那個。剛剛包的書、釘好的本,不幾天,就被他弄的皺皺巴巴。每次我在幫他做好這些事情的同時,告訴全班同學要多關心和照顧馬強,因為他和我們身體健康的學生不一樣,他在學習上比我們每個同學付出的都要多。在我的關愛下,全班的同學也都學著來照顧和幫助馬強,不再聽見有告馬強的狀了。我還給馬強帶來線和大號針,課間時和他一同穿針。穿針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很容易,可對馬強來說,能使線穿過針孔卻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次次的失敗,馬強喪失了信心,我鼓勵他只要努力去做,沒有做不的事。功夫不負有心人。馬強終於能將線穿過針孔了,馬強舉著穿好的針歪僑斜著跑到我面前,高興地說:"老師我會穿針了"。看到這種情景我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馬強真的有希望了。有了成功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漸漸地他手眼的協調性增強了,他能寫出一個端正的字來。現在馬強仍在繼續努力,希望自已的作業本上,有一天也能得上鮮紅的"一百分"。
"愛,是最好的老師"。愛生,不是一句口號,它構築在理解、尊重和奉獻之上。八年來,我七年是出滿勤。就在臨產前的一個月里,我克服冬天路面滑,每天騎自行車往返十二、三里路的因難。當時嗓子又偏偏啞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我就使用手勢或往黑板上抄寫,堅持上課,丈夫勸我還是跟校長請假,在家休息幾天吧;家長勸我不要再來給孩子們上課了;同事也勸我回家然而我放不下的是四十多名學生,我時時牽掛著他們。就這樣,我克服著自身的因難,堅持到了期末,結束了一學期的教學任務。然而、令我沒有預料到的是,就在剛剛放假的兩周,分娩時卻是難產。丈夫投來責備的目光,醫生也在一旁嘆氣。就是身為母親的我,此時也感到愧對腹中的孩子,我愧、內疚。我是一名合格的教師,但不是一位合格的母親。在一片壓抑的氣氛中,孩子平安的出世了。醫生玩笑的說:"這孩子命真大"。
為了學生我付出了很多,同時我也得到了愛的回報。我得到了學生的信任,家長的贊許,同事的任可。可以說,一次次的成功的教育,這裡面飽含著教師無數次的付出。從無數次付出中,我也體會到了給予的快樂。這是其它行業的人得不到的快樂、滿足。
二、培養愛心、
學生有愛心,將來才能去愛他人,愛集體,才能回報社會。
今年浙江的一位中學生,因為媽媽對他的學習管的太嚴,用錘子將媽媽打死。黑龍江省有一名小學生,因為媽媽不給錢去玩電子游戲,而將媽媽殺死等等這樣的事件。在近些年來發生的還少嗎?他們不正是缺少了愛,缺少了對父母的愛,甚至喪失了最起碼的人性嗎?
教育學生首先是愛他人。當然讓學生有愛心,班主任老師更要對學生付出愛心,制定計劃,嚴格教育,加強管理是愛。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是愛。給學生開設學習方法是愛。家長會和學生們一起分析學習起落的原因是愛。對學生一視同仁是愛。
在班級里,我召開了《把愛心獻給他人》的主題隊會。在學校組織的手拉手活動中幫助學生結對子,寫回信,課間我常常同他們交談。了解他們的心理,使學生明白要有愛心,先要學會愛他人。愛父母,因為父母給予了你的生命。愛老師,因為老師教授你學業。愛朋友,因為朋友送給你友誼。一句話,一杯水,一個眼神,一種動作都可以傳遞愛。兩年來,這些在家吃來張口,穿來伸手,處處依賴別人的獨生子女,家中的小太陽,能主動學會向別人別人獻愛心。得知文雪家經濟拮據,同學們為她主動捐款,幫她購買學慣用品。於環余同學生病在家,同學們能前去看望。馬強學習有因難,同學們主動搖幫助。哪位同學過生日,同學們為他唱一支歌表示慶賀。這時我的憂慮,揚起前進的風帆。用愛盡莘莘學築一座快樂之巢,在教育的天地里馳騁。其次,是熱愛集體。關心集體就是要從小事做韋:上課不遲到,不說話,課劉不大聲喧嘩,上好兩操,搞好衛生清掃,積極參加班級和學校組織的活動,注重班級榮譽。這些小事做好了。集體的風格逐漸形成。
主題隊會是培養學生對集體、對祖國的熱愛是最佳時機。去年的《迎澳門回歸》。今年的《台灣在我心中》主題隊會,學生積極收集資料、和老師策劃內容,主動借道具、借服裝,學生積極主動參予,積極性十分高漲。兩次隊會被評為第一名。這不正是熱愛集體,熱愛祖國的生動一課嗎?此後,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增強了,集體觀念加深了。每位同學為工同營造這個合諧的家而努力。學校號召學生收集廢品,同學們能按規定完成任務。越野賽上同學們能努力發揮自已的而惋惜。班級的毛巾舊了,有的同學主動搖拿來新毛巾;垃圾袋用完了,有的同學又悄悄從家帶來;學生有了把班級當成家的觀念,班級集體有了向心力、凝聚力。我和同學們都深深地愛著我們的家庭班級。
再次,是回報社會,"愛人者,人恆愛之",學生說老師是園丁,用心血換來了滿園春色盡芳菲。風風雨雨、坎坎坷坷的九年教育之路,我奉獻自已的一片愛心,同時也獲得了學生們那純真的愛,我得到了用金錢無法買來的精神財富。這是從事其它職業的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神福。這了這份幸福,我將用心去澆灌,讓每一朵鮮花都散發出濃郁的芳香,讓每一個靈魂都閃爍出聖潔的光輝。我願一隻只放飛的白鴿在這塊沃土中,展現出無窮的活力和神奇的魅力。願播下希望種子,在這快沃土中茁壯成長,創造出美好的明天。
F.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教師為什麼要入黨,入黨的動機是什麼
入黨的動機是為了加入工人農民的先鋒隊,成為先進分子,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